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2016年高三年级3月份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黄冈市教育科学院命制 2016年3月14日上午9:00~11:30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 准考证号条。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将答题 卡上试卷类型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 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统一提供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中国文学史的本与末 刘娟 ①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指出“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 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其本意为嘲讽新月派与创造 社“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孰料有人据此提出“魏晋文学自觉说”。中国 古代文学自产生就自觉担负起传承道义的社会教化重任,“魏晋文学自觉说”乃 至“文学的自觉”并不适宜用来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②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虽然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新的文体也不断涌现 但正如曹丕《典论·论文》所说:“文本同而末异。”言志载道的传统是“本” 具体文体和文辞的变化是“末”。根本点并没有发生过动摇。近代以前,中国文 人的主要学习及研究对象是经史、诸子、辞赋等-著作,但20世纪以来,中国受 西方文学观念尤其是19世纪初法国女作家斯达尔夫人《论文学》的影响,认为 文学的特质为抒情性、形象性与典型性。照此标准,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如六经、 诸子就不是文学,至多含有文学因素,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更侧重符合西洋近代 文学分类的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种类的研究,这种现象限制了学者研究的范 围,破坏了中国文学历时三千年的完整性和包容道统价值的深刻性。这种典型的 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学观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及其价值的否定。探讨中国文学史,不 能背离与古代文学共生共长的学术传统。更不能失去对传统的敬畏。若将六经 诸子等以原道载道为价值追求、引导社会向善为终极目标的著作从中国文学史中 剥离,中国文学将失去自身特色,中国文学研究将不具有完整性 ③在斯达尔夫人《论文学》之前的欧洲,文学观念也包含了修辞学、诗歌、历史 哲学和宗教等复杂内容,并非仅限于在虚构意义上。斯达尔夫人的文学观既不适 用于中国古代文学,也不能涵盖18世纪以前的西方文学。有学者提出要兼容并 包,汇通中西,但我们的“兼容并包”,应有选择性,“汇通中西”应坚持立足
湖北省黄冈市 2016 年高三年级 3 月份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题 黄冈市教育科学院命制 2016 年 3 月 14 日上午 9:00~11:30 本试卷共 8 页,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 准考证号条。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统一提供的 2B 铅笔将答题 卡上试卷类型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统一提供的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 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统一提供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3 题。 中国文学史的本与末 刘 娟 ①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指出“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 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其本意为嘲讽新月派与创造 社“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孰料有人据此提出“魏晋文学自觉说”。中国 古代文学自产生就自觉担负起传承道义的社会教化重任,“魏晋文学自觉说”乃 至“文学的自觉”并不适宜用来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②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虽然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新的文体也不断涌现, 但正如曹丕《典论·论文》所说:“文本同而末异。”言志载道的传统是“本”, 具体文体和文辞的变化是“末”。根本点并没有发生过动摇。近代以前,中国文 人的主要学习及研究对象是经史、诸子、辞赋等-著作,但 20 世纪以来,中国受 西方文学观念尤其是 19 世纪初法国女作家斯达尔夫人《论文学》的影响,认为 文学的特质为抒情性、形象性与典型性。照此标准,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如六经、 诸子就不是文学,至多含有文学因素,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更侧重符合西洋近代 文学分类的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种类的研究,这种现象限制了学者研究的范 围,破坏了中国文学历时三千年的完整性和包容道统价值的深刻性。这种典型的 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学观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及其价值的否定。探讨中国文学史,不 能背离与古代文学共生共长的学术传统。更不能失去对传统的敬畏。若将六经、 诸子等以原道载道为价值追求、引导社会向善为终极目标的著作从中国文学史中 剥离,中国文学将失去自身特色,中国文学研究将不具有完整性。 ③在斯达尔夫人《论文学》之前的欧洲,文学观念也包含了修辞学、诗歌、历史、 哲学和宗教等复杂内容,并非仅限于在虚构意义上。斯达尔夫人的文学观既不适 用于中国古代文学,也不能涵盖 18 世纪以前的西方文学。有学者提出要兼容并 包,汇通中西,但我们的“兼容并包”,应有选择性,“汇通中西”应坚持立足
