《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2620 课程名称:美学概论 英文名称:Poetry Appreciation and Creative Writing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时:32学时 学 分:2学分 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 老核方式:老试 先修课程:文学概论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 《美学概论》是讲述普通美学原理的课程。此种课程与特殊的部门美学或门类美学 之间,既存在联系又有所不同,这种联系在于,两者都是着力处理自身领域内部的美 学问题。不过,各自处理的美学领域范围及其特性又有所区别,普通美学主要研究各 种部门美学之间相互跨越或共通的带有一定普通意义的美学间题。此课程需坚特以中 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并整合其他相关理论去分析当代 美学与艺术问题,应该集中注意美学当代性与美学传统性的交融。因为涉及到的作品 评析案例,大多是文学及艺术作品,要求学生应具有一定的文学及艺术的理论常识, 才能较好堂握。 英文简介 Poetry Appreciation and Creative Writing is a course on the principles of general Aesthetics.There are connections between this course and the special departmental aesthetics or category aesthetics.while they are different. The connection is that both of them are dealing with the aesthetic problems in their own fields.However.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ields of aesthetic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and the general aesthetics mainly studies the aesthetic problems that have some common meanings across or in common among departments of aesthetics.This course is required to adhere to the guidance of Marx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by integrating Marxist practical conception with related theory,to analyze the aesthetic and artistic issues,and focus on integration between contemporary and traditional aesthetics.Since most cases analysis are literature and art works,for a
1 《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26202 课程名称:美学概论 英文名称:Poetry Appreciation and Creative Writing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时:32 学时 学 分: 2 学分 适用对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文学概论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 《美学概论》是讲述普通美学原理的课程。此种课程与特殊的部门美学或门类美学 之间,既存在联系又有所不同,这种联系在于,两者都是着力处理自身领域内部的美 学问题。不过,各自处理的美学领域范围及其特性又有所区别,普通美学主要研究各 种部门美学之间相互跨越或共通的带有一定普通意义的美学问题。此课程需坚持以中 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并整合其他相关理论去分析当代 美学与艺术问题,应该集中注意美学当代性与美学传统性的交融。因为涉及到的作品 评析案例,大多是文学及艺术作品,要求学生应具有一定的文学及艺术的理论常识, 才能较好掌握。 英文简介 Poetry Appreciation and Creative Writing is a course on the principles of general Aesthetics. There are connections between this course and the special departmental aesthetics or category aesthetics, while they are different. The connection is that both of them are dealing with the aesthetic problems in their own fields.However,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ields of aesthetic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general aesthetics mainly studies the aesthetic problems that have some common meanings across or in common among departments of aesthetics. This course is required to adhere to the guidance of Marx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y integrating Marxist practical conception with related theory, to analyze the aesthetic and artistic issues, and focus on integration between contemporary and traditional aesthetics. Since most cases analysis are literature and art works, for a
