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2015届高三3月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秋风萧瑟,。(曹操《观沧海》) (2)落霞与孤鹜齐飞,。(王勃《滕王阁序》) (3)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挟飞仙以遨游,。(苏轼《赤壁赋》) (5)_,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6)余则绲袍敝衣处其间,。(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末帝遣鄂屯兵魏县。庄宗入魏,郗以为晋兵悉从庄宗赴魏,而太原可袭,乃结 草为 人,执以旗帜,以驴负之往来城上,而潜军出黄泽关袭太原。晋兵望梁垒旗帜往 来,不知其 去也,以故不追。鄂至乐平,遇雨,不克进而旋,急趋临清,争魏积粟,而周德 威已先至, 乃屯于莘县,筑甬道及河以馈军。 久之,末帝以书责鄂日:“阃外之事全付将军,河朔诸州一旦沦没,今仓储已 竭,飞 挽不充,将军与国同心,宜思良画!”报日:“晋兵甚锐,未可击,宜待之。” 末帝复遣 问郣必胜之策,日:“臣无奇术,请人给米十斛,米尽则敌破矣!”末帝大怒, 诮部日: “将军蓄米,将疗饥乎?将破敌乎?”乃遣使者监督其军。鄹召诸将谋日:“主 上深居禁中, 与白面儿谋,必败人事。今敌盛,未可轻动,诸君以为如何?”诸将皆欲战, 乃悉召诸 将坐之军门,人以河水一杯饮之,诸将莫测,或饮或辞。鄂日:“一杯之难犹若 此,滔滔河 流可尽乎?”诸将皆失色。 是时,庄宗在魏,数以劲兵压郗营,鄹不肯出,而末帝又数促郗,使出战。庄宗 与诸将 谋曰:“刘鄂学《六韬》,喜以机变用兵,本欲示弱以袭我,今其见迫,必求速 战。”乃声 归太原,命符存审守魏,阳为西归,而潜兵贝州。果报末帝日:“晋王西归, 魏无备,可 击。”乃以兵万人攻魏城东,庄宗自贝州返趋击之。忽见晋军;惊日:“晋王 在此邪!”庄 宗与符存审为两方阵夹之,为圆阵以御晋人。兵再合,大败,南奔。 朱友谦叛,陷同州,末帝以为河东道招讨使,行次陕州,为书以招友谦,友 谦不
福建省漳州市 2015 届高三 3 月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秋风萧瑟, 。(曹操《观沧海》) (2)落霞与孤鹜齐飞, 。(王勃《滕王阁序》) (3)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挟飞仙以遨游, 。(苏轼《赤壁赋》) (5) ,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6)余则绲袍敝衣处其间,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末帝①遣鄂屯兵魏县。庄宗②入魏,鄩以为晋兵悉从庄宗赴魏,而太原可袭,乃结 草为 人,执以旗帜,以驴负之往来城上,而潜军出黄泽关袭太原。晋兵望梁垒旗帜往 来,不知其 去也,以故不追。鄂至乐平,遇雨,不克进而旋,急趋临清,争魏积粟,而周德 威已先至, 鄩乃屯于莘县,筑甬道及河以馈军。 久之,末帝以书责鄂日:“阃外③之事全付将军,河朔诸州一旦沦没,今仓储已 竭,飞 挽④不充,将军与国同心,宜思良画!”鄩报日:“晋兵甚锐,未可击,宜待之。” 末帝复遣 问鄩必胜之策,鄩日:“臣无奇术,请人给米十斛,米尽则敌破矣!”末帝大怒, 诮鄩日: “将军蓄米,将疗饥乎?将破敌乎?”乃遣使者监督其军。鄩召诸将谋日:“主 上深居禁中, 与白面儿⑤谋,必败人事。今敌盛,未可轻动,诸君以为如何?”诸将皆欲战, 鄩乃悉召诸 将坐之军门,人以河水一杯饮之,诸将莫测,或饮或辞。鄩日:“一杯之难犹若 此,滔滔河 流可尽乎?”诸将皆失色。 是时,庄宗在魏,数以劲兵压鄩营,鄩不肯出,而末帝又数促鄩,使出战。庄宗 与诸将 谋曰:“刘鄩学《六韬》,喜以机变用兵,本欲示弱以袭我,今其见迫,必求速 战。”乃声言 归太原,命符存审守魏,阳为西归,而潜兵贝州。鄩果报末帝日:“晋王西归, 魏无备,可 击。”乃以兵万人攻魏城东,庄宗自贝州返趋击之。鄩忽见晋军;惊日:“晋王 在此邪!”庄 宗与符存审为两方阵夹之,鄩为圆阵以御晋人。兵再合,鄩大败,南奔。 朱友谦叛,陷同州,末帝以鄩为河东道招讨使,行次陕州,鄩为书以招友谦,友 谦不
