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类型 唐山市2013-2014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务必先将自 注意事项: 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珠算的命运简岩 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13年12月 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也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珠算中遗成功让中国人五味杂陈,无论何种心情,都掩盖不了一个事实,珠算和算盘渐 淡出了历史舞台。最为严重的现实是,2001年中国教育部颁发《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 “珠算的计算功能己被计算器代替,消珠算教学还可减轻学生负担”为由,将珠算取消 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发生、发限、成熟和消亡一样,珠算被更为快速和简便的计算器和 计算机取代是事物的一种新陈代谢,没有必要伤感。似是,珠算之于计算器并非电报之于 电邮、短信、00等,会被后者究全取代。相反,珠算之于计算器犹如纸媒之于数字化媒 体,可能是一种相互弥补和相互补充的关系,而不是你存我亡的关系。 原国在于,珠算和算盘中存在许多水埃发展的或春常在的要素。珠算要代代相传而 不为计算器所完全取代,就需要被使,要从使用它的人们中获得灵气和新生 今天,以电脑,网络、智能也话、电子明戏。谷歌如百度等搜索引擎为代表的数学技 术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数字技术是首先通过影响大脑,然后才改变人们的思维和行为 方式,也才使世界得以改变。中国的研究则证男,人们在使用算盘进行珠算时,大脑也在 不断接受新的刺激,正如人们在使用数字拔米一样。珠算特有的技巧,如左右手拨珠可以 有效地开发孩子的左右脑、启迪智力,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和思维能力。在这些方面,珠算 甚至优于数字技术 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孝威等人从2008年至2009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通过碱 共振、脑电图测试,对哈尔滨市30名学过珠算、30名没有学习过珠算(共60名)儿童 进行珠算学习和使用的研究,结果证明,珠算能提高学生的智商、记忆力、注意力、思维 能力和表象能力。 其实,学习和使用珠算还具有数字时代所不具有的优势,尤其是在特殊时期和环境下 例如战争、灾难(如地震)、断电、野外等环境,计算器和计算机不能发挥作用了,简便 的珠算还能发挥巨大作用。而且,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使用珠算既是防止阿尔茨海 默氏症(老年性痴杲),义是矫正该症状的有力工具 只要中国人,或其他国家的人还在使用算盘和珠算,珠算就不会仅仅是一种遗产,而 是一种可以与现代数字技术相提并论和相互补充的实用技术,而且这一技术还会国可持续 发展而水葆青春 国球算入选世界“非 社会询法。如有能持这种文化传承下去:如果我们只是就浸于中国界是”世界生否 老的计算机”,那么除了自我欣赏之外,中国珠算离消亡的命运也就不远了。加上 高三语文(B卷)第1页,共8页
我国己拥有30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列世界前茅。但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都 是缺乏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遭产,我们的保护更多的是一种据批,使其不至于迅建消亡 (选自《百科知识2014年第3期 1.下列关于“珠算命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珠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已被列入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B.中国珠算虽已入选“非遗”,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珠算 应用越来越少,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C.中国珠算虽在现实中缺乏生命力,濒临消亡,但并非没有发展前景,因为中国珠算 D.中国珠算的应用功能被取消,主要是因为2001年中国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数 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取消珠算教学内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以电脑、网络等为代表的现代数字技术,同中国珠算一样,首先通过影响人们的大 脑,然后改变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B.