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 分150分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思想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强调道德修养和个体美德的养成,即使在政 治实践中也明确倡导德政,就此而言,将儒家伦理视为一种德性伦理是恰当的。 然而,德性修养不是儒家伦理的最终旨归,能够在现实社会中建功立业、成就经 邦济世的卓越事功才是儒者最高的价值目标 作为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在强调德性修养的同时,并未忽视事功的重要性或 将二者割裂开来。如果说“修己”是偏重于内省式的道德自律的话,“安人〃安百姓 便是经济天下、博施于民的外在事功。在他看来,个人的道德修养只是起点,“安 百姓”才是终极目标。他还认为,在职位或社会分工的意义上,国家的统治者应 当依照“义”的原则,遵守为官之道,把国家治理好,使百姓丰衣足食。而处于社 会下层的普通百姓,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应当积极追求物质利益,这是职业本 分 孔子在品评人物时也坚持了德性与事功相结合的原则。管仲因其为人处世与儒家 的价值标准存在许多相悖之处,受到儒家学者的批评。但是对于管仲辅佐齐桓公 建立的卓越事功,孔子毫不吝啬地称赞其为“仁”。由此可见,孔子对“仁”的内涵 的理解并不完全是德性主义的,事功也是必不可少的构成要件。从孔子本人一生 的政治实践来看,他对于事功的重视并没有停留在思想层面上,作为一个身体力 行的儒者,他一生周游列国、颠沛流离,仍然矢志不移,目的就是实现经济天下 的社会理想。 孔子之后,儒学传统可以大致分为两派:一是以颜渊、曾子为代表的一派,重视 德性修养,追求道德理想,传承了儒家的德性伦理传统;二是子贡等人走了一条 现实主义的路子,在坚持和发展儒家德性原则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经验和实际知 识的重要性,关注现实,追求事功。到了汉代,将德性修养作为实现事功的起点 与基础,开辟了儒家由内圣成德到实现外王事功的路径。然而,这一路径以修身 养性作为儒者第一要务,致使一些儒者在自己的人生实践中过分强调身心修养而 忽视了对外王事功的追求,丧失了先秦儒者在追求事功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勇武气 质和进取精神。特别是后世儒者对“修身”的理解大多局限于道德修养方面,不大 注重对于经邦济世的实际才能的学习,越来越走向心性修养的内圣方面,在外王 事功的开拓方面十分乏力,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德性与事功之间的平衡,也没有 有效地搭建起由内圣成德通往外王事功的桥梁,这也成为之后儒学发展过程中始 终难以解决的问题。 从儒家事功伦理的演进过程来看,它始终与德性伦理交织在一起,尽管二者经常 相互批评、辩难,但其始终没有脱离儒学一体的范围。在与德性伦理的分歧中也 可以看出,儒家事功伦理具有强烈的现实品性,事功学者大都没有沉迷于书斋, 而是着眼于现实,发扬儒学关注现实、经世致用的传统,致力于社会生活中经济、 政治问题的解决 (选自李雪辰《儒家事功伦理的发展脉络》,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事功”的一项是(3分)
安徽省淮南市 2016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 分 150 分。 第Ⅰ卷 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儒家思想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强调道德修养和个体美德的养成,即使在政 治实践中也明确倡导德政,就此而言,将儒家伦理视为一种德性伦理是恰当的。 然而,德性修养不是儒家伦理的最终旨归,能够在现实社会中建功立业、成就经 邦济世的卓越事功才是儒者最高的价值目标。 作为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在强调德性修养的同时,并未忽视事功的重要性或 将二者割裂开来。如果说“修己”是偏重于内省式的道德自律的话,“安人”“安百姓” 便是经济天下、博施于民的外在事功。在他看来,个人的道德修养只是起点,“安 百姓”才是终极目标。