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中学2013届高三下学期入学摸底考试 语文科试题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妇孺/懦弱 料峭/刀鞘 打折/折本 颓圮/杞人 忧天 B.惊蛰/真挚 喟叹/称谓 着陆/着急 诧异/叱咤 风云 C.蜗牛/女娲 灼热/斟酌 风靡/奢靡 贻误/怡然 自得 D.簇拥/箭镞 倚靠/绮丽 纤细/纤维 联袂/三昧 真火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学问从实地上用功,议论自然确有根据;若浮光掠影,中无成见,自然随波逐 流,无所适从 B.今年初,应《汽车生活》杂志蓝主编的约请,我每月为他们杂志写一篇关于交 通文明的小短篇,虽说都属管窥蠡测之作,几个月下来也有万言之多。 C.有些人把娱乐当职业,焚膏继晷,夜以继日,昏天黑地,既荒废了事业,又累 坏了身体,实在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D.张老一生,皓首穷经,甘坐冷板凳,长期从事中国古典哲学、民俗学和宗教学 的教学和研究,成绩斐然,令人敬佩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10月13日,广东佛山年仅两岁的小悦悦被两辆车相继碾压,18名路人先后 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最后一名拾荒阿姨发现后施以援手,但终因伤势过重而去世。 B.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 问题 C.去渔寮不全是为了那金沙滩,还为了那被誉为“天下第一鲜”的文蛤和甜美 多汁的“四季柚”,据说,品尝这两样美食最好是在秋末初冬较为合适 D.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最美妈妈”吴菊萍受到超级明星般的社会关注, 无疑证明了道德之真与人性之美天然具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4.填入下面橫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我爱纯真浪漫, 我欣赏“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美意 境谊活 ;我渴望天长地久的爱情亘古不变的友 ;我很想将忧伤埋在心底以笑声取悦生 ①也惊叹于沧桑的滋味 ②却难免强颜欢笑的悲凉 ③却只能告诉自己这是幻想而不敢轻易付出 ④却在现代重金属摇滚中宣泄心灵的疯狂与不羁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 C.③①④ D.①④③② 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22分)
东山中学 2013 届高三下学期入学摸底考试 语文科试题 本试卷共 8 页,24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妇孺/懦弱 料峭/刀鞘 打折/折本 颓圮/杞人 忧天 B.惊蛰/真挚 喟叹/称谓 着陆/着急 诧异/叱咤 风云 C.蜗牛/女娲 灼热/斟酌 风靡/奢靡 贻误/怡然 自得 D.簇拥/箭镞 倚靠/绮丽 纤细/纤维 联袂/三昧 真火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学问从实地上用功,议论自然确有根据;若浮光掠影,中无成见,自然随波逐 流,无所适从。 B.今年初,应《汽车生活》杂志蓝主编的约请,我每月为他们杂志写一篇关于交 通文明的小短篇,虽说都属管窥蠡测之作,几个月下来也有万言之多。 C.有些人把娱乐当职业,焚膏继晷,夜以继日,昏天黑地,既荒废了事业,又累 坏了身体,实在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D.张老一生,皓首穷经,甘坐冷板凳,长期从事中国古典哲学、民俗学和宗教学 的教学和研究,成绩斐然,令人敬佩。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10 月 13 日,广东佛山年仅两岁的小悦悦被两辆车相继碾压,18 名路人先后 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最后一名拾荒阿姨发现后施以援手,但终因伤势过重而去世。 B.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 问题。 C.去渔寮不全是为了那金沙滩,还为了那被誉为“天下第一鲜”的文蛤和甜美 多汁的“四季柚”,据说,品尝这两样美食最好是在秋末初冬较为合适。 D.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最美妈妈”吴菊萍受到超级明星般的社会关注, 无疑证明了道德之真与人性之美天然具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我爱纯真浪漫, ;我欣赏“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美意 境, ;我渴望天长地久的爱情亘古不变的友 谊; ;我很想将忧伤埋在心底以笑声取悦生 活, 。 ①也惊叹于沧桑的滋味 ②却难免强颜欢笑的悲凉 ③却只能告诉自己这是幻想而不敢轻易付出 ④却在现代重金属摇滚中宣泄心灵的疯狂与不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④② D.①④③②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22 分)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 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 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 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 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 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 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 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 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 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 重者,国危 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 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 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 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 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 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 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 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 (选自《三国志》 注:①雩娄(yul如u)今河南商城县东北部、固始县南部,安徽霍邱县部分地 区。