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川》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26302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Ⅱ 英文名称:History of The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Ⅱ 课程类别:专业课 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1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中国古代文学史IⅡ》是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专业课, 本课程将主要向学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魏、晋、南北朝文学及隋、唐、五代文 学部分,介绍这一时期的文学对前代文学的继承与发展、达到的新高度及对后世文学 的影响。我们在介绍这些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要传授给学生分析研究中国文学的各种 视角及方法,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学批评和鉴赏能力,使学生对这一段文学发展史 中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学流派及文学现象等有较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English introduction:History of The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II is a specialized course for the students to learn Chinese and literature.The main task of this course is to teach the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of Wei and Jin Dynasty,South and North Dynasty,Sui and Tang Dynasty to our students.We will introduce its literature development,its new height and the influence for future generations.At the same time,We will still teach the students many kinds of methods to analyze the Chinese literature,educate the student to have the higher literary critical ability,and make the student have deep cognition to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将向学生讲授中国古 代文学中的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五代部分。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介绍魏晋南北朝及隋 唐五代文学基本知识的同时,传授给学生分析研究中国传统文学的视角及方法,培养 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学鉴赏和批评能力,使学生对中国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五代文学史中 的作家、作品及流派有较全面而深刻的认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将主要掌握
1 《中国古代文学史Ⅱ》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26302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Ⅱ 英文名称:History of The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Ⅱ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32 学 分:2 适用对象: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古代汉语 中国古代文学史 I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中国古代文学史 II》是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专业课, 本课程将主要向学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魏、晋、南北朝文学及隋、唐、五代文 学部分,介绍这一时期的文学对前代文学的继承与发展、达到的新高度及对后世文学 的影响。我们在介绍这些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要传授给学生分析研究中国文学的各种 视角及方法,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学批评和鉴赏能力,使学生对这一段文学发展史 中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学流派及文学现象等有较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English introduction:History of The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II is a specialized course for the students to learn Chinese and literature. The main task of this course is to teach the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of Wei and Jin Dynasty,South and North Dynasty, Sui and Tang Dynasty to our students.We will introduce its literature development, its new height and the influence for future generations. At the same time, We will still teach the students many kinds of methods to analyze the Chinese literature, educate the student to have the higher literary critical ability, and make the student have deep cognition to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将向学生讲授中国古 代文学中的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五代部分。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介绍魏晋南北朝及隋 唐五代文学基本知识的同时,传授给学生分析研究中国传统文学的视角及方法,培养 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学鉴赏和批评能力,使学生对中国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五代文学史中 的作家、作品及流派有较全面而深刻的认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将主要掌握
