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北七市(州)高三年级联合考试 语文 、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废黜/沸反盈天 锻炼/放诞无礼 潦倒/百无聊赖 B.谗言/缠绵悱恻 鉴赏/间或一轮 伺候/垂手侍立 C.呜咽/弃甲曳兵 怯弱/锲而不舍 嘱咐/人烟阜盛 D.溺爱/华冠丽服 替身/扪参历井 采撷/度长絮大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光阴 推衍 稍纵即逝 躁动不安 B.贤惠 昧心 义气用事 卑鄙无赖 C.吝啬 辩别 礼尚往来 冠冕堂皇 D.禁受 悲戚 古陌荒阡 前合后揠 3.依次填入下列橫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梦、光盘、倒逼、逆袭、女汉子、土豪、点赞、微XX、大v、奇 葩”等十条网友们 的流行语入围“2013年十大网络流行语”,立即引起 了网友们的强烈共鸣。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 的表达方式。它作为一种在虚拟社会中广泛流行并影响到现实生活的 语言形式,能得以迅速 ,其原因 是符合语言省力的原则。它对于 缓解人的紧张情绪、释放压力、放松心情具有重要的作用 A.家喻户晓 相沿成俗 传播 不啻B.耳熟能 约定俗成 蹿红 无非 C.口授心传 习以为常 传扬 大概D.通俗易 懂 司空见惯 蹿升 也许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许多帮助过别人的人,总是在他人需要时伸出援手,当时什么也没想,事 后也没觉得自己很高尚,不过帮人之后心里总感觉热乎乎的。 B.在就业难和研究生自费的双重夹击下,湖北省2014年的考研人数和录取 率首次减少,今年全省的考研报名人数为111820人,比2013年减少1394人, 降幅为1.24% C.我们以督导检查为契机,强化措施落实,加强社会治安工作,是出于为经 济社会的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的目的而决定的 D.“新生代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 将关心新生代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唐代兴起近体诗以后,不少诗人仍喜欢写古体诗。诗题中有 歌”“行”“吟”“引”等字眼的大都是古体诗,比如孟浩然的《夜归鹿门 歌》、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B.英国小说家爱·摩·福斯特将小说中的人物分为“扁平人物”与“圆形人 物”,认为“扁平人物”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而被创造出来的,“圆形 人物”的性格较为复杂,往往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 C.《论语》一书既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还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成功 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曾皙的潇洒脱俗,颜回的温 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等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014 年湖北七市(州)高三年级联合考试 语文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 15 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废黜/沸反盈天 锻炼/放诞无礼 潦倒/百无聊赖 B.谗言/缠绵悱恻 鉴赏/间或一轮 伺候/垂手侍立 C.呜咽/弃甲曳兵 怯弱/锲而不舍 嘱咐/人烟阜盛 D.溺爱/华冠丽服 替身/扪参历井 采撷/度长絮大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光阴 推衍 稍纵即逝 躁动不安 B.贤惠 昧心 义气用事 卑鄙无赖 C.吝啬 辩别 礼尚往来 冠冕堂皇 D.禁受 悲戚 古陌荒阡 前合后揠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梦、光盘、倒逼、逆袭、女汉子、土豪、点赞、微 XX、大 v、奇 葩”等十条网友们 的流行语入围“2013 年十大网络流行语”,立即引起 了网友们的强烈共鸣。