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131002 课程名称:物流供应链管理 英文名称:Logistic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32 学 分:2 适用对象:物流工程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考核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先修课程:现代管理学 二、课程简介 主要从企业角度,以构成企业物流系统基本结构的组织系统、作业系统与信息系统为框架,阐 述现代企业在全球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的基本作业及功能、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原理与方法、供 应链联合库存、供应链绩效评价、供应链业务流程重组、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等。旨在为学生构建 新型物流系统的供应链管理思想与方法,为解决企业物流系统供应链管理问题提供思路与方法指 导。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学位课: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学术型及专业硕士非 学位选修课程。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物流与供应链的产生和发展,物流供应链在现代市场 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对物流供应链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使学生掌握物流与 供应链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使学生学会运用 物流供应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企业物流领域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 用知识能力。 四、教学时数分配 教学环节 五、教学内 教学时数 容及要求 研讨课 小计 第一章物 课程内容 流管理基本 导言 1 原理 目的与要求 第一章物流管理基本原理 1教学 第二章仓储与保管 2 目的:通讨 第三章包装与运输 2 教学,了解 第四章装卸与搬运 2 物流管理的 2 基本概念、 第五章配送与流通加工 内容、研究 第六章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概述 对象,物流 3 3 战略、物流
教学环节 教学时数 课程内容 授 课 研讨课 上机与 实验 小计 导言 1 1 第一章 物流管理基本原理 2 2 第二章 仓储与保管 2 2 第三章 包装与运输 2 2 第四章 装卸与搬运 2 2 第五章 配送与流通加工 2 1 3 第六章 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概述 3 3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131002 课程名称:物流供应链管理 英文名称:Logistic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 时:32 学 分:2 适用对象: 物流工程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考核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先修课程:现代管理学 二、课程简介 主要从企业角度,以构成企业物流系统基本结构的组织系统、作业系统与信息系统为框架,阐 述现代企业在全球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的基本作业及功能、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原理与方法、供 应链联合库存、供应链绩效评价、供应链业务流程重组、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等。旨在为学生构建 新型物流系统的供应链管理思想与方法,为解决企业物流系统供应链管理问题提供思路与方法指 导。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学位课;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学术型及专业硕士非 学位选修课程。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物流与供应链的产生和发展,物流供应链在现代市场 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对物流供应链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使学生掌握物流与 供应链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使学生学会运用 物流供应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企业物流领域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 用知识能力。 四、教学时数分配 五、教学内 容及要求 第一章 物 流管理基本 原理 (一)目的与要求 1.教学 目的:通过 教学,了解 物流管理的 基本概念、 内容、研究 对象,物流 战略、物流
第七章供应链管理方法 ¥ 成本等,从 第八章供应链库存管理理论 而全面掌握 有关物流管 第九章供应链绩效评价 2 理的基本理 第十章供应链业务流程重组 论与内容, 为物流供应 第十一章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 链管理打下 合计 28 32 良好的基 2.教学要求:对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内容、研究对象、基本任务、目标、管理层次及战略 与成本控制等的内涵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物流管理概述 1.主要内容:基本概念、管理内容、研究对象、任务与目标、管理层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概念的国家标准、物流管理的层面、研究的主要对象、目标要求及管 理的三层次;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从总体上对物流管理的基本内容及特征的理解和掌握并能正确 分析。 第二节物流战略管理 1.主要内容:物流战略地位、目标、战略计划的制定、战略的基本模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战略总体目标确定、战略影响因素与环境分析、战略的三种基本模 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从企业角度,掌握物流战略的制定方法,并推进战略的实施。 第三节物流成本 1.主要内容:物流成本的概念与特征、成本的构成、影响成本的因素、成本的计算与控制, 降低成本的途径: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不同企业的物流成本构成要素、物流成本计算 与控制的要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对物流成本重要性的认识,能依据不同企业性质,把握物流成 本构成要素及做出合理分类,并能通过合理途径降低物流成本。 第四节物流质量 1主要内容:物流质量的概念、物流质量的衡量、物流质量指标: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物流质量与产品质量的区别、物流质量衡量的标淮、不同环节的物流质 量指标: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物流质量的本质含义,并能从物流角度根据企业实际,设立 质量指标并进行合理考核 (三)思考与研究 1.什么是物流管理? 2.物流管理从不同角度看,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物流管理具体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3.试述物流管理的基本任务与目标? 4.从企业角度看,物流管理的层次有哪些? 5.试述企业物流的战略地位与目标?为何要进行物流战略环境分析? 6.何谓物流成本?物流成本有哪些特征?