报,留月余待之。尹皓、段凝等素恶,乃谮之,以为与友谦亲家,故其逗留 以养贼。及 兵败,诏归洛°,鸩杀之。 (摘编自《旧五代史·梁书·刘郣传》) 【注】①末帝:指朱友贞,后梁皇帝,帝号末帝。②庄宗:指李存勖,晋王李克 用的长子,后唐王朝的建立者。③阃外:城外。④飞挽:指迅速运送粮草。⑤白 面儿:白面书生。⑥洛:洛阳。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克进而旋克:攻克 B.诮部日诮:责备 C.阳为西归阳:通“佯”,假装 D.行次陕州次:驻扎 3.下列四组中,全都直接体现刘鄂“机变用兵”的一组是(3分) ①乃结草为人,执以旗帜,以驴负之往来城上 ②晋兵甚锐,未可击,宜待之 ③主上深居禁中,与白面儿谋,必败人事 ④庄宗在魏,数以劲兵压营,不肯出 ⑤乃声言归太原,命符存审守魏 ⑥乃以兵万人攻魏城东 A.①⑤⑥B.①②④C.③④⑥D.②③⑤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郣善于用兵,得知庄宗带兵到魏县,便用计迷惑晋兵,暗中率军奔袭太原。 B.末帝十分信任刘郣,把城外的事全都托付给他,并交代他要及早谋划良策。 C.末帝催刘郣出兵,刘认为晋兵士气旺盛,极力劝说众将应耐心等待时机。 D.庄宗知道刘郣陷入困境,便设计引他出兵魏县,然后与符存审夹击把他打败。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本欲示弱以袭我,今其见迫,必求速战。(3分) (2)及兵败,诏归洛,鸩杀之。(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6分) 浣溪沙 [宋]苏东坡 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远林屋散尚啼鸦。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 【注】宋仁宗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苏轼因母亲病逝回家服丧,期满后, 返京途中作此词 (1)本词如何紧扣“望”字写景的?请简要分析。(2分) (2)“月明千里照平沙”一句如何表现作者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赵伯韬和尚仲礼正在密谈,刘玉英不请自来。她发现赵伯韬和吴荪甫之间有 矛盾,觉得这里面有利可图,于是从中作梗,加深赵伯韬对吴荪甫的忌恨。(《子 夜》)
报,留月余待之。尹皓、段凝等素恶鄩,乃谮之,以为鄩与友谦亲家,故其逗留 以养贼。及 兵败,诏归洛⑥,鸩杀之。 (摘编自《旧五代史·梁书·刘鄩传》) 【注】①末帝:指朱友贞,后梁皇帝,帝号末帝。②庄宗:指李存勖,晋王李克 用的长子,后唐王朝的建立者。③阃外:城外。④飞挽:指迅速运送粮草。⑤白 面儿:白面书生。⑥洛:洛阳。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不克进而旋 克:攻克 B.诮鄩日 诮:责备 C.阳为西归 阳:通“佯”,假装 D.行次陕州 次:驻扎 3.下列四组中,全都直接体现刘鄩“机变用兵”的一组是(3 分) ①乃结草为人,执以旗帜,以驴负之往来城上 ②晋兵甚锐,未可击,宜待之 ③主上深居禁中,与白面儿谋,必败人事 ④庄宗在魏,数以劲兵压鄩营,鄩不肯出 ⑤乃声言归太原,命符存审守魏 ⑥乃以兵万人攻魏城东 A.①⑤⑥ B.①②④ C.③④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刘鄩善于用兵,得知庄宗带兵到魏县,便用计迷惑晋兵,暗中率军奔袭太原。 B.末帝十分信任刘鄩,把城外的事全都托付给他,并交代他要及早谋划良策。 C.末帝催刘鄩出兵,刘鄩认为晋兵士气旺盛,极力劝说众将应耐心等待时机。 D.庄宗知道刘鄩陷入困境,便设计引他出兵魏县,然后与符存审夹击把他打败。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本欲示弱以袭我,今其见迫,必求速战。(3 分) (2)及兵败,诏归洛,鸩杀之。(3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6 分) 浣溪沙[注] [宋]苏东坡 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远林屋散尚啼鸦。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 【注】宋仁宗嘉佑四年(公元 1059 年),苏轼因母亲病逝回家服丧,期满后, 返京途中作此词。 (1)本词如何紧扣“望”字写景的?请简要分析。(2 分) (2)“月明千里照平沙”一句如何表现作者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赵伯韬和尚仲礼正在密谈,刘玉英不请自来。她发现赵伯韬和吴荪甫之间有 矛盾,觉得这里面有利可图,于是从中作梗,加深赵伯韬对吴荪甫的忌恨。(《子 夜》)
