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想象的概述 1鲁迅先生说过:“纵使写的妖怪,孙悟空 6.2.1想象的概念 一个筋斗翻十万八千里,猪八戒高老庄招 6.2.2想象的种类 亲,在人类中也未必没有谁和他们精神上相 6.2.3想象的认知加工 像,有谁相像,就无意中取谁来做了模特 6.3问题解决 儿。”请用心理学的原理进行分析。 6.3.1问题解决的概念 6.3.2问题解决的阶段 6.3.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6.4创造性 6.4.1什么是创造性 6.4.2创造性的结构 6.4.3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6.5思维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6.5.1加强思维品质的培养 6.5.2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5.3重视创造性的培养 知识点: 重点: 1思维的概念、过程和种类 2.想象的概念和种类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4.创造性的培养 难点: 1.思维的过程 2.问题解决的策路 第七单元情感与意志 自学内容: .1情感的概述 搜集体现个人坚强意志的故事 7.1.1什么是情感 课堂作业: 7.1.2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 课堂讨论 7.1.3情感的功能 课外作业: 7.2情感的分类 1.有人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7.2.1基本情绪 请你用情感的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7.2.2情绪状态 2.请指出下列成语表现了什么意志品 7.2.3情感的种类 质: .3意志的概述 ①克己奉公 7.3.1什么是意志 ②当机立断 7.3.2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 ③忍辱负重 7.3.3意志、情感、认识的关系 ④光明正大 7.4意志行动的分析 ⑤自强不息 7.4.1采取决定阶段 ⑥锲而不舍 7.42执行决定阶段 ⑦毫不犹豫 7.5情感、意志与教学 ⑧任劳任怨 7.5.1情感与教学 ⑨克己复礼 7.5.2意志与教学 ⑩不屈不挠 18
18 6.2 想象的概述 6.2.1想象的概念 6.2.2想象的种类 6.2.3想象的认知加工 6.3 问题解决 6.3.1问题解决的概念 6.3.2问题解决的阶段 6.3.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6.4 创造性 6.4.1什么是创造性 6.4.2创造性的结构 6.4.3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6.5 思维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6.5.1 加强思维品质的培养 6.5.2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5.3 重视创造性的培养 知识点: 重点: 1.思维的概念、过程和种类 2.想象的概念和种类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4.创造性的培养 难点: 1.思维的过程 2.问题解决的策略 1.鲁迅先生说过:“纵使写的妖怪,孙悟空 一个筋斗翻十万八千里,猪八戒高老庄招 亲,在人类中也未必没有谁和他们精神上相 像,有谁相像,就无意中取谁来做了模特 儿。”请用心理学的原理进行分析。 第七单元 情感与意志 7.1 情感的概述 7.1.1 什么是情感 7.1.2 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 7.1.3 情感的功能 7.2 情感的分类 7.2.1 基本情绪 7.2.2 情绪状态 7.2.3 情感的种类 7.3 意志的概述 7.3.1 什么是意志 7.3.2 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 7.3.3 意志、情感、认识的关系 7.4 意志行动的分析 7.4.1 采取决定阶段 7.4.2 执行决定阶段 7.5 情感、意志与教学 7.5.1 情感与教学 7.5.2 意志与教学 自学内容: 搜集体现个人坚强意志的故事 课堂作业: 课堂讨论 课外作业: 1.有人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请你用情感的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2.请指出下列成语表现了什么意志品 质: ①克己奉公 ②当机立断 ③忍辱负重 ④光明正大 ⑤自强不息 ⑥锲而不舍 ⑦毫不犹豫 ⑧任劳任怨 ⑨克己复礼 ⑩不屈不挠
知识点: 重点: 1.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2.意志行动的分析 难点: 1意志、情感、认识的关系 第八单元个性与个性倾向性 自学内容: 81个性概述 需要和动机理论 81.1个性的概念 课堂作业: 8.1.2个性的基本特征 课堂讨论 8.1.3个性的心理结构 课外作业: 8.1.4个性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1. 试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进行评价。 8.2需要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8.2.1需要的内涵 8.2.2需要的作用 8.2.3需要的种类 8.2.4需要的结构 8.3动机 8.3.1动机的概述 8.3.2动机与需要 833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 8.34动机的分类 8.3.5动机的理论 8.3.6动机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8.4兴趣 841兴趣的概述 8.4.2兴趣的分类 8.43学习兴趣的培养 知识点: 重点: 1.需要的概念和理论 2.动机的概念和理论 3.兴趣的概念和理论 难点: 1动机的理论 第九单元个性心理特征 自学内容: 9.1气质 性格的类型;能力结构理论 9.1.1什么是气质 课堂作业: 9.1.2气质类型 课堂讨论 9.2性格 课外作业: 9.2.1什么是性格 1.试述掌握气质原理的教育价值。 9.2.2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2联系实际,试述影响性格形成、发展的因 9.2.3性格结构 素及其作用。 9.2.4性格类型 3联系实际,谈谈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19
19 知识点: 重点: 1. 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2. 意志行动的分析 难点: 1.意志、情感、认识的关系 第八单元 个性与个性倾向性 8.1 个性概述 8.1.1 个性的概念 8.1.2 个性的基本特征 8.1.3个性的心理结构 8.1.4个性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8.2 需要 8.2.1需要的内涵 8.2.2需要的作用 8.2.3需要的种类 8.2.4需要的结构 8.3 动机 8.3.1动机的概述 8.3.2动机与需要 8.3.3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 8.3.4动机的分类 8.3.5动机的理论 8.3.6动机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8.4 兴趣 8.4.1 兴趣的概述 8.4.2 兴趣的分类 8.4.3 学习兴趣的培养 知识点: 重点: 1.需要的概念和理论 2.动机的概念和理论 3. 兴趣的概念和理论 难点: 1.动机的理论 自学内容: 需要和动机理论 课堂作业: 课堂讨论 课外作业: 1. 试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进行评价。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九单元 个性心理特征 9.1 气质 9.1.1 什么是气质 9.1.2 气质类型 9.2 性格 9.2.1 什么是性格 9.2.2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9.2.3 性格结构 9.2.4 性格类型 自学内容: 性格的类型;能力结构理论 课堂作业: 课堂讨论 课外作业: 1.试述掌握气质原理的教育价值。 2.联系实际,试述影响性格形成、发展的因 素及其作用。 3.联系实际,谈谈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9.2.5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9.3能力 9.3.1什么是能力 9.3.2能力的种类 9.3.3能力的发展 知识点: 重点: 1.气质的概念和类型 2.性格的概念和形成 3.能力的概念和发展 难点: 1.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序号 课程内容 对应教学目标 讲授 实践 实验 习题课 小计 1 第一章 3 2 5 教学目标1 2 第二章 2 2 教学目标1 3 第三章 3 3 教学目标2 4 第四章 3 3 教学目标2 第五章 4 5 教学目标2 6 第六章 3 3 教学目标2 第七章 3 3 教学目标2 8 第八章 3 3 教学目标3 9 第九章 4 1 5 教学目标3 合计 28 32 20
20 9.2.5 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9.3 能力 9.3.1 什么是能力 9.3.2 能力的种类 9.3.3 能力的发展 知识点: 重点: 1.气质的概念和类型 2.性格的概念和形成 3.能力的概念和发展 难点: 1.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内容 学 时 分 配 对应教学目标 讲 授 实践 实验 习题课 小 计 1 第一章 3 2 5 教学目标 1 2 第二章 2 2 教学目标 1 3 第三章 3 3 教学目标 2 4 第四章 3 3 教学目标 2 5 第五章 4 1 5 教学目标 2 6 第六章 3 3 教学目标 2 7 第七章 3 3 教学目标 2 8 第八章 3 3 教学目标 3 9 第九章 4 1 5 教学目标 3 合 计 28 4 32
