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201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在中国文化中,“龙”很早就作为一种地位崇高、内涵丰富的象征物而存在了。 但是,古代文献和文物中的龙,还不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因为那时候还没有 现在意义上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概念,是近代才 形成的。 ②近代以前,中国文化中“龙”的原形,原本就是天上的龙,即夜空中的苍龙七 宿。华夏先民仰观天文,以察时变,根据天空中日月星辰的运行判断时令。他们 将周天环绕赤道旁的星星划分为二十八宿,作为天文坐标。二十八宿又按四方分 为四组,每组七宿,称为四象。四象当中,古人尤其关注苍龙七宿,这不仅是因 为苍龙群星明亮璀璨,引人注目,更重要的是,在上古时期,苍龙七宿的出没运 行正好跟一年四时的循环相吻合。 ③《周易》中对“龙”的阐发,说的就是苍龙群星一年四时的运行情况。“初九, 潜龙勿用”,冬天的龙星,潜入地面看不见,所以无用。“九二,见龙在田”, 春天的龙星从东方地平线上升了起来。“九五,飞龙在天”,夏天的龙星腾跃彪 炳于南方的夜空。此时,龙星升到了一年中的最高点,故称“飞龙”。“上九, 亢龙有悔”,秋天的龙星,开始从最高点掉头向西下降,故称“亢龙”。“用九, 群龙无首”,则是秋末冬初的龙星。此时,苍龙群星前面的几个星宿开始潜入西 北方的地面,故称“无首” ④苍龙群星周行四野,标识四时,昭示着大自然四时轮回的时间节律。在古人的 心目中,龙星就成为天道的象征。在古代,只有帝王才有通天的权力,因此,也 只有帝王才有观察天象、颁历授朔的权力。于是,龙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帝王权 力和地位的象征。“龙”从真龙天子的徽章,转变为华夏民族的象征,这一“世 俗化”的转变发生于晚清,其背景自然是专制皇权的瓦解,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 而具体追溯起来,清朝的国旗一一黄龙旗在“龙”的地位转变过程中发挥了关键 的作用。国旗是民族国家的象征。清朝把龙绘制在国旗上,表明龙已经从皇家的 徽章变成了全民的图腾。由于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战舰和商船纷至 沓来,为了辨别船只,清朝国旗应运而生。龙旗一旦从天子旗号变为国家旗号, 龙的象征也就不再仅仅为皇帝一人所独占,而是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身份的标识。 清朝的黄龙旗随着使节、商船、留学生和华侨走出国门,进入西方人的认知和想 象。从此之后,在西方人眼中,中国的一切都和龙结下不解之缘。 ⑤随着清朝的崩溃,清朝的黄龙旗也颓然委地。但是,“龙”作为民族标志的意 义却在最广大的民众中留存下来。历经此后的风云变革,依然深入人心,产生了 莫大的民族凝聚力、认同感。生于不同岁月的中国人一共有十二个生肖,但是 普天下的华夏儿女却有一个共同的“属相”:龙。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选自刘宗迪《拨云见日寻“龙”踪》,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对中国文化中“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龙因其地位崇高、内涵丰富而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B.龙的原形在近代以前指的是夜空中的苍龙七宿 C.作为天道的象征,龙星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国古代帝王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D.龙在晚清时期变成了全民的图腾,后来成为普天下华夏儿女的共同“属相
