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一中、潮州金中2017届高三8月联考语文试题 命题人:潮州市金山中学 本试卷共8页,18道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农业文明的伴生物。节期选择本身,便是农业社会生产、生 活规律的一种表现形式。与春种、夏锄、秋收、冬藏相应,民间节日中,也就有 了春祈、夏伏、秋报、冬腊。开春鞭春劝农,端午驱邪避瘟,金秋荐新祭祖,腊 月祭灶扫尘……所有节日,井然有序地分布在一年四季,顺应岁时节候的变化, 应和着农业生产的节奏,张弛有度,自然和谐。 我国是一个贵人伦、重亲情的国度。岁节祭祖,几乎是所有节日不可或缺的内容。 第一刀新穗、第一盘鲜果、第一把新韭、第一杯佳酿都用来祭奠先祖。人们通过 各种节日祝祭活动,表达后辈的孝思与追念;反过来,这种绵延不断、周而复始 的岁节礼俗,又不断地强化着人们的家族意识、血缘亲情。节日里,天伦之乐表 现得格外充分:家人团圆,孩子们受到格外的宠爱一端午节给孩子们涂抹雄黄 戴上艾虎以避邪气,七夕、重阳在家打扮小女儿,节日期间孩子们可以随意嬉闹 而不受苛责。亲戚朋友邻里之间,互相馈赠节物时品,礼尚往来,情深意浓。千 百年来,传统节日己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只要是中国人, 都可以从中真切地体验到一种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 感、亲和力 深究各种节俗活动产生的根源,不难发现一个简单而又永恒的推动力,即人们祈 望五谷丰登、岁岁平安、吉祥如意。节日风俗的产生,与人类早期的原始信仰如 自然崇拜、灵魂崇拜、巫术、禁忌等直接相关。最早的节俗活动,意在敬天、祈 年、驱灾、避邪。直到魏晋南北朝以前,禁忌、迷信、祓禊、禳解等观念及活动 在节俗中依然占主导地位,节日的歌舞狂欢,意在娱神;以时品上供,旨在贿神 制作、佩戴各种节物,则是为了驱鬼。到后来,这些待遇慢慢地不再为神独占 而变成人神共享。节日也就逐渐从避忌、防范的神秘气氛中解脱出来,而成为人 神共欢的日子。隋唐以后,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空前发展,节日风俗也以极 快的速度向娱乐方向发展:爆竹不再只是驱鬼的手段,而是欢庆娱乐的工具;元宵 节的祭神灯火,发展成供人游乐观赏的花灯;中秋拜月,变成了赏月、玩月… 原先用于厌胜的节物时品如桃符、门神、辟邪剑等,因变成供人玩赏的手工艺品 而获得了审美价值。每逢重大节日,城乡还多有盛大的村社、庙会。届时,商贩 咸集,游人如织,祈福,求子,烧香,还愿,欢歌群舞,百戏杂陈,村杜、庙会 成为农村最大的交易场所和娱乐盛会。传统节日在发展过程中逐渐集信仰、经济 社交、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成为中国广大民众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直 到近现代依然如此 传统节日,是民众集体创造的文化产品,是古代信仰物化形态的一种遗留。同时, 它也是一种生活节奏,一种逐渐形成的自我调节机制。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有节奏 的,人的生活不可能没有张弛。生活不可无节日,节日不可无活动。在现实生活
广东省揭阳一中、潮州金中 2017 届高三 8 月联考语文试题 命题人:潮州市金山中学 本试卷共 8 页,18 道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第 I 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农业文明的伴生物。节期选择本身,便是农业社会生产、生 活规律的一种表现形式。与春种、夏锄、秋收、冬藏相应,民间节日中,也就有 了春祈、夏伏、秋报、冬腊。开春鞭春劝农,端午驱邪避瘟,金秋荐新祭祖,腊 月祭灶扫尘……所有节日,井然有序地分布在一年四季,顺应岁时节候的变化, 应和着农业生产的节奏,张弛有度,自然和谐。 我国是一个贵人伦、重亲情的国度。岁节祭祖,几乎是所有节日不可或缺的内容。 第一刀新穗、第一盘鲜果、第一把新韭、第一杯佳酿都用来祭奠先祖。人们通过 各种节日祝祭活动,表达后辈的孝思与追念;反过来,这种绵延不断、周而复始 的岁节礼俗,又不断地强化着人们的家族意识、血缘亲情。