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七校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1.背诵默写(6分,每处1分) (1) 无以至千里 (荀 子《劝学》) (2)至若 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 ,飞鸟相与还。 (陶渊 明《饮酒》 (4)人生如梦, (苏轼《念 奴娇·赤壁怀古》) (5)雁过也,正伤心, (李清 照《声声慢》) (6)别有幽愁暗恨生, (白居易 《琵琶行并序》)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七世祖卓,随晋南迁,寓居襄阳。父仲礼,为梁将, 败归周,复家本土。彧少好学,颇涉经史。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 忧去职。未几,起为屯田侍郎,固让弗许。时制三品已上,门皆列戟。左仆射高 颎子弘德封应国公,申牒请戟。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 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 闻而叹伏。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上嘉其婞直,谓彧 曰:“大丈夫当立名于世,无容容(随众附和)而已。”赐钱十万,米百石。 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大抵)不称职。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 共治百姓,须任其才。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 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千子为杞州刺史, 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晨钟已鸣,夜漏将尽,喻年届迟暮)。前仼赵州,暗 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百姓吁嗟,歌谣满道。乃云:‘老禾不早杀,馀 种秽良田。’古人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此言各有所能也。干子弓马 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至尊思治,无忘寝兴,如谓优老尚年, 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上善之,干子竟免。隋承丧乱之后,风 俗颓坏,彧多所矫正,上甚嘉之。后以忤旨免。未几,复令视事,因谓彧曰:“无 改尔心。”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其 见重如此。 右仆射杨素当途显贵,百僚慑惮,无敢忤者。尝以少谴,敕送南台(御史台)。 素恃贵,坐彧床。彧从外来,见素如此,于阶下端笏整容谓素曰:“奉敕治公之 罪。”素遽下。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彧时方为上所 信任,故素未有以中之。彧见近代以来,都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日,作角抵之戏, 递相夸竞,至于糜费财力,上奏请禁绝之,诏可其奏。是岁,持节巡省河北五十 二州,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馀人,州县肃然,莫不震惧。上嘉之,赐绢布 二百匹、氈三十领,拜仪同三司。彧尝得博陵李文博所撰《治道集》十卷,蜀王 秀遣人求之。彧送之于秀,秀复赐彧奴婢十口。及秀得罪,杨素奏彧以内臣交通 诸侯,除名为民,配戍怀远镇。行达高阳,有诏征还。至晋阳,值汉王谅作乱
