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市2014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故不积跬步, 。(苟子《劝 学》) (2)亭亭净植, 。(周敦 颐《爱莲说》) (3)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 《陋室铭》) (4) ,非天下也。(杜牧《阿 房宫赋》) (5)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 山西村》) (6)录毕,走送之, 。(宋濂《送 东阳马生序》)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谕纪泽纪鸿 曾国藩 字谕纪泽、纪鸿①儿: 目下值局势万紧之际,四面梗塞,接济已断,加此一挫,军心尤大震动。 所盼望者,左军能破景德镇、乐平之贼,鲍军能从湖口迅速来援,事或略有转机, 否则不堪设想矣 余自从军以来,即怀见危授命之志。丁、戊年在家抱病,常恐溘逝牖下,渝 我初志,失信于世。起复④再出,意尤坚定,此次若遂不测,毫无牵恋。自念贫 窭无知,官至一品,寿逾五十,薄有浮名,兼秉兵权,忝窃万分,夫复何憾!惟 古文与诗,二者用力颇深,探索颇苦,而未能介然用之,独辟康庄。古文尤确有 依据,若遽先朝露,则寸心所得,遂成广陵之散@。作字用功最浅,而近年亦略 有入处。三者一无所成,不无耿耿 至行军本非余所长,兵贵奇而余太平,兵贵诈而金太直。岂能办此滔天 之贼?即前此屡有克捷,已为侥幸,出于非望矣。尔等长大之后,切不可涉历兵 间,此事难于见功,易于遣孽,尤易于贻万世口实。余久处行间,日日如坐针毡, 所差不负吾心,不负所学者,未尝须臾忘爱民之意耳。近来阅历愈多,深谙督师 之苦。尔曹惟当一意读书,不可从军,亦不必作官。 吾教子弟不离八本、三致祥。八者曰: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 调为本,养亲以 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 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三者曰: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吾父竹 亭公之教人,则专重孝字。其少壮敬亲,暮年爱亲,出于至诚。故吾纂墓志,仅 叙一事
福建漳州市 2014 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 (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l50 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故不积跬步, 。(苟子《劝 学》) (2)亭亭净植, 。(周敦 颐《爱莲说》) (3)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 《陋室铭》) (4) ,非天下也。(杜牧《阿 房宫赋》) (5)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 山西村》) (6)录毕,走送之, 。(宋濂《送 东阳马生序》)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谕纪泽纪鸿 曾国藩 字谕纪泽、纪鸿①儿: 目下值局势万紧之际,四面梗塞,接济已断,加此一挫,军心尤大震动。 所盼望者,左军能破景德镇、乐平之贼,鲍军能从湖口迅速来援,事或略有转机, 否则不堪设想矣。 余自从军以来,即怀见危授命之志。丁、戊年在家抱病,常恐溘逝牖下,渝 我初志,失信于世。起复④再出,意尤坚定,此次若遂不测,毫无牵恋。自念贫 窭无知,官至一品,寿逾五十,薄有浮名,兼秉兵权,忝窃万分,夫复何憾!惟 古文与诗,二者用力颇深,探索颇苦,而未能介然用之,独辟康庄。古文尤确有 依据,若遽先朝露,则寸心所得,遂成广陵之散@。作字用功最浅,而近年亦略 有入处。三者一无所成,不无耿耿。 至行军本非余所长,兵贵奇而余太平,兵贵诈而金太直。岂能办此滔天 之贼?即前此屡有克捷,已为侥幸,出于非望矣。尔等长大之后,切不可涉历兵 间,此事难于见功,易于遣孽,尤易于贻万世口实。余久处行间,日日如坐针毡, 所差不负吾心,不负所学者,未尝须臾忘爱民之意耳。近来阅历愈多,深谙督师 之苦。尔曹惟当一意读书,不可从军,亦不必作官。 吾教子弟不离八本、三致祥。八者曰: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 调为本,养亲以 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 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三者曰: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吾父竹 亭公之教人,则专重孝字。其少壮敬亲,暮年爱亲,出于至诚。故吾纂墓志,仅 叙一事
