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掌握乙酰唑胺、氨苯蝶啶、依他尼酸的化学结构和用途。 (5)掌握噻嗪类利尿药的构效关系。 2.教学重难点 (1)Na'-C1'同向转运抑制剂及其代表药氢氯噻嗪: (2)Na'-K-2C1'同向转运抑制剂及其代表药呋塞米。 3.教学内容 (1)碳酸酐酶抑制剂 (2)Na'-K-2C1同向转运抑制剂 (3) Na'-C1同向转运抑制剂 (4)阻断肾小管上皮Na通道药物 (5)盐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剂 4.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PBL。 5.教学评价 课堂练习、课后作业、考试 第三章利尿药药理与毒理 1.教学目标 (1)掌握各类利尿药的药理作用、作用部位、特点、机制、应用及不良反应
(4)掌握乙酰唑胺、氨苯蝶啶、依他尼酸的化学结构和用途。 (5)掌握噻嗪类利尿药的构效关系。 2.教学重难点 (1)Na+ -Cl-同向转运抑制剂及其代表药氢氯噻嗪; (2)Na+ -K + -2Cl-同向转运抑制剂及其代表药呋塞米。 3.教学内容 (1)碳酸酐酶抑制剂 (2) Na+ -K + -2Cl-同向转运抑制剂 (3) Na+ -Cl-同向转运抑制剂 (4)阻断肾小管上皮 Na+通道药物 (5)盐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剂 4.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PBL。 5.教学评价 课堂练习、课后作业、考试 第三章 利尿药药理与毒理 1.教学目标 (1)掌握各类利尿药的药理作用、作用部位、特点、机制、应用及不良反应
(2)了解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 2.教学重难点 (1)重点:各类利尿药的药理作用、作用部位、特点、机制、应用及不良反应。 (2)难点: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 3.教学内容 (1)利尿药(diuretics) 的分类及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 (2)常用利尿药 高效利尿药:呋塞米(furosemide)、依他尼酸(etacrynic acid)、布美他尼(bumetanide)的作用特点、机制、 应用和不良反应。 中效利尿药:噻嗪类(thiazides)利尿药的利尿作用特点、机制、应用和不良反应。 低效利尿药:保钾利尿药的作用特点,螺内酯及氨苯喋啶的利尿作用机制、应用和不良反应。 脱水药的特点及应用。 4.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采用“带问题学”,“提问”以“启发”学生思考。即采用多媒体讲授、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 式。 5.教学评价 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高、中效利尿药对血钙的影响有何异同? (2)高、中效利尿药引起低血钾的原因是什么?
(2)了解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 2.教学重难点 (1)重点:各类利尿药的药理作用、作用部位、特点、机制、应用及不良反应。 (2)难点: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 3.教学内容 (1)利尿药(diuretics) 的分类及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 (2)常用利尿药 高效利尿药:呋塞米(furosemide) 、依他尼酸(etacrynic acid) 、布美他尼(bumetanide) 的作用特点、机制、 应用和不良反应。 中效利尿药:噻嗪类(thiazides) 利尿药的利尿作用特点、机制、应用和不良反应。 低效利尿药:保钾利尿药的作用特点,螺内酯及氨苯喋啶的利尿作用机制、应用和不良反应。 脱水药的特点及应用。 4.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采用“带问题学” ,“提问”以“启发”学生思考。即采用多媒体讲授、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 式。 5.教学评价 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高、中效利尿药对血钙的影响有何异同? (2)高、中效利尿药引起低血钾的原因是什么?