节日里,天伦之乐表 现得格外充分:家人团圆,孩子们受到格外的宠爱--端午节给孩子们涂抹雄黄、 戴上艾虎以避邪气,七夕、重阳在家打扮小女儿,节日期间孩子们可以随意嬉闹 而不受苛责。亲戚朋友邻里之间,互相馈赠节物时品,礼尚往来,情深意浓。千 百年来,传统节日已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只要是中国人, 都可以从中真切地体验到一种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 感、亲和力。 深究各种节俗活动产生的根源,不难发现一个简单而又永恒的推动力,即人们祈 望五谷丰登、岁岁平安、吉祥如意。节日风俗的产生,与人类早期的原始信仰如 自然崇拜、灵魂崇拜、巫术、禁忌等直接相关。最早的节俗活动,意在敬天、祈 年、驱灾、避邪。直到魏晋南北朝以前,禁忌、迷信、祓禊、禳解等观念及活动, 在节俗中依然占主导地位,节日的歌舞狂欢,意在娱神;以时品上供,旨在贿神; 制作、佩戴各种节物,则是为了驱鬼。到后来,这些待遇慢慢地不再为神独占, 而变成人神共享。节日也就逐渐从避忌、防范的神秘气氛中解脱出来,而成为人 神共欢的日子。隋唐以后,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空前发展,节日风俗也以极 快的速度向娱乐方向发展:爆竹不再只是驱鬼的手段,而是欢庆娱乐的工具;元宵 节的祭神灯火,发展成供人游乐观赏的花灯;中秋拜月,变成了赏月、玩月…… 原先用于厌胜的节物时品如桃符、门神、辟邪剑等,因变成供人玩赏的手工艺品 而获得了审美价值。每逢重大节日,城乡还多有盛大的村社、庙会。届时,商贩 咸集,游人如织,祈福,求子,烧香,还愿,欢歌群舞,百戏杂陈,村杜、庙会 成为农村最大的交易场所和娱乐盛会。传统节日在发展过程中逐渐集信仰、经济、 社交、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成为中国广大民众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直 到近现代依然如此。 传统节日,是民众集体创造的文化产品,是古代信仰物化形态的一种遗留。同时, 它也是一种生活节奏,一种逐渐形成的自我调节机制。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有节奏 的,人的生活不可能没有张弛。生活不可无节日,节日不可无活动。在现实生活
中,传统节日虽已基本失却了早先的信仰内核,但许多传统节俗却依然存活在民 众生活之中,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加丰富多样 1.下列有关我国传统节日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传统节日的节期体现着农业社会、生活的规律性,民间节日中的春祈、夏 伏、秋报、冬腊等活动与生产中的春种、夏锄、秋收、冬藏等活动相对应。 B.我国的传统节日是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在节日里,人们尽 享天伦之乐,亲朋好友、邻里乡亲互赠节礼,使节日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 C.魏晋南北朝以后,我国的传统节日逐渐摆脱了避忌、防范的神秘气氛,但在村 社、庙会上,祈福,求子,烧香,还愿等娱神祈福的节俗活动仍占主导地位 D.如今,我国的传统节日已经失却了早先的信仰内核,但许多传统节俗活动仍存 活在民众的生活中,在传承中发展变化,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加丰富多样 2.下列理解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的传统节日井然有序地分布在一年四季,顺应岁时节候的变化和生活生产 的节奏,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生活的张弛有度。 B.隋唐以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节日风俗迅速向娱乐方向转变,原先用于厌 胜的节物时品的审美价值渐渐取代了其原始功用 C.诸多贵人伦、重亲情的礼俗活动,让中国人从传统节日中真切地体验到一种血 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和亲和力 D.