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七校201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 (本试卷分五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本试卷由试题和答题卡组成,所有答案要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 分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出下列名句空缺部分。 (1)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 (2)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 道难》)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 高》 (4)薄暮冥冥, (范仲淹《岳阳楼记》)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6)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 《赤壁赋》)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 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①莫有开之使前者, 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 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 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 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薏尔。盖文之为 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 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 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 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②,不暇著书,荀卿盖亦 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 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 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髙下皆如意”者也,道不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 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 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 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有删减) 【注释】①伥伥:无所适从貌 ②皇皇:指匆忙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而读之 发:启封,打开
福建省漳州市七校 2013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 (本试卷分五大题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考生注意:本试卷由试题和答题卡组成,所有答案要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 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㈠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出下列名句空缺部分。 ⑴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⑵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 道难》) ⑶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 高》) ⑷薄暮冥冥,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⑸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⑹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 《赤壁赋》)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15 分)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 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①莫有开之使前者, 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 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 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 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 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 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 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 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②,不暇著书,荀卿盖亦 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 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 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不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 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 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 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有删减) 【注释】①伥伥:无所适从貌 ②皇皇:指匆忙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发而读之 发:启封,打开
B.及少定而视焉 少:稍微 C.若有所责 责:责备 D.难工而可喜 工:精巧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学者有所溺薏尔 复驾言兮蒽求 B.方勉焉以模言语 夫夷以近,则 游者众 C.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因吾子之能不自止 不如因善遇之 4.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道应为先,主张文章应该追求道 B.欧阳修赞扬吴充的文章“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可见他并不反对 文采 C.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 D.欧阳修认为,学写文章应先学道,道理充足,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3分) 译文 (2)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3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裴给事宅白牡丹① 裴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①在唐代,观赏牡丹成为富贵人家的一种习俗,牡丹中又以大红大紫为贵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2分) (2)请说出诗歌的两种表现手法,并简要分析。(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内溶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觉新是觉民和觉慧两兄弟的大哥,他清秀聪慧,但性格懦弜,父亲亡故后,觉新作为高家的长房长 孙挑起了管理大家庭的重担,他深爱着表妹梅,却接受了父亲以拈阄的方式为他选定的李家小姐瑞 珏,像一个傀儡似地订婚,結婚。(《家》) B.爱斯梅拉达和小山羊佳丽“来到圣母院前的广场上表演,小山羊模仿了手铳队队长和宗数法庭检 察官的可笑模样,观众对此给予了热烈的掌声,而副主教克洛德则报以亵渎神明!邪魔外道!〃
B.及少定而视焉 少:稍微 C.若有所责 责:责备 D.难工而可喜 工:精巧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学者有所溺焉尔 复驾言兮焉求 B.方勉焉以模言语 夫夷以近,则 游者众 C.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因吾子之能不自止 不如因善遇之 4.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道应为先,主张文章应该追求道。 B.欧阳修赞扬吴充的文章“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可见他并不反对 文采。 C.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 D.欧阳修认为,学写文章应先学道,道理充足,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 ⑴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3 分) 译文: ⑵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3 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裴给事宅白牡丹① 裴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 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①在唐代,观赏牡丹成为富贵人家的一种习俗,牡丹中又以大红大紫为贵。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2 分) (2)请说出诗歌的两种表现手法,并简要分析。(4 分)