安徽省淮南市 2012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 66 分)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在中国文化中,“龙”很早就作为一种地位崇高、内涵丰富的象征物而存在了。 但是,古代文献和文物中的龙,还不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因为那时候还没有 现在意义上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概念,是近代才 形成的。 ②近代以前,中国文化中“龙”的原形,原本就是天上的龙,即夜空中的苍龙七 宿。华夏先民仰观天文,以察时变,根据天空中日月星辰的运行判断时令。他们 将周天环绕赤道旁的星星划分为二十八宿,作为天文坐标。二十八宿又按四方分 为四组,每组七宿,称为四象。四象当中,古人尤其关注苍龙七宿,这不仅是因 为苍龙群星明亮璀璨,引人注目,更重要的是,在上古时期,苍龙七宿的出没运 行正好跟一年四时的循环相吻合。 ③《周易》中对“龙”的阐发,说的就是苍龙群星一年四时的运行情况。“初九, 潜龙勿用”,冬天的龙星,潜入地面看不见,所以无用。“九二,见龙在田”, 春天的龙星从东方地平线上升了起来。“九五,飞龙在天”,夏天的龙星腾跃彪 炳于南方的夜空。此时,龙星升到了一年中的最高点,故称“飞龙”。“上九, 亢龙有悔”,秋天的龙星,开始从最高点掉头向西下降,故称“亢龙”。“用九, 群龙无首”,则是秋末冬初的龙星。此时,苍龙群星前面的几个星宿开始潜入西 北方的地面,故称“无首”。 ④苍龙群星周行四野,标识四时,昭示着大自然四时轮回的时间节律。在古人的 心目中,龙星就成为天道的象征。在古代,只有帝王才有通天的权力,因此,也 只有帝王才有观察天象、颁历授朔的权力。于是,龙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帝王权 力和地位的象征。“龙”从真龙天子的徽章,转变为华夏民族的象征,这一“世 俗化”的转变发生于晚清,其背景自然是专制皇权的瓦解,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 而具体追溯起来,清朝的国旗——黄龙旗在“龙”的地位转变过程中发挥了关键 的作用。国旗是民族国家的象征。清朝把龙绘制在国旗上,表明龙已经从皇家的 徽章变成了全民的图腾。由于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战舰和商船纷至 沓来,为了辨别船只,清朝国旗应运而生。龙旗一旦从天子旗号变为国家旗号, 龙的象征也就不再仅仅为皇帝一人所独占,而是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身份的标识。 清朝的黄龙旗随着使节、商船、留学生和华侨走出国门,进入西方人的认知和想 象。从此之后,在西方人眼中,中国的一切都和龙结下不解之缘。 ⑤随着清朝的崩溃,清朝的黄龙旗也颓然委地。但是,“龙”作为民族标志的意 义却在最广大的民众中留存下来。历经此后的风云变革,依然深入人心,产生了 莫大的民族凝聚力、认同感。生于不同岁月的中国人一共有十二个生肖,但是, 普天下的华夏儿女却有一个共同的“属相”:龙。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选自刘宗迪《拨云见日寻“龙”踪》,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对中国文化中“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龙因其地位崇高、内涵丰富而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B.龙的原形在近代以前指的是夜空中的苍龙七宿。 C.作为天道的象征,龙星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国古代帝王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D.龙在晚清时期变成了全民的图腾,后来成为普天下华夏儿女的共同“属相