第七章 供应链管理方法 3 1 4 第八章 供应链库存管理理论 3 1 4 第九章 供应链绩效评价 2 2 第十章 供应链业务流程重组 4 1 5 第十一章 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 2 2 合计 28 4 32 成本等,从 而全面掌握 有关物流管 理的基本理 论与内容, 为物流供应 链管理打下 良好的基 础。 2.教学要求:对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内容、研究对象、基本任务、目标、管理层次及战略 与成本控制等的内涵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物流管理概述 1.主要内容:基本概念、管理内容、研究对象、任务与目标、管理层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概念的国家标准、物流管理的层面、研究的主要对象、目标要求及管 理的三层次;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从总体上对物流管理的基本内容及特征的理解和掌握并能正确 分析。 第二节 物流战略管理 1.主要内容:物流战略地位、目标、战略计划的制定、战略的基本模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战略总体目标确定、战略影响因素与环境分析、战略的三种基本模 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从企业角度,掌握物流战略的制定方法,并推进战略的实施。 第三节 物流成本 1.主要内容:物流成本的概念与特征、成本的构成、影响成本的因素、成本的计算与控制, 降低成本的途径;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不同企业的物流成本构成要素、物流成本计算 与控制的要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对物流成本重要性的认识,能依据不同企业性质,把握物流成 本构成要素及做出合理分类,并能通过合理途径降低物流成本。 第四节 物流质量 1.主要内容:物流质量的概念、物流质量的衡量、物流质量指标;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物流质量与产品质量的区别、物流质量衡量的标准、不同环节的物流质 量指标;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物流质量的本质含义,并能从物流角度根据企业实际,设立 质量指标并进行合理考核。 (三)思考与研究 1.什么是物流管理? 2.物流管理从不同角度看,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物流管理具体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3.试述物流管理的基本任务与目标? 4.从企业角度看,物流管理的层次有哪些? 5.试述企业物流的战略地位与目标?为何要进行物流战略环境分析? 6.何谓物流成本?物流成本有哪些特征?
7.为什么要进行物流成本的分类?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有哪些? 8.何谓物流质量,衡量物流质量的指标有哪些? 第二章 仓储与保管 (一)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充分认识仓储与保管的重要性,客观分析仓储与保管的基本业务内 容、客观分析企业的物流经营环境,树立库存控制理念,审时度势,从而对企业的仓储与保管做出 正确的决策。 2.教学要求:掌握仓储与保管的概念、功能,库存控制的方法,实现零库存的途径与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仓储与保管概述 1.主要内容:仓储与保管的概念、功能、分类及任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仓储与保管的定义、仓储的功能与种类:保管的基本功能与任务: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仓储与保管的概念、仓储的功能与种类,保管的概念、功能 与任务,能够依据客观实际对仓储工作做出正确选择。 第二节仓库及业务 1.主要内容:仓库的功能、主要业务流程与管理方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业务管理内容、保管方式、出库方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能够正确认识仓库管理的功能、掌握仓储作业流程,并能合理进 行管理。 第三节库存控制: 1.主要内容:储备和库存的本质区别、库存控制的内容、库存控制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库存与储备的概念、库存控制的内容、影响库存的因素、库存控制的基 本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在各种环境或条件分析下,能够实施库存管理和控制库存的合理 水平 第四节零库存 1.主要内容:零库存概念、意义,零库存的实现方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实现零库存的意义、零库存的实现方式及具体内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能够握零库存实现的条件,并能够根据生产、销售现实条件, 开展零库存活动 (二)思老与研究 1,仓储有什么功能?仓储的种类有那些? 2.保管有哪些功能?其基本任务是什么? 3,合库的业务管理有哪些?其基本作业过程是如何划分的? 4.库存与储备、储存的概念有哪些区别? 5.库存控制的内容是什么?影响库存控制的因素有哪些? 6.实现零库存的方式有哪些? 7、如何看待仓储在物流管理中的作用? 第三章包装与运输 (一)目的与要求
