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搬运书籍、编排书目,11.8%不喜欢收发报纸刊物,24.5%不喜欢整理分拣信件、邮件等。 认为有没有必要开展“双助学生联谊会”之类的活动,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96%的同学回答了此题,其中20.8%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开展并且会积极参加”,25.8%的觉得和这些 学交流可以帮助他正确对待家庭贫困,31.7%的觉得无所谓,20.8%的认为没必要也不想去。 访谈稿一: 年11月5号 访谈对象:07级新闻系参加双助计划的一名同学 访问者:张严严 现在你所申请的助学金或助学贷款有哪些? 主要有复旦大学定期发放的助学金,每学期还有辅导员介绍的社会企业的助学金比如“五粮春”,单次 性的,是四千。还申请有国家助学贷款,包括学习贷款和生活贷款。同时,参加学校的助学岗位 你的学习和生活经济来源都有哪些? 基本上不问父母要钱,有时候姐姐会资助一些,主要靠学校的助学金和国家助学贷款,也参加助学成长 之家的助学岗位。偶尔也可能因为助学金发放时间不凑巧,也不愿意问家里要,有时候经济上很困顿。 对待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的态度? 觉得这些帮助给自己一个很好的机会,使得自己能够在自己喜欢的大学里面接受教育。真的很珍惜这个 机会,也一直认真做好自己觉得应该做的。 你是如何利用这些助学金及助学贷款的?你觉得不应该用在哪些方面? 其实我自己比较没有理财观念,并不是说我故意乱花这些钱,只是有时候可能对钱没有整体观念,也没 有仔细规划过每天每月的花销。一般都是用在基本生活和学习,也喜欢买一些书来看。我自己比较重视衣 着的款式,我也只是想把自己打扮的和其他同学一样,使自己显得更有自信,我觉得这在交际中包括在以 后求职的过程中都是有意义的。我不能够接受的是把这些钱用在整日玩乐上的人,这些人看上去完全是颓 废的,没有什么意义的,这种做法也是部负责人和不道德的 你觉得有没有必要建立监督机制,限制大学生利用这些款项? 没有必要,这个往往是劳人费力,又不会有什么效果,而且每个人的状况并不一样,监督机制也会因为 表现出了对我们的不信任而让我们感觉受压制 你怎么看待双助计划提供的工作岗位?它的工资水平怎么样? 我自己参加的是实践类岗位,觉得尽管它工资比较低,但是还是很有意义的。还有学习类的岗位,那个 也不是轻松的,需要学习上又不断进步的,我自己不是很自信 有些人觉得双助的工作岗位的强制性有点剥削劳动力的倾向,你怎么看待? 其实因为接受了学校的助学金,本来也应该表示自己对学校的回报和感谢,当然工资是低了些,不过还 是有意义的,也是个锻炼自己的好机会,也不会给生活带来很大压力。 访谈稿二: 时间:2008年11月10号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16 搬运书籍、编排书目,11.8%不喜欢收发报纸刊物,24.5%不喜欢整理分拣信件、邮件等。 您认为有没有必要开展“双助学生联谊会”之类的活动,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96%的同学回答了此题,其中 20.8%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开展并且会积极参加”,25.8%的觉得和这些同 学交流可以帮助他正确对待家庭贫困,31.7%的觉得无所谓,20.8%的认为没必要也不想去。 访谈稿一: 时间:2008 年 11 月 5 号 访谈对象:07 级新闻系参加双助计划的一名同学 访问者:张严严 现在你所申请的助学金或助学贷款有哪些? 主要有复旦大学定期发放的助学金,每学期还有辅导员介绍的社会企业的助学金比如“五粮春”,单次 性的,是四千。还申请有国家助学贷款,包括学习贷款和生活贷款。同时,参加学校的助学岗位。 你的学习和生活经济来源都有哪些? 