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70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丝绸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古代丝 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对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对东西 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续写古代丝绸之路的传奇,不仅要看到其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 用,还要看到其在民族交流融合方面的纽带作用。 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除了汉族,北方 和西北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 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他们的迁徙浪潮、相互交往以及游牧经济特点,使其自 然而然地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早期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 通草原古道、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继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之后,鲜卑、柔然、吐谷浑、突厥、吐蕃、回纥、契 丹、党项、蒙古等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有的一度控制了草原道 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公元439年,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统 了我国北方,使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再度繁荣起来。北魏、西夏占据河西走廊 后,吐谷浑控制的“青海道”和吐蕃控制的“青唐道”成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 的通道。因此,“青海道”又称“吐谷浑道”,“青唐道”又称“吐蕃道”。再 看回纥,其与唐朝绢马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汘国贵族享用,还通过“草原道 大量转输到西方。“安史之乱”后,吐蕃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及陇右地区,传统 的丝绸之路东段受到阻遏,唐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一度绕道回纥居住地。因此, 这一时期的草原丝路有“回纥道”之称。“吐谷浑道”“吐蕃道”“回纥 道”……丝绸之路上民族交流融合绵延不断,开遍了民族交流融合之花。 在肯定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为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作出重要贡献的 同时,更要充分认识中原王朝的主体作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唐、元、明 各朝代为了经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以提供食宿, 建立都护府、都督府、州、县等以加强治理。这些措施对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 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 丝绸之路密切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也密切了东西方关系。中原、江南以及巴蜀 的名茶不仅输入西方,也输入西域、青藏高原与漠北,饮茶逐渐成为北方与西部 民族的习俗。在西夏与宋朝的贸易中,“惟茶最为所欲之物”。同时,西域和中 亚、欧洲的物产和文化也传入内地,今天内地随处可见的石榴、葡萄、胡葱、胡 萝卜、大蒜、菠菜、芫荽、苜蓿,都是汉朝时从西域传入内地的。到了唐朝,丝 绸之路的东端终点长安、洛阳成为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上至宫廷、下至百姓无 不受西域文化的影响,穿胡服、习胡俗、食胡饼、听胡音成为时尚。在唐朝著名 的十部乐中,西域音乐就占五部。到了宋朝,中国的茶叶和丝绸被大量贩运到西 方,西方的乳香、硇砂、玉石、珊瑚、玛瑙、琥珀、琉璃等被大量转售到中国。 元朝时,中西交通空前畅通,中国的雕版与活字印刷术、火药等通过丝绸之路传 到欧洲,欧洲和阿拉伯的天文、数学、医药、建筑等科学技术也传入中国。 中华民族是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又各具个性的 多元统一体。毫无疑问,在这个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丝绸之路是重要的沟
广东省东莞市 2018 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第 I 卷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丝绸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古代丝 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对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对东西 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续写古代丝绸之路的传奇,不仅要看到其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 用,还要看到其在民族交流融合方面的纽带作用。 