B.除夕之夜,觉慧在淑华的房外无意中听到鸣风和婉儿在谈论各自的心上人的 事。当听婉儿说到鸣凤的心上人是髙忠而鸣凤沉默不语时,他松了一口气。(《家》) C.玛丝洛娃听到法庭的判决后,她先是以为自己听错,后来感到气愤,大声叫 屈,但没有被当成一回事。最后她哭了,只好顺受硬加到她身上的天大冤屈。(《复 D.査理走后,欧也妮背着父亲把查理住过的屋子收拾成他离开时的样子,还经 常打开梳妆盒,试图从婶婶的肖像中寻找査理的相貌,不想被被母亲撞见了。(《欧 也妮·葛朗台》) E.爱斯梅拉达被送上绞刑架,乞丐王率领乞丐营救,不明实情的伽西莫多极力 反抗,乞丐死伤无数。紧接着弗比斯的卫队赶到,雨点般的箭射向营救的队伍。 (《巴黎圣母院》) 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第七十回(老黄忠计夺天荡山)选段,完成后面 的题目。 孔明笑日:“张邻乃魏之名将,非等闲可及。除非翼德,无人可当。”忽一人厉 声而出日:“军师何轻视众人耶!吾虽不才,愿斩张邻首级,献于麾下。 “厉声而出”的人是谁?他是如何打败张邰的?请简述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第六十七回(见土仪颦卿思故里)选段,完成后面 的题目。 宝钗听了,并不在意,便说道:“俗话说的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这也是他们前生命定。前日妈妈为他救了哥哥,商量着替他料理,如今已经死的 死了,走的走了… 薛宝钗所说的“他”是谁?她说的“死的死了,走的走了”指的是什么事情?请 简述相关情节。 答第()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子日:“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 仁》 ②孟子日:“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离娄下》) 【注】①适:亲近、厚待。②莫:疏远、冷淡。③比:亲近。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2分) (2)上面两个选段中,孔子和孟子的主张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 分) 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文学理当追求有效的公共使命 陆天明 ①文学到底是否具有公共性?该不该具备公共性?这个论题实质上是有争议的。 有些朋友甚至羞于把文学创作和公共领域相联系,更别说让文学肩负某种必需的 公共使命了。 ②文学创作是一种艺术创作,它必须呈现作家的个人特色,烙上明确的个性印记。 现在需进一步探讨的是,作家自我中的“我”,究竟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我?它当
B.除夕之夜,觉慧在淑华的房外无意中听到鸣凤和婉儿在谈论各自的心上人的 事。当听婉儿说到鸣凤的心上人是高忠而鸣凤沉默不语时,他松了一口气。(《家》) C.玛丝洛娃听到法庭的判决后,她先是以为自己听错,后来感到气愤,大声叫 屈,但没有被当成一回事。最后她哭了,只好顺受硬加到她身上的天大冤屈。(《复 活》) D.查理走后,欧也妮背着父亲把查理住过的屋子收拾成他离开时的样子,还经 常打开梳妆盒,试图从婶婶的肖像中寻找查理的相貌,不想被被母亲撞见了。(《欧 也妮·葛朗台》) E.爱斯梅拉达被送上绞刑架,乞丐王率领乞丐营救,不明实情的伽西莫多极力 反抗,乞丐死伤无数。紧接着弗比斯的卫队赶到,雨点般的箭射向营救的队伍。 (《巴黎圣母院》) 8.简答题。