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2016届高三4月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命题人:商南县高级中学田培树 第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魏家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 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 周“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 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 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 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 《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彫墙。有 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 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 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 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 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 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老子在时代的变革 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 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在美 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 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 为ˆ的政治理想、“大巧若拙ˆ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 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其中 的《逍遥游》、《秋水》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 候,他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 的一致性。 崇尚自然、平淡、朴素、简约,本来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精髓,但在先秦时期,其 他派别的许多思想家也加入了对华丽之美的尖锐批判,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 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墨家从下层人民的立场出发,提出“非乐”的主张,曰:“为 乐非也。”法家对华丽之美的批判态度更加尖锐,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 丑的本质:“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 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同老子、庄子、墨子一样,把追求 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而且,儒家美学思想中本来就包含着“节用” 的观念和“辞达而已矣”的主张。这样,不但是儒与道,而且又加上了墨与法,这
陕西省商洛市 2016 届高三 4 月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命题人:商南县高级中学 田培树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 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魏家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 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 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 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 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 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 《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彫墙。有 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 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 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 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 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 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老子在时代的变革 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 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在美 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 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 为”的政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 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其中 的《逍遥游》、《秋水》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 候,他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 的一致性。 崇尚自然、平淡、朴素、简约,本来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精髓,但在先秦时期,其 他派别的许多思想家也加入了对华丽之美的尖锐批判,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 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墨家从下层人民的立场出发,提出“非乐”的主张,曰:“为 乐非也。”法家对华丽之美的批判态度更加尖锐,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 丑的本质:“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 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同老子、庄子、墨子一样,把追求 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而且,儒家美学思想中本来就包含着“节用” 的观念和“辞达而已矣”的主张。这样,不但是儒与道,而且又加上了墨与法,这