的怒骂。(《巴黎圣母院》 C.第四十七回呆霸王薛蟠向柳湘莲调情遭柳一顿暴打,只被打得“好兄弟”“好 哥哥”“好老爷”的乱叫,喝了泥水才给放过。原来这柳湘莲最痛恨这个不堪的 薛蟠,只和宝玉交好。前文宝玉挨打,忠 肃王爷要找的戏子琪官就是他 尤三姐耻情拔剑自刎,他后悔莫及,也拔剑自刎。(《红楼梦》) D.葛朗台原来是一个箍桶匠,囤积居奇,大发横财,成了暴发户。他专横冷酷, 吝啬贪婪,为了保住自己的财产,折磨死了妻子,骗取了女儿的遗产继承权,逼 走了侄儿。(《欧也妮葛朗台》) E、吴府大办丧事,客人纷至沓来。他们名为吊丧,实则各怀鬼胎,或寻欢作乐, 或暗做交易。吴荪甫沉浸在失去父亲的悲痛中。这时,家乡双桥镇农民暴动,丝 厂工人罢工,杜竹斋和金融魔王赵伯韬正合谋算计他。(《子夜》) 8.简答题,请选择其中一题作答。(5分) (1)“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 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 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三国演义》) 司马懿 大军为何能“望西城蜂拥而来”?诸葛亮退敌的具体措施是什么?请简述。 (2)“自从那个可怕的夜晚起,她不再相信善了。”(《复活》) 那个可怕的夜晚发生了什么事情,使马斯洛娃的思想发生了如此之大的变化?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 焉,然后用 之 (《孟子·梁惠王下》 ②子曰:“众恶之,必察之;众好之,必察 焉 (《论语·卫 灵公》) ③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善者恶 之 (《论语·子路》) (1) 选段①主要体现孟子什么思想?(2分) (2)结合上面选段,请概括两位哲人对人优劣的评判标准的相同点。(4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网开三面 红苇
的怒骂。(《巴黎圣母院》) C.第四十七回呆霸王薛蟠向柳湘莲调情遭柳一顿暴打,只被打得“好兄弟”“好 哥哥”“好老爷”的乱叫,喝了泥水才给放过。原来这柳湘莲最痛恨这个不堪的 薛蟠,只和宝玉交好。前文宝玉挨打,忠 肃王爷要找的戏子琪官就是他。 尤三姐耻情拔剑自刎,他后悔莫及,也拔剑自刎。(《红楼梦》) D.葛朗台原来是一个箍桶匠,囤积居奇,大发横财,成了暴发户。他专横冷酷, 吝啬贪婪,为了保住自己的财产,折磨死了妻子,骗取了女儿的遗产继承权,逼 走了侄儿。(《欧也妮葛朗台》) E、吴府大办丧事,客人纷至沓来。他们名为吊丧,实则各怀鬼胎,或寻欢作乐, 或暗做交易。吴荪甫沉浸在失去父亲的悲痛中。这时,家乡双桥镇农民暴动,丝 厂工人罢工,杜竹斋和金融魔王赵伯韬正合谋算计他。(《子夜》) 8.简答题,请选择其中一题作答。(5 分) (1)“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 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 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三国演义》) 司马懿 大军为何能“望西城蜂拥而来”?诸葛亮退敌的具体措施是什么?请简述。 (2)“自从那个可怕的夜晚起,她不再相信善了。”(《复活》) 那个可怕的夜晚发生了什么事情,使马斯洛娃的思想发生了如此之大的变化?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 分) ①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 焉,然后用 之。 (《孟子·梁惠王下》 ②子曰:“众恶之,必察之;众好之,必察 焉。” (《论语·卫 灵公》) ③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善者恶 之。” (《论语·子路》) (1) 选段①主要体现孟子什么思想?(2 分) (2)结合上面选段,请概括两位哲人对人优劣的评判标准的相同点。(4 分)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网开三面 红 苇
往往是在环境不能再承载的时候,才会想起环保;往往是在华南虎已经灭绝、 中华鲟接近灭绝的时候,才会开始环保。许许多多环保宣传采用的策略是“恐 吓”式的:如果再不节约用水,设想地球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想一想,都会令 人生畏;如果碳排放再没有节制,温室效应会融掉南极冰山,想一想,就会想到 电影《2012》 古人的环保不是这样的一一就姑且把古人一些做法也称作环保吧。商代的 汤,有一次到郊外散步,发现有人在张网捕鸟。让汤感到惊讶的是,其所张之网, 不是一张,而是四张,有从四面八方合围之势。对于鸟来说,就只有进的道,再 也没有逃生的路了 尤为可恨的是,那位捕鸟的人还在那里念念叨叨,让天下所有的鸟都进入我 的网中,而且是越大越好,越肥越好。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激起了汤的怜悯心 肠。他感叹道,这样捕鸟,那不是要把天下的鸟一网打尽吗?就下令把四面中的 三面撤下去。捕鸟人赶忙把三面网撤下,他口中念叨的词也颇为识相地变了 想往左飞的就往左飞,想向右飞的就向右飞,那些命不好的就飞到我网中吧 在环保问题上最早采取“政府行动”的是子产。那是鲁昭公十六年的时候, 九月,郑国大旱。派大臣到桑山上搞祭祀活动,向老天祈雨。这些大臣祭祀完毕, 看到天还不雨,就砍了山上的一些树。这让子产非常生气。他这样说,祭祀山神, 应该在山上植树造林;现在反而到山上砍伐树木,这简直就是犯罪。结果屠击 祝款、竖拊这三位就成为中国第一批因“环保”问题而被罢官夺邑的官员。 孔子在“环保”问题上也坚持自己的做法。《论语》中说孔子是“钓而不纲, 弋不射宿”,就是说孔子偶尔也钓钓鱼,但不会用大网去捉鱼;孔子也会打鸟来 提高射艺,但不会打已在树巢中归宿的鸟儿。钓鱼与射击飞鸟,那是君子陶冶性 情的活动,用大网捕鱼,是贪夫的谋利之举,而偷袭已经入睡的归鸟,就是乘人 之危、欺负弱者的行为。这不是英雄所为,更非君子之行 在“环保”问题上,曾子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树木以时伐焉,禽兽 以时杀焉。夫子曰:‘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这就把“环保” 问题提高到“孝”的高度来认识了,也就是要以君子姿态,合适合宜地来对待身 外的动植物。 总起来说,“恐吓”式的环保也比不环保要好。但“恐吓”式的环保与出于 仁德之心的环保,是两个环保。“恐吓”式的环保太过功利,我还是喜欢“兼 爱”“推恩”式的环保,这使人胸襟开阔,气度高远。 其实,世人对于姜太公有着深深的误读。因为姜太公在渭水上用直钩钓鱼, 被文王发现重用了,就说姜太公直钩钓鱼,钓的其实是文王,这就有点太武断了 这或许真的就是他老人家自娱娱人的行为艺术呢,这种可能性倒是非常大的。 不管怎样,网开三面与直钩钓鱼,都可看作是人类向大自然发出的友好信号 吧 10.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当下许多环保宣传策略是“恐吓”式的。 B.作者认为商汤“网开三面”可称作环保。 C.作者认为应该把“环保”问题提高到“孝”的高度来认识。 D.作者倾向于把“直钩钓鱼”视为姜太公自娱娱人的行为艺术。 11.作者对“恐吓”式环保持什么态度?为什么持这种态度?(3分)