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 们 的表达方式。它作为一种在虚拟社会中广泛流行并影响到现实生活的 语言形式,能得以迅速 ,其原因 是符合语言省力的原则。它对于 缓解人的紧张情绪、释放压力、放松心情具有重要的作用。 A.家喻户晓 相沿成俗 传播 不啻 B.耳熟能 详 约定俗成 蹿红 无非 C.口授心传 习以为常 传扬 大概 D.通俗易 懂 司空见惯 蹿升 也许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许多帮助过别人的人,总是在他人需要时伸出援手,当时什么也没想,事 后也没觉得自己很高尚,不过帮人之后心里总感觉热乎乎的。 B.在就业难和研究生自费的双重夹击下,湖北省 2014 年的考研人数和录取 率首次减少,今年全省的考研报名人数为 111820 人,比 2013 年减少 1394 人, 降幅为 1.24%。 C.我们以督导检查为契机,强化措施落实,加强社会治安工作,是出于为经 济社会的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的目的而决定的。 D.“新生代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 将关心新生代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唐代兴起近体诗以后,不少诗人仍喜欢写古体诗。诗题中有 “歌”“行”“吟”“引”等字眼的大都是古体诗,比如孟浩然的《夜归鹿门 歌》、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B.英国小说家爱·摩·福斯特将小说中的人物分为“扁平人物”与“圆形人 物”,认为“扁平人物”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而被创造出来的,“圆形 人物”的性格较为复杂,往往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 C.《论语》一书既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还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成功 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曾皙的潇洒脱俗,颜回的温 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等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D.《哈姆莱特》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动人。丹麦王子哈姆莱特的父王突然死 去了,母后匆匆改嫁给他的叔父一一新王克劳狄斯,哈姆莱特肩负为父报仇、重 振朝纲的重任,他一时鲁莽,误杀了情人奥菲利亚的哥哥雷欧提斯,致使奥菲利 亚精神恍惚,落水而死。 、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颠覆经典为哪般? 张德祥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影视剧方面,戏说历史,颠覆经典,调侃古人的 现象一直存在,而且还在继续蔓延,甚至形成一种消费主义“文化”潮流,以娱 乐消费为旨归。这样的作品,看起来固然好玩,满足了一时好奇欲,但不能满足 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可以说,长此以往,不利于国家文化建设,不利于人们的 精神修养。 实际上,这种现象背后隐含的是文化危机。首先,缺乏文化原创力。历 史以及历史上留下来的经典著作,是前人的文化创造,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人们的 社会实践与艺术想象的产物,毫无疑问,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今人,本 应从中汲取有益营养,结合今人的实践,创造出表现今天社会生活的作品。当然, 这样的作品也是有的,只是,很少振聋发聩,也难以荡气回肠。超越前人的文化 高峰不是容易的,除非你比前人下的功夫更大。有谁愿意十年磨一剑?何况这是 个快餐化的“微”时代,时不我待。那怎么办?还是要搭历史之车,借名著之 光。于是,这样那样的改编开始了,把价值颠倒过来?让故事情节节外生枝?对 历史来一段戏说?如此这般,确实招人眼目,人们看着稀奇怪异甚至新鲜,收到 了娱乐效果。