四家的美学思想在朴素、自然、平淡、简约、实用这诸多方面形成了合流,更强 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华丽之美也就成为众矢之的了。 (节选自《华夏文明》,有删节) 1.下面有关“朴素为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提倡文学艺术 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B.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大都强调满足人的最 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 C.朴素为美不仅在中国美学传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 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艺术创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是老子的政治理想、社会 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B.《尚书·五子之歌》中旗帜鲜明地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的等同 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C.老子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美学思想,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 美丽,强调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 的腐蚀剂 D.法家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 外表装饰,而且还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在美 与真的关系问题上,他提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主张 B.庄子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时,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之美,但从整体 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的,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不同 C.如果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就将 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在先秦时期,儒道墨法等思想家在美学思想上达成的共识很容易形成一种比 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沈束,字宗安,会稽人。父侭,邠州知州。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 擢礼科给事中。 时大学士严嵩擅政。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束言:“尚文 为将,忠义自许。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他如董旸、江瀚,力 抗强敌,继之以死。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 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十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 闻渊、屠侨等言束无他肠,唯疏狂当治。帝愈怒,夺渊、侨俸,下束诏狱。已, 刑部坐束奏事不实,输赎还职。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时束入谏垣①未半岁也。 逾年,俺答②薄都城。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自是无敢言者
四家的美学思想在朴素、自然、平淡、简约、实用这诸多方面形成了合流,更强 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华丽之美也就成为众矢之的了。 (节选自《华夏文明》,有删节) 1.下面有关“朴素为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提倡文学艺术 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B.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大都强调满足人的最 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 C.朴素为美不仅在中国美学传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 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艺术创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是老子的政治理想、社会 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B.《尚书·五子之歌》中旗帜鲜明地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的等同 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C.老子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美学思想,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 美丽,强调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 的腐蚀剂。 D.法家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 外表装饰,而且还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在美 与真的关系问题上,他提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主张。 B.庄子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时,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之美,但从整体 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的,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不同。 C.如果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就将 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在先秦时期,儒道墨法等思想家在美学思想上达成的共识很容易形成一种比 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沈束,字宗安,会稽人。父侭,邠州知州。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 擢礼科给事中。 时大学士严嵩擅政。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束言:“尚文 为将,忠义自许。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他如董旸、江瀚,力 抗强敌,继之以死。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 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 闻渊、屠侨等言束无他肠,唯疏狂当治。帝愈怒,夺渊、侨俸,下束诏狱。已, 刑部坐束奏事不实,输赎还职。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时束入谏垣①未半岁也。 逾年,俺答②薄都城。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自是无敢言者
