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高考模拟B卷 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缺乏独立性源自传统诗学追随儒家的政治功利主义和伦理实用 主义。代表作是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此书以治国平天下式的雄心壮志,建立一个包罗 万象的诗学体系。开篇《原道》一章,便确立了“原道心以敷章、硏神理而设教”的道统原 则。这种道统诗学上承曹丕《典论·文》所主张的的经世致用文学观,即所谓“盖文章, 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下开文以载道之先河。唐代,韩愈提出“文以明道”;白居易提 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宋儒周敦颐明确“文以载道”宗旨,都不过是《文 心雕龙》顺理成章的延伸。由此可见,王国维和陈寅恪之于中国诗学缺乏独立的美学原则的 感慨,洞见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非功利、非实用的审美传统始终阙如 正是这种阙如,导致中国的诗学传统和文学传统总是无法进入精神层面,仅止于世俗的 功用,越来越滑入俗世的纷争,功利的得失。“诗言忐”沦为诗人得意或失意的渲泄;评话 衍生出的小说,或聚焦于庙堂纷争的计谋较量如《三国演义》,或忘情于江湖造反的草莽传 说如《水浒传》;更不用说《隋唐演义》《封神演义》之类的演义小说,既没有《山海经》神 话中的阳刚,也没有《诗经》三百篇中的清纯。人的尊严,悲悯的情怀,君子有所不为、有 所必为的底线,在这类文学中被小不忍则乱大谋、无毒不丈夫的厚黑原则取代,这种审美趣 味造就一代又一代的草莽,制作出一个比一个暴虐的帝王,进而滋生出民族诸多难以治愈的 心理疾病:诡计崇拜、暴力崇拜、权力崇拜等等。 在这样的美学背景下,《红楼梦》的问世是一场审美革命:从容推岀女性崇拜、悲悯崇 拜、拒绝功名崇拜。《红楼梦》的问世使这个民族的审美趣味,不再纠缠于生存博弈而具有 纯粹精神的存在意味,从而在美学上回归《山海经》式的混沌和《诗经》国风所具的清纯, 达成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王国维指出:《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大背于吾国人 之精神”,因为“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 而不着此乐天之色彩"。正如《红楼梦》写出悲剧本身已经具有美学革命的意味,王国维指 出《红楼梦》的悲剧品质,中国诗学的眼界由此被打开,其意义绝对不下于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人从坚船利炮渐渐地知道了西方文明和西方文化。他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 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这与被《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调教出来的国民 醉心于权谋和暴力的审美品味截然不同而是关注人世间的苦难并从宇宙的视野加以审视。 佛学的东渐,禅宗的兴起,在中国土大夫阶层引发了心灵的解放,终致中国诗学界异端 突起。相对于李白急功近利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苏东坡信笔挥就的乃是心平气和的 "月有阴睛囻缺,人有悲欢离合″。严羽的《沧浪诗话》顺流而至,藉禅宗之名,挑战《文 心雕龙》的道统诗学,连同文以载道的诗学传统,但比起王国维、陈寅恪的美学思想,严羽
漳州市 2016 届高中毕业班高考模拟 B 卷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美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缺乏独立性,源自传统诗学追随儒家的政治功利主义和伦理实用 主义。代表作是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此书以治国平天下式的雄心壮志,建立一个包罗 万象的诗学体系。开篇《原道》一章,便确立了“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的道统原 则。这种道统诗学上承曹丕《典论•论文》所主张的的经世致用文学观,即所谓“盖文章, 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下开文以载道之先河。唐代,韩愈提出“文以明道”;白居易提 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宋儒周敦颐明确“文以载道”宗旨,都不过是《文 心雕龙》顺理成章的延伸。