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中国和合文化导论 这些主张的本身米说,都属寸如何和怎样向现代化转型的方法或 手段的探讨。这种力法和予段与唐到米初在:外来印度佛教文化挑 战下,对儒、释、道.三教文化采取兼容并蓄的方法和手段相比 较,从文化整合的意义上说,名递异而实则同。其缺失是,都没 有落到实处,因而并不能解决现实的现代化转型中的冲突。 在方法和手段的背后,有一支“无形的于”,郎价值观之手。 不同的力史时期、国家族、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和不同社会地 位的人,他们的利益和需要及对客体主体化形式、价值合理形式 的理解诠释都不相同,譬如仆么是应该肯定的、有价值的?什 么是体用、本未?中学:为什么应当为体、西学为什么应当为用? 解释和理解应当以什么为标准?创造性转化,什么是创造、应转 化什么?综合创新、以么为新?儒学应当复兴什么,以及返 仆么本、开什么新?判这些问题、会随上述的不同而出现截然 不同的结诊,闪而很雅取得…致的、统…的看法。 如何化獬人类所面临的大冲突和危机?如何回应西方文化 的冲突?:样实现问现代化转型:即乎唤·种新的理论思维形 态,对此二人冲突做出间应。任何学说理论,只行接受这个现实 的冲突,才能焕发:比生命的活力和锴慧,儒、释、道均不例 外,笔者经长期研究,提出了和合学。和合学既是中国文化的精 髓生命智慧,义是时代精神的呼唤,亦是回应此:三大冲突的最 佳、最优化的文化选拦:这是因为冲突触合而和合,对化解人类 所共同面临的打大冲突具有人的魅打;对回应西方文化的冲突 具有强大的什命力;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具有内继的动力。中 华长族的和合文化将以崭新貌走向世界 二、和合之释义 所谓和合,是指白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中诸多形
第一一蔓和合与利合学 27 相、无形相相互冲突、融合,与在冲突、融合的动态变化过程中 诸多形相、无形相和合为新结构方式、新事物、新生命的总和。 天地间·一切现象都蕴涵着和合,-切思维都浸润着和合。在 和合的视野下,自然、社会、人已、心灵、文明(文化)就是和 合。和合是各生命要素的创生、发展、整合而融突成整体的过 程,是对和合经验的反思、梳理和描述。和合如何可能?和合的 本质是什么?和合如何或怎样是-一个真? 和合之真,是和合关系之真,即“融突”关系之真。和合而 有事物的本质,事物本质只有在和合中存有,无和合亦无所谓事 物本质,这样和合本质才有张力。它是如何或怎样的真?可谓是 差分和生之真,存相式能之真,冲突融合之真,月然选择之真和 烦恼和乐之真。差异和生是和合的月性生生义,存相式能是和合 的本质形式义,冲突融合是和合的变化超越义,自然选择是和今 的过程真切义,顿脑和乐是和合的艺术美感义,统此五义,即是 “融突”关系之真的展现或“和合起来”。 “融突”关系在变易、转换中展现, (一)差分与和生 天地间万事万物都是依“和”或“合”而有〔此“有”有 “生”义)的“和合者”,外于和合有的“在”,为“非在”, “非在”转换为“在”,必待和合,和合拥有“在”的质或式。 故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①),讲的只是自然生态系统质能 中和反应的引申,即同性质能互斥,异性质能吸引。这是物理静 力学上的经验定律。实」,在整个物理世界,同异皆可和合, 只是和合的方式不同。,异性则亲和,问类则聚合。这种亲和与聚 合现象,在物理化学世界和文化界均存有,自然生态系统的和 合,服从物理一一化学规律:文化价值系统的和合,服从主体选 订《郑,《国语》咨F六,四部从刊初端》本,上海,商务印书馆
28 中国和合文化导论 择一一实践创新原理两者不杂有岸,不离互补。和合学是“为 文化立法”,“为人类立心”、和合学视野巾的自然,是文化着的 自然;大地,是人文化了的大地 共名的事物是和合,殊名的…事一物亦是和合。无论是 “共”和合,还是“殊”和合,均相互酒摄,非为内外。和合就 是差分,1有差分小能应和合是如何与怎样可能的。和合是差 分形相、无形相多元心和合而生生。所谓生,是指新生命和合者的 “在”或“有”:诸多差分形相、无形相不和合,便不能转化为新 生命、新事物,亦不能实现新陈代谢、吐故纳新:惟有和合,才 能变异,转换为新生:命、新事物,故和合是新生命、新事物作为 和合者之“在”或“有”…种根据、根出。 和合为什么是和合背之“在”或“有”的根据、根由?是因 为巾西思维方式的差分和殊异西方的神创思维,有个被普遍 认同和强化了的“创世纪”说天地力物最初是从哪里来的?为 什么是这个样子?如何乐:?