better grasp of this course.students should have a certain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literature and art.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涉及到古今中外的文学 及艺术作品的赏析问题,从哲学、艺术学、心理学、媒介学等角度进行的一种综合类 理论课程。诵过美学概论的学习,学生应当初步并系统地了解与堂握美学的基本理论 观点和基础知识以及美学理论的主要命题,概念、范畴等。通过美学概论课程的学习, 学生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艺术作品 的能力,提高综合人文素质。正确地分析古今中外的各种艺术现象:为学生学习其他 文学课程,开展文学实践活动(创作和接受)以及从事语文教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 工作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 在融合课程的思政方面,本课程在涉及审美沟通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融入中国 美学体系的系统理论,强调并让学生认识理解中国自古以来“真善美”相统一的艺术 创作理论系统。最终通过对“尽美尽善”、“美善相乐”、“美善统一”等学说的思 想渊源的梳理及历代代表性中国学派的文学艺术作品的分析,让学生在理论自信、文 化自信等具体内容方面,成为基础扎实、博古通今、有良好美学素养的中国文化的创 新创意人才。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美学学科的历史几个发展阶段: 2.理解美学研究的对象以及美学学科的特征: 3.掌握美学学科的研究方法的类型特点。 导言 教学内容 1.“美丽中国”与美学 2012年,“美丽中国”被正式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重要目标之一,2022 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大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提出“ 面建成 主义现代化强国 ,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 五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O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学好美学、用好美学,可以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 必要的智慧支持。中国美学精神的继承与创新是“美丽中国”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响应时代呼唤,唱响中国美学的时代之歌,是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基础。 2.审美之“看”与日常之“看
2 better grasp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should have a certain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literature and art.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涉及到古今中外的文学 及艺术作品的赏析问题,从哲学、艺术学、心理学、媒介学等角度进行的一种综合类 理论课程。通过美学概论的学习,学生应当初步并系统地了解与掌握美学的基本理论 观点和基础知识以及美学理论的主要命题,概念、范畴等。通过美学概论课程的学习, 学生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艺术作品 的能力,提高综合人文素质。正确地分析古今中外的各种艺术现象;为学生学习其他 文学课程,开展文学实践活动(创作和接受)以及从事语文教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 工作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 在融合课程的思政方面,本课程在涉及审美沟通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融入中国 美学体系的系统理论,强调并让学生认识理解中国自古以来“真善美”相统一的艺术 创作理论系统。最终通过对“尽美尽善”、“美善相乐”、“美善统一”等学说的思 想渊源的梳理及历代代表性中国学派的文学艺术作品的分析,让学生在理论自信、文 化自信等具体内容方面,成为基础扎实、博古通今、有良好美学素养的中国文化的创 新创意人才。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美学学科的历史几个发展阶段; 2.理解美学研究的对象以及美学学科的特征; 3.掌握美学学科的研究方法的类型特点。 (二)教学内容 导言 1. “美丽中国”与美学 2012 年,“美丽中国”被正式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重要目标之一,2022 年 10 月 1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大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提出“全 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学好美学、用好美学,可以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 必要的智慧支持。中国美学精神的继承与创新是“美丽中国”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响应时代呼唤,唱响中国美学的时代之歌,是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基础。 2. 审美之“看”与日常之“看
“看”即自我与世界关系的表现 日常生活的“看”,关注的是对象的真与假、对与错、有效与无效,以及对象之 间的因果关系,功能关系。审美的“看”,是我们的“看”的创造力和表现力的自觉 运用。一方面,它让我们的“眼睛”摆脱概念认识和功利欲望的束缚,返回到更直接、 更原始的身体与世界交融的观看运动中,审美的“看”因此是一种对象形象的原创行 为:男一方面 意情感投入其中,参与“我”与世界的交流 2.课程安排的整体介绍 第一节美学的历史 美学思维及其古代形态 1.史前 史前考古发现间接证明“美学思维”活动: “审美”、“美学思维” “美学” “审美”:是人类现实活动之 它包含审美意识与审美对象 “美学思维” 审美意识的观念化,它势必趋向理论自觉形态: “美学”:是人类知识近代分化所产生的美学思维的学科形态。 2.古代发生期 中国上古卜辞和金文中已经出现“美”字。这说明,中华审美意识的符号观念化, 最晚也可以上溯至殷商时期。 与美相关的理论思考 (1)老子对流行审美提出深层的辩证思考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己。 -老子《道德经》 (2)柏拉图区别“美的”和“美本身”,追寻审美现象之本源。 美是难的 -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结论: 在美学思想的古典发生期,无论东西方,其审美观念均具有突出的宽泛所指特性。 从自然字宙到器物制度与形体容貌,均可纳入审美评价。古代发生时期的美学思维多 以零散的议论出现,并且往往与 、伦理学 、文学艺术理论或者手 4学技术的议 论混杂 有专者。 述这些特性不仅表现出古典美学尚不独立的性质,而 且也反映出审美融渗于生活整体的古代生存方式及其文化特性。 二、学学料的形成及其当代演变 1.美学诞生的近代背景 由关注与思 美的现象、追问“美本身”开始,在18世纪的欧洲,在唯理主义 的哲学体系中美学学科得以建立。 18世纪初期,德国唯理主义哲学家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等人已经建立了一个庞大 3
3 “看”即自我与世界关系的表现。 日常生活的“看”,关注的是对象的真与假、对与错、有效与无效,以及对象之 间的因果关系,功能关系。审美的“看”,是我们的“看”的创造力和表现力的自觉 运用。一方面,它让我们的“眼睛”摆脱概念认识和功利欲望的束缚,返回到更直接、 更原始的身体与世界交融的观看运动中,审美的“看”因此是一种对象形象的原创行 为;另一方面,它又让我们最内在的心意情感投入其中,参与“我”与世界的交流, 审美的“看”因此又是一种“我”与世界关系的表现行为。 2.课程安排的整体介绍 第一节美学的历史 一、美学思维及其古代形态 1.史前期 史前考古发现间接证明“美学思维”活动: “审美”、“美学思维”、“美学”: “审美”:是人类现实活动之一;它包含审美意识与审美对象; “美学思维”:是审美意识的观念化,它势必趋向理论自觉形态; “美学”:是人类知识近代分化所产生的美学思维的学科形态。 2.古代发生期 中国上古卜辞和金文中已经出现“美”字。这说明,中华审美意识的符号观念化, 最晚也可以上溯至殷商时期。 与美相关的理论思考: (1)老子对流行审美提出深层的辩证思考。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老子《道德经》 (2)柏拉图区别“美的”和“美本身”,追寻审美现象之本源。 美是难的。 ——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结论: 在美学思想的古典发生期,无论东西方,其审美观念均具有突出的宽泛所指特性。 从自然宇宙到器物制度与形体容貌,均可纳入审美评价。古代发生时期的美学思维多 以零散的议论出现,并且往往与宗教崇拜、伦理学、文学艺术理论或者科学技术的议 论混杂在一起,很少有专著。上述这些特性不仅表现出古典美学尚不独立的性质,而 且也反映出审美融渗于生活整体的古代生存方式及其文化特性。 二、美学学科的形成及其当代演变 1.美学诞生的近代背景 由关注与思考美的现象、追问“美本身”开始,在 18 世纪的欧洲,在唯理主义 的哲学体系中美学学科得以建立。 18 世纪初期,德国唯理主义哲学家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等人已经建立了一个庞大