由此可见,王国维和陈寅恪之于中国诗学缺乏独立的美学原则的 感慨,洞见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非功利、非实用的审美传统始终阙如。 正是这种阙如,导致中国的诗学传统和文学传统总是无法进入精神层面,仅止于世俗的 功用,越来越滑入俗世的纷争,功利的得失。“诗言志”沦为诗人得意或失意的渲泄;评话 衍生出的小说,或聚焦于庙堂纷争的计谋较量如《三国演义》,或忘情于江湖造反的草莽传 说如《水浒传》;更不用说《隋唐演义》《封神演义》之类的演义小说,既没有《山海经》神 话中的阳刚,也没有《诗经》三百篇中的清纯。人的尊严,悲悯的情怀,君子有所不为、有 所必为的底线,在这类文学中被小不忍则乱大谋、无毒不丈夫的厚黑原则取代,这种审美趣 味造就一代又一代的草莽,制作出一个比一个暴虐的帝王,进而滋生出民族诸多难以治愈的 心理疾病:诡计崇拜、暴力崇拜、权力崇拜等等。 在这样的美学背景下,《红楼梦》的问世是一场审美革命:从容推出女性崇拜、悲悯崇 拜、拒绝功名崇拜。《红楼梦》的问世使这个民族的审美趣味,不再纠缠于生存博弈而具有 纯粹精神的存在意味,从而在美学上回归《山海经》式的混沌和《诗经》国风所具的清纯, 达成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王国维指出:《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大背于吾国人 之精神”,因为“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 而不着此乐天之色彩”。正如《红楼梦》写出悲剧本身已经具有美学革命的意味,王国维指 出《红楼梦》的悲剧品质,中国诗学的眼界由此被打开,其意义绝对不下于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人从坚船利炮渐渐地知道了西方文明和西方文化。他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 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这与被《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调教出来的国民 醉心于权谋和暴力的审美品味截然不同,而是关注人世间的苦难,并从宇宙的视野加以审视。 佛学的东渐,禅宗的兴起,在中国士大夫阶层引发了心灵的解放,终致中国诗学界异端 突起。相对于李白急功近利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苏东坡信笔挥就的乃是心平气和的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严羽的《沧浪诗话》顺流而至,藉禅宗之名,挑战《文 心雕龙》的道统诗学,连同文以载道的诗学传统,但比起王国维、陈寅恪的美学思想,严羽
在《沧浪诗话》里的诗学追求,不过小苘才露尖尖角。王国维和陈寅恪之于中国文化的独到 贡献,不在于学问的博大精深,而在于识见和思想的不拘流俗。中国数千年文化之所以江河 日下,不可忽视的原因在于审美上的疲乏。而王国维和陈寅恪的过人之处,则在于对这种审 美疲乏的洞察。 (摘编自李劼《王国维、陈寅恪的文艺复兴意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诗学追随儒家的政治功利主义和伦理实用主义,使得美学失去独立意味,使得诗 学和文学传统无法进入精神层面,止于世俗的功用 B.刘勰的《文心雕龙》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诗学体系,确立了“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 而设教”的道统原则,后世文学理论都对它有所承传 C.曹丕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开启了文以载道的先河,韩愈、白 居易等人丰富了这种理论,周敦颐明确了宗旨 D.佛学的东渐,禅宗的兴起,引发中国士大夫阶层了心灵的解放,严羽的《沧浪诗话》 藉禅宗之名,挑战文以载道的诗学传统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关注人世间的苦难,表现人的尊严和悲悯情怀,不再只是宣泄得意或失意,不再纠缠 于生存谋略,文学纯粹精神和较高的审美价值就得到了体现 B.演义小说推崇的“小不忍则乱大谋”“无毒不丈夫”等做大事的谋略,其实正是中国 文学传统讲求实用和功利、纠缠于生存博弈的具体表现 C.《红楼梦》以儿女情长式的女性崇拜、悲悯崇拜来拒绝暴力和权力,以彻头彻尾的悲 剧来背离国人崇尚的乐天精神,在审美上具有革命的意味。 D.王国维重视文学的审美属性,不赞同文以载道,提出从宇宙的视野审视文学,打开了 中国诗学的眼界,带来了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民受《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等影响,崇拜权谋和暴力,进而滋生出民族很多难 以治愈的病态心理,可见,文学有对人们思想及社会影响的作用 B.