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2012-2013学年(上)期末高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古诗文阅读(30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言名句 1、(6分)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女之耽兮, (《诗经·氓》) (2)青青子衿, (曹操《短歌行》) (3)开荒南野际, 。(陶渊明《归园田居》 (4) 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5) ,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6)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12分)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 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 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 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 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 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 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 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惑 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穷尽B、则或咎其欲出 咎:责怪 C、夫夷以近 夷:平坦D、无物以相 之 相:观察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中,作者记叙了游踪,并通过前洞与后洞不同的景象和游人数量的变 化,来反映一般“记游者”的心态。 B、第二段开头句“于是余有叹焉”,既承接前一段末的悔恨之意,又为后文转 向深入的议论作导引 C、作者以古人的“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借古喻今,暗含今人若要有所收益, 也要有这种探索精神的意思。 D、两个文段先叙后议,第二段的议论由第一段的记叙所生发,着重抒写自己尽 观后洞奇景后的感想和体会。 4、把文中的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3分)
福建省漳州市 2012-2013 学年(上)期末高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 (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一、古诗文阅读(30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言名句 1、 (6 分)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女之耽兮, !(《诗经·氓》) (2)青青子衿, 。(曹操《短歌行》) (3)开荒南野际, 。(陶渊明《归园田居》) (4) ,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5) ,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6)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4 题。(12 分)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 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 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 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 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 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 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 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惑 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穷尽 B、则或咎其欲出 者 咎:责怪 C、夫夷以近 夷:平坦 D、无物以相 之 相:观察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一段中,作者记叙了游踪,并通过前洞与后洞不同的景象和游人数量的变 化,来反映一般“记游者”的心态。 B、第二段开头句“于是余有叹焉”,既承接前一段末的悔恨之意,又为后文转 向深入的议论作导引。 C、作者以古人的“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借古喻今,暗含今人若要有所收益, 也要有这种探索精神的意思。 D、两个文段先叙后议,第二段的议论由第一段的记叙所生发,着重抒写自己尽 观后洞奇景后的感想和体会。 4、把文中的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3 分)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6题。(6分)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①,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②。燕王喜、太 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 “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③而社稷 幸得血食④。”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 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注】①益:增加。诣:往,到…去。②拔:攻克,占领。③解:缓解、宽释。 ④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侥幸得到保存。 (节选自《史记·列传·刺客列传》)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秦所以尤追燕急者 ②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B、①以太子丹故也 ②险以远,则至者少 C、①其后李信追丹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D、①秦复进兵攻之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 6、把文中的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 答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7、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今日良宴会 《古诗十九首》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①唱高言,识曲听其 真。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人生寄一世,奄忽②若飙尘③。何不策高足,先 踞要路津④?无为⑤守穷贱,轅轲长苦辛。 【注】①令德:有美德的人。②奄忽:一刹那。③飙尘:尘土。④要路津:比喻 高官显位。⑤无为:不要。 (1)“无为守穷贱,轅轲长苦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2 分) (2)“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对其效果作简要赏 析。(4分)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6 题。(6 分)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①,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②。燕王喜﹑太 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 “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③而社稷 幸得血食④。”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 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注】①益:增加。诣:往,到……去。②拔:攻克,占领。③解:缓解、宽释。 ④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侥幸得到保存。 (节选自《史记·列传·刺客列传》)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①秦所以尤追燕急者 ②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B、①以太子丹故也 ②险以远,则至者少 C、①其后李信追丹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D、①秦复进兵攻之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 6、把文中的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 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 答: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7、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今日良宴会 《古诗十九首》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①唱高言,识曲听其 真。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人生寄一世,奄忽②若飙尘③。何不策高足,先 踞要路津④?无为⑤守穷贱,轗轲长苦辛。 【注】①令德:有美德的人。②奄忽:一刹那。③飙尘:尘土。④要路津:比喻 高官显位。⑤无为:不要。 (1)“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2 分) 答: (2)“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对其效果作简要赏 析。(4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4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军阀开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到髙公馆避难。觉新在花园与梅相遇, 梅默默走开,觉新追上前请求梅宽恕。二人相对而泣,互诉相思情。(《家》 B、高家看龙灯,克定命令轿夫端竹筒花炮往舞灯人身上射。有个舞灯人 烧伤了腿,众人以此为乐。觉慧认为这是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十分气愤。 (《家》) C、加西莫多被绑在广场示众,口渴难忍,围观者对他都很同情,爱斯梅 拉达更是不计前嫌给他水喝。面对加西莫多的感谢,她流下感动的泪水。(《巴 黎圣母院》) D、加西莫多终于认清克洛德的真面目,他猛扑过去,将克洛德从钟楼顶 上推下摔死,自己则来到刑场,抱着爱斯梅拉达的尸体遁入墓地而死。(《巴黎 圣母院》) 9、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家》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觉新还听到她(接生婆)一面拍看着婴儿,一面自言自语:“可惜生下来就没有 娘了。” 娘”是谁?因为什么事婴儿“生下来就没有娘了”?请简述与之相关的情节 (2)阅读下面的《巴黎圣母院》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一个畸形的人保护一个不幸的人,加西莫多搭救了一位被判处死刑的女囚 “女囚”是谁?加西莫多如何搭救“被判处死刑的女囚”?请简述与之相关的 情节。 选答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10、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①而民善矣。”(《论语·颜渊》) ②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②,居其所,而众星共③之。”(《论 语·为政》) 【注】①善:这里指具有善良的德行。②北辰:北极星。