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精讲精练 水和武术等。 2.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体能又包含形态、机能及素质三个方面。 3.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影响比赛结果的基本因素是运动员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其在比赛中的发挥,竞赛对手 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其在比赛中的发挥以及运动竞赛结果的评定这三个方面。 4.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 (四)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 1.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基础上的共同规律。 2.加强了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3.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两个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 二、竞技运动基础上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 (一)竞技运动基础上的分类标准的择定 1.选定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作为分类的一个重要标准。 2.选择运动基础上的动作结构作为另一个重要的分类标准。 3.选择运动成绩评定方法作为竞技项目分类的第三个标准。 (二)竞技运动基础上主要分类体系的建立 1.依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体能和技能)。 2.依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单一周期性、非周期性及混合性)、多元动作结构、 多项组合结构。 3.依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分类(测量、评分、命中、制胜、得分)。 (三)三个主要分类体系的对应联系 由于一切运动训练活动都必须围绕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予以科学地规划和组织实 施,因此以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为主要的分类标准,将以奥运会运动项目为主的众多 竞技项目分为八个项群,并进而对各项群的训练理论进行专门的研究 三、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或实践意义) (一)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制定。 (二)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运动项目的宏观管理」 (三)同项群项目训练规律的探讨和揭示。 ·20·
第四部分运动训练学考研辅导精讲 (四)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人才的流动。 (五)项群训练理论与运动训练方法的移植、创新与发展。 四、我国优势、潜在优势项目的项群特点分析 优势项目:跳水、举重、射击、乒乓球,羽毛球、体操、柔道。这几项传统优势项目 的运动员在过去的6届奥运会中共获得92块金牌,占112块金牌总数的82.24%。仅在雅典奥 运会上就获得了23枚金牌,占32枚金牌总数的71.9%。其中,前5项我国具有整体优势,而 后两项只是个别小项具备优势。 潜在优势项目:射箭、击剑、女子自行车、女子摔跤、女子跆拳道、女子蹦床。这些 项目的运动员在雅典奥运会上共获得3枚金牌。 扩展阅读 (一)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 以项群为基本单位去认识和概况同类属竞技项目的共同特,点,既能够 获得远远大于一个单项运动实践的视野,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去把握几个 或几十个运动单项共同的训练规律,又不会因受到其他类属项目不同特点 的约束,而使得一个项群的共有规律无法显现出来。 (二)加强了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1.运动训练学理论具有鲜明的应用性。 2,一般训练学理论高度的概括性、指导的间接性加大了与训练实践 的距离。 3,项群训练理论的提出和建立使理论的概括面收缩而覆盖面相对扩 大,加大了抽象理论的项目直观性、规律准确性、指导有效性。 (三)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两个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 1.项群训练理论架起沟通一般训练理论与专项训练理论的桥梁。 2.项群训练理论既是一般训练理论的延伸,又是专项训练理论的拓 展。 3,项群训练理论揭开了训练理论新的一页,构成我国训练理论的特 色理论。 (四)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意义 运动训练学两个层次理论的困惑及思考:运动训练的理论体系由一般 训练学和专项训练学两个层次所构成。 1.一般训练理论研究普遍适用于众多运动项目的共同规律,是在高 层次上指导运动训练实践活动的理论体系。 2,专项训练理论密切结合专项训练实践,研究适用于专项训练的理 论体系;研究发现:专项训练理论受到视野的局限性难以深化和提高,而 ·21·