②燠(y)休,亦作“燠烋”,亦作“燠咻”。优恤:抚慰。③司马宣 王:即司马懿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 引:率领 B.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 绪:残余的,遗留的(事业) C.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夺:改变 D.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微:如果没有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 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 B.过领汝南兵以解围 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 欲徙都 C.妄引之耳 但见亡国之语 耳 D.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 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7.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蒋济“骨鲠之臣”的一组是( ①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②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③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④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 古之至戒也 ⑤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⑥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 浮桥,诛曹爽等 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②④⑥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 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 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①。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 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 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 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 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 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 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 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 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 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 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 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 先料其民力而燠休②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 王③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 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 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 侯。 (选自《三国志》) 注:①雩娄( yúlóu) 今河南商城县东北部、固始县南部,安徽霍邱县部分地 区。②燠(yù)休,亦作“ 燠烋 ”,亦作“ 燠咻 ”。优恤;抚慰。③司马宣 王:即司马懿。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 引:率领 B.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 绪:残余的,遗留的(事业) C.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夺 :改变 D.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微:如果没有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 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 B.过领汝南兵以解围 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 欲徙都 C.妄引之耳 但见亡国之语 耳 D.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 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7.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蒋济“骨鲠之臣”的一组是( ) ①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②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③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④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 古之至戒也 ⑤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⑥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 浮桥,诛曹爽等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②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 的救兵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见亡 国之语耳”回答;明帝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要爱惜百姓。 