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空间结构的变迁,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就业 和生活、农民收入增加,都得益于大规模快速城镇化。 B.从材料二看,0013-2017年间,农民工外出务工的规模逐年递增,而增速则 从2013年的2.4%降至1.7%,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 C.加速推进城镇化,使得农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青壮年劳动力外流, 出现了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现象。 D.保护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打造富有特色的旅游线路,带动 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发展动能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燃气普及率、污水处理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平均标准和平均支出水 平、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等均高于农村 B.现代农业发展乏力,环境问题突出,老龄化、空心化较为严重,农业劳动力 人力资本水平较低,是我国乡村发展面临的问题。 C.各类人才短缺,已经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难点,乡 村振兴需要破解乡村建设中人才不足的困局 D.积极开展修复和活化古驿道工作,有助于寻找历史的根、追溯精神的魂,还 能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整合各方资源、助推乡村振兴。 9.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才。造成了乡村人才短缺有哪些因素?对此,你有怎样 的建议?请结合文本分析作答。 、古代诗文阅读(3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宇文之邵,字公南,汉州绵竹人。举进士,为文州曲水令。转运以轻缣高其价, 使县鬻于民。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夷数入寇不可复困 之以求利运使怒 会神宗即位求言,乃上疏曰:“天下一家也。祖宗创业、守成之法具在。陛下方 居谅阴,谄谀奸佞之人屏伏未动,正可念五圣之功德,常若左右前后。京师者, 诸夏之视效,俗宜敦厚,而勿儉薄浮侈是尚。公卿大夫,民之表也,宜以名节自 励,而势利合杂是先。愿以节义廉耻风导之,使人知自重。千里之郡,有利未必 兴,有害未必除者,转运使、提点刑狱制之也。百里之邑,有利未必兴,有害未 必除者,郡制之也。前日赦令,应在公逋负一切蠲除,而有司操之益急,督之愈 甚,使上泽不下流,而细民益困。如择贤才以为三司之官,稍假郡县以权,则民 瘼除矣。然后监番、聚、蹶、稱之盛以保安外戚,考《棠棣》、《角弓》之义以 亲睦九族,兴坠典,拔滞淹,远夸毗,来忠谠。凡所建置,必与大臣共议以广其 善,号令威福则专制之。如此,则天下之人思见太平可拱而俟也。”疏奏不报。 喟然曰:“吾不可仕矣。”遂致仕,以太子中允归,时年未四十。自强于学,不 易其志,日与交友为经史琴酒之乐,退居十五年而终。 司马光曰:“吾闻志不行,顾禄位如锱铢;道不同,视富贵如土芥。今于之邵见 之矣。”范镇亦曰:“之邵位下而言高,学富而行笃,少我二十一岁而先我挂冠 使吾慊然。”其为两贤所推尚如此。 (节选自《宋史.宇文之邵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空间结构的变迁,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就业 和生活、农民收入增加,都得益于大规模快速城镇化。 B. 从材料二看,0013-2017 年间,农民工外出务工的规模逐年递增,而增速则 从 2013 年的 2.4%降至 1.7%,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 C. 加速推进城镇化,使得农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青壮年劳动力外流, 出现了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现象。 D. 保护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打造富有特色的旅游线路,带动 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发展动能。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城市燃气普及率、污水处理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平均标准和平均支出水 平、65 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等均高于农村。 B. 现代农业发展乏力,环境问题突出,老龄化、空心化较为严重,农业劳动力 人力资本水平较低,是我国乡村发展面临的问题。 C. 各类人才短缺,已经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难点,乡 村振兴需要破解乡村建设中人才不足的困局。 D. 积极开展修复和活化古驿道工作,有助于寻找历史的根、追溯精神的魂,还 能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整合各方资源、助推乡村振兴。 9.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才。造成了乡村人才短缺有哪些因素?对此,你有怎样 的建议?请结合文本分析作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宇文之邵,字公南,汉州绵竹人。举进士,为文州曲水令。转运以轻缣高其价, 使县鬻于民。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夷数入寇不可复困 之以求利运使怒。 