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整除理论:因式分解理论:根的理论: (2)难点:最大公因式的求法;整除、互素和不可约多项式等定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章行列式(14学时) 1.教学内容 (1)级行列式的定义及性质: (2)行列式的计算: (3)Cramer法则; (4)Laplace定理。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用行列式的性质和按行(列)展开定理计算行列式: (2)难点:行列式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章线性方程组(22学时) 1.教学内容 (1)线性相关性理论: (2)矩阵的秩: (3)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定和结构。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及解的表达; (2)难点: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第四章矩阵(20学时) 1.教学内容 (1)矩阵的定义及矩阵的运算: (2)矩阵的秩: (3)可逆矩阵: (4)分块矩阵; (5)矩阵的初等变换及初等矩阵。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矩阵的运算及它们的运算规律;矩阵的秩及逆矩阵的求法;分块矩阵;矩阵 的初等变换: (2)难点:可逆矩阵:初等矩阵的应用:矩阵秩的等式和不等式的证明。 第五章二次型(14学时) 1.教学内容 13
13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整除理论;因式分解理论;根的理论; (2)难点:最大公因式的求法;整除、互素和不可约多项式等定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章 行列式(14 学时) 1.教学内容 (1) 级行列式的定义及性质; (2)行列式的计算; (3)Cramer 法则; (4)Laplace 定理。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用行列式的性质和按行(列)展开定理计算行列式; (2)难点:行列式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章 线性方程组(22 学时) 1.教学内容 (1)线性相关性理论; (2)矩阵的秩; (3)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定和结构。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及解的表达; (2)难点: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第四章 矩阵(20 学时) 1.教学内容 (1)矩阵的定义及矩阵的运算; (2)矩阵的秩; (3)可逆矩阵; (4)分块矩阵; (5)矩阵的初等变换及初等矩阵。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矩阵的运算及它们的运算规律;矩阵的秩及逆矩阵的求法;分块矩阵;矩阵 的初等变换; (2)难点:可逆矩阵;初等矩阵的应用;矩阵秩的等式和不等式的证明。 第五章 二次型(14 学时) 1.教学内容
(1)二次型及二次型的矩阵表示: (2)二次型的标准形、唯一性: (3)正定二次型。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化二次型为标准形:正定二次型及正定矩阵的判定与证明: (2)难点: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第六章线性空间(26学时) 1.教学内容 (1)线性空间的定义及性质: (2)维数、基与坐标: (3)子空间; (4)子空间的交、和与直和: (5)线性空间的同构。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线性空间的基与维数:子空间的和与直和;线性空间的同构: (2)难点:子空间的和与直和的判定:线性空间的同构。 第七章线性变换(26学时) 1.教学内容 (1)线性变换的定义与运算: (2)线性变换的矩阵: (3)线性变换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4)线性变换的值域与核: (5)不变子空间。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线性变换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求法;线性变换值域与核的计算;不变子空间 的判定与证明: (2)难点:不变子空间的判定与证明:线性变换值域与核的计算。 第八章1矩阵(8学时) 1.教学内容 (1)2矩阵的标准形理论: (2)行列式因子: (3)不变因子: (4)初等因子。 2.重、难点提示 14
14 (1)二次型及二次型的矩阵表示; (2)二次型的标准形、唯一性; (3)正定二次型。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化二次型为标准形;正定二次型及正定矩阵的判定与证明; (2)难点: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第六章 线性空间(26 学时) 1.教学内容 (1)线性空间的定义及性质; (2)维数、基与坐标; (3)子空间; (4)子空间的交、和与直和; (5)线性空间的同构。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线性空间的基与维数;子空间的和与直和;线性空间的同构; (2)难点:子空间的和与直和的判定;线性空间的同构。 第七章 线性变换(26 学时) 1.教学内容 (1)线性变换的定义与运算; (2)线性变换的矩阵; (3)线性变换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4)线性变换的值域与核; (5)不变子空间。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线性变换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求法;线性变换值域与核的计算;不变子空间 的判定与证明; (2)难点:不变子空间的判定与证明;线性变换值域与核的计算。 第八章 -矩阵(8 学时) 1.教学内容 (1) -矩阵的标准形理论; (2)行列式因子; (3)不变因子; (4)初等因子。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入矩阵的标准形;入矩阵的不变因子、行列式因子及初等因子之间的关系: (2)难点:化入矩阵为标准形:矩阵的相似标准形。 第九章欧几里得空间(22学时) 1.教学内容 (1)欧氏空间的定义与基本性质: (2)标准正交基的定义及求法: (3)正交变换: (4)子空间: (5)实对称矩阵的标准形。