C.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 百户,他坚决推辞,皇帝没有答应。 D.蒋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能直言进谏,虽多次触 怒人主,但始终都为人主所器重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给阅读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划分开即可)。(4分) 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 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2)把阅读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3分) ②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唐]沈佺期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注】①本诗是沈佺期和杜审言之诗。两人都于公元705年被流放岭南。审言先 起程过大庾岭去峰州(今越南境内),佺期随后也过大庾岭去驩州(今广西崇左 县)。 ②洛浦:洛水之滨,这里指唐东都洛阳。 (1)本诗情景交融,感情真挚。请以颔联为例作简要赏析。(3分) (2)有人评价这首诗“哀而不怨”,即悲哀而不怨恨,情感有所节制。请结合诗 句简要分析。(4分) 1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 分)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荀子《劝学》)(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 鸣见日升 (王安石《登飞来峰》)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苏 轼《赤壁赋》) 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 关怀古》)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 的救兵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见亡 国之语耳”回答;明帝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要爱惜百姓。 C.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 百户,他坚决推辞,皇帝没有答应。 D.蒋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能直言进谏,虽多次触 怒人主,但始终都为人主所器重。 9.断句和翻译。(10 分) (1)给阅读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划分开即可)。(4 分) 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 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2)把阅读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①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3 分) ②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3 分) 1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7 分) 遥同 杜员外审言过岭① [唐]沈佺期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②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注】①本诗是沈佺期和杜审言之诗。两人都于公元 705 年被流放岭南。审言先 起程过大庾岭去峰州(今越南境内),佺期随后也过大庾岭去驩州(今广西崇左 县)。 ②洛浦:洛水之滨,这里指唐东都洛阳。 ⑴本诗情景交融,感情真挚。请以颔联为例作简要赏析。(3 分) (2)有人评价这首诗“哀而不怨”,即悲哀而不怨恨,情感有所节制。请结合诗 句简要分析。(4 分) 1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只按前 3 题计分)(6 分) ⑴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己, 。(荀子《劝学》)⑵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 鸣见日升。 ,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⑶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而又何羡乎?(苏 轼《赤 壁赋》) ⑷ , ,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 关怀古》)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题
传统文化是中国教育的历史基础 程方平 (1)进入21世纪,在全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本土传统文化的价值进一步凸现 成为构建各国教育特色的重要基础。此时适逢中国近代教育走过百年历程,如何 传承与发展本土文化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相关的理论争鸣与各类尝试风起云 涌,故需要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来规范和引领未来的教育发展,为建设具有中国 特色和世界意义的教育体系,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奠定重要的历史基础。 (2)中国教育尊重传统,不仅在思想和精神领域重视“道统”,各行各业的人才 培养和标准规范都非常关注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然而,自百年前开始,在西方 模式和标准的影响下,我们的教育缺少自信,我们以往用于反思和自省的自我批 评变成了盲目和全盘自我否定的依据,例如,历经1300年探索实践的科举制度, 就有许多可资借鉴的遗产。