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北省技能高考文言文专项训练题(课内)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 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相 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廷 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 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事:事情 B.臣等不肖,请辞去。 去:离开 C.顾吾念之 念:考虑 D.肉袒负荆 负:背着 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鄙贱之人”中的“之”字相同的一项是( 廉颇闻之 B.徒慕君之高义也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请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 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非蛇鳝之穴无可 寄托者,用心躁也 (选自《劝学》)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雨兴焉 兴:起 B.锲而舍之 锲:雕刻 C.用心一也 数词 D.无以成江海 成:汇成 2.下面句中加点的“而”字用法与“蟹六跪而二螯”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 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C.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3请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 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 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 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 之渊,以为固。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地,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
2014 年湖北省技能高考文言文专项训练题(课内) (一)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 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相 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廷 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 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事:事情 B. 臣等不肖,请辞去.。 去:离开 C. 顾吾念.之 念:考虑 D. 肉袒负.荆 负:背着 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鄙贱之人”中的“之”字相同的一项是( ) A. 廉颇闻之. B. 徒慕君之.高义也 C.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请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二)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 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非蛇鳝之穴无可 寄托者,用心躁也。 (选自《劝学》)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风雨兴.焉 兴:起 B. 锲.而舍之 锲:雕刻 C. 用心一.也 一:数词 D. 无以成.江海 成:汇成 2.下面句中加点的“而”字用法与“蟹六跪而二螯”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 ) 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B.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C.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D.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3.请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 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 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 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 之渊,以为固。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地,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
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选自《过秦论》)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河为池 河:黄河 B.以弱天下之民 弱:弱小 C.振长策而御宇内 策:马鞭子 D.然后践华为城 践:依仗 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B.铸以为金人十 C.自以为关中之固 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劝学》) 3请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 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 斗角。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 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选自《阿房宫赋》)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王毕,四海 统一 B.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霁:雨过天晴 C.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钩心斗角: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D.骊山北构而西折 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盘盘焉,困困焉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D.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 3请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五)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 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 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 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 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选自《鸿门宴》)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军霸上 军:驻扎 B.沛公欲王关中 王:大王 C.旦日飨士卒 明天 D.此其志不在小 小:小的地方 2.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用法与“为击破沛公军”中的“为”相同的一项是() A.使子婴为相 B.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选自《过秦论》)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河.为池 河:黄河 B. 以弱.天下之民 弱:弱小 C. 振长策.而御宇内 策:马鞭子 D. 然后践.华为城 践:依仗 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B. 铸以为..金人十二 C. 自以为..关中之固 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劝学》) 3.请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四)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 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 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 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选自《阿房宫赋》)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六王毕,四海一. 一:统一 B.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霁:雨过天晴 C.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 钩心斗角: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D. 骊山北.构而西折 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盘盘焉.,囷囷焉 B.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C.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D. 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 3.请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五)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 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 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 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 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选自《鸿门宴》)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沛公军.霸上 军:驻扎 B. 沛公欲王.关中 王:大王 C. 旦.日飨士卒 旦:明天 D. 此其志不在小. 小:小的地方 2. 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用法与“为击破沛公军”中的“为”相同的一项是( ) A. 使子婴为.相 B.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C军中无以为乐 D.君为我呼入 3请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六)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 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B.晋军函陵 军:军队 C.公从之 从:听从 D.今急而求子 急:情况紧急 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 B.且贰于楚也 C.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D.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3请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七)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 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 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 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枣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 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 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选自《鸿门宴》)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隔阂,嫌怨 B.范增数目项王 目:眼睛 C.君王为人不忍 不忍:心不狠 D.若入前为寿 若:你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请以剑舞”中的“以”字相同的一项是() A.不然,籍何以至此 B.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常以身翼蔽沛公 D.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3请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八)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年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 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C.军中无以为.乐 D. 君为.我呼入 3.请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六)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 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B. 晋军.函陵 军:军队 C. 公从.之 从:听从 D. 今急.而求子 急:情况紧急 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以其无礼于.晋 B. 且贰于.楚也 C.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D.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3.请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七)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 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 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 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枣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 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 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选自《鸿门宴》)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 “隙”,隔阂,嫌怨 B. 范增数目.项王 目:眼睛 C. 君王为人不忍.. 不忍:心不狠 D. 若.入前为寿 若:你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请以剑舞”中的“以”字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然,籍何以.至此 B.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 常以.身翼蔽沛公 D. 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3.请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八)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年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 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取 胜,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选自《六国论》)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之所亡 失去 B.诸侯之所大患 患:担心 C.思厥先祖父 祖父:父亲的父亲 D.以地事秦 事:侍奉 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然后得一夕安寝 B.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C.理固宜然 D.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 3请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九)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 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 不负戴于道路矣。土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选自《寡人之于国》)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树之以桑 树:种植 B.谨庠序之教 序:学校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颁:通“斑 D.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申请 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B.谨庠序之教 C.申之以孝悌之义 D.未之有也 3请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 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 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 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 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 (选自《游褒禅山记》)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往往有得 得:心得,收获 夫夷以近 夷:平坦 C.而又不随以怠 怠:懈怠,松懈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辅佐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取 胜,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选自《六国论》)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侯之所亡. 亡:失去 B. 诸侯之所大患. 患:担心 C. 思厥先祖父.. 祖父:父亲的父亲 D. 以地事.秦 事:侍奉 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然.后得一夕安寝 B.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C. 理固宜然. D.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 3.请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九)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 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 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选自《寡人之于国》)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树.之以桑 树:种植 B. 谨庠序.之教 序:学校 C.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颁:通“斑” D. 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申请 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B. 谨庠序之.教 C. 申之.以孝悌之义 D. 未之.有也 3.请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十)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 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 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 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 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 (选自《游褒禅山记》)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往往有得. 得:心得,收获 B. 夫夷.以近 夷:平坦 C. 而又不随以怠. 怠:懈怠,松懈 D.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辅佐
2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吾其还出(《烛之武退秦师》) D.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3请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十一)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 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 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 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 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锋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选自《六国论》)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与:参与 B.义不赂秦 义:坚持正义 C.后秦击赵者再 再:两次 D.可谓智力孤危 智力:智谋和力量 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B.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C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D客何为者(《鸿门宴》) 3请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 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 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 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人发书至赵王 书:信 B.秦贪,负其强 负:凭借,依仗 C.礼节甚倨 倨:傲慢 D.大王必欲急臣 急:着急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以”字用法与“且以一璧之故强秦之欢”中的“以”字相同的一项 是() A.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以空言求璧 C.以戏弄臣 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 3请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 A.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吾其.还出 (《烛之武退秦师》) D.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3.请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十一)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 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 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 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 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锋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选自《六国论》)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与:参与 B. 义.不赂秦 义:坚持正义 C. 后秦击赵者再. 再:两次 D. 可谓智力..孤危 智力:智谋和力量 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B.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C.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D.客何.为者(《鸿门宴》) 3.请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十二)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 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 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 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人发书.至赵王 书:信 B. 秦贪,负.其强 负:凭借,依仗 C. 礼节甚倨. 倨:傲慢 D. 大王必欲急.臣 急:着急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以”字用法与“且以一璧之故强秦之欢”中的“以”字相同的一项 是( ) A.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B. 以.空言求璧 C.以.戏弄臣 D. 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 3.请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