在经世致用文学观的影响下。中国后世的演义小说既缺乏《山海经》神话中的阳刚 也没有《诗经》三百篇中的清纯,处于审美疲乏的境地 C.有力促进社会道德进步的“文以载道”思想,强调“文”是“道”的载体,文学功用 在于承载、阐明、传达“道”,这一思想贯穿于我国古代文学创作之中。 D.王国维和陈寅恪以不拘流俗的敏锐眼光,洞察了中国文化中非功利、非实用的审美传 统始终阙如的弊端,表明他们对中国文化具有批判精神。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肃字子雍。年十八,从宋忠读《太玄》,而更为之解。黄初中,为散骑黄门侍郎。 太和四年,大司马曹真征蜀,肃上疏日:煎志有之千果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 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今又加之以霖雨,山阪峻滑,众逼而不展,粮 县而难继,实行军者之大忌也。”于是遂罢。 帝尝问曰:“汉桓帝时白马令李云上书言帝者谛也。是帝欲不谛。’当何得不死? 肃对曰:“但为言失逆顺之节。原其本意皆欲尽心,念存补国。且帝者之威过于雷霆,杀一 匹夫,无异蝼蚁。宽而宥之,可以示容受切言广德宇于天下。故臣以为杀之未必为是也。 帝又问:“司马迁以受刑之故内怀隐切著《史记》非贬孝武令人切齿。”对曰:“司马迁 记事,不虚美,不隐恶。汉武帝闻其述《史记》取孝景及己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 于今此两纪有录无书。后遭李陵事,遂下迁蚕室。此为隐切在孝武,而不在于史迁也
在《沧浪诗话》里的诗学追求,不过小荷才露尖尖角。王国维和陈寅恪之于中国文化的独到 贡献,不在于学问的博大精深,而在于识见和思想的不拘流俗。中国数千年文化之所以江河 日下,不可忽视的原因在于审美上的疲乏。而王国维和陈寅恪的过人之处,则在于对这种审 美疲乏的洞察。 (摘编自李劼《王国维、陈寅恪的文艺复兴意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诗学追随儒家的政治功利主义和伦理实用主义,使得美学失去独立意味,使得诗 学和文学传统无法进入精神层面,止于世俗的功用。 B.刘勰的《文心雕龙》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诗学体系,确立了“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 而设教”的道统原则,后世文学理论都对它有所承传。 C.曹丕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开启了文以载道的先河,韩愈、白 居易等人丰富了这种理论,周敦颐明确了宗旨。 D.佛学的东渐,禅宗的兴起,引发中国士大夫阶层了心灵的解放,严羽的《沧浪诗话》 藉禅宗之名,挑战文以载道的诗学传统。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关注人世间的苦难,表现人的尊严和悲悯情怀,不再只是宣泄得意或失意,不再纠缠 于生存谋略,文学纯粹精神和较高的审美价值就得到了体现。 B.演义小说推崇的“小不忍则乱大谋”“无毒不丈夫”等做大事的谋略,其实正是中国 文学传统讲求实用和功利、纠缠于生存博弈的具体表现。 C.《红楼梦》以儿女情长式的女性崇拜、悲悯崇拜来拒绝暴力和权力,以彻头彻尾的悲 剧来背离国人崇尚的乐天精神,在审美上具有革命的意味。 D. 王国维重视文学的审美属性,不赞同文以载道,提出从宇宙的视野审视文学,打开了 中国诗学的眼界,带来了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民受《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等影响,崇拜权谋和暴力,进而滋生出民族很多难 以治愈的病态心理,可见,文学有对人们思想及社会影响的作用。 B. 在经世致用文学观的影响下。中国后世的演义小说既缺乏《山海经》神话中的阳刚, 也没有《诗经》三百篇中的清纯,处于审美疲乏的境地。 C. 有力促进社会道德进步的“文以载道”思想,强调“文”是“道”的载体,文学功用 在于承载、阐明、传达“道”,这一思想贯穿于我国古代文学创作之中。 D. 王国维和陈寅恪以不拘流俗的敏锐眼光,洞察了中国文化中非功利、非实用的审美传 统始终阙如的弊端,表明他们对中国文化具有批判精神。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王肃字子雍。年十八,从宋忠①读《太玄》,而更为之解。黄初中,为散骑黄门侍郎。 太和四年,大司马曹真征蜀,肃上疏曰:“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 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今又加之以霖雨,山阪峻滑,众逼而不展,粮 县而难继,实行军者之大忌也。”于是遂罢。 帝尝问曰:“汉桓帝时,白马令李云上书言‘帝者,谛也。是帝欲不谛。’当何得不死?” 肃对曰:“但为言失逆顺之节。原其本意,皆欲尽心,念存补国。且帝者之威,过于雷霆,杀一 匹夫,无异蝼蚁。宽而宥之,可以示容受切言,广德宇于天下。故臣以为杀之未必为是也。” 帝又问:“司马迁以受刑之故,内怀隐切,著《史记》非贬孝武,令人切齿。”对曰:“司马迁 记事,不虚美,不隐恶。汉武帝闻其述《史记》,取孝景及己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 于今此两纪有录无书。后遭李陵事,遂下迁蚕室。此为隐切在孝武,而不在于史迁也