以下知识与能力: 1.了解影响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五代文学发展的特殊历史文化背景 2.了解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五代文学发展史的分段、流变及其总体特色。 3.分析其中的重要作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成就、地位,其作品的审美价值 4.了解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五代文学中重要流派的主张及承续发展的脉络。 5.凡提到的名家名篇,都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并能够背诵。 通过以上各方面的学习,使得学生可以自觉摒弃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成为一个具 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向上的人文精神、高尚的家国情怀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的人,成 为一个能够承相起传承与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新时代的中国人。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要求同学们对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与文学的关系有清楚的了解。 2.对魏晋南北朝文学与前代不同的总体特征有全面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绪论部分将向同学们介绍魏晋南北朝的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背景,其中重点介绍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及文学观念的发展演变,在此基础上揭示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 展变化及其新的特色、成就。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1)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 (2)动乱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 (3)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3.问题与应用: 要求同学们能认清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与文学的关系,并能就自己感兴趣的方面 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同时关注南北分裂情况之下文学作品中反映的文人内心对统一中 原的渴望。 (三)思考与实践: 1.试述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的表现及文学观念的新发展。 2.试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概貌。 (四)教学手段:课堂讲授。本课的全部内容都有课件,如果有多媒体教室,可以全 学期配合使用课件,以下不再赘述。 第一章:三国文学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2
2 以下知识与能力: 1.了解影响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五代文学发展的特殊历史文化背景。 2.了解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五代文学发展史的分段、流变及其总体特色。 3.分析其中的重要作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成就、地位,其作品的审美价值。 4.了解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五代文学中重要流派的主张及承续发展的脉络。 5.凡提到的名家名篇,都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并能够背诵。 通过以上各方面的学习,使得学生可以自觉摒弃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成为一个具 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向上的人文精神、高尚的家国情怀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的人,成 为一个能够承担起传承与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新时代的中国人。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要求同学们对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与文学的关系有清楚的了解。 2.对魏晋南北朝 文学与前代不同的总体特征有全面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绪论部分将向同学们介绍魏晋南北朝的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背景,其中重点介绍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及文学观念的发展演变,在此基础上揭示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 展变化及其新的特色、成就。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1)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 (2)动乱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 (3)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3.问题与应用: 要求同学们能认清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与文学的关系,并能就自己感兴趣的方面 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同时关注南北分裂情况之下文学作品中反映的文人内心对统一中 原的渴望。 (三)思考与实践: 1.试述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的表现及文学观念的新发展。 2.试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概貌。 (四)教学手段:课堂讲授。本课的全部内容都有课件,如果有多媒体教室,可以全 学期配合使用课件,以下不再赘述。 第一章:三国文学——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一)目的与要求: 1.要求了解什么是建安风骨、什么是正始文学,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2.掌握三曹、七子、阮籍、嵇康的生平遭际及其创作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曹操与曹丕 1.主要内容:曹操与曹丕的文学创作 2.基本概今与知识点: A、曹操的文坛领袖地位 B、曹不与土言诗 第二节:曹植 1.主要内容:曹植的人生经历、诗歌创作及特点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A、政治悲剧与诗歌才华的展现 B、骨气奇高、辞采华茂、五言诗的发展 第三节:王粲与蔡琰 1.主要内容:简介王粲与蔡琰的诗歌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A、“七子之冠冕”王粲 B、蔡琰与《悲愤诗》 第四节: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1.主要内容:介绍建安文学的主要时代特征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A、政治理想的高扬 B、人生短暂的哀叹 C、强烈的个性表现 D、浓郁的悲剧色彩 3.问题与应用:要具备分析建安文学与当时时代间密切关系的能力 第五节:际籍、松康与正始诗歌 1.主要内容:全面介绍正始文学 2.基本概今与知识点: A、阮籍《咏怀》 B、松康的诗 (三)思考与实践: 1.简述建安风骨的形成原因 2.试述正始文学的特点