7.为什么要进行物流成本的分类?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有哪些? 8.何谓物流质量,衡量物流质量的指标有哪些? 第二章 仓储与保管 (一)目的与要求 1.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充分认识仓储与保管的重要性,客观分析仓储与保管的基本业务内 容、客观分析企业的物流经营环境,树立库存控制理念,审时度势,从而对企业的仓储与保管做出 正确的决策。 2.教学要求:掌握仓储与保管的概念、功能,库存控制的方法,实现零库存的途径与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仓储与保管概述 1.主要内容:仓储与保管的概念、功能、分类及任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仓储与保管的定义、仓储的功能与种类;保管的基本功能与任务;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仓储与保管的概念、仓储的功能与种类,保管的概念、功能 与任务,能够依据客观实际对仓储工作做出正确选择。 第二节 仓库及业务 1.主要内容:仓库的功能、主要业务流程与管理方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业务管理内容、保管方式、出库方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能够正确认识仓库管理的功能、掌握仓储作业流程,并能合理进 行管理。 第三节 库存控制; 1.主要内容:储备和库存的本质区别、库存控制的内容、库存控制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库存与储备的概念、库存控制的内容、影响库存的因素、库存控制的基 本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在各种环境或条件分析下,能够实施库存管理和控制库存的合理 水平。 第四节 零库存 1.主要内容:零库存概念、意义,零库存的实现方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实现零库存的意义、零库存的实现方式及具体内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能够掌握零库存实现的条件,并能够根据生产、销售现实条件, 开展零库存活动。 (三)思考与研究 1.仓储有什么功能?仓储的种类有哪些? 2.保管有哪些功能?其基本任务是什么? 3.仓库的业务管理有哪些?其基本作业过程是如何划分的? 4.库存与储备、储存的概念有哪些区别? 5.库存控制的内容是什么?影响库存控制的因素有哪些? 6.实现零库存的方式有哪些? 7、如何看待仓储在物流管理中的作用? 第三章 包装与运输 (一)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了解包装与运输的概念及其在物流与供应链中的相互作用。在实际 运用中,能够把握和设计包装与运输的合理化途径及方案,以提高物流效益。 2.教学要求:掌握包装与运输的含义、包装类别、运输的经济特性、运输方式的选择、包装 与运命合理化的具体方式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句装与运输概术 1.主要内容:包装与运输的概念、包装的功能与分类、运输的定义与经济特性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包装的功能、基本特性与类别、运输的意义及主要经济特性: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能够依据物质实体及空间位移的客户需求,具有为客户设计与 提供合理的包装与运输方案的分析能力: 第二节运输方式 1,主要内容:货物运输方式、货物运输的主要装载容器、运输方式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集装箱运输与托盘、运输方式选择的经济考 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能够把握不同运输方式的经济特点与包装要求,合理选择运输 方式: 第三节包装技术 1.主要内容:防震保护、防破损保护、防锈、防霉腐、防虫、特种包装技术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各种包装的概念及主要防护特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能够区别各种不同物质属性及对包装的要求 第四节 包装与运输合理化 1.主要内容:包装合理化、运输合理化: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包装尺寸标准化、包装作业机械化、包装单位大型化:不合理运输的 表现形式及原因、运输合理化措施: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能够认识包装合理化的具体内容与开展包装合理化的具体措 施:把握运输合理化的影响因素及开展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三)思考与研究 1.何谓包装?包装的功能是什么? 2.包装的类别有哪些?商业包装与运输包装的区别是什么? 