福建省漳州市七校 2013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1.背诵默写(6 分,每处 1 分) (1)_____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 (荀 子《劝学》) (2)至若___________,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范仲淹《岳阳楼记》) (3)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鸟相与还。 (陶渊 明《饮酒》) (4)人生如梦, _____________。 (苏轼《念 奴娇·赤壁怀古》) (5)雁过也,正伤心,___________________ 。 (李清 照《声声慢》) (6)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__ 。 (白居易 《琵琶行并序》)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15 分)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七世祖卓,随晋南迁,寓居襄阳。父仲礼,为梁将, 败归周,复家本土。彧少好学,颇涉经史。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 忧去职。未几,起为屯田侍郎,固让弗许。时制三品已上,门皆列戟。左仆射高 颎子弘德封应国公,申牒请戟。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 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 闻而叹伏。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上嘉其婞直,谓彧 曰:“大丈夫当立名于世,无容容(随众附和)而已。”赐钱十万,米百石。 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大抵)不称职。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 共治百姓,须任其才。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 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 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晨钟已鸣,夜漏将尽,喻年届迟暮)。前任赵州,暗 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百姓吁嗟,歌谣满道。乃云:‘老禾不早杀,馀 种秽良田。’古人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此言各有所能也。干子弓马 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至尊思治,无忘寝兴,如谓优老尚年, 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上善之,干子竟免。隋承丧乱之后,风 俗颓坏,彧多所矫正,上甚嘉之。后以忤旨免。未几,复令视事,因谓彧曰:“无 改尔心。”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其 见重如此。 右仆射杨素当途显贵,百僚慑惮,无敢忤者。尝以少谴,敕送南台(御史台)。 素恃贵,坐彧床。彧从外来,见素如此,于阶下端笏整容谓素曰:“奉敕治公之 罪。”素遽下。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彧时方为上所 信任,故素未有以中之。彧见近代以来,都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日,作角抵之戏, 递相夸竞,至于糜费财力,上奏请禁绝之,诏可其奏。是岁,持节巡省河北五十 二州,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馀人,州县肃然,莫不震惧。上嘉之,赐绢布 二百匹、氈三十领,拜仪同三司。彧尝得博陵李文博所撰《治道集》十卷,蜀王 秀遣人求之。彧送之于秀,秀复赐彧奴婢十口。及秀得罪,杨素奏彧以内臣交通 诸侯,除名为民,配戍怀远镇。行达高阳,有诏征还。至晋阳,值汉王谅作乱
遣使驰召彧,将与计事。彧为使所逼,初不知谅反,将入城而谅反形已露。彧度 不得免,遂诈中恶不食,自称危笃。谅怒,囚之。及谅败,杨奏彧心怀两端,以 候事变,迹虽不反,心实同逆,坐徙敦煌。杨素卒后,有诏征还京师,卒于道。 《隋书·列传第二十七》 2.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谓优老尚年 尚:尊重 B、素由是 衔之 衔:畏惧 C、故素未有以中之 中:陷害 D、坐徙敦 坐:获罪 3.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柳彧正直士”的一组是( )(3分) ①彧少好学,颇涉经史 ②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 ③后以忤 旨免 ④隋承丧乱之后,风俗颓坏,彧多所矫正 ⑤彧据案而坐, 立素于庭,辨诘事状 ⑥彧度不得免,遂诈中恶不食,自称危笃 A、②③⑥ B、①④⑤ ②⑤⑥ D、②③⑤ 4.