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模拟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2道小题,时量120分钟,满分100 分。 、选择题(第1至12小题,共2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项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慰藉(jie) 赍助(j) 隅(y) 蓊蓊 郁郁(weng) B.菲薄(fei) 肄业(yi) 投奔(ben) 面面 相觑(q山) C.会晤(w) 孱头(can) 阜盛(fu) 少不 更事(geng) D.房檩(lin) 炮烙(pao) 罪愆(qian) 锱铢必 较(zi) 2.下列吝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自诩桀骜不名一文优柔寡断 B.寒喧商榷甘败下 风厉兵秣马 C.峥嵘福祉真知灼见再接再厉 D.端倪效尤声名狼 藉涣然冰释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晋时期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较早的一篇文学专论, 他的“文人相轻”之说,堪称不刊之论 B.《社会学家茶座》是一本面向知识分子的学术论文著作,以登载论文为主 内容包罗万象,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C.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当地各级领导殚精竭虑, 含辛茹苦,始终奋战在第一线,赢得了老百姓的广泛称赞。 D.香港廉政公署郭文纬说:“在香港,对贪污行为是零容忍的。无论你贪污 的钱是多还是少,我们都必须绳之以法。” 4.下列各项文学常识,作品、作家、时代、体裁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过秦论》一一苏洵一一西汉一一散文 B.《书愤》一一陆游一一南宋一一诗歌 C.《窦娥冤》一一关汉卿一一明代一一杂剧 D.《祝福》一一鲁迅一一现代一一散文 5.填入下段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髙尚而有情趣的朋友最理想。髙尚的人使人尊敬,有情趣的人使人喜欢, 又高尚又有情趣的人, 交往愈久,情感愈深。譬如新鲜的水 果 其味其效,可谓一举两得。 A.①人们亲而不亵,敬而不畏 ②不但甘美可口,而且营养丰富 B.①使人敬而不畏,亲而不亵 ②不但甘美可口,而且营养丰富 C.①人们敬而不畏,亲而不亵 ②不但营养丰富,而且甘美可口 D.①使人亲而不亵,敬而不畏 ②不但营养丰富,而且甘美可口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模拟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22 道小题,时量 12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第 1 至 12 小题,共 2 4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各项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慰藉(jiè) 赍助(jī) 一隅(yú) 蓊蓊 郁郁(wěng) B.菲薄(fěi) 肄业(yì) 投奔(bèn) 面面 相觑(qù) C.会晤(wù) 孱头(càn) 阜盛(fù) 少不 更事(gēng) D.房檩(lǐn) 炮烙(pào) 罪愆(qiān) 锱铢必 较(zī) 2.下列吝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自诩 桀骜 不名一文 优柔寡断 B.寒喧 商榷 甘败下 风 厉兵秣马 C.峥嵘 福祉 真知灼见 再接再厉 D.端倪 效尤 声名狼 藉 涣然冰释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晋时期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较早的一篇文学专论, 他的“文人相轻”之说,堪称不刊之论。 B.《社会学家茶座》是一本面向知识分子的学术论文著作,以登载论文为主, 内容包罗万象,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C.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当地各级领导殚精竭虑, 含辛茹苦,始终奋战在第一线,赢得了老百姓的广泛称赞。 D.香港廉政公署郭文纬说:“在香港,对贪污行为是零容忍的。无论你贪污 的钱是多还是少,我们都必须绳之以法。” 4.下列各项文学常识,作品、作家、时代、体裁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过秦论》——苏 洵——西汉——散文 B.《书 愤》一—陆 游——南宋——诗歌 C.《窦娥冤》——关汉卿——明代——杂剧 D.《祝 福》——鲁 迅——现代——散文 5.填入下段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高尚而有情趣的朋友最理想。高尚的人使人尊敬,有情趣的人使人喜欢, 又高尚又有情趣的人, ① ,交往愈久,情感愈深。譬如新鲜的水 果, ② ,其味其效,可谓一举两得。 A.①人们亲而不亵,敬而不畏 ②不但甘美可口,而且营养丰富 B.①使人敬而不畏,亲而不亵 ②不但甘美可口,而且营养丰富 C.①人们敬而不畏,亲而不亵 ②不但营养丰富,而且甘美可口 D.①使人亲而不亵,敬而不畏 ②不但营养丰富,而且甘美可口