消费前人的遗产,确实是一条最省力的文化产业路径,好在祖先给 我们留下那么深厚的历史资源可供搬弄与消费。但最省力的路,一定是下坡路 这是缺乏文化原创力的必然选择 其次,缺乏文化终极价值。看了许多作品,想找出其传达的精神价值, 但多数作品,不能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回过头来看,可有什么作品执着于终极 价值的探问?我们敬畏什么?有哪些作品站在了人类精神的高处,让人肃然起 敬?事实上,文化价值的稀薄是恭维、戏说、颠覆、解构、调侃的创作思维的必 然结果。毋庸置疑,戏说、调侃、颠覆有一种轻松愉快之感,有逗乐之效果。这 是一种“小品”思维方式。这也是多年来流行的文化观念的反映:文化即娱乐。 前些年流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就是个“台子”价值,所以,各种文 化节、艺术节以及充斥于“节”上的种种节目,都是为了让“经济”唱戏。后来, 也要文化唱“戏”,唱“经济”戏,票房成了文化的价值体现,即文化的产业价 值。文化价值被经济价值绑架,以“娱乐”为手段,以“经济”为目的,文化原 本的价值己经被忘记了。无论如何,文化的终极价值不是金钱,而是精神,是令 人敬畏的真诚与真理。 文艺是社会的反映,一定的文艺风尚都有其社会原因。一个老人摔倒了, 要不要扶起来,居然成了问题,孔子也许不会想到,两千多年后,他的子孙们对 这样简单的问题却要三思而行。这就是精神价值被物质价值绑架,道德退缩到金 钱背后,文化只剩下娱乐功能的缘故。文化的真正价值,是唤醒良知,是激活精 神的力量,是塑造人的精神人格。因此,那种无所敬畏、无所不被娱乐的文化观 念与创作观念,不利于文化建设,不利于文化价值建设。真正的文化创造,多是 从回应现实需要开始的。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由科技与经济发展带来的最为深刻和
D.《哈姆莱特》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动人。丹麦王子哈姆莱特的父王突然死 去了,母后匆匆改嫁给他的叔父——新王克劳狄斯,哈姆莱特肩负为父报仇、重 振朝纲的重任,他一时鲁莽,误杀了情人奥菲利亚的哥哥雷欧提斯,致使奥菲利 亚精神恍惚,落水而死。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8 题。 颠覆经典为哪般? 张德祥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影视剧方面,戏说历史,颠覆经典,调侃古人的 现象一直存在,而且还在继续蔓延,甚至形成一种消费主义“文化”潮流,以娱 乐消费为旨归。这样的作品,看起来固然好玩,满足了一时好奇欲,但不能满足 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可以说,长此以往,不利于国家文化建设,不利于人们的 精神修养。 实际上,这种现象背后隐含的是文化危机。首先,缺乏文化原创力。历 史以及历史上留下来的经典著作,是前人的文化创造,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人们的 社会实践与艺术想象的产物,毫无疑问,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今人,本 应从中汲取有益营养,结合今人的实践,创造出表现今天社会生活的作品。当然, 这样的作品也是有的,只是,很少振聋发聩,也难以荡气回肠。超越前人的文化 高峰不是容易的,除非你比前人下的功夫更大。有谁愿意十年磨一剑?何况这是 一个快餐化的“微”时代,时不我待。那怎么办?还是要搭历史之车,借名著之 光。于是,这样那样的改编开始了,把价值颠倒过来?让故事情节节外生枝?对 历史来一段戏说?如此这般,确实招人眼目,人们看着稀奇怪异甚至新鲜,收到 了娱乐效果。消费前人的遗产,确实是一条最省力的文化产业路径,好在祖先给 我们留下那么深厚的历史资源可供搬弄与消费。但最省力的路,一定是下坡路。 这是缺乏文化原创力的必然选择。 其次,缺乏文化终极价值。看了许多作品,想找出其传达的精神价值, 但多数作品,不能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回过头来看,可有什么作品执着于终极 价值的探问?我们敬畏什么?有哪些作品站在了人类精神的高处,让人肃然起 敬?事实上,文化价值的稀薄是恭维、戏说、颠覆、解构、调侃的创作思维的必 然结果。毋庸置疑,戏说、调侃、颠覆有一种轻松愉快之感,有逗乐之效果。这 是一种“小品”思维方式。这也是多年来流行的文化观念的反映:文化即娱乐。 前些年流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就是个“台子”价值,所以,各种文 化节、艺术节以及充斥于“节”上的种种节目,都是为了让“经济”唱戏。