基本上不问父母要钱,有时候姐姐会资助一些,主要靠学校的助学金和国家助学贷款,也参加助学成长 之家的助学岗位。偶尔也可能因为助学金发放时间不凑巧,也不愿意问家里要,有时候经济上很困顿。 对待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的态度? 觉得这些帮助给自己一个很好的机会,使得自己能够在自己喜欢的大学里面接受教育。真的很珍惜这个 机会,也一直认真做好自己觉得应该做的。 你是如何利用这些助学金及助学贷款的?你觉得不应该用在哪些方面? 其实我自己比较没有理财观念,并不是说我故意乱花这些钱,只是有时候可能对钱没有整体观念,也没 有仔细规划过每天每月的花销。一般都是用在基本生活和学习,也喜欢买一些书来看。我自己比较重视衣 着的款式,我也只是想把自己打扮的和其他同学一样,使自己显得更有自信,我觉得这在交际中包括在以 后求职的过程中都是有意义的。我不能够接受的是把这些钱用在整日玩乐上的人,这些人看上去完全是颓 废的,没有什么意义的,这种做法也是部负责人和不道德的。 你觉得有没有必要建立监督机制,限制大学生利用这些款项? 没有必要,这个往往是劳人费力,又不会有什么效果,而且每个人的状况并不一样,监督机制也会因为 表现出了对我们的不信任而让我们感觉受压制。 你怎么看待双助计划提供的工作岗位?它的工资水平怎么样? 我自己参加的是实践类岗位,觉得尽管它工资比较低,但是还是很有意义的。还有学习类的岗位,那个 也不是轻松的,需要学习上又不断进步的,我自己不是很自信。 有些人觉得双助的工作岗位的强制性有点剥削劳动力的倾向,你怎么看待? 其实因为接受了学校的助学金,本来也应该表示自己对学校的回报和感谢,当然工资是低了些,不过还 是有意义的,也是个锻炼自己的好机会,也不会给生活带来很大压力。 访谈稿二: 时间:2008 年 11 月 10 号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访谈对象:07级世界经济系参加复旦双助计划的一名同学 访问者:张严严 现在你所申请的助学金或助学贷款有哪些? 大一时经辅导员推荐申请了“新鸿基”的助学金,是四年的,每年4000, 了国家的助学贷款。 大二经辅导员介绍又申请了“五粮春”的助学金,是四千。参加了学校的双助岗位的学习类岗位。 2.你的学习和生活经济来源都有哪些? 家里会时不时问问看钱够不够用,有时可能虽然申请助学金,但是还是不够用,所以家里也会不时汇钱 过来。去过家教部做了一份家教,补贴一下生活花费。 3.有人说国家有责任有义务资助贫困生,你对待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的态度是怎样的? 应该说很感谢国家这样的政策,它的确为我安心在校读书提供机会。我们不能够完全认为这仅仅是国家 的责任,我们要懂得感恩,毕竟这种好政策的确改变我们的命运。 你是如何利用这些助学金及助学贷款的?你觉得不应该用在哪些方面? 其实也没有刻意安排这些款项的用途,不过整体一个月的差不多花销还是很清楚的,从家里汇过来的还 有自己家教挣的再加上助学款项,经济上还是不用太担忧的。我觉得不该用在高档电子产品,比方说电脑、 数码相机上,它往往花费很大,往往使得助学款项显得捉襟见肘,这些东西在自己比较拮据的生活中显得 奢侈,而且买这些东西很有可能是大多数时间用于消遣,少数时间用于学习 你觉得有没有必要建立监督机制,限制大学生利用这些款项? 我觉得有必要建立人性化的机制来制约。我觉得要增强大家的理财意识和理财能力,能够从整体上预计 自己的花销,然后如果还是拮据的话,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适当的参加一些校外工作,比如做家教,增加 些主动性 具体来说,对于社会企业的资助和学校的助学金的运用及国家助学贷款,可以由“助学成长之家”的导 师引导大家建立理财观念,每月做一个预算,再在实践的基础上调整预算,使得它基本上可以反映资金的 运用状况。根据具体个人资金来源和去向的分析来大致判定资金运用状况,起到一个监督作用,只是实施 过程要人性化,因为每个学生具体状况并不一样。