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 高二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卷命题范围:高考模式 第I卷(80分) 、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唐人古体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 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 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 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 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 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 进。一般说来,较之汉魏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 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 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 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 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 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 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 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诗选序》),那就太 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 取陈于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 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 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
- 1 - 滁州市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 高二语文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 本卷命题范围:高考模式 第 I 卷 (8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共 35 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唐人古体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 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 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 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 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 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 进。一般说来,较之汉魏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 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 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 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 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 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 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 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诗选序》),那就太 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 取陈于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 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 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
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 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 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说话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 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 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 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 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 绿”(杜甫《哀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 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 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抗坠,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诵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 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类比。这就是为什么 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中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 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 1.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 向衰微。 B.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名为“古体”,其实已与以 往古风不同 C.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 句律诗 D.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 声律的特点。 2.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 阔 B.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 C.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
- 2 - 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 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 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说话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 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 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 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 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 绿”(杜甫《哀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 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 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抗坠,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诵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 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类比。这就是为什么 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中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 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 1.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 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 向衰微。 B. 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名为“古体”,其实已与以 往古风不同。 C. 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 句律诗。 D. 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 声律的特点。 2.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 阔。 B. 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 势。 C. 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
律化” D.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 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 可谓通达 B.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感方 面的不同。 C.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抗坠, 铿锵成韵。 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 容的异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铁厨子 徐国平 早先,老家办婚宴,大都请来三五乡厨,在自家搭棚筑灶,将桌椅当院摆开。宾客围桌 而坐,乡厨操锅挥勺,帮工穿梭上菜。酒菜飘香四溢,满院人声鼎沸。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之后,宾客们咂嘴剔牙,谈论最多的是乡厨的厨艺。 其中,对铁厨子的赞誉最多。 铁厨子不是本地人,左腿有残疾。据说,两三岁时,患了幼儿瘫,遭家人遗弃。幸好, 被铁厨师发现,见其可怜抱回家中 铁厨师是省城一家大酒店的大厨,镂月裁云,厨艺绝伦。只是,夫人一直没有生育。见 铁厨子身有残疾,夫人嫌弃无比,铁厨师却视如己出,细心抚养。 后来,铁厨师告老返乡,在我们老家落户。铁厨师是个热心肠,老家谁办喜宴,一请就到, 毫无架子 铁厨子年过十五,也没上学。养母贪吃懒做,游手好闲。铁厨子在家挑水劈柴,烧火做 饭,稍有怠慢,便遭打骂。铁厨子只有忍气吞声 好在,铁厨师开始传授铁厨子手艺了。铁厨师说,一个厨师首先离不开一手好刀法。铁厨子 自知身残,立志苦练,很快,操刀娴熟自如,萝卜或土豆切过后,均细如发丝,竟能穿针而
- 3 - 律化”。 D. 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 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 可谓通达。 B. 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感方 面的不同。 C.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抗坠, 铿锵成韵。 D. 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 容的异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铁 厨 子 徐国平 早先,老家办婚宴,大都请来三五乡厨,在自家搭棚筑灶,将桌椅当院摆开。宾客围桌 而坐,乡厨操锅挥勺,帮工穿梭上菜。酒菜飘香四溢,满院人声鼎沸。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之后,宾客们咂嘴剔牙,谈论最多的是乡厨的厨艺。 其中,对铁厨子的赞誉最多。 铁厨子不是本地人,左腿有残疾。据说,两三岁时,患了幼儿瘫,遭家人遗弃。幸好, 被铁厨师发现,见其可怜抱回家中。 铁厨师是省城一家大酒店的大厨,镂月裁云,厨艺绝伦。只是,夫人一直没有生育。见 铁厨子身有残疾,夫人嫌弃无比,铁厨师却视如己出,细心抚养。 后来,铁厨师告老返乡,在我们老家落户。铁厨师是个热心肠,老家谁办喜宴,一请就到, 毫无架子。 铁厨子年过十五,也没上学。养母贪吃懒做,游手好闲。铁厨子在家挑水劈柴,烧火做 饭,稍有怠慢,便遭打骂。铁厨子只有忍气吞声。 好在,铁厨师开始传授铁厨子手艺了。铁厨师说,一个厨师首先离不开一手好刀法。铁厨子 自知身残,立志苦练,很快,操刀娴熟自如,萝卜或土豆切过后,均细如发丝,竟能穿针而
