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京体育大学 教授学术文库 项群训练理论的创立与发展 1983-2013 田麦久著 北京佛育大学出版杜
序 北京体育大学自1953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整整六十个年头。 波澜壮阔一甲子,栉风沐雨六十年。回望六十年的发展历程,犹如打开一幅 生动而斑斓的历史画卷,令人不禁感概万分! 六十年来,一代又一代北体人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秉承着对国 家体育和高等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追求卓越,积极践 行并彰显北京体育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方面的功能 与使命,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享誉国内外的优秀人才,为中国体育事业、高等教育 事业和奥林匹克运动,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进入新世纪 以来,学校抢抓机遇、勇于实践,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建设世界一流 体育大学为目标,全面落实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 划”,坚持走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产 生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等一批标志性成果,成为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和科 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社会影响和声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会见参加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全 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会代表时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全国首批重点院校和国 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北京体育大学应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面向体 有事业主战场和发展战略需求,洞悉学科发展规律,围绕科学前沿和现实需求, 充分发挥教育、训练、科研“三结合”的办学优势,紧密结合科技第一生产力和 人才第一资源,以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引领理论、技术和方法创新,以科教结合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科技全面、协调发
展,推动我国由体有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高等学 校学术委员会规程》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 术评价和科学研究发展上的重要作用,落实“教授治学”的理念,将教授们在学 术上的能力和水平应用到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学校管理工作中。值此六十周年 校庆之际,经学校学术委员会审议,决定出版《北京体有大学教授学术文库》,旨 在展示学校的办学成果,以学术品牌占领国内学术制高点,扩大国际学术影响力, 推进学校的学术创新及成果转化,带动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风 格、中国特色的体育科学研究重要基地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并逐步形成独 具特色的北体学派 真切希望《北京体有大学教授学术文库》能成为广大师生、教练员、运动员 科研人员及体育管理人员掌握学科发展规律、了解体育科技前沿、开展科技创新 的方法论和思想库,为我国体育科学的发展和繁荣增砖添瓦,为建设体育强国、 实现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北京体育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北京体育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2
出版 说明 为进一步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宣传推广科研成果,扩大社会影响,学校决 定在总结60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出版《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学术文库》。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学术文库》是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在体育人文社会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等领域潜心研究、笔耕不辍 的重要学术成果,蕴藏着丰富的思想财富,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实践价值,反映 了学校承载教育兴邦的神圣使命,彰显了学校教育、训练、科研“三结合” 的办学理念与成就。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学术文库》从2012年6月开始在全校教授中征集, 2013年3月~7月经过学术委员会委员与学科专家的两轮评议、校长会议审 批,最终确定第一批10本著作予以出版。 田麦久著《项群训练理论的创立与发展1983-2013》,回顾了项群训练理 论的构思与创立过程,阐述了项群训练理论的体系构架与应用,展望了项群训 练理论向项群理论的拓展前景。 金季春著《体育与运动科学探索》,论述了体育和运动科学学科建设与发 展,分析和论证了体育工程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新认识。 任海著《国际奥委会演进的历史逻辑一从自治到善治》,论述了国际体
育组织治理上涉及的多种矛盾关系,如大众体育的底层与精英体育的顶层间的 矛盾关系,项目联合会、国家奥委会之间的矛盾关系,行政、司法等机构的权 力矛盾关系,商业组织的利益矛盾关系等,认为未来的国际体育秩序不会按照 任何一方的设计构建,而只能在大大小小矛盾关系的综合作用中发展。 池建著《大型体育赛事与首都城市竞争力》,分析了大型体育赛事对北京 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体育等领域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提出了今后北京申 办、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思路与建议。 王卫星著《高水平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新方法》,将体能训练理论与专项训 练实践紧密结合,在传统训练体系与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项目的运动特 征、训练特点和我国优秀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需求,提出了解决方法和 评价标准。 葛春林著《优秀排球运动员运动能力的研究》,以排球运动员竞技运动能 力形成阶段和训练特点为基础,将近年来国内外排球训练理论与我国排球运动 训练实践相结合,阐释了排球训练手段与方法。 王安利著《运动损伤预防的功能训练》,提出将康复功能训练融入日常运 动训练中的观点,提倡通过合理的功能训练,纠正运动链上的薄弱环节和肌肉 的不平衡,使人体的结构更合理,功能更完善。 刘大庆著《运动训练学研究进展与理论探蹊》,对运动训练理论的创立与 发展、竞技体育发展战略、运动训练的科学安排、竞技能力等进行了论述。 胡扬著《低氧环境下高住低训研究与应用》,通过研究团队的大量实验数 据阐明了低氧环境下高住低训提高运动员体能的有效性、适应规律、机理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