国外的研究与实践非常认同中国的科举对文官制度的 影响,认为此是中国在制度文明上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体现了人才评价选拔方面 最公平合理的实践探索。从相关研究可以看出,科举时代鉴别和选拔人才绝非仅 有死记硬背一途,还包括自荐、特举、名家推荐、技能考试、机构寻访和延请等 多途,而深入人心的“行行出状元”思想也是常规科举的重要补充。再从中小学 的语文、数学教学来看,中国的传统在形式,内容、方法、观念和评价等方面, 相对于源自西方的各类教学法,许多方面更适合于中国学生及中国知识的具体情 况,百年来的教育实践证明,中国的传统教育绝非可以简单地用机械灌输来概括 中国历史上人才辈出亦是与中国教育的传统息息相关。近一二十年,中国学术界 陆续推出一批中国学科史及学科教育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教育界借鉴本国 的教育遗产提供丰富资源。 (3)在中国教育传统的思想与实践中,不仅有“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有 教无类”、“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袼物明辨”、 慎 思笃行”、“活到老,学到老”等与西方教育源流和现代教育理念相似、相通的 原创教育思想,也有独具特色的家学、书院、师徒制,耕读习俗、学术争鸣、标 新立异、兼收并蓄、树立思想流派的传统等。中国的教育传统既崇尚权威,又不 迷信权威,主体精神是提倡独立思考、注重实践和勇于创新。如孔子的启发式与 柏拉图的“助产术”几乎于同一时间(孔子早约50年)诞生,且形式、内涵基 本相同:中国的算学与阿拉伯即欧洲的数学在概念条形式上虽有不同,但都为世 界数学的发展作出贡献;中国书院的起源和实践与西方大学几乎同步,且传统精 神高度一致,而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也是中国和世界高等教育未来改革的 主要借鉴.中国教育传统中永恒的、富有创新潜力的价值早巳受到国外思想家、 教育家的深切关注,不仅数百年前影响了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近年来创立“多元 智能”理论的哈佛教授加德纳也多次强调他的思想曾借鉴了中国的教育传统。可 见,中国教育传统的精髓需要国人认真反思、汲取和弘扬,全面否定和浅尝辄止 均是对历史、民族与未来不负责任、缺乏基本文化素养的表现。需要铭记的是 个不知道尊重自己传统的民族难以受到其他民族尊重,也难以真正自信、自强。 (4)在西方以牺牲资源、环境和其他民族国家利益为代价走过工业化、商业化历 程之后,中国天人合一和尊重自然等传统经验将成为反思与回归的重要参照;中 国在自身发展的进程中,不仅看到了各大文明古国的传统,看到了文艺复兴运动 对传统的再造,也看到了西方社会工业、商业文明及其科学精神、实用哲学、社 会管理和契约制度等的文化价值,认识到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也有需要重点学习或 补课的地方
传统文化是中国教育的历史基础 程方平 (1)进入 21 世纪,在全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本土传统文化的价值进一步凸现, 成为构建各国教育特色的重要基础。此时适逢中国近代教育走过百年历程,如何 传承与发展本土文化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相关的理论争鸣与各类尝试风起云 涌,故需要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来规范和引领未来的教育发展,为建设具有中国 特色和世界意义的教育体系,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奠定重要的历史基础。 (2)中国教育尊重传统,不仅在思想和精神领域重视“道统”,各行各业的人才 培养和标准规范都非常关注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然而,自百年前开始,在西方 模式和标准的影响下,我们的教育缺少自信,我们以往用于反思和自省的自我批 评变成了盲目和全盘自我否定的依据,例如,历经 1300 年探索实践的科举制度, 就有许多可资借鉴的遗产。国外的研究与实践非常认同中国的科举对文官制度的 影响,认为此是中国在制度文明上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体现了人才评价选拔方面 最公平合理的实践探索。从相关研究可以看出,科举时代鉴别和选拔人才绝非仅 有死记硬背一途,还包括自荐、特举、名家推荐、技能考试、机构寻访和延请等 多途,而深入人心的“行行出状元”思想也是常规科举的重要补充。再从中小学 的语文、数学教学来看,中国的传统在形式,内容、方法、观念和评价等方面, 相对于源自西方的各类教学法,许多方面更适合于中国学生及中国知识的具体情 况,百年来的教育实践证明,中国的传统教育绝非可以简单地用机械灌输来概括, 中国历史上人才辈出亦是与中国教育的传统息息相关。近一二十年,中国学术界 陆续推出一批中国学科史及学科教育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教育界借鉴本国 的教育遗产提供丰富资源。 (3)在中国教育传统的思想与实践中,不仅有“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有 教无类”、“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袼物明辨”、“慎 思笃行”、“活到老,学到老”等与西方教育源流和现代教育理念相似、相通的 原创教育思想,也有独具特色的家学、书院、师徒制,耕读习俗、学术争鸣、标 新立异、兼收并蓄、树立思想流派的传统等。中国的教育传统既崇尚权威,又不 迷信权威,主体精神是提倡独立思考、注重实践和勇于创新。如孔子的启发式与 柏拉图的“助产术”几乎于同一时间(孔子早约 50 年)诞生,且形式、内涵基 本相同;中国的算学与阿拉伯即欧洲的数学在概念条形式上虽有不同,但都为世 界数学的发展作出贡献;中国书院的起源和实践与西方大学几乎同步,且传统精 神高度一致,而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也是中国和世界高等教育未来改革的 主要借鉴.中国教育传统中永恒的、富有创新潜力的价值早巳受到国外思想家、 教育家的深切关注,不仅数百年前影响了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近年来创立“多元 智能”理论的哈佛教授加德纳也多次强调他的思想曾借鉴了中国的教育传统。可 见,中国教育传统的精髓需要国人认真反思、汲取和弘扬,全面否定和浅尝辄止 均是对历史、民族与未来不负责任、缺乏基本文化素养的表现。需要铭记的是, 一个不知道尊重自己传统的民族难以受到其他民族尊重,也难以真正自信、自强。 (4)在西方以牺牲资源、环境和其他民族国家利益为代价走过工业化、商业化历 程之后,中国天人合一和尊重自然等传统经验将成为反思与回归的重要参照;中 国在自身发展的进程中,不仅看到了各大文明古国的传统,看到了文艺复兴运动 对传统的再造,也看到了西方社会工业、商业文明及其科学精神、实用哲学、社 会管理和契约制度等的文化价值,认识到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也有需要重点学习或 补课的地方.