处兹乱世,银钱愈少,则愈可免祸;用度愈省,则愈可养福。尔兄弟奉 母,除劳字俭字之外,别无安身之法。吾当军事极危,辄将此二字叮嘱一遍,此 外亦别元遗训之语,尔可禀告诸叔及尔母无忘 咸丰十一年三月十三日 选自《曾国藩家书>,有删节) 【注】①纪泽、纪鸿:曾国藩的两个儿子。②局势万紧之际:1861年3 月,太平军多次击败湘军的抵抗,使曾国藩几乎陷入绝境。③左军:即左宗棠的 军队。后文的“鲍军”为鲍超的军队。④起复:指官员为父母眼丧规满,复任官 职。⑤广陵之散:魏末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的专政而惨遭杀害,临刑前他从容弹奏 此越,弹奏完叹息道,《广陵散》今天成为绝响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军能破景德镇、乐平之贼 破:击败 B.薄有浮名,兼秉兵权 秉:拿着 余久处行间 行:行伍,指军队 D.吾教子弟不离八本、三致祥 致:招来 3.下列四组中,全部直接体现曾国藩教导儿子立身或治家一组是(3分) ①加此一挫,军心尤大震动②起复再出,意尤坚定 ③切不可涉历兵间 ④不可从军,亦不必作官 ⑤故吾纂墓志,仅叙一事 ⑥除劳字俭字之外,别无安身之法 A.①②⑤ B.①③④C.②⑤⑥ D.③④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四面都被阻塞后接济断绝,友军军情难料等原因,曾国藩深感部队已 深陷危境 B.曾国藩曾担心自己突然病死,这主要是因为他诗文和书法的才华还没来得 及施展 C.从军的经历使曾国藩认识到带兵打仗难见功业,容易造孽和留下被人非难 的口实 D.在这封信中,曾国藩郑重地告诫两个儿子,乱世中金钱会招来灾祸,节俭 方能养福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兵贵奇而余太平,兵贵诈而余太直,岂能办此滔天之贼?(4分) (2)近来阅历愈多,深谙督师之苦。(2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 相见欢 【清】纳兰性德① 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冋。红蜡汨,青鲮被,水沉 ②浓,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 (选自《饮水词》) 【注】①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康熙帝器重的藏身近 臣,但他无心功名利禄,却对早亡的妻子难于忘怀。此篇作于出使途中。②水沉 即水沉香,沉香所制成白9香。这里指香气
处兹乱世,银钱愈少,则愈可免祸;用度愈省,则愈可养福。尔兄弟奉 母,除劳字俭字之外,别无安身之法。吾当军事极危,辄将此二字叮嘱一遍,此 外亦别元遗训之语,尔可禀告诸叔及尔母无忘。 咸丰十一年三月十三日 (选自《曾国藩家书>,有删节) 【注】①纪泽、纪鸿:曾国藩的两个儿子。②局势万紧之际:l861 年 3 月,太平军多次击败湘军的抵抗,使曾国藩几乎陷入绝境。③左军:即左宗棠的 军队。后文的“鲍军”为鲍超的军队。④起复:指官员为父母眼丧规满,复任官 职。⑤广陵之散:魏末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的专政而惨遭杀害,临刑前他从容弹奏 此越,弹奏完叹息道,《广陵散》今天成为绝响。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左军能破景德镇、乐平之贼 破:击败 B.薄有浮名,兼秉兵权 秉:拿着 C.余久处行间 行:行伍,指军队 D.吾教子弟不离八本、三致祥 致:招来 3.下列四组中,全部直接体现曾国藩教导儿子立身或治家一组是(3 分) ①加此一挫,军心尤大震动 ②起复再出,意尤坚定 ③切不可涉历兵间 ④不可从军,亦不必作官 ⑤故吾纂墓志,仅叙一事 ⑥除劳字俭字之外,别无安身之法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由于四面都被阻塞后接济断绝,友军军情难料等原因,曾国藩深感部队已 深陷危境。 B.曾国藩曾担心自己突然病死,这主要是因为他诗文和书法的才华还没来得 及施展。 C.从军的经历使曾国藩认识到带兵打仗难见功业,容易造孽和留下被人非难 的口实。 D.在这封信中,曾国藩郑重地告诫两个儿子,乱世中金钱会招来灾祸,节俭 方能养福。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兵贵奇而余太平,兵贵诈而余太直,岂能办此滔天之贼?(4 分) (2)近来阅历愈多,深谙督师之苦。(2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 分) 相见欢 【清】纳兰性德① 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红蜡泪,青鲮被,水沉 ②浓,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 (选自《饮水词》) 【注】①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康熙帝器重的藏身近 臣,但他无心功名利禄,却对早亡的妻子难于忘怀。此篇作于出使途中。②水沉: 即水沉香,沉香所制成白 9 香。这里指香气