我不认为这个是对我们贫困生的不信任,只是对国家助 学贷款及学校社会资助的运用状况的负责,其实也是对学生自己的负责。 你怎么看待双助计划提供的工作岗位?它的工资水平怎么样? 我承认双助岗位的设置是有意义的,也是锻炼的机会,但是工资很低,时间成本太高了,如果用那些在 双助岗位上工作的时间去做家教的效果就很不一样了。我个人申请了学习类岗位,职责就是保证绩点不断 上升。它的强制性的确给人很不好的感觉,最开始我问一个学长可不可以不申请这个工作岗位,学长说了 一句“你拿了学校的助学金,当然要申请一个岗位”,我可以理解为我的助学金不是白拿的。这个工作的强 制性不由得让人反感,它让本来不是义务的东西变成了义务。类似一种享受权利同时承担义务的感觉, 种交易。其实,它的确是一种公益性服务类的岗位,主要是以低回报在学校报刊阅览室等公益性岗位的工 作,给大家提供方便,也是我们表示回报的一种方式。强制性不由得引导我们曲解这些岗位的本意 鉴于你对双助计划的理解,你有什么意见? 既然工作岗位是强制的,倒不如说提前拿到的那些学校助学金就是预先领到的工资,这样把学校发放的 所有助学金加总除以工作时间就作为单位工资,这样算下来也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打工吧。这样就相当于学 校为贫困学生提供工资比较高的各种公益服务岗位,一方面是学校帮助贫困生的良苦用心得以实现,另 方面也让贫困生觉得自己不是寄生虫,也是付出了劳动的。 访谈稿三: 时间:2008年11月20日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17 访谈对象:07 级世界经济系参加复旦双助计划的一名同学 访问者:张严严 现在你所申请的助学金或助学贷款有哪些? 大一时经辅导员推荐申请了“新鸿基”的助学金,是四年的,每年 4000,还申请了国家的助学贷款。 大二经辅导员介绍又申请了“五粮春”的助学金,是四千。参加了学校的双助岗位的学习类岗位。 2.你的学习和生活经济来源都有哪些? 家里会时不时问问看钱够不够用,有时可能虽然申请助学金,但是还是不够用,所以家里也会不时汇钱 过来。去过家教部做了一份家教,补贴一下生活花费。 3.有人说国家有责任有义务资助贫困生,你对待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的态度是怎样的? 应该说很感谢国家这样的政策,它的确为我安心在校读书提供机会。我们不能够完全认为这仅仅是国家 的责任,我们要懂得感恩,毕竟这种好政策的确改变我们的命运。 你是如何利用这些助学金及助学贷款的?你觉得不应该用在哪些方面? 其实也没有刻意安排这些款项的用途,不过整体一个月的差不多花销还是很清楚的,从家里汇过来的还 有自己家教挣的再加上助学款项,经济上还是不用太担忧的。我觉得不该用在高档电子产品,比方说电脑、 数码相机上,它往往花费很大,往往使得助学款项显得捉襟见肘,这些东西在自己比较拮据的生活中显得 奢侈,而且买这些东西很有可能是大多数时间用于消遣,少数时间用于学习。 你觉得有没有必要建立监督机制,限制大学生利用这些款项? 我觉得有必要建立人性化的机制来制约。我觉得要增强大家的理财意识和理财能力,能够从整体上预计 自己的花销,然后如果还是拮据的话,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适当的参加一些校外工作,比如做家教,增加一 些主动性。 具体来说,对于社会企业的资助和学校的助学金的运用及国家助学贷款,可以由“助学成长之家”的导 师引导大家建立理财观念,每月做一个预算,再在实践的基础上调整预算,使得它基本上可以反映资金的 运用状况。根据具体个人资金来源和去向的分析来大致判定资金运用状况,起到一个监督作用,只是实施 过程要人性化,因为每个学生具体状况并不一样。我不认为这个是对我们贫困生的不信任,只是对国家助 学贷款及学校社会资助的运用状况的负责,其实也是对学生自己的负责。 你怎么看待双助计划提供的工作岗位?它的工资水平怎么样? 