往往是在环境不能再承载的时候,才会想起环保;往往是在华南虎已经灭绝、 中华鲟接近灭绝的时候,才会开始环保。许许多多环保宣传采用的策略是“恐 吓”式的:如果再不节约用水,设想地球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想一想,都会令 人生畏;如果碳排放再没有节制,温室效应会融掉南极冰山,想一想,就会想到 电影《2012》。 古人的环保不是这样的——就姑且把古人一些做法也称作环保吧。商代的 汤,有一次到郊外散步,发现有人在张网捕鸟。让汤感到惊讶的是,其所张之网, 不是一张,而是四张,有从四面八方合围之势。对于鸟来说,就只有进的道,再 也没有逃生的路了。 尤为可恨的是,那位捕鸟的人还在那里念念叨叨,让天下所有的鸟都进入我 的网中,而且是越大越好,越肥越好。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激起了汤的怜悯心 肠。他感叹道,这样捕鸟,那不是要把天下的鸟一网打尽吗?就下令把四面中的 三面撤下去。捕鸟人赶忙把三面网撤下,他口中念叨的词也颇为识相地变了—— 想往左飞的就往左飞,想向右飞的就向右飞,那些命不好的就飞到我网中吧。 在环保问题上最早采取“政府行动”的是子产。那是鲁昭公十六年的时候, 九月,郑国大旱。派大臣到桑山上搞祭祀活动,向老天祈雨。这些大臣祭祀完毕, 看到天还不雨,就砍了山上的一些树。这让子产非常生气。他这样说,祭祀山神, 应该在山上植树造林;现在反而到山上砍伐树木,这简直就是犯罪。结果屠击、 祝款、竖柎这三位就成为中国第一批因“环保”问题而被罢官夺邑的官员。 孔子在“环保”问题上也坚持自己的做法。《论语》中说孔子是“钓而不纲, 弋不射宿”,就是说孔子偶尔也钓钓鱼,但不会用大网去捉鱼;孔子也会打鸟来 提高射艺,但不会打已在树巢中归宿的鸟儿。钓鱼与射击飞鸟,那是君子陶冶性 情的活动,用大网捕鱼,是贪夫的谋利之举,而偷袭已经入睡的归鸟,就是乘人 之危、欺负弱者的行为。这不是英雄所为,更非君子之行。 在“环保”问题上,曾子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树木以时伐焉,禽兽 以时杀焉。夫子曰:‘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这就把“环保” 问题提高到“孝”的高度来认识了,也就是要以君子姿态,合适合宜地来对待身 外的动植物。 总起来说,“恐吓”式的环保也比不环保要好。但“恐吓”式的环保与出于 仁德之心的环保,是两个环保。“恐吓”式的环保太过功利,我还是喜欢“兼 爱”“推恩”式的环保,这使人胸襟开阔,气度高远。 其实,世人对于姜太公有着深深的误读。因为姜太公在渭水上用直钩钓鱼, 被文王发现重用了,就说姜太公直钩钓鱼,钓的其实是文王,这就有点太武断了。 这或许真的就是他老人家自娱娱人的行为艺术呢,这种可能性倒是非常大的。 不管怎样,网开三面与直钩钓鱼,都可看作是人类向大自然发出的友好信号 吧。 10.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认为当下许多环保宣传策略是“恐吓”式的。 B.作者认为商汤“网开三面”可称作环保。 C.作者认为应该把“环保”问题提高到“孝”的高度来认识。 D.作者倾向于把“直钩钓鱼”视为姜太公自娱娱人的行为艺术。 11.作者对“恐吓”式环保持什么态度?为什么持这种态度?(3 分)
12.本文大量引用古人“环保”的主张和做法起到了哪些作用?(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15分) 春联儿 叶圣陶 出城回家常坐鸡公车[注]。十来个推车的差不多全熟识了,只要望见靠坐在车座 上的影儿,或是那些抽叶子烟的烟杆儿,就辨得清谁是谁。其中有个老俞,最善 于招揽主顾,见你远远儿走过去,就站起来打招呼,转过身,拍拍草垫,把车柄 儿提在手里。这就教旁的车夫不好意思跟他竞争,主顾自然坐了他的。老俞推车, 路跟你谈话。他原籍眉州,苏东坡的家乡,五世祖放过道台,只因家道不好, 到他手里流落到成都。他在队伍上当过差,到过雅州跟打箭炉。他做过庄稼,利 息薄,不够一家子吃的,把田退了,跟小儿子各推一挂鸡公车为生。大儿子在前 方打国仗,由二等兵升到了排长,隔个把月二十来天就来封信,封封都是航空挂 他记不清那些时时改变的地名,往往说:“他又调动了,调到什么地方一一他信 封上写得清清楚楚,下一回告诉你老师吧。” 约莫有三四回出城没遇见老俞。听旁的车夫说,老俞的小儿子胸口害了外症,他 娘听信邻舍人家的话,没让老俞知道请医生给开了刀,不上三天就死了,老俞哭 得好伤心,哭一阵子跟他老婆拼一阵子命。哭了大半天才想起收拾他儿子,把两 口猪卖了买棺材。那两口猪本来打算腊月间卖,有了这本钱,他就可以做些小买 卖,不再推鸡公车,如今可不成了。 一天,我又坐老俞的车。看他那模样儿,上下眼皮红红的,似乎喝过几两白干酒, 颧骨以下的面颊全陷了进去,左边陷进更深,嘴就见得歪了。他改变了往常的习 惯,只顾推车,不开口说话,呼呼的喘息越来越粗,我的胸口也仿佛感到压迫。 “老师,我在这儿想,通常说因果报应,到底有没有的?”他终于开口了。 我知道他说这个话的所以然,回答他说有或者没有,一样地嫌罗嗦,就含糊其辞 应接道,“有人说有的,我也不大清楚 “有的吗?我自己摸摸心,考问自己,没占过人家的便宜,没糟蹋过老天爷生下 来的东西,连小鸡儿也没踩死过一只,为什么处罚我这样地凶?老师,你看见的, 长得结实干得活儿的一个孩儿,一下子没有了!莫非我干了什么恶事,自己不知 道?我不知道,可以显个神通告诉我,不能马上处罚我!” 这跟《伯夷列传》里的“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倘所谓天道是耶非耶?” 是同类的调子,我想,我不敢多问,随口地说,“你把他埋了? “埋了,就在邻居张家的地里。两口猪,卖了四千元,一千元的地价,三千元的 棺材一一只是几块薄板,像个火柴盒儿。” “两口猪才卖得四千元?