正始元年,出为广平太守。公事征还,拜议郎。时大将军曹爽专权,任用何晏、邓飏等。 肃论及时政,正色曰:“此辈即弘恭、石显②之属,复称说邪!”爽闻之,戒何晏等日:“当 共慎之公卿已比诸君前世恶人矣。”时有二鱼长尺,集于武库之屋,有司以为吉祥。肃日 鱼生于渊而亢于屋,介鳞之物失其所也。边将其殆有弃甲之变乎?″其后果有东关之败。 嘉平六年,白气经天,大将军司马景王问肃其故,肃答曰:“此蚩尤之旗也,东南其有乱乎? 君若修己以安百姓,则天下乐安者归德,唱乱者先亡矣。”明年春,镇东将军冊丘俭、扬州 刺史文钦反,景王谓肃曰:“安国宁主,其术焉在?”肃曰:“昔关羽率荆州之众,降于禁 于汉滨,遂有北向争天下之志。后孙权袭取其将土家属,羽土众一旦瓦解。今淮南将土父母 妻子皆在内州,但急往御卫,使不得前,必有关羽土崩之势矣。”景王从之,遂破俭、钦。 甘露元年薨,追赠卫将军,谥日景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注】①宋忠:东汉末年大儒。②弘恭、石显:西汉奸臣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 为劳必相百也/ B.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 为劳必相百也/ C.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 为劳必相百也/ D.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 为劳必相百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纪”简称纪,是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传记。始于司马迁的《史记》,在 该书中,历代的帝王传记称为“XX本纪”,不过也有例外,如吕雉不是皇帝,但其传记也 称本纪。 B.“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公”即是周代封爵之首 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如晋国六卿。另外古时,公卿也指丈夫 C.“武库”,古代官名。汉代置武库署,有武库令丞,掌藏兵器。本属执金吾,晋以后 属卫尉,历代因之,到宋代才废。明置武库司,属兵部,清末废 D.“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如谥号等。另外也有叫做、称为的意思, 如“身死无名,谥为至愚”。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肃常有不同于他人的见解,且敢于直言。曹真征讨蜀国时,王肃认为粮草难以为继, 不宜征讨;鱼出现在武库的屋顶上,王肃认为是边将有弃甲之变的凶兆。 B.王肃不随意附和皇帝的心意。皇帝认为李云应该被处死,但王肃认为李云忠心进谏,不 宜被杀:针对汉武帝和司马迁谁是谁非的问题,王肃也持有和皇帝不同的观点 C.王肃为人正直,令奸臣畏惧。曹爽专权,任用何晏等人,王肃谈及时政,认为何晏等人就 是弘恭、石显那一类的奷臣,这使曹爽告诫何晏等人要小心谨慎。 D.王肃主张为政者修德以治国。他认为,提高自我修养来安抚百姓,天下喜欢安定生活的 人就会前来归附:对谋反的淮南将士的亲属应施以恩德,派军队守护。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司马迁以受刑之故,内怀隐切,著《史记》非贬孝武,令人切齿。(5分) (2)昔关羽率荆州之众,降于禁于汉滨,遂有北向争天下之志。(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伤愚溪刘禹锡