《运动训练学》精讲精练 一般训练理论在力求概括适用于所有项目的共同规律的时候遇到了巨大的 困难,也就是两个层次中间出现了断裂,需要在理论层次之间进行理论衔 接,这即是项群训练理论建立的科学依据。 3,按照不同分类标准建立的体系,各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实践价值。 但是我们要根据不同分类体系在训练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适用范畴和应用 价值进行综合评价,从中选择最为重要、实用的分类标准,建立科学的分 类体系。 (五)项群的分类 1.运动训练研究的基础 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逻辑基础;划分项目类属的基本依据—按照由 不同项目本质属性所引起的项目之间的异同点进行分类:①长距离竞速项 目:肌肉中含较高比例的红肌纤维;②短距离竞速项目:肌肉中含较高比 例的白肌纤维。 2.按项目分类的必要性分析 不同竞技项目的异同,点源于竟技运动发展的历史和比赛的规则等方 面,项目之间异同点的存在启示我们按照不同项目的类属特点进行深入的 探讨,既可比一般训练理论更加准确深入地揭示同类项目的规律;理论上 也可以在专项训练理论上进行升华和提高,并且有机连接起一般训练学和 专项训练学,从而完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 第二节 各项群训练基本特征概述 一、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跳水、体操、技巧等) (一)优秀选手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1.体能特征:优美的体型,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高。 2.技能与战术能力特征:时空判断准确,身体姿态控制能力强;战术方面,动作编排 上扬长避短,动作布局合理。 3.心理和智能特征:感知觉灵敏度高,智能上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比赛成绩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竞赛条件,裁判员评分,对手状况。 (三)运动员的训练特点 1.身体训练:采用非专项的运动项目练习促进健康水平,同时十分重视专项身体素质 ·22·
第四部分运动训练学考研辅导精讲 训练。 2.技术训练:基本动作训练贯穿于运动员多年训练及各年度训练的全过程,难新动作 分阶段依次进行,规定动作需尽快掌握,自选动作扬长避短,设计创新高难动作。 3.心理训练:念动训练法、模拟训练法,自我调节法。 4.艺术表现能力训练:多以舞蹈训练为主培养形体表现力。 二、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射箭、射击等)》 (一)优秀选手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1.体能特征:身体匀称,生理机能好,运动员的静力耐力、平衡能力和稳定性好。 2.技能与战术能力特征:固势要稳,瞄靶要准,击发、撒放要正确。 3.心理和智能特征:注意力集中稳定,自我控制和感知觉较高。 (二)比赛成绩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运动员自身技术的发挥和心理状态的控制,枪弹、弓箭质量的好坏。确立辩证的比赛 指导思想,全面作好比赛前准备,以及教练员与运动员正确的参赛行为。 (三)运动员的训练特点 采用非专项的运动项目练习促进健康水平,同时十分重视专项身体素质训练。 1.技术训练:注重基本功训练,巧妙安排空射和实射。 2.心理训练:侧重于意志品质和心理自控能力的提高。做好心理定向工作,认真抓好 意象练习等。 3.战术训练:提高抗干扰能力和应变能力的训练。 4.身体训练:主要采用一般训练手段来发展素质。 三、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摔跤、拳击、击剑、 跆拳道、柔道等) (一)优秀选手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1.体能特征:较高的身材,较长的四肢,身高和体重保持适当的比例;速度、力量、 灵敏、耐力全面发展。 2.技能与战术能力特征:对抗性,采用先发制人,因人而宜,真假结合等战术。 3.心理和智能特征:心理上表现为对阵时的敢斗性,坚毅性。智能方面要求有较高文 化水平。 ·23·
《运动训练学》精讲精练 (二)比赛成绩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竞赛条件,裁判员评分,对手状况。 (三)运动员的训练特点 1.技术训练:包括基本功、进攻、防守和反攻各种方法和连贯技术,常采用整体法和 分解法、限制法和诱导法以及配对训练法,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内容,强调对抗性,实战 训练。 2.战术训练:包括进攻、防守和反攻战术训练,采用假想敌训练、配对训练及实战训练。 3.身体训练:分为一般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 四、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训陈特征概述(毛球,乒乓球,排球) (一)优秀选手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1.体能特征:身体素质是基础,重点素质包括移动速度、挥臂速度、灵活性和耐久力 等。 2.技能与战术能力特征:基本功熟练扎实,全面准确,特点突出,有绝招。个人战术 与集体战术结合。技术创新,直板横打技术。 3.心理和智能特征:良好的敢斗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时空知觉好,反应速度快,智 能较高,经验丰富。 (二)比赛成绩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运动员自身竞技能力,比赛时间安排,比赛地点,对手水平,观众,比赛的评定行 为,教练员的临场指挥(乒乓、羽毛、排球举例)。 (三)运动员的训练特点 既要遵循竞技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坚持一般训练原则,同时又要充分考虑本项目的 特点组织实施。 五、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足球、篮球、手球、 水球、冰球等) (一)优秀选手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1.体能特征:身体健壮、肌肉细长且富有弹性、足弓高等,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好。 2.技能与战术能力特征:技术全面有特长,有位置差别,战术多样,方法、比赛阵形 和比赛意识有机结合(都强调对抗,各项目举例)。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