以下对文章内容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左仆射高颎的儿子弘德向主管部门申请戟门,柳彧认为:父子还没有分家 儿子不能安装戟门,高颎知道后很不高兴。 B、隋髙祖非常赏识柳彧的忠诚耿直,称他是“国之宝”,多次表彰他,不断升 迁他的职位,即便柳彧顶撞他,违背他的旨意,也还是信任他。 C、杨素是当时声势显赫的权臣,群臣都畏惧他,不敢违拗他,唯有柳彧敢于和 他对抗,秉公执法,压制他的嚣张气焰。他怀恨在心,多次陷害柳彧。 D、柳彧为官清廉,提倡节俭,认为正月十五百姓举行角抵的游戏过于铺张浪费, 奏请朝廷禁止这种行为。隋高祖批准了他的奏章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未几,起为屯田侍郎,固让弗许。(3 分) (2)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3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6分)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岑 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①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注解】寻河:历史记载张骞出使西域时曾经去寻找黄河的源头。 (1)“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一联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其中两 种加以分析。(4分)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 析 (2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遣使驰召彧,将与计事。彧为使所逼,初不知谅反,将入城而谅反形已露。彧度 不得免,遂诈中恶不食,自称危笃。谅怒,囚之。及谅败,杨奏彧心怀两端,以 候事变,迹虽不反,心实同逆,坐徙敦煌。杨素卒后,有诏征还京师,卒于道。 ——《隋书·列传第二十七》 2.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如谓优老尚年 尚:尊重 B、素由是 衔之 衔:畏惧 C、故素未有以中之 中:陷害 D、坐徙敦 煌 坐:获罪 3.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柳彧正直士”的一组是( )(3 分) ①彧少好学,颇涉经史 ②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 ③后以忤 旨免 ④隋承丧乱之后,风俗颓坏,彧多所矫正 ⑤彧据案而坐, 立素于庭,辨诘事状 ⑥彧度不得免,遂诈中恶不食,自称危笃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②③⑤ 4.以下对文章内容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左仆射高颎的儿子弘德向主管部门申请戟门,柳彧认为:父子还没有分家, 儿子不能安装戟门,高颎知道后很不高兴。 B、隋高祖非常赏识柳彧的忠诚耿直,称他是“国之宝”,多次表彰他,不断升 迁他的职位,即便柳彧顶撞他,违背他的旨意,也还是信任他。 C、杨素是当时声势显赫的权臣,群臣都畏惧他,不敢违拗他,唯有柳彧敢于和 他对抗,秉公执法,压制他的嚣张气焰。他怀恨在心,多次陷害柳彧。 D、柳彧为官清廉,提倡节俭,认为正月十五百姓举行角抵的游戏过于铺张浪费, 奏请朝廷禁止这种行为。隋高祖批准了他的奏章。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未几,起为屯田侍郎,固让弗许。(3 分) (2)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3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6 分)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岑参 一身从远使, 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 胡沙费马蹄。 寻河①愁地尽, 过碛觉天低。 送子军中饮, 家书醉里题。 【注解】寻河:历史记载张骞出使西域时曾经去寻找黄河的源头。 ( 1 )“汉月垂乡泪, 胡沙费马蹄”一联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其中两 种加以分析。(4 分)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 析。 (2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克洛德曾是一个虔诚的教士,但爱斯梅拉达的出现在他死寂的心灵中燃起熊 熊的爱欲之火,他指使加西莫多劫持她,并刺伤与之幽会的弗比斯,使爱斯梅拉 达因而被捕,并被判绞刑。但事后不久他也跳楼死了。(《巴黎圣母院》 B.刘姥姥为了答谢凤姐对她的资助,带了一些时新果蔬第二次进贾府。贾母设 宴招待,一开席,刘姥姥便站起来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 猪不抬头。”一句话让众人笑得弯腰曲背,上气不接下气。原来凤姐和贾母的丫 头鸳鸯要捉弄刘姥姥,欺她没见过世面,叫她这样说,以博取众人一笑。(《红 楼梦》) C.鸣凤与觉慧真诚相爱,然而高老太爷却把鸣凤许给60多岁的孔教会头面人物 冯乐山,鸣凤怀着绝望的心情与觉慧诀别,然后投湖了。一个美丽的女性就这样 被封建礼制吞噬了。书中描写哀婉欲绝、催人泪下。觉慧从此认清了这个社会的 本来面目,坚定了与它决裂的决心。(《家》) D.赤壁大战后,孔明抢先夺去荆州,周瑜火气攻心,箭伤破裂;然后周瑜想用 “假途灭虢”之计取荆州,被诸葛亮识破。接着周瑜想借机逼诸葛亮交出荆州, 不料孔明用计使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再次生病;他只有仰天长叹,连叫数 声而死。(《三国演义》) E.聂赫留朵夫在第一次探监时给玛丝洛娃带来上诉的状子,并指导她签了名字。 玛丝洛娃为明肖夫母子求情,聂赫留朵夫答应了她的请求。(《复活》) 8.简答题。(100字左右)选做第【】题 (5分) (1)、《子夜》中有这样的描写:“紫酱色的一张方脸,浓眉毛,圆眼睛,脸 上有许多小疱”“声音洪亮而清晰”“大概有四十岁了,身材魁梧,举止威严 望即知是颐指气使惯了的‘大亨’”。这些人物描写指的是谁?《子夜》中充 满了利益的明争暗斗,李玉亭所说的“XXX扼住了朱吟秋的咽喉,赵伯韬又从后 面抓住了XX的头发”具体指什么事?《子夜》 (2)“如果将来并无子女,则夫妇双方的财产,包括动产不动产,一律全部 互相遗赠。任何一方身故后,不得举办遗产登记,因为免除该手续才不致损害继 承人或权益持有者。”这是谁在签订婚书的时候写的条款,目的何在?事情发展 的结果如何?请简要叙述。(《欧也妮·葛朗台》)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 分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论语·子罕》)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 心上》) (1)“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造成的后果必定是“ (填一成语)(1分)孔子以堆山、平地为喻阐述了什么道理?请简 (2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 分) A.克洛德曾是一个虔诚的教士,但爱斯梅拉达的出现在他死寂的心灵中燃起熊 熊的爱欲之火,他指使加西莫多劫持她,并刺伤与之幽会的弗比斯,使爱斯梅拉 达因而被捕,并被判绞刑。但事后不久他也跳楼死了。(《巴黎圣母院》) B.刘姥姥为了答谢凤姐对她的资助,带了一些时新果蔬第二次进贾府。贾母设 宴招待,一开席,刘姥姥便站起来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 猪不抬头。”一句话让众人笑得弯腰曲背,上气不接下气。原来凤姐和贾母的丫 头鸳鸯要捉弄刘姥姥,欺她没见过世面,叫她这样说,以博取众人一笑。(《红 楼梦》) C.鸣凤与觉慧真诚相爱,然而高老太爷却把鸣凤许给 60 多岁的孔教会头面人物 冯乐山,鸣凤怀着绝望的心情与觉慧诀别,然后投湖了。一个美丽的女性就这样 被封建礼制吞噬了。书中描写哀婉欲绝、催人泪下。觉慧从此认清了这个社会的 本来面目,坚定了与它决裂的决心。(《家》) D.赤壁大战后,孔明抢先夺去荆州,周瑜火气攻心,箭伤破裂;然后周瑜想用 “假途灭虢”之计取荆州,被诸葛亮识破。接着周瑜想借机逼诸葛亮交出荆州, 不料孔明用计使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再次生病;他只有仰天长叹,连叫数 声而死。(《三国演义》) E.聂赫留朵夫在第一次探监时给玛丝洛娃带来上诉的状子,并指导她签了名字。 玛丝洛娃为明肖夫母子求情,聂赫留朵夫答应了她的请求。(《复活》) 8.简答题。