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作者强调“龙”内涵丰富,但同时也指出“龙”不是民族的图腾。 B.二、三两段主要介绍苍龙七宿的由来,并引用《周易》的文字予以佐证。 C.四、五段揭示了龙星从帝王专属演变成民族象征的这一世俗化转变过程。 D.文章介绍了“龙”文化的演变,批判了将“龙”作为帝王权力象征的观点。 3.从文章内容看,苍龙群星的运行有怎样的规律?(3分 二、(3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木华黎,札剌儿氏,世居阿难水东。父孔温窟洼。有五子,木华黎其第三子也 生时有白气出帐中,神巫异之,曰:“此非常儿也。”及长,沈毅多智略,猿臂 善射,力挽二石强。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侍太祖,俱以忠勇称,号掇里班 曲律,犹华言四杰也 太祖尝失利,会大雪,失牙帐所在,夜卧草泽中。木华黎与博尔术张裘毡,立雪 中,障蔽太祖,达旦竟不移足。二日,太祖从十余骑行溪谷间,顾谓曰:“此中 或遇寇,当奈何?”对曰:“请以身当之。”既而,寇果自林间突出,矢下如雨。 木华黎引弓射之,三发中三人。其酋呼曰:“尔为谁?”曰:“木华黎也。”徐 解马鞍持之,捍卫太祖以出。寇遂引去。 辛未,从伐金,薄宣德,遂克德兴。壬申,攻云中、九原诸郡,拔之,进围抚州 金兵号四十万,阵野狐岭北,木华黎曰:“彼众我寡,弗致死力战,未易破也。” 率敢死士,策马横戈,大呼陷阵。帝麾诸军并进,大败金兵。追至浍河,又败之, 僵尸百里。 甲戌,从围燕,金主请和,北还。命统诸军征辽东,次髙州,卢琮、金朴以城降。 乙亥,裨将萧也先以计平定东京。进攻北京,金守将银青率众二十万拒花道逆战, 败之,斩首八万余级。城中食尽,契丹军斩关来降,进军逼之。其下杀银青,推 寅达虎为帅,遂举城降。木华黎怒其降缓欲坑之,萧也先曰:“北京为辽西重镇, 既降而坑之,后岂有降者乎?”从之 庚辰,复由燕徇赵,至满城。武仙以真定降,承制以仙权知河北西路兵马事。史 天倪进言曰:“今中原粗定,而所过扰纵兵抄掠,非王者吊民之意也。”木华黎 曰:“善。”下令禁别掠,所获老稚,悉遣还田里。军中肃然,吏民大悦。 癸未春,复攻下河西堡寨十余。三月,渡河还闻喜县,疾笃,召其弟带孙曰:“我 为国家助成大业,擐甲执锐垂四十年.东征西讨,无复遗恨,第恨汁京未下耳! 汝其勉之。”薨,年五十四 (选自《元史》,有删改)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麾诸军并进 麾:旗子 B.次高州 次:驻扎 C.渡河还闻喜县,疾笃 笃:(病)重 D.擐甲执锐垂四十年 垂:接近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失牙帐所在 若属皆且为所掳 B.裨将萧也先以计平定东京 余与四人拥火以人 C.木华黎怒其降缓欲坑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汝其勉之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段作者强调“龙”内涵丰富,但同时也指出“龙”不是民族的图腾。 B.二、三两段主要介绍苍龙七宿的由来,并引用《周易》的文字予以佐证。 C.四、五段揭示了龙星从帝王专属演变成民族象征的这一世俗化转变过程。 D.文章介绍了“龙”文化的演变,批判了将“龙”作为帝王权力象征的观点。 3.从文章内容看,苍龙群星的运行有怎样的规律?(3 分) 二、(32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4~7 题。 木华黎,札剌儿氏,世居阿难水东。父孔温窟洼。有五子,木华黎其第三子也。 生时有白气出帐中,神巫异之,曰:“此非常儿也。”及长,沈毅多智略,猿臂 善射,力挽二石强。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侍太祖,俱以忠勇称,号掇里班 曲律,犹华言四杰也。 太祖尝失利,会大雪,失牙帐所在,夜卧草泽中。木华黎与博尔术张裘毡,立雪 中,障蔽太祖,达旦竟不移足。一日,太祖从十余骑行溪谷间,顾谓曰:“此中 或遇寇,当奈何?”