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标准正交基的计算及基本性质;施密特正交化方法;用正交线性替换化实二 次型为标准形: (2)难点:标准正交基的求法:化实二次型为标准形的方法。 七、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章目 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学时 实验教学学时 多项式 24 0 行列式 14 0 线性方程组 22 0 四 矩阵 20 五 二次型 4 0 六 线性空间 26 0 线性变换 26 0 八 入矩阵 8 0 九 欧几里得空间 22 0 总计 176 0 八、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2.成绩构成:总成绩=平时成绩(作业,考勤,讨论等)30%+期末成绩(卷面分数)*70% 九、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高等代数》(第四版),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与代数教研室前代数小组编,王萼 芳,石生明修订,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高等代数教程》郭聿奇、岑嘉评、王正磐编著,科学出版社,2014 [3]《高等代数》李慧陵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4]《高等代数》(第五版),张禾瑞、郝鈵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高等代数》(第二版,上、下册),丘维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代数与解析几何习题精解》,陈志杰等编,科学出版社,2002 [7]《高等代数》(第三版)导教·导学·导考,徐仲等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 15
15 (1)重点: -矩阵的标准形; -矩阵的不变因子、行列式因子及初等因子之间的关系; (2)难点:化 -矩阵为标准形;矩阵的相似标准形。 第九章 欧几里得空间(22 学时) 1.教学内容 (1)欧氏空间的定义与基本性质; (2)标准正交基的定义及求法; (3)正交变换; (4)子空间; (5)实对称矩阵的标准形。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标准正交基的计算及基本性质;施密特正交化方法;用正交线性替换化实二 次型为标准形; (2)难点:标准正交基的求法;化实二次型为标准形的方法。 七、学时分配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 实验教学学时 一 多项式 24 0 二 行列式 14 0 三 线性方程组 22 0 四 矩阵 20 0 五 二次型 14 0 六 线性空间 26 0 七 线性变换 26 0 八 -矩阵 8 0 九 欧几里得空间 22 0 总计 176 0 八、课程考核方式 1.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2. 成绩构成:总成绩=平时成绩(作业,考勤,讨论等)*30%+期末成绩(卷面分数)*70% 九、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高等代数》(第四版),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与代数教研室前代数小组编,王萼 芳,石生明修订,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高等代数教程》郭聿奇 、岑嘉评、王正磐编著,科学出版社,2014 [3]《高等代数》李慧陵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 [4]《高等代数》(第五版),张禾瑞、郝鈵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高等代数》(第二版,上、下册),丘维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代数与解析几何习题精解》,陈志杰等编,科学出版社,2002 [7]《高等代数》(第三版)导教•导学•导考,徐仲等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96学时5学分 其中实验学时:32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 践性很强的课程,既要掌握概念,又要动手编程,还要上机调试运行。本课程旨在培养学 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和基本问题的解决能力,初步了解程序设计的技巧和方法、掌握C 语言的基本内容及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与编程技巧,并能够运用Microsoft Visual C+6.0 集成开发工具编写一些小程序,为以后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 本课程主要通过适当的示例,系统、详细地讲解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C程序设计 语言的基本语法、编程方法和常用算法。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 本要求。讲授时应以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实际软件开发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为侧重点。 三、先修课程 无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C语言中的逻辑值及表示方式,使用while语句、do-while语句和for语句构 成的三种循环结构,常用库函数的调用方法,数组应用的基本算法: 难点:指针变量的定义及基本操作;函数之间地址的传递。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以黑板讲授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的课堂教学。通过典型的示例讲解、必要的现场 实际操作演示、适量的课堂练习、课后的上机编程调试以及及时地辅导答疑,在教学过程 中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程序设计基本概念(3学时) 1.教学内容 (1)程序设计的基本含义: (2)算法的基本特点:算法的重要性: (3)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 (4)使用流程图表示三种基本结构。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结构化程序设计等基本概念 16
