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对内进行调控的能力,属于更高级的认知学习,是学生在上述学习的同时, 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认知过程,学会怎样学习和思维的能力,是形成学生创造能 力的核心。 4、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表现在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中,是一种必须经过 学习才能获得的能力。 5、态度 态度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态度代表一种行 为倾向,是一种准备状态,不一定与行为对应,它是经过与环境长时间的相互作 用形成或改变的。 五类学习不存在等级关系,其顺序是随意排列的,它们是范畴各不相同的 学习。 学习动机: 三、授课对象分析 1、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大学生在生理上己经成熟,要以从事复杂、抽象的高级思维活动,但在适 应能力、挫折耐受力、心理的自我调控能力、人际关系适应能力等方面还需要继 续对他们进行指导,以促进他们社会化的完成和自我意识的完善。 2、大学生学习内容的基本特点 (1)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 (2)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 (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即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不仅要掌握本专业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还要了解这些学习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发展趋势。 3、大学生学习方法的特点 (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 (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学性不断增强 (3)课堂学习与课外及校外学习相结合 6
6 过程,对内进行调控的能力,属于更高级的认知学习,是学生在上述学习的同时, 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认知过程,学会怎样学习和思维的能力,是形成学生创造能 力的核心。 4、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表现在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中,是一种必须经过 学习才能获得的能力。 5、态度 态度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态度代表一种行 为倾向,是一种准备状态,不一定与行为对应,它是经过与环境长时间的相互作 用形成或改变的。 五类学习不存在等级关系,其顺序是随意排列的,它们是范畴各不相同的 学习。 学习动机: 三、授课对象分析 1、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大学生在生理上已经成熟,要以从事复杂、抽象的高级思维活动,但在适 应能力、挫折耐受力、心理的自我调控能力、人际关系适应能力等方面还需要继 续对他们进行指导,以促进他们社会化的完成和自我意识的完善。 2、大学生学习内容的基本特点 (1)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 (2)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 (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即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不仅要掌握本专业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还要了解这些学习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发展趋势。 3、大学生学习方法的特点 (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 (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学性不断增强 (3)课堂学习与课外及校外学习相结合
4、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第一,学习动机的多元性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有四大类: 一是报答性和附属性学习动机: 二是自我实现和自我提高的学习动机 三是谋求职业保证生活的学习动机: 四是事业成就的学习动机。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四种类型,实际上也表现出不同的层次和水平。在同 个大学生身上,其学习动机也是多种多样,而不是受某种单一的动机所支配,且 有主有从。大学生的主导性学习动机有:求知探索的动机、友情交往的动机、成 就建树的动机、自尊自主的动机。大学生以求知、求学需要为主要的、基本的学 习需要,同时珍视友谊、重视自尊和、追求成功,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 第二,学习动机的间接性 大学生的直接性学习动机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减弱:间接性学习动机随年 级的升高而逐渐加强。间接性学习动机是大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 第三,学习动机的社会性 随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大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 成,理想的逐步树立,其学习动机的社会性意义日益扩大。 第四,学习动机的职业化 低年级学生都有专业思想不巩固的问题,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所学专 业了解的日益加深,认识到所学专业在现代化建设和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对 自己所学专业的程度逐年加深,职业化的学习动机开始逐渐巩固。 四、教学目的 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创意思维知识去解决未来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过程 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了解到知识的价值,以形成掌握更多知识、探究更深问题 的愿望。 五、作业评价 (一)评价目的
