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浙江省高考模拟冲刺卷(提优卷) 语文测试卷(二) 本试题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镇写在 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后,用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语言文学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荷(he)枪 煊(xuan)赫 曲(q)笔 喁喁(yong)私 语 B.开涮( shuan)弱冠(guan) 谂(shen)知 一哄(hong)而散 C.氛围(fen)压轴(zhou) 付度(cun) 心广体胖(pan) D.尽(jin)管卸载(zai) 臀(tun)围雪泥鸿爪(zhua)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扛鼎之作,也是一部惊世骇俗、震聋发聩的 中篇力作,它借用小说的外形却以犀利的杂文笔法直刺国民的灵魂深处,催人反 省 B.2013年9月30日,今年第21号强台风“蝴蝶”以席卷一切之势横扫海南省 三亚市,省委、省政府领导亲临一线坐阵指挥,指导交通、电力、民政等部门, 全力做好减灾、赈灾工作 C.在那个直言贾祸的年代,真的是人心惟危,即便是底层百姓,如果在言语上 稍有不慎,也立即会招致灭顶之灾,言论自由在那时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奢望。 D.岁月蹉跎,时光荏苒,曾经的年少轻狂禁不起尘世的沧海桑田,多少美妙的 青春梦想也一一淹没在岁月的风尘之中,再回首,多的只是镜花水月后的浩然长 喟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哈佛大学的校训:“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以真理为友。” 正是鉴于这样的校训,哈佛大学培养了大量杰出的哲学家、科学家和作家 B.去年10月11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 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给以他800万瑞典克朗 的奖励。 C.为反击奧巴马的外交政策,新年伊始,朝鲜不但高调宣布试射远程导弹,而 且强硬中止与韩国的相关协议:美国则拒绝与其单独会谈。美、朝双方僵持不下, 局势间不容发 D.鸟叔PSY的《江南 Style》1个月内就红透全球,他在M里的嘻哈风格,自 创的马式舞步和深具感染力的音乐节奏,让欧美人士也为之拍手称快。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针对日本右翼人员再次进入我国钓鱼岛领海的非法行为,由中国海监50、15、 26、27船组成的中国海监巡航编队10月3日继续进入我钓鱼岛领海内进行维权 巡航。 B.我国的改革开放尽管已经实行了30多年,但作为一个经济转型大国,客观地 看,中国还有相当多的政策使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成本居高不下
2014 年浙江省高考模拟冲刺卷(提优卷) 语文测试卷(二) 本试题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镇写在 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语言文学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荷(hè)枪 煊(xuān)赫 曲(qū)笔 喁喁(yóng)私 语 B.开涮(shuàn) 弱冠(guàn) 谂(shěn)知 一哄(hōng)而散 C.氛围(fēn) 压轴(zhòu) 忖度(cǔn) 心广体胖(pán) D.尽(jǐn)管 卸载(zài) 臀(tún)围 雪泥鸿爪(zhuǎ)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阿 Q 正传》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扛鼎之作,也是一部惊世骇俗、震聋发聩的 中篇力作,它借用小说的外形却以犀利的杂文笔法直刺国民的灵魂深处,催人反 省。 