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 第I卷阅读题(70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是戏剧的灵魂 陈彦 ①戏剧是靠讲故事取胜的,讲故事就是文学。无论唐传奇、宋元话本,还是明 清小说,都为中国戏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精神营养。近百年来,话剧、歌剧等 戏剧样式传到中国,其核心仍然是讲好一个故事。戏剧这个靠故事安身立命的 文艺样式,讲故事的能力就更需技高一筹。中国历史上的名剧《赵氏孤儿》《窦 娥冤》《长生殿》《桃花扇》《牡丹亭》《西厢记》,哪一个不是因故事讲得 感天动地、精彩绝伦,而放射出了永久照耀历史、社会、生命、人性的精神与 思想光芒的?世界上那些久演不衰的歌剧如《卡门》《图兰朵》《茶花女》 更是凭借优秀的故事登上了经典的位置。故事永远是戏剧的命脉,而故事的本 质是文学,文学是戏剧不可撼动的灵魂。 ②戏剧一旦忽视了文学的力量,就会立即苍白、缺血。忽视文学的戏剧,其表 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表现在文本的粗糙上,也有的表现在不注重对文本 的思想诠释与精神升华上。过度强调外包装的作用,尤其是对舞台设计与声光 电的倾心依赖,因而形式大于内容。不适度的包装,会破坏作品内在精神意象 的释放。有时舞台上最重要的布景道具,可能就是一棵象征无穷生命力的树木, 甚至是一株需要特别强调的小草,硬要弄出铺天盖地的森林、草甸来,反倒把 紧要处遮蔽了。还有些大制作、大场面、群体舞的运用,让一些本来可以进入 思考的段落,变得躁动不安、浮皮潦草起来。戏剧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张力,很 多地方是要通过留白来完成的。文学是人学,在戏剧舞台上,“人”是通过演 员来传情达意的,演员是中心的中心,一切不能为演员表演提供帮助的辅助手 段,都是不可取的。 ③戏剧文学是演出团队共同的努力方向,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讲述好故事, 塑造好人物,让故事变得波澜起伏、情感跌宕交错,让人物变得立体饱满。在 戏剧舞台上,其实每个参与者,包括导演、演员、作曲、舞美、演奏等,同时 也都是文学创作者,一旦哪个部门脱离了该剧的文学统摄,这个部门就会出现 艺术创作问题。 ④戏剧要在文学这个基础上下功夫,只有基础扎实,二度创作才可能飞升起来, 旦基础不牢不稳,二度创作发挥、增生、堆砌得越多,越让作品的缺陷暴露 无遗。一切文学艺术都是以动人为前提的。动人的根本,就在于对所塑造的对 象性格、心灵的精准开掘与把握。舞台剧由于受时间、空间与篇幅限制,塑造 人物尤其需要单刀直入,使性格迅捷凸显。因为舞台剧只能通过精彩洗练的独 白、对白、旁白、咏叹、宣叙、对唱、重唱、合唱,来形成人物的生命个性与 故事的起承转合、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每一句话、一句唱,都需反复推敲打 磨,尽量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才是戏剧这种独特文学样式创作的要妙。 当然,戏剧文学的根本,还是要扭结在对历史和时代的责任上,任何精致的戏 剧文学,一旦脱离了社会责任,就如雕刻精巧的鼻烟壶,终不过是一种玩物而 已。几乎所有剧种都可以久演不衰的《窦娥冤》等戏曲经典,就向我们深刻地 昭示了这一点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湖北省黄冈市 2017-2018 学年高二 10 月月考 第 I 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文学是戏剧的灵魂 陈彦 ①戏剧是靠讲故事取胜的,讲故事就是文学。无论唐传奇、宋元话本,还是明 清小说,都为中国戏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精神营养。近百年来,话剧、歌剧等 戏剧样式传到中国,其核心仍然是讲好一个故事。戏剧这个靠故事安身立命的 文艺样式,讲故事的能力就更需技高一筹。中国历史上的名剧《赵氏孤儿》《窦 娥冤》《长生殿》《桃花扇》《牡丹亭》《西厢记》,哪一个不是因故事讲得 感天动地、精彩绝伦,而放射出了永久照耀历史、社会、生命、人性的精神与 思想光芒的?