会神宗即位求言,乃上疏曰:“天下一家也。祖宗创业、守成之法具在。陛下方 居谅阴,谄谀奸佞之人屏伏未动,正可念五圣之功德,常若左右前后。京师者, 诸夏之视效,俗宜敦厚,而勿憸薄浮侈是尚。公卿大夫,民之表也,宜以名节自 励,而势利合杂是先。愿以节义廉耻风导之,使人知自重。千里之郡,有利未必 兴,有害未必除者,转运使、提点刑狱制之也。百里之邑,有利未必兴,有害未 必除者,郡制之也。前日赦令,应在公逋负一切蠲除,而有司操之益急,督之愈 甚,使上泽不下流,而细民益困。如择贤才以为三司之官,稍假郡县以权,则民 瘼除矣。然后监番、棸、蹶、楀之盛以保安外戚,考《棠棣》、《角弓》之义以 亲睦九族,兴坠典,拔滞淹,远夸毗,来忠谠。凡所建置,必与大臣共议以广其 善,号令威福则专制之。如此,则天下之人思见太平可拱而俟也。”疏奏不报。 喟然曰:“吾不可仕矣。”遂致仕,以太子中允归,时年未四十。自强于学,不 易其志,日与交友为经史琴酒之乐,退居十五年而终。 司马光曰:“吾闻志不行,顾禄位如锱铢;道不同,视富贵如土芥。今于之邵见 之矣。”范镇亦曰:“之邵位下而言高,学富而行笃,少我二十一岁而先我挂冠, 使吾慊然。”其为两贤所推尚如此。 (节选自《宋史﹒宇文之邵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夷数入/寇不可复困之 /以求利运使怒 B.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夷数入寇/不可复困之 以求利/运使怒 C.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夷数入/寇不可复/困之 以求/利运使怒 D.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夷数入寇/不可复困之/ 以求利运使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提点刑狱,掌管所辖地区司法,刑狱,审问囚徒,复査有关文牍,并负有监 察地方官吏的职责 B.九族,古代多指高祖、曾祖、祖父、父、己身、子、孙、曾孙、玄孙九代 今泛指亲戚。 C.致仕,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仕,即做官,任官 职,如“学而优则仕”。 D.挂冠,楚国龚舍、汉逢萌均有解衣冠,挂东都城门而去的事。后因以“挂冠 指辞官、弃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文之邵为官爱民,不畏强权。他担任曲水县令时,体谅民情艰难;面对转 运使擅自提价强卖轻缣行为,敢于据理直言拒绝 B.宇文之邵进谏忠言,言之有据。他劝谏神宗应崇尚节义廉耻,勉励公卿大夫 做百姓的表率;奏疏用语能引经据典,条理清晰。 C.字文之邵胸有韬略,明于治理。他认为朝廷在吏治方面未能真正做到选拔贤 才;且上级部门对地方监管过严,造成政令不通。 D.宇文之邵位低言髙,学富行笃。他虽深处下位,但敢进良言;有学识,生性 厌弃官场,辞官后过着勤做学问、乐于琴酒的生活。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京师者,诸夏之视效,俗宜敦厚,而勿儉薄浮侈是尚。 (2)吾闻志不行,顾禄位如锱铢;道不同,视富贵如土芥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 忠义军。西京:指洛阳。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 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4.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 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A. 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夷数入/寇不可复困之 /以求利运使怒 B. 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夷数入寇/不可复困之 以求利/运使怒 C. 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夷数入/寇不可复/困之 以求/利运使怒 D. 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夷数入寇/不可复困之/ 以求利运使怒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提点刑狱,掌管所辖地区司法,刑狱,审问囚徒,复查有关文牍,并负有监 察地方官吏的职责。 B. 九族,古代多指高祖、曾祖、祖父、父、己身、子、孙、曾孙、玄孙九代, 今泛指亲戚。 C. 致仕,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仕,即做官,任官 职,如“学而优则仕”。 D. 挂冠,楚国龚舍、汉逢萌均有解衣冠,挂东都城门而去的事。后因以“挂冠” 指辞官、弃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宇文之邵为官爱民,不畏强权。他担任曲水县令时,体谅民情艰难;面对转 运使擅自提价强卖轻缣行为,敢于据理直言拒绝。 B. 宇文之邵进谏忠言,言之有据。他劝谏神宗应崇尚节义廉耻,勉励公卿大夫 做百姓的表率;奏疏用语能引经据典,条理清晰。 C. 字文之邵胸有韬略,明于治理。他认为朝廷在吏治方面未能真正做到选拔贤 才;且上级部门对地方监管过严,造成政令不通。 D. 宇文之邵位低言高,学富行笃。他虽深处下位,但敢进良言;有学识,生性 厌弃官场,辞官后过着勤做学问、乐于琴酒的生活。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京师者,诸夏之视效,俗宜敦厚,而勿憸薄浮侈是尚。 (2)吾闻志不行,顾禄位如锱铢;道不同,视富贵如土芥。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 忠义军。西京:指洛阳。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 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14. 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 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