B.2013 年 9 月 30 日,今年第 21 号强台风“蝴蝶”以席卷一切之势横扫海南省 三亚市,省委、省政府领导亲临一线坐阵指挥,指导交通、电力、民政等部门, 全力做好减灾、赈灾工作。 C.在那个直言贾祸的年代,真的是人心惟危,即便是底层百姓,如果在言语上 稍有不慎,也立即会招致灭顶之灾,言论自由在那时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奢望。 D.岁月蹉跎,时光荏苒,曾经的年少轻狂禁不起尘世的沧海桑田,多少美妙的 青春梦想也一一淹没在岁月的风尘之中,再回首,多的只是镜花水月后的浩然长 喟。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哈佛大学的校训:“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以真理为友。” 正是鉴于这样的校训,哈佛大学培养了大量杰出的哲学家、科学家和作家。 B.去年 10 月 11 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 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给以他 800 万瑞典克朗 的奖励。 C.为反击奥巴马的外交政策,新年伊始,朝鲜不但高调宣布试射远程导弹,而 且强硬中止与韩国的相关协议;美国则拒绝与其单独会谈。美、朝双方僵持不下, 局势间不容发。 D.鸟叔 PSY 的《江南 Style》1 个月内就红透全球,他在 MV 里的嘻哈风格,自 创的马式舞步和深具感染力的音乐节奏,让欧美人士也为之拍手称快。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针对日本右翼人员再次进入我国钓鱼岛领海的非法行为,由中国海监 50、15、 26、27 船组成的中国海监巡航编队 10 月 3 日继续进入我钓鱼岛领海内进行维权 巡航。 B.我国的改革开放尽管已经实行了 30 多年,但作为一个经济转型大国,客观地 看,中国还有相当多的政策使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成本居高不下
C.穿行于浙江龙泉县城的大街小巷,我们看到的都是中国气派的青瓷文化元素, 就连一家路边小吃店天花板上垂吊着串串吊灯灯筒,也是雅致剔透的青花薄胎 瓷 D.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越来越难以得心应手地对付越来越多的挑战。, 未来美国的霸主地位是否会下降,关键在于美国应该调整自己的霸权模式 5.下列依次填入下面句子空格处,排序最恰当、语意最连贯的一项是 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贫二代”如此,“拼二代”亦如此,“富 二代”更不例外。 见候 A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误解与偏 只是,“富二代”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 。“富二代”其实没那么脆弱,也不该如此敏感。 ①试图改变社会舆论对“富二代”的看法是必要的 ②客观地为“富二代”正名也无可厚非 ③只不过社会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 ④对于“富二代”多是批评与鞭策 ⑤实在没必要把普通的社会舆论升级到“歧视”的地步 A.③①②⑤④ B③④①②⑤ C.③④②①⑤ D.②③①⑤④ 6.阅读以下材料,在(1)(2)处补写具有哲理意味的语句,要求简洁、通俗。 (4分) 晚饭后,妈妈正在厨房里给妍妍剥柚子,看着妈妈费力的样子,妍妍问道:“妈 妈,为什么柚子不能拿来就吃,先要剥皮呢?” 孩子,那是柚子在告诉你: 妈妈,为什么柚子里的果肉是分成一瓣一瓣的,不是完整一个呢? 孩子,那是柚子在告诉你 7.不同年度媒体流行语的变迁是一幅动态变化的历史画卷。2012年公布的中国 媒体十大流行语分别是:十八大、钓鱼岛、美丽中国、伦敦奥运、学雷锋、神九、 实体经济、大选年、叙利亚危机、正能量。 