节日风俗的产生与人类早期的原始信仰直接相关,人们对人寿年丰、吉祥平 安的祈望是传统节俗活动形成的永恒推动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绵延不断、周而复始的节日祝祭活动可以强化人们的家族意识和血缘亲情,所 以现在有不少专家倡议将黄帝诞辰三月三日上巳节设为“中华圣诞节”,以增强 民族凝聚力。 B.中国传统节日的形成有两大要素,一是相对固定的节期,二是节期中要有特定 的民俗活动。如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民俗活动有抹雄黄、插艾蒿、吃粽子等, C.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民众集体创造的文化产品,也是我国广大民众生活中必不 可少的组成部分,各种节俗活动尽管功能不尽相同,但都具有一定的群众性, D.传统节俗的功能先后经历了敬天祈年、驱灾避邪、娱神驱鬼、人神共享、人神 共欢等阶段,渐渐集信仰、经济、社交、娱乐等功能于一身。 二、古诗文阅读(共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王肃字子雍。年十八,从宋忠①读《太玄》,而更为之解。黄初中,为散骑黄门侍 郎。太和四年,大司马曹真征蜀,肃上疏曰:“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 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今又加之以霖雨,山阪 峻滑,众逼而不展,粮县而难继,实行军者之大忌也。”于是遂罢。 帝尝问曰:“汉桓帝时,白马令李云上书言:‘帝者,谛也。是帝欲不谛。’当何得 不死?”肃对曰:“但为言失逆顺之节。原其本意,皆欲尽心,念存补国。且帝者之 威,过于雷霆,杀一匹夫,无异蝼蚁。宽而宥之,可以示容受切言,广德宇于天下。 故臣以为杀之未必为是也。”帝又问:“司马迁以受刑之故,内怀隐切,著《史记》 非贬孝武,令人切齿。”对曰:“司马迁记事,不虚美,不隐恶。汉武帝闻其述《史 记》,取孝景及己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于今此两纪有录无书。后遭李 陵事,遂下迁蚕室。此为隐切在孝武,而不在于史迁也
中,传统节日虽已基本失却了早先的信仰内核,但许多传统节俗却依然存活在民 众生活之中,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加丰富多样。 1.下列有关我国传统节日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我国传统节日的节期体现着农业社会、生活的规律性,民间节日中的春祈、夏 伏、秋报、冬腊等活动与生产中的春种、夏锄、秋收、冬藏等活动相对应。 B.我国的传统节日是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在节日里,人们尽 享天伦之乐,亲朋好友、邻里乡亲互赠节礼,使节日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 C.魏晋南北朝以后,我国的传统节日逐渐摆脱了避忌、防范的神秘气氛,但在村 社、庙会上,祈福,求子,烧香,还愿等娱神祈福的节俗活动仍占主导地位。 D.如今,我国的传统节日已经失却了早先的信仰内核,但许多传统节俗活动仍存 活在民众的生活中,在传承中发展变化,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加丰富多样。 2.下列理解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我国的传统节日井然有序地分布在一年四季,顺应岁时节候的变化和生活生产 的节奏,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生活的张弛有度。 B.隋唐以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节日风俗迅速向娱乐方向转变,原先用于厌 胜的节物时品的审美价值渐渐取代了其原始功用。 C.诸多贵人伦、重亲情的礼俗活动,让中国人从传统节日中真切地体验到一种血 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和亲和力。 