后来, 也要文化唱“戏”,唱“经济”戏,票房成了文化的价值体现,即文化的产业价 值。文化价值被经济价值绑架,以“娱乐”为手段,以“经济”为目的,文化原 本的价值已经被忘记了。无论如何,文化的终极价值不是金钱,而是精神,是令 人敬畏的真诚与真理。 文艺是社会的反映,一定的文艺风尚都有其社会原因。一个老人摔倒了, 要不要扶起来,居然成了问题,孔子也许不会想到,两千多年后,他的子孙们对 这样简单的问题却要三思而行。这就是精神价值被物质价值绑架,道德退缩到金 钱背后,文化只剩下娱乐功能的缘故。文化的真正价值,是唤醒良知,是激活精 神的力量,是塑造人的精神人格。因此,那种无所敬畏、无所不被娱乐的文化观 念与创作观念,不利于文化建设,不利于文化价值建设。真正的文化创造,多是 从回应现实需要开始的。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由科技与经济发展带来的最为深刻和
剧烈的变化,急切需要新的文化价值观念与之匹配,急切需要精神力量来推动社 会的文明进步。愿我们的影视创作,能从历史中汲取精神营养,呼应时代需要, 在文化的价值建设上多有建树,多有创造。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2月20日17版) 6.下列对“文化危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影视作品戏说历史、颠覆经典、调侃古人,以娱乐为旨归,这种现象背后 隐含的是文化危机。 B.我们要杜绝改编历史上留下来的经典著作,不要搭历史之车,借名著之光 而是要创作出表现今天社会生活的作品,这样就可以解决当前存在的文化危 机 C.当前文化危机在缺乏文化原创力方面的具体表现是影视作品急功近利,搬 弄和消费历史资源等。 D.文化价值被经济价值绑架,文化原本的价值已经被忘记,这正说明缺乏文 化终极价值是当前的文化危机之一。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价值的稀薄使得人们产生了恭维、戏说、颠覆、解构、调侃的创作思 维 B.无所敬畏,无所不被娱乐的文化观念与创作观念,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也不利于文化和文化价值建设 C.具有轻松愉快之感和逗乐效果的“小品”思维方式是多年来流行的“文化 即娱乐”观念的反映 D.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由科技与经济发展带来的最为深刻和剧烈的变化,急切 需要新的文化价值观念与人们的精神需求相匹配,急切需要精神力量来推动社会 的文明进步。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今这样一个快餐化的“微”时代,几乎没有人愿意十年磨一剑,这也 使得今人很难超越前人的文化高峰。 B.精神价值被物质价值绑架,道德退缩到金钱背后,文化只剩下娱乐功能会 导致一些社会问题的产生。 C.文化的真正价值在于唤醒良知,激活精神力量,塑造精神人格,而不是追 求金钱。 D.“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票房成了文化的价值体现,这是缺乏文化原创 力的必然选择 、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先王父马赞 【清】莫与俦 先王父崇级君好马而善相,家中常数十蹄,皆驽骀,不当意。山砦蛮家 有一驹,善蹄龀人,砦中莫敢近者。出牧,常听数日不归。先王父闻之曰:“此 其良马乎?”令奴子招弟往视。返,白以神俊。王父复亲视之,信。议售,马主 以不能驭,取直极廉。而曰:“马素无缰辔,要自施之。服不服,不吾与也 而招弟故善服马,令砦人驱马群于巷,蓦自墙登其脊,任所之。腾山越涧,往复 约百里。马稍倦,谓之曰:“汝可降矣!”马似首肯者。乃结带为辔,牵以归
剧烈的变化,急切需要新的文化价值观念与之匹配,急切需要精神力量来推动社 会的文明进步。愿我们的影视创作,能从历史中汲取精神营养,呼应时代需要, 在文化的价值建设上多有建树,多有创造。 (选自《人民日报》2014 年 2 月 20 日 17 版) 6.下列对“文化危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影视作品戏说历史、颠覆经典、调侃古人,以娱乐为旨归,这种现象背后 隐含的是文化危机。 B.我们要杜绝改编历史上留下来的经典著作,不要搭历史之车,借名著之光, 而是要创作出表现今天社会生活的作品,这样就可以解决当前存在的文化危 机。 C.当前文化危机在缺乏文化原创力方面的具体表现是影视作品急功近利,搬 弄和消费历史资源等。 D.文化价值被经济价值绑架,文化原本的价值已经被忘记,这正说明缺乏文 化终极价值是当前的文化危机之一。