(任选一题)(5 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第七十回(老黄忠计夺天荡山)选段,完成后面 的题目。 孔明笑日:“张邻乃魏之名将,非等闲可及。除非翼德,无人可当。”忽一人厉 声而出日:“军师何轻视众人耶!吾虽不才,愿斩张邻首级,献于麾下。” “厉声而出”的人是谁?他是如何打败张邰的?请简述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第六十七回(见土仪颦卿思故里)选段,完成后面 的题目。 宝钗听了,并不在意,便说道:“俗话说的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这也是他们前生命定。前日妈妈为他救了哥哥,商量着替他料理,如今已经死的 死了,走的走了……” 薛宝钗所说的“他”是谁?她说的“死的死了,走的走了”指的是什么事情?请 简述相关情节。 答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 ①子日:“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①也,无莫②也,义之与比③。”(《论语·里 仁》) ②孟子日:“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 【注】①适:亲近、厚待。②莫:疏远、冷淡。③比:亲近。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2 分) (2)上面两个选段中,孔子和孟子的主张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 分)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0~1 2 题。 文学理当追求有效的公共使命 陆天明 ①文学到底是否具有公共性?该不该具备公共性?这个论题实质上是有争议的。 有些朋友甚至羞于把文学创作和公共领域相联系,更别说让文学肩负某种必需的 公共使命了。 ②文学创作是一种艺术创作,它必须呈现作家的个人特色,烙上明确的个性印记。 现在需进一步探讨的是,作家自我中的“我”,究竟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我?它当
然代表着它居在体的主人。这种代表的呈现在文学创作中越充分越独特,越会被 人们认为具有“文学性” 或“艺术性”。但这是否表明作家的这个“我”可以仅代表居在体这个主人,也 就是所谓“小我”就够了?可以漠视或拒斥社会和时代的需求? ③作家个体劳动成果要以“作品”形式面世。因此,归根结底它是一种社会存在 这 决定了文学创作和文学家生命历程中本有的公共性。作家自我意识中不能缺少公 众意识。他 内在的那个“我”须是一种“大我”。只要他是一个真正的作家,他总是以代言 人的身份在 场。宏大的如“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 江滚滚流”,细微的如“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 剥莲蓬”,无不因为它们深切的忧天下情怀和对底层平民生存状态真诚关爱、生 动呈现而打动无数人的心,成为千古绝唱 ④更应看到,当下中国正处在一个巨变的时代,而这巨变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造 就新型的现代化的中国人。而要造就一代新型中国人,关键是促成灵魂深处的变 革,这就需要文化的引导。而文学可以也应该承载这种引导功能。俄罗斯人永世 难忘普希金和果戈里,中国人心里总存着杜甫和鲁迅,不正因为这些文学巨匠的 作品深刻影响着一个民族理念民族性格的成型和成长吗?只有拥有这种公共性 才使得文学成为真正的文学,获取旺盛的生命力也使作家成为本质意义上的“作 ⑤当然,我们也应警惕对文学公共性的庸俗化呈现的倾向,警惕它被“皮囊化” 当下 文学的绝对私人化趋势在市场鞭策下似有所转向,应声而起的是在产业化过程中 取媚于大众 的所谓“公共效应”,追求极端的娱乐消遣争点击率收视率挣票房,只剩一张 “皮囊”就自 诩为“文学”。 ⑥一千多年前,杜甫曾感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下者已逝, 来者无 穷。这正是我们民族的现状,也是文学的希望。