D.节日风俗的产生与人类早期的原始信仰直接相 关,人们对人寿年丰、吉祥平 安的祈望是传统节俗活动形成的永恒推动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绵延不断、周而复始的节日祝祭活动可以强化人们的家族意识和血缘亲情,所 以现在有不少专家倡议将黄帝诞辰三月三日上巳节设为“中华圣诞节”,以增强 民族凝聚力。 B.中国传统节日的形成有两大要素,一是相对固定的节期,二是节期中要有特定 的民俗活动。如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民俗活动有抹雄黄、插艾蒿、吃粽子等。 C.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民众集体创造的文化产品,也是我国广大民众生活中必不 可少的组成部分,各种节俗活动尽管功能不尽相同,但都具有一定的群众性。 D.传统节俗的功能先后经历了敬天祈年、驱灾避邪、娱神驱鬼、人神共享、人神 共欢等阶段,渐渐集信仰、经济、社交、娱乐等功能于一身。 二、古诗文阅读(共 36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19 分) 王肃字子雍。年十八,从宋忠①读《太玄》,而更为之解。黄初中,为散骑黄门侍 郎。太和四年,大司马曹真征蜀,肃上疏曰:“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 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今又加之以霖雨,山阪 峻滑,众逼而不展,粮县而难继,实行军者之大忌也。”于是遂罢。 帝尝问曰:“汉桓帝时,白马令李云上书言:‘帝者,谛也。是帝欲不谛。’当何得 不死?”肃对曰:“但为言失逆顺之节。原其本意,皆欲尽心,念存补国。且帝者之 威,过于雷霆,杀一匹夫,无异蝼蚁。宽而宥之,可以示容受切言,广德宇于天下。 故臣以为杀之未必为是也。”帝又问:“司马迁以受刑之故,内怀隐切,著《史记》 非贬孝武,令人切齿。”对曰:“司马迁记事,不虚美,不隐恶。汉武帝闻其述《史 记》,取孝景及己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于今此两纪有录无书。后遭李 陵事,遂下迁蚕室。此为隐切在孝武,而不在于史迁也
正始元年,出为广平太守。公事征还,拜议郎。时大将军曹爽专权,任用何晏、邓 飏等。肃论及时政,正色曰:“此辈即弘恭、石显②之属,复称说邪!”爽闻之,戒 何晏等曰:“当共慎之!公卿已比诸君前世恶人矣。”时有二鱼长尺,集于武库之 屋,有司以为吉祥。肃曰:“鱼生于渊而亢于屋,介鳞之物失其所也。边将其殆有 弃甲之变乎?”其后果有东关之败。嘉平六年,白气经天,大将军司马景王问肃其 故,肃答曰:“此蚩尤之旗也,东南其有乱乎?君若修己以安百姓,则天下乐安者归 德,唱乱者先亡矣。”明年春,镇东将军田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反,景王谓肃 曰:“安国宁主,其术焉在?”肃曰:“昔关羽率荆州之众,降于禁于汉滨,遂有北 向争天下之志。后孙权袭取其将士家属,羽士众一旦瓦解。今淮南将士父母妻子 皆在内州,但急往御卫,使不得前,必有关羽土崩之势矣。”景王从之,遂破俭、钦。 甘露元年薨,追赠卫将军,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注】①宋忠:东汉末年大儒。②弘恭、石显:西汉奸臣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 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 B.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 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 C.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 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 D.