请你任选其中三大流行语,扩展成一组语意连贯的句子,对2012年的中国或世 界风貌从某些层面上进行作简要描述,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 字。(5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①任何一种文明或文化,都试图对“时间的有限性”这个问题作出相应的阐释。 中国人对时间有限性的处理,既不是通过建立一个“超时间”或“彼岸时间”来 消除我们对时间终止的恐惧,也不是像佛教教义那样,通过否定生命意志和欲望 情感,让时间停止下来,达于无生无死的涅槃之境,而是将时间的“矢量”转化 为“能量”,将物理的线性时间改造为“道德时间”,来化解世俗时间的最终限 制 ②那么,具体的个体生命为何要经历时间?他的目的如何?有什么意 义?如果将一个人的一生描述为享受生命,那么时间就是一个线性的过程:每过 一天时间就减少一天,等到死亡来临,及时行乐的生命就戛然而止。依照儒家的
C.穿行于浙江龙泉县城的大街小巷,我们看到的都是中国气派的青瓷文化元素, 就连一家路边小吃店天花板上垂吊着串串吊灯灯筒,也是雅致剔透的青花薄胎 瓷。 D.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越来越难以得心应手地对付越来越多的挑战。, 未来美国的霸主地位是否会下降,关键在于美国应该调整自己的霸权模式。 5. 下列依次填入下面句子空格处,排序最恰当、语意最连贯的一项是 ( ) 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贫二代”如此,“拼二代”亦如此,“富 二代”更不例外。 ▲ , ▲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误解与偏 见。 ▲ , ▲ ,只是,“富二代”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 候, ▲ 。“富二代”其实没那么脆弱,也不该如此敏感。 ①试图改变社会舆论对“富二代”的看法是必要的 ②客观地为“富二代”正名也无可厚非 ③只不过社会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 ④对于“富二代”多是批评与鞭策 ⑤实在没必要把普通的社会舆论升级到“歧视”的地步 A.③①②⑤④ B.③④①②⑤ C.③④②①⑤ D.②③①⑤④ 6.阅读以下材料,在(1)(2)处补写具有哲理意味的语句,要求简洁、通俗。 (4 分) 晚饭后,妈妈正在厨房里给妍妍剥柚子,看着妈妈费力的样子,妍妍问道:“妈 妈,为什么柚子不能拿来就吃,先要剥皮呢?” “孩子,那是柚子在告诉你: (1) 。” “妈妈,为什么柚子里的果肉是分成一瓣一瓣的,不是完整一个呢?” “孩子,那是柚子在告诉你: (2) 。” 7.不同年度媒体流行语的变迁是一幅动态变化的历史画卷。2012 年公布的中国 媒体十大流行语分别是:十八大、钓鱼岛、美丽中国、伦敦奥运、学雷锋、神九、 实体经济、大选年、叙利亚危机、正能量。 请你任选其中三大流行语,扩展成一组语意连贯的句子,对 2012 年的中国或世 界风貌从某些层面上进行作简要描述,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 60 字。(5 分) 答: 。 二、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9 分) ①任何一种文明或文化,都试图对“时间的有限性”这个问题作出相应的阐释。 中国人对时间有限性的处理,既不是通过建立一个“超时间”或“彼岸时间”来 消除我们对时间终止的恐惧,也不是像佛教教义那样,通过否定生命意志和欲望 情感,让时间停止下来,达于无生无死的涅槃之境,而是将时间的“矢量”转化 为“能量”,将物理的线性时间改造为“道德时间”,来化解世俗时间的最终限 制。 ②那么,具体的个体生命为何要经历时间?他的目的如何?有什么意 义?如果将一个人的一生描述为享受生命,那么时间就是一个线性的过程:每过 一天时间就减少一天,等到死亡来临,及时行乐的生命就戛然而止。依照儒家的
