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物氧化链 微生物从呼吸底物脱下的氢和电子向最终电子 受体的传递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的中间传递 体,并有顺序地进行,它们相互“连控”如同 链条一样,故称为呼吸链(生物氧化链)。它 主要由脱氢酶、辅酶Q和细胞色素等组分组成
二、生物氧化链 微生物从呼吸底物脱下的氢和电子向最终电子 受体的传递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的中间传递 体,并有顺序地进行,它们相互“连控”如同 链条一样,故称为呼吸链(生物氧化链)。它 主要由脱氢酶、辅酶Q和细胞色素等组分组成
三、ATP的产生 利用光能合成ATP的反应,称为光合磷酸化。利用生物氧 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合成ATP的反应,称为氧化磷酸化, 微生物通过氧化磷酸化生成ATP的方式有两种: (一)底物水平磷酸化 在底物水平磷酸化中,异化作用的中间产物的高能磷酸 转移给ADP,形成ATP,如下述反应: 磷酸烯醇丙酮酸 + ADP -→丙酮酸 + ATP (二)电子传递磷酸化
三、ATP的产生 利用光能合成ATP的反应,称为光合磷酸化。利用生物氧 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合成ATP的反应,称为氧化磷酸化, 微生物通过氧化磷酸化生成ATP的方式有两种: (一)底物水平磷酸化 在底物水平磷酸化中,异化作用的中间产物的高能磷酸 转移给ADP,形成ATP,如下述反应: 磷酸烯醇丙酮酸 + ADP -→丙酮酸 + ATP (二)电子传递磷酸化
第二节 微生物的分解代谢 ❖ EMP途径,又称糖酵解途径 ❖ HMP途径,又称己糖-磷酸途径 ❖ ED途径,又称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裂 解途径 ❖ TCA循环,即三羧酸循环 一、糖代谢的主要途径
第二节 微生物的分解代谢 ❖ EMP途径,又称糖酵解途径 ❖ HMP途径,又称己糖-磷酸途径 ❖ ED途径,又称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裂 解途径 ❖ TCA循环,即三羧酸循环 一、糖代谢的主要途径
(己糖激酶) ⑴ 葡萄糖 + ATP-→6-磷酸葡萄糖+ ADP (磷酸己糖异构酶) ⑵ 6-磷酸葡萄糖 -→ 6-磷酸果糖 (磷酸己糖激酶) ⑶ 6-磷酸果糖+ ATP -→ 1,6- 磷酸果糖 + ADP (醛缩酶) ⑷ 1,6-二磷酸果糖-→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醛 (磷酸丙糖异构酶) ⑸ 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醛 1.葡萄糖的酵解作用(EMP途径)
(己糖激酶) ⑴ 葡萄糖 + ATP-→6-磷酸葡萄糖+ ADP (磷酸己糖异构酶) ⑵ 6-磷酸葡萄糖 -→ 6-磷酸果糖 (磷酸己糖激酶) ⑶ 6-磷酸果糖+ ATP -→ 1,6- 磷酸果糖 + ADP (醛缩酶) ⑷ 1,6-二磷酸果糖-→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醛 (磷酸丙糖异构酶) ⑸ 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醛 1.葡萄糖的酵解作用(EMP途径)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⑹ 3-磷酸甘油醛 + NAD + H3PO4 -→ 1,3-二磷酸甘油酸 + NADH (3-磷酸甘油酸激酶) ⑺ 1,3-二磷酸甘油酸 + ADP -→ 3- 磷酸甘油酸 + ATP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⑻ 3-磷酸甘油酸 -→ 2-磷酸甘油酸 (烯醇化酶) ⑼ 2-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 H2O (丙酮酸激酶) ⑽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丙酮酸 + ATP 总反应式为: C6H12O6+2NAD+2(ADP+Pi)-→2CH3COCOOH+2ATP+2NADH2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⑹ 3-磷酸甘油醛 + NAD + H3PO4 -→ 1,3-二磷酸甘油酸 + NADH (3-磷酸甘油酸激酶) ⑺ 1,3-二磷酸甘油酸 + ADP -→ 3- 磷酸甘油酸 + ATP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⑻ 3-磷酸甘油酸 -→ 2-磷酸甘油酸 (烯醇化酶) ⑼ 2-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 H2O (丙酮酸激酶) ⑽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丙酮酸 + ATP 总反应式为: C6H12O6+2NAD+2(ADP+Pi)-→2CH3COCOOH+2ATP+2NAD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