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 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纪”简称纪,是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传记。始于司马迁的《史 记》,在该书中,历代的帝王传记称为“XX本纪”,不过也有例外,如吕雉不 是皇帝,但其传记也称本纪。另外项羽也是无皇帝之实,却列本纪者,主要是因 为司马迁认为其在当时有如同皇帝般的领导力 B.“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公”即是周代封 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如晋国六卿。另外古时,公卿也 指丈夫 C.“武库”,是指是古代官名。汉代置武库署,有武库令丞,掌藏兵器。本属 执金吾,晋以后属卫尉,历代因之,到宋代才废。明置武库司,属兵部,清末废。 D.“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如谥号等。另外也有“叫做”、“称 为”的意思,如“身死无名,谥为至愚”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肃常有不同于他人的见解,且敢于直言。曹真征讨蜀国时,王肃认为粮草难以 为继,不宜征讨;鱼出现在武库的屋顶上,王肃认为是边将有弃甲之变的凶兆。 B.王肃不随意附和皇帝的心意。皇帝认为李云应该被处死,但王肃认为李云忠心 进谏,不宜被杀;针对汉武帝和司马迁谁是谁非的问题,王肃也持有和皇帝不同的 观 C.王肃为人正直,令奸臣畏惧。曹爽专权,任用何晏等人,王肃谈及时政,认为何晏 等人就是弘恭、石显那一类的奸臣,这使曹爽告诫何晏等人要小心谨慎。 D.王肃主张为政者修德以治国。他认为,提髙自我修养来安抚百姓,天下喜欢安定 生活的人就会前来归附;对谋反的淮南将士的亲属应施以恩德,派军队守护
正始元年,出为广平太守。公事征还,拜议郎。时大将军曹爽专权,任用何晏、邓 飏等。肃论及时政,正色曰:“此辈即弘恭、石显②之属,复称说邪!”爽闻之,戒 何晏等曰:“当共慎之!公卿已比诸君前世恶人矣。”时有二鱼长尺,集于武库之 屋,有司以为吉祥。肃曰:“鱼生于渊而亢于屋,介鳞之物失其所也。边将其殆有 弃甲之变乎?”其后果有东关之败。嘉平六年,白气经天,大将军司马景王问肃其 故,肃答曰:“此蚩尤之旗也,东南其有乱乎?君若修己以安百姓,则天下乐安者归 德,唱乱者先亡矣。”明年春,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反,景王谓肃 曰:“安国宁主,其术焉在?”肃曰:“昔关羽率荆州之众,降于禁于汉滨,遂有北 向争天下之志。后孙权袭取其将士家属,羽士众一旦瓦解。今淮南将士父母妻子 皆在内州,但急往御卫,使不得前,必有关羽土崩之势矣。”景王从之,遂破俭、钦。 甘露元年薨,追赠卫将军,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注】①宋忠:东汉末年大儒。②弘恭、石显:西汉奸臣。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 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 B.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 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 C.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 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 D.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 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 本纪” 简称纪,是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传记。始于司马迁的《史 记》,在该书中,历代的帝王传记称为“XX 本纪”,不过也有例外,如吕雉不 是皇帝,但其传记也称本纪。另外项羽也是无皇帝之实,却列本纪者,主要是因 为司马迁认为其在当时有如同皇帝般的领导力。 