概念,这样的生命无异于酒囊饭袋,虚生浪死。死亡或时间终结确实是无法超越 的,它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所以儒家思想从来拒绝这样来描述时 间过程。儒家思想实际上将“死”这样一个概念,进行了悄悄的改造,让“死” 变成了“终”。对君子而言,人的一生并非是享乐的过程,而是一个成就“德” 的过程。“成德”是人生最重要的使命,能否“成德”是个体生命成败的关键 至于实际生命时间的长短,自然可以不必考量。这样一来,时间的长度量变成了 道德的强度量。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样的说法,既是对“闻道”的要求, 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慰藉。所谓的“终”既是生命过程的“了”,也暗示着生命圆 融的“成”。因此,中国人将人的生命过程视为价值实现过程,是发展、延伸 成就“德性”的过程。 ③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古人为何重然诺、轻生死,为何能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其中也非仅仅只有“愚忠 因为既然君命臣死在当时被视为一种德,那么这种“愚忠”也含有强烈的“成 德”意味和精神的超越意识。伍子胥过韶关,程婴献子救孤,这些道德说教故事 虽然有夸饰成分,于正史未必有据,然而在民间流传甚广,足以说明这样一种观 念深入人心的程度。中国人对时间限制性的思考,不是朝向物理线性时间的方向 发展,而是朝向道德时间的方向发展。 ④那么对于死后世界也就是说世俗时间之外的那个“超时间”,中国人 又是怎么思考的呢?对于中国人来说,那个世界既不是如世俗世界一般的实在, 亦非绝对的“无”,而只是“幽明”。也就是说,它是与我们这个世界重合的另 个世界。所以说儒者不讲生死,讲的是幽明:幽是死,明是生;生和死是交错 在一起的。牟宗三在《周易哲学演讲录》中说:“佛教也好,基督教也好,都讲 生死。儒家不讲生死,讲终始问题,讲幽明问题。……张载说生死是大来大往 根本无所谓死。这是中国人的智慧,是《易经》的智慧。”(格非《文学的邀约·幽 明》,有删改)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儒家巧妙地将物理的线性时间改造为“道德时间”。 B.儒家从自身的时间观出发,拒绝对个体生命的时间过程作出描述。 C.以“终”的概念变时间长度量为道德强度量,这是儒家的聪明之处。 D.在儒家看来,生命的价值在于在生命过程中成就“德性”。 9.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符合儒家时间观的一项是( A.君子曰终,小人曰死 B.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C.生而为英,死而为灵 D.念念相续,循环往复,不生不灭 10.请根据本文内容简要概括中国人的生死观。(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不一样的城 文/李萦枝 (1)接触地面的瞬间,我有一种绵软的匍匐下去的感觉。青藏高原的空阔闪电 般迅速展开,耀眼的明亮强大得使我近似胆怯地半眯着眼睛。这明亮像一面奇异 的镜子,照见了我自身。我看见自己在拉萨的天空下通体发亮
概念,这样的生命无异于酒囊饭袋,虚生浪死。死亡或时间终结确实是无法超越 的,它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所以儒家思想从来拒绝这样来描述时 间过程。儒家思想实际上将“死”这样一个概念,进行了悄悄的改造,让“死” 变成了“终”。对君子而言,人的一生并非是享乐的过程,而是一个成就“德” 的过程。“成德”是人生最重要的使命,能否“成德”是个体生命成败的关键。 至于实际生命时间的长短,自然可以不必考量。这样一来,时间的长度量变成了 道德的强度量。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样的说法,既是对“闻道”的要求, 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慰藉。所谓的“终”既是生命过程的“了”,也暗示着生命圆 融的“成”。因此,中国人将人的生命过程视为价值实现过程,是发展、延伸、 成就“德性”的过程。 ③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古人为何重然诺、轻生死,为何能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其中也非仅仅只有“愚忠”, 因为既然君命臣死在当时被视为一种德,那么这种“愚忠”也含有强烈的“成 德”意味和精神的超越意识。