阅读下面论说类文章,完成6~8题。(6分) 中国人的天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五代人的俗语,透露的是传统中国人对于 天堂的理解。 传统中国人理解的天堂不在彼岸,不在来世,不是生活在别处,而是苏 州、杭州这些地方。这与西方文化虚构的天堂是不一样的。中国人的天堂是在中 国大地上,在中国人的历史、传统所创造的生活世界中。这个天堂在20世纪被 抛弃了:19世纪西方列强侵略中国触发的普遍灾难,令中国对自己曾经创造过 的传统和生活世界持全面否定的态度,传统中国在漫长的时间中建立起来的生活 天堂也岌岌可危了 现代化改变了世界。古代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被现代化了,过去的中国 天堂是“道法自然"的产物,今日的中国天堂是“拿来主义”的产物,但有一点 继承了中国传统,就是,人们依然企图在大地上创造此岸的中国天堂。 昔日,中国世界创造天堂的时候,它考虑的是如何安身、安心。心不是 虚构的,心是大地和人的存在所赋予的。人随遇而安,在大地上安下来,这是人 的天然使命。西方创造的现代化不是安心的,而是为了生存的,西方的心安放在 教堂中。所以西方所设计的现代化世界与中国人对天堂的理解不同,西方设计的 现代化不是“安心”,而是契约、规范、控制、守则、标准。它是反自然的。现 代化为中国带来了实用的筑居,但没有带来心。心是来自故乡大地的东西,心是 无法一夜之间构筑出来的,心是在漫长的传统中逐渐积累起来的 心是八月十五盼明月,是大年初一的梅花,是苏东坡在《赤壁赋》中所 说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就是寄托中国心灵的 上帝。现代主义设计了最先进的电梯和巨大的玻璃橱窗,却没有为“吾与子之所 共适”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留下位置。 天堂是什么?它是栖居之所,是能够向人提供存在的意义的安放心灵的地 中国的精神、形而上无形地暗藏在家中,只是在这个分裂的时代才凸显 出来,现代化令中国上帝显出面目。英国人罗素在《中国问题》中说:“中国人 摸索出的生活方式已沿袭数千年,若能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 多的欢乐祥和……若不借鉴一向被我们轻视的东方智慧,我们的文明就没有指望 了。”这话不无道理 6.下列对“中国人的天堂”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传统中国人理解的天堂在现代化背景下发生了改变。 B.中国人的天堂自20世纪以来已经完全抛弃了传统。 C.现代化不可能是中国人的天堂,因为它不能“安心” D.中国人的天堂不是由契约、规范、控制、守则、标准构成的。 7.下列对“现代化令中国上帝显出面目”这句话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化使中国的传统精神一去不复返
阅读下面论说类文章,完成 6~8 题。(6 分) 中国人的天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五代人的俗语,透露的是传统中国人对于 天堂的理解。 传统中国人理解的天堂不在彼岸,不在来世,不是生活在别处,而是苏 州、杭州这些地方。这与西方文化虚构的天堂是不一样的。中国人的天堂是在中 国大地上,在中国人的历史、传统所创造的生活世界中。这个天堂在 20 世纪被 抛弃了:1 9 世纪西方列强侵略中国触发的普遍灾难,令中国对自己曾经创造过 的传统和生活世界持全面否定的态度,传统中国在漫长的时间中建立起来的生活 天堂也岌岌可危了。 现代化改变了世界。古代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被现代化了,过去的中国 天堂是“道法自然"的产物,今日的中国天堂是“拿来主义”的产物,但有一点 继承了中国传统,就是,人们依然企图在大地上创造此岸的中国天堂。 昔日,中国世界创造天堂的时候,它考虑的是如何安身、安心。心不是 虚构的,心是大地和人的存在所赋予的。人随遇而安,在大地上安下来,这是人 的天然使命。西方创造的现代化不是安心的,而是为了生存的,西方的心安放在 教堂中。所以西方所设计的现代化世界与中国人对天堂的理解不同,西方设计的 现代化不是“安心",而是契约、规范、控制、守则、标准。它是反自然的。现 代化为中国带来了实用的筑居,但没有带来心。心是来自故乡大地的东西,心是 无法一夜之间构筑出来的,心是在漫长的传统中逐渐积累起来的。 心是八月十五盼明月,是大年初一的梅花,是苏东坡在《赤壁赋》中所 说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就是寄托中国心灵的 上帝。现代主义设计了最先进的电梯和巨大的玻璃橱窗,却没有为“吾与子之所 共适”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留下位置。 天堂是什么?它是栖居之所,是能够向人提供存在的意义的安放心灵的地 方。 中国的精神、形而上无形地暗藏在家中,只是在这个分裂的时代才凸显 出来,现代化令中国上帝显出面目。英国人罗素在《中国问题》中说:“中国人 摸索出的生活方式已沿袭数千年,若能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 多的欢乐祥和……若不借鉴一向被我们轻视的东方智慧,我们的文明就没有指望 了。”这话不无道理。 6.下列对“中国人的天堂”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传统中国人理解的天堂在现代化背景下发生了改变。 B.中国人的天堂自 2 O 世纪以来已经完全抛弃了传统。 C.现代化不可能是中国人的天堂,因为它不能“安心”。 D.中国人的天堂不是由契约、规范、控制、守则、标准构成的。 7.下列对“现代化令中国上帝显出面目”这句话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化使中国的传统精神一去不复返