③共:环绕。 (1)请概括这两个文段中所体现的孔子的观点。(3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4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军阀开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到高公馆避难。觉新在花园与梅相遇, 梅默默走开,觉新追上前请求梅宽恕。二人相对而泣,互诉相思情。(《家》) B、高家看龙灯,克定命令轿夫端竹筒花炮往舞灯人身上射。有个舞灯人 烧伤了腿,众人以此为乐。觉慧认为这是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十分气愤。 (《家》) C、加西莫多被绑在广场示众,口渴难忍,围观者对他都很同情,爱斯梅 拉达更是不计前嫌给他水喝。面对加西莫多的感谢,她流下感动的泪水。(《巴 黎圣母院》) D、加西莫多终于认清克洛德的真面目,他猛扑过去,将克洛德从钟楼顶 上推下摔死,自己则来到刑场,抱着爱斯梅拉达的尸体遁入墓地而死。(《巴黎 圣母院》) 9、简答题。(选做一题)(5 分) (1)阅读下面的《家》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觉新还听到她(接生婆)一面拍看着婴儿,一面自言自语:“可惜生下来就没有 娘了。” “娘”是谁?因为什么事婴儿“生下来就没有娘了”?请简述与之相关的情节。 (2)阅读下面的《巴黎圣母院》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一个畸形的人保护一个不幸的人,加西莫多搭救了一位被判处死刑的女囚。 “女囚”是谁?加西莫多如何搭救“被判处死刑的女囚”? 请简述与之相关的 情节。 选答第( )题: ________ 。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10、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 分) ①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①而民善矣。”(《论语·颜渊》) ②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②,居其所,而众星共③之。”(《论 语·为政》) 【注】①善:这里指具有善良的德行。②北辰:北极星。③共:环绕。 (1)请概括这两个文段中所体现的孔子的观点。(3 分) 答:
(2)孔子以“北辰”为喻阐述了什么道理?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清醒地成长 蒋方舟 ①前两天,我看了网易新闻做的一个专题,叫做“CBD的午餐”。专题采访了在 北京CBD工作的商业顾问、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媒体人等等。每天的午餐成为 了他们最大的烦恼,好的太贵,便宜的太脏。每天在食堂吃太单调,在便利店吃, 人多得像要打仗 ②CBD是北京的中心,它在短短几十年内是变得如此繁华漂亮,每次我路过的时 候,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中国真的成为盛世强国”这一类复杂的感叹。每年 都有很多面孔新鲜的年轻人涌入这里,建设这里,维护这里的正常运转,把自己 的梦想,捆绑在中国的“强国梦”上。然而,每天最基本的吃,都成为很大的烦 恼,消磨着对生活的热情。而这只不过是年轻人每天几十万烦心事中的一件而已。 ③我每次看到他们,总会产生很大的恐惧,我在想:是不是就是这样了?生活就 是这样?未来就是这样?理想,也就是这样了? ④听说这个世纪,就会是中国的世纪了。如果世界是个环形大跑道,那么中国己 经跑在了前面。 ⑤中国内部,则更像一个大跑道。所有人朝着同一个目标狂飙猛进,同心同力 身不由己。终点是什么呢,是幸福么?是成功么?是北京三环内的一所房子么? 大家都一直跑,一直跑,渐渐的,所有人都忘了这个目标是什么,甚至也不敢去 过问。 ⑥很多人都没有足够的勇气去离开这个跑道,去反抗这个规则,因为所有人都在 跑啊。勤劳勇敢的中国人,不断创造出大量的财富,金钱在中国流动着,资本便 调配着每个人的生活 ⑦要清醒地成长,必须有脱离这个轨道的勇气。今年,我陆陆续续接触了一些年 轻人,一些与众不同的年轻人。有的高中生放弃了名校,去就读企图建造乌托邦 的南方科技大学;有的大学生,刷海报、拉选票,去参选人大代表;有的师兄师 姐毕业了,也放弃名校、外企这样的选择,去做一些他们认为能够改造社会的事 情 ⑧没有什么“形势永远比人强”,因为所有的墙壁,其实都是门。 ⑨如果有一千个人中,有一百个人,有自己与大环境格格不入的内心世界。一百 个人中,有十个人有离开这个跑道,忠于内心的勇气。十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获 得了成功。那么未来的社会,也许会大不一样吧 ⑩相信未来的中国,会变成一片原野。有跑的、跳的、在阳光下晒太阳的。少有 所学,壮有所为,老有所安。盛世强国下的年轻人们,人人有选择的自由,和择 善从之的勇气。 (选自作者2011年9月10日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演讲,有删改) 11、下列对这篇演讲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③段中,作者说自己每次看到这些奋斗的年轻人都会“恐惧”,意在向听 众揭示中国社会对年轻人成长空间的残酷挤压
(2)孔子以“北辰”为喻阐述了什么道理?请作简要分析。(3 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3 题。 清醒地成长 蒋方舟 ①前两天,我看了网易新闻做的一个专题,叫做“CBD 的午餐”。专题采访了在 北京 CBD 工作的商业顾问、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媒体人等等。每天的午餐成为 了他们最大的烦恼,好的太贵,便宜的太脏。每天在食堂吃太单调,在便利店吃, 人多得像要打仗。 ②CBD 是北京的中心,它在短短几十年内是变得如此繁华漂亮,每次我路过的时 候,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中国真的成为盛世强国”这一类复杂的感叹。每年 都有很多面孔新鲜的年轻人涌入这里,建设这里,维护这里的正常运转,把自己 的梦想,捆绑在中国的“强国梦”上。然而,每天最基本的吃,都成为很大的烦 恼,消磨着对生活的热情。而这只不过是年轻人每天几十万烦心事中的一件而已。 ③我每次看到他们,总会产生很大的恐惧,我在想:是不是就是这样了?生活就 是这样?未来就是这样?理想,也就是这样了? ④听说这个世纪,就会是中国的世纪了。如果世界是个环形大跑道,那么中国已 经跑在了前面。 ⑤中国内部,则更像一个大跑道。所有人朝着同一个目标狂飙猛进,同心同力, 身不由己。终点是什么呢,是幸福么?是成功么?是北京三环内的一所房子么? 大家都一直跑,一直跑,渐渐的,所有人都忘了这个目标是什么,甚至也不敢去 过问。 ⑥很多人都没有足够的勇气去离开这个跑道,去反抗这个规则,因为所有人都在 跑啊。勤劳勇敢的中国人,不断创造出大量的财富,金钱在中国流动着,资本便 调配着每个人的生活。 ⑦要清醒地成长,必须有脱离这个轨道的勇气。今年,我陆陆续续接触了一些年 轻人,一些与众不同的年轻人。有的高中生放弃了名校,去就读企图建造乌托邦 的南方科技大学;有的大学生,刷海报、拉选票,去参选人大代表;有的师兄师 姐毕业了,也放弃名校、外企这样的选择,去做一些他们认为能够改造社会的事 情。 ⑧没有什么“形势永远比人强”,因为所有的墙壁,其实都是门。 ⑨如果有一千个人中,有一百个人,有自己与大环境格格不入的内心世界。一百 个人中,有十个人有离开这个跑道,忠于内心的勇气。十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获 得了成功。那么未来的社会,也许会大不一样吧。 ⑩相信未来的中国,会变成一片原野。有跑的、跳的、在阳光下晒太阳的。少有 所学,壮有所为,老有所安。盛世强国下的年轻人们,人人有选择的自由,和择 善从之的勇气。 (选自作者 2011 年 9 月 10 日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演讲,有删改) 11、下列对这篇演讲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③段中,作者说自己每次看到这些奋斗的年轻人都会“恐惧”,意在向听 众揭示中国社会对年轻人成长空间的残酷挤压
B、第⑧段中,“所有的墙壁,其实都是门”的“墙”,指社会大势对人的束缚 和驱使,“门”指突破束缚、实现理想的途径 C、在这篇演讲词中,作者针对当代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理想缺失”“丧失自 我”的现实问题,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D、作者从当代年轻人的生活内容引入演讲话题,进而谈及中国当代社会的现状 并展望未来,演讲由浅入深,逻辑层次清晰 12、作者在开篇提到“CBD的午餐”,起到了怎样的演讲效果?(3分) 13、作者认为,年轻人怎样才能做到“清醒地成长”?请简要概括。(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三次画像 巴金 ①不久前画家俞云阶来看我,高兴地告诉我,他的问题解决了。我也替他高兴。 我知道他讲的是给划为“右派分子”的错案现在得到了平反。他愉快地谈他的计 划,他打算做不少的工作。我觉得他还有雄心壮志,他是一个一直往前看的人。 送走他后,我还在想他的事情。去年九月香港《文汇报》的《百花周刊》上发表 了他的短文《三次为巴金画像》。他讲的是我和他之间跟画像分不开的友谊。 ②一九五五年十月的一天,当时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的负责人赖少其说要介 绍一位画家来给我画像。这是我第一次看见他。我记得就在我楼下的客厅里,他 花了四个半天吧,我坐在椅子上打瞌睡,一点不觉得麻烦。油画完成了,我感谢 他,把画挂在我的工作室的墙壁上。说实话,我并不喜欢这幅画像,但这只能怪 我自己拿着书在打瞌睡嘛。对他本人,我倒有好感 ③以后我似乎就没有再看见他了。但是那幅油画像还挂在我的工作室里,直到文 革开始,我等待造反派来抄家时,才把它取下,没有让造反派看见,因此它也给 保存下来了。 ④前年(一九七七)五月二十三日,我出席上海文艺界的座谈会,在友谊电影院 门口遇见他,我高兴地同他握手,他亲切地微笑道:“我再给你画一次,好不 好? ⑤座谈会后,他有一天到我家来做客,他提出要再为我画一次像。我同意了。他 还说:“你还是穿这件蓝布上衣,连胡子也不要刮。” ⑥我按照约定的时间到他的家。坐了一个半小时,画完成了。那天是六月四日, 他说:“就写五·二三吧。”一个星期后他夫妇把油画像给我送来了,我们把这 幅新画挂在我那间封闭了十年、两个月前才开锁的工作室的墙壁上。他看了看画, 解释道:“你这是在五·二三座谈会上控诉‘四人帮’的罪行。”我觉得他说得 好 ⑦这幅画像在我家里已经挂了将近两年,朋友们见它都说不像,说是脸长了些, 人瘦了些。可是我觉得它表现了我当时的精神状态,我在控诉。但他似乎有不同 的看法,过了几个月他又来向我建议,要给我再画一幅肖像,要画出一个焕发青 春的老作家来
B、第⑧段中,“所有的墙壁,其实都是门”的“墙”,指社会大势对人的束缚 和驱使,“门”指突破束缚、实现理想的途径。 C、在这篇演讲词中,作者针对当代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理想缺失”“丧失自 我”的现实问题,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D、作者从当代年轻人的生活内容引入演讲话题,进而谈及中国当代社会的现状 并展望未来,演讲由浅入深,逻辑层次清晰。 12、作者在开篇提到“CBD 的午餐”,起到了怎样的演讲效果?(3 分) 答: 13、作者认为,年轻人怎样才能做到“清醒地成长”?请简要概括。(3 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6 题。 三次画像 巴金 ①不久前画家俞云阶来看我,高兴地告诉我,他的问题解决了。我也替他高兴。 我知道他讲的是给划为“右派分子”的错案现在得到了平反。他愉快地谈他的计 划,他打算做不少的工作。我觉得他还有雄心壮志,他是一个一直往前看的人。 送走他后,我还在想他的事情。去年九月香港《文汇报》的《百花周刊》上发表 了他的短文《三次为巴金画像》。他讲的是我和他之间跟画像分不开的友谊。 ②一九五五年十月的一天,当时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的负责人赖少其说要介 绍一位画家来给我画像。这是我第一次看见他。我记得就在我楼下的客厅里,他 花了四个半天吧,我坐在椅子上打瞌睡,一点不觉得麻烦。油画完成了,我感谢 他,把画挂在我的工作室的墙壁上。说实话,我并不喜欢这幅画像,但这只能怪 我自己拿着书在打瞌睡嘛。对他本人,我倒有好感。 ③以后我似乎就没有再看见他了。但是那幅油画像还挂在我的工作室里,直到文 革开始,我等待造反派来抄家时,才把它取下,没有让造反派看见,因此它也给 保存下来了。 ④前年(一九七七)五月二十三日,我出席上海文艺界的座谈会,在友谊电影院 门口遇见他,我高兴地同他握手,他亲切地微笑道:“我再给你画一次,好不 好?” ⑤座谈会后,他有一天到我家来做客,他提出要再为我画一次像。我同意了。他 还说:“你还是穿这件蓝布上衣,连胡子也不要刮。” ⑥我按照约定的时间到他的家。坐了一个半小时,画完成了。那天是六月四日, 他说:“就写五·二三吧。”一个星期后他夫妇把油画像给我送来了,我们把这 幅新画挂在我那间封闭了十年、两个月前才开锁的工作室的墙壁上。他看了看画, 解释道:“你这是在五·二三座谈会上控诉‘四人帮’的罪行。”我觉得他说得 好。 ⑦这幅画像在我家里已经挂了将近两年,朋友们见它都说不像,说是脸长了些, 人瘦了些。可是我觉得它表现了我当时的精神状态,我在控诉。但他似乎有不同 的看法,过了几个月他又来向我建议,要给我再画一幅肖像,要画出一个焕发青 春的老作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