让文学这头雄狮奔腾起来,为了 文学,也为 了我们这个中国 (摘编自2014年8月11日《光明日报》) 10.下列对文章中关于“文学的公共使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创作虽呈现作家的个人特色,但必须和公共领域相联系,担当必需的公 共使命。 B.作家自我中的“我”不仅包括代表居在体的“小我”,还包括具有公众意识 的“我 C.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深切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正是文学具有公共性的 具体表现。 D.只要是拥有公共性的文学便是真正的文学,具备文学生命力的作家才是真正 的“作家”。 11.文章第③段划线部分两处引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
然代表着它居在体的主人。这种代表的呈现在文学创作中越充分越独特,越会被 人们认为具有“文学性” 或“艺术性”。但这是否表明作家的这个“我”可以仅代表居在体这个主人,也 就是所谓“小我”就够了?可以漠视或拒斥社会和时代的需求? ③作家个体劳动成果要以“作品”形式面世。因此,归根结底它是一种社会存在。 这 决定了文学创作和文学家生命历程中本有的公共性。作家自我意识中不能缺少公 众意识。他 内在的那个“我”须是一种“大我”。只要他是一个真正的作家,他总是以代言 人的身份在 场。宏大的如“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 江滚滚流”,细微的如“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 剥莲蓬”,无不因为它们深切的忧天下情怀和对底层平民生存状态真诚关爱、生 动呈现而打动无数人的心,成为千古绝唱。 ④更应看到,当下中国正处在一个巨变的时代,而这巨变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造 就新型的现代化的中国人。而要造就一代新型中国人,关键是促成灵魂深处的变 革,这就需要文化的引导。而文学可以也应该承载这种引导功能。俄罗斯人永世 难忘普希金和果戈里,中国人心里总存着杜甫和鲁迅,不正因为这些文学巨匠的 作品深刻影响着一个民族理念民族性格的成型和成长吗?只有拥有这种公共性 才使得文学成为真正的文学,获取旺盛的生命力也使作家成为本质意义上的“作 家”。 ⑤当然,我们也应警惕对文学公共性的庸俗化呈现的倾向,警惕它被“皮囊化”。 当下 文学的绝对私人化趋势在市场鞭策下似有所转向,应声而起的是在产业化过程中 取媚于大众 的所谓“公共效应”,追求极端的娱乐消遣争点击率收视率挣票房,只剩一张 “皮囊”就自 诩为“文学”。 ⑥一千多年前,杜甫曾感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下者已逝, 来者无 穷。这正是我们民族的现状,也是文学的希望。让文学这头雄狮奔腾起来,为了 文学,也为 了我们这个中国。 (摘编自 2014 年 8 月 11 日《光明日报》) 10.下列对文章中关于“文学的公共使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学创作虽呈现作家的个人特色,但必须和公共领域相联系,担当必需的公 共使命。 B.作家自我中的“我”不仅包括代表居在体的“小我”,还包括具有公众意识 的“我”。 C.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深切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正是文学具有公共性的 具体表现。 D.只要是拥有公共性的文学便是真正的文学,具备文学生命力的作家才是真正 的“作家”。 11.文章第③段划线部分两处引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 分)