他还认为,在职位或社会分工的意义上,国家的统治者应 当依照“义”的原则,遵守为官之道,把国家治理好,使百姓丰衣足食。而处于社 会下层的普通百姓,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应当积极追求物质利益,这是职业本 分。 孔子在品评人物时也坚持了德性与事功相结合的原则。管仲因其为人处世与儒家 的价值标准存在许多相悖之处,受到儒家学者的批评。但是对于管仲辅佐齐桓公 建立的卓越事功,孔子毫不吝啬地称赞其为“仁”。由此可见,孔子对“仁”的内涵 的理解并不完全是德性主义的,事功也是必不可少的构成要件。从孔子本人一生 的政治实践来看,他对于事功的重视并没有停留在思想层面上,作为一个身体力 行的儒者,他一生周游列国、颠沛流离,仍然矢志不移,目的就是实现经济天下 的社会理想。 孔子之后,儒学传统可以大致分为两派:一是以颜渊、曾子为代表的一派,重视 德性修养,追求道德理想,传承了儒家的德性伦理传统;二是子贡等人走了一条 现实主义的路子,在坚持和发展儒家德性原则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经验和实际知 识的重要性,关注现实,追求事功。到了汉代,将德性修养作为实现事功的起点 与基础,开辟了儒家由内圣成德到实现外王事功的路径。然而,这一路径以修身 养性作为儒者第一要务,致使一些儒者在自己的人生实践中过分强调身心修养而 忽视了对外王事功的追求,丧失了先秦儒者在追求事功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勇武气 质和进取精神。特别是后世儒者对“修身”的理解大多局限于道德修养方面,不大 注重对于经邦济世的实际才能的学习,越来越走向心性修养的内圣方面,在外王 事功的开拓方面十分乏力,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德性与事功之间的平衡,也没有 有效地搭建起由内圣成德通往外王事功的桥梁,这也成为之后儒学发展过程中始 终难以解决的问题。 从儒家事功伦理的演进过程来看,它始终与德性伦理交织在一起,尽管二者经常 相互批评、辩难,但其始终没有脱离儒学一体的范围。在与德性伦理的分歧中也 可以看出,儒家事功伦理具有强烈的现实品性,事功学者大都没有沉迷于书斋, 而是着眼于现实,发扬儒学关注现实、经世致用的传统,致力于社会生活中经济、 政治问题的解决。 (选自李雪辰《儒家事功伦理的发展脉络》,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事功”的一项是(3 分)
A.烛之武在郑国面临晋国和秦国联合进攻的紧张形势下,不顾危险,勇于担当, 夜闯敌营说服秦伯退兵。 B.西汉名将卫青率领汉军七击匈奴,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 疆域的稳定做出重大贡献 C.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却被流放到北海无人之地,牧羊十九年,受尽苦难,忠 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D.抗倭名将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 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儒家的事功伦理具有强烈的现实品性,能够成就经邦济世的卓越事功是儒者 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 B.孔子在强调德性修养的同时并未忽视事功的重要性,他无论在思想层面还是 在实践层面都未排斥事功 C.汉代将德性修养作为实现事功的起点与基础,直接导致德性与事功之间的平 衡在某种程度上被打破了。 D.儒家事功伦理在演进过程始终与德性伦理交织在一起,二者虽有分歧,但并 没有脱离儒学一体的范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为国家统治者和普通百姓都可以追求事功,前者应当依照“义”的原 则治理好国家,后者也可以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积极追求物质利益。 B.孔子在品评人物时体现出对事功的重视。管仲的为人处世与儒家价值标准存 在许多相悖之处,但他辅佐齐桓公建立卓越事功,因而备受孔子称赞 C.