中国文学本位。有责任的当代学人并非一味排斥西方文学观念,而是在披沙拣金、 去粗取精的过程之后,借鉴吸收其中契合中国实际的文学观念 ④倡“魏晋文学自觉说”者多以曹丕《典论·论文》之“诗赋欲丽”为据,认为 魏晋时期文学从政治、教化和社会责任感的束缚中挣脱,重视表现个人情感。对 艺术审美性有了自觉追求。事实上“文学的自觉”这一概念并不适合中国文学的 实际状况,中国文学自产生起就有自身的审美标准与价值追求,体现在两个方面 是言说目的很明确,即言志载道;二是先秦文学已对文辞之类有深刻认识并自 觉追求。《文心雕龙·宗经》说六经“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的叙述特点, 说的就是六经的审美价值。《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引孔子之言曰:“《志》有 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钱基 博《中国文学史》说“孔子以前,有言有文,直言者谓之言,修辞者谓之文”, 足见孔子之前中国文学已有建言修辞的良好传统。 ⑤中国古代文学包括魏晋南北朝文学从未有过“为艺术而艺术”的时代,曹丕对 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评价与《左传》所载的“三不朽”思想一致, 都表达了建功立业、名垂后世的终极人生理想。陆机《文赋》最早系统地探讨文 学创作的问题,他将文学的根本目的归结到载道教化一途。 ⑥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绝大多数时代的绝大部分文人都能始终将明德、载道与 经世致用作为首要目的,这一社会价值被历代作者和读者共同认可。研究中国文 学史,描述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就不能否定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这个根本特征。 (有删改) 1.下列对“中国文学史的本与末”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古代文学就产生就自觉担负起传承道义的社会教化重任,用“魏晋文学 自觉说”乃至“文学的自觉”等来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就忽视了中国 文学的“本 B.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虽然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新的文体也不断涌现,但 根本点并没有发生过动摇:言志载道的传统是“本”,具体文体和文辞的变化是 末 C.研究中国文学史,不能将六经、诸子等以原道载道为价值追求、引导社会向 善为终极目标的著作排除在外,否则中国文学将失去自身特色,中国文学研究将 不具有完整性。 D.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除了魏晋时期文学从政治、教化和社会责任感的束缚 中挣脱出来,绝大多数时代的绝大部分文人都能始终将明德、载道与经世致用作 为首要目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要坚持自己的标准,不能用西方中心主义的 文学观来否定中国古代文学及其价值。 B.20世纪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受西方文学观念影响,更侧重于研究具有 抒情性、形象性与典型性的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种类 C.在学习、借鉴西方的文学观念时,只要坚持“兼容并包,汇通中西”的原则, 就能保持中国文学的自身特色和完整性。 D.研究中国文学史,不能背离古代文学生长的学术传统,不能失去对传统的敬 畏,不能否定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根本特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中国文学本位。有责任的当代学人并非一味排斥西方文学观念,而是在披沙拣金、 去粗取精的过程之后,借鉴吸收其中契合中国实际的文学观念。 ④倡“魏晋文学自觉说”者多以曹丕《典论·论文》之“诗赋欲丽”为据,认为 魏晋时期文学从政治、教化和社会责任感的束缚中挣脱,重视表现个人情感。对 艺术审美性有了自觉追求。事实上“文学的自觉”这一概念并不适合中国文学的 实际状况,中国文学自产生起就有自身的审美标准与价值追求,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言说目的很明确,即言志载道;二是先秦文学已对文辞之类有深刻认识并自 觉追求。《文心雕龙·宗经》说六经“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的叙述特点, 说的就是六经的审美价值。《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引孔子之言曰:“《志》有 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钱基 博《中国文学史》说“孔子以前,有言有文,直言者谓之言,修辞者谓之文”, 足见孔子之前中国文学已有建言修辞的良好传统。 ⑤中国古代文学包括魏晋南北朝文学从未有过“为艺术而艺术”的时代,曹丕对 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评价与《左传》所载的“三不朽”思想一致, 都表达了建功立业、名垂后世的终极人生理想。陆机《文赋》最早系统地探讨文 学创作的问题,他将文学的根本目的归结到载道教化一途。 ⑥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绝大多数时代的绝大部分文人都能始终将明德、载道与 经世致用作为首要目的,这一社会价值被历代作者和读者共同认可。研究中国文 学史,描述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就不能否定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这个根本特征。 (有删改) 1.下列对“中国文学史的本与末”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古代文学就产生就自觉担负起传承道义的社会教化重任,用“魏晋文学 自觉说”乃至“文学的自觉”等来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就忽视了中国 文学的“本”。 B.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虽然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新的文体也不断涌现,但 根本点并没有发生过动摇:言志载道的传统是“本”,具体文体和文辞的变化是 “末”。 C.研究中国文学史,不能将六经、诸子等以原道载道为价值追求、引导社会向 善为终极目标的著作排除在外,否则中国文学将失去自身特色,中国文学研究将 不具有完整性。 D.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除了魏晋时期文学从政治、教化和社会责任感的束缚 中挣脱出来,绝大多数时代的绝大部分文人都能始终将明德、载道与经世致用作 为首要目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要坚持自己的标准,不能用西方中心主义的 文学观来否定中国古代文学及其价值。 