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州花都区2009届高三期初调研试题 语文 说明:本试卷共六大题,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否则一律为0分。 本大题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蹊跷溪水栖身之所休戚与共 B.夙愿星宿追本溯源沧海一粟 C.陌路蓦然厉兵秣马拐弯抹角 D.参劾涸辙荷枪实弹 丘之貉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3分) A.十多年来,人们摸着石头过河,如今,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清晰地展 现在世人面前,我国资本市场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B.只有加强思想教育和人格品质的培养,改革课程设置,倡导科学的教学与考试方法, 从根本上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才能对现有的舞弊现象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C.河西的房价已经普遍逼近每平方米5000元,不少二期工程比一年之前足足涨了每平 方米1000元,南京楼市的这种涨幅甚至让京沪粤等地的市民都叹为观止 些地方产生“电荒”是有原因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冬季取暖用电量上升、 江河缺水等原因之外,更与地方煤炭、电力行业长期存在的体制弊端有直接关系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各界人士有的手捧鲜花,有的抬着花篮,每个人胸前都佩带着小白花,缓缓地走到王 选院士的遗像前,鞠躬 许多人忍不住流下了热泪 ②“上学难”问题是人大代表最 的问题之一,我国将在五年内对农村教育投入 2千多亿元,使农村学生享受免费的义务教育,消除横亘在城乡间的“教育鸿沟”。 ③国民党“立委” 陈水扁的“废统论”,国台办新闻发言人也指出“废统论”是“台 独”分裂活动进一步升级的危险信号。 A.志哀关注叱责 B.致哀关注斥责 志哀关心斥责 D.致哀关心叱责
广东广州花都区 2009 届高三期初调研试题 语 文 说明:本试卷共六大题,24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否则一律为 0 分。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 蹊.跷 溪.水 栖.身之所 休戚.与共 B. 夙.愿 星宿. 追本溯.源 沧海一粟. C. 陌.路 蓦.然 厉兵秣.马 拐弯抹.角 D. 参劾. 涸.辙 荷.枪实弹 一丘之貉.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句是(3 分) A.十多年来,人们摸着石头过河 ......,如今,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清晰地展 现在世人面前,我国资本市场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B.只有加强思想教育和人格品质的培养,改革课程设置,倡导科学的教学与考试方法, 从根本上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才能对现有的舞弊现象起到釜底抽薪 ....的作用。 C.河西的房价已经普遍逼近每平方米 5000 元,不少二期工程比一年之前足足涨了每平 方米 1000 元,南京楼市的这种涨幅甚至让京沪粤等地的市民都叹为观止 ....。 D.一些地方产生“电荒”是有原因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除了冬季取暖用电量上升、 江河缺水等原因之外,更与地方煤炭、电力行业长期存在的体制弊端有直接关系。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①各界人士有的手捧鲜花,有的抬着花篮,每个人胸前都佩带着小白花,缓缓地走到王 选院士的遗像前,鞠躬 ,许多人忍不住流下了热泪。 ②“上学难”问题是人大代表最 的问题之一,我国将在五年内对农村教育投入 2 千多亿元,使农村学生享受免费的义务教育,消除横亘在城乡间的“教育鸿沟”。 ③国民党“立委” 陈水扁的“废统论”,国台办新闻发言人也指出“废统论”是“台 独”分裂活动进一步升级的危险信号。 A.志哀 关注 叱责 B.致哀 关注 斥责 C.志哀 关心 斥责 D.致哀 关心 叱责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海峡两岸高层人士50年来首次公开、直接的历史性接触,开启了两岸协商谈判解 决问题的大门,这一事件必将载入两岸关系史册。 B.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 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C.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 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D.中国斯诺克神奇小子丁俊晖虽然再次无缘世界锦标赛正赛,但他的防守控制能力和 坚韧意志均有较大提高,相信他明年一定会梦想成真 二、本大题7小题,共3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 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 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 鸿日:“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 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 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 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 子高认,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 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 居之服。”乃更为椎髻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日德 曜,名孟光 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 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海峡两岸高层人士 50 年来首次公开、直接的历史性接触,开启了两岸协商谈判解 决问题的大门,这一事件必将载入两岸关系史册。 B.