的唯理主义哲学体系。 但他们之后的另一个唯理主义哲学家鲍姆嘉通在其对“诗”广义的文学艺术)的 研究中,重新认识了人类的感性。他的博士论文就致力于创立这样的一门研究感性认 识的断学科,他以拉T文“A。sthetica”命名,希腊文的词根音思为“成性的”,也 “成性当 的意思,即英文“Aest比 1750 以此概念为其 本论述 感性认识的专著命名。在上述两书中,鲍姆嘉通提出了感性认识的完善就是美的观点 所以,鲍姆嘉通所建立的是这样一种科学:它审查感觉与感性认识,力图在认识体系 中给予它以应有的地位:它从诗出发开始探讨,试图说明怎样达到诗的完善。既然感 性认识的完善就是美,这应该也品“A®sthetica”被怪为“美学”的一个原因。而日 本与中国则直接译成为“美学”。鲍姆嘉通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2.德国古典美学范型 康德批评并超越了鲍姆加通的感性认识论美学观念,将主体的认知、意志、情感 与哲学上的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三足鼎立。 后 一羊学 识论 伦 3.现当代西方美学 (1)心理学经验美学 关注生理与心理的经验实证,以代替哲学美学形而上思辨 (2)分析美学 对美学概念进行逻辑与经验相结合的分析审查;狭陛压缩了审美经验,从而 将美学引向形式主义。 (3)美学的文化学转向 20世纪后半叶,美学扬弃分析美学的形式主义,返回生活实践。如法兰克福 学派的文化批判、法国艺术社会学、英国的文化研究以及美国的实用主义等。 三、中国美学 三种中国美学: 1.中国古典美学 依托中国古代文化主干儒释道的美学思想 2.“美学在中国” 晚清以来中国从西方引进的美学学科 3.“中国美学”的重建 一自觉区别于西方美学的中国美学现代形态 注意“中西”与“古今”的两对比较 四、马克思主义美学 1.实践人学观,使美学成为一门现代人文学科。 4
4 的唯理主义哲学体系。 但他们之后的另一个唯理主义哲学家鲍姆嘉通在其对“诗”(广义的文学艺术)的 研究中,重新认识了人类的感性。他的博士论文就致力于创立这样的一门研究感性认 识的新学科,他以拉丁文“Aesthetica”命名,希腊文的词根意思为“感性的”,也 就是“感性学”的意思,即英文“Aesthetics”。1750 年,他以此概念为其一本论述 感性认识的专著命名。在上述两书中,鲍姆嘉通提出了感性认识的完善就是美的观点。 所以,鲍姆嘉通所建立的是这样一种科学:它审查感觉与感性认识,力图在认识体系 中给予它以应有的地位;它从诗出发开始探讨,试图说明怎样达到诗的完善。既然感 性认识的完善就是美,这应该也是“Aesthetica”被译为“美学”的一个原因。而日 本与中国则直接译成为“美学”。鲍姆嘉通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2.德国古典美学范型 康德批评并超越了鲍姆加通的感性认识论美学观念,将主体的认知、意志、情感 与哲学上的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三足鼎立。 情感——美学 认知——认识论 意志——伦理学 3.现当代西方美学 (1)心理学经验美学 关注生理与心理的经验实证,以代替哲学美学形而上思辨。 (2)分析美学 对美学概念进行逻辑与经验相结合的分析审查;狭隘压缩了审美经验,从而 将美学引向形式主义。 (3)美学的文化学转向 20 世纪后半叶,美学扬弃分析美学的形式主义,返回生活实践。如法兰克福 学派的文化批判、法国艺术社会学、英国的文化研究以及美国的实用主义等。 三、中国美学 三种中国美学: 1.中国古典美学 ——依托中国古代文化主干儒释道的美学思想 2.“美学在中国” ——晚清以来中国从西方引进的美学学科 3.“中国美学”的重建 ——自觉区别于西方美学的中国美学现代形态 注意“中西”与“古今”的两对比较 四、马克思主义美学 1.实践人学观,使美学成为一门现代人文学科
“把感性世界理解为构成这一世界的个人的全部活生生的感性活动”,从而把对象、 现实、感性“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 2.以“美的劳动”更新了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美学是基于生产-生活本身的现实审美眼光。因此,马克思主义美学不 能仅视为一个流派,而是现代美学制高点 第二节美学研究的对象 、美学研究对象的若干观点 1.艺术 美学曾抽规定为“共术析学列 但美 2. 美研究艺术与艺术学不同】 一个多义的“美”不宜作为美学研究对象的范畴术语。 3.“审美经验” 只有作为涵括审美意识与审美对象的“审美活动经验”才是美学的研究对象。 二、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的学科 (1)审美对象 审美活动构成 (2)审美意识 (2)自然美 审美活动存在领域 (3)艺术美 (4)美有 (1)岁高 (2)悲 审美范畴 (4)优美 (5)丑 第三节美学的学科特征 、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 1.人类知识三大现代分类 (1)自然科学 一自然(客体)(2)社会科学——社会(客体) (3)人文科学 一人(主体) 2.人文科学以人生价值意义为中心,包含着不同角度学科:哲学、伦理学、教育学… 人文科学理论是各门人文学科的“元理论” 3.明确美学的人文学科特性,对于美学具有根本性意义。 5
5 “把感性世界理解为构成这一世界的个人的全部活生生的感性活动”,从而把对象、 现实、感性“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 2.以“美的劳动”更新了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美学是基于生产-生活本身的现实审美眼光。因此,马克思主义美学不 能仅视为一个流派,而是现代美学制高点。 第二节美学研究的对象 一、美学研究对象的若干观点 1.艺术 美学曾被规定为“艺术哲学” 但美学研究艺术与艺术学不同。 2.“美” 一个多义的“美”不宜作为美学研究对象的范畴术语。 3.“审美经验” 只有作为涵括审美意识与审美对象的“审美活动经验”才是美学的研究对象。 二、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的学科 (1)审美对象 审美活动构成 (2)审美意识 (1)社会美 (2)自然美 审美活动存在领域 (3)艺术美 (4)美育 (1)崇高 (2)悲剧 审美范畴 (3)喜剧 (4)优美 (5)丑 第三节美学的学科特征 一、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 1. 人类知识三大现代分类 (1)自然科学——自然(客体) (2)社会科学——社会(客体) (3)人文科学——人(主体) 2.人文科学以人生价值意义为中心,包含着不同角度学科:哲学、伦理学、教育学…… 人文科学理论是各门人文学科的“元理论”。 3.明确美学的人文学科特性,对于美学具有根本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