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除了汉族,北方 和西北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 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他们的迁徙浪潮、相互交往以及游牧经济特点,使其自 然而然地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早期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 通草原古道、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继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之后,鲜卑、柔然、吐谷浑、突厥、吐蕃、回纥、契 丹、党项、蒙古等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有的一度控制了草原道 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公元 439 年,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统 一了我国北方,使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再度繁荣起来。北魏、西夏占据河西走廊 后,吐谷浑控制的“青海道”和吐蕃控制的“青唐道”成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 的通道。因此,“青海道”又称“吐谷浑道”,“青唐道”又称“吐蕃道”。再 看回纥,其与唐朝绢马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汗国贵族享用,还通过“草原道” 大量转输到西方。“安史之乱”后,吐蕃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及陇右地区,传统 的丝绸之路东段受到阻遏,唐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一度绕道回纥居住地。因此, 这一时期的草原丝路有“回纥道”之称。“吐谷浑道”“吐蕃道”“回纥 道”……丝绸之路上民族交流融合绵延不断,开遍了民族交流融合之花。 在肯定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为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作出重要贡献的 同时,更要充分认识中原王朝的主体作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唐、元、明 各朝代为了经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以提供食宿, 建立都护府、都督府、州、县等以加强治理。这些措施对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 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 丝绸之路密切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也密切了东西方关系。中原、江南以及巴蜀 的名茶不仅输入西方,也输入西域、青藏高原与漠北,饮茶逐渐成为北方与西部 民族的习俗。在西夏与宋朝的贸易中,“惟茶最为所欲之物”。同时,西域和中 亚、欧洲的物产和文化也传入内地,今天内地随处可见的石榴、葡萄、胡葱、胡 萝卜、大蒜、菠菜、芫荽、苜蓿,都是汉朝时从西域传入内地的。到了唐朝,丝 绸之路的东端终点长安、洛阳成为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上至宫廷、下至百姓无 不受西域文化的影响,穿胡服、习胡俗、食胡饼、听胡音成为时尚。在唐朝著名 的十部乐中,西域音乐就占五部。到了宋朝,中国的茶叶和丝绸被大量贩运到西 方,西方的乳香、硇砂、玉石、珊瑚、玛瑙、琥珀、琉璃等被大量转售到中国。 元朝时,中西交通空前畅通,中国的雕版与活字印刷术、火药等通过丝绸之路传 到欧洲,欧洲和阿拉伯的天文、数学、医药、建筑等科学技术也传入中国。 中华民族是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又各具个性的 多元统一体。毫无疑问,在这个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丝绸之路是重要的沟
通渠道与交流舞台。丝绸之路像一条纽带,联结着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联结着 内地汉族人民与边疆少数民族人民。未来,“一带一路”延伸之处必将是人文交 流活跃之地,它不仅会继续描绘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五彩斑斓的画卷,还会进 步架起东西方各民族交流交往的桥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是东西方 之间的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 B.古代丝绸之路不仅对沿路各民族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在各民族 交流融合方面也起到了联结纽带作用 C.游牧民族和汉族共同开拓了丝绸之路,无数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 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 D.为了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的交流,早起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 开通草原丝路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多游牧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了不解之缘,甚至因为控制了草原道和绿 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 B.控制了草原道的游牧民族,在与中原王朝交易时换回绸绢,除了供本国贵族 享用外,还将其大量传输到西方。 C.汉代开启的丝绸之路在后世并非总是畅通无阻,它既遇到过衰败和阻遏,也 曾经经历过再度的繁荣和兴盛 D.