世界上那些久演不衰的歌剧如《卡门》《图兰朵》《茶花女》, 更是凭借优秀的故事登上了经典的位置。故事永远是戏剧的命脉,而故事的本 质是文学,文学是戏剧不可撼动的灵魂。 ②戏剧一旦忽视了文学的力量,就会立即苍白、缺血。忽视文学的戏剧,其表 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表现在文本的粗糙上,也有的表现在不注重对文本 的思想诠释与精神升华上。过度强调外包装的作用,尤其是对舞台设计与声光 电的倾心依赖,因而形式大于内容。不适度的包装,会破坏作品内在精神意象 的释放。有时舞台上最重要的布景道具,可能就是一棵象征无穷生命力的树木, 甚至是一株需要特别强调的小草,硬要弄出铺天盖地的森林、草甸来,反倒把 紧要处遮蔽了。还有些大制作、大场面、群体舞的运用,让一些本来可以进入 思考的段落,变得躁动不安、浮皮潦草起来。戏剧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张力,很 多地方是要通过留白来完成的。文学是人学,在戏剧舞台上,“人”是通过演 员来传情达意的,演员是中心的中心,一切不能为演员表演提供帮助的辅助手 段,都是不可取的。 ③戏剧文学是演出团队共同的努力方向,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讲述好故事, 塑造好人物,让故事变得波澜起伏、情感跌宕交错,让人物变得立体饱满。在 戏剧舞台上,其实每个参与者,包括导演、演员、作曲、舞美、演奏等,同时 也都是文学创作者,一旦哪个部门脱离了该剧的文学统摄,这个部门就会出现 艺术创作问题。 ④戏剧要在文学这个基础上下功夫,只有基础扎实,二度创作才可能飞升起来, 一旦基础不牢不稳,二度创作发挥、增生、堆砌得越多,越让作品的缺陷暴露 无遗。一切文学艺术都是以动人为前提的。动人的根本,就在于对所塑造的对 象性格、心灵的精准开掘与把握。舞台剧由于受时间、空间与篇幅限制,塑造 人物尤其需要单刀直入,使性格迅捷凸显。因为舞台剧只能通过精彩洗练的独 白、对白、旁白、咏叹、宣叙、对唱、重唱、合唱,来形成人物的生命个性与 故事的起承转合、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每一句话、一句唱,都需反复推敲打 磨,尽量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才是戏剧这种独特文学样式创作的要妙。 当然,戏剧文学的根本,还是要扭结在对历史和时代的责任上,任何精致的戏 剧文学,一旦脱离了社会责任,就如雕刻精巧的鼻烟壶,终不过是一种玩物而 已。几乎所有剧种都可以久演不衰的《窦娥冤》等戏曲经典,就向我们深刻地 昭示了这一点。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今中外,传承久远的戏剧,都是从传奇、话本、小说的故事中获取了丰富 的思想精神营养,凭借优秀的故事成为经典。 B.一旦忽视了文学的力量,戏剧就既文本粗糙,又忽略了对文本的思想诠释与 精神升华。 C.戏剧艺术强调二度创作,只要文学基础扎实,就能使二度创作飞升起来;否 则,二度创作越多,越会让作品的缺陷暴露出来。 D.文学艺术都以动人为前提,戏剧表演要想动人,需要对其塑造对象的性格 心灵进行精准的开掘与把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从正面举例,列举古今中外名剧,分析得出“文学是戏剧的灵魂” 的观点。后文正是围绕这一观点展开论证的。 B.文章为了强调文学对戏剧的重要性,从剧本创作到舞台表演等多个层面对这 中心进行了阐述 C.文章第二段分析了戏剧忽视文学的力量造成的种种弊端,从反面证明了“文 学是戏剧的灵魂”这一观点。 D.文章末尾运用比喻的方法,意在阐明《窦娥冤》等能够成为久演不衰的经典, 原因就在于它们文学上的精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舞台剧受时间、空间与篇幅所限需要迅捷、直接地塑造人物性格,而人物性 格的塑造要靠独白、对白等来完成。 B.戏剧表演的形式不能大于内容,有些大制作、大场面的运用就很不恰当地破 坏了留白,忽视了留给人们思考的时间。 C.戏剧文学需要演出团队的共同努力,戏剧舞台上的每一个参与者也都是文学 创造者,一旦某个方面出了问题,整个艺术创作就会全功尽弃。 D.演员是舞台的中心,他们通过表演来表现文学中的“人”,那么,一切辅助 手段都需为演员表演提供服务、帮助。