(1)“微云”这一意象有什么妙用?请简要赏析。(3分) (2)词中,作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感情。请简要赏析。(3分)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7.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战乱平息了,可人心还不安定,高家的人纷纷出外避难。家中只剩觉新一家 人和前来避难的张太太、琴和梅表姐。(《家》) B.屠维岳在罢工事件上顶撞吴荪甫。但由于是老太爷介绍的,碍于父亲 的面子,吴荪甫最后还是提拔了他并把他留在身边。(《子夜》 C.刽子手走进小屋,拦腰将爱斯梅拉达抱走。爱斯梅拉达昏了过去,此 时隐修女紧紧抓住女儿,刽子手无法将两人分开。(《巴黎圣母院》) D.法庭开庭审判玛丝洛娃的案件时,聂赫留朵夫作为检查官参加审讯。 他认出玛丝洛娃后十分高兴,暗自决定帮助她。(《复活》) E.夏尔在动身前往印度前夜,欧也妮把藏有夏尔父母肖像的宝匣庄严地 放进柜子。两人都十分激动,互相发誓,私定终身。(《欧也妮·葛朗台》 、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忽见岸上一人,道袍竹冠,一把扯住统日:“你好大胆!黄盖用苦肉计,阚泽下 诈降书,你又来献连环计:只恐烧不尽绝!你们把出这等毒手来,只好瞒曹操, 也须瞒我不得!” 庞统的“连环计”是什么?这条计策让曹操遭受了怎样的“毒手”?请复 述原著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凤姐儿笑道:“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弃厌我 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刘姥姥忙念佛 道:“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来了这里,没的给姑奶奶打嘴,就是管家爷们看 着也不像。” 刘姥姥进贾府的原因是什么?凤姐是如何对待她的?请复述原著相关情 节 答第(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6分) ①子日:“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送而送天。能近取譬①,可谓仁之 方②也已。” (《论语·雍也》) ②孟子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毒幼。”(《孟子·梁惠 王上》) 【注】①近取譬:就近以自己作比。②方:方法。 (1)填空。(2分) 这两个语段,孔子和孟子都用了 的方法来倡导自己的主张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
(1)“微云”这一意象有什么妙用?请简要赏析。(3 分) (2)词中,作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感情。请简要赏析。(3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7.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战乱平息了,可人心还不安定,高家的人纷纷出外避难。家中只剩觉新一家 人和前来避难的张太太、琴和梅表姐。(《家》) B.屠维岳在罢工事件上顶撞吴荪甫。但由于是老太爷介绍的,碍于父亲 的面子,吴荪甫最后还是提拔了他并把他留在身边。(《子夜》) C.刽子手走进小屋,拦腰将爱斯梅拉达抱走。爱斯梅拉达昏了过去,此 时隐修女紧紧抓住女儿,刽子手无法将两人分开。(《巴黎圣母院》) D.法庭开庭审判玛丝洛娃的案件时,聂赫留朵夫作为检查官参加审讯。 他认出玛丝洛娃后十分高兴,暗自决定帮助她。(《复活》) E.夏尔在动身前往印度前夜,欧也妮把藏有夏尔父母肖像的宝匣庄严地 放进柜子。两人都十分激动,互相发誓,私定终身。(《欧也妮·葛朗台》) 二、简答题。(任选—题)(5 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忽见岸上一人,道袍竹冠,一把扯住统日:“你好大胆!黄盖用苦肉计,阚泽下 诈降书,你又来献连环计:只恐烧不尽绝!你们把出这等毒手来,只好瞒曹操, 也须瞒我不得!” 庞统的“连环计”是什么?这条计策让曹操遭受了怎样的“毒手”?请复 述原著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凤姐儿笑道:“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弃厌我 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刘姥姥忙念佛 道:“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来了这里,没的给姑奶奶打嘴,就是管家爷们看 着也不像。” 