16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96 学时 5 学分 其中实验学时:32 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 践性很强的课程,既要掌握概念,又要动手编程,还要上机调试运行。本课程旨在培养学 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和基本问题的解决能力, 初步了解程序设计的技巧和方法、掌握 C 语言的基本内容及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与编程技巧,并能够运用 Microsoft Visual C++ 6.0 集成开发工具编写一些小程序,为以后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 本课程主要通过适当的示例, 系统、详细地讲解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 C 程序设计 语言的基本语法、编程方法和常用算法。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 本要求。讲授时应以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实际软件开发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为侧重点。 三、先修课程 无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C 语言中的逻辑值及表示方式,使用 while 语句、do-while 语句和 for 语句构 成的三种循环结构,常用库函数的调用方法,数组应用的基本算法; 难点:指针变量的定义及基本操作;函数之间地址的传递。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以黑板讲授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的课堂教学。通过典型的示例讲解、必要的现场 实际操作演示、适量的课堂练习、课后的上机编程调试以及及时地辅导答疑,在教学过程 中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程序设计基本概念(3 学时) 1. 教学内容 (1)程序设计的基本含义; (2)算法的基本特点;算法的重要性; (3)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 (4)使用流程图表示三种基本结构。 2. 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结构化程序设计等基本概念;
(2)难点是算法的概念。 第二章C程序设计的初步知识(3学时) 1.教学内容 (1)简单C语言程序的构成和格式: (2)标识符、常量和变量、整型数据、实型数据、算术表达式: (3)赋值表达式、自加、自减运算符、强制类型转换和逗号表达式。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掌握C程序设计的初步知识; (2)难点是自加、自减运算符。 第三章顺序结构(4学时) 1.教学内容 (1)赋值语句的构成和运算规律,赋值表达式语句: (2)标准输出函数printf的调用形式、常用格式说明、输出格式设计; (3)标准输入函数scanf的调用形式。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赋值语句、复合语句、空语句的构成,标准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 (2)难点是标准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方法。 第四章选择结构(4学时) 1.教学内容 (1)C语言中的逻辑值及表示方式:六个关系运算符及它们的优先级、结合性、运算规则, 正确计算各种形式的关系表达式的值,能够根据条件列出关系表达式: (2)三个逻辑运算符及它们的优先级、结合性、运算规则,正确计算各种形式的逻辑表 达式的值,能够根据条件列出逻辑表达式: (3)两种最基本形式的if语句所构成的分支结构及执行过程,嵌套的f语句所构成的 分支结构及执行过程: (4)条件运算符及条件表达式的运算规则、优先级和结合性,条件表达式所构成的分支 结构及执行过程: (5)switch语句的组成形式、执行过程,由switch语句与break语句构成的选择结构及 其执行过程。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关系运算符和关系表达式,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if语句及其构成的分 支结构,switch语句和由switch语句与break语句构成的选择结构; 17
17 (2)难点是算法的概念。 第二章 C 程序设计的初步知识(3 学时) 1. 教学内容 (1)简单 C 语言程序的构成和格式; (2)标识符、常量和变量、整型数据、实型数据、算术表达式; (3)赋值表达式、自加、自减运算符、强制类型转换和逗号表达式。 2. 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掌握 C 程序设计的初步知识; (2)难点是自加、自减运算符。第三章 顺序结构(4 学时) 1. 教学内容 (1)赋值语句的构成和运算规律,赋值表达式语句; (2)标准输出函数 printf 的调用形式、常用格式说明、输出格式设计; (3)标准输入函数 scanf 的调用形式。 2. 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赋值语句、复合语句、空语句的构成,标准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 (2)难点是标准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方法。 第四章 选择结构(4 学时) 1. 教学内容 (1)C 语言中的逻辑值及表示方式;六个关系运算符及它们的优先级、结合性、运算规则, 正确计算各种形式的关系表达式的值,能够根据条件列出关系表达式; (2)三个逻辑运算符及它们的优先级、结合性、运算规则,正确计算各种形式的逻辑表 达式的值,能够根据条件列出逻辑表达式; (3)两种最基本形式的 if 语句所构成的分支结构及执行过程,嵌套的 if 语句所构成的 分支结构及执行过程; (4)条件运算符及条件表达式的运算规则、优先级和结合性,条件表达式所构成的分支 结构及执行过程; (5)switch 语句的组成形式、执行过程,由 switch 语句与 break 语句构成的选择结构及 其执行过程。 2. 重、难点提示 (1)重点是关系运算符和关系表达式,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if 语句及其构成的分 支结构, switch 语句和由 switch 语句与 break 语句构成的选择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