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 家体 项群训练理论 田麦久主编 XIANG QUN XUN LIAN LI LUN 育总局体育科学技术 人民体育出质
1 写 在 前 面 田麦久 项群训练理论源自于一个朴素的分类构想。项群训练理论 构筑起一个简洁的思维体系。 在人类百年竞技体育活动过程中,发展并建立起了众多各 具特色的运动项目。不同的项目适宜于在不同的地域开展,道 宜于不同身体条件的选手分别参与,适宜于不同社会、经济、 人文环境下生活的人们展示各自独有的才能。 各个运动项目之间有着多种多样的亲缘联系。有的同源, 有的近似。网球上桌称为乒乓球,足球下水成为水球;水中的 体操称为花样游泳;长跑、游泳和自行车三个耐力性项目加在 一起发展起来了铁人三项。人们对于一个运动项目规律的认识 常常可以衍射于其它项目中去,但仅仅对一个运动项目的体 验,又会严重地限制人们的竞技视野。 在多年从事田径运动,主要是中长跑项目的训练、教学和 研究的基础上,我把自己探索的触角逐渐扩展到了更多的耐力 性项目,1979~1981年在联邦德国,完成了题为《论周期性丽 力项目的多种竞技能力》的博士学位论文。在这一基础上,我 进一步试图描绘出包含所有主要运动项目的整体构架。1982~ 1983年,我与刘筱英女士合作,建立了以主导竞技能力为首 要分类标准的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建立项群训练理论的设想
2 1984年,在参加《2000年中国体育》的系列研究时,第 一次将《项群训练理论》这一概念写入《2000年的运动训练 学》一文中。次年,从事不同运动专项训练教学和研究深有造 诣的几位同事:麻雪田、黄新河、张保罗、赵国瑞、贺子文、 李安格等和我一起开始了对于项群训练理论的系统研究。我们 首先分别在不同项群领域内完成了一批极富创造性的研究成 果,并陆续予以发表。1987年在《广东高校体育》第二期撰 文介绍了《项群训练理论的构思与建立》,1990年在第11届亚 洲运动会科学大会上,正式宣读了《项群训练理论及其应用》 的科学论文,并随之发表于国内体育科技界最具权威性的《体 育科学》杂志1991年第2期。从1985年起,我的研究生们即 在项群训练领域进行了若干专题研究。十几年来,陆续完成了 8篇研究不同项群训练特点规律的学位论文。 我国著名乒乓球教练员、多次世界冠军获得者李富荣先生 及曾在北京体育大学任教的王华龙先生参加了本专题的早期研 究工作。对于他们的支持,在此仅致衷心的谢意。我指导的博 士生张英波虽然在研究工作的后期才承担了一部分工作,但高 效率地完成了他的研究任务。 经过十几年的孕育与探索,《项群训练理论》一书终于付 梓了。我的心中充满难以名状的欢愉。我曾对一位朋友说过这 样的话:一名学者一生中能够建立一种利学理论,或提出一个 有价值的学术观点,是很不容易的,也是非常幸福的。也许正 是在这里体现着他的毕生追求和他最为珍贵的人生价值。这位 朋友把我脱口而出的话登在了报纸上,更大大地加强了我进行 理论探索的勇气和信念。 如本文开篇时所述,《项群训练理论》是朴素的简洁的理 论。也许正因为它简洁,才清晰地描绘了事物的内部联系,使 它更接近于真理;也许正因为它朴素,才把人们早已感受到
3 的、经常进行相似思考的问题简明地表达了出来,所以很容易 引起人们的共鸣,为人们所接纳。项群训练理论作为运动训练 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新的层次,十几年来, 已然为我国体育界所广泛接受。不少专家、学者在训练学、心 理学、生理生化、体育管理等许多学科领域的专题研究,乃至 教科书中,或者应用项群的思想,或者直接按不同项群组织自 己的研究,展开自己的论述,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本书共分十章,包含三部分内容。第一章为项群训练理论 的总论;第二章至第九章为各项群的训练理论的分论;第十章 收入了我指导的硕士生们所完成的关于不同项群训练的专题学 位论文。这些研究生是张洪潭、宋鸣、邬向明、李益群、杨善 德、蔡江涛、尹洪满以及我的韩国留学生宋济昊。各章作者所 完成的初稿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但考虑到全书整体结构的 需要,在汇编时,我不得不子以割爱,作了较大幅度的删节。 对《项群训练理论》虽然已经进行了十几年的研究,已然 建立起了基本的理论体系,进行了若干深入的专题探讨,但像 任何新的理论、新的事物一样,它的成熟与完善都需要时间, 内中的许多问题都需要接受科学和实践的检验面不断进行修 改。例如:1983年提出的竞技项目分类体系,还需予以修订 和完善,以包容更多的奥运和非奥运竞技运动项目;各项群共 有的训练特点,亦需进一步认识和描述;各项群之间的内在联 系,则尚待更深入地予以探讨和揭示。 项群体系的建立虽孕育于训练理论的研究,但它的价值却 绝非局限于训练领域的应用。应该说,凡与运动项目有关的领 域,都可在项群层次进行新的概括、新的解析、新的探索、新 的创造。例如,在国家、地区竞技运动发展规划的制定与管 理,在健身体育的设计与开展,在体育教学的计划与组织等不 同领域,都应该有它的用武之地,都可以展现出它的科学价
4 值。 我希望这本书能有助于我国竞技体育水乎的提高和理论研 究的深入,当然,同时也希望项群理论能在更广泛的领域展示 出它强大的生命力。 1997年岁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