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价值的稀薄使得人们产生了恭维、戏说、颠覆、解构、调侃的创作思 维。 B.无所敬畏,无所不被娱乐的文化观念与创作观念,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也不利于文化和文化价值建设。 C.具有轻松愉快之感和逗乐效果的“小品”思维方式是多年来流行的“文化 即娱乐”观念的反映。 D.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由科技与经济发展带来的最为深刻和剧烈的变化,急切 需要新的文化价值观念与人们的精神需求相匹配,急切需要精神力量来推动社会 的文明进步。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今这样一个快餐化的“微”时代,几乎没有人愿意十年磨一剑,这也 使得今人很难超越前人的文化高峰。 B.精神价值被物质价值绑架,道德退缩到金钱背后,文化只剩下娱乐功能会 导致一些社会问题的产生。 C.文化的真正价值在于唤醒良知,激活精神力量,塑造精神人格,而不是追 求金钱。 D.“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票房成了文化的价值体现,这是缺乏文化原创 力的必然选择。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共 7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先王父马赞 【清】莫与俦 先王父崇级君好马而善相,家中常数十蹄,皆驽骀,不当意。山砦蛮家 有一驹,善蹄龁人,砦中莫敢近者。出牧,常听数日不归。先王父闻之曰:“此 其良马乎?”令奴子招弟往视。返,白以神俊。王父复亲视之,信。议售,马主 以不能驭,取直极廉。而曰:“马素无缰辔,要自施之。服不服,不吾与也。” 而招弟故善服马,令砦人驱马群于巷,蓦自墙登其脊,任所之。腾山越涧,往复 约百里。马稍倦,谓之曰:“汝可降矣!”马似首肯者。乃结带为辔,牵以归
乃驯良无匹,然惟先王父及先君能骑之。有所适,二百里外,日往返, 未尝及晡。负盐米,二倍于常马;速亦然。日食,尽粟四五斗。王父爱之甚,每 亲饲之,否则先君饲之,招弟饲之。他人稍近之,则蹄龀立至矣。又解人语。先 君读书于羊安,去家五十里。月令马致米,盈其驮,谓之曰:“送至羊安!”则 自去。有顷,先君闻嘶声,则马立学舍外。卸其驮,曰:“速归!”有顷,已复 至家。往返不须人驭也。凡所 曾经历,语以地名,即能自至其处。以故先王父适远,有句留,马率自归。计事 竣,当往迎,皆命马。 知本州某闻其异,必欲以重价致。先王父不肯,然以其地方官,强应之 令招弟牵往,系州署堂下桩。谓其圉人曰:“须数健者视此马。不尔,不能有也。” 各笑颔之。招弟出城里许,马已拔桩奔腾来,桩尚在缰也。乃还价,归马。州衙 人谓未尝食其寸草粒粟云。至先王父卒之夜,马悲嘶,不食而毙。先后在吾家, 计三十年。 赞曰:“其附主也,似感知己,其致力似图报恩。他人之厚豢,曾不 盼,独于甚主而殉之盘。此古烈丈夫事,尚不易得之今之人。马乎!尔犹负毛插 角之伦乎!” (选自《清文观止》 【注】①王父:祖父。②砦(zhi):同“寨”。③先君:已故的父亲。 ④圉人: 官名,掌管养马放牧等事;泛指养马的人。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中常数十蹄,皆驽骀 骀:劣马 B.月令马致米,盈其驮 致:送达,送给 C.出牧,常听数日不归 听:听说 D.日往返,未尝及晡 晡:申时,即午后三点至五点。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该马的能力超群的一组是(3分) ①谓之曰:“汝可降矣!”马似首肯者。 ②负盐米,二倍于常马 速亦然 ③他人稍近之,则蹄龀立至矣。④谓之曰:“送至羊安!”则自去。 ⑤凡所曾经历,语以地名,即能自至其处。⑥马已拔桩奔腾来,桩尚 在缰也。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高度赞美了此马的至情忠义,具有“古烈丈夫”风范。此马对主人忠 心耿耿,尽心尽力;主人死后它也绝食而亡,以死相报 B.此马在山寨的蛮人家里时,从没安过辔头,也没有缰绳,很喜欢踢人咬人, 没人敢接近它。其主人认为此马难以驯服,见先祖父要买,就贱卖给了懂马的先 祖父。 C.先祖父骑着此马要是去了稍远一点的地方,且有事要多逗留会儿,马总会 自己先回来。它估计主人的事情办完了,又会自动去接他回来。 D.本地知州听说了这匹马的种种神奇传闻,决意要重金买马。先祖父刚开始 不肯卖,然而考虑到知州的身份,就勉强答应了。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令砦人驱马群于巷,蓦自墙登其脊,任所之。(3分)