正始元年,出为广平太守。公事征还,拜议郎。时大将军曹爽专权,任用何晏、邓飏等。 肃论及时政,正色曰:“此辈即弘恭、石显②之属,复称说邪!”爽闻之,戒何晏等曰:“当 共慎之!公卿..已比诸君前世恶人矣。”时有二鱼长尺,集于武库..之屋,有司以为吉祥。肃曰: “鱼生于渊而亢于屋,介鳞之物失其所也。边将其殆有弃甲之变乎?”其后果有东关之败。 嘉平六年,白气经天,大将军司马景王问肃其故,肃答曰:“此蚩尤之旗也,东南其有乱乎? 君若修己以安百姓,则天下乐安者归德,唱乱者先亡矣。”明年春,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 刺史文钦反,景王谓肃曰:“安国宁主,其术焉在?”肃曰:“昔关羽率荆州之众,降于禁 于汉滨,遂有北向争天下之志。后孙权袭取其将士家属,羽士众一旦瓦解。今淮南将士父母 妻子皆在内州,但急往御卫,使不得前,必有关羽土崩之势矣。”景王从之,遂破俭、钦。 甘露元年薨,追赠卫将军,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注】①宋忠:东汉末年大儒。②弘恭、石显:西汉奸臣。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 为劳必相百也/ B.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 为劳必相百也/ C.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 为劳必相百也/ D.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 为劳必相百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纪”简称纪,是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传记。始于司马迁的《史记》,在 该书中,历代的帝王传记称为“XX 本纪”,不过也有例外,如吕雉不是皇帝,但其传记也 称本纪。 B.“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公”即是周代封爵之首, “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如晋国六卿。另外古时,公卿也指丈夫。 C.“武库”,古代官名。汉代置武库署,有武库令丞,掌藏兵器。本属执金吾,晋以后 属卫尉,历代因之,到宋代才废。明置武库司,属兵部,清末废。 D.“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如谥号等。另外也有叫做、称为的意思, 如“身死无名,谥为至愚”。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肃常有不同于他人的见解,且敢于直言。曹真征讨蜀国时,王肃认为粮草难以为继, 不宜征讨;鱼出现在武库的屋顶上,王肃认为是边将有弃甲之变的凶兆。 B.王肃不随意附和皇帝的心意。皇帝认为李云应该被处死,但王肃认为李云忠心进谏,不 宜被杀;针对汉武帝和司马迁谁是谁非的问题,王肃也持有和皇帝不同的观点。 C.王肃为人正直,令奸臣畏惧。曹爽专权,任用何晏等人,王肃谈及时政,认为何晏等人就 是弘恭、石显那一类的奸臣,这使曹爽告诫何晏等人要小心谨慎。 D.王肃主张为政者修德以治国。他认为,提高自我修养来安抚百姓,天下喜欢安定生活的 人就会前来归附;对谋反的淮南将士的亲属应施以恩德,派军队守护。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司马迁以受刑之故,内怀隐切,著《史记》非贬孝武,令人切齿。(5 分) (2)昔关羽率荆州之众,降于禁于汉滨,遂有北向争天下之志。(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伤愚溪【注】刘禹锡
溪水悠悠春自来,草堂无主燕飞回。隔帘惟见中庭草,一树山榴依旧开。 【注】愚溪,在湖南省永州市西南,本名冉溪。唐柳宗元谪居于此,改其名为愚溪,并 结茅树蔬,筑堂而居。此诗作于柳宗元去世三年后 8.本诗和晏殊《浣溪沙》词中都有“燕”这一意象,它们在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请具体 说明。(6分)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从《诗经·氓》最后一章里的“ ”来看,男女主人公年 少时关系非常融洽。 (2)苏轼的《赤壁赋》中 ”极写“客"对自己生命短暂、羡慕江水长 流不息的感叹。 (3)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以花喻雪, 传达出诗人对边塞雪后风光的惊奇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匆匆过客 路遥 天阴了,灰暗的云层在头顶静静地凝聚着,空气里满含着潮湿。看来另-场大雪就要降 临了——快到汽车站的时候,觉得脸上似乎已经落了一颗冰凉的雪粒。我的心情沉重了。 明天就是舂节呀!要是再下一场雪,班车一停,回家过节就根本不可能了。 候车室里已经人头攒动,乱得像一个集市。突然传来一个微弱而苍老的声音:“哪位同 志行行好,给我买一张去桃县的票吧…. 这声音是绝望的,似乎不是对着某一个确定的人,而是对所有在场的人发出的一种求援 的呼唤 只见旁边的一张椅子上蜷曲着—位老人——正是他在反复喃喃地念叨着。他蓬头垢面 的,看来身体有病,面容十分苍老。不像是乞丐,因为我看见他手里捏着买车票的钱。这是 一个盲人! 我顿时感到一种愤愤不平了。当然我首先气这个汽车站——竟然不能解决这样一些完