丝绸之路的开拓以及之后的繁荣,离不开沿途各民族的共同努力,但其中发 挥主要作用的还是中原王朝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中原王朝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提供食宿,建立州府等加强治理,就是为 了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 B.丝绸之路促进了我国古代各民族之间甚至东西方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不局 限于物质方面,还有文化和思想。 C.丝绸之路是民族沟通的渠道与交流的舞台,它使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 并进而形成了多元统一体的中华民族 D.“一带一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延续,它不但描绘出各民族交流融合的画卷, 还将架起东西方交流交往的桥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鲁鲁(节选)宗璞 鲁鲁原是孤身犹太老人的一只狗。老人前天死去了,他的死和他的生一样,对人 对世没有任何影响。后事办完了,这矮脚的白狗却守住了房子悲哭,人们打他, 他也不肯离去。房东灵机一动说:“送给下江人范先生养吧。”这小村中习惯把 躲避战乱到当地的外省人一律称作下江人。于是他给硬拉到范家,拴在大树上。 晚上,鲁鲁坐在地上,悲凉地叫着,声音更带着十分的痛苦、绝望,像一把锐利 的刀,把山村的春夜剪碎了。 房门开了,两个孩子走了出来。6岁的弟弟捧着一钵饭,对鲁鲁说:“鲁鲁,你 吃饭吧,这饭肉多。”10岁的姐姐温柔地说:“鲁鲁,你就住在我们家吧。拉 拉手吧?”这话今天姐姐已经说了好几遍,鲁鲁总是发出一阵悲号,并不伸出脚
通渠道与交流舞台。丝绸之路像一条纽带,联结着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联结着 内地汉族人民与边疆少数民族人民。未来,“一带一路”延伸之处必将是人文交 流活跃之地,它不仅会继续描绘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五彩斑斓的画卷,还会进一 步架起东西方各民族交流交往的桥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是东西方 之间的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 B.古代丝绸之路不仅对沿路各民族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在各民族 交流融合方面也起到了联结纽带作用。 C.游牧民族和汉族共同开拓了丝绸之路,无数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 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 D.为了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的交流,早起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 开通草原丝路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多游牧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了不解之缘,甚至因为控制了草原道和绿 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 B.控制了草原道的游牧民族,在与中原王朝交易时换回绸绢,除了供本国贵族 享用外,还将其大量传输到西方。 C.汉代开启的丝绸之路在后世并非总是畅通无阻,它既遇到过衰败和阻遏,也 曾经经历过再度的繁荣和兴盛。 D.丝绸之路的开拓以及之后的繁荣,离不开沿途各民族的共同努力,但其中发 挥主要作用的还是中原王朝。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原王朝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提供食宿,建立州府等加强治理,就是为 了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 B.丝绸之路促进了我国古代各民族之间甚至东西方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不局 限于物质方面,还有文化和思想。 C.丝绸之路是民族沟通的渠道与交流的舞台,它使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 并进而形成了多元统一体的中华民族。 D.“一带一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延续,它不但描绘出各民族交流融合的画卷, 还将架起东西方交流交往的桥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鲁鲁(节选) 宗璞 鲁鲁原是孤身犹太老人的一只狗。老人前天死去了,他的死和他的生一样,对人 对世没有任何影响。后事办完了,这矮脚的白狗却守住了房子悲哭,人们打他, 他也不肯离去。房东灵机一动说:“送给下江人范先生养吧。”这小村中习惯把 躲避战乱到当地的外省人一律称作下江人。于是他给硬拉到范家,拴在大树上。 晚上,鲁鲁坐在地上,悲凉地叫着,声音更带着十分的痛苦、绝望,像一把锐利 的刀,把山村的春夜剪碎了。 房门开了,两个孩子走了出来。6 岁的弟弟捧着一钵饭,对鲁鲁说:“鲁鲁,你 吃饭吧,这饭肉多。”10 岁的姐姐温柔地说:“鲁鲁,你就住在我们家吧。拉 拉手吧?”这话今天姐姐已经说了好几遍,鲁鲁总是发出一阵悲号,并不伸出脚