以颜渊、曾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继承了儒家德性伦理传统,后世儒家强化了 这一倾向,将修身养性作为儒者的第一要务,逐渐走向心性修养的内圣方面。 D.以子贡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继承了儒家事功伦理传统,坚持强调经验和实际知 识的重要性,后世儒家则以此为基础,升辟了由内圣成德到外王事功的途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烈,善射,少言,有不可犯之色。少拜羽林中郎,累迁侍中、殿中尚书。于时 孝文幼冲,文明太后称制,烈与元丕、陆睿、李冲等各赐金策,许以有罪不死。 及迁洛阳,人情恋本,多有异议。帝问烈曰:“卿意云何?"烈曰:“陛下圣略深 远,非愚管所测。若隐心而言,乐迁之与恋旧,唯中半耳。〃帝曰:“卿既不唱异 即是同,深感不言之益。宜且还旧都,以镇代邑。″敕镇代,留台庶政,一相参 委。十九年,大选百僚,烈子登引例求进。烈表引已素无教训,请乞黜落。帝曰 此乃有识之言,不谓烈能辨此!乃引见登诏曰朕今创礼新邑明扬天下卿父乃行 谦让之表而有直十之风故进卿为太子翊军校尉又加烈散骑常侍,封聊城县子。宣 武即位,宠任如前。成阳王禧为宰辅,权重当时。曾遺家僮传言于烈,求旧羽林 武贲执仗出入。烈不许。禧复遣谓烈曰:“我是天子叔,元辅之命,与诏何异? 烈厉色答曰:“向亦不道王非天子叔。若是诏,应遣官人所由。若遣私奴索官家 羽林,烈头可得,羽林不可得也!〃禧恶烈刚直,出之为恒州刺史。烈不愿藩授 遂以疾辞。宣武以禧等专擅,潜谋废之。会二年正月初祭,三公并致裔于庙,帝 夜召烈子忠谓曰:“卿父明可早入,当有处分。”及明,烈至。诏曰:“诸父慢怠, 渐不可任,今欲使卿以兵召之,卿其行乎?”烈曰:“老臣历奉累朝,颇以干勇赐
A.烛之武在郑国面临晋国和秦国联合进攻的紧张形势下,不顾危险,勇于担当, 夜闯敌营说服秦伯退兵。 B.西汉名将卫青率领汉军七击匈奴,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 疆域的稳定做出重大贡献。 C.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却被流放到北海无人之地,牧羊十九年,受尽苦难,忠 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D.抗倭名将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 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儒家的事功伦理具有强烈的现实品性,能够成就经邦济世的卓越事功是儒者 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 B.孔子在强调德性修养的同时并未忽视事功的重要性,他无论在思想层面还是 在实践层面都未排斥事功。 C.汉代将德性修养作为实现事功的起点与基础,直接导致德性与事功之间的平 衡在某种程度上被打破了。 D.儒家事功伦理在演进过程始终与德性伦理交织在一起,二者虽有分歧,但并 没有脱离儒学一体的范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孔子认为国家统治者和普通百姓都可以追求事功,前者应当依照“义”的原 则治理好国家,后者也可以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积极追求物质利益。 B.孔子在品评人物时体现出对事功的重视。管仲的为人处世与儒家价值标准存 在许多相悖之处,但他辅佐齐桓公建立卓越事功,因而备受孔子称赞。 C.以颜渊、曾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继承了儒家德性伦理传统,后世儒家强化了 这一倾向,将修身养性作为儒者的第一要务,逐渐走向心性修养的内圣方面。 D.以子贡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继承了儒家事功伦理传统,坚持强调经验和实际知 识的重要性,后世儒家则以此为基础,升辟了由内圣成德到外王事功的途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于烈,善射,少言,有不可犯之色。少拜羽林中郎,累迁侍中、殿中尚书。于时 孝文幼冲,文明太后称制,烈与元丕、陆睿、李冲等各赐金策,许以有罪不死。 及迁洛阳,人情恋本,多有异议。帝问烈曰:“卿意云何?”烈曰:“陛下圣略深 远,非愚管所测。若隐心而言,乐迁之与恋旧,唯中半耳。”帝曰:“卿既不唱异, 即是同,深感不言之益。