乃驯良无匹,然惟先王父及先君能骑之。有所适,二百里外,日往返, 未尝及晡。负盐米,二倍于常马;速亦然。日食,尽粟四五斗。王父爱之甚,每 亲饲之,否则先君饲之,招弟饲之。他人稍近之,则蹄龁立至矣。又解人语。先 君读书于羊安,去家五十里。月令马致米,盈其驮,谓之曰:“送至羊安!”则 自去。有顷,先君闻嘶声,则马立学舍外。卸其驮,曰:“速归!”有顷,已复 至家。往返不须人驭也。凡所 曾经历,语以地名,即能自至其处。以故先王父适远,有句留,马率自归。计事 竣,当往迎,皆命马。 知本州某闻其异,必欲以重价致。先王父不肯,然以其地方官,强应之。 令招弟牵往,系州署堂下桩。谓其圉人曰:“须数健者视此马。不尔,不能有也。” 各笑颔之。招弟出城里许,马已拔桩奔腾来,桩尚在缰也。乃还价,归马。州衙 人谓未尝食其寸草粒粟云。至先王父卒之夜,马悲嘶,不食而毙。先后在吾家, 计三十年。 赞曰:“其附主也,似感知己,其致力似图报恩。他人之厚豢,曾不一 盼,独于甚主而殉之盘。此古烈丈夫事,尚不易得之今之人。马乎!尔犹负毛插 角之伦乎!” (选自《清文观止》) 【注】①王父:祖父。②砦(zhi):同“寨”。③先君:已故的父亲。 ④圉人: 官名,掌管养马放牧等事;泛指养马的人。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家中常数十蹄,皆驽骀 骀:劣马 B.月令马致米,盈其驮 致:送达,送给 C.出牧,常听数日不归 听:听说 D.日往返,未尝及晡 晡:申时,即午后三点至五点。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该马的能力超群的一组是(3 分) , ①谓之曰:“汝可降矣!”马似首肯者。 ②负盐米,二倍于常马; 速亦然。 ③他人稍近之,则蹄龁立至矣。④谓之曰:“送至羊安!”则自去。 ⑤凡所曾经历,语以地名,即能自至其处。 ⑥马已拔桩奔腾来,桩尚 在缰也。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高度赞美了此马的至情忠义,具有“古烈丈夫”风范。此马对主人忠 心耿耿,尽心尽力;主人死后它也绝食而亡,以死相报。 B.此马在山寨的蛮人家里时,从没安过辔头,也没有缰绳,很喜欢踢人咬人, 没人敢接近它。其主人认为此马难以驯服,见先祖父要买,就贱卖给了懂马的先 祖父。 C.先祖父骑着此马要是去了稍远一点的地方,且有事要多逗留会儿,马总会 自己先回来。它估计主人的事情办完了,又会自动去接他回来。 D.本地知州听说了这匹马的种种神奇传闻,决意要重金买马。先祖父刚开始 不肯卖,然而考虑到知州的身份,就勉强答应了。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令砦人驱马群于巷,蓦自墙登其脊,任所之。(3 分)
(2)凡所曾经历,语以地名,即能自至其处。(3分) (3)他人之厚豢,曾不一盼,独于其主而殉之身。(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 分) 论曰:司马迁、班固父子,其言史官载籍之作,大义粲然著矣。议者咸 称二孑有良史之才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若固之序事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 读之者亹亹而不厌,信哉,其能成名也。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屈原庙 (明)粱辰鱼① 寒云掩映庙堂门,旅客秋来荐水蘩 山鬼暗吹青殿火,灵儿昼舞白霓簷 龙舆已逐峰头梦,鱼腹空埋水底魂 斑竹丛丛杂芳杜,鹧鸪飞处欲黄昏。 【注】①梁辰鱼:戏剧家,生活在君庸巨昏、阉党当政的明末时代。② 水蘩:即白蒿,可食,古代用为祭品。③灵儿:与“山鬼”皆为屈原作品中民间 传说的山神、仙灵的形象。④峰头梦:指楚怀王梦与巫山神女在阳台幽会之事。 ⑤杜:指杜蘅,香草名。 (1)在“鱼腹空埋水底魂”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妙?请作简要赏析。(4分) (2)诗的尾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这样结尾有何作用?