7 4、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第一,学习动机的多元性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有四大类: 一是报答性和附属性学习动机; 二是自我实现和自我提高的学习动机; 三是谋求职业保证生活的学习动机; 四是事业成就的学习动机。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四种类型,实际上也表现出不同的层次和水平。在同一 个大学生身上,其学习动机也是多种多样,而不是受某种单一的动机所支配,且 有主有从。大学生的主导性学习动机有:求知探索的动机、友情交往的动机、成 就建树的动机、自尊自主的动机。大学生以求知、求学需要为主要的、基本的学 习需要,同时珍视友谊、重视自尊和、追求成功,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 第二,学习动机的间接性 大学生的直接性学习动机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减弱;间接性学习动机随年 级的升高而逐渐加强。间接性学习动机是大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 第三,学习动机的社会性 随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大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 成,理想的逐步树立,其学习动机的社会性意义日益扩大。 第四,学习动机的职业化 低年级学生都有专业思想不巩固的问题,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所学专 业了解的日益加深,认识到所学专业在现代化建设和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对 自己所学专业的程度逐年加深,职业化的学习动机开始逐渐巩固。 四、教学目的 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创意思维知识去解决未来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过程 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了解到知识的价值,以形成掌握更多知识、探究更深问题 的愿望。 五、作业评价 (一)评价目的
评价目的在于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对于实训任务的完成情况,发现自己在 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1、利用档案法作业考核方式,恰当控制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六、学力 1、5学力的定义 学力是指通过学习获得的能力,是人的能力的基础部分。学力是在有意识 有计划、有组织的学校教育中,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学力体现了客体与 主体的统一、外化与内化的统一、适应和创造的统一。 2、学力的结构 对学力结构的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包括: 1956年,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发表了《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一认知领域》, 把学力结构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1965年,美国心理学家R.M加涅发表其名著《学习的条件》,并不断修订 与完善其关于学习结果的研究。1985年,加涅在《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中提 出五种学习的结果:智慧技能、言语信息、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H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的理论,认为每个人 都至有七种智能,即语言、逻辑一一数学、空间、身体一一运动、音乐、人际关 系、自我认识智能等。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于1996年又提出了第八种智能一 自然观察者智能。 上述八种智能又可以归入三个更一般的领域:与“物体相关”的智能(逻 辑一一数学、空间、身体一一运动和自然观察者智能);与“物体无关”的智能 (语言、音乐智能)以及“与人相关”的智能(人际关系、自我认识智能)。 5《教有评价与测量》金娣王钢编著,教有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第3版,SBN:978750413979
8 评价目的在于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对于实训任务的完成情况,发现自己在 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1、利用档案法作业考核方式,恰当控制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六、学力 1、5学力的定义 学力是指通过学习获得的能力,是人的能力的基础部分。学力是在有意识、 有计划、有组织的学校教育中,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学力体现了客体与 主体的统一、外化与内化的统一、适应和创造的统一。 2、学力的结构 对学力结构的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包括: 1956 年,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发表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 把学力结构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1965 年,美国心理学家 R.M.加涅发表其名著《学习的条件》,并不断修订 与完善其关于学习结果的研究。1985 年,加涅在《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中提 出五种学习的结果:智慧技能、言语信息、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1983 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H.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的理论,认为每个人 都至有七种智能,即语言、逻辑——数学、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关 系、自我认识智能等。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于 1996 年又提出了第八种智能—— 自然观察者智能。 上述八种智能又可以归入三个更一般的领域:与“物体相关”的智能(逻 辑——数学、空间、身体——运动和自然观察者智能);与“物体无关”的智能 (语言、音乐智能)以及“与人相关”的智能(人际关系、自我认识智能)。 5 《教育评价与测量》 金娣 王钢 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年 12 月第 3 版,ISBN:9787504139979
1996年,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RJ.斯腾伯格在其《成功智力》一书中提 出: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个方面。分析性智力 用来解决问题和判定思维成果的质量:创造性智力帮助形成好看问题和想法;实 践性智力用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有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历时3年的 研究报告(教育一一财富蕴藏其中》。报告指出:面向未来社会发展,教育必须 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这四种基本学习能力被称为是 教育的四大支柱。 (1)学会认知,即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 (2)学会做事,即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不仅是实际的动手能力,而 且包括处理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主观能动性、处理信息、解决矛盾、敢于承担 风险等多种能力。 (3)学会共同生活,即通过增进对他人以及历史、传统和精神价值的了解, 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 (4)学会发展,即对自己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适应和改造自己的环境。 这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 七、整合思维 6每个人的知识体系一一理性态度、工具以及经验一一都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每个人都有很大的空间发展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我们或许改变不了自己的身 高、智商或遗传基因,但是只要能够改变自己的理性态度和看法、改变学习和掌 握的工具手段、改变经历、就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一一尤其是整合思维能力。 知识体系的三个元素能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态度引导工具习得,而工 具的习得又促进经验积累。新工具的发展和习得并不仅仅是改进已知程序而己。 经验可能也会引导人们从外界寻找新工具,同时也有助于人们在既有程序中发现 和学习新方法。经验驱使人们习得新工具,同时,同时也深化了自己的理性态度。 理性态度处于知识体系的顶端,是人们最广义的知识领域,凭借理性态度, 人们能够在自己的世界里准确进行自我定位,并认识到自己力图达到的目标,理 6《整合思维》(加拿大)罗杰·马丁著,胡雍丰仇明数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8月第一版,1SBN 9787100070706 9
9 1996 年,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 R.J.斯腾伯格在其《成功智力》一书中提 出: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个方面。分析性智力 用来解决问题和判定思维成果的质量;创造性智力帮助形成好看问题和想法;实 践性智力用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1996 年,国际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历时 3 年的 研究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指出:面向未来社会发展,教育必须 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这四种基本学习能力被称为是 教育的四大支柱。 (1)学会认知,即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 (2)学会做事,即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不仅是实际的动手能力,而 且包括处理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主观能动性、处理信息、解决矛盾、敢于承担 风险等多种能力。 (3)学会共同生活,即通过增进对他人以及历史、传统和精神价值的了解, 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 (4)学会发展,即对自己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适应和改造自己的环境。 这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 七、整合思维 6每个人的知识体系——理性态度、工具以及经验——都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每个人都有很大的空间发展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我们或许改变不了自己的身 高、智商或遗传基因,但是只要能够改变自己的理性态度和看法、改变学习和掌 握的工具手段、改变经历、就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整合思维能力。 知识体系的三个元素能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态度引导工具习得,而工 具的习得又促进经验积累。新工具的发展和习得并不仅仅是改进已知程序而已。 经验可能也会引导人们从外界寻找新工具,同时也有助于人们在既有程序中发现 和学习新方法。经验驱使人们习得新工具,同时,同时也深化了自己的理性态度。 理性态度处于知识体系的顶端,是人们最广义的知识领域,凭借理性态度, 人们能够在自己的世界里准确进行自我定位,并认识到自己力图达到的目标,理 6 《整合思维》(加拿大)罗杰·马丁著,胡雍丰 仇明璇译,商务印书馆,2010 年 8 月第一版,ISBN: 9787100070706
性态度不仅显示了人们怎样看待周围世界,也表明人们在世界中如何定位自己。 每个人对世界的看法以及自我定位决定了他的行为和动作。 工具用来组织思维和理解世界,包括系统理论,既定程序、经验法则。在 相同情景下,理论、程序和经验能够指引人们运用工具手段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 经验构成了人们最实际的有形知识,是理性态度和工具的产物,指引自己 去经历一些而避免另一些事物,经验能够提高敏锐度和技巧性,敏锐度是区分相 似情况的差异之处的能力。技巧性指付诸行动并能始终如一地达到预期效果的能 力。技巧性敏锐度互相促进、共同增长。 整合思维的核心就是充分利用经验进行掌控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联合。没有 掌握能力,所有凸显数据、因果关系或问题的架构都没意义:而没有创新能力, 掌控能力就不会得到提高,掌控能力一旦止步不前,创新能力也就没有了发展的 空间。掌握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激发条件,而创新能力反过来又是掌控能力的生成 条件,这两种模式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 程有的换式不代衣现实 存在更好的模式: 态度 4.我能够找到更好的模式! 5我能够介入并应对必要 的复杂局面: 渗)入 6.给自己时间创造一个更 好的模式。 引 1创成式推理 2.里 果模式 3积极质询。 经验 图:整合思维的知识体系 理性态度即: 1现有的模式不代表现实 2运用思辨模式: 3存在更好的模式:
10 性态度不仅显示了人们怎样看待周围世界,也表明人们在世界中如何定位自己。 每个人对世界的看法以及自我定位决定了他的行为和动作。 工具用来组织思维和理解世界,包括系统理论,既定程序、经验法则。在 相同情景下,理论、程序和经验能够指引人们运用工具手段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 经验构成了人们最实际的有形知识,是理性态度和工具的产物,指引自己 去经历一些而避免另一些事物,经验能够提高敏锐度和技巧性,敏锐度是区分相 似情况的差异之处的能力。技巧性指付诸行动并能始终如一地达到预期效果的能 力。技巧性敏锐度互相促进、共同增长。 整合思维的核心就是充分利用经验进行掌控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联合。没有 掌握能力,所有凸显数据、因果关系或问题的架构都没意义;而没有创新能力, 掌控能力就不会得到提高,掌控能力一旦止步不前,创新能力也就没有了发展的 空间。掌握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激发条件,而创新能力反过来又是掌控能力的生成 条件,这两种模式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 理性态度即: 1.现有的模式不代表现实; 2.运用思辨模式; 3.存在更好的模式; 引导 引导 渗入 渗入 1.现有的模式不代表现实; 2.运用思辨模式; 3.存在更好的模式; 4.我能够找到更好的模式; 5.我能够介入并应对必要 的复杂局面; 6.给自己时间创造一个更 好的模式。 1.提高掌控能力; 2.培养创新能力。 经验 工具 态度 1.创成式推理; 2.建立因果模式; 3.积极质询。 图:整合思维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