B.现代化使中国的传统精神与时代脱节 C.现代化使中国文明有机会统治世界。 D.现代化使世界开始思考东方智慧的价值 8.下列推断与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 A.现代化更加注重实用,因此它所设计出来的世界没有自然之物 B.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意义上的天堂必将消失得无影无踪 C.对大自然的真正理解和敬畏,能够帮助我们在现代社会找到天堂 D.西方人已经越来越远离自然和传统,所以他们只能把心安放在教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小题。(8分)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 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 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 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髙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 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 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 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 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盂尝髙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 途之哭? 9.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遥襟甫畅(美好) B.命途多舛(乖违,不顺) C.识盈虚之有数(定数) 君子见机(预兆)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柱高而北辰远(北极星,这里暗指国君) B.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指在某一领域非常专业,出类拔萃) C.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指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狂放,不拘礼法)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爽籁发而清风生 B.气凌彭泽之樽 酌贪泉而觉爽 岂效穷途之 C.极娱游于暇日 D.奉宣室以何年 屈贾谊于长沙 处涸辙以犹 欢 12.下列各项关于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段选文所写的主要内容是宴会场面及作者所生发的感慨 B.作者借用贾谊、屈原、孟尝、阮籍等人的典故,委婉地表达了对“圣主” “明时”的不满,感慨深沉,悲愤难平
B.现代化使中国的传统精神与时代脱节。 C.现代化使中国文明有机会统治世界。 D.现代化使世界开始思考东方智慧的价值。 8.下列推断与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 ) A.现代化更加注重实用,因此它所设计出来的世界没有自然之物。 B.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意义上的天堂必将消失得无影无踪。 C.对大自然的真正理解和敬畏,能够帮助我们在现代社会找到天堂。 D.西方人已经越来越远离自然和传统,所以他们只能把心安放在教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小题。(8 分)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 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 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 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 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 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 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 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盂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 途之哭? 9.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遥襟甫畅(美好) B.命途多舛(乖违,不顺) C.识盈虚之有数(定数) D.君子见机(预兆)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柱高而北辰远(北极星,这里暗指国君) B.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指在某一领域非常专业,出类拔萃) C.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指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狂放,不拘礼法)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爽籁发而清风生 B.气凌彭泽之樽 酌贪泉而觉爽 岂效穷途之 哭 C.极娱游于暇日 D.奉宣室以何年 屈贾谊于长沙 处涸辙以犹 欢 12.下列各项关于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段选文所写的主要内容是宴会场面及作者所生发的感慨。 B.作者借用贾谊、屈原、孟尝、阮籍等人的典故,委婉地表达了对“圣主”、 “明时”的不满,感慨深沉,悲愤难平