3.在物流中运输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为什么说运输是”第三个利润源”的主要源泉? 4.运输的经济特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5.主要的运输形式有那些?各有何特点? 6.主要的包装技术有几种? 7.何谓包装合理化?包装合理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8.不合理运输的表现形式有哪些?运输合理化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第四章 装卸与搬运 (一)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了解装卸与搬运的概念及其在物流中的作用,装卸与搬运作业的合 理化、主要的装卸与搬运机械与设施等,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2.教学要求:掌握装卸与搬运的定义及与运输的区别、装卸与搬运的作业方式、装卸与搬运 作业合理化的选择、主要装卸与搬运机械与设施的应用
1.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了解包装与运输的概念及其在物流与供应链中的相互作用。在实际 运用中,能够把握和设计包装与运输的合理化途径及方案,以提高物流效益。 2.教学要求:掌握包装与运输的含义、包装类别、运输的经济特性、运输方式的选择、包装 与运输合理化的具体方式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包装与运输概述 1.主要内容:包装与运输的概念、包装的功能与分类、运输的定义与经济特性;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包装的功能、基本特性与类别、运输的意义及主要经济特性;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能够依据物质实体及空间位移的客户需求,具有为客户设计与 提供合理的包装与运输方案的分析能力; 第二节 运输方式 1.主要内容:货物运输方式、货物运输的主要装载容器、运输方式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集装箱运输与托盘、运输方式选择的经济考 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能够把握不同运输方式的经济特点与包装要求,合理选择运输 方式; 第三节 包装技术 1.主要内容:防震保护、防破损保护、防锈、防霉腐、防虫、特种包装技术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各种包装的概念及主要防护特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能够区别各种不同物质属性及对包装的要求 第四节 包装与运输合理化 1.主要内容:包装合理化、运输合理化;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包装尺寸标准化、包装作业机械化、包装单位大型化;不合理运输的 表现形式及原因、运输合理化措施;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能够认识包装合理化的具体内容与开展包装合理化的具体措 施;把握运输合理化的影响因素及开展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三)思考与研究 1.何谓包装?包装的功能是什么? 2.包装的类别有哪些?商业包装与运输包装的区别是什么? 3.在物流中运输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为什么说运输是"第三个利润源"的主要源泉? 4.运输的经济特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5.主要的运输形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6.主要的包装技术有几种? 7.何谓包装合理化?包装合理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8.不合理运输的表现形式有哪些?运输合理化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第四章 装卸与搬运 (一)目的与要求 1.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了解装卸与搬运的概念及其在物流中的作用,装卸与搬运作业的合 理化、主要的装卸与搬运机械与设施等,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2.教学要求:掌握装卸与搬运的定义及与运输的区别、装卸与搬运的作业方式、装卸与搬运 作业合理化的选择、主要装卸与搬运机械与设施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装卸搬运的含义及管理的必要性 1.主要内容:装卸搬运的含义、搬运与运输的区别、装卸搬运在物流中的作用与意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装卸与搬运在各领域的称谓、搬运与运输的区别、装卸搬运对物 流的影响: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能够掌握装卸与搬运在物流中的作用与要求,并依据企业物流 业务进行有效分析。 第二节装卸搬运作业及其合理化 1.