对曰:“请以身当之。”既而,寇果自林间突出,矢下如雨。 木华黎引弓射之,三发中三人。其酋呼曰:“尔为谁?”曰:“木华黎也。”徐 解马鞍持之,捍卫太祖以出。寇遂引去。 辛未,从伐金,薄宣德,遂克德兴。壬申,攻云中、九原诸郡,拔之,进围抚州。 金兵号四十万,阵野狐岭北,木华黎曰:“彼众我寡,弗致死力战,未易破也。” 率敢死士,策马横戈,大呼陷阵。帝麾诸军并进,大败金兵。追至浍河,又败之, 僵尸百里。 甲戌,从围燕,金主请和,北还。命统诸军征辽东,次高州,卢琮、金朴以城降。 乙亥,裨将萧也先以计平定东京。进攻北京,金守将银青率众二十万拒花道逆战, 败之,斩首八万余级。城中食尽,契丹军斩关来降,进军逼之。其下杀银青,推 寅达虎为帅,遂举城降。木华黎怒其降缓欲坑之,萧也先曰:“北京为辽西重镇, 既降而坑之,后岂有降者乎?”从之。 庚辰,复由燕徇赵,至满城。武仙以真定降,承制以仙权知河北西路兵马事。史 天倪进言曰:“今中原粗定,而所过扰纵兵抄掠,非王者吊民之意也。”木华黎 曰:“善。”下令禁别掠,所获老稚,悉遣还田里。军中肃然,吏民大悦。 癸未春,复攻下河西堡寨十余。三月,渡河还闻喜县,疾笃,召其弟带孙曰:“我 为国家助成大业,擐甲执锐垂四十年.东征西讨,无复遗恨,第恨汁京未下耳! 汝其勉之。”薨,年五十四。 (选自《元史》,有删改)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帝麾诸军并进 麾:旗子 B.次高州 次:驻扎 C.渡河还闻喜县,疾笃 笃:(病)重 D.擐甲执锐垂四十年 垂:接近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失牙帐所在 若属皆且为所掳 B.裨将萧也先以计平定东京 余与四人拥火以人 C.木华黎怒其降缓欲坑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汝其勉之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木华黎是元太祖的重臣猛将,他出生时有令人不解的怪异现象,长大后臂长 力大。 B.木华黎忠诚勇敢,从善如流,他听从劝谏,禁止剽掠,放还被俘老少,深得 人心 C.木华黎沉毅多智,知人善任,萧也先、寅达虎等人都是他统一中原时的手下 大将。 D.木华黎戎马一生,纵横驰骋,东征西讨,骁勇善战,为元朝的建立立下了汗 马功劳。 7.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一日,太祖从十余骑行溪谷间,顾谓曰:“此中或遇寇,当奈何?”(5 分) (2)今中原粗定,而所过犹纵兵抄掠,非王者吊民之意也。(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清平乐·弹琴峡题壁 清)纳兰性德 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 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唤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注〕①《大清一统志·顺天府》载,“弹琴峡,在昌平州西北居庸关内,两山 相峙,水流石搏,声若弹琴”。②泠泠:水流声。 8.这首词描写了怎样的边塞景象?有什么作用?(4分) 边塞景 象 作 用: 9.这首词主要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 答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六小题)(6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2) 天下归心。 (曹操 《短歌行》) ,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 赋》) (5) ,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 家傲》 (6)寄蜉游于天地, (苏轼《赤 壁赋》) )五月渔郎相忆否? 梦人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 (8)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 亥杂诗》) 、(25分)