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 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C.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 15 所高校的教师、 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D.中国斯诺克神奇小子丁俊晖虽然再次无缘世界锦标赛正赛,但他的防守控制能力和 坚韧意志均有较大提高,相信他明年一定会梦想成真。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3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5~9 题。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 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 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 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 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 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 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 子高认,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 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 居之服。”乃更为椎髻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 曜,名孟光。 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 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后至昊,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 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以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 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 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愿以身居作 居作:作佣人 B.鸿并绝不娶 并:全部 C.简斥数妇 简:直接 D.无乃欲低头就之乎就:投身、屈就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B.因为执勤/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今乃衣绮缟,傅粉墨/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以观夫子之志耳/舞幽壑之潜蛟 7.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梁鸿崇尚节操的一项是(3分) ①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②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 ③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④居庑下,为人赁春 ⑤七日而鸿不答 ⑥鸿潜闭著书十余篇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鸿曾在当时的最高学府中学习,博览群书,无所不通:学成之后却因家境贫寒无 法著述,只好在上林苑中放牧。 B.梁鸿为人正直耿介,他死后,人们都认为品性清高的他足以与坚守信念的要离媲美。 C.孟光貌丑而心慧,在刚嫁给梁鸿时用盛装丽服来试探梁鸿的品性,其实孟光早已有 隐居的准备 D.皋伯通发现佣工梁鸿之妻对丈夫十分敬重,因此断定梁鸿是一个非凡的人,于是安 排他住在家里,使梁鸿得以闭门著书
后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 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以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 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 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愿以身居作.. 居作:作佣人 B.鸿并.绝不娶 并:全部 C.简.斥数妇 简:直接 D.无乃欲低头就.之乎 就:投身、屈就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的一组是(3 分) A.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 / 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B.因为.执勤 /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今乃.衣绮缟,傅粉墨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以观夫子之.志耳 / 舞幽壑之.潜蛟 7.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梁鸿崇尚节操的一项是(3 分) ①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 ②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 ③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④居庑下,为人赁舂 ⑤七日而鸿不答 ⑥鸿潜闭著书十余篇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梁鸿曾在当时的最高学府中学习,博览群书,无所不通;学成之后却因家境贫寒无 法著述,只好在上林苑中放牧。 B.梁鸿为人正直耿介,他死后,人们都认为品性清高的他足以与坚守信念的要离媲美。 C.孟光貌丑而心慧,在刚嫁给梁鸿时用盛装丽服来试探梁鸿的品性,其实孟光早已有 隐居的准备。 D.皋伯通发现佣工梁鸿之妻对丈夫十分敬重,因此断定梁鸿是一个非凡的人,于是安 排他住在家里,使梁鸿得以闭门著书