为何生?有犹太教、基督教神学的预 设和解释上帝从礼胖··至礼拜八,创造了昼夜、空气、水、 地、青草、树木、果子、太阳、星举、月亮、物、鸟兽、男 人、女人等万物⑧,即设计…个惟绝对的、全知全能的、完美 九缺的客体或精神来创造世界万物。中国没有·种像西方那样被 普遍认同的:帝或天神创世纪说,《论语·阳货》记载:“天何言 战?阿时行焉.物生為,大何言哉?”孔子认为天不说什么, 也不管什么。叫时行,百物生,是白然的现象。老子鼓讲“道生 一、-…生二,二生三,三华方物”,但“·阴一阴之谓道”,道蕴 涵阴阳,是万物上成的一个根据。这就是说,中国有其异于些方 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观念系统:然而,字街万物如何生?为何 牛?最初从哪吊来的?国的思想家、哲学家又不能不作出回 I《创世纪》,《新非约金修》,第[一2页,北京,中国基督教协会印发
第一章和合与和合学 29 答。他们循者“抑测观象于犬,俯则规法丁地,观鸟兽之文与地 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观法,“以类力物之情”②。 中国古代思想家近取诸身而经验地发现,由于男女的交合而 生出许多儿女来。新生儿女的本质,在和合中存在。离和合,即 无在。然后,依此而推及天地万物的化生,“大地细盥,万物化 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③。这便是天地、阴阳、男女各种差 分形相、因缘的媾合。有差分才会有变易,街变易才会有媾合: 有媾合才会有生成。犹“天地合气,万物白生,犹夫妇合气,子 自生矣”④。天阳地阴,男阳女阴,是汉代思想的共识。“阴阳 和,则力物育”@。阴阳、男女、夫妇和而合、或合而和,生育 万物。这种诸多相互差岸、对待的形相、因缘和合育物,与西方 讲单一的、惟一绝对存有的、无对待的:帝造物,大异其趣。因 此,笔者称这种与神创思维相对待的思维为和合思维。神创导向 宗教,和合导向理解。 以和合为生生义之白性,和合即为生生,可指称为和生、 合生。其公设为:差分和生。差分塑合生。任何差分形相、 囚缘转换为和生或合生,都需要通过“交媾”、“姻缊”这中介 ①《系辞传下》,《州易木义》卷三,上海,世界书局,1936, ②《系辟传下》,《周易本义》卷二。 ③《系辞传》、《周易本义》卷二 ④ 干允:《自然篇》,《论衡校释》卷十八,第7?5到、士海,商务印书 1935 ⑤王充:《宣汉篇》,《论衡校释》卷1儿,第817页 ⑥佛教认为,本无今有为“生”,能生此“牛”,为“牛生”,小乘佛教萨婆多 部(意译一切有部)主张:一切有为法都有实体存在,都具有生(发生)、住(存 在)、异(迁变、灭(消灭)四木相和生生、住住、异异、灭灭四随相,连同本身 “生”为九法,此九相中本相生能生其他八法。而“生”不能自生,随相而“生生”, 只能生本币之生一法。“此有生生等,于八·有能”(《俱爸论》卷五)。和合生生是 指生生不息的变化和新事物、新生命的产生
30 中国和合文化导论 系统米实现。和而生生、合而生尘,和合生生不息 {二)存相与式能 差分是“突”,和生是“融”;存相是“突”,式能是“融”。 天地阿的存有都是“相”。无论物相、事相、心相,还是道相、 法相、名相,都是存有之“相”。存相分殊,分殊而有别,别即 有对传对待不管有形相,或无形相,都是对待之相。千差万别 之存相、便是差异分殊:差异分殊使有冲突:冲突就需要互补, 州亦是补:出气补才能转换为式能 式能是指存相的方式及种种潜能,亦指存相所涵蕴的潜能方 式或潜能结构。天地万物存相的情境、条件、内容、结构、系统 等的潜能结构:日月垒辰、四时运行的自然存相的和谐有序的潜 能方式:人心身、家庭、社会、国家的存州的和膝而有序的潜能 结构;礼乐典章制度、伦理道德,协调而合理的潜能结构。潜能 结构或潜能方式在种种冲突中互补,互补·种式能、转换或走向 和谐有学, “式”作为潜在的能的方式,可能有多种多样的“性”(相的 性)和走向:有真、善、关的方式潜能,有假、恶、丑的方式潜 能:有阴、湖、健的力式潜能、有阴、柔、顺的方式潜能;有 动、显、伸的万式潜能,有静、隐、屈的方式潜能。这两种对 称、对应式能的不同走向,殊途同灯,相对相关;无无真善美 …能的式,亦无无假恶丑…式的能。式能是即仔有即活动, 御方式即潜能 存相的殊途同少」,便是式能展现为自然的、社会的、人际 的、心灵的、文明的和合。作为方式潜能的“能”:是无限的、 活泼的、口新的,是天地力物任相动力和生力。 以和合为形式义的本质,和合即为形式,可指称为式能。其 公设为:存相林式能:存相为式能的存相,式能为存相的式能, 任何存相都函融能的式或式的能,无无式能的存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