A.木华黎是元太祖的重臣猛将,他出生时有令人不解的怪异现象,长大后臂长 力大。 B.木华黎忠诚勇敢,从善如流,他听从劝谏,禁止剽掠,放还被俘老少,深得 人心。 C.木华黎沉毅多智,知人善任,萧也先、寅达虎等人都是他统一中原时的手下 大将。 D.木华黎戎马一生,纵横驰骋,东征西讨,骁勇善战,为元朝的建立立下了汗 马功劳。 7.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一日,太祖从十余骑行溪谷间,顾谓曰:“此中或遇寇,当奈何?”(5 分) (2)今中原粗定,而所过犹纵兵抄掠,非王者吊民之意也。(4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 清平乐·弹琴峡①题壁 〔清〕纳兰性德 泠泠②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 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唤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注〕①《大清一统志·顺天府》载,“弹琴峡,在昌平州西北居庸关内,两山 相峙,水流石搏,声若弹琴”。②泠泠:水流声。 8.这首词描写了怎样的边塞景象?有什么作用?(4 分) 边塞景 象: 作 用: 9.这首词主要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4 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六小题)(6 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 。 (屈原《离骚》) (2) ,天下归心。 (曹操 《短歌行》) (3) ,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杜牧《阿房宫 赋》) (5) ,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 家傲》) (6)寄蜉游于天地, 。 (苏轼《赤 壁赋》) (7)五月渔郎相忆否? ,梦人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 (8)落红不是无情物, 。 (龚自珍《己 亥杂诗》) 三、(2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 奈曼怪柳 哲夫 ①2011年8月17日,应中国作协邀请,我们去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参加中国作 家生态林揭牌仪式。 ②一进奈曼境内,自称老蒙古人的敖斯尔便兴奋地拿一双大手戳点着路边,吼喊 着:看到没有?那些形状奇特的柳树。那些疤痕和结节,都是被风沙吹打的。那 些树被称为“大漠柳树怪”,比新疆胡杨还要耐看! ③随着敖斯尔手指的戳点,我好奇的打量窗外。日落时分,暮色浸染中,路边沙 地上的怪柳,或曲或直,或卧或立,似鸟似兽,呈现出千奇百怪的造型。它们高 不过四米,粗也无非半楼,全然没有分枝分权,龟裂的树身七扭八歪。许多树看 起来已经不像是树,有的只在树头勉强滋出一圈儿稀疏的嫩绿,远望去像个经常 洗刷用残了的锅刷子。有的像是佝偻着腰身策杖而行的老妪,有的宛若蠕动在海 底的长了疙瘩刺的褐色海参。特别是那些濒临枯死的怪柳,像表演髙难度杂技的 运动员似的,扭转盘绕,任意弯曲躯干。 ④敖斯尔褐色的脸上全是忧郁,他告诉我:这种怪柳被当地人称为疙瘩柳。据说, 它们的树种是1962年发洪水时从上游冲下来的,后来就长起来,长满了奈曼旗 的沟沟坡坡。前些年人们不知珍惜它们,砍它们当烧柴并清除它们开荒种地,后 来全旗只剩下3000多亩。现在旗里禁止砍伐。但耕地还是在增加,怪柳林还是 在逐年减少,真怕有一天它们会灭绝! ⑤我们顺着一个个草方格固定下来的沙包,去黄花塔拉镇参观他们的绿化点。