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 第三次课* 授课内容:第五章所有权通论 学习要求:熟练掌握所有权的概念、权能、限制和种类,了解 所有权的社会作用,掌握、熟悉、所有权的变动,了解取得时效制 度理论。 第五章所有权通论 第一节所有权的概念 、所有权的定义 所有权是在法律的规定范围内,对物最全面的自由支配的物 权,主要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能 二、所有权的特征 (一)全面性 (二)整体性 (三)弹力性 (四)永久性 、所有权的种类 (一)所有权不同标准的分类 依据所有权的客体为不动产还是动产,可以把所有权分为不 动产所有权和动产所有权 2.依据所有权主体的数量,可以把所有权分为单一所有权和共 同所有权
1 物 权 法 ***第三次课*** 授课内容:第五章所有权通论。 学习要求:熟练掌握所有权的概念、权能、限制和种类,了解 所有权的社会作用,掌握、熟悉、所有权的变动,了解取得时效制 度理论。 第五章 所有权通论 第一节 所有权的概念 一、所有权的定义 ⚫ 所有权是在法律的规定范围内,对物最全面的自由支配的物 权,主要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能 二、所有权的特征 (一)全面性 (二)整体性 (三)弹力性 (四)永久性 三、所有权的种类 (一)所有权不同标准的分类 1.依据所有权的客体为不动产还是动产,可以把所有权分为不 动产所有权和动产所有权 2.依据所有权主体的数量,可以把所有权分为单一所有权和共 同所有权
3.依据享有所有权的主体不同,把所有权分为国家所有权、集 体所有权和个人所有权 (二)国家所有权 ●国家所有权是全民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它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对全民所有的财产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全面 支配的权利 国家所有权的特征 1.所有权主体的唯一性和统一性 2.客体的无限广泛性 3.行使方式的多样性 4.取得方式的特殊性 (三)集体所有权 集体所有权是指劳动群众集体组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占 有、使用、收益、处分等全面支配其财产的权利,它是劳动 群众集体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 ●劳动群众集体组织所有权的特征 1.主体的多元性 2.客体的相对广泛性 (四)个人所有权 个人所有权是公民个人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 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权利,是公民个人所有制在法律上 的表现 第二节所有权的社会作用 所有权社会功能理论 二、所有权与现代市场经济社会 (一)所有权制度是支撑一个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石 (二)所有权制度有利于发挥财产的效用 (三)所有权制度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四)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 第三节所有权的权能 所有权权能的涵义 所有权的权能,又称为所有权的内容或职能。所有权的各项 权能是所有权的作用方式
2 3.依据享有所有权的主体不同,把所有权分为国家所有权、集 体所有权和个人所有权 (二)国家所有权 ⚫ 国家所有权是全民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它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对全民所有的财产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全面 支配的权利 ⚫ 国家所有权的特征 1.所有权主体的唯一性和统一性 2.客体的无限广泛性 3.行使方式的多样性 4.取得方式的特殊性 (三)集体所有权 ⚫ 集体所有权是指劳动群众集体组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占 有、使用、收益、处分等全面支配其财产的权利,它是劳动 群众集体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 ⚫ 劳动群众集体组织所有权的特征 1.主体的多元性 2.客体的相对广泛性 (四)个人所有权 ⚫ 个人所有权是公民个人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 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权利,是公民个人所有制在法律上 的表现 第二节 所有权的社会作用 一、所有权社会功能理论 二、所有权与现代市场经济社会 (一)所有权制度是支撑一个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石 (二)所有权制度有利于发挥财产的效用 (三)所有权制度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四)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 第三节 所有权的权能 一、所有权权能的涵义 ⚫ 所有权的权能,又称为所有权的内容或职能。所有权的各项 权能是所有权的作用方式