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除夕雪 除夕夜,雪还在下着,对面的山已经成了刚出笼的白面馒头,被霭寓的暮色笼 罩着。“咔嚓”一声,一棵枝桠在雪的重压之下,带着雪沫扑簌簌地落了下来。 然后就是静寂,无边无际的静寂。 个亮着晕黄的灯光的草屋下,几个孩子倦倦地偎在炭烧火桶边,旁边一只烧 煤的炉子,放着一只铝锅,里面“突突”地冒着热气,孩子们眼巴巴的望着 屋外传来“咯吱咯吱”的响声,老大飞快地拉开木门,门像老牛一般哼唧着, 光亮由一根木棍被拉宽,像面镜子躺在雪地里,她喊道:“妈!” 母亲挑着两担雪,拖着一地水迹走了进来,老二老三也都一起站到了地上,眼 巴巴地看着母亲 母亲摘下头上的围巾,脸颊冻得通红,说:“原以为有最后一班公交,没想到 今天三十,中午就没了一”母亲一早就出门卖菜了。 拨开筐子里的积雪,母亲扒拉出三棵大白菜,老二失望的眼神垂了下来,老三 委屈地瘪嘴,眼圈泛红,老大瞪了他们一眼,就去拎起炉上的锅灌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今中外,传承久远的戏剧,都是从传奇、话本、小说的故事中获取了丰富 的思想精神营养,凭借优秀的故事成为经典。 B.一旦忽视了文学的力量,戏剧就既文本粗糙,又忽略了对文本的思想诠释与 精神升华。 C.戏剧艺术强调二度创作,只要文学基础扎实,就能使二度创作飞升起来;否 则,二度创作越多,越会让作品的缺陷暴露出来。 D.文学艺术都以动人为前提,戏剧表演要想动人,需要对其塑造对象的性格、 心灵进行精准的开掘与把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从正面举例,列举古今中外名剧,分析得出“文学是戏剧的灵魂” 的观点。后文正是围绕这一观点展开论证的。 B.文章为了强调文学对戏剧的重要性,从剧本创作到舞台表演等多个层面对这 一中心进行了阐述。 C.文章第二段分析了戏剧忽视文学的力量造成的种种弊端,从反面证明了“文 学是戏剧的灵魂”这一观点。 D.文章末尾运用比喻的方法,意在阐明《窦娥冤》等能够成为久演不衰的经典, 原因就在于它们文学上的精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舞台剧受时间、空间与篇幅所限需要迅捷、直接地塑造人物性格,而人物性 格的塑造要靠独白、对白等来完成。 B.戏剧表演的形式不能大于内容,有些大制作、大场面的运用就很不恰当地破 坏了留白,忽视了留给人们思考的时间。 C.戏剧文学需要演出团队的共同努力,戏剧舞台上的每一个参与者也都是文学 创造者,一旦某个方面出了问题,整个艺术创作就会全功尽弃。 D.演员是舞台的中心,他们通过表演来表现文学中的“人”,那么,一切辅助 手段都需为演员表演提供服务、帮助。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除夕雪 除夕夜,雪还在下着,对面的山已经成了刚出笼的白面馒头,被霭霭的暮色笼 罩着。“咔嚓”一声,一棵枝桠在雪的重压之下,带着雪沫扑簌簌地落了下来。 然后就是静寂,无边无际的静寂。 一个亮着晕黄的灯光的草屋下,几个孩子倦倦地偎在炭烧火桶边,旁边一只烧 煤的炉子,放着一只铝锅,里面“突突”地冒着热气,孩子们眼巴巴的望着。 屋外传来“咯吱咯吱”的响声,老大飞快地拉开木门,门像老牛一般哼唧着, 光亮由一根木棍被拉宽,像面镜子躺在雪地里,她喊道:“妈!” 母亲挑着两担雪,拖着一地水迹走了进来,老二老三也都一起站到了地上,眼 巴巴地看着母亲。 母亲摘下头上的围巾,脸颊冻得通红,说:“原以为有最后一班公交,没想到 今天三十,中午就没了──”母亲一早就出门卖菜了。 拨开筐子里的积雪,母亲扒拉出三棵大白菜,老二失望的眼神垂了下来,老三 委屈地瘪嘴,眼圈泛红,老大瞪了他们一眼,就去拎起炉上的锅灌水
母亲剥去了身上的军大衣,那还是父亲留下的,抻了抻衣袖,看着这三个瘦骨 伶仃的儿女,眨眨眼说:“今天过年我们吃元宝吧。” 元宝?”几乎是异口同声,目光也聚光灯般投向了母亲,老三吧嗒着满嘴的口 水 母亲点头,指挥道:“老大,你把这几棵白菜洗洗!” 老二,去把床下的粉丝拿出来!” 老三才五岁,睁着透亮的黑眼珠注视着母亲,母亲说:“你给我准备一瓢水。” 母亲舀了几碗白面在盆里,吩咐道:“加水!” 老三两只手颤巍巍地端着水瓢,滴了两滴,“不够!”母亲说。又加了一点,母 亲直接从老三手里夺过水瓢,“哗”的一声,水冲到面里,隐了身,母亲操手 搓揉了起来,面团像雪球一般滚大,圆滚滚的像个白胖子,母亲安慰般拍打着 面团。 洗净的白菜从热水里捞起,切碎,放到摊开的纱布里拧干,粉丝同样烫软 起切碎,放在一个盆子里搅拌,加盐,又一通拌着,白菜也慢慢泛着喜色。 