束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后同邑沈练劾嵩,嵩疑与束同 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徐阶劝,得免。迨嵩去位,束在狱十六年矣,妻张 氏上书言:“臣夫家有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寻,朝不计夕。往臣因束无子, 为置妾潘氏。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 夫衣食。岁月积深,凄楚万状。欲归奉舅,则夫之館粥无资。欲留养夫,则舅又 旦暮待尽。辗转思维,进退无策。臣愿代夫系狱,令夫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 实陛下莫大之德也。”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 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 食息,谓之监帖。或无所得,虽谐语亦以闻。一日,鹊噪于束前,束谩曰:“岂 有喜及罪人耶?”卒以奏,帝心动。会户部司务何以尚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 杖之,锢诏狱,而释束还其家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犴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 除,召为都给事中。旋擢南京右通政。复辞疾。布衣蔬食,终老于家。束系狱凡 十八年,比出,竟无子。 (《明史》列传第九十七) ①.谏垣:指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②俺答:明朝时的蒙古土 默特部落。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B.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 赴C赴D赴 C.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 D.束还父/己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清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共分四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 中会试的称为进士 B.舅,文中是指丈夫的父亲。有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C.古代人的名字和现代有很大的差别。名是出生后不久父母起的,供长辈呼唤 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或行笄礼时才起的,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D.除,是任命,授职,如“除徽州推官”;擢,是在原官职上提拔,如“擢礼 科给事中”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束要求要求赐予周尚文爵位,祭祀董旸、江瀚,充分表现了他的直言敢谏。 B.沈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沈练是沈束的同族在报复他,于是命令狱官将沈练 的手脚铐起来,因徐阶的劝阻,才免除官职。 C.沈束的妻子上书请求,希望能够代夫坐牢,相关部门也替他请求,但皇帝依 然没有同意赦免沈束。 D.沈束被释放回家后,拒绝了朝廷的征召,过着清贫的生活,终老于家。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5分) (2)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5分)
束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后同邑沈练劾嵩,嵩疑与束同 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徐阶劝,得免。迨嵩去位,束在狱十六年矣,妻张 氏上书言:“臣夫家有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寻,朝不计夕。往臣因束无子, 为置妾潘氏。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 夫衣食。岁月积深,凄楚万状。欲归奉舅,则夫之饘粥无资。欲留养夫,则舅又 旦暮待尽。辗转思维,进退无策。臣愿代夫系狱,令夫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 实陛下莫大之德也。”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 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 食息,谓之监帖。或无所得,虽谐语亦以闻。一日,鹊噪于束前,束谩曰:“岂 有喜及罪人耶?”卒以奏,帝心动。会户部司务何以尚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 杖之,锢诏狱,而释束还其家。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 除,召为都给事中。旋擢南京右通政。复辞疾。布衣蔬食,终老于家。束系狱凡 十八年,比出,竟无子。 (《明史》列传第九十七) ①.谏垣:指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②俺答:明朝时的蒙古土 默特部落。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B.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 赴 C.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 赴 D.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 赴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明清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共分四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 中会试的称为进士。 B.舅,文中是指丈夫的父亲。有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C.古代人的名字和现代有很大的差别。名是出生后不久父母起的,供长辈呼唤; 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或行笄礼时才起的,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D.除,是任命,授职,如“除徽州推官”;擢,是在原官职上提拔,如“擢礼 科给事中”。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沈束要求要求赐予周尚文爵位,祭祀董旸、江瀚,充分表现了他的直言敢谏。 B.沈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沈练是沈束的同族在报复他,于是命令狱官将沈练 的手脚铐起来,因徐阶的劝阻,才免除官职。 C.沈束的妻子上书请求,希望能够代夫坐牢,相关部门也替他请求,但皇帝依 然没有同意赦免沈束。 D.沈束被释放回家后,拒绝了朝廷的征召,过着清贫的生活,终老于家。 7.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5 分) (2)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初冬夜饮 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8.苏诗表现了梨花怎样的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分析。(5分)[来 源:学科网] 9.