12.文章第④⑤段分别如何论述“文学理当追求有效的公共使命”?请简要分 析。(4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破碗之迷 夏商周 考古学家挖出了一只汉朝的瓷碗,可惜缺了一块。洗去泥土后,惊奇地发现,亮 晶晶的 瓷碗内壁上,一个男人骑着一匹马在草地上追赶一个女子,那女子提着裙袂,跌 跌撞撞地奔 跑着。 那画在动,是一段循环往复的动画。女子跑到碗的缺块处,不见了,仿佛跳下了 悬崖一般;骑马的男子也冲下缺块,消失了。过了一会儿,女子又在同一个点出 现了,继续气喘吁吁地逃跑,男子依然在后面策马狂追。追到碗的缺块处,两人 又先后消失了,接着又出现 了,你追我逃,无休无止。 这件文物立刻轰动了世界,到博物馆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人们议论的焦点很快转 移到那个女子身上。她是谁?为什么逃跑?追她的人又是谁?最后,所有人只关 心一个问题:她到底被抓到没有? 要是把碗补上,那女子的命运不就浮出水面了吗?于是人们齐声高喊:“补碗 补碗!” 博物馆立刻组织专家,比照缺块,制作岀同样大小、冋样质地的一块瓷片,镶嵌 在碗的缺块处,天衣无缝,完美极了,可是—一刚抹上特制胶水不到一分钟,瓷 片就“咔嚓” 声掉到地上,碎成几块。专家们又研制了更完美的瓷片和更强力的胶水,可依然 失败了。于 是,专家们向全世界发出求助,一时间,各地的热心人带着书写那个古代女子命 运的极大热 情,制作起那块瓷片来 那一天,博物馆门前的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手拿瓷片,排着队,缓缓移向一座 高台。 那只古代的碗就供奉在高台的香案上。善良的人们期望自己制作的瓷片能救出那 个可怜的女 子,但无一例外,全都失败了。失望的惊叫声此起彼伏,从清晨一直响到黄昏。 “我来试试!”一个光头少年,在几个成年男子的簇拥下,走上了高台 “你的瓷片呢?”博物馆馆长和蔼地问。 “没有。” “那你怎么补碗?” 少年没有回答,从怀里掏出一支水彩笔,在那匹马前面,画了一只草原鼠。草原 鼠迅速打了一个洞,钻进了地下。疾驰而来的马蹄踏进了鼠洞,马重重地摔倒了, 那个男子也跌下马来。逃跑的女子惊讶地回过头,男子忍痛招手呼喊,似乎在叫 女子回来,但女子一咬牙
12.文章第④⑤段分别如何论述“文学理当追求有效的公共使命”?请简要分 析。(4 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 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15 题。 破碗之谜 夏商周 考古学家挖出了一只汉朝的瓷碗,可惜缺了一块。洗去泥土后,惊奇地发现,亮 晶晶的 瓷碗内壁上,一个男人骑着一匹马在草地上追赶一个女子,那女子提着裙袂,跌 跌撞撞地奔 跑着。 那画在动,是一段循环往复的动画。女子跑到碗的缺块处,不见了,仿佛跳下了 悬崖一般;骑马的男子也冲下缺块,消失了。过了一会儿,女子又在同一个点出 现了,继续气喘吁吁地逃跑,男子依然在后面策马狂追。追到碗的缺块处,两人 又先后消失了,接着又出现 了,你追我逃,无休无止。 这件文物立刻轰动了世界,到博物馆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人们议论的焦点很快转 移到那个女子身上。她是谁?为什么逃跑?追她的人又是谁?最后,所有人只关 心一个问题:她到底被抓到没有? 要是把碗补上,那女子的命运不就浮出水面了吗?于是人们齐声高喊:“补碗! 补碗!” 博物馆立刻组织专家,比照缺块,制作出同样大小、同样质地的一块瓷片,镶嵌 在碗的缺块处,天衣无缝,完美极了,可是——刚抹上特制胶水不到一分钟,瓷 片就“咔嚓”一 声掉到地上,碎成几块。专家们又研制了更完美的瓷片和更强力的胶水,可依然 失败了。于 是,专家们向全世界发出求助,一时间,各地的热心人带着书写那个古代女子命 运的极大热 情,制作起那块瓷片来。 那一天,博物馆门前的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手拿瓷片,排着队,缓缓移向一座 高台。 那只古代的碗就供奉在高台的香案上。善良的人们期望自己制作的瓷片能救出那 个可怜的女 子,但无一例外,全都失败了。失望的惊叫声此起彼伏,从清晨一直响到黄昏。 “我来试试!”一个光头少年,在几个成年男子的簇拥下,走上了高台。 “你的瓷片呢?”博物馆馆长和蔼地问。 “没有。” “那你怎么补碗?” 少年没有回答,从怀里掏出一支水彩笔,在那匹马前面,画了一只草原鼠。草原 鼠迅速打了一个洞,钻进了地下。疾驰而来的马蹄踏进了鼠洞,马重重地摔倒了, 那个男子也跌下马来。逃跑的女子惊讶地回过头,男子忍痛招手呼喊,似乎在叫 女子回来,但女子一咬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