来。姐姐伸手去摸他的头,鲁鲁一阵颤栗,连毛都微耸起来。这只小手很轻,但 却这样温柔,使鲁鲁安心。他咻咻地喘着,向姐姐伸出了前脚。 “好鲁鲁!”姐姐髙兴地和他握手。“爸爸妈妈!鲁鲁愿意住在我们家了!” 爸妈走出房来,在姐姐介绍下扣鲁鲁握手。妈妈轻声责备姐姐说:“你怎么把肉 都给了鲁鲁?我们明天吃什么?”弟弟忙说:“明天我们什么也不吃。” 过了十多天,鲁鲁情绪显然已有好转。有一天,鲁鲁出了门,踌躇了一下,却忽 然往山下城里跑去了。他要去解开一个谜。 黄昏时他进了城,在一座旧洋房前停住了。他坐在门外,不时发出长长的哀叫 这里是犹太老人和鲁鲁的旧住处。主人是回到这里来了罢?怎么还听不见鲁鲁的 哭声呢?有人推开窗户,有人走出来看,但都没有那苍然的白发。鲁鲁在门口蹲 了两天两夜。第三天早上,人们气愤起来,拿来绳索棍棒下决心要处理他。 他又饿又渴又累,看着屋门,希望在这一瞬间老人会走出来。但是没有。这时他 想起了那温柔的小手,便跳起身,冲出重围向城外跑去了 姐弟俩很难过,傻鲁鲁!怎么能离开爱自己的人呢!你一定会回来的吧。他们终于 等到了鲁鲁回来。姐姐冲过去弯身抱着他的头,他舐着姐弟俩的手,又给爸爸妈 妈作揖。那晚全家都高兴极了。 从此鲁鲁正式成为这个家的一员了。 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的那天,整个小村沸腾了。一家人紧紧抱在一起,他们终于 可以回北平去了。但路途遥远,交通不便,鲁鲁是不能去的。最后的决定是把他 送给T市爱狗的唐伯伯。 T市附近,有一个著名的大瀑布,10里外便听到水声隆隆。车经这里的那天 姐姐发着烧,还执意要下车去看。于是爸爸在左,妈妈在右,鲁鲁在前,弟弟在 后,向观瀑亭上走去。 急遽的水流从几十丈的绝壁跌落下来,在青山翠峦中形成一个小湖,水气迷蒙 直飘到亭上。姐姐觉得那白花花的厚重的半透明的水幔和雷鸣般的轰响仿佛离 她很远。她努力想走近些看,但它们越来越远,什么也看不见了,倚在爸爸肩上 晕了过去。 姐姐因病住进了医院,从此鲁鲁再也没有看见姐姐。没有几天,他就显得憔悴, 白毛失去了光泽。唐家的狗饭一律有牛肉,他却嗅嗅便走开,不管弟弟怎样哄劝。 范家人走时,唐伯伯叫人把鲁鲁关在花园里。在飞机上,姐姐和弟弟为了不能再 见鲁鲁,一起哭了一场。他们听不见鲁鲁在花园里发出的撕裂了的嗥叫,看不见 鲁鲁因为一次又一次想挣脱绳索,磨掉了毛的脖子。他们飞得髙高的,遗落了儿 时的伙伴。 鲁鲁发疯似地寻找主人。唐伯伯总是试着和他握手,同情地、客气地说:“请你 住在我家,这不是已经说好了么,鲁鲁。” 有一天,鲁鲁又不见了。过了半年,大家早以为他已离开这世界,他竟又回到唐 家。他瘦多了,身上好几处没有了毛。他又一次去寻找谜底后,又历尽辛苦回来, 只是为了不违反主人的安排。 但后来他却有了观赏瀑布的癖好。他常常跑出城去,坐在大瀑布前,久久地望着 那跌宕跳荡、白帐幔似的落水,发出悲凉的、撞人心弦的哀号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本文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小狗以人的心理,细腻地描摹小狗鲁鲁的内心活 动,使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小狗内心复杂的情感
来。姐姐伸手去摸他的头,鲁鲁一阵颤栗,连毛都微耸起来。这只小手很轻,但 却这样温柔,使鲁鲁安心。他咻咻地喘着,向姐姐伸出了前脚。 “好鲁鲁!”姐姐高兴地和他握手。“爸爸妈妈!鲁鲁愿意住在我们家了!” 爸妈走出房来,在姐姐介绍下扣鲁鲁握手。妈妈轻声责备姐姐说:“你怎么把肉 都给了鲁鲁?我们明天吃什么?”弟弟忙说:“明天我们什么也不吃。” 过了十多天,鲁鲁情绪显然已有好转。有一天,鲁鲁出了门,踌躇了一下,却忽 然往山下城里跑去了。他要去解开一个谜。 黄昏时他进了城,在一座旧洋房前停住了。他坐在门外,不时发出长长的哀叫。 这里是犹太老人和鲁鲁的旧住处。主人是回到这里来了罢?怎么还听不见鲁鲁的 哭声呢?有人推开窗户,有人走出来看,但都没有那苍然的白发。鲁鲁在门口蹲 了两天两夜。第三天早上,人们气愤起来,拿来绳索棍棒下决心要处理他。 他又饿又渴又累,看着屋门,希望在这一瞬间老人会走出来。但是没有。这时他 想起了那温柔的小手,便跳起身,冲出重围向城外跑去了。 姐弟俩很难过,傻鲁鲁!怎么能离开爱自己的人呢!你一定会回来的吧。他们终于 等到了鲁鲁回来。姐姐冲过去弯身抱着他的头,他舐着姐弟俩的手,又给爸爸妈 妈作揖。那晚全家都高兴极了。 从此鲁鲁正式成为这个家的一员了。 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的那天,整个小村沸腾了。一家人紧紧抱在一起,他们终于 可以回北平去了。但路途遥远,交通不便,鲁鲁是不能去的。最后的决定是把他 送给 T 市爱狗的唐伯伯。 T 市附近,有一个著名的大瀑布,l0 里外便听到水声隆隆。车经这里的那天, 姐姐发着烧,还执意要下车去看。于是爸爸在左,妈妈在右,鲁鲁在前,弟弟在 后,向观瀑亭上走去。 急遽的水流从几十丈的绝壁跌落下来,在青山翠峦中形成一个小湖,水气迷蒙, 一直飘到亭上。姐姐觉得那白花花的厚重的半透明的水幔和雷鸣般的轰响仿佛离 她很远。她努力想走近些看,但它们越来越远,什么也看不见了,倚在爸爸肩上 晕了过去。 姐姐因病住进了医院,从此鲁鲁再也没有看见姐姐。没有几天,他就显得憔悴, 白毛失去了光泽。唐家的狗饭一律有牛肉,他却嗅嗅便走开,不管弟弟怎样哄劝。 范家人走时,唐伯伯叫人把鲁鲁关在花园里。在飞机上,姐姐和弟弟为了不能再 见鲁鲁,一起哭了一场。他们听不见鲁鲁在花园里发出的撕裂了的嗥叫,看不见 鲁鲁因为一次又一次想挣脱绳索,磨掉了毛的脖子。他们飞得高高的,遗落了儿 时的伙伴。 鲁鲁发疯似地寻找主人。唐伯伯总是试着和他握手,同情地、客气地说:“请你 住在我家,这不是已经说好了么,鲁鲁。” 有一天,鲁鲁又不见了。过了半年,大家早以为他已离开这世界,他竟又回到唐 家。他瘦多了,身上好几处没有了毛。他又一次去寻找谜底后,又历尽辛苦回来, 只是为了不违反主人的安排。 但后来他却有了观赏瀑布的癖好。他常常跑出城去,坐在大瀑布前,久久地望着 那跌宕跳荡、白帐幔似的落水,发出悲凉的、撞人心弦的哀号。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小狗以人的心理,细腻地描摹小狗鲁鲁的内心活 动,使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小狗内心复杂的情感
B.鲁鲁去城里的旧住处守候旧主人,最后又回到范家,只是因为他遭到了人们 的驱赶,再加上饥渴疲累,这让读者看到了他的痛苦和无奈。 C.去到唐家后,鲁鲁得到了很好的优待,但他并不吃那一律有牛肉的饭,这反 映了鲁鲁对新主人的不满,以及对旧主人的忠诚 D.文章以鲁鲁第一次丧家的哀号开篇,又以它第二次丧家的哀号结束,首尾呼 应,对小狗被无情抛弃的悲剧命运寄予了无限的同情。 5.文中两次写到了瀑布,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6.著名作家孙犁评价《鲁鲁》:“表面是动物的悲鸣,内含是人性的呼喊。” 请结合文本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健康权是一项包容广泛的基本人权,是人类有尊严地生活的基本保证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通往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实现全民健康是 亿万人民的共同期盼。