母亲把擀面杖直接压在了面团上,横一道竖一道,胖子被压扁,抻长。直到一 张大面皮摊在桌上,又找来一个罐头瓶子,压在面皮上,一个圆形的面皮就出 来了。 “饺子!”老二惊呼道,自从父亲去世后,就一直没有包过饺子,父亲擀面皮是 掐一小块面剂,擀面杖搓动两下,一块面皮就飞了出来。不像母亲这样费劲。 饺子七零八落地散在桌上,像一群咧嘴的大肚汉。母亲对老二说:“去烧水吧!” 老三在一旁不安分地用手揉揉捏捏,被母亲拍落了,老三噘着嘴,老大在一旁 安静地包着饺子。 当水汽弥漫着整个屋子,一只只水饺“扑通通”地跳下水,沉到锅底,母亲掂 着锅铲说:“你们三个把对联贴上!” 等三个孩子回到了屋里,三碗热气腾腾的水饺就端到了桌上。母亲颇为神秘地 说:“这里面有惊喜,你们谁吃到了,谁明年就有好运哟!” 老二咬了一口,惊叫道:“我吃到了!”就吐出一枚硬币,摊开手掌,熠熠生辉。 老三有些着急,吞了几口溜光水滑的饺子,停了下来,翻着白眼看着老二,母 亲吃了一个饺子,鼓励说:“三子,吃啊!” 老三眉头锁住,又解开,叫道:“我也吃到了!”从嘴里就吐出了硬币,在手里 扬了扬,那样子比吃了开心果还兴奋。 老大看着母亲,说:“我吃撑了!”就把碗里两个饺子拨到了母亲的碗里,赶紧 把碗抽走。母亲牙齿“咯噔”了一声,蹙眉,老三叫道:“妈也吃到了!” 老二拍着巴掌说:“大姐,就你没有吃到了!” 老大鼓起嘴咽着一口,瞪大眼说:“不好,我吞到肚子里了!” 欢乐的笑声爆起,冲破除夕夜白雪皑皑的屋顶张扬开来。母亲转头望向墙上丈 夫的照片,嘴咧开,眼圈却已经红了 (摘编自《小小说月刊》2016年12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主要运用形象的比喻和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除夕夜的雪景,突出了过 年的热闹和草屋环境的寂静,同时也为故事的展开做了铺垫 B.小说通过穿“父亲”留下的军大衣、“父亲”去世后没包过饺子、墙上挂 “父亲”的照片等细节,暗示了“父亲”去世给这个家庭造成的穷困和不幸
母亲剥去了身上的军大衣,那还是父亲留下的,抻了抻衣袖,看着这三个瘦骨 伶仃的儿女,眨眨眼说:“今天过年我们吃元宝吧。” “元宝?”几乎是异口同声,目光也聚光灯般投向了母亲,老三吧嗒着满嘴的口 水。 母亲点头,指挥道:“老大,你把这几棵白菜洗洗!” “老二,去把床下的粉丝拿出来!” 老三才五岁,睁着透亮的黑眼珠注视着母亲,母亲说:“你给我准备一瓢水。” 母亲舀了几碗白面在盆里,吩咐道:“加水!” 老三两只手颤巍巍地端着水瓢,滴了两滴,“不够!”母亲说。又加了一点,母 亲直接从老三手里夺过水瓢,“哗”的一声,水冲到面里,隐了身,母亲操手 搓揉了起来,面团像雪球一般滚大,圆滚滚的像个白胖子,母亲安慰般拍打着 面团。 洗净的白菜从热水里捞起,切碎,放到摊开的纱布里拧干,粉丝同样烫软,一 起切碎,放在一个盆子里搅拌,加盐,又一通拌着,白菜也慢慢泛着喜色。 母亲把擀面杖直接压在了面团上,横一道竖一道,胖子被压扁,抻长。直到一 张大面皮摊在桌上,又找来一个罐头瓶子,压在面皮上,一个圆形的面皮就出 来了。 “饺子!”老二惊呼道,自从父亲去世后,就一直没有包过饺子,父亲擀面皮是 掐一小块面剂,擀面杖搓动两下,一块面皮就飞了出来。不像母亲这样费劲。 饺子七零八落地散在桌上,像一群咧嘴的大肚汉。母亲对老二说:“去烧水吧!” 老三在一旁不安分地用手揉揉捏捏,被母亲拍落了,老三噘着嘴,老大在一旁 安静地包着饺子。 当水汽弥漫着整个屋子,一只只水饺“扑通通”地跳下水,沉到锅底,母亲掂 着锅铲说:“你们三个把对联贴上!” 等三个孩子回到了屋里,三碗热气腾腾的水饺就端到了桌上。母亲颇为神秘地 说:“这里面有惊喜,你们谁吃到了,谁明年就有好运哟!” 老二咬了一口,惊叫道:“我吃到了!”就吐出一枚硬币,摊开手掌,熠熠生辉。 老三有些着急,吞了几口溜光水滑的饺子,停了下来,翻着白眼看着老二,母 亲吃了一个饺子,鼓励说:“三子,吃啊!” 老三眉头锁住,又解开,叫道:“我也吃到了!”从嘴里就吐出了硬币,在手里 扬了扬,那样子比吃了开心果还兴奋。 老大看着母亲,说:“我吃撑了!”就把碗里两个饺子拨到了母亲的碗里,赶紧 把碗抽走。母亲牙齿“咯噔”了一声,蹙眉,老三叫道:“妈也吃到了!” 老二拍着巴掌说:“大姐,就你没有吃到了!” 老大鼓起嘴咽着一口,瞪大眼说:“不好,我吞到肚子里了!” 欢乐的笑声爆起,冲破除夕夜白雪皑皑的屋顶张扬开来。母亲转头望向墙上丈 夫的照片,嘴咧开,眼圈却已经红了…… (摘编自《小小说月刊》2016 年 12 期)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第一段主要运用形象的比喻和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除夕夜的雪景,突出了过 年的热闹和草屋环境的寂静,同时也为故事的展开做 了铺垫 B. 小说通过穿“父亲”留下的军大衣、“父亲”去世后没包过饺子、墙上挂 “父亲”的照片等细节,暗示了“父亲”去世给这个家庭造成的穷困和不幸