伍子胥过韶关,程婴献子救孤,这些道德说教故事 虽然有夸饰成分,于正史未必有据,然而在民间流传甚广,足以说明这样一种观 念深入人心的程度。中国人对时间限制性的思考,不是朝向物理线性时间的方向 发展,而是朝向道德时间的方向发展。 ④那么对于死后世界也就是说世俗时间之外的那个“超时间”,中国人 又是怎么思考的呢?对于中国人来说,那个世界既不是如世俗世界一般的实在, 亦非绝对的“无”,而只是“幽明”。也就是说,它是与我们这个世界重合的另 一个世界。所以说儒者不讲生死,讲的是幽明:幽是死,明是生;生和死是交错 在一起的。牟宗三在《周易哲学演讲录》中说:“佛教也好,基督教也好,都讲 生死。儒家不讲生死,讲终始问题,讲幽明问题。……张载说生死是大来大往, 根本无所谓死。这是中国人的智慧,是《易经》的智慧。”(格非《文学的邀约·幽 明》,有删改) 8.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儒家巧妙地将物理的线性时间改造为“道德时间”。 B.儒家从自身的时间观出发,拒绝对个体生命的时间过程作出描述。 C.以“终”的概念变时间长度量为道德强度量,这是儒家的聪明之处。 D.在儒家看来,生命的价值在于在生命过程中成就“德性”。 9.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符合儒家时间观的一项是 ( ) A.君子曰终,小人曰死 B.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C.生而为英,死而为灵 D.念念相续,循环往复,不生不灭 10.请根据本文内容简要概括中国人的生死观。(3 分) 答: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题。(20 分) 不一样的城 文/李萦枝 (1)接触地面的瞬间,我有一种绵软的匍匐下去的感觉。青藏高原的空阔闪电 般迅速展开,耀眼的明亮强大得使我近似胆怯地半眯着眼睛。这明亮像一面奇异 的镜子,照见了我自身。我看见自己在拉萨的天空下通体发亮
(2)我以几近膜拜的心迎着高原之上的日光。阳光是稠密、坚韧、油性 而片状的。它肆意倾覆,在道路、旷野、河流和群山之上流泻,以交响乐般的恢 弘拍打着高原的寂静。万物发疯了似的在质感的丰厚中高亢地敞开自己。当它涂 抹着我的身体,我感到一种饱满的幸福,类似果实看见了自己甜美、殷实的肉体 的光泽。 (3)我的眼睛向上,眩目的光芒后面是蓝得不含一丝杂质的天空。蓝 近似执著的澄净,使天空无比高远。当我的目光拂过天空,像一滴水融进湛蓝的 海,我忽然获得释放自己的快乐。我在天空中看见了尘世之上的道路通往四面八 方。心飞奔而出,鸟儿一样展开翅膀,以自由的姿态抵达深处的蓝。 (4)天空有着宁静与热烈的两重世界。蓝之于阳光如同冰之于火,火并 不融化冰,而是彼此映照。拉萨的天空是极端的阳光和极端的蓝的统一,它因而 是强烈的。 (5)当我的目光从天空折回大地,我最先注意到的是藏民的身影。略显 笨重的藏袍,领子、袖口、袍的边缘用各种亮色镶边,在阳光下变得绚烂。黑而 非光滑的发辫,因为不经常梳理显得毛茸茸的,就像毛线被反复磨擦后的样子 脸黑得发红,瘦削,粗糙而结实,留着日照和风的痕迹。我看着他们的眼睛,看 到了隐忍,平静,甚至淡淡的迷茫。 (6)他们在拉萨的大街移动脚步,身上散发出混合的气息。这气息经过 我,在我的视野里带出了旷野的苍茫,风的刀刃,帐篷的孤单和行走在高原上的 坚韧。能够想象那是怎样的骨骼、肌肤和内心的愿望支撑起世代的藏民在髙原之 上站立和生长 (⑦)我在风中经幡的劈啪声中聆听他们的心跳。他们把地、水、火、风 空五大元素抽象为蓝、白、红、绿、黄五种颜色。然后是印上去的经文,像一把 开启神秘之门的钥匙。我相信他们一生都在祈愿的途中,祈愿成了他们生命的 种方式,甚至是生命本身。在午后大昭寺门前的石板上,我看见他们双手合十举 过头顶,有着金属光芒的后背缓缓前倾,与伸岀的双臂一起向前滑去。掌心贴地, 终于全身俯下。我想到了“倾其所有”这四个字,朝拜者似乎只有通过这种方式 才能将一颗虔诚的心完完全全呈示在佛的面前。 (⑧8)藏袍的投影及其褶皱里细微的黑在我的感觉中弥漫开来,将我的思 绪带往寺院佛殿里的幽暗。走进幽暗的藏民,脸上的表情是宽慰的,眼睛里有ˉ 抹幸福的光亮。他们挤挤挨挨连成一个长队,怀着急切的心情等待着向佛磕头。 铜盏的佛灯中一根细小的灯芯吮吸着奶白的酥油,开始伴随着六字真言在黑暗中 叶出手指大小的火焰。