宜且还旧都,以镇代邑。”敕镇代,留台庶政,一相参 委。十九年,大选百僚,烈子登引例求进。烈表引已素无教训,请乞黜落。帝曰: “此乃有识之言,不谓烈能辨此!”乃引见登诏曰朕今创礼新邑明扬天下卿父乃行 谦让之表而有直士之风故进卿为太子翊军校尉又加烈散骑常侍,封聊城县子。宣 武即位,宠任如前。成阳王禧为宰辅,权重当时。曾遣家僮传言于烈,求旧羽林 武贲执仗出入。烈不许。禧复遣谓烈曰:“我是天子叔,元辅之命,与诏何异?” 烈厉色答曰:“向亦不道王非天子叔。若是诏,应遣官人所由。若遣私奴索官家 羽林,烈头可得,羽林不可得也!”禧恶烈刚直,出之为恒州刺史。烈不愿藩授, 遂以疾辞。宣武以禧等专擅,潜谋废之。会二年正月初祭,三公并致裔于庙,帝 夜召烈子忠谓曰:“卿父明可早入,当有处分。”及明,烈至。诏曰:“诸父慢怠, 渐不可任,今欲使卿以兵召之,卿其行乎?”烈曰:“老臣历奉累朝,颇以干勇赐
识。今日之事,所不敢辞。〃乃将直阁以下六十余人,宣旨召成阳王禧、彭城王 勰、北海王详,卫送至帝前。诸公各稽首归政。以烈为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 进爵为侯。自是长直禁中,机密大事,皆所参焉。成阳王禧之谋反,宣武从禽于 野。左右分散,仓卒之际,莫知其计。乃敕烈子忠驰觇虚实。烈时留守,已处分 有备。因忠奏曰:“臣虽朽迈,心力犹可。愿缓跸徐还,以安物望。”帝甚以为慰 车驾还宫,禧已逃,诏烈追执之。顺后既立,以世父之重,弥见优礼。及卒,宣 武举哀于朝堂,给东园第一秘器,赠太尉,封钜鹿郡公。 (节选自《魏书·于烈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引见登/诏曰/朕今创礼新邑/明扬天下/卿父乃行谦让之表/而有直士 之风/故进卿为太子翊军校尉/ B.乃引见/登诏曰/朕今创礼新邑/明扬天下/卿父乃行/谦让之表/而有直 士之风/故进卿为太子翊军校尉/ C.乃引见登/诏曰/朕今创礼新邑/明扬天下/卿父乃行/谦让之表/而有直 士之风/故进卿为太子翊翠校尉/ D.乃引见/登诏曰/朕今创礼/新邑明扬天下/卿父乃行谦让之表/而有直士 之风/故进卿为太子翊军校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称制,指封建社会里君主即位执政,也可指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 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执掌国政 B.敕,封建社会常作自上命下之词,特指皇帝的诏书,如奉敕,宣敕。本文“敕 镇代”指皇帝下令让于烈镇守代邑。 C.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自周代以来,三公专指 太师、太傅、太保,唐宋后成为一种虚职 D.稽首,古代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者。本文中“稽首”即 为臣子跪拜国君的礼节。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烈直言政事,深受倚重。孝文帝询问他对迁都洛阳一事的意见时,他没有 提出反对意见,并且表达了赞同迁都的观点,深得孝文帝欢心 B.于烈谦逊耿直,不徇私情。朝廷大选百官,他的儿子于登谋求进身为官。他 上书陈说自己对儿子缺少教导训诫,请求朝廷让儿子落选。 C.于烈刚正不阿,不惧权贵。咸阳王禧派家僮传话要皇家禁卫护送出入,于烈 严词拒绝,招致不满,他因性格刚直被外派做恒州刺史,但他称病推辞 D.于烈胆识过人,效忠朝廷。宣武帝不满叔父怠慢,安排于烈采取行动。于烈 率人将咸阳王禧、彭城王勰、北海王详卫送到皇帝面前,他们叩头交出了政权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禧复遣谓烈日:“我是天子叔,元辅之命,与诏何异?” (2)因忠赛日:“臣虽朽迈,心力犹可。愿缓跸徐还,以安物望。”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点绛唇·台上披襟 周邦彦 台上披襟,快风一瞬收残雨。柳丝轻举,蛛网黏飞絮