(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 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庄周《逍遥游》) (4)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5) ,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6)女娲炼石补天处 (李贺《李凭箜篌引》 (7)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贾谊《过秦论》) (8)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 壁赋》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土家摔碗酒 陈应松 从地图上看,恩施在湖北以西的更西,像一根钻头,钻到了湖南和重庆 的腹部,或者像一只灵巧的触角,脚踩在荆楚,而头已探出身外老远老远;他的 面都不是湖北。也就是说,他并没有完全浸泡在荆楚风中,倒像个另类,有 种脱笼之鹄的感觉。他虽然与湖南和重庆交织一片,但他也不是湖南,更不是重 庆。这地方要他不奇也不行。 奇地产异俗,譬如此地的摔碗酒。 恩施土家族的摔碗酒,我见识多年也摔过几回碗,却无法参透其中奥妙, 颇有敬畏,几番思量,不敢下笔。想想吧,你被邀请去一个筵席上做客,本是彬 彬有礼之事,宾主相见甚欢,大家推杯换盏,长幼尊卑有序,敬酒吃酒,无不礼
(2)凡所曾经历,语以地名,即能自至其处。(3 分) (3)他人之厚豢,曾不一盼,独于其主而殉之身。(3 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 6 处)(3 分) 论曰:司马迁、班固父子,其言史官载籍之作,大义粲然著矣。议者咸 称二子有良史之才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若固之序事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 读之者亹亹而不厌,信哉,其能成名也。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屈原庙 (明)粱辰鱼① 寒云掩映庙堂门,旅客秋来荐水蘩。 山鬼暗吹青殿火,灵儿昼舞白霓旛。 龙舆已逐峰头梦,鱼腹空埋水底魂。 斑竹丛丛杂芳杜,鹧鸪飞处欲黄昏。 【注】①梁辰鱼:戏剧家,生活在君庸巨昏、阉党当政的明末时代。② 水蘩:即白蒿,可食,古代用为祭品。③灵儿:与“山鬼”皆为屈原作品中民间 传说的山神、仙灵的形象。④峰头梦:指楚怀王梦与巫山神女在阳台幽会之事。 ⑤杜:指杜蘅,香草名。 (1)在“鱼腹空埋水底魂”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妙?请作简要赏析。(4 分) (2)诗的尾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这样结尾有何作用?(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 5 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 过 5 个,按所答的前 5 个小题计分。)(5 分) (1)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2)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庄周《逍遥游》) (4)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5) ,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6)女娲炼石补天处, 。(李贺《李凭箜篌引》) (7)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贾谊《过秦论》) (8)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 壁赋》)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20 分,共 4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9 题。 土家摔碗酒 陈应松 从地图上看,恩施在湖北以西的更西,像一根钻头,钻到了湖南和重庆 的腹部,或者像一只灵巧的触角,脚踩在荆楚,而头已探出身外老远老远;他的 三面都不是湖北。也就是说,他并没有完全浸泡在荆楚风中,倒像个另类,有一 种脱笼之鹄的感觉。他虽然与湖南和重庆交织一片,但他也不是湖南,更不是重 庆。这地方要他不奇也不行。 奇地产异俗,譬如此地的摔碗酒。 恩施土家族的摔碗酒,我见识多年也摔过几回碗,却无法参透其中奥妙, 颇有敬畏,几番思量,不敢下笔。想想吧,你被邀请去一个筵席上做客,本是彬 彬有礼之事,宾主相见甚欢,大家推杯换盏,长幼尊卑有序,敬酒吃酒,无不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