B. “公卿” 是“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公”即是周代封 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如晋国六卿。另外古时,公卿也 指丈夫。 C. “武库”,是指是古代官名。汉代置武库署,有武库令丞,掌藏兵器。本属 执金吾,晋以后属卫尉,历代因之,到宋代才废。明置武库司,属兵部,清末废。 D.“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如谥号等。另外也有“叫做”、“称 为”的意思,如“身死无名,谥为至愚”。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王肃常有不同于他人的见解,且敢于直言。曹真征讨蜀国时,王肃认为粮草难以 为继,不宜征讨;鱼出现在武库的屋顶上,王肃认为是边将有弃甲之变的凶兆。 B.王肃不随意附和皇帝的心意。皇帝认为李云应该被处死,但王肃认为李云忠心 进谏,不宜被杀;针对汉武帝和司马迁谁是谁非的问题,王肃也持有和皇帝不同的 观点。 C.王肃为人正直,令奸臣畏惧。曹爽专权,任用何晏等人,王肃谈及时政,认为何晏 等人就是弘恭、石显那一类的奸臣,这使曹爽告诫何晏等人要小心谨慎。 D.王肃主张为政者修德以治国。他认为,提高自我修养来安抚百姓,天下喜欢安定 生活的人就会前来归附;对谋反的淮南将士的亲属应施以恩德,派军队守护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司马迁以受刑之故,内怀隐切,著《史记》非贬孝武,令人切齿。(5分) (2)昔关羽率荆州之众,降于禁于汉滨,遂有北向争天下之志。(5分)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题目。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8.上阕“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两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试作赏析。 (6分) 9.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表达的情感。(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春望》用“ 表现了诗 人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因为衰老更増添的一层悲愁。 (2)《逍遥游》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 结论,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 清酒祭月的词句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 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 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塔铺 刘震云 我从部队复员,回到了家。那是一九七八年,社会上刚兴高考的第二年,我便想 去碰碰运气。就这样,我来到镇上中学,进了复习班。 复习班,是学校专门为社会上大龄青年考大学办的。进复习班一看,许多人都认 识。于是谈各人复习的动机,王全说,他本不想来凑热闹,都有老婆的人了,还 拉扯着两孩子,上个什么学?可看到地方上风气恁坏,贪官污吏尽吃小鸡,便想 来复习,将来一旦考中,做个州府县官啥的,也来治治这些人。“磨桌”(豫北 土话,形容极矮的人)说,他不想当官,只是不想割麦子,毒日头底下割来割去, 把人整个贼死!最后轮到我,我说,一无所有,才来复习。 这所中学的所在镇叫塔铺。镇名的由来,是因为镇后村西坛上,竖着一座歪歪扭 扭的砖塔。开学头一天,上语文课,教室后边传来鼾声。老师循声寻入。大家发 现是坐在后边的“磨桌”伏在水泥板上睡着了。老师气冲冲走了。教室炸了窝。 有起哄的,有笑的,有埋怨“磨桌”的。这时我发现,乱哄哄的教室里,唯有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司马迁以受刑之故,内怀隐切,著《史记》非贬孝武,令人切齿。