珠算还具有数字时代所不具有的优势,无论战争、灾难(如地震)、断电、野外等 环境,珠算都能不受影响地继续发挥作用 C.珠算能提高人们的智商、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和表象能力,这不仅停留在理 论上,也已被现代科学实验所证明 D.珠算在防病方面也起着一定作用,对子特殊人群,如老年人,使用珠算既能防止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珠算和我国入选的其它物质文化遗产不同,它不会仅仅是一种遗产,而且可能是 种可以与现代数字技术相互补充的实用技术 B.中国珠算与数字技术相比,珠算特有的使用技巧可以有效地开发使用者的左右脑, 并在防病等方面甚至优于现代数字技不 C.珠算被更为快捷的现代计算工真取代是正常的陈代谢,但珠算却不会像电报一样 被取代而消亡,反而能随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D.我国己拥有30多项世界物质文化运产,但这些不能成为我们自我欣赏的理由, 如何将这些文化传承下去,才是关键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陈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祐少好学,家贫,母张氏尝剪发易书使读之,长遂博通 经史,时诸王得自辟官属,穆王府署祐为其府尚书。王既分土于陕、洛,表祐为河南府总 管,下车之日,首礼金李名士季国维、薛玄,咨访治道,奏免征西军数百家诸税,又上便 民二十余事,朝廷皆从之。 世祖即位,分陕。洛为河南西路。中统元年,除为总管。时州基宜以去给,多 基,祐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调南京路治中。东方大 徐、邳尤甚,责捕至急,祐部民丁数万人至其地,谓左右曰:“捕蝗虑其伤稼也,今煌虽 盛。而谷已熟。不如令对之。力小而有得。”或以事涉专拉,不可,祐曰:“技民获菲 亦所甘心。”即谕之使散去,两州之民皆赖焉。 三年,投卫择路总管。卫当四方之冲。号为难治,佑中明法令。创立孔子庙,修比千 基,且请于朝着于礼典。及去官,民为立烦。尝上书世祖,言树太平之本有三:一曰 太子国本,电立室早二中书成本,青成专:三人材治土,选室望连杰能是 行,时论称之。 高三语文(B要)第2页,共8页
廷大举钱,建祐签军,山东民多,闻来, 曰:“陈按察来,必无私。”遂 皆出,应期而办。十三年,授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吏多震慑失措,祐因谓曰:“何必 若是!前为盗跖,今为颜子,吾以颜子待之:前为颜子,今为盗跖,吾以盗跖待之。”由 境:宋亡,随制 是吏知修饬,不 敢弄法。许,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 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十四年,迁浙东道宣慰使。时江南初附 军士俘虏温、台民男女数千口,祐悉夺还之。未几,行省榷民商酒税,祐请曰:“兵火之 余,伤残之民,宣从宽恤。”不报。遗祐检覆台州民田。 至新昌,值玉山乡盗,仓猝不及 为备,遂遇害,年五十六。追好河南郡公,谥忠定。父老请留葬会稽,不得,乃立祠祀之。 (节选自《元史·陈祐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母张氏尝剪发易书使读之 易:换取 B.祐部民丁数万人至其地 部:率领 C.祐悉夺还之 还:归还 D.卫当四方之冲 冲,要道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陈祐“深受百姓信任爱戴”的一组是(3分) ①两州之民皆赖焉 ②民为立碑颂德 ③事虽未能尽行,时论称之 ④遂皆出,应期而办 ⑤伤残之民,宜从宽恤 父卷请留葬会稽 ②③⑤B.②④④⑥ C,①③ D.①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祐虑心求教,担任河南府总管时,他到任的当天,首先就去拜访金朝末年的著名 B.陈祐为民着想。任南京路治中时,他从百姓利益出发,冒着获罪的危险,违背上级 C.陈祐除恶务尽。许,蔡一的大盗聚众抢劫,抓捕时他逃到宋朝境内,后来宋朝灭 亡,这个盗贼路过汴梁时,陈祐发现他,当众将他击杀。 D.陈祐治政有方。卫辉路是一个难以治理的地方,陈祐到任后修建孔子庙、比干墓, 让百姓祭拜,才稳定了社会秩序,因此百姓为他立碑颂德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5分) 译文 (2)三曰人材治本,选举宣审,事虽未能尽行,时论称之。(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早春畅诸 浅,园林未尽 和新雨落,风带旧 开 寒来 听鸟闻归雁,看花识早梅。 【注释】①献岁,岁首正月 生涯知几日,更被一年催 高三语文(B卷 3页