C.从“所赖君子见机”一句起,作者笔锋一转,振奋昂扬,展现了作者生机 勃勃、不断向上的精神状态,被后人誉为“读之使人忘忧” D.选文所抒写的情感,一方面有怀才不遇的感伤愤激,另一方面也有壮志不 坠的乐观积极,但两者并不矛盾,反而达到悲怆与奋进的统一,低沉与昂扬的统 答题卡 题次 10112 答案 非选择题(第13至22小题.共76分)[来源:学+科+网]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文 ②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译 14.阅读下面首诗,回答问题。(4分,每小题2分) 书湖阴 先生壁二首(其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 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 山排闼送青来 ①“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C.从“所赖君子见机”一句起,作者笔锋一转,振奋昂扬,展现了作者生机 勃勃、不断向上的精神状态,被后人誉为“读之使人忘忧”。 D.选文所抒写的情感,一方面有怀才不遇的感伤愤激,另一方面也有壮志不 坠的乐观积极,但两者并不矛盾,反而达到悲怆与奋进的统一,低沉与昂扬的统 一。 答题卡 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二、非选择题(第 13 至 22 小题.共 76 分)[来源:学+科+网]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译 文 ②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译 文: 14.阅读下面首诗,回答问题。(4 分,每小题 2 分) 书湖阴 先生壁二首(其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 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 山排闼送青来。 ①“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②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①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 连 (李白《蜀道难》) ②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 (白居易《琵琶行》) 。景翳翳以将人,抚孤松而盘桓。(陶渊明《归去来 兮辞》 阅读下面文学娄文章,完成16~19题。(15分) 爱的回音壁 毕淑敏 现今中年以下的夫妻,几乎都是一个孩子,关爱之心.大概达到中国有 史以来的最高值,家的感情像个苹果,姐妹兄弟多了,就会分成好几瓣。若是千 亩一苗。孩子在父母的乾坤里。便独步天下了 在前所未有的爱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物有所值,感到莫大的幸福?我好 奇地问过。孩子们撇嘴说:“不。没觉着谁爱我们。” 我大惊,循循善诱道:“你看,妈妈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洗衣服做饭, 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多不容易?他们多么爱你啊· 孩子很漠然地说:“那算什么呀!谁让他们当了爸爸妈妈呢?也不能白当 啊!他们应该的。我以后做了爸爸妈妈也会这样的。这难道就是爱吗?爱也太平 我震住了。一个不懂得爱的孩子,就像是不会呼吸的鱼,出了家族的水 箱,在干燥的社会上,他不爱人,也不自爱.必将焦渴而死。可是,你怎样让由 你一手哺育长大的孩子,懂得什么是爱呢?从他的眼睛接受第一缕光线时,已被 无微不至的呵护包绕,早已对关照体贴熟视无睹。生物学上有一条规律,当某种 物质过于浓烈时,感觉迅速迟钝麻痹。 如果把爱定位于关怀,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他的看顾渐次减少,孩 子就会抱怨爱的衰减。“爱就是照料”这个简陋的命题,把许多成人和孩子一同 领入误区
答: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①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 连。 , 。 (李白《蜀道难》) ②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 唧。 , 。 (白居易《琵琶行》) ③ , 。景翳翳以将人,抚孤松而盘桓。(陶渊明《归去来 兮辞》) 阅读下面文学娄文章,完成 16~19 题。(15 分) 爱的回音壁 毕淑敏 现今中年以下的夫妻,几乎都是一个孩子,关爱之心.大概达到中国有 史以来的最高值,家的感情像个苹果,姐妹兄弟多了,就会分成好几瓣。若是千 亩一苗。孩子在父母的乾坤里。便独步天下了。 在前所未有的爱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物有所值,感到莫大的幸福?我好 奇地问过。孩子们撇嘴说:“不。没觉着谁爱我们。” 我大惊,循循善诱道:“你看,妈妈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洗衣服做饭, 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多不容易?他们多么爱你啊……” 孩子很漠然地说:“那算什么呀!谁让他们当了爸爸妈妈呢?也不能白当 啊!他们应该的。我以后做了爸爸妈妈也会这样的。这难道就是爱吗?爱也太平 常了!” 我震住了。一个不懂得爱的孩子,就像是不会呼吸的鱼,出了家族的水 箱,在干燥的社会上,他不爱人,也不自爱.必将焦渴而死。可是,你怎样让由 你一手哺育长大的孩子,懂得什么是爱呢?从他的眼睛接受第一缕光线时,已被 无微不至的呵护包绕,早已对关照体贴熟视无睹。生物学上有一条规律,当某种 物质过于浓烈时.感觉迅速迟钝麻痹。 如果把爱定位于关怀,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他的看顾渐次减少,孩 子就会抱怨爱的衰减。“爱就是照料”这个简陋的命题,把许多成人和孩子一同 领入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