第四章缓控释制剂设计 1.教学目标 (1)掌握缓释和控释制剂的基本概念及控释原理:择时定位释药制剂的概念与释药原理:微囊与微球、纳米粒的基本 概念与特点:脂质体的概念、结构特点、性质、常用材料及作用机制。 (2)熟悉缓控释制剂和择时定位释药制剂的类型、制备工艺和体内外评价方法:微囊、微球、纳米粒的制备与质量评 价方法: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 (3)了解缓控释制剂的处方设计,体内外相关性:择时定位释药制剂的制备:影响微囊与微球、纳米粒粒径的因素及 纳米粒的修饰:脂质体的功能特点。 2.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缓释和控释制剂的基本概念及控释原理。 (2)教学难点:微囊、微球、纳米粒的制备与质量评价方法。 3.教学内容 (1)概述 (2)口服缓控释制剂:缓控释原理、缓控释制剂的设计、缓控释制剂简介、质量评价 (3)口服择时和定位制剂:概述、择时与定位释放原理、择时与定位递送系统简介 (4)注射用缓控释制剂、微囊与微球、纳米粒与脂质体 4.教学方法 (1)讲授法:相关概念及理论框架。 (2)研讨法:采用启发式教学,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于药剂学学习的兴趣
第四章 缓控释制剂设计 1.教学目标 (1)掌握缓释和控释制剂的基本概念及控释原理;择时定位释药制剂的概念与释药原理;微囊与微球、纳米粒的基本 概念与特点;脂质体的概念、结构特点、性质、常用材料及作用机制。 (2)熟悉缓控释制剂和择时定位释药制剂的类型、制备工艺和体内外评价方法;微囊、微球、纳米粒的制备与质量评 价方法;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 (3)了解缓控释制剂的处方设计,体内外相关性;择时定位释药制剂的制备;影响微囊与微球、纳米粒粒径的因素及 纳米粒的修饰;脂质体的功能特点。 2.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缓释和控释制剂的基本概念及控释原理。 (2)教学难点:微囊、微球、纳米粒的制备与质量评价方法。 3.教学内容 (1)概述 (2)口服缓控释制剂:缓控释原理、缓控释制剂的设计、缓控释制剂简介、质量评价 (3)口服择时和定位制剂:概述、择时与定位释放原理、择时与定位递送系统简介 (4)注射用缓控释制剂、微囊与微球、纳米粒与脂质体 4.教学方法 (1)讲授法:相关概念及理论框架。 (2)研讨法:采用启发式教学,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于药剂学学习的兴趣
5.教学评价 (1)简述通过控制溶出达成缓控释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简述药物微囊与微球的概念、微粒制剂有何特点? (3)简述药物纳米粒的概念及其特点。 (4)简述脂质体的概念、分类和功能。 第五章呋塞米的成药性分析和剂型设计 1.教学目标 (1)掌握呋塞米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征。 (2)熟悉冻干工艺的原理,冻干制剂的优势。 (3)巩固片剂、口服液、注射液的主要剂型区别。 2.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呋塞米的理化性质和药动学参数及缓释制剂设计 (2)教学难点:呋塞米缓释制剂的处方设计 3.教学内容 (1)药物介绍:名称、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 (2)理化性质:溶解性、pKa、渗透性、多品型 (3)生物学性质:生物利用度、药代动力学参数 (4)现有剂型:呋塞米片、呋塞米口服液、呋塞米注射液
5.教学评价 (1)简述通过控制溶出达成缓控释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简述药物微囊与微球的概念、微粒制剂有何特点? (3)简述药物纳米粒的概念及其特点。 (4)简述脂质体的概念、分类和功能。 第五章 呋塞米的成药性分析和剂型设计 1.教学目标 (1)掌握呋塞米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征。 (2)熟悉冻干工艺的原理,冻干制剂的优势。 (3)巩固片剂、口服液、注射液的主要剂型区别。 2.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呋塞米的理化性质和药动学参数及缓释制剂设计 (2)教学难点:呋塞米缓释制剂的处方设计 3.教学内容 (1)药物介绍:名称、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 (2)理化性质:溶解性、pKa、渗透性、多晶型 (3)生物学性质:生物利用度、药代动力学参数 (4)现有剂型:呋塞米片、呋塞米口服液、呋塞米注射液
(5)剂型设计:呋塞米冻干片/呋塞米复方片/呋塞米缓释制剂的处方分析、制备工艺及质量评价 4.教学方法 (1)讲授法:相关概念及理论框架。 (2)研讨法:采用启发式教学,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于药剂学学习的兴趣。 5.教学评价 (1)片剂、口服液、注射剂的主要有缺点是什么? (2)描述冻干工艺的基本原理。 第六章氢氯噻嚎的成药性分析和剂型设计 1.教学目标 (1)掌握氢氯噻嗪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征。 (2)熟悉口腔崩解片的制备工艺。 (3)了解崩解剂的作用机制。 2.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氢氯噻嗪的理化性质和药动学参数及缓释制剂的处方工艺 (2)教学难点:氢氯噻嗪速释/缓释制剂及缬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的工艺设计 3.教学内容 (1)药物介绍:名称、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 (2)理化性质:溶解性、pKa
(5)剂型设计:呋塞米冻干片/呋塞米复方片/呋塞米缓释制剂的处方分析、制备工艺及质量评价 4.教学方法 (1)讲授法:相关概念及理论框架。 (2)研讨法:采用启发式教学,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于药剂学学习的兴趣。 5.教学评价 (1)片剂、口服液、注射剂的主要有缺点是什么? (2)描述冻干工艺的基本原理。 第六章 氢氯噻嗪的成药性分析和剂型设计 1.教学目标 (1)掌握氢氯噻嗪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征。 (2)熟悉口腔崩解片的制备工艺。 (3)了解崩解剂的作用机制。 2.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氢氯噻嗪的理化性质和药动学参数及缓释制剂的处方工艺 (2)教学难点:氢氯噻嗪速释/缓释制剂及缬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的工艺设计 3.教学内容 (1)药物介绍:名称、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 (2)理化性质:溶解性、p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