(100 字左右)选做第【 】题 (5 分) (1)、《子夜》中有这样的描写:“紫酱色的一张方脸,浓眉毛,圆眼睛,脸 上有许多小疱”“声音洪亮而清晰”“大概有四十岁了,身材魁梧,举止威严, 一望即知是颐指气使惯了的‘大亨’”。这些人物描写指的是谁?《子夜》中充 满了利益的明争暗斗,李玉亭所说的“XXX 扼住了朱吟秋的咽喉,赵伯韬又从后 面抓住了 XXX 的头发”具体指什么事?《子夜》 (2)“如果将来并无子女,则夫妇双方的财产,包括动产不动产,一律全部 互相遗赠。任何一方身故后,不得举办遗产登记,因为免除该手续才不致损害继 承人或权益持有者。”这是谁在签订婚书的时候写的条款,目的何在?事情发展 的结果如何?请简要叙述。 (《欧也妮·葛朗台》)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 分)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论语·子罕》)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 心上》) (1)“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造成的后果必定是“ ” (填一成语)(1 分)孔子以堆山、平地为喻阐述了什么道理?请简 述。 (2 分)
(2)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孟子共同看法,有什么意义,请简 述 (3分)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①汉字媚俗,由来已久,不仅表现在汉字字形与用法的过度简化,而且表现在 汉字数量日益减少,相当尚有生命力的汉字被荒废,以至于现代社会的年轻人已 经与雅文字基本隔绝,不知其为何物。偶有雅文字出现,犹如老鼠过街,难免遭 到围剿。在媚俗浪潮冲刷下,许多雅文字被冲刷得无影无踪。俗雅两条路,一条 被堵死,人们不得不勉为其难地用有限的汉字表达太多的意思。无形中,文字的 两个功用(传达信息功用与艺术审美功用)合而为一了,艺术审美功用几乎斫丧 殆尽。 ②中国目前有七八千种报刊,每年出版十万种以上书籍,文字文化迅速扩张着, 文字的渗透性达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文字空前普及,正是我们所希望的,然而 另一方面却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汉字数量以惊人的速度递减着,灭绝着,即 使尚未被彻底消灭的汉字,有些也已经被打入了冷宫,难以再见天日。识字的人 越来越多,字却越来越少 ③1987年公布的《常用字表》所列常用字仅为2500个,这2500个常用字对现 代出版物的覆盖率高达97.97%!次常用字1000个,覆盖率为1.51%。常用字 与次常用字两项合计3500个汉字,覆盖率为99.48%。而学过外语的人都有这 样的体会:不掌握6000以上的单词,是学不好外语的。当然汉语的“字”与外 语的“单词”并不完全是一个概念。但无论如何,3000多个字实在是太少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用如此有限的汉字写作,推敲选择、变化机动的余地大打折 扣,要想写出跌宕昭彰、文采飞扬的文章,谈何容易。 ④我曾对电脑寄予厚望,以为以电脑之博大容量,一定能把尽量多的汉字收载进 去,以供作者选用。我的希望落空了。电脑字库小,小到还不如最小的字典,甚 至一些常用字也被排除在外。每当字库中找不到自己所需要的字,不免捉襟见肘, 进退失据,狼狈不堪。余也愚笨,没有掌握造字技法,每每不得不割爱,以同意 字代之。然而有时是难以替代的。比如,“醅”,意思是薄酒、味淡的酒。写成 “薄薄的、淡淡的酒”,意思无误,却不免累赘,当然用一个“螭”字,概而括 之,繁复的内容就表达清楚了。可惜,电脑字库中却没有这个字,找遍了各个字 码的字库都没有。“酶”有何罪,判其极刑?我万万没想到,写作这一原本高超 清幽的雅举,一下子生出了柴米油盐的俗愁。我不得不缺着不写,空格打印出来, 有时忘了填写,等于开了一个小“天窗”。 ⑤文字本是一种相对保守的文化形态,人为画地为牢,以古字、老字、繁字、难 字为壑,“文字蛋糕”岂不越做越小?“古”“繁”“僻”“难”也都是相对 的,我们可以把我们认为“古繁僻难”的汉字淘汰删除;后人可以以他们的价值 取向淘汰删除他们心中的“古繁僻难”汉字。淘汰来淘汰去,汉字也就所剩无几 了。汉字表意,或许无须斟酌;汉字言情,非讲究选词不可,暗昧的文字祛除也 罢,但瑰丽隐晦的字词还是留用为宜。以近百年论,被消灭或荒芜的有用汉字岂