C.第三段划线句子属于细节描写,既生动地展现了那开门后光线由窄到宽的变 化过程,同时“门像老牛般哼唧着”,也暗示了这个家庭生活的窘迫。[来源: 学科网] D.小说中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塑造了孩子们的形象。老三天真 烂漫,老二鲁莽性急,老大贴心懂事,个性鲜活,真切生动。 5.母亲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6.请简要分析结尾段的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目前,今冬来最持久雾霾天气正在影响我国,多个城市已达严重污染,北京、 天津、河北、陕西、山东、河南等6省市合力“抗霾”。目前,仅京津冀及周 边地区和陕西省,就有31个城市维持红色预警,21个城市维持橙色预警,8个 城市维持黄色预警。 专家提示,此次雾霾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强度大,部分时段能 见度低,对人体健康和交通等将产生较大影响,需防范霾天气对人体健康和低 能见度对交通运输的不利影响。另外,今年10月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 扩散条件总体偏差,导致京津冀地区平均日数较去年同期偏多,需做好抗 持久战的准备 (摘编2016年12月18日《中国天气网》有删改) 材料二: 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及贡献率 排放量排放量(万吨)贡献率(%) 煤炭燃烧 2179 86.7 炼钢 168.5 炼油 68 2.7 机动车 99.8 合计 2513.3 100.0 注:二氧化硫与空气中其他污染物进行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形成硫酸盐、硝 酸盐二次颗粒,由气体污染物转化为固体污染物,成为PM2.5升高的最主要因 素,从而导致雾霾天气的产生。 以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 材料三: 刚入12月,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再次遭遇持续性雾天气,此次我国的雾霾天 气,波及省市城市之多让我们大吃一惊,因为雾霾天气的影响,有部分省份中 小学及幼儿园停课,教育受阻,学生学习受到影响。雾霾也严重的影响了我们 的日常生活,严重危及到了公民的人身健康,雾像一个恶魔一样在侵袭着我 们的身体 事实上,雾霾的形成也与我们每一个人都脱不了干系。比如,企业排烟、 工地扬尘、汽车尾气、家庭烹饪等等,都对雾变或多或少地产生影响。为了 蓝天白云,为了新鲜空气,无论政府还是企业抑或公众,都应带着责任积极参 与进来
C. 第三段划线句子属于细节描写,既生动地展现了那开门后光线由窄到宽的变 化过程,同时“门像老牛般哼唧着”,也暗示了这个家庭生活的窘迫。[来源: 学科网] D. 小说中运用语言、动作、心 理等描写手法塑造了孩子们的形象。老三天真 烂漫,老二鲁莽性急,老大贴心懂事,个性鲜活,真切生动。 5. 母亲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 分) 6. 请简要分析结尾段的作用。(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目前,今冬来最持久雾霾天气正在影响我国,多个城市已达严重污染,北京、 天津、河北、陕西、山东、河南等 6 省市合力“抗霾”。目前,仅京津冀及周 边地区和陕西省,就有 31 个城市维持红色预警,21 个城市维持橙色预警,8 个 城市维持黄色预警。 专家提示,此次雾霾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强度大,部分时段能 见度低,对人体健康和交通等将产生较大影响,需防范霾天气对人体健康和低 能见度对交通运输的不利影响。