B.20 世纪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受西方文学观念影响,更侧重于研究具有 抒情性、形象性与典型性的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种类。 C.在学习、借鉴西方的文学观念时,只要坚持“兼容并包,汇通中西”的原则, 就能保持中国文学的自身特色和完整性。 D.研究中国文学史,不能背离古代文学生长的学术传统,不能失去对传统的敬 畏,不能否定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根本特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新月派与创造社受西方文学观念的影响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 没有立足中国文学本位.破坏了中国文学历时三千年的完整性和包容道统价值的 深刻性 B.近代以前,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包含经史、诸子、辞赋等著作,这和19世纪之 前的欧洲的文学也包含了修辞学、诗歌、历史、哲学和宗教等复杂内容,有相似 之处。 C.“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体现了中国文学对文辞之美有深刻认识和自觉追求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体现了中国文学“言志载道” 的价值追求。 D.曹丕对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评价与《左传》所载的“三不朽” 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学包括魏晋南北朝文学从未有过“为艺术而艺术”时代的 个明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 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 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上书举季弟縹自代,时议不以为私。转右补阙,而縹代 为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子从郁为补阙,贯之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复奏: 拾遗、补阙虽品不同,皆是谏官。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 子论父。”改为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 贯之持其籍不与,曰:“工商之子,不当仕。”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 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讨吴元济也,贯之请释镇州,专力淮西,且言:“陛下岂不知建中事乎?始于蔡 急而魏应也,齐、赵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为殚屈,故朱泚乘以为乱。此 非它,速于扑灭也。今陛下独不能少忍,俟蔡平而诛镇邪?”时帝业已讨镇,不 从。终之,蔡平,镇乃服。初,讨蔡,以宣武韩弘为都统,又诏河阳乌重胤、忠 武李光颜合兵以进。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 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运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 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 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不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后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都。 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书召。未行,卒,年六十二,诏赠尚书右仆射, 谥曰贞。 (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 恳切/竟罢去之 B.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 恳切/竟罢去之
A.新月派与创造社受西方文学观念的影响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 没有立足中国文学本位.破坏了中国文学历时三千年的完整性和包容道统价值的 深刻性。 B.近代以前,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包含经史、诸子、辞赋等著作,这和 19 世纪之 前的欧洲的文学也包含了修辞学、诗歌、历史、哲学和宗教等复杂内容,有相似 之处。 C.“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体现了中国文学对文辞之美有深刻认识和自觉追求;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体现了中国文学“言志载道” 的价值追求。 D.曹丕对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评价与《左传》所载的“三不朽” 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学包括魏晋南北朝文学从未有过“为艺术而艺术”时代的一 个明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 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 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上书举季弟纁自代,时议不以为私。转右补阙,而纁代 为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子从郁为补阙,贯之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复奏: “拾遗、补阙虽品不同,皆是谏官。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 子论父。”改为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 贯之持其籍不与,曰:“工商之子,不当仕。”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 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讨吴元济也,贯之请释镇州,专力淮西,且言:“陛下岂不知建中事乎?