这两首诗都写到了“梨花”和“雪”,但在诗中主、宾地位不同,两首诗表 达的情感也不同,试作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用沙漠冰封、阴云密布来烘托送别气氛的诗 是 (2)杜甫《登高》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诗 (3)苏轼《赤壁赋》中 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的幽怨,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 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由欢乐转入悲凉。 乙 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2B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活珠子 胡也频 大约十二个少年和中年的泥水匠,在初秋的太阳刚刚偏西时候,一个两个的,说 说笑笑,陆续向一家还不曾竣工的新盖的屋子低下头,挨进那竹篱笆矮矮的小 去 虽说他们不停地继续着各自的工作,但也一面做工一面说笑,并且高声向隔在远 处的同伙交谈。在这时,用白色的细石灰去涂抹墙壁的陈老三,忽然想起了什么 故事似的,刷灰刀突然停止在墙上,刀上那润湿的白石灰便软软一大团落了下来 “怎么的? 站在他身边和他极其相好的伙友九尾蛇,便望他说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8—9 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初冬夜饮 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8.苏诗表现了梨花怎样的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分析。(5 分)[来 源:学科网] 9.这两首诗都写到了“梨花”和“雪”,但在诗中主、宾地位不同,两首诗表 达的情感也不同,试作具体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用沙漠冰封、阴云密布来烘托送别气氛的诗 句 是: , 。 (2)杜甫《登高》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诗 句 , 。 (3)苏轼《赤壁赋》中 “ , ” 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的幽怨,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 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由欢乐转入悲凉。 乙 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 2B 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活珠子 胡也频 大约十二个少年和中年的泥水匠,在初秋的太阳刚刚偏西时候,一个两个的,说 说笑笑,陆续向一家还不曾竣工的新盖的屋子低下头,挨进那竹篱笆矮矮的小门 去。 虽说他们不停地继续着各自的工作,但也一面做工一面说笑,并且高声向隔在远 处的同伙交谈。在这时,用白色的细石灰去涂抹墙壁的陈老三,忽然想起了什么 故事似的,刷灰刀突然停止在墙上,刀上那润湿的白石灰便软软一大团落了下来。 “怎么的? ” 站在他身边和他极其相好的伙友九尾蛇,便望他说
我在想陈老三回答。他的眼睛又很奸滑地看着九尾蛇,像嘲笑似的。 “想什么?我不知道呀!” 我是想—”陈老三接着说,低声地。“想起扁头王——就是那个扁脑壳,鸭子 的脑壳,—却料不到还稀奇哩,今天那个白云山游方的老道士,不是说那个脑 壳里面有一颗活珠子么?假使得了这颗活珠子,不是说,在人间会富贵,想什么 就是什么,并且愿意修道,成神仙也行么?…我的心里就是盘算着这个 九尾蛇是一个富有而且惯于歪邪思想的人。“不要想,干脆你把它拿来就是了。” 他坦然说,神色一点也不介意 然而陈老三却惊诧起来,怀疑地瞧着他,迟了半晌才断断续续地说: “你要知道,那颗活珠子是在扁脑壳里面呀!” 他的极相好的这个伙友,于是就更亲切地偏过脸,向他笑,又把刷灰刀向墙上 划了一个×。这两个人就挨着头,怕人知道,唧唧哝哝地小语了好久 “喂,怎么不理人?”陈老二举手在扁头王的肩膀上拍了一下。 王大保侧过脸,便回答 “没有瞧见。你怎么走到这条路,不回家去么?” 我想喝一点高粱…咱们到三盛酒店喝两杯去,怎么样?” 我不 得啦!一个人没有父母,没有弟兄,也没有老婆,什么累赘的人都没有,干干 脆脆的,留下许多钱,干什么用呀!难道两只手能抓些东西进棺材去不成?”陈 老三现着嘲笑的意思 那有钱!每餐的饭都很难!倘不是这一次得到长工做,怕早已饿死了吧。不过 我不去喝酒却不是为了这意思 好,我也不去喝了,同到你家里去坐坐吧。 这很好。” 于是两个人在仄小的路上,说些不相关的零碎的闲话,不久便望见了王大保的家。 那是一间非常古旧的近于半倾斜的矮小的木屋。屋的四周是广阔的平野,其中有 稻田,菜园,池塘。……所以远看去,这个屋,也像是猪之类的牲畜爬伏着一般 辅修、倾斜和倒塌。但在王大保,他对于这屋子却有一种很深的情感,因为他 的父亲是在这个屋里生下的,祖父也是,并且这屋子在他的曾祖父入世之前,就 建筑得结结实实的了。他常常观察着全屋的每一部分,然而结果是使他忧愁,苦 恼,恨到自己的无用,接着便自语一般的叹息了。 辈子做泥水匠,一辈子也莫想修好这屋子!” 我倒有一介办法。” 于是很忧愁的王大保便兴奋起来。陈老三便进行他的计划。他装作非常亲切低声 说,“这是完全替你设想的 “说吧。” 这是完全替你设想的.陈老三便接下说,“把你,扁头中的活珠子让我取下 来,你这个老屋不就可以变成端,变成.了么?”眼睛像捕攫小麻雀的鹰一般, 有力的瞪到王大保的脸。 什么?你说的什么?”这个活珠子的主人却糊涂了。 接着,陈老三把以上的话又重说一遍,并且说到“变成端正”那几个字眼时,声音 便提高去,特别的清楚和特别的响亮。 他颤颤地说,“破开脑壳,我不是就得死么?” “那自然,”他的伙友却坦然的回答
“我在想……”陈老三回答。他的眼睛又很奸滑地看着九尾蛇,像嘲笑似的。 “想什么?我不知道呀!” “我是想——”陈老三接着说,低声地。“想起扁头王——就是那个扁脑壳,鸭子 的脑壳,——却料不到还稀奇哩,今天那个白云山游方的老道士,不是说那个脑 壳里面有一颗活珠子么?假使得了这颗活珠子,不是说,在人间会富贵,想什么 就是什么,并且愿意修道,成神仙也行么?……我的心里就是盘算着这个。” 九尾蛇是一个富有而且惯于歪邪思想的人。“不要想,干脆你把它拿来就是了。” 他坦然说,神色一点也不介意。 然而陈老三却惊诧起来,怀疑地瞧着他,迟了半晌才断断续续地说: “你要知道,那颗活珠子是在扁脑壳里面呀!” 他的极相好的这个伙友,于是就更亲切地偏过脸,向他笑,又把刷灰刀向墙上 划了一个×。这两个人就挨着头,怕人知道,唧唧哝哝地小语了好久。 “喂,怎么不理人?”陈老二举手在扁头王的肩膀上拍了一下。 王大保侧过脸,便回答: “没有瞧见。你怎么走到这条路,不回家去么?” “我想喝一点高粱……咱们到三盛酒店喝两杯去,怎么样?” “我不——” “得啦!一个人没有父母,没有弟兄,也没有老婆,什么累赘的人都没有,干干 脆脆的,留下许多钱,干什么用呀!难道两只手能抓些东西进棺材去不成?”陈 老三现着嘲笑的意思。 “那有钱!每餐的饭都很难!倘不是这一次得到长工做,怕早已饿死了吧。不过 我不去喝酒却不是为了这意思……” “好,我也不去喝了,同到你家里去坐坐吧。” “这很好。” 于是两个人在仄小的路上,说些不相关的零碎的闲话,不久便望见了王大保的家。 那是一间非常古旧的近于半倾斜的矮小的木屋。屋的四周是广阔的平野,其中有 稻田,菜园,池塘。……所以远看去,这个屋,也像是猪之类的牲畜爬伏着一般, 辅修、倾斜和倒塌 。但在王大保,他对于这屋子却有一种很深的情感,因为他 的父亲是在这个屋里生下的,祖父也是,并且这屋子在他的曾祖父入世之前,就 建筑得结结实实的了。他常常观察着全屋的每一部分,然而结果是使他忧愁,苦 恼,恨到自己的无用,接着便自语一般的叹息了。 “一辈子做泥水匠,一辈子也莫想修好这屋子!” “我倒有一介办法。” 于是很忧愁的王大保便兴奋起来。陈老三便进行他的计划。他装作非常亲切低声 说,“这是完全替你设想的……” “说吧。” “这是完全替你设想的……”陈老三便接下说,“把你,扁头中的活珠子让我取下 来,你这个老屋不就可以变成端,变成……了么?”眼睛像捕攫小麻雀的鹰一般, 有力的瞪到王大保的脸。 “什么?你说的什么?”这个活珠子的主人却糊涂了。 接着,陈老三把以上的话又重说一遍,并且说到“变成端正”那几个字眼时,声音 便提高去,特别的清楚和特别的响亮。 他颤颤地说,“破开脑壳,我不是就得死么?” “那自然,”他的伙友却坦然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