我承认双助岗位的设置是有意义的,也是锻炼的机会,但是工资很低,时间成本太高了,如果用那些在 双助岗位上工作的时间去做家教的效果就很不一样了。我个人申请了学习类岗位,职责就是保证绩点不断 上升。它的强制性的确给人很不好的感觉,最开始我问一个学长可不可以不申请这个工作岗位,学长说了 一句“你拿了学校的助学金,当然要申请一个岗位”,我可以理解为我的助学金不是白拿的。这个工作的强 制性不由得让人反感,它让本来不是义务的东西变成了义务。类似一种享受权利同时承担义务的感觉,一 种交易。其实,它的确是一种公益性服务类的岗位,主要是以低回报在学校报刊阅览室等公益性岗位的工 作,给大家提供方便,也是我们表示回报的一种方式。强制性不由得引导我们曲解这些岗位的本意。 鉴于你对双助计划的理解,你有什么意见? 既然工作岗位是强制的,倒不如说提前拿到的那些学校助学金就是预先领到的工资,这样把学校发放的 所有助学金加总除以工作时间就作为单位工资,这样算下来也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打工吧。这样就相当于学 校为贫困学生提供工资比较高的各种公益服务岗位,一方面是学校帮助贫困生的良苦用心得以实现,另一 方面也让贫困生觉得自己不是寄生虫,也是付出了劳动的。 访谈稿三: 时间:2008 年 11 月 20 日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访谈对象:07级社会学没有参加复旦双助计划的普通大学生 你是否留意过身边的贫困大学生的生活状况?有没有觉得他们跟你有什么不同? 有特别留意,有些同学羞于说自己是申请了学校助学金的,而有些同学比较不介意让我知道。我大 的一个室友A同学就是申请了助学金的,她平时比较节俭,衣着也并不讲究,为人很好,就是有些不自信 学习很勤奋,不太喜欢参加各种班级活动,倒是经常参加她们“助家”的各种联谊活动。觉得最大的不 是A总是很不自信,显得有些胆怯,也不关注外表。 你有没有留意过她或是其他你接触得学生的助学金或是助学贷款的利用状况? A同学总是习惯于在笔记本上记下自己每天的花销,努力把它控制在一定数额内,很节俭。她跟我们出 去逛街也不买什么东西 其实,那时班里还有一个同学C也申请了助学金,跟A就很不一样,那个同学比较喜欢买衣服,打扮很 时髦,入大学不久就买了电脑,比我还先买,当时心里一阵不舒服,怀疑她家里经济状况究竟怎样。后来 听A说,C家庭的确困难,只是她比较重视衣着,助学金一部分就用来买衣服,但是C在吃饭上相当节俭, 她的电脑也是亲戚在她高考前就答应要送的,而且她也很努力,作为正式党员在党建工作中作了不少贡献。 你认为助学金和助学贷款不应该用在哪些地方 我觉得首先不应该过分追求名牌衣物,助学金毕竟是有限的。也更加不应该用于玩乐上,那样钱花了时 间也虚度了,没有什么意义。对于比较贵重的物品如电脑和数码相机,完全可以自己通过做家教等形式来 賺钱去买,而不是打助学金的主意。在助学金运用上要知道轻重缓急,不能糊里糊涂,那样我们看起来也 不舒服。 你觉得有没有必要建立监督机制,限制大学生利用这些款项? 如果有效果当然有必要。但是很难有效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些贫困生的想法都不一样,如果 他本来就没有什么责任感,即使有政策制约,也总会有办法逃脱监督,而如果他本来就做得很好,监督 是一种人力资源浪费 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怎么运用这笔款项? 我应该也会估测自己大学四年大也要花多少钱,然后估测助学金和助学贷款是不是足够这四年,我自己 也会尽量通过学校内部工作岗位或是出去做家教来再赚一些钱。我肯定不会把钱用在整日玩乐上,可能助 学金和助学贷款差不多够我在学校的学费和生活费,如果我想再接受其他教育指导比方说新东方,我当然 会去自己想办法,最可行的是家教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18 访谈对象:07 级社会学没有参加复旦双助计划的普通大学生 你是否留意过身边的贫困大学生的生活状况?有没有觉得他们跟你有什么不同? 