(5 分) (2) 昔关羽率荆州之众,降于禁于汉滨,遂有北向争天下之志。(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题目。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8.上阕“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两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试作赏析。 (6 分) 9.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表达的情感。(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春望》用“ , ”表现了诗 人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因为衰老更增添的一层悲愁。 (2)《逍遥游》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 结论,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 , ”。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 清酒祭月的词句是 “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 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塔 铺 刘震云 我从部队复员,回到了家。那是一九七八年,社会上刚兴高考的第二年,我便想 去碰碰运气。就这样,我来到镇上中学,进了复习班。 复习班,是学校专门为社会上大龄青年考大学办的。进复习班一看,许多人都认 识。于是谈各人复习的动机,王全说,他本不想来凑热闹,都有老婆的人了,还 拉扯着两孩子,上个什么学?可看到地方上风气恁坏,贪官污吏尽吃小鸡,便想 来复习,将来一旦考中,做个州府县官啥的,也来治治这些人。“磨桌”(豫北 土话,形容极矮的人)说,他不想当官,只是不想割麦子,毒日头底下割来割去, 把人整个贼死!最后轮到我,我说,一无所有,才来复习。 这所中学的所在镇叫塔铺。镇名的由来,是因为镇后村西坛上,竖着一座歪歪扭 扭的砖塔。开学头一天,上语文课,教室后边传来鼾声。老师循声寻入。大家发 现是坐在后边的“磨桌”伏在水泥板上睡着了。老师气冲冲走了。教室炸了窝。 有起哄的,有笑的,有埋怨“磨桌”的。这时我发现,乱哄哄的教室里,唯有一
个人没有参加捣乱,趴在水泥板上认真学习。她是个女生,正和尚入定一般看着 眼前的书凝神细声诵读课文。我不禁敬佩,满坑蛤蟆叫,就这一个是好学生 ①河边落日将尽,一小束水流,被晩霞染得血红,一声不响慢慢淌着。远处河滩 上,有一农家姑娘在用筢子收草。只见那收草姑娘已将一大堆干草收起。这姑娘 竟是课堂上那独自埋头背书的女同学李爱莲。我问为什么割草,她脸蛋通红,说 家中困难,爹多病,下有两弟一妹,只好割草卖钱,维持学业。我叹息一声,说 不容易。她看我一眼,说:“现在好多着呢。以前家里更不容易。记得有一年, 我才十岁,跟爹到焦作拉煤。那是年关,到了焦作,车胎放了炮,等找人修好车, 已是半夜。我们父女在路上拉车,听到附近村里人放炮过年,心里真不是滋味 现在又来上学,总得好好用心,才对得起大人……” 后来我和李爱莲同桌。我给她讲当兵时在部队里如何喂猪,她给我讲小时候自己 爬榆树,一早晨爬了八棵,采榆钱回家做饭。家里妈挺善良,爹脾气不好,爱喝 酒,喝醉酒就打人 ②春天了。柳树吐米芽了。一天晚饭,我在教室吃,李爱莲悄悄推给我一个碗。 我低头一看,是几个菜团子,嫩柳叶蒸做的。我感激地看她一眼,急忙尝了尝。 竞觉山珍海味一般 这时发生了一件怪事,瘦得皮包骨头的“磨桌”,突然脸蛋红扑扑的。这秘密终 于被我发现了。我到厕所解手,发现地上有几张破纸在烧。火里爬着几个刚出壳 的幼蝉。“磨桌”盯着那火,蛮有兴味地一个个捡起往嘴里填。接着就满嘴乱嚼 起来。我眼中涌出了泪,上前拉住他,犹如拉住自己的亲兄弟:“磨桌,咱们回 去吧。” “五一”了,学校要改善生活。萝卜炖肉,五毛钱一份。穷年不穷节,同学们纷 纷慷慨地各买一碗,“哧溜哧溜”放声吃。我端菜回教室,发现李爱莲独自在课 桌前埋头趴着,也不动弹。我猜想她经济又犯紧张,便将那菜吃了两口,推给了 她。地抬头看看我,眼圈红了,将那菜接了过去。