12.本文大量引用古人“环保”的主张和做法起到了哪些作用?(3 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 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 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15 分) 春 联 儿 叶圣陶 出城回家常坐鸡公车[注]。十来个推车的差不多全熟识了,只要望见靠坐在车座 上的影儿,或是那些抽叶子烟的烟杆儿,就辨得清谁是谁。其中有个老俞,最善 于招揽主顾,见你远远儿走过去,就站起来打招呼,转过身,拍拍草垫,把车柄 儿提在手里。这就教旁的车夫不好意思跟他竞争,主顾自然坐了他的。老俞推车, 一路跟你谈话。他原籍眉州,苏东坡的家乡,五世祖放过道台,只因家道不好, 到他手里流落到成都。他在队伍上当过差,到过雅州跟打箭炉。他做过庄稼,利 息薄,不够一家子吃的,把田退了,跟小儿子各推一挂鸡公车为生。大儿子在前 方打国仗,由二等兵升到了排长,隔个把月二十来天就来封信,封封都是航空挂。 他记不清那些时时改变的地名,往往说:“他又调动了,调到什么地方——他信 封上写得清清楚楚,下一回告诉你老师吧。” 约莫有三四回出城没遇见老俞。听旁的车夫说,老俞的小儿子胸口害了外症,他 娘听信邻舍人家的话,没让老俞知道请医生给开了刀,不上三天就死了,老俞哭 得好伤心,哭一阵子跟他老婆拼一阵子命。哭了大半天才想起收拾他儿子,把两 口猪卖了买棺材。那两口猪本来打算腊月间卖,有了这本钱,他就可以做些小买 卖,不再推鸡公车,如今可不成了。 一天,我又坐老俞的车。看他那模样儿,上下眼皮红红的,似乎喝过几两白干酒, 颧骨以下的面颊全陷了进去,左边陷进更深,嘴就见得歪了。他改变了往常的习 惯,只顾推车,不开口说话,呼呼的喘息越来越粗,我的胸口也仿佛感到压迫。 “老师,我在这儿想,通常说因果报应,到底有没有的?”他终于开口了。 我知道他说这个话的所以然,回答他说有或者没有,一样地嫌罗嗦,就含糊其辞 应接道,“有人说有的,我也不大清楚。” “有的吗?我自己摸摸心,考问自己,没占过人家的便宜,没糟蹋过老天爷生下 来的东西,连小鸡儿也没踩死过一只,为什么处罚我这样地凶?老师,你看见的, 长得结实干得活儿的一个孩儿,一下子没有了!莫非我干了什么恶事,自己不知 道?我不知道,可以显个神通告诉我,不能马上处罚我!” 这跟《伯夷列传》里的“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倘所谓天道是耶非耶?” 是同类的调子,我想,我不敢多问,随口地说,“你把他埋了?” “埋了,就在邻居张家的地里。两口猪,卖了四千元,一千元的地价,三千元的 棺材——只是几块薄板,像个火柴盒儿。” “两口猪才卖得四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