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联盟的可能性。中国工农联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建立和巩固 起来的,为人民民主专政和统一战线的基础,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3) 知识分子是依靠力量之一:知识分子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而是出身于不同社会阶级的特 殊阶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知识分子已成为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他们凭借其知识、技能 和经验从事脑力劳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可或缺的依靠力量。如我国现行宪法序言指 出:“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第23条规定:“国家培养为 社会主义服务的各种专业人才,扩大知识分子的队伍,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随着人类社会步入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 建设中的作用更显重要。 3、坚持爱国统一战线( the patriotic united front) 统一战线思想是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统一战线,就是指无产阶级及 其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为了获得最广泛的同盟军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同其他革命阶级以及 切可以团结的人们所结成的政治联盟。它是一个比工农联盟更加广泛的联盟。它在中国革 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在抗日战争时期表现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解放战争时 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表现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现为爱国统 一战线。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爱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政治联盟:一个是中国大陆范 围内,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组成 的以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联盟这个联盟是爱国统一战线的主体二是广泛团结台湾同胞、 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以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联盟,这个联盟是爱国统·战线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爱国统一战线在新时期的重大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 the Chinese People' 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正如中国现行宪 法序言所确认的:“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
农联盟的可能性。中国工农联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建立和巩固 起来的,为人民民主专政和统一战线的基础,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3) 知识分子是依靠力量之一:知识分子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而是出身于不同社会阶级的特 殊阶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知识分子已成为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他们凭借其知识、技能 和经验从事脑力劳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可或缺的依靠力量。如我国现行宪法序言指 出:“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第 23 条规定:“国家培养为 社会主义服务的各种专业人才,扩大知识分子的队伍,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随着人类社会步入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 建设中的作用更显重要。 3、坚持爱国统一战线(the Patriotic United Front): 统一战线思想是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统一战线,就是指无产阶级及 其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为了获得最广泛的同盟军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同其他革命阶级以及 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们所结成的政治联盟。它是一个比工农联盟更加广泛的联盟。它在中国革 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在抗日战争时期表现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解放战争时 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表现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现为爱国统 一战线。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爱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政治联盟:一个是中国大陆范 围内,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组成 的以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联盟,这个联盟是爱国统一战线的主体;二是广泛团结台湾同胞、 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以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联盟,这个联盟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爱国统一战线在新时期的重大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正如中国现行宪 法序言所确认的:“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
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 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 第二节政权组织形式 、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1、政权组织形式的界定 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5( form of government)国家管理形式( managerial form of state),它是指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为了行使国家权力,依据定的原则和方式而确立的旨 在反对敌人、保护自己、治理社会的国家政权机关的组织体系。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至 于还有所谓‘政体′问题,那是指的政权构成的形式问题,指的是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 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6其中,政权组织形式主要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的组织形式,具体包括国家政权的组成、组织程序和最高权力的分配情况,以及社会成员参 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程序和方式。政权组织形式是一国政治制度的核心,是国家权力资 源的主要制度配置形式,为一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之所在。这是因为它与国家性质关系最为密 切,它取决、适应并服务于国家性质,是国家性质的主要外在表现。 2、政权组织形式的分类 按照一国元首的产生方式和宪法地位的不同,般将现代宪政体制下的政权组织形式分 为君主立宪政体(简称君主制)和民主共和政体(简称共和制);按照国家性质的不同, 5有学者区分了政体与政权组织形式两个概念,认为二者都是实现国家权力的形式,但前者是形成与表现 国家意志的特殊方式,或是表现国家权力的政治体制,而后者指的是一个国家实现国家权力的机关组织 前者着重于体制,粗略说明国家权力的组织过程和基本形态,后者则着重说明国家权力的行使机关及其相 互关系。参见何华辉著:《比较宪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36页、第139页、第144页。二 者实际上属于不同层次,政体是政权组织形式的抽象与概括,政权组织形式是政体的具体化:政体是较高 层次的概念,政权组织形式是初级的较低层次的概念。参见周叶中主编:《宪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12页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7页
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 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 第二节 政权组织形式 一、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1、政权组织形式的界定: 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5(form of government)、国家管理形式(managerial form of state),它是指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为了行使国家权力,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方式而确立的旨 在反对敌人、保护自己、治理社会的国家政权机关的组织体系。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至 于还有所谓‘政体’问题,那是指的政权构成的形式问题,指的是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 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6其中,政权组织形式主要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的组织形式,具体包括国家政权的组成、组织程序和最高权力的分配情况,以及社会成员参 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程序和方式。政权组织形式是一国政治制度的核心,是国家权力资 源的主要制度配置形式,为一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之所在。这是因为它与国家性质关系最为密 切,它取决、适应并服务于国家性质,是国家性质的主要外在表现。 2、政权组织形式的分类: 按照一国元首的产生方式和宪法地位的不同,一般将现代宪政体制下的政权组织形式分 为君主立宪政体(简称君主制)和民主共和政体(简称共和制);按照国家性质的不同,一 5 有学者区分了政体与政权组织形式两个概念,认为二者都是实现国家权力的形式,但前者是形成与表现 国家意志的特殊方式,或是表现国家权力的政治体制,而后者指的是一个国家实现国家权力的机关组织; 前者着重于体制,粗略说明国家权力的组织过程和基本形态,后者则着重说明国家权力的行使机关及其相 互关系。参见何华辉著:《比较宪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136 页、第 139 页、第 144 页。二 者实际上属于不同层次,政体是政权组织形式的抽象与概括,政权组织形式是政体的具体化;政体是较高 层次的概念,政权组织形式是初级的较低层次的概念。参见周叶中主编:《宪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212 页。 6 《毛泽东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67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