我既是感动,又有些难过,还 无端生出些崇髙和想保护谁的念头,眼中涌泪,扭身出了教室 离高考剩两个月了。这时传来一个消息,说高考还考世界地理。学校原以为只考 中国地理,没想到临到头还考世界地理。大家一下都着了慌。这时我爹送来馍, 县师范教书,说不定他那儿有呢!”我说:“来回要走一百八十里呢!’·在汲 问是什么书,我简单给他讲了,没想到他双手一拍:“你表姑家的大孩子 第二天早晨,爹从县城回来了。这时我才发现,爹的鞋帮已开了裂,裂口处泅出 片殷红殷红的东西。我忙把爹的鞋扒下来,发现那满是脏土和皱皮的脚上,密 密麻麻排满了血泡,有的已经破了,那是一只血脚! “爹!”我惊叫。却是哭声。 高考结束了。和王全仅分别了一个月,他却大大变了样。我想起李爱莲,忙问: “李爱莲爹的病怎么样了?她说在新乡考学,考得怎么样?” 王全叹了一口气:“她根本没参加考试,她出嫁啦!她爹这次病得不一般,要死 要活的,一到新乡就大吐血。没五百块钱人家不让住院,不开刀就活不了命。 家人急得什么似的。钱哪里借得来?这时王庄的暴发户吕奇说,只要李爱莲嫁给 他,他就出医疗费。你想,人命关天的事,又不能等,于是就……” 后来,我进了我国北方的一所最高学府。玉阶飞檐,湖畔桃李,莘莘学子。但我 的眼前始终浮动着、闪现着塔铺的一切,一切。我不敢忘记,我是从那里来的 个农家子弟。(有删改)
个人没有参加捣乱,趴在水泥板上认真学习。她是个女生,正和尚入定一般看着 眼前的书凝神细声诵读课文。我不禁敬佩,满坑蛤蟆叫,就这一个是好学生。 ①河边落日将尽,一小束水流,被晚霞染得血红,一声不响慢慢淌着。远处河滩 上,有一农家姑娘在用筢子收草。只见那收草姑娘已将一大堆干草收起。这姑娘 竟是课堂上那独自埋头背书的女同学李爱莲。我问为什么割草,她脸蛋通红,说 家中困难,爹多病,下有两弟一妹,只好割草卖钱,维持学业。我叹息一声,说 不容易。她看我一眼,说:“现在好多着呢。以前家里更不容易。记得有一年, 我才十岁,跟爹到焦作拉煤。那是年关,到了焦作,车胎放了炮,等找人修好车, 已是半夜。我们父女在路上拉车,听到附近村里人放炮过年,心里真不是滋味。 现在又来上学,总得好好用心,才对得起大人……” 后来我和李爱莲同桌。我给她讲当兵时在部队里如何喂猪,她给我讲小时候自己 爬榆树,一早晨爬了八棵,采榆钱回家做饭。家里妈挺善良,爹脾气不好,爱喝 酒,喝醉酒就打人。 ②春天了。柳树吐米芽了。一天晚饭,我在教室吃,李爱莲悄悄推给我一个碗。 我低头一看,是几个菜团子,嫩柳叶蒸做的。我感激地看她一眼,急忙尝了尝。 竞觉山珍海味一般。 这时发生了一件怪事,瘦得皮包骨头的“磨桌”,突然脸蛋红扑扑的。这秘密终 于被我发现了。我到厕所解手,发现地上有几张破纸在烧。火里爬着几个刚出壳 的幼蝉。“磨桌”盯着那火,蛮有兴味地一个个捡起往嘴里填。接着就满嘴乱嚼 起来。我眼中涌出了泪,上前拉住他,犹如拉住自己的亲兄弟:“磨桌,咱们回 去吧。” “五一”了,学校要改善生活。萝卜炖肉,五毛钱一份。穷年不穷节,同学们纷 纷慷慨地各买一碗,“哧溜哧溜”放声吃。我端菜回教室,发现李爱莲独自在课 桌前埋头趴着,也不动弹。我猜想她经济又犯紧张,便将那菜吃了两口,推给了 她。地抬头看看我,眼圈红了,将那菜接了过去。我既是感动,又有些难过,还 无端生出些崇高和想保护谁的念头,眼中涌泪,扭身出了教室。 离高考剩两个月了。这时传来一个消息,说高考还考世界地理。学校原以为只考 中国地理,没想到临到头还考世界地理。大家一下都着了慌。这时我爹送来馍, 问是什么书,我简单给他讲了,没想到他双手一拍:“你表姑家的大孩子,在汲 县师范教书,说不定他那儿有呢!”我说:“来回要走一百八十里呢!” 第二天早晨,爹从县城回来了。这时我才发现,爹的鞋帮已开了裂,裂口处泅出 一片殷红殷红的东西。我忙把爹的鞋扒下来,发现那满是脏土和皱皮的脚上,密 密麻麻排满了血泡,有的已经破了,那是一只血脚! “爹!”我惊叫。却是哭声。 高考结束了。和王全仅分别了一个月,他却大大变了样。我想起李爱莲,忙问: “李爱莲爹的病怎么样了?她说在新乡考学,考得怎么样?” 王全叹了一口气:“她根本没参加考试,她出嫁啦!她爹这次病得不一般,要死 要活的,一到新乡就大吐血。没五百块钱人家不让住院,不开刀就活不了命。一 家人急得什么似的。钱哪里借得来?这时王庄的暴发户吕奇说,只要李爱莲嫁给 他,他就出医疗费。你想,人命关天的事,又不能等,于是就……” 后来,我进了我国北方的一所最高学府。玉阶飞檐,湖畔桃李,莘莘学子。但我 的眼前始终浮动着、闪现着塔铺的一切,一切。我不敢忘记,我是从那里来的一 个农家子弟。(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