识。今日之事,所不敢辞。”乃将直阁以下六十余人,宣旨召成阳王禧、彭城王 勰、北海王详,卫送至帝前。诸公各稽首归政。以烈为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 进爵为侯。自是长直禁中,机密大事,皆所参焉。成阳王禧之谋反,宣武从禽于 野。左右分散,仓卒之际,莫知其计。乃敕烈子忠驰觇虚实。烈时留守,已处分 有备。因忠奏曰:“臣虽朽迈,心力犹可。愿缓跸徐还,以安物望。”帝甚以为慰。 车驾还宫,禧已逃,诏烈追执之。顺后既立,以世父之重,弥见优礼。及卒,宣 武举哀于朝堂,给东园第一秘器,赠太尉,封钜鹿郡公。 (节选自《魏书·于烈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乃引见登/诏曰/朕今创礼新邑/明扬天下/卿父乃行谦让之表/而有直士 之风/故进卿为太子翊军校尉/ B.乃引见/登诏曰/朕今创礼新邑/明扬天下/卿父乃行/谦让之表/而有直 士之风/故进卿为太子翊军校尉/ C.乃引见登/诏曰/朕今创礼新邑/明扬天下/卿父乃行/谦让之表/而有直 士之风/故进卿为太子翊翠校尉/ D.乃引见/登诏曰/朕今创礼/新邑明扬天下/卿父乃行谦让之表/而有直士 之风/故进卿为太子翊军校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称制,指封建社会里君主即位执政,也可指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 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执掌国政。 B.敕,封建社会常作自上命下之词,特指皇帝的诏书,如奉敕,宣敕。本文“敕 镇代”指皇帝下令让于烈镇守代邑。 C.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自周代以来,三公专指 太师、太傅、太保,唐宋后成为一种虚职。 D.稽首,古代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者。本文中“稽首”即 为臣子跪拜国君的礼节。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于烈直言政事,深受倚重。孝文帝询问他对迁都洛阳一事的意见时,他没有 提出反对意见,并且表达了赞同迁都的观点,深得孝文帝欢心。 B.于烈谦逊耿直,不徇私情。朝廷大选百官,他的儿子于登谋求进身为官。他 上书陈说自己对儿子缺少教导训诫,请求朝廷让儿子落选。 C.于烈刚正不阿,不惧权贵。咸阳王禧派家僮传话要皇家禁卫护送出入,于烈 严词拒绝,招致不满,他因性格刚直被外派做恒州刺史,但他称病推辞。 D.于烈胆识过人,效忠朝廷。宣武帝不满叔父怠慢,安排于烈采取行动。于烈 率人将咸阳王禧、彭城王勰、北海王详卫送到皇帝面前,他们叩头交出了政权。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禧复遣谓烈日:“我是天子叔,元辅之命,与诏何异?” (2)因忠赛日:“臣虽朽迈,心力犹可。愿缓跸徐还,以安物望。”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点绛唇·台上披襟 周邦彦 台上披襟,快风一瞬收残雨。柳丝轻举,蛛网黏飞絮
极目平芜,应是春归处。愁凝伫,楚歌声苦,村落黄昏鼓。 【注】周邦彦,北宋词人,浙江杭州人。此时词人从庐州教授转任荆州 8.词的上半阕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5分) 9.末尾三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出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精神的两句是: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 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 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从小石头做起 两年前,杨杰突然向几个水晶雕刻大户收购水晶废料。那帮哥们儿觉得这家伙头 脑被驴踢了,从来没听说过谁靠收集水晶废料发财的。这年头逻辑很简单,玩大 的发大财,玩小的发小财,不玩的永远发不了财;越玩越小说明你正在退出历史 舞台。可杨杰又不像赶着要日薄西山,他的“杨杰水晶坊″在业界虽然算不上大码 头,但也不是你打个哈欠都可以吹跑的。他工作坊里重头项目的设计和雕工绝对 流,最大的特色是,在原生态的语境下让艺术拔地而起:尽量不破坏原石的状 态,在最合适的地方动脑筋、操刀子、出形象。有件作品叫《慈悲》,高挑细长 含杂质的原石,只在最上端雕出一个半身佛陀,双耳垂肩,双目微阖,双手合十, 面目从容淡定,颇有观万象聆世音的浩荡风度;人与原石自然衔接,剖出来的水 晶表面坚决不抛光。 