刘姥姥进贾府的原因是什么?凤姐是如何对待她的?请复述原著相关情 节。 答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6 分) ①子日:“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送而送天。能近取譬①,可谓仁之 方②也已。” (《论语·雍也》) ②孟子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毒幼。”(《孟子·梁惠 王上》) 【注】①近取譬:就近以自己作比。②方:方法。 (1)填空。(2 分) 这两个语段,孔子和孟子都用了 的方法来倡导自己的主张。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 分)
、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阕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有品位的观众与有品位的媒体 孙萍 ①从2011年7月广电总局下发“限娱令”,到前不久被曝出台要求调控 歌唱类节目等 的“加强版限娱令”,对媒体去娱乐化的努力已经实施有两个多年头。我们不难 看出,“限 娱令”政策出台的背后,隐藏着国家与社会对媒体文化品位“汪河日下”的忧虑 与担心。 ②近些年,从媒体内容制作的造假、炒作、夸大,到媒体内容传播的有 失公允、肤浅片 面、低级情趣,一些大众媒体的品位低俗化一直为人们所诟病。更为尴尬的是, 我们一边在 摇旗呐喊需要髙水平、髙质量的媒介品位,二一边奇看着各种肤浅喧哗的媒介内 容大行其道。 为什么明明指向问题所在却收效甚微?为什么媒体文化品位一直难以提高? ③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明确媒体文化品位的标准,还应在了解媒介文 化品位及其背后 的运行机制的基础土给出答案 ④什么是媒体文化品位?从社会与传播学的角度,“品位”一词既可以是 实证层面的 也可以是思维理解层面的。按照社会学者布迪厄的“阶级品位理论”,任何审美 倾向上的品 位都具有阶层性。媒余文化自身存在阶层性,而媒介文化品位酶阶层性是由观众 的品位差异 性最终决定的。这种差异性以“有需求就会有生产”的市场运作模式呈现于现今 的媒体市 场,致使部分媒介内容品位低,影响差 ⑤那么,导致品位出现阶层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是一种文化知识层面的差异。这 一观点 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也可以解释。这里的“文化资本”简单来讲,是 种文化积 累和文化能力。拥有更多文化资本的人倾向于知晓更多的文化层面,而文化资本 低的人知晓 更高层面或更高品位的文化内容则较为有限。 ⑥这个道理对于媒介文化品位的问题也同样适用。拥有一定的文化资本 对于培养高品位 的媒介内容具有很大作用。但是,是否可以说文化资本多的人·定拥有高品位的 媒介文化需 求,而文化资本低的人媒介文化需求品位就会低下呢?不尽然,其实,除了现有 的文化资本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阕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0—12 题。 有品位的观众与有品位的媒体 孙萍 ①从 2011 年 7 月广电总局下发“限娱令”,到前不久被曝出台要求调控 歌唱类节目等 的“加强版限娱令”,对媒体去娱乐化的努力已经实施有两个多年头。我们不难 看出,“限 娱令”政策出台的背后,隐藏着国家与社会对媒体文化品位“汪河日下”的忧虑 与担心。 ②近些年,从媒体内容制作的造假、炒作、夸大,到媒体内容传播的有 失公允、肤浅片 面、低级情趣,一些大众媒体的品位低俗化一直为人们所诟病。更为尴尬的是, 我们一边在 摇旗呐喊需要高水平、高质量的媒介品位,二一边奇看着各种肤浅喧哗的媒介内 容大行其道。 为什么明明指向问题所在却收效甚微?为什么媒体文化品位一直难以提高? ③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明确媒体文化品位的标准,还应在了解媒介文 化品位及其背后 的运行机制的基础土给出答案。 ④什么是媒体文化品位?从社会与传播学的角度,“品位”一词既可以是 实证层面的, 也可以是思维理解层面的。按照社会学者布迪厄的“阶级品位理论”,任何审美 倾向上的品 位都具有阶层性。媒余文化自身存在阶层性,而媒介文化品位酶阶层性是由观众 的品位差异 性最终决定的。这种差异性以“有需求就会有生产”的市场运作模式呈现于现今 的媒体市 场,致使部分媒介内容品位低,影响差。 ⑤那么,导致品位出现阶层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是一种文化知识层面的差异。这 一观点 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也可以解释。这里的“文化资本”简单来讲,是一 种文化积 累和文化能力。拥有更多文化资本的人倾向于知晓更多的文化层面,而文化资本 低的人知晓 更高层面或更高品位的文化内容则较为有限。 ⑥这个道理对于媒介文化品位的问题也同样适用。拥有一定的文化资本 对于培养高品位 的媒介内容具有很大作用。但是,是否可以说文化资本多的人·定拥有高品位的 媒介文化需 求,而文化资本低的人媒介文化需求品位就会低下呢?不尽然,其实,除了现有 的文化资本