没有特别留意,有些同学羞于说自己是申请了学校助学金的,而有些同学比较不介意让我知道。我大一 的一个室友 A 同学就是申请了助学金的,她平时比较节俭,衣着也并不讲究,为人很好,就是有些不自信, 学习很勤奋,不太喜欢参加各种班级活动,倒是经常参加她们“助家”的各种联谊活动。觉得最大的不同 是 A 总是很不自信,显得有些胆怯,也不关注外表。 你有没有留意过她或是其他你接触得学生的助学金或是助学贷款的利用状况? A 同学总是习惯于在笔记本上记下自己每天的花销,努力把它控制在一定数额内,很节俭。她跟我们出 去逛街也不买什么东西。 其实,那时班里还有一个同学 C 也申请了助学金,跟 A 就很不一样,那个同学比较喜欢买衣服,打扮很 时髦,入大学不久就买了电脑,比我还先买,当时心里一阵不舒服,怀疑她家里经济状况究竟怎样。后来 听 A 说,C 家庭的确困难,只是她比较重视衣着,助学金一部分就用来买衣服,但是 C 在吃饭上相当节俭, 她的电脑也是亲戚在她高考前就答应要送的,而且她也很努力,作为正式党员在党建工作中作了不少贡献。 你认为助学金和助学贷款不应该用在哪些地方? 我觉得首先不应该过分追求名牌衣物,助学金毕竟是有限的。也更加不应该用于玩乐上,那样钱花了时 间也虚度了,没有什么意义。对于比较贵重的物品如电脑和数码相机,完全可以自己通过做家教等形式来 赚钱去买,而不是打助学金的主意。在助学金运用上要知道轻重缓急,不能糊里糊涂,那样我们看起来也 不舒服。 你觉得有没有必要建立监督机制,限制大学生利用这些款项? 如果有效果当然有必要。但是很难有效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些贫困生的想法都不一样,如果 他本来就没有什么责任感,即使有政策制约,也总会有办法逃脱监督,而如果他本来就做得很好,监督也 是一种人力资源浪费。 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怎么运用这笔款项? 我应该也会估测自己大学四年大也要花多少钱,然后估测助学金和助学贷款是不是足够这四年,我自己 也会尽量通过学校内部工作岗位或是出去做家教来再赚一些钱。我肯定不会把钱用在整日玩乐上,可能助 学金和助学贷款差不多够我在学校的学费和生活费,如果我想再接受其他教育指导比方说新东方,我当然 会去自己想办法,最可行的是家教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宅男宅女”现象调查报告 钟挥07300400064 姚琴07300390020 张馨尹07300400096 指导老师:陈金华 前言: 宅”, OTAKU-御宅族的简称,原指与人保持距离,现在引申为对某特定事物的爱好极端偏执且不与人 接触而窝在家里。“宅”在不知不觉当中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个角落,或者成为一些人的一种生活状态 这种生活状态,甚至可以说这种文化,尽管不为人推崇,也必然有其存在理由,并且有其可取之处。本课 题将针对“宅”的产生及其合理性,这种生活态度的特点及优缺点,进行分析。此次调查,针对复旦校园 内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还利用年轻人聚集的校内网做媒介,调查同学们对“宅文化”特点的看法 、什么是“宅男宅女” “宅男宅女”是新兴的网络语言,指痴迷于某事物,依赖电脑与网络,足不出户,厌恶上班或上学”的 新新人类,多为80后 他们过分沉迷于某种事物,例如动漫、游戏、影碟等。他们完全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不与陌生人接触 不爱结识新朋友。 他们是自由思想的产物,是网络技术的衍生品。他们高举“自由”与“新人类”大旗,却终日大门不出、 二门不迈、深居简出。你可能会觉得奇怪,甚至不可思议,但宅男宅女们从不觉得自己是矛盾体,他们说 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孤单,但并不孤独 “外面的繁华我从不羡慕。”