始于蔡 急而魏应也,齐、赵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为殚屈,故朱泚乘以为乱。此 非它,速于扑灭也。今陛下独不能少忍,俟蔡平而诛镇邪?”时帝业已讨镇,不 从。终之,蔡平,镇乃服。初,讨蔡,以宣武韩弘为都统,又诏河阳乌重胤、忠 武李光颜合兵以进。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 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运。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 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 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不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后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都。 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书召。未行,卒,年六十二,诏赠尚书右仆射, 谥曰贞。 (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 恳切/竟罢去之 B.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 恳切/竟罢去之
C.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 恳切/竟罢去之 D.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 恳切/竟罢去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语言禁忌现象。韦贯之,名纯,因避唐宪宗李纯 讳,别人只能用字称呼他,只有自己才可以用名来称呼自己。 B.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唐 朝的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都属于谏官。 C.工商是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简称,在封建社会里为杂色之流,可追求物质享受 不可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更不可超授官秩 D.对已死的官员,古代皇帝可依据其生前功绩赠官、赠谥。“尚书右仆射”是 皇帝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官取,“贞”是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谥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韦贯之刚强正派,不阿权贵。有人把他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表示愿意结 识他并把他推荐给皇上。韦贯之并没在意,几年没有去拜访李实,失去了通过李 实推荐而升迁的机会 B.韦贯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上书推荐弟弟韦縹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当时 人们并不认为他偏私;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致使杜从郁 的官职一降再降,做了秘书丞。 C.韦贸之洞察力强,料事如神。讨伐吴元济的时候,韦贯之建议先放下镇州, 全力对付淮西;不赞成设置都统的同时又令二帅连营,这些德宗都没采纳。事后 证明韦,贯之是正确的。 D.贯之为官敢言,坚守正义。皇帝宠臣张宿出使外地,宰相裴度为他请求章服, 韦贯之严词坚决反对。因此事得罪了做谏官的张宿,张宿后来“诬以朋党”报复 韦贯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o分) (1)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5 分) (2)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孟浩然的两首诗,完成8~9题。 岁暮归南山①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①这首诗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年已40岁的孟浩然在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 后在好友王维住处所作。②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 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③青阳:指春 8.诗人在两首诗中都含蓄表达了对待出仕的态度,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态度是 否相同。(6分)
C.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 恳切/竟罢去之 D.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 恳切/竟罢去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语言禁忌现象。韦贯之,名纯,因避唐宪宗李纯 讳,别人只能用字称呼他,只有自己才可以用名来称呼自己。 B.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唐 朝的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都属于谏官。 C.工商是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简称,在封建社会里为杂色之流,可追求物质享受, 不可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更不可超授官秩。 D.对已死的官员,古代皇帝可依据其生前功绩赠官、赠谥。“尚书右仆射”是 皇帝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官取,“贞”是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谥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韦贯之刚强正派,不阿权贵。有人把他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表示愿意结 识他并把他推荐给皇上。韦贯之并没在意,几年没有去拜访李实,失去了通过李 实推荐而升迁的机会。 B.韦贯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上书推荐弟弟韦纁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当时 人们并不认为他偏私;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致使杜从郁 的官职一降再降,做了秘书丞。 