铁厨师言传身教,每道菜的炮制,作料,火候等工序,铁厨子都心领神会 次,铁厨师偶染风寒,卧床在家。村前一户办婚宴,见铁厨师去不了,主家焦急万分。 铁厨子一旁,闷声说了句,爹,您若放心,俺去! 铁厨子到了主家,问清几桌宴席,备好菜和作料,然后,不慌不忙地吩咐几个帮厨,切剁蒸 炸。婚宴开席,菜肴一一上桌,宾客吃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铁厨子听后,方才坐下喝了 杯热茶 铁厨子一宴成名 铁厨师病逝后,养母赶铁厨子空身出门。铁厨子四处漂荡做起乡厨。其间,他推陈出新, 精心搭配,那些平常不过的菜肴,一经他妙手偶得,花样奇出,余香满口。 后来,各色酒店大量涌现。老家的婚宴开始到酒店举办了。铁厨子的养母也开了一家铁家酒 店,并费尽周折找来铁厨子做主厨。 铁厨子很不情愿。可养母说,我这把年纪,酒店干好了,将来还不是你的?等攒下钱 为娘再给你挑个漂亮的服务员做媳妇。 铁厨子不再推辞,尽心帮养母经营酒店。很快,生意火爆,吃客如云。只是,养母为了 降低成本,贪图小利,竟偷偷使用起地沟油 铁厨子掌勺时,一瞟油的颜色,撩起一闻,把炒锅一扔,喊来养母,这油不地道!养母 却满不在乎,管它啥油,能做菜就中。铁厨子一脸不悦,吼道,菜是俺做的,这样做会砸了 俺的招牌,俺不干! 养母气急败坏,指着铁厨子骂道,你个白眼狼,要不是老娘当初养你,你早饿死街头了。 铁厨子没再言语,一摔围裙,离开酒店。 铁厨子去了一家小酒馆,虽薪水少些,可铁厨子有个条件,必须货真价实。 一次,有人在小酒馆设宴。正巧,席间有一位省城大饭店的董事长,品味后,连声称赞,没 想到这么小的酒馆,能吃到这么上乘的美味。非让老板唤来铁厨子,说几日后是其母亲的寿 辰,重金请他去做主厨。 铁厨子连声推辞,都是一些乡野粗菜,上不了大席。 董事长遂道出实情,说其家母胃口不好,佳肴吃遍无数,总提不起食欲。铁厨子最终应 允,说,冲您这份孝心,俺不妨一试。 寿宴那日,铁厨子精心烹制,菜肴油而不腻,清爽可口。董事长的母亲果然食指大动 特别是最后端上的寿桃,更是令她胃口大开,连声说这么些年,这是吃得最可口的一顿饭
- 4 - 过。 铁厨师言传身教,每道菜的炮制,作料,火候等工序,铁厨子都心领神会。 一次,铁厨师偶染风寒,卧床在家。村前一户办婚宴,见铁厨师去不了,主家焦急万分。 铁厨子一旁,闷声说了句,爹,您若放心,俺去! 铁厨子到了主家,问清几桌宴席,备好菜和作料,然后,不慌不忙地吩咐几个帮厨,切剁蒸 炸。婚宴开席,菜肴一一上桌,宾客吃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铁厨子听后,方才坐下喝了 一杯热茶。 铁厨子一宴成名。 铁厨师病逝后,养母赶铁厨子空身出门。铁厨子四处漂荡做起乡厨。其间,他推陈出新, 精心搭配,那些平常不过的菜肴,一经他妙手偶得,花样奇出,余香满口。 后来,各色酒店大量涌现。老家的婚宴开始到酒店举办了。铁厨子的养母也开了一家铁家酒 店,并费尽周折找来铁厨子做主厨。 铁厨子很不情愿。可养母说,我这把年纪,酒店干好了,将来还不是你的?等攒下钱, 为娘再给你挑个漂亮的服务员做媳妇。 铁厨子不再推辞,尽心帮养母经营酒店。很快,生意火爆,吃客如云。只是,养母为了 降低成本,贪图小利,竟偷偷使用起地沟油。 铁厨子掌勺时,一瞟油的颜色,撩起一闻,把炒锅一扔,喊来养母,这油不地道!养母 却满不在乎,管它啥油,能做菜就中。铁厨子一脸不悦,吼道,菜是俺做的,这样做会砸了 俺的招牌,俺不干! 养母气急败坏,指着铁厨子骂道,你个白眼狼,要不是老娘当初养你,你早饿死街头了。 铁厨子没再言语,一摔围裙,离开酒店。 铁厨子去了一家小酒馆,虽薪水少些,可铁厨子有个条件,必须货真价实。 一次,有人在小酒馆设宴。正巧,席间有一位省城大饭店的董事长,品味后,连声称赞,没 想到这么小的酒馆,能吃到这么上乘的美味。非让老板唤来铁厨子,说几日后是其母亲的寿 辰,重金请他去做主厨。 铁厨子连声推辞,都是一些乡野粗菜,上不了大席。 董事长遂道出实情,说其家母胃口不好,佳肴吃遍无数,总提不起食欲。铁厨子最终应 允,说,冲您这份孝心,俺不妨一试。 寿宴那日,铁厨子精心烹制,菜肴油而不腻,清爽可口。董事长的母亲果然食指大动。 特别是最后端上的寿桃,更是令她胃口大开,连声说这么些年,这是吃得最可口的一顿饭
董事长问起寿桃的配料,铁厨子直言相告,无非一些杂面加豆腐渣,精心搭配蒸制而成。 你想想,再好的美味佳肴也有吃腻的时候。 董事长恍然大悟,出髙薪欲聘铁厨子为私家厨师。铁厨子婉言谢绝,说,你有老母孝敬,俺 也有老娘需人伺候。 原来,铁厨子养母的酒店,终因偷用地沟油被查封。养母惊恐之下,中风偏瘫。铁厨子 默默地来到养母身边,端屎端尿,昼夜伺候。 养母羞愧难当,呜呜落泪。铁厨子一边擦泪,一边劝慰,生恩不如养恩重,俺就是你的亲儿 (选自《小说月刊》2016年第12期,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讲究铺垫和伏笔,如“养母为降低成本,贪图小利,竟偷偷使用起地沟油”,为下文 她中风偏瘫作铺垫 B.小说第一段写老家办婚宴时,搭棚筑灶,大摆筵席的情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 小说的主要人物。 C.小说结尾处,养母和铁厨子均落泪,令人心碎。小说安排这样的结尾,能深深地感动读者, 发人深省。 D.小说主要采用描述性语言,使文章欢快、活泼、华丽、自然、流畅,有些动词运用的生动 形象,如“瞟”“撩”“扔” 5.小说中“铁厨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6.文中对养母进行了多次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 6月12日,教育数据咨询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在北京发布“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反 映2016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薪资增长、职业晋升等情况。 报告显示,2016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1.6%,与2015届基本持平。毕业生平均月收 入为3988元,其中,本科院校毕业生月收入为4376元,高职高专院校2016届毕业生月收入 为3599元,均高于城镇居民2016年月均可支配收入(2801元)。剔除通货膨胀影响后,近五 届本科毕业生月收入增幅为20%,高职高专毕业生为22%。 报告分析了2017年本科就业的“绿牌”和“红牌”专业,旨在为考生提供参考。绿牌专业
- 5 - 董事长问起寿桃的配料,铁厨子直言相告,无非一些杂面加豆腐渣,精心搭配蒸制而成。 你想想,再好的美味佳肴也有吃腻的时候。 董事长恍然大悟,出高薪欲聘铁厨子为私家厨师。铁厨子婉言谢绝,说,你有老母孝敬,俺 也有老娘需人伺候。 原来,铁厨子养母的酒店,终因偷用地沟油被查封。养母惊恐之下,中风偏瘫。铁厨子 默默地来到养母身边,端屎端尿,昼夜伺候。 养母羞愧难当,呜呜落泪。铁厨子一边擦泪,一边劝慰,生恩不如养恩重,俺就是你的亲儿 子。 (选自《小说月刊》2016 年第 12 期,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小说讲究铺垫和伏笔,如“养母为降低成本,贪图小利,竟偷偷使用起地沟油”,为下文 她中风偏瘫作铺垫。 B. 小说第一段写老家办婚宴时,搭棚筑灶,大摆筵席的情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 小说的主要人物。 C. 小说结尾处,养母和铁厨子均落泪,令人心碎。小说安排这样的结尾,能深深地感动读者, 发人深省。 D. 小说主要采用描述性语言,使文章欢快、活泼、华丽、自然、流畅,有些动词运用的生动 形象,如“瞟”“撩”“扔”。 5.小说中“铁厨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 分) 6.文中对养母进行了多次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6 月 12 日,教育数据咨询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在北京发布“2017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反 映 2016 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薪资增长、职业晋升等情况。 报告显示,2016 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 91.6%,与 2015 届基本持平。毕业生平均月收 入为 3988 元,其中,本科院校毕业生月收入为 4376 元,高职高专院校 2016 届毕业生月收入 为 3599 元,均高于城镇居民 2016 年月均可支配收入(2801 元)。剔除通货膨胀影响后,近五 届本科毕业生月收入增幅为 20%,高职高专毕业生为 22%。 报告分析了 2017 年本科就业的“绿牌”和“红牌”专业,旨在为考生提供参考。绿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