另外,今年 10 月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 扩散条件总体偏差,导致京津冀地区平均霾日数较去年同期偏多,需做好抗霾 持久战的准备。 (摘编 2016 年 12 月 18 日《中国天气网》有删改) 材料二: 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及贡献率 排放量 排放量(万吨) 贡献率(%) 煤炭燃烧 2179 86.7 炼钢 168.5 6.7 炼油 68 2.7 机动车 99.8 4 合计 2513.3 100.0 注:二氧化硫与空气中其他污染物进行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形成硫酸盐、硝 酸盐二次颗粒,由气体污染物转化为固体污染物,成为 PM2.5 升高的最主要因 素,从而导致雾霾天气的产生。 (以上数据来源于互联网) 材料三: 刚入 12 月,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再次遭遇持续性雾霾天气,此次我国的雾霾天 气,波及省市城市之多让我们大吃一惊,因为雾霾天气的影响,有部分省份中 小学及幼儿园停课,教育受阻,学生学习受到影响。雾霾也严重的影响了我们 的日常生活,严重危及到了公民的人身健康,雾霾像一个恶魔一样在侵袭着我 们的身体。 事实上,雾霾的形成也与我们每一个人都脱不了干系。比如,企业排烟、 工地扬尘、汽车尾气、家庭烹饪等等,都对雾变霾或多或少地产生影响。为了 蓝天白云,为了新鲜空气,无论政府还是企业抑或公众,都应带着责任积极参 与进来
(摘编2015年12月5日《长江时评》有删节) 材料四: 为督促地方政府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环保部督查组持续在一线开展督查。 督查组发现个别企业存在恶意生产行为,部分企业未严格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 响应措施,还有部分企业超标排放污染物。像这样只顾一己私利不管他人死活 只想我行我素不愿尽责出力的,可以说大有人在 身处青山绿水,呼吸新鲜空气,是广大群众的迫切心愿。顺应人民的期待,政 府这只有形的手必须抓出力度,对糟区内的企业要加大排查,要加强监督。 且发现企业违规排污,该罚款的罚款,该整改的整改,该关停的关停。总之, 决不能用环境污染换取数字政绩,决不能拿群众健康拉动GDP增长 同时,治理实霾要有长远的治理规划,面对雾霾天气,一些地方还是“头痛医 头”,缺乏治理空气污染的长期规划 摘编自2017年1月10日《东方网》有删节) 7.下列关于雾霾天气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雾霾天气都具有过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强度大的特点它对人的健 康和交通运输产生了不利影响 B.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煤炭燃烧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与空气中其它污 染物相结合 C.雾霾天气的形成与部分企业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社会责任的意识淡薄有很大 的关系。 D.大范围雾天气的形成使民众对空气质量的诉求极为强烈,这能唤醒他们的 环保意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从材料二可知,煤炭燃烧是PM2.5值的升高主要因素,要从根本上治理雾讓, 就要抓住关键,只要改变目前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消耗的局面就可以了。 B.雾霾是一种极端天气,它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并直接影响人体健康,甚至 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对城市管理也是严峻的考验 C.雾霾天气的产生与企业生产、民众生活习惯、交通出行等都有联系,治理雾 蕴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 D.