(5)传承和弘扬本国、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并非机械地重复和照搬,更不能仅仅满 足于对经典的死记硬背。容纳、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不仅在其“形”,更重要的 是其“神”,即中国传统的内在精神、思维方式和笃行实践。清代学者赵翼曾说: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他所强调的是,任何时代都会为与时俱 进的发展提供无限开拓进取的空间,而基于文明历史的发展才能真正推进社会 引领思想。每个时代都应有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认真审视和深远思考,并以此 来指引实践,找到更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 (选自《新华文摘》2011年笫17期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两项给5分, 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因为中国教育重视尊重传统,所以本土传统文化的价值得到进一步凸现。 B.国外的研究与实践认为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在制度文明上对世界的重大贡 献,体现了人才评价选拔方面最公平合理的实践探索 C.由于西方模式和标准的影响,使我们的教育缺少自信,因而,中国教育要回 归传统。 D.科举时代鉴别和选拔人才绝非仅有死记硬背一途,“行行出状元”思想就是 常规科举的重要补充 E.中国历史上人才辈出得益于传统教育,近一二十年中国对传统教育史的研究 成果,值得我们借鉴本国的传统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 13.下列对“中国传统教育”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中国的传统教育绝非可以简单地用机械灌输来概括,当中有不少与西方教育 源流和现代教育理念相似、相通的原创教育思想。 B.家学、书院、师徒制、耕读习俗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形式,现在已消失, 因为这些方式不适合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C.中国传统教育在形式、内容、方法、观念和评价,许多方面更适合于中国学 生及中国知识的具体情况 D.中国的教育传统主体精神是提倡独立思考、注重实践和勇于创新,而“知行 合 格 物明辨”、“慎思笃行”等教育思想说明中国传统教育在重视智育的同时也重视 德育。 14.第三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论据来论证中国传统教育的具体成就与影响的 请分条归纳(4分) 15.根据文意,作者认为我们对传统文化应该抱着怎样的态度?(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填涂与所选试 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谁偷走了我的影子 沙里斯(美国
(5)传承和弘扬本国、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并非机械地重复和照搬,更不能仅仅满 足于对经典的死记硬背。容纳、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不仅在其“形”,更重要的 是其“神”,即中国传统的内在精神、思维方式和笃行实践。清代学者赵翼曾说: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他所强调的是,任何时代都会为与时俱 进的发展提供无限开拓进取的空间,而基于文明历史的发展才能真正推进社会、 引领思想。每个时代都应有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认真审视和深远思考,并以此 来指引实践,找到更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 (选自《新华文摘》2011 年笫 17 期)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两项给 5 分, 选对一项给 2 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 分) A.因为中国教育重视尊重传统,所以本土传统文化的价值得到进一步凸现。 B.国外的研究与实践认为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在制度文明上对世界的重大贡 献,体现了人才评价选拔方面最公平合理的实践探索。 C.由于西方模式和标准的影响,使我们的教育缺少自信,因而,中国教育要回 归传统。 D.科举时代鉴别和选拔人才绝非仅有死记硬背一途,“行行出状元”思想就是 常规科举的重要补充。 E.中国历史上人才辈出得益于传统教育,近一二十年中国对传统教育史的研究 成果,值得我们借鉴本国的传统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 13.下列对“中国传统教育”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的传统教育绝非可以简单地用机械灌输来概括,当中有不少与西方教育 源流和现代教育理念相似、相通的原创教育思想。 B.家学、书院、师徒制、耕读习俗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形式,现在已消失, 因为这些方式不适合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C.中国传统教育在形式、内容、方法、观念和评价,许多方面更适合于中国学 生及中国知识的具体情况。 D.中国的教育传统主体精神是提倡独立思考、注重实践和勇于创新,而“知行 合一”、“格 物明辨”、“慎思笃行”等教育思想说明中国传统教育在重视智育的同时也重视 德育。 14.第三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论据来论证中国传统教育的具体成就与影响的? 请分条归纳(4 分) 15.根据文意,作者认为我们对传统文化应该抱着怎样的态度?(4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 2B 铅笔在答题卷上填涂与所选试 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谁偷走了我的影子 沙里斯(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