每跳动一下,都像心灵的一次歌唱。当酥油灯聚拢,像 群尘世的孩子排列在佛的膝前,整齐地亮岀歌喉。这声音越来越响亮,越来越饱 满,向着髙处,直至喷溅出黄金的液滴。从这里经过的人是快乐的,他们看见了 自己的心火焰一样绽放。站在一侧的我沐着火焰的光辉,心中充满莫名的感动。 红尘之上,为心灵点一盏灯该有多好 (9)在布达拉宫的一个大房间里,看到了黄铜质地的转经筒,正方列队 排列。我听到了绕着木头轴心转动的经筒发出“骨碌碌”的声响,这声音在黑乎 乎的屋子里有一种模糊的生动。我知道,我所听到的是厚厚的经文被传诵的声音 时间多久,它就能传诵多远。紧挨在我身后的是一个头发灰白的藏族老太太,乱 线似的皱纹丝毫没有减弱她眼睛里的明亮。她一只手推着转经筒,目光安详地注 视前方,仿佛她正随着转经筒的声响在一条路上兼程
(2)我以几近膜拜的心迎着高原之上的日光。阳光是稠密、坚韧、油性 而片状的。它肆意倾覆,在道路、旷野、河流和群山之上流泻,以交响乐般的恢 弘拍打着高原的寂静。万物发疯了似的在质感的丰厚中高亢地敞开自己。当它涂 抹着我的身体,我感到一种饱满的幸福,类似果实看见了自己甜美、殷实的肉体 的光泽。 (3)我的眼睛向上,眩目的光芒后面是蓝得不含一丝杂质的天空。蓝, 近似执著的澄净,使天空无比高远。当我的目光拂过天空,像一滴水融进湛蓝的 海,我忽然获得释放自己的快乐。我在天空中看见了尘世之上的道路通往四面八 方。心飞奔而出,鸟儿一样展开翅膀,以自由的姿态抵达深处的蓝。 (4)天空有着宁静与热烈的两重世界。蓝之于阳光如同冰之于火,火并 不融化冰,而是彼此映照。拉萨的天空是极端的阳光和极端的蓝的统一,它因而 是强烈的。 (5)当我的目光从天空折回大地,我最先注意到的是藏民的身影。略显 笨重的藏袍,领子、袖口、袍的边缘用各种亮色镶边,在阳光下变得绚烂。黑而 非光滑的发辫,因为不经常梳理显得毛茸茸的,就像毛线被反复磨擦后的样子。 脸黑得发红,瘦削,粗糙而结实,留着日照和风的痕迹。我看着他们的眼睛,看 到了隐忍,平静,甚至淡淡的迷茫。 (6)他们在拉萨的大街移动脚步,身上散发出混合的气息。这气息经过 我,在我的视野里带出了旷野的苍茫,风的刀刃,帐篷的孤单和行走在高原上的 坚韧。能够想象那是怎样的骨骼、肌肤和内心的愿望支撑起世代的藏民在高原之 上站立和生长。 (7)我在风中经幡的劈啪声中聆听他们的心跳。他们把地、水、火、风、 空五大元素抽象为蓝、白、红、绿、黄五种颜色。然后是印上去的经文,像一把 开启神秘之门的钥匙。我相信他们一生都在祈愿的途中,祈愿成了他们生命的一 种方式,甚至是生命本身。在午后大昭寺门前的石板上,我看见他们双手合十举 过头顶,有着金属光芒的后背缓缓前倾,与伸出的双臂一起向前滑去。掌心贴地, 终于全身俯下。我想到了“倾其所有”这四个字,朝拜者似乎只有通过这种方式 才能将一颗虔诚的心完完全全呈示在佛的面前。 (8)藏袍的投影及其褶皱里细微的黑在我的感觉中弥漫开来,将我的思 绪带往寺院佛殿里的幽暗。走进幽暗的藏民,脸上的表情是宽慰的,眼睛里有一 抹幸福的光亮。他们挤挤挨挨连成一个长队,怀着急切的心情等待着向佛磕头。 铜盏的佛灯中一根细小的灯芯吮吸着奶白的酥油,开始伴随着六字真言在黑暗中 吐出手指大小的火焰。每跳动一下,都像心灵的一次歌唱。当酥油灯聚拢,像一 群尘世的孩子排列在佛的膝前,整齐地亮出歌喉。这声音越来越响亮,越来越饱 满,向着高处,直至喷溅出黄金的液滴。从这里经过的人是快乐的,他们看见了 自己的心火焰一样绽放。站在一侧的我沐着火焰的光辉,心中充满莫名的感动。 红尘之上,为心灵点一盏灯该有多好。 (9)在布达拉宫的一个大房间里,看到了黄铜质地的转经筒,正方列队 排列。我听到了绕着木头轴心转动的经筒发出“骨碌碌”的声响,这声音在黑乎 乎的屋子里有一种模糊的生动。我知道,我所听到的是厚厚的经文被传诵的声音。 时间多久,它就能传诵多远。紧挨在我身后的是一个头发灰白的藏族老太太,乱 线似的皱纹丝毫没有减弱她眼睛里的明亮。她一只手推着转经筒,目光安详地注 视前方,仿佛她正随着转经筒的声响在一条路上兼程