8.这首诗歌是怎样表现“早春”这一特点的?(5分) 9.结尾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句1分,共6分) 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2)民生各有所乐兮 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 3)烨然若神人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 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工头刘三又要摆酒席了,这是刘三一年内第三次摆酒席。这次,刘三仍是亲自到工 地上请民工们,包括民工们的老姿一她们部不在工地上干活。但刘三单单没请张二狗 用到三的话说,张二狗还用得着请吗?这么大的场面,他能不来?前两次就是例子。 这年头,工头自己掏钱请民工们吃饭是个特大的新闻,何况刘三在一年内请了三次。 前两次,有记者要采诗,刘三不愿意,说,民工们都是我的衣食父母,如果没有他们的辛 苦,我的钱从哪里来?刘三的话更引起了记者们的好奇,都说刘三是一个了不起的工头 这样的好事应当宣传。最终,无可奈何的刘三只得答应下来。就在记者们作好准备采访时, 却被来这里吃饭的张二狗搅了局。张二狗对记者们说,你们是吃饱了没事干啊?我们给刘 干了这么多的活,他拿一点线出来请我们吃饭就是新闻?前两年,我们拿不到工钱,你 们不来采访,难道说那就不是新闻了?记者们面面相觑,胡乱地采访一下,就走了人 其实,天下没有白吃的酒感,羊毛出在羊身上。刘三深知这一点,如果民工们每天 上班时随便偷一点懒,他就要少赚很多钱,一年下来,他的损失就不是几来酒席了。再 说,他请民工们吃酒席,这声势多大?国为自从第一次办酒席以来,他手下的民工比以 前多了几倍,他也不是单单承包一个工地了,如今他的工地达十多个,他刘三成了名副 其实的大老板了。 酒席从下午5点钟开始,这次,不但报社的记者来了,连电台电视台的记者也来了 还有省里电视台的记者也来了。这次,刘三学精明了,他让记者们到他的办公室里采访 他。记者们在采访完刘三后,有个记者提出要采访张二狗。那个记者还说,前两次我们 来时,他都很反对,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到位,这次,我要让他心服口服。刘三感到有 些意外,他怕张二狗再次说出不利的话,可记者们的要求,他又不能反对,就冷冷地说, 你们自己去找他吧。 记者们找了两圈都没有找到张二狗,又回到刘三身边,问道,张二狗怎么不在?记 者们的问话,让刘三有些意外,但他根本不相信张二狗没来,就对记者们说,还是我去 我他吧。你们跟在我身后就可以了。刘三端了一杯酒,挨个来上敬酒,他不想自己“明 目张胆”地去找张二狗,怕张二狗明白他的用意后,又乱说话。直到所有的枭子都转了 有点事,计立是张二的,同一个民工,没见张二的呢?那个民工等道,张二的 高三语文(B卷)第4页,共8页
酒席进行了一半,也没见张二狗。刘三有些着急了,就派人去找张二狗。没多 那人回来,朝刘三接了摇头。刘三有些急了,在心里骂道,狗日的张二狗,敢给老子摆 架子,这一年里,要不是老子照顾你,你还能有今天的好日子过吗? 自从前两次摆酒席时,张二狗来捣乱后,刘三就对张二狗刮目相看了。虽说除了张 二狗外的民工都对他有好感,但不是百分之百啊,怎么说这也是一点遗憾。于是,他经 常把轻松的工作派给张二狗做,工钱也比别人高,但张二狗常常不领情,说,我只拿我 该得的那部分。这个油盐不进的家伙,刘三多次想开除他,可又怕别的民工说话,所以 他常常忍着。终于有一次,他做了一件让张二狗感激涕零的事。那天,张二狗的老婆突 然患盲肠炎,张二狗领到的工钱刚刚全寄回家了,刘三得知这一情况后,拿出一大沓钱 递给张二狗,可张二狗不想接。刘三说,救人要紧,这钱就算是我预支你的工钱,如何? 张二狗这才接了钱。到了医院,医生告诉张二狗,如果再晚半个小时,就等着给病人收 尸,自此,张二狗才听从刘三,可刘三却不这么想 刘三再次在心里骂道,妈的,这张二狗真不是个人。恨归恨,直到酒席结来,张二 狗仍没有出现。晚上10点钟,张二狗终于回来了。刘三把他堵在工地门口,非常生气地 问道,你怎么没来吃饭?张二狗啊答道,你没有请我。刘三更加生气了,你的架子那 么大啊,我没请你,你就不会来吗?张二狗苦笑了一声,工地上的人你都请了,就单单 不请我?这不是看不起我吗?虽然你对我有思,我会记在心里。怎么说,我也是一个男 人,有自己的尊严哟的。 刘三想说点什么,可又没有说出口,自已做了这么多,恰恰没有想到,即使是民工 他们也有他们的尊严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刘三亲自请了民工和他们的老婆,但没请张二狗,是因为刘三担心张二狗来了之 后会乱说话,影响他的形象 B.刘三掏钱请民工们吃饭是特大新闻,民工拿不到工钱却不是新闻,这说明了新闻 记者崇拜金钱的灰暗心巴。 C.刘三觉得张二狗不参加酒席是摆粱子,是因为在他看来人若过上了好日子,就会 变得自高自大,装腔作势 D.刘三给张二狗派轻松活儿,给较高的工钱,还拿钱给张二狗妻子治病,并非出于 本心,而是为了拉拢对方 E.小说围绕工地举行的一次酒席,生动刻画了工头刘三与民工张二狗两个人物,提 出了一个应尊重农民工的问题。 (2)刘三第三次请客为何亲自到工地上去请民工和他们的老婆?(6分) (3)张二狗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 (4)刘三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但小说很多笔墨写张二狗,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请结合车 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学贯中西马建忠 马建忠(1845-1900,中国清末洋务派重要官员、维新思想家、外交家、语言学家 成丰三年,马建忠进入外国人办的徐汇公学,学习法文和拉丁文等课程,同时准备 高三语文(B卷)第5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