二、积极权能 (一)占有 占有是主体对于物基于占有的意思进行控制的事实状态,是 对物的一种事实上的控制 (二)使用 使用是指依照物的性能和用途,并不毁坏其物或变更其性质 而加以利用,从而实现物的使用价值和权利人利益的权能 三)收益 收益,就是收取由所有物产生出来的新增经济价值的权能 所谓新增经济价值,包括孳息和利润。 ●孳息分为两种:天然孳息,法定孳息 利润,即把物投入社会生产过程、流通过程所取得的利益 (四)处分 处分是指依法对物进行处置,从而决定其事实上和法律上的 命运的权能 处分可以分为事实上的处分和法律上的处分 ●事实上的处分是在生产或生活中使物在客观上归于消灭或 者改变了物的性状 ●法律上的处分是依照所有人的意志,通过法律行为对物进 行处理。包括两种情形:其一,以一定方式转移物的所有 权;其二,以一定方式暂时转让若干权能或若干权能的部 分,如在物上设定质权、抵押权等权利负担 消极权能 所有权的消极权能,是指排除他人对其所有物违背其意志的 干涉的权能 第四节所有权的限制 所有权限制的概念和根源 (一)所有权限制的概念 所谓所有权的限制,是指禁止或限制作为所有权积极权能或消极 权能的一面或数面,从而使所有人因此受一定的拘束,并负一定的 义务 般限制和特殊(具体)限制。一般限制是对一切所有权或 抽象意义上的所有权的限制,它针对的是不特定主体和不特定客 体;而特殊限制则相反,是针对特定类型的主体或客体的限制
3 二、积极权能 (一)占有 ⚫ 占有是主体对于物基于占有的意思进行控制的事实状态,是 对物的一种事实上的控制 (二)使用 ⚫ 使用是指依照物的性能和用途,并不毁坏其物或变更其性质 而加以利用,从而实现物的使用价值和权利人利益的权能 (三)收益 ⚫ 收益,就是收取由所有物产生出来的新增经济价值的权能。 所谓新增经济价值,包括孳息和利润。 ⚫ 孳息分为两种:天然孳息,法定孳息 ⚫ 利润,即把物投入社会生产过程、流通过程所取得的利益 (四)处分 ⚫ 处分是指依法对物进行处置,从而决定其事实上和法律上的 命运的权能 ⚫ 处分可以分为事实上的处分和法律上的处分 ⚫ 事实上的处分是在生产或生活中使物在客观上归于消灭或 者改变了物的性状 ⚫ 法律上的处分是依照所有人的意志,通过法律行为对物进 行处理。包括两种情形:其一,以一定方式转移物的所有 权;其二,以一定方式暂时转让若干权能或若干权能的部 分,如在物上设定质权、抵押权等权利负担 三、消极权能 ⚫ 所有权的消极权能,是指排除他人对其所有物违背其意志的 干涉的权能 第四节 所有权的限制 一、所有权限制的概念和根源 (一)所有权限制的概念 所谓所有权的限制,是指禁止或限制作为所有权积极权能或消极 权能的一面或数面,从而使所有人因此受一定的拘束,并负一定的 义务 1.一般限制和特殊(具体)限制。一般限制是对一切所有权或 抽象意义上的所有权的限制,它针对的是不特定主体和不特定客 体;而特殊限制则相反,是针对特定类型的主体或客体的限制
2.从限制规范的性质上,可以分为三类:(1)禁止性规范,单 纯禁止所有权人为某行为,如禁止在非居民区建筑住宅;(2)容许 性规范,所有权人容忍他人在其财产上为某种行为,如通行;(3) 义务性规范,所有权人有义务为某种积极行为 3.所有权的限制包括所有权人自愿对自己权利的限制和非依所 有权人的意愿对所有权的某种约束或减损,即自愿性限制和非自愿 性限制 4.从限制的法律依据上可以分为私法上的限制和公法上的限制 (二)所有权限制的根源 所有权限制主要解决的是个人利益之间,以及个人利益与社 会整体利益相冲突的问题 首先,个人是生活在社会共同体中的。社会共同体的利益高于个 人利益;赋予个人对财产所有权是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财产,因而有 利于整个社会利益的增加 其次,是所有权社会化的必然要求 私法上的所有权限制 (一)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认定权利滥用的六项标准,即:第一,故意损害;第二,缺 乏正当利益;第三,选择有害的方式行使权利;第四,损害 大于获取的利益;第五,违背权利存在的目的;第六,违反 侵权法的一般原则 (二)诚实信用原则 所谓诚实信用,究其实质是要求人们在市场活动中讲究信 用,信守诺言,诚实不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 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 ●被认为是“帝王条款,君临全法域之基本原则” (三)自力行为 民法中的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自助行为等私力救济,即所 谓自力行为 (四)其他限制 所谓其他限制,主要包括基于不动产相邻关系或邻地利用权而对 所有权所作的限制以及所有权受所有物上的第三人的物权或债权的 限制 公法上的所有权限制 (一)公法限制的内容