主要内容:装卸搬运作业分类、装卸搬运的机械作业方式、作业的基本原则、装卸搬运合 理化: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装卸搬运作业分类的依据、装卸搬运的主要机械作业方式、装卸搬运 合理化实施的方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能够依据装卸搬运的基本原则,分析装卸搬运作业的要求与影 响因素,合理地选择搬运方式。 第三节主要装卸与搬运机械与设施 1.主要内容:装卸搬运机械和设施的定义、装卸搬运机械和设施的分类、装卸搬运机械的选 择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装御搬运机械与设施的区别、各种装卸搬运机械的形式、装卸搬运机 械的选择的依据: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能够认识和掌握各种装卸搬运机械的特点,在物流实践中合理 的选择装卸搬运器具。 (三)思考与研究 1.何谓装卸?何谓搬运?搬运与运输的区别是什么? 2.试述装卸与搬运在物流中的作用与意义? 3.装卸与搬运作业分类的依据有哪些? 4.装卸与搬运机械作业有哪些方式?各有何特点? 5.装卸与搬运机械作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6.装卸与搬运的合理化措施有哪些? 7.装卸搬运机械化有哪些好处?装卸搬运机械主要有哪些种类? 8.装卸搬运机械的选择应该考虑搬运对象的哪些特性? 第五章 配漠与流通加工 (一)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了解和掌握物流配送与流通加工的概念、类型、条件,相关作业 流程与方法以及配送中心的布局与规划等,并能根据需要对需求进行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2.教学要求:掌握物流配送与流通加工的本质含义,配送中心的不同类型及基本设施布置设 计的要求、流通加工合理化的基本途径。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配送与流通加工概述 1,主要内容:配送与流通加工的概念、配送的类型、流通加工的作用、加工方式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从不同角度对配送的理解与认识、推行配送的条件:流通加工与生产 加工的区别、流通加工的方式与场所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装卸搬运的含义及管理的必要性 1.主要内容:装卸搬运的含义、搬运与运输的区别、装卸搬运在物流中的作用与意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装卸与搬运在各领域的称谓、搬运与运输的区别、装卸搬运对物 流的影响;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能够掌握装卸与搬运在物流中的作用与要求,并依据企业物流 业务进行有效分析。 第二节 装卸搬运作业及其合理化 1.主要内容:装卸搬运作业分类、装卸搬运的机械作业方式、作业的基本原则、装卸搬运合 理化;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装卸搬运作业分类的依据、装卸搬运的主要机械作业方式、装卸搬运 合理化实施的方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能够依据装卸搬运的基本原则,分析装卸搬运作业的要求与影 响因素,合理地选择搬运方式。 第三节 主要装卸与搬运机械与设施 1.主要内容:装卸搬运机械和设施的定义、装卸搬运机械和设施的分类、装卸搬运机械的选 择;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装卸搬运机械与设施的区别、各种装卸搬运机械的形式、装卸搬运机 械的选择的依据;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能够认识和掌握各种装卸搬运机械的特点,在物流实践中合理 的选择装卸搬运器具。 (三)思考与研究 1.何谓装卸?何谓搬运?搬运与运输的区别是什么? 2.试述装卸与搬运在物流中的作用与意义? 3.装卸与搬运作业分类的依据有哪些? 4.装卸与搬运机械作业有哪些方式?各有何特点? 5.装卸与搬运机械作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6.装卸与搬运的合理化措施有哪些? 7.装卸搬运机械化有哪些好处?装卸搬运机械主要有哪些种类? 8. 装卸搬运机械的选择应该考虑搬运对象的哪些特性? 第五章 配送与流通加工 (一)目的与要求 1.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了解和掌握物流配送与流通加工的概念、类型、条件,相关作业 流程与方法以及配送中心的布局与规划等,并能根据需要对需求进行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2.教学要求:掌握物流配送与流通加工的本质含义,配送中心的不同类型及基本设施布置设 计的要求、流通加工合理化的基本途径。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配送与流通加工概述 1.主要内容:配送与流通加工的概念、配送的类型、流通加工的作用、加工方式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从不同角度对配送的理解与认识、推行配送的条件;流通加工与生产 加工的区别、流通加工的方式与场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