(10)众多的手不停地挨个推动着转经筒,像转动时光。站在寺院的 角,我有一种边缘的感觉。远远地看着,恍惚中的寺院就像一座灯火的城池。酥 油灯亮遍每一个角落,灯光显现了念经的喇嘛绛红色的藏袍,墙上以朱红、深红、 金黄、橘黄等暖色调为底色的彩画,深红色的廊柱……这些温暖而瑰丽的色彩在 黑暗中类似一种放大的喜悦。藏民的身影穿梭期间,来来往往,生生不息,渴望 灵魂永远不落 (11)我忽然有一种落泪的感觉,因为幸福。如果说拉萨是一座阳光的城,那么 拉萨的寺院则是灵魂的城。在那里,众多的心点燃,就是黑暗中的一盏盏灯 11.试联系文意,说说文章以“不一样的城”为题的含义。(2分) 答: 12.简析第三段的写景手法。(4分) 答 第(7)段细写午后大昭寺门前藏民们的祈愿,用意是什么?(4分) 14.联系全文谈谈你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4分) (1)天空有着宁静与热烈的两重世界。 答 (2)众多的心点燃,就是黑暗中的一盏盏灯 答 15.赏析第(8)段画浪线的句子。(6分) 答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谏论 宋·苏洵 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于仲尼。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 如耳。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讽固不可尽与,直 亦未易少之。吾故曰: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然则奚术而可?曰:机智勇辩如古游说之士而已。夫游说之士,以机智勇辩济其 诈,吾欲谏者,以机智勇辩济其忠。请备论其效。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 有其人。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 闻。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谏。由是知不必乎讽,而必乎术也
(10)众多的手不停地挨个推动着转经筒,像转动时光。站在寺院的一 角,我有一种边缘的感觉。远远地看着,恍惚中的寺院就像一座灯火的城池。酥 油灯亮遍每一个角落,灯光显现了念经的喇嘛绛红色的藏袍,墙上以朱红、深红、 金黄、橘黄等暖色调为底色的彩画,深红色的廊柱……这些温暖而瑰丽的色彩在 黑暗中类似一种放大的喜悦。藏民的身影穿梭期间,来来往往,生生不息,渴望 灵魂永远不落。 (11)我忽然有一种落泪的感觉,因为幸福。如果说拉萨是一座阳光的城,那么 拉萨的寺院则是灵魂的城。在那里,众多的心点燃,就是黑暗中的一盏盏灯。 11.试联系文意,说说文章以“不一样的城”为题的含义。(2 分) 答: 。 12.简析第三段的写景手法。(4 分) 答: 。 13.第(7)段细写午后大昭寺门前藏民们的祈愿,用意是什么?(4 分) 答: 。 14.联系全文谈谈你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4 分) (1)天空有着宁静与热烈的两重世界。 答: 。 (2)众多的心点燃,就是黑暗中的一盏盏灯 答: 。 15.赏析第(8)段画浪线的句子。(6 分) 答: 。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7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20 题。(19 分) 谏论 宋·苏洵 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于仲尼。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 如耳。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讽固不可尽与,直 亦未易少之。吾故曰: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然则奚术而可?曰:机智勇辩如古游说之士而已。夫游说之士,以机智勇辩济其 诈,吾欲谏者,以机智勇辩济其忠。请备论其效。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 有其人。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 闻。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谏。由是知不必乎讽,而必乎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