3 (一)目的与要求: 1.要求了解什么是建安风骨、什么是正始文学,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2.掌握三曹、七子、阮籍、嵇康的生平遭际及其创作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曹操与曹丕 1.主要内容:曹操与曹丕的文学创作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A、曹操的文坛领袖地位 B、曹丕与七言诗 第二节:曹植 1.主要内容:曹植的人生经历、诗歌创作及特点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A、政治悲剧与诗歌才华的展现 B、骨气奇高、辞采华茂、五言诗的发展 第三节:王粲与蔡琰 1.主要内容:简介王粲与蔡琰的诗歌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A、“七子之冠冕”王粲 B、蔡琰与《悲愤诗》 第四节: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1.主要内容:介绍建安文学的主要时代特征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A、政治理想的高扬 B、人生短暂的哀叹 C、强烈的个性表现 D、浓郁的悲剧色彩 3.问题与应用:要具备分析建安文学与当时时代间密切关系的能力 第五节: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 1.主要内容:全面介绍正始文学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A、阮籍《咏怀》 B、嵇康的诗 (三)思考与实践: 1.简述建安风骨的形成原因。 2.试述正始文学的特点
3.名词解释:三曹、建安七子、建安风骨、正始之音。 (四)教学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随堂讨论。 第二章:两晋文学 (一)目的与要求: 1.要求全面了解两晋诗坛发展变化的基本情况。 2.掌握什么是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什么是游仙诗、什么是玄言诗。 3.重点掌握太康诗风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 1.主要内容:全面介绍太康文学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A、政治漩涡中诗人们的浮沉 B、繁缛:太康诗风的特征 第一节:左思 1.主要内容:介绍左思与刘琨的诗歌创作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A、寒士的不平与抗争 B、典以怨的诗风与建安风骨的再现 第三节:郭璞的游仙诗 1.主要内容:简介游仙诗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A、游仙诗溯源 B、乖远玄宗与坎壈咏怀、文采富艳寄托高远 第四节:孙绰、许询与玄言诗 1.主要内容:简介玄言诗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A、玄释合流 B、心隐与适意 (三)思考与实践: 1.名词解释: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咏史诗、游仙诗、玄言诗。 2.分析左思诗的思想与艺术特点。 3.试述太康诗歌及其特征。 (四)教学手段:本章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随堂讨论
4 3.名词解释:三曹、建安七子、建安风骨、正始之音。 (四)教学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随堂讨论。 第二章:两晋文学 (一)目的与要求: 1.要求全面了解两晋诗坛发展变化的基本情况。 2.掌握什么是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什么是游仙诗、什么是玄言诗。 3.重点掌握太康诗风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 1.主要内容:全面介绍太康文学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A、政治漩涡中诗人们的浮沉 B、繁缛:太康诗风的特征 第二节:左思 1.主要内容:介绍左思与刘琨的诗歌创作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A、寒士的不平与抗争 B、典以怨的诗风与建安风骨的再现 第三节:郭璞的游仙诗 1.主要内容:简介游仙诗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A、游仙诗溯源 B、乖远玄宗与坎壈咏怀、文采富艳寄托高远 第四节:孙绰、许询与玄言诗 1.主要内容:简介玄言诗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A、玄释合流 B、心隐与适意 (三)思考与实践: 1.名词解释: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咏史诗、游仙诗、玄言诗。 2.分析左思诗的思想与艺术特点。 3.试述太康诗歌及其特征。 (四)教学手段:本章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随堂讨论
第三章:陶渊明 (一)目的与要求: 1.要求了解陶渊明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过程, 2.重点掌握陶渊明诗的总体艺术特征。 3.要求对其诗文代表作品作深入分析。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陶渊明的人生首路与思想性格 1.主要内容: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变化 2.基本概今与知识点: A、以辞彭泽令为界的前期与后期 B、仕与隐的选择、贫与乐的交战 3.问题与应用:能够深入分析陶渊明的人生观、自然观。 第二节: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他 1.主要内容:主要介绍陶渊明的田园诗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A、陶诗题材的分类 B、中国文学的新题材:田园诗、咏怀诗和咏史诗对前人的继承与发展 第三节:陶诗艺术及其渊源 1.主要内容:陶诗的艺术特点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A、自然 B、日常生活的诗化、情景事理的浑融 第四节: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 1.主要内容:介绍陶渊明散文及辞赋代表作品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A、《五柳先生传》 B、《归去来兮辞》 (三)思考与实践 1.分析《归园田居》、《饮酒》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分析《五柳先生传》中体现的诗人的自我形象。 3.试述陶诗的艺术特点。 (四)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其中第二节展开课堂讨论,第五节展开小组讨论。 第四章:南北朝民歌 (一)目的与要求:
5 第三章:陶渊明 (一)目的与要求: 1.要求了解陶渊明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过程。 2.重点掌握陶渊明诗的总体艺术特征。 3.要求对其诗文代表作品作深入分析。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 1.主要内容: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变化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A、以辞彭泽令为界的前期与后期 B、仕与隐的选择、贫与乐的交战 3.问题与应用:能够深入分析陶渊明的人生观、自然观。 第二节: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他 1.主要内容:主要介绍陶渊明的田园诗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A、陶诗题材的分类 B、中国文学的新题材:田园诗、咏怀诗和咏史诗对前人的继承与发展 第三节:陶诗艺术及其渊源 1.主要内容:陶诗的艺术特点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A、自然 B、日常生活的诗化、情景事理的浑融 第四节: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 1.主要内容:介绍陶渊明散文及辞赋代表作品 2.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A、《五柳先生传》 B、《归去来兮辞》 (三)思考与实践: 1.分析《归园田居》、《饮酒》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分析《五柳先生传》中体现的诗人的自我形象。 3.试述陶诗的艺术特点。 (四)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其中第二节展开课堂讨论,第五节展开小组讨论。 第四章:南北朝民歌 (一)目的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