4 2.从限制规范的性质上,可以分为三类:(1)禁止性规范,单 纯禁止所有权人为某行为,如禁止在非居民区建筑住宅;(2)容许 性规范,所有权人容忍他人在其财产上为某种行为,如通行;(3) 义务性规范,所有权人有义务为某种积极行为 3.所有权的限制包括所有权人自愿对自己权利的限制和非依所 有权人的意愿对所有权的某种约束或减损,即自愿性限制和非自愿 性限制 4.从限制的法律依据上可以分为私法上的限制和公法上的限制 (二)所有权限制的根源 ⚫ 所有权限制主要解决的是个人利益之间,以及个人利益与社 会整体利益相冲突的问题 首先,个人是生活在社会共同体中的。社会共同体的利益高于个 人利益;赋予个人对财产所有权是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财产,因而有 利于整个社会利益的增加 其次,是所有权社会化的必然要求 二、私法上的所有权限制 (一)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 认定权利滥用的六项标准,即:第一,故意损害;第二,缺 乏正当利益;第三,选择有害的方式行使权利;第四,损害 大于获取的利益;第五,违背权利存在的目的;第六,违反 侵权法的一般原则 (二)诚实信用原则 ⚫ 所谓诚实信用,究其实质是要求人们在市场活动中讲究信 用,信守诺言,诚实不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 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 ⚫ 被认为是“帝王条款,君临全法域之基本原则” (三)自力行为 ⚫ 民法中的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自助行为等私力救济,即所 谓自力行为 (四)其他限制 所谓其他限制,主要包括基于不动产相邻关系或邻地利用权而对 所有权所作的限制以及所有权受所有物上的第三人的物权或债权的 限制 三、公法上的所有权限制 (一)公法限制的内容
对所有权取得的限制,主要表现为财产所有权取得主体资格 和程序的限制 对所有权使用、收益和处分的限制,也就是对所有权内容或 行使的限制 对所有权的征用 4.对所有权的剥夺,这是对所有权的最大限制 (二)公法限制的形式 1.使所有人负作为义务的 2.使所有人负不作为义务或容忍义务的 (三)公法限制的后果 1.使所有人作为行为归于无效或可以撤销的 2.使行为人负担赔偿责任的 (四)公法限制的标的物 就受限制的标的物而言,既有不动产,也有动产 第五节所有权的变动 所有权的发生 所有权的发生,又可称为所有权的取得,是指民事主体依据 定的法律事实而获得某物的所有权 (一)原始取得 原始取得,是指直接依据法律的规定,不以原所有人的所有 权和意志而取得所有权。原始取得的根据主要包括:生产; 收益;善意取得;先占;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添附; 没收 (二)继受取得 ●继受取得,又称传来取得,是指通过某种法律行为从原所有 人那里取得对某物的所有权。它只有根据原所有人的意志才 取得,而且是以原所有人的权利为依据即通过权利转移方式 产生的。继受取得的根据主要有:买卖合同;赠与、互易 继承遗产;接受遗赠;其他合法原因(如合伙) 所有权的变更 (一)所有权变更的涵义 所有权客体的变更,仅仅是指作为所有权客体的标的物发生 了量变,如所有权因添附而扩大,因标的物部分灭失而缩小 所有权内容的变更,是指因为在所有物上设定了一定的权利 负担而使所有权的部分权能受到限制或者因负担的解除而使
5 1.对所有权取得的限制,主要表现为财产所有权取得主体资格 和程序的限制 2.对所有权使用、收益和处分的限制,也就是对所有权内容或 行使的限制 3.对所有权的征用 4.对所有权的剥夺,这是对所有权的最大限制 (二)公法限制的形式 1.使所有人负作为义务的 2.使所有人负不作为义务或容忍义务的 (三)公法限制的后果 1.使所有人作为行为归于无效或可以撤销的 2.使行为人负担赔偿责任的 (四)公法限制的标的物 就受限制的标的物而言,既有不动产,也有动产 第五节 所有权的变动 一、所有权的发生 ⚫ 所有权的发生,又可称为所有权的取得,是指民事主体依据 一定的法律事实而获得某物的所有权 (一)原始取得 ⚫ 原始取得,是指直接依据法律的规定,不以原所有人的所有 权和意志而取得所有权。原始取得的根据主要包括:生产; 收益;善意取得;先占;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添附; 没收 (二)继受取得 ⚫ 继受取得,又称传来取得,是指通过某种法律行为从原所有 人那里取得对某物的所有权。它只有根据原所有人的意志才 取得,而且是以原所有人的权利为依据即通过权利转移方式 产生的。继受取得的根据主要有:买卖合同;赠与、互易; 继承遗产;接受遗赠;其他合法原因(如合伙) 二、所有权的变更 (一)所有权变更的涵义 ⚫ 所有权客体的变更,仅仅是指作为所有权客体的标的物发生 了量变,如所有权因添附而扩大,因标的物部分灭失而缩小 ⚫ 所有权内容的变更,是指因为在所有物上设定了一定的权利 负担而使所有权的部分权能受到限制或者因负担的解除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