(2)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孟子共同看法,有什么意义,请简 述。 (3 分)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①汉字媚俗,由来已久,不仅表现在汉字字形与用法的过度简化,而且表现在 汉字数量日益减少,相当尚有生命力的汉字被荒废,以至于现代社会的年轻人已 经与雅文字基本隔绝,不知其为何物。偶有雅文字出现,犹如老鼠过街,难免遭 到围剿。在媚俗浪潮冲刷下,许多雅文字被冲刷得无影无踪。俗雅两条路,一条 被堵死,人们不得不勉为其难地用有限的汉字表达太多的意思。无形中,文字的 两个功用(传达信息功用与艺术审美功用)合而为一了,艺术审美功用几乎斫丧 殆尽。 ②中国目前有七八千种报刊,每年出版十万种以上书籍,文字文化迅速扩张着, 文字的渗透性达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文字空前普及,正是我们所希望的,然而 另一方面却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汉字数量以惊人的速度递减着,灭绝着,即 使尚未被彻底消灭的汉字,有些也已经被打入了冷宫,难以再见天日。识字的人 越来越多,字却越来越少。 ③1987 年公布的《常用字表》所列常用字仅为 2500 个,这 2500 个常用字对现 代出版物的覆盖率高达 97.97%!次常用字 1000 个,覆盖率为 1.51%。常用字 与次常用字两项合计 3500 个汉字,覆盖率为 99.48%。而学过外语的人都有这 样的体会:不掌握 6000 以上的单词,是学不好外语的。当然汉语的“字”与外 语的“单词”并不完全是一个概念。但无论如何,3000 多个字实在是太少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用如此有限的汉字写作,推敲选择、变化机动的余地大打折 扣,要想写出跌宕昭彰、文采飞扬的文章,谈何容易。 ④我曾对电脑寄予厚望,以为以电脑之博大容量,一定能把尽量多的汉字收载进 去,以供作者选用。我的希望落空了。电脑字库小,小到还不如最小的字典,甚 至一些常用字也被排除在外。每当字库中找不到自己所需要的字,不免捉襟见肘, 进退失据,狼狈不堪。余也愚笨,没有掌握造字技法,每每不得不割爱,以同意 字代之。然而有时是难以替代的。比如,“醨”,意思是薄酒、味淡的酒。写成 “薄薄的、淡淡的酒”,意思无误,却不免累赘,当然用一个“醨”字,概而括 之,繁复的内容就表达清楚了。可惜,电脑字库中却没有这个字,找遍了各个字 码的字库都没有。“醨”有何罪,判其极刑?我万万没想到,写作这一原本高超 清幽的雅举,一下子生出了柴米油盐的俗愁。我不得不缺着不写,空格打印出来, 有时忘了填写,等于开了一个小“天窗”。 ⑤文字本是一种相对保守的文化形态,人为画地为牢,以古字、老字、繁字、难 字为壑,“文字蛋糕”岂不越做越小?“古”“繁”“僻”“难”也都是相对 的,我们可以把我们认为“古繁僻难”的汉字淘汰删除;后人可以以他们的价值 取向淘汰删除他们心中的“古繁僻难”汉字。淘汰来淘汰去,汉字也就所剩无几 了。汉字表意,或许无须斟酌;汉字言情,非讲究选词不可,暗昧的文字祛除也 罢,但瑰丽隐晦的字词还是留用为宜。以近百年论,被消灭或荒芜的有用汉字岂
止成千上万。而新造汉字(如她)只有区区数个,不足两位数。破坏与建树根本 不成比例。汉字有多少资源可供我们做这种单向游戏?如是的话,汉字也就没有 什么保守性与雅趣可言了,因为“雅”与“古繁僻难”有着一种天然联系。而偏 偏有人将汉字割裂为两物:一雅一俗,一古一今,一死一活。果如是,今人如何 了解“千古湖山人物,百年翰墨文章”?如何推本春秋,考信六艺?如何通过汉 字“知先祖,识亲疏,序长幼,辨繁衍”?如何吟李杜诗篇、诵韩柳华章?古人 与今人无有共同(或者说有相当一部分相交)的媒介—一文字,传统与现代如何 接榫?民族精神如何延续? 10.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汉字媚俗,表现在汉字过度简化和汉字数量日益减少。 B.汉字不仅有传达信息的功用,还有艺术审美的功用 C.必须有六千以上的汉字才能写出跃宕昭彰、文采飞扬的文章。 D.只有“古繁僻难”的汉字才能体现汉字的保守性与雅趣。 11.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现代社会的年轻人与雅文字基本隔绝,是因为汉字艺术审美的功用几乎丧 B.只要掌握3500个常用汉字和次常用汉字,就能写出跌宕昭彰、文采飞扬 的文章 C.作者认为电脑容量博大,一定能把尽量多的汉字收录,甚至可以使用造字 技法。 D.汉字是一种相对保守的文化形态,仍能作为古人与今人相沟通的媒介。 12.作者在第⑤段所说的“文字本是一种相对保守的文化形态”包含哪两层意 思?(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 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阳关雪 余秋雨 ①我曾有缘,在黄昏的江船上仰望过白帝城,顶着浓冽的秋霜登临过黄鹤楼, 还在一个冬夜摸到了寒山寺。