外,一个人媒介文化需求品位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于现有文化资本而形 成的一种品 位评判力。从媒介传播的角度讲,这种评判力也是一种媒介素养,即受众基于现 有的媒介文 化的资本积累作出的对自身品位需求的判定 ⑦“解铃还需系铃人”,想要提升媒介的文化品位,拥有高质量、蒿水 平的大众文化 根本在于提升国民的文化资本与品位评判力。只有提升民众对于碎片化、异质化 多元化的 媒介文化的欣赏力与鉴别力,才能帮助其形成有原则、有责任、有素养的文化品 位,才是解 决媒体内容低劣化、媒介品位平庸化的“釜底抽薪”之策。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0.下列有关“媒体文化品位”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广电总局多次出台的“限娱令”,彻底解决了人们对媒体文化品位“江河日 下”的忧虑与担心。 B.从当前社会看,人们对高水平的媒体品位有急切需求,而媒体内容的制作 和传播却不如人意 C.观众的品位差异性最终决定媒介文化品位的阶层性,媒体根据差异性的要 求来制定市场运作模式。 D.文章认为,只有提高观众的文化品位,才能在根本上解决媒体内容低劣化、 媒介品位平庸化问题。 11.观众品位层次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分) 12.文章⑤段引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有什么作用?(4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泰山的石头 黄水成 ①游泰山这样的千古名山,仅靠一双眼睛是不够的。 ②我从中天门开始登山,一路拾级而上。隆冬时的泰山,漫山白雪连片,脚下积 雪成 冰。泰山上许多古树的叶孑都落光了,枝桠冷峻地童指天窄,满山乔木墼然无言, 郁郁葱葱,泰山于萧瑟中更见风骨。一缕晨阳从山头上斜照下来,照在这登山的 盘道上,这 黄褐色的石阶,这黛青色的石壁,还有这灰白、灰黑、灰绿的山石,凛凛然, 山的石头都 在这萧瑟中露出了本色,千百年来风雨盘剥,千万年来傲然兀立,成了齐鲁大地 最坚挺的脊
外,一个人媒介文化需求品位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于现有文化资本而形 成的一种品 位评判力。从媒介传播的角度讲,这种评判力也是一种媒介素养,即受众基于现 有的媒介文 化的资本积累作出的对自身品位需求的判定。 ⑦“解铃还需系铃人”,想要提升媒介的文化品位,拥有高质量、蒿水 平的大众文化, 根本在于提升国民的文化资本与品位评判力。只有提升民众对于碎片化、异质化、 多元化的 媒介文化的欣赏力与鉴别力,才能帮助其形成有原则、有责任、有素养的文化品 位,才是解 决媒体内容低劣化、媒介品位平庸化的“釜底抽薪”之策。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0.下列有关“媒体文化品位”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广电总局多次出台的“限娱令”,彻底解决了人们对媒体文化品位“江河日 下”的忧虑与担心。 B.从当前社会看,人们对高水平的媒体品位有急切需求,而媒体内容的制作 和传播却不如人意。 C.观众的品位差异性最终决定媒介文化品位的阶层性,媒体根据差异性的要 求来制定市场运作模式。 D.文章认为,只有提高观众的文化品位,才能在根本上解决媒体内容低劣化、 媒介品位平庸化问题。 11.观众品位层次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 分) 12.文章⑤段引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有什么作用?(4 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 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 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15 题。 泰山的石头 黄水成 ①游泰山这样的千古名山,仅靠一双眼睛是不够的。 ②我从中天门开始登山,一路拾级而上。隆冬时的泰山,漫山白雪连片,脚下积 雪成 冰。泰山上许多古树的叶子都落光了,枝桠冷峻地童指天空,满山乔木墼然无言, 少了一些 郁郁葱葱,泰山于萧瑟中更见风骨。一缕晨阳从山头上斜照下来,照在这登山的 盘道上,这 黄褐色的石阶,这黛青色的石壁,还有这灰白、灰黑、灰绿的山石,凛凛然,一 山的石头都 在这萧瑟中露出了本色,千百年来风雨盘剥,千万年来傲然兀立,成了齐鲁大地 最坚挺的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