经过多年探索与不懈奋斗,中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健康事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从1981年至2016年中国 人均预期寿命从67.9岁提高到76.5岁,婴儿死亡率从34.7%。下降到7.5% 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 展目标。中国以健康事业发展的卓越实绩,不仅摘掉了“东亚病夫”的耻辱帽子, 还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选自《健康中国见证人权进步》,有删改) 材料二: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 活质量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富足的物质生活导致肥胖问题日益凸显,这一健 康隐患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担忧。2016年,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全球 成年人体重调査报告显示:全球成人肥胖人口己经超过瘦子,而中国超越美国 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中国男性肥胖人数4320万人,女性肥胖 人数4640万人,总人数高居世界第一。另一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卫计 委的数据显示,中国人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不断上升。从1992年到2015年, 超重率从13%上升到30%,肥胖率从3%上升到12% 中国成年人和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均在上升。对于肥胖和超重的青少年来说,饮食 习惯仍然是影响体重的重要原因。首先,不吃早饭。调査显示,随着年龄增长, 青少年吃早饭的比例在逐渐降低:7-12岁青少年吃早饭比例可达95.7%,但 16-18岁的青少年吃早饭比例则下降到了90.7%;其次,爱吃夜宵。吃夜宵的 人随年龄的增长比例提升:7-12岁青少年吃夜宵比例只有9.7%,但16-18岁 青少年则高达23.8%。常吃宵夜的孩子摄入的热量难以消耗、容易引起脂肪堆 积,长时间则引起肥胖
B.鲁鲁去城里的旧住处守候旧主人,最后又回到范家,只是因为他遭到了人们 的驱赶,再加上饥渴疲累,这让读者看到了他的痛苦和无奈。 C.去到唐家后,鲁鲁得到了很好的优待,但他并不吃那一律有牛肉的饭,这反 映了鲁鲁对新主人的不满,以及对旧主人的忠诚。 D.文章以鲁鲁第一次丧家的哀号开篇,又以它第二次丧家的哀号结束,首尾呼 应,对小狗被无情抛弃的悲剧命运寄予了无限的同情。 5.文中两次写到了瀑布,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 分) 6.著名作家孙犁评价《鲁鲁》:“表面是动物的悲鸣,内含是人性的呼喊。” 请结合文本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健康权是一项包容广泛的基本人权,是人类有尊严地生活的基本保证。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通往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实现全民健康是 亿万人民的共同期盼。经过多年探索与不懈奋斗,中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健康事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从 1981 年至 2016 年中国 人均预期寿命从 67.9 岁提高到 76.5 岁,婴儿死亡率从 34.7%。下降到 7.5%。, 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 展目标。中国以健康事业发展的卓越实绩,不仅摘掉了“东亚病夫”的耻辱帽子, 还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选自《健康中国见证人权进步》,有删改) 材料二: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 活质量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富足的物质生活导致肥胖问题日益凸显,这一健 康隐患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担忧。2016 年,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全球 成年人体重调查报告显示:全球成人肥胖人口已经超过瘦子,而中国超越美国, 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中国男性肥胖人数 4320 万人,女性肥胖 人数 4640 万人,总人数高居世界第一。另一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卫计 委的数据显示,中国人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不断上升。从 1992 年到 2015 年, 超重率从 13%上升到 30%,肥胖率从 3%上升到 12%。 中国成年人和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均在上升。对于肥胖和超重的青少年来说,饮食 习惯仍然是影响体重的重要原因。首先,不吃早饭。调查显示,随着年龄增长, 青少年吃早饭的比例在逐渐降低:7-12 岁青少年吃早饭比例可达 95.7%,但 16-18 岁的青少年吃早饭比例则下降到了 90.7%;其次,爱吃夜宵。吃夜宵的 人随年龄的增长比例提升:7-12 岁青少年吃夜宵比例只有 9.7%,但 16-18 岁 青少年则高达 23.8%。常吃宵夜的孩子摄入的热量难以消耗、容易引起脂肪堆 积,长时间则引起肥胖