我的周围,人头济济,差不多绝大多数人的心头, 都回荡着那几首不必引述的诗。人们来寻景,更来寻诗。有时候,这种焦渴,简 直就像对失落的故乡的寻找,对离散的亲人的查访。 ②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他们褪 色的青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 ③今天,我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去寻阳关了。出发前曾在下榻的县城向 老者打听,回答是:“路又远,也没什么好看的,倒是有一些文人辛辛苦苦找去。 老者抬头看天,又说:“这雪一时下不停,别去受这个苦了。”我向他鞠了一躬, 转身钻进雪里。 ④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皱褶 也找不到。在别地赶路,总要每一段为自己找一个目标,盯着一棵树,赶过去 然后再盯着一块石头,赶过去。在这里,睁疼了眼也看不见一个目标,哪怕是 片枯叶,一个黑点。于是,只好抬起头来看天。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一点儿 也没有被吞食,边沿全是挺展展的,紧扎扎地把大地罩了个严实。有这样的地
止成千上万。而新造汉字(如她)只有区区数个,不足两位数。破坏与建树根本 不成比例。汉字有多少资源可供我们做这种单向游戏?如是的话,汉字也就没有 什么保守性与雅趣可言了,因为“雅”与“古繁僻难”有着一种天然联系。而偏 偏有人将汉字割裂为两物:一雅一俗,一古一今,一死一活。果如是,今人如何 了解“千古湖山人物,百年翰墨文章”?如何推本春秋,考信六艺?如何通过汉 字“知先祖,识亲疏,序长幼,辨繁衍”?如何吟李杜诗篇、诵韩柳华章?古人 与今人无有共同(或者说有相当一部分相交)的媒介——文字,传统与现代如何 接榫?民族精神如何延续? 10.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汉字媚俗,表现在汉字过度简化和汉字数量日益减少。 B.汉字不仅有传达信息的功用,还有艺术审美的功用。 C.必须有六千以上的汉字才能写出跃宕昭彰、文采飞扬的文章。 D.只有“古繁僻难”的汉字才能体现汉字的保守性与雅趣。 11.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 (3 分) A.现代社会的年轻人与雅文字基本隔绝,是因为汉字艺术审美的功用几乎丧 失。 B.只要掌握 3500 个常用汉字和次常用汉字,就能写出跌宕昭彰、文采飞扬 的文章。 C.作者认为电脑容量博大,—定能把尽量多的汉字收录,甚至可以使用造字 技法。 D.汉字是一种相对保守的文化形态,仍能作为古人与今人相沟通的媒介。 12.作者在第⑤段所说的“文字本是—种相对保守的文化形态”包含哪两层意 思?(3 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选考)(15 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 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阳关雪 余秋雨 ①我曾有缘,在黄昏的江船上仰望过白帝城,顶着浓冽的秋霜登临过黄鹤楼, 还在一个冬夜摸到了寒山寺。我的周围,人头济济,差不多绝大多数人的心头, 都回荡着那几首不必引述的诗。人们来寻景,更来寻诗。有时候,这种焦渴,简 直就像对失落的故乡的寻找,对离散的亲人的查访。 ②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他们褪 色的青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 ③今天,我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去寻阳关了。出发前曾在下榻的县城向 老者打听,回答是:“路又远,也没什么好看的,倒是有一些文人辛辛苦苦找去。” 老者抬头看天,又说:“这雪一时下不停,别去受这个苦了。”我向他鞠了一躬, 转身钻进雪里。 ④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皱褶 也找不到。在别地赶路,总要每一段为自己找一个目标,盯着一棵树,赶过去, 然后再盯着一块石头,赶过去。在这里,睁疼了眼也看不见一个目标,哪怕是一 片枯叶,一个黑点。于是,只好抬起头来看天。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一点儿 也没有被吞食,边沿全是挺展展的,紧扎扎地把大地罩了个严实。有这样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