爬 上科尔沁沙地高高的沙丘,眼前悉数是科尔沁沙地特有的新月形的沙丘和浑圆的 沙堆,都不甚高大,起伏跌宕,无边无涯。黄花塔拉镇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恶劣 他们的房子常常会在沙尘暴过后,被沙子掩理到屋顶。类似沙子活埋人的悲剧时 常发生。他们告诉我,过去,科尔沁沙地多是树和草。沙丘与沙丘之间,到处都 是天然形成的一小片一小片绿色的小湖泊,那是下雨时积聚在低洼处的一潭又 潭的天水,活波波的,美丽明亮得如蒙族小姑娘水汪汪的大眼睛。如今那些明亮 如绿宝石般的沙地的眼睛,早已被日益乇燥的流沙咂干吮瞎了。在这里其它植物 是很难生存的,多少年来只有怪柳坚强的生存下来了。讲这些话时,他们被沙子 烤得焦黑的脸上有无限怅惘和无限憧憬 ⑥回去的路上,司机专门带我们绕道去看路边那些生存条件更为恶劣的半死不活 的怪柳。天上的火烧云如痴如醉,像千匹彩布铺陈,万种锦绣散抛。万道金光, 斑斓彩霞,披射在东倒西歪横七竖八的怪柳身上,浓墨重彩地勾勒和呈现出剪影 的效果。呈现在光影中的怪柳,给人的感受较前又有所不同,它们成阵列队的有 结节的佝偻的身躯古怪地扭曲着,像极了一根根放大的虫草,又宛然一条条翻着 筋斗行走的毛虫。风沙袭来,网状的坚韧的根,盘住不坚实的沙土地,挺立或倾 斜身体,杭争着,搏击着,却不肯倒下。已经倒下的,却还要崛起腰身,弓形挺 立,全然是一种另类的辉煌一一苦难姿态的顽强大展示,或是顽强生命在苦难中 的恣肆。它们更多的根,像红柳一样向四下伸展,并深深扎入沙地。据说它们的 根,是最好的柴薪,全部挖出来,可以裝满一辆东风大卡车。那裸露而不枯的曲 根,那倾斜而不倒的姿态,是岁月沦桑的见证,也是顽强不屈的写真。它多像沙 漠中绿色家族的母亲,带领着她的儿孙们忠贞不渝地守护着沙漠中最后的绿色! ⑦有位朋友问我,怪柳出生时就是这幅极具想象力的模样吗?以我个人理解,并 非如此。在顺风顺水生存条件良好的地段,它们也可以俊俏婀娜如普通的柳树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1~14 题。 奈曼怪柳 哲 夫 ①2011 年 8 月 17 日,应中国作协邀请,我们去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参加中国作 家生态林揭牌仪式。 ②一进奈曼境内,自称老蒙古人的敖斯尔便兴奋地拿一双大手戳点着路边,吼喊 着:看到没有?那些形状奇特的柳树。那些疤痕和结节,都是被风沙吹打的。那 些树被称为“大漠柳树怪”,比新疆胡杨还要耐看! ③随着敖斯尔手指的戳点,我好奇的打量窗外。日落时分,暮色浸染中,路边沙 地上的怪柳,或曲或直,或卧或立,似鸟似兽,呈现出千奇百怪的造型。它们高 不过四米,粗也无非半楼,全然没有分枝分权,龟裂的树身七扭八歪。许多树看 起来已经不像是树,有的只在树头勉强滋出一圈儿稀疏的嫩绿,远望去像个经常 洗刷用残了的锅刷子。有的像是佝偻着腰身策杖而行的老妪,有的宛若蠕动在海 底的长了疙瘩刺的褐色海参。特别是那些濒临枯死的怪柳,像表演高难度杂技的 运动员似的,扭转盘绕,任意弯曲躯干。 ④敖斯尔褐色的脸上全是忧郁,他告诉我:这种怪柳被当地人称为疙瘩柳。据说, 它们的树种是 1962 年发洪水时从上游冲下来的,后来就长起来,长满了奈曼旗 的沟沟坡坡。前些年人们不知珍惜它们,砍它们当烧柴并清除它们开荒种地,后 来全旗只剩下 3000 多亩。现在旗里禁止砍伐。但耕地还是在增加,怪柳林还是 在逐年减少,真怕有一天它们会灭绝! ⑤我们顺着一个个草方格固定下来的沙包,去黄花塔拉镇参观他们的绿化点。爬 上科尔沁沙地高高的沙丘,眼前悉数是科尔沁沙地特有的新月形的沙丘和浑圆的 沙堆,都不甚高大,起伏跌宕,无边无涯。黄花塔拉镇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恶劣, 他们的房子常常会在沙尘暴过后,被沙子掩理到屋顶。类似沙子活埋人的悲剧时 常发生。他们告诉我,过去,科尔沁沙地多是树和草。沙丘与沙丘之间,到处都 是天然形成的一小片一小片绿色的小湖泊,那是下雨时积聚在低洼处的一潭又一 潭的天水,活波波的,美丽明亮得如蒙族小姑娘水汪汪的大眼睛。如今那些明亮 如绿宝石般的沙地的眼睛,早已被日益干燥的流沙咂干吮瞎了。在这里其它植物 是很难生存的,多少年来只有怪柳坚强的生存下来了。讲这些话时,他们被沙子 烤得焦黑的脸上有无限怅惘和无限憧憬。 ⑥回去的路上,司机专门带我们绕道去看路边那些生存条件更为恶劣的半死不活 的怪柳。天上的火烧云如痴如醉,像千匹彩布铺陈,万种锦绣散抛。万道金光, 斑斓彩霞,披射在东倒西歪横七竖八的怪柳身上,浓墨重彩地勾勒和呈现出剪影 的效果。呈现在光影中的怪柳,给人的感受较前又有所不同,它们成阵列队的有 结节的佝偻的身躯古怪地扭曲着,像极了一根根放大的虫草,又宛然一条条翻着 筋斗行走的毛虫。风沙袭来,网状的坚韧的根,盘住不坚实的沙土地,挺立或倾 斜身体,杭争着,搏击着,却不肯倒下。已经倒下的,却还要崛起腰身,弓形挺 立,全然是一种另类的辉煌——苦难姿态的顽强大展示,或是顽强生命在苦难中 的恣肆。它们更多的根,像红柳一样向四下伸展,并深深扎入沙地。据说它们的 根,是最好的柴薪,全部挖出来,可以装满一辆东风大卡车。那裸露而不枯的曲 根,那倾斜而不倒的姿态,是岁月沦桑的见证,也是顽强不屈的写真。它多像沙 漠中绿色家族的母亲,带领着她的儿孙们忠贞不渝地守护着沙漠中最后的绿色! ⑦有位朋友问我,怪柳出生时就是这幅极具想象力的模样吗?以我个人理解,并 非如此。在顺风顺水生存条件良好的地段,它们也可以俊俏婀娜如普通的柳树
甚至比普通柳树生长的还要高大,茂盛,美好。我在新疆曾看到过一片长在水边 的胡杨林,它们高大茂盛的样子,不光我不认识它们,恐怕连它们自己都不认识 自己了。胡杨如此,何况怪柳 ⑧人类贪得无厌的索取,得寸进尺的掠夺,使草原大面积沙化。人类对自然犯下 的罪孽,连柔弱的柳树也得为之承受。它们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在风沙严酷的 洗礼下,沦为自然的盆景,成为现在这个古怪的样子。是风沙雕塑了它们,成全 了它们,尽管这种雕塑和成全来得非常残忍和漫长。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就可 以毫不夸张地说:怪柳不仅是植物的英雄,它还是人类的耶稣。它现在的模样, 全然是为人类赎罪的结果 ⑨但是,不管人类如何残忍地对待它们,它们都无怨无悔,一如既往。为更好地 完成自然下派给它们的任务,为与沙漠更完美地共生一处,曾经细弱的柳枝褪去 所有绿色的叶子,曾经粗壮的躯干舍弃淑女般的脂粉气;为更加般配沙漠的气质, 不惜屈尊去除贵妇样的仪态万方和柔情万种,变得如同张牙舞爪的母夜叉似的 做大柁不够粗,做檩条不够直。知情识趣的它们从不对人诉说自己的痛苦和烦恼, 如既往,在夏日筛下疏稀的片片绿荫,在冬天被砍去暖人的身体。 ⑩现在,奈曼怪柳已成为奈曼境内独特的景观和摄影资源。认识到它们可贵的沙 区人,能否持之以恒地喜欢它们呢?会不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再次犯错误, 对它们大肆砍伐呢?我真的不敢肯定,也没有把握为它们承诺。 (选自《散文》,有删改) 11.从全文看,作者笔下的奈曼怪柳有哪些特点?请分条概括。(6分) 12.文章题为“奈曼怪柳”,第五段却重点写科尔沁的沙丘,这样安排有什么作 用?(5分) 13.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个题目。(6分) (1)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语句 如今那些明亮如绿宝石般的沙地的眼睛,早已被日益干燥的流沙咂干吮瞎了。 (2)理解下面语句的含义。 怪柳不仅是植物的英雄,它还是人类的耶稣 14.作者在文章结尾提出了两个问题,又说“我真的不敢肯定,也没有把握为它 们承诺”。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生活体验,探究作者为什么这样说。(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3分) A.在滁州举办的中国农民歌会,以其浓郁的乡土风味、独特的文化魅力,给全 国广大农民朋友带来了一场精美绝伦的视听盛宴。 B.当“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的得主袁隆平缓步走上颁奖台时,人们将最 热烈的掌声送给了这位谦虚实干、事必恭亲的科学家 C.黄梅戏《牛郎织女》利用三维数字技术打造全新舞台,亦幻亦真、人景相融 的舞美效果让省城新老戏迷目不遐接,赞不绝口。 D.日本发生地震灾害后,我国政府起动对外人道主义救援机制,把帐篷、紧急 照明设备等急需的物资在第一时间运抵日本灾区。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近年来,孔子学院在美国、瑞典等国家相继建立,太极拳等中国功夫也风靡 全球,国际上“汉文化”热正方兴未艾