■19年 D2200年 内古yN 25% 口2015年 比熟 15% 江西35 245 把胖率 图1:中国超重率与肥胖率统计 图2:中国肥胖情况分地域分析 (选自《十九大首次提出健康中国战略以应对日益凸显的国民肥胖问题》,有删 改) 材料三:“上工治未病”,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重视重 大疾病防控,重视少年儿童健康,重视如幼、老年人、残疾人矿流动人口、低收 入人群等重点人群健康,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 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关注生 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 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继续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在分级诊 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 等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要大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 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举措、管理体 系,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要充分发挥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从提升薪酬待遇 发展空间、执业拜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营造全 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 (选自《建设健康中国需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用数据说话,客观说明了我国居民的健康指标均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的水平。 B.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卫计委的数据说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解决青少年的 肥胖问题。 C.中国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得益于国家找到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健康事业 发展道路。 D.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中国肥胖问题也日益严重,且女性肥胖人数多于 男性。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材料二显示,中国人肥胖率与超重率都高于美国,不吃早饭、爱吃夜宵是导 致我国肥胖率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 B.从图1和图2可看出,我国人口肥胖率与超重率均呈上升趋势;地域不同, 肥胖率也存在着差异且北方高于南方
(选自《十九大首次提出健康中国战略以应对日益凸显的国民肥胖问题》,有删 改) 材料三:“上工治未病”,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重视重 大疾病防控,重视少年儿童健康,重视如幼、老年人、残疾人矿流动人口、低收 入人群等重点人群健康,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 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关注生 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 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继续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在分级诊 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 等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要大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 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举措、管理体 系,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要充分发挥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从提升薪酬待遇、 发展空间、执业拜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营造全 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 (选自《建设健康中国需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用数据说话,客观说明了我国居民的健康指标均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的水平。 B.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卫计委的数据说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解决青少年的 肥胖问题。 C.中国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得益于国家找到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健康事业 发展道路。 D.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中国肥胖问题也日益严重,且女性肥胖人数多于 男性。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材料二显示,中国人肥胖率与超重率都高于美国,不吃早饭、爱吃夜宵是导 致我国肥胖率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 B.从图 l 和图 2 可看出,我国人口肥胖率与超重率均呈上升趋势;地域不同, 肥胖率也存在着差异且北方高于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