他们弄不明白的是,杨杰理当越做越大,不仅生意往大里做,作品也要往大里做, 怎么冷不丁就开始玩边角料了呢。杨杰一笑:“哥哥们玩大的,我玩哥哥们剩下 的。″哥哥们想,那好吧,这世上最难治的病就是自甘堕落。也可能杨杰怕了, 那更没办法,谁也救不了,把石头往大里玩,靠的就是个气魄:你得有为了一块 石头死的勇气,你也得有就靠这块石头生的胆量。不就要点儿边角料么,拿去, 都给你。 杨杰的心思转到小的上了,决定主攻小挂件的批量生产。从大到小,开始的确是 因为他见不得水晶边角料的浪费。他去回龙观的工作室,福建来的雕刻大师老侯 正在开石头。要做的名为《飞天》,九天仙女挑起一条腿反弹琵琶,胳膊、琵琶 和那条右腿优雅地从身体上宕开去,整个身体支棱着,必须把多余的石头全部切 掉。这就意味着半个石头将要化整为零。‘整″是原料,“零″就成了废料,看得杨 杰心尖直颤。从小到大,每年寒暑假他到花街,都要扛着铁锹去运河边挖水晶 挖一两天可能一无所获,就算挖到,多半也是花生和花生米大小的,比现在被机
极目平芜,应是春归处。愁凝伫,楚歌声苦,村落黄昏鼓。 【注】周邦彦,北宋词人,浙江杭州人。此时词人从庐州教授转任荆州。 8.词的上半阕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5 分) 9.末尾三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出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精神的两句是: “ , ”!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 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 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从小石头做起 两年前,杨杰突然向几个水晶雕刻大户收购水晶废料。那帮哥们儿觉得这家伙头 脑被驴踢了,从来没听说过谁靠收集水晶废料发财的。这年头逻辑很简单,玩大 的发大财,玩小的发小财,不玩的永远发不了财;越玩越小说明你正在退出历史 舞台。可杨杰又不像赶着要日薄西山,他的“杨杰水晶坊”在业界虽然算不上大码 头,但也不是你打个哈欠都可以吹跑的。他工作坊里重头项目的设计和雕工绝对 一流,最大的特色是,在原生态的语境下让艺术拔地而起:尽量不破坏原石的状 态,在最合适的地方动脑筋、操刀子、出形象。有件作品叫《慈悲》,高挑细长 含杂质的原石,只在最上端雕出一个半身佛陀,双耳垂肩,双目微阖,双手合十, 面目从容淡定,颇有观万象聆世音的浩荡风度;人与原石自然衔接,剖出来的水 晶表面坚决不抛光。 他们弄不明白的是,杨杰理当越做越大,不仅生意往大里做,作品也要往大里做, 怎么冷不丁就开始玩边角料了呢。杨杰一笑:“哥哥们玩大的,我玩哥哥们剩下 的。”哥哥们想,那好吧,这世上最难治的病就是自甘堕落。也可能杨杰怕了, 那更没办法,谁也救不了,把石头往大里玩,靠的就是个气魄:你得有为了一块 石头死的勇气,你也得有就靠这块石头生的胆量。不就要点儿边角料么,拿去, 都给你。 杨杰的心思转到小的上了,决定主攻小挂件的批量生产。从大到小,开始的确是 因为他见不得水晶边角料的浪费。他去回龙观的工作室,福建来的雕刻大师老侯 正在开石头。要做的名为《飞天》,九天仙女挑起一条腿反弹琵琶,胳膊、琵琶 和那条右腿优雅地从身体上宕开去,整个身体支棱着,必须把多余的石头全部切 掉。这就意味着半个石头将要化整为零。“整”是原料,“零”就成了废料,看得杨 杰心尖直颤。从小到大,每年寒暑假他到花街,都要扛着铁锹去运河边挖水晶, 挖一两天可能一无所获,就算挖到,多半也是花生和花生米大小的,比现在被机
器开掉的还要小;他也是靠着倒腾一块块水晶石头发家的,小到数克,大到上吨。 水晶是二十三亿年前的地壳运动遗留下来的宝物,也就是说,哪怕芝麻粒大小的 边角料,也得穿越浩瀚的光阴才能到我们眼前,二十三亿年,杨杰觉得仅此数字 就令人肃然起敬;他的心尖乱颤,过去怎么就没想过善待水晶呢,吃人家的喝人 家的,买房置地也靠人家,还可着性子糟践人家,简直罪过,心不能安。 碎水晶落地如在哭泣,杨杰蹲下一块块捡起来装进兜里。出了工作室,两手就在 裤兜里摸,一直摸到家。手指头被锋利的石头尖刺破了好几处,他盯着两手的血 对崔晓萱说: 老婆,我要从小石头做起。” “做什么?” 小挂件。批量生产 只挣碎银子,跟你能过上好日子吗?” 好日子不敢说,心安的日子肯定没问题。” 挂件耗石少。雕完了,打磨好,穿上漂亮的丝线就可以挂到脖子上。最大限度地 节约和利用水晶资源固然是原因之一,以挂件作为主攻方向还有另外的原因,这 大概是很多同行没法理解的。