9.断句与翻译(9分) (1)用“给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 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4分) ②今而见择,敢不请罪。(2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明发房溪二首(其一) 杨万里 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 (1)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3分) (2)这首诗的叙写曲折有致,请作简要分析。(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任选三小题,多选则按前3题给分)(6分) (1)庄生晓梦迷蝴蝶, ?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2)句读之不知 或师焉,或不焉, ,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3)故木受绳则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苏轼《赤壁赋》) 三、本大题4小题,共18分
9.断句与翻译(9 分) (1)用“/”给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 分) 邻 家 耆 老 见 鸿 非 恒 人 乃 共 责 让 主 人 而 称 鸿 长 者 于 是 始 敬 异 焉 悉 还 其 豕 鸿 不 受 而 去 归 乡 里 (2)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 ①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4 分) ②今而见择,敢不请罪。(2 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明发房溪二首(其一) 杨万里 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 ⑴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3 分) ⑵这首诗的叙写曲折有致,请作简要分析。(3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任选三小题,多选则按前 3 题给分)(6 分) (1)庄生晓梦迷蝴蝶, ?沧海月明珠有泪 。 (李商隐《锦瑟》) (2)句读之不知, ,或师焉,或不焉, ,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3)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4) ,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苏轼《赤壁赋》)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15题 韩愈与古文运动 汉朝的时候,官府文告力求“典雅”,以致地方官吏也不能读懂。六朝以骈文为正宗, 这几百年间的上行下效,使得先秦诸子和司马迁的还以口语的自然气势为基础的散文一脉 几乎断绝。六朝的杰出诗人们虽然曾经反对当时绮靡的诗体,然而并没有大张旗鼓。初唐四 杰也是反对六朝的“宫体诗”的,然而也没有发起—个恢复先秦诸子至司马迁的散文传统运 动。直到安史之乱后,才有韩愈起来大声疾呼,发起所谓“古文”运动。此所谓“古文”, 就是先秦诸子到司马迁的散文传统。韩愈的“古文”运动的文体改革的观念,和他的“抵排 异端,攘斥佛老”的“尊儒”思想是相为表里的,也可以说是前者服从于后者,所以韩愈自 己说:“愈之所以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尔。”这种思想上的局限性,使得韩愈 的文体改革运动仅仅以模仿先秦诸子的散文为目标而不能像先秦诸子和司马迁那样以接近 人民口语为目标来创造新的散文。史家称韩愈的运动为“古文”运动,实在倒是很确当的。 话虽这么说,我们仍然不能把韩愈的功绩估计得太低。在韩愈之前,隋朝、初唐、盛唐时期, 都有过“古文”的名家,可是他们没有像韩愈那样有意识地发起一个运动,因此,“文起八 代之衰”的赞词也就不能不落在韩愈身上了 我们还应当说,“古文”运动是作为反对形式主义的倾向而出现的。安史之乱后,反现 实主义的文学又渐渐抬头。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就是针对这种颓风而发的,并且力图重 振汉魏“乐府”。但是,白居易和他的朋友们的努力,到第九世纪四十年代,也就有后继无 人的危险。正当这时候,韩愈的“古文”运动却并未跟着韩愈、柳宗元的去世而消歇,而是 渐渐地确立和稳固起来,它扭转了三百年来“文”“笔”的成见,把散文重新送进艺术之宫。 于是“古文运动”以及“古文”,在宋朝为欧阳修等所扩大而赢得普遍的承认。到了明朝 前七子”又拿来反对当时的“台阁体”—形式主义的宫廷文学。从韩愈到李梦阳,“古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2~15 题 韩愈与古文运动 汉朝的时候,官府文告力求“典雅”,以致地方官吏也不能读懂。六朝以骈文为正宗, 这几百年间的上行下效,使得先秦诸子和司马迁的还以口语的自然气势为基础的散文一脉, 几乎断绝。六朝的杰出诗人们虽然曾经反对当时绮靡的诗体,然而并没有大张旗鼓。初唐四 杰也是反对六朝的“宫体诗”的,然而也没有发起一个恢复先秦诸子至司马迁的散文传统运 动。直到安史之乱后,才有韩愈起来大声疾呼,发起所谓“古文”运动。此所谓“古文”, 就是先秦诸子到司马迁的散文传统。韩愈的“古文”运动的文体改革的观念,和他的“抵排 异端,攘斥佛老”的“尊儒”思想是相为表里的,也可以说是前者服从于后者,所以韩愈自 己说:“愈之所以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尔。”这种思想上的局限性,使得韩愈 的文体改革运动仅仅以模仿先秦诸子的散文为目标,而不能像先秦诸子和司马迁那样以接近 人民口语为目标来创造新的散文。史家称韩愈的运动为“古文”运动,实在倒是很确当的。 话虽这么说,我们仍然不能把韩愈的功绩估计得太低。在韩愈之前,隋朝、初唐、盛唐时期, 都有过“古文”的名家,可是他们没有像韩愈那样有意识地发起一个运动,因此,“文起八 代之衰”的赞词也就不能不落在韩愈身上了。 我们还应当说,“古文”运动是作为反对形式主义的倾向而出现的。安史之乱后,反现 实主义的文学又渐渐抬头。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就是针对这种颓风而发的,并且力图重 振汉魏“乐府”。但是,白居易和他的朋友们的努力,到第九世纪四十年代,也就有后继无 人的危险。正当这时候,韩愈的“古文”运动却并未跟着韩愈、柳宗元的去世而消歇,而是 渐渐地确立和稳固起来,它扭转了三百年来“文”“笔”的成见,把散文重新送进艺术之宫。 于是“古文运动”以及“古文”,在宋朝为欧阳修等所扩大而赢得普遍的承认。到了明朝, “前七子”又拿来反对当时的“台阁体”——形式主义的宫廷文学。从韩愈到李梦阳,“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