甚至比普通柳树生长的还要高大,茂盛,美好。我在新疆曾看到过一片长在水边 的胡杨林,它们高大茂盛的样子,不光我不认识它们,恐怕连它们自己都不认识 自己了。胡杨如此,何况怪柳。 ⑧人类贪得无厌的索取,得寸进尺的掠夺,使草原大面积沙化。人类对自然犯下 的罪孽,连柔弱的柳树也得为之承受。它们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在风沙严酷的 洗礼下,沦为自然的盆景,成为现在这个古怪的样子。是风沙雕塑了它们,成全 了它们,尽管这种雕塑和成全来得非常残忍和漫长。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就可 以毫不夸张地说:怪柳不仅是植物的英雄,它还是人类的耶稣。它现在的模样, 全然是为人类赎罪的结果。 ⑨但是,不管人类如何残忍地对待它们,它们都无怨无悔,一如既往。为更好地 完成自然下派给它们的任务,为与沙漠更完美地共生一处,曾经细弱的柳枝褪去 所有绿色的叶子,曾经粗壮的躯干舍弃淑女般的脂粉气;为更加般配沙漠的气质, 不惜屈尊去除贵妇样的仪态万方和柔情万种,变得如同张牙舞爪的母夜叉似的。 做大柁不够粗,做檩条不够直。知情识趣的它们从不对人诉说自己的痛苦和烦恼, 一如既往,在夏日筛下疏稀的片片绿荫,在冬天被砍去暖人的身体。 ⑩现在,奈曼怪柳已成为奈曼境内独特的景观和摄影资源。认识到它们可贵的沙 区人,能否持之以恒地喜欢它们呢?会不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再次犯错误, 对它们大肆砍伐呢?我真的不敢肯定,也没有把握为它们承诺。 (选自《散文》,有删改) 11.从全文看,作者笔下的奈曼怪柳有哪些特点?请分条概括。(6 分) 12.文章题为“奈曼怪柳”,第五段却重点写科尔沁的沙丘,这样安排有什么作 用?(5 分) 13.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个题目。(6 分) (1)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语句。 如今那些明亮如绿宝石般的沙地的眼睛,早已被日益干燥的流沙咂干吮瞎了。 (2)理解下面语句的含义。 怪柳不仅是植物的英雄,它还是人类的耶稣。 14.作者在文章结尾提出了两个问题,又说“我真的不敢肯定,也没有把握为它 们承诺”。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生活体验,探究作者为什么这样说。(8 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 84 分) 四、(24 分) 1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3 分) A.在滁州举办的中国农民歌会,以其浓郁的乡土风味、独特的文化魅力,给全 国广大农民朋友带来了一场精美绝伦的视听盛宴。 B.当“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的得主袁隆平缓步走上颁奖台时,人们将最 热烈的掌声送给了这位谦虚实干、事必恭亲的科学家。 C.黄梅戏《牛郎织女》利用三维数字技术打造全新舞台,亦幻亦真、人景相融 的舞美效果让省城新老戏迷目不遐接,赞不绝口。 D.日本发生地震灾害后,我国政府起动对外人道主义救援机制,把帐篷、紧急 照明设备等急需的物资在第一时间运抵日本灾区。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 分) A.近年来,孔子学院在美国、瑞典等国家相继建立,太极拳等中国功夫也风靡 全球,国际上“汉文化”热正方兴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