杨杰私下里免不了也因此为自己骄傲,我不仅仅是 个商人,还是个文化人呢。这些年东奔西走,与水晶打交道,他隐隐地认为,作 为一个水晶从业者,他有责任通过小挂件生产这种相对平易的方式,将水晶这 价值尚未得到充分认知的珍奇之物引入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做大件水晶工艺品 的雕刻生产利润空间当然更大,一块原石售价几千几万,一待经过奇绝的构思和 雕刻,成为精美的艺术品,就等于坐了火箭,身价直往上跑,几十万、几百万都 不是神话。但是大件雕刻对原料消耗极大,边角料抖落一地全成了废品,而咱们 脚底下的水晶储量是有限的,放开来挖,二十三年绝对光,经不起这么奢华的浪 费。杨杰弯腰把它们都捡起来:我不惮于做小事,我也不羞于挣小钱。 个频繁出入拍卖会的制作大水晶艺术品的商人,变成了一个精打细算、收拾零 碎的车间工头。业界站了一排子人,看他笑话:见过生活上堕落的,没见过生意 上堕落的。你们笑吧,杨杰觉得值。 (选自徐则臣《耶路撒冷》,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杨杰突然决定向几个水晶雕刻大户收购水晶废料,他的朋友们虽然不理解, 但还是把边角料提供给他,说明他的朋友们内心是矛盾的 B.文中写“碎水晶落地如在哭泣”,杨杰的手指头被石头尖刺破流血,实际上 是写杨杰的内心在哭泣和流血。 C.杨杰的妻子因为丈夫要做小挂件、只挣碎银子而发牢骚,表明杨杰妻子追求 金钱,看重物质利益。 D.小说结尾既隐含着作者对小说人物的评价,又巧妙地引发了读者对小说主旨 的思考,这正是小说耐人寻味之处。 E.这篇小说的语言风格看似平淡,但寥寥几处人物语言描写即凸显了人物特点, 从中可以看出杨杰性格的与众不同。 (2)小说第一段描绘水晶作品《慈悲》,有什么作用?(6分)
器开掉的还要小;他也是靠着倒腾一块块水晶石头发家的,小到数克,大到上吨。 水晶是二十三亿年前的地壳运动遗留下来的宝物,也就是说,哪怕芝麻粒大小的 边角料,也得穿越浩瀚的光阴才能到我们眼前,二十三亿年,杨杰觉得仅此数字 就令人肃然起敬;他的心尖乱颤,过去怎么就没想过善待水晶呢,吃人家的喝人 家的,买房置地也靠人家,还可着性子糟践人家,简直罪过,心不能安。 碎水晶落地如在哭泣,杨杰蹲下一块块捡起来装进兜里。出了工作室,两手就在 裤兜里摸,一直摸到家。手指头被锋利的石头尖刺破了好几处,他盯着两手的血 对崔晓萱说: “老婆,我要从小石头做起。” “做什么?” “小挂件。批量生产。” “只挣碎银子,跟你能过上好日子吗?” “好日子不敢说,心安的日子肯定没问题。” 挂件耗石少。雕完了,打磨好,穿上漂亮的丝线就可以挂到脖子上。最大限度地 节约和利用水晶资源固然是原因之一,以挂件作为主攻方向还有另外的原因,这 大概是很多同行没法理解的。杨杰私下里免不了也因此为自己骄傲,我不仅仅是 个商人,还是个文化人呢。这些年东奔西走,与水晶打交道,他隐隐地认为,作 为一个水晶从业者,他有责任通过小挂件生产这种相对平易的方式,将水晶这一 价值尚未得到充分认知的珍奇之物引入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做大件水晶工艺品 的雕刻生产利润空间当然更大,一块原石售价几千几万,一待经过奇绝的构思和 雕刻,成为精美的艺术品,就等于坐了火箭,身价直往上跑,几十万、几百万都 不是神话。但是大件雕刻对原料消耗极大,边角料抖落一地全成了废品,而咱们 脚底下的水晶储量是有限的,放开来挖,二十三年绝对光,经不起这么奢华的浪 费。杨杰弯腰把它们都捡起来:我不惮于做小事,我也不羞于挣小钱。 一个频繁出入拍卖会的制作大水晶艺术品的商人,变成了一个精打细算、收拾零 碎的车间工头。业界站了一排子人,看他笑话:见过生活上堕落的,没见过生意 上堕落的。你们笑吧,杨杰觉得值。 (选自徐则臣《耶路撒冷》,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杨杰突然决定向几个水晶雕刻大户收购水晶废料,他的朋友们虽然不理解, 但还是把边角料提供给他,说明他的朋友们内心是矛盾的。 B.文中写“碎水晶落地如在哭泣”,杨杰的手指头被石头尖刺破流血,实际上 是写杨杰的内心在哭泣和流血。 C.杨杰的妻子因为丈夫要做小挂件、只挣碎银子而发牢骚,表明杨杰妻子追求 金钱,看重物质利益。 D.小说结尾既隐含着作者对小说人物的评价,又巧妙地引发了读者对小说主旨 的思考,这正是小说耐人寻味之处。 E.这篇小说的语言风格看似平淡,但寥寥几处人物语言描写即凸显了人物特点, 从中可以看出杨杰性格的与众不同。 (2)小说第一段描绘水晶作品《慈悲》,有什么作用?(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