由煤炭消费和雾霾天数的数据图可知,煤炭用量逐年递增,而每年雾霾天数 也呈不断上升的状态。 E.治理雾是民众的心愿,政府也加大了工作力度,那种用环境污染换取数字 政绩,拿群众健康拉动GDP增长的做法是绝不允许的 9.试从政府角度分析怎样才能有效促进我国雾霾天气的防治?请结合材料简要 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种谔(e)字子正,以父任累官左藏库副使,延帅陆诜荐知青涧城。夏酋令唆 内附,诜生事,欲弗纳,谔请纳之。夏人来索。选问所以报,谔曰:“必欲 令唆,当以景询来易。”乃止。询者,中国亡命至彼者也。夏将嵬名山部落在 故绥州,其弟夷山先降,谔使人因夷山以诱之,赂以金盂,名山小吏李文喜受
(摘编 2015 年 12 月 5 日《长江时评》有删节) 材料四: 为督促地方政府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环保部督查组持续在一线开展督查。 督查组发现个别企业存在恶意生产行为,部分企业未严格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 响应措施,还有部分企业超标排放污染物。像这样只顾一己私利不管他人死活, 只想我行我素不愿尽责出力的,可以说大有人在。 身处青山绿水,呼吸新鲜空气,是广大群众的迫切心愿。顺应人民的期待,政 府这只有形的手必须抓出力度,对辖区内的企业要加大排查,要加强监督。一 旦发现企业违规排污,该罚款的罚款,该整改的整改,该关停的关停。总之, 决不能用环境污染换取数字政绩,决不能拿群众健康拉动 GDP 增长。 同时,治理雾霾要有长远的治理规划,面对雾霾天气,一些地方还是“头痛医 头”,缺乏治理空气污染的长期规划。 (摘编自 2017 年 1 月 10 日《东方网》有删节) 7.下列关于雾霾天气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雾霾天气都具有过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强度大的特点,它对人的健 康和交通运输产生了不利影响。。 B. 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煤炭燃烧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与空气中其它污 染物相结合 C. 雾霾天气的形成与部分企业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社会责任的意识淡薄有很大 的关系。 D. 大范围雾霾天气的形成使民众对空气质量的诉求极为强烈,这能唤醒他们的 环保意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 从材料二可知,煤炭燃烧是 PM2.5 值的升高主要因素,要从根本上治理雾霾, 就要抓住关键,只要改变目前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消耗的局面就可以了。 B.雾霾是一种极端天气,它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并直接影响人体健康,甚至 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对城市管理也是严峻的考验。 C.雾霾天气的产生与企业生产、民众生活习惯、交通出行等都有联系,治理雾 霾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 D.由煤炭消费和雾霾天数的数据图可知,煤炭用量逐年递增,而每年雾霾天数 也呈不断上 升的状态。 E.治理雾霾是民众的心愿,政府也加大了工作力度,那种用环境污染换取数字 政绩,拿群众健康拉动 GDP 增长的做法是绝不允许的。 9.试从政府角度分析怎样才能有效促进我国雾霾天气的防治?请结合材料简要 概括。(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小题。 种谔(è)字子正,以父任累官左藏库副使,延帅陆诜荐知青涧城 。夏酋令㖫 内附,诜恐生事,欲弗纳,谔请纳之。夏人来索。诜问所以报,谔曰:“必欲 令㖫,当以景询来易。”乃止。询者,中国亡命至彼者也。夏将嵬名山部落在 故绥州,其弟夷山先降,谔使人因夷山以诱之,赂以金盂,名山小吏李文喜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