溪水悠悠春自来,草堂无主燕飞回。隔帘惟见中庭草,一树山榴依旧开。 【注】愚溪,在湖南省永州市西南,本名冉溪。唐柳宗元谪居于此,改其名为愚溪,并 结茅树蔬,筑堂而居。此诗作于柳宗元去世三年后。 8.本诗和晏殊《浣溪沙》词中都有“燕”这一意象,它们在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请具体 说明。(6 分)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从《诗经·氓》最后一章里的“ , ”来看,男女主人公年 少时关系非常融洽。 (2)苏轼的《赤壁赋》中“ , ”极写“客"对自己生命短暂、羡慕江水长 流不息的感叹。 (3)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 。”以花喻雪, 传达出诗人对边塞雪后风光的惊奇。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匆匆过客 路遥 天阴了,灰暗的云层在头顶静静地凝聚着,空气里满含着潮湿。看来另一场大雪就要降 临了——快到汽车站的时候,觉得脸上似乎已经落了一颗冰凉的雪粒。我的心情沉重了。 明天就是春节呀!要是再下一场雪,班车一停,回家过节就根本不可能了。 候车室里已经人头攒动,乱得像一个集市。突然传来一个微弱而苍老的声音:“哪位同 志行行好,给我买一张去桃县的票吧……” 这声音是绝望的,似乎不是对着某一个确定的人,而是对所有在场的人发出的一种求援 的呼唤。 只见旁边的一张椅子上蜷曲着一位老人——正是他在反复喃喃地念叨着。他蓬头垢面 的,看来身体有病,面容十分苍老。不像是乞丐,因为我看见他手里捏着买车票的钱。这是 一个盲人! 我顿时感到一种愤愤不平了。当然我首先气这个汽车站——竟然不能解决这样一些完
全应该解决的问题。但我更气这个候车室里的人,竟然没有一个肯为这不幸的老人帮忙的 我想我应当帮助这个老人 我瞅了一眼去桃县的售票口:正好!803次和802次的售票口紧挨着,并且车次牌上写 着“增加两辆车”的字样。 先排哪个队呢?如果现在去给那个瞎眼老头排队买票,我自己的票十有八九买不上了 我将不得不垂头丧气的滚回单位。但如果我要是先给自己买票,那老头的票也把握不大了。 我来不及多想,很快站到了802次的队伍后面 我终于把一张802次的车票拿到手了!我带着这个充实的收获,站在803次的队伍后面 我很愉快:我自己得到了满足并且开始加紧做一件崇高的事。 前面站着—个高大的青年,头发乱蓬蓬的,穿一条带条格的裤子,一双皮鞋的后跟闪着 亮光,右脚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着锣鼓点。时髦青年!不看他的正面,光那后背就叫我反感。 奇怪他竟然能正经八百地站在这个队伍后面排队。要是售票员喊一声“票快完了,后面的人 不要排队了”,他准会如狼似虎地扑过去 我又发现这队伍的旁边还站着位青年妇女。 当售票员宣布只剩张票的时候,那青年妇女猛地把手抢先伸进了售票口。 那个男青年两只拳头紧捏着,用很难听的话斥责她。 叔叔,求求你,不要打妈妈! 他有点吃惊地盯着那个妇女旁边站着的胖胖的小姑娘,皱了一下眉头,随后,用一种极 温柔的语调不连贯地说:“你.…别怕! 小伙子的腮帮子急速地抽动了几下,泪花子在眼里直转。他突然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了 张车票,递到青年妇女的面前。 您不要奇怪,”他说,“我是买到了一张803次的车票,但这不是给自己买的。我第
全应该解决的问题。但我更气这个候车室里的人,竟然没有一个肯为这不幸的老人帮忙的! 我想我应当帮助这个老人。 我瞅了一眼去桃县的售票口:正好!803次和802次的售票口紧挨着,并且车次牌上写 着“增加两辆车”的字样。 先排哪个队呢?如果现在去给那个瞎眼老头排队买票,我自己的票十有八九买不上了。 我将不得不垂头丧气的滚回单位。但如果我要是先给自己买票,那老头的票也把握不大了。 我来不及多想,很快站到了802次的队伍后面。 我终于把一张802次的车票拿到手了!我带着这个充实的收获,站在803次的队伍后面, 我很愉快:我自己得到了满足并且开始加紧做一件崇高的事。 前面站着一个高大的青年,头发乱蓬蓬的,穿一条带条格的裤子,一双皮鞋的后跟闪着 亮光,右脚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着锣鼓点。时髦青年!不看他的正面,光那后背就叫我反感。 奇怪他竟然能正经八百地站在这个队伍后面排队。要是售票员喊一声“票快完了,后面的人 不要排队了”,他准会如狼似虎地扑过去。 我又发现这队伍的旁边还站着一位青年妇女。 当售票员宣布只剩一张票的时候,那青年妇女猛地把手抢先伸进了售票口。 那个男青年两只拳头紧捏着,用很难听的话斥责她。 “叔叔,求求你,不要打妈妈!” 他有点吃惊地盯着那个妇女旁边站着的胖胖的小姑娘,皱了一下眉头,随后,用一种极 温柔的语调不连贯地说:“你……别怕!” 小伙子的腮帮子急速地抽动了几下,泪花子在眼里直转。他突然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了一 张车票,递到青年妇女的面前。 “您不要奇怪,”他说,“我是买到了一张803次的车票,但这不是给自己买的。我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