六、教学方法 《普通心理学》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具体内容包括: 1.讲授法 2.参与式教学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形式:平时考核、实验考核、期末考核等方式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按以下3项考核指标进行实验成绩综合评定。建议其构成比例 如下: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5%; 实验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5%: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 魏青:《心理学》(高等师范院校参与式教学系列教材),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参考书: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心理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2版。 2.(美)理查德格里格等著,王磊等译:《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年。 3.姚本先主编:《心理学》(《心理学新论》修订版),高等教有出版社,2008年版。 4.(美)罗杰霍克著,白学军等译:《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第5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年。 5.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6.(美)Dennis Coon著:《心理学导论一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年。 实梯熊 撰写人:万正维,邓晶 审核人: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每 月 师范学院 21
21 六、教学方法 《普通心理学》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具体内容包括: 1. 讲授法 2. 参与式教学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形式:平时考核、实验考核、期末考核等方式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 采用百分制,按以下 3 项考核指标进行实验成绩综合评定。建议其构成比例 如下: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25%; 实验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15%;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6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 魏青:《心理学》(高等师范院校参与式教学系列教材),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年版。 参考书: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心理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年第 2 版。 2.(美)理查德·格里格等著,王磊等译:《心理学与生活》第 16 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年。 3.姚本先主编:《心理学》(《心理学新论》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版。 4.(美)罗杰·霍克著,白学军等译:《改变心理学的 40 项研究》第 5 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年。 5.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 6.(美)Dennis Coon 著:《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年。 撰写人:万正维,邓晶 审核人: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教育心理学B》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5430040 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B 课程学分:2.0 课程学时:32(理论学时:32;实验(实践)学时:0) 课程性质:学科教育课程必修 开课部门:师范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4学期 建议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科学》《教育学》 适用专业(方向):学前教育、小学教育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教育心理学》是师范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教育理论课。课程在教育心理学理论成果与研 究材料的基础上,适当融入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卫生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 并注意针对学生的身心问题及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注重培养措施和解决问题的对 策,以更好的探索儿童教育的规律,促使学习者在教育实践中更好的运用所学知识,是一门 理论性和应用性并重的课程。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探索学校教育的心理规律,能够解决教有教学中的各种心理问题, 为学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提供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2通过学习,掌握儿童群体差异和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果,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素养,形成现代教育心理观念,为学习其它专业课 程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学前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1:师德为先,幼儿为本;培养目标2:专业知识扎实;培养目标3:专业能力突 出;培养目标4:终身学习。 (2)小学教育专业 22
22 《教育心理学 B》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5430040 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 B 课程学分:2.0 课程学时:32(理论学时:32;实验(实践)学时:0) 课程性质:学科教育课程必修 开课部门:师范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4 学期 建议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科学》《教育学》 适用专业(方向):学前教育、小学教育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教育心理学》是师范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教育理论课。课程在教育心理学理论成果与研 究材料的基础上,适当融入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卫生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 并注意针对学生的身心问题及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注重培养措施和解决问题的对 策,以更好的探索儿童教育的规律,促使学习者在教育实践中更好的运用所学知识,是一门 理论性和应用性并重的课程。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探索学校教育的心理规律,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心理问题, 为学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提供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2.通过学习,掌握儿童群体差异和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果,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素养,形成现代教育心理观念,为学习其它专业课 程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学前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 1:师德为先,幼儿为本;培养目标 2:专业知识扎实;培养目标 3:专业能力突 出;培养目标 4:终身学习。 (2)小学教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