C.韦贸之洞察力强,料事如神。讨伐吴元济的时候,韦贯之建议先放下镇州, 全力对付淮西;不赞成设置都统的同时又令二帅连营,这些德宗都没采纳。事后 证明韦,贯之是正确的。 D.贯之为官敢言,坚守正义。皇帝宠臣张宿出使外地,宰相裴度为他请求章服, 韦贯之严词坚决反对。因此事得罪了做谏官的张宿,张宿后来“诬以朋党”报复 韦贯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lo 分) (1)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5 分) (2)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孟浩然的两首诗,完成 8~9 题。 岁暮归南山①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①这首诗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年已 40 岁的孟浩然在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 后在好友王维住处所作。②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 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③青阳:指春天。 8.诗人在两首诗中都含蓄表达了对待出仕的态度,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态度是 否相同。(6 分)
9.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评价《岁暮归南山》一诗时说:“结句意境深妙。”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桃花源记》中“ 两 句,通过对老人和小孩的描写,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夸张的手法,总体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 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的句子是 3)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 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 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乙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阿太 蔡崇达 我那个活到九十九岁的阿太一一我外婆的母亲,是个很牛的人。外婆五十多岁突 然撒手,阿太白发人送黑发人。亲戚怕她想不开,轮流看着。她却不知道哪里来 的一股愤怒,嘴里骂骂咧咧,一个人跑来跑去。一会儿掀开棺材看看外婆的样子, 会儿到厨房看看那祭祀的供品做得如何,走到大厅听见有人杀一只鸡没割中动 脉,那只鸡洒着血到处跳,阿太小跑出来,一把抓住那只鸡,狠狠往地上一摔。 鸡的脚挣扎了一下,终于停歇了。“这不结了一一别让这肉体再折腾它的魂灵。” 阿太不是个文化人,但是个神婆,讲话偶尔文绉绉 众人皆喑哑。 那场葬礼,阿太一声都没哭。①使看着外婆的躯体即将进入焚化炉,她也只是乜 斜着眼,像是对其他号哭人的不屑,又似乎是老人平静地打盹。 那年我刚上小学一年级,很不理解阿太冰冷的无情。几次走过去问她,阿太你怎 么不难过?阿太满是寿斑的脸,竞轻微舒展开,那是笑一—“因为我很舍得。” 这句话在后来的生活中经常听到。外婆去世后,阿太经常到我家来住,她说,外 婆临死前交待,黑狗达没爷爷奶奶,父母都在忙,你要帮着照顾。我因而更能感 受她所谓的“舍得”。 阿太是个很狠的人,连切菜都要像切排骨那样用力。有次她在厨房很冷静地喊 “哎呀”,在厅里的我大声问:“阿太怎么了?”“没事,就是把手指头切断 了。”接下来,慌乱的是我们一家人,她自始至终,都一副事不关已的样子。 病房里正在帮阿太缝合手指头,母亲在病房外的长椅上和我讲阿太的故事。她曾 经把不会游泳,还年幼的舅公扔到海里,让他学游泳,舅公差点溺死,邻居看不 过去跳到水里把他救起来。没过几天邻居看她把舅公再次扔到水里。所有邻居都 骂她没良心,她冷冷地说:“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
9.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评价《岁暮归南山》一诗时说:“结句意境深妙。”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桃花源记》中“ , ”两 句,通过对老人和小孩的描写,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夸张的手法,总体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 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的句子是 “ , ”。 (3)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 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 , ” 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乙 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 题。(25 分) 阿 太 蔡崇达 我那个活到九十九岁的阿太一一我外婆的母亲,是个很牛的人。外婆五十多岁突 然撒手,阿太白发人送黑发人。亲戚怕她想不开,轮流看着。她却不知道哪里来 的一股愤怒,嘴里骂骂咧咧,一个人跑来跑去。一会儿掀开棺材看看外婆的样子, 一会儿到厨房看看那祭祀的供品做得如何,走到大厅听见有人杀一只鸡没割中动 脉,那只鸡洒着血到处跳,阿太小跑出来,一把抓住那只鸡,狠狠往地上一摔。 鸡的脚挣扎了一下,终于停歇了。“这不结了一一别让这肉体再折腾它的魂灵。” 阿太不是个文化人,但是个神婆,讲话偶尔文绉绉。 众人皆喑哑。 那场葬礼,阿太一声都没哭。①使看着外婆的躯体即将进入焚化炉,她也只是乜 斜着眼,像是对其他号哭人的不屑,又似乎是老人平静地打盹。 那年我刚上小学一年级,很不理解阿太冰冷的无情。几次走过去问她,阿太你怎 么不难过?阿太满是寿斑的脸,竞轻微舒展开,那是笑——“因为我很舍得。” 这句话在后来的生活中经常听到。外婆去世后,阿太经常到我家来住,她说,外 婆临死前交待,黑狗达没爷爷奶奶,父母都在忙,你要帮着照顾。我因而更能感 受她所谓的“舍得”。 阿太是个很狠的人,连切菜都要像切排骨那样用力。有次她在厨房很冷静地喊 “哎呀”,在厅里的我大声问:“阿太怎么了?”“没事,就是把手指头切断 了。”接下来,慌乱的是我们一家人,她自始至终,都一副事不关已的样子。 病房里正在帮阿太缝合手指头,母亲在病房外的长椅上和我讲阿太的故事。她曾 经把不会游泳,还年幼的舅公扔到海里,让他学游泳,舅公差点溺死,邻居看不 过去跳到水里把他救起来。没过几天邻居看她把舅公再次扔到水里。所有邻居都 骂她没良心,她冷冷地说:“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