如果你以为像“居室侠”这样的人毕竟少见,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宅男宅 女这个族群的规模绝对超乎你预料。你可能会奇怪,风华正茂的青年男女最不缺的就是社交生活,他们肯 定有无数的酒肉朋友和精神良伴,有无数精彩的或刺激的“腐败”活动,怎么可能甘心在家窝坐一天,守 着电脑、漫画、电视,甚至只是发呆。但事实上,在你我周围,有大量自知或不自知的“宅人族”,年轻的 他们气定神闲地过着年迈的生活 用他们的话说,旅游逛街太累,唱歌泡吧太吵,恋爱聊天伤神且费钱,通宵派对伤害身体和皮肤,是小 孩子才做的事。简单生活,回归平实——“家里蹲”怎么看都是个再适合不过的状态。外人觉得这样的生 活像苦行僧,但他们却乐在其中,因为他们享受孤单,却并不孤独 就这样,无数“宅人”的青春倩影和华彩,在电视电脑前稍纵即逝。 二、“宅男宅女”的特点 对于“宅男宅女”的特点我们利用年轻人聚集的“校内网”做媒介做了一个《“宅文化“特点的调查问 卷》投票调查。目前,已有339位同学对此次投票做出回应,调查内容及结果如下: ◆以下我们列举的“宅文化“特点中,您比较同意如下哪几项呢?(可选四项)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19 “宅男宅女”现象调查报告 钟挥 07300400064 姚琴 07300390020 张馨尹 07300400096 指导老师:陈金华 前言: “宅”,OTAKU-御宅族的简称,原指与人保持距离,现在引申为对某特定事物的爱好极端偏执且不与人 接触而窝在家里。“宅”在不知不觉当中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个角落,或者成为一些人的一种生活状态。 这种生活状态,甚至可以说这种文化,尽管不为人推崇,也必然有其存在理由,并且有其可取之处。本课 题将针对“宅”的产生及其合理性,这种生活态度的特点及优缺点,进行分析。此次调查, 针对复旦校园 内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还利用年轻人聚集的校内网做媒介,调查同学们对“宅文化”特点的看法。 一、什么是“宅男宅女” “宅男宅女”是新兴的网络语言,指痴迷于某事物,依赖电脑与网络,足不出户,厌恶上班或上学”的 新新人类,多为 80 后。 他们过分沉迷于某种事物,例如动漫、游戏、影碟等。他们完全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不与陌生人接触, 不爱结识新朋友。 他们是自由思想的产物,是网络技术的衍生品。他们高举“自由”与“新人类”大旗,却终日大门不出、 二门不迈、深居简出。你可能会觉得奇怪,甚至不可思议,但宅男宅女们从不觉得自己是矛盾体,他们说 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孤单,但并不孤独。 “外面的繁华我从不羡慕。”如果你以为像“居室侠”这样的人毕竟少见,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宅男宅 女这个族群的规模绝对超乎你预料。你可能会奇怪,风华正茂的青年男女最不缺的就是社交生活,他们肯 定有无数的酒肉朋友和精神良伴,有无数精彩的或刺激的“腐败”活动,怎么可能甘心在家窝坐一天,守 着电脑、漫画、电视,甚至只是发呆。但事实上,在你我周围,有大量自知或不自知的“宅人族”,年轻的 他们气定神闲地过着年迈的生活。 用他们的话说,旅游逛街太累,唱歌泡吧太吵,恋爱聊天伤神且费钱,通宵派对伤害身体和皮肤,是小 孩子才做的事。简单生活,回归平实——“家里蹲”怎么看都是个再适合不过的状态。外人觉得这样的生 活像苦行僧,但他们却乐在其中,因为他们享受孤单,却并不孤独。 就这样,无数“宅人”的青春倩影和华彩,在电视电脑前稍纵即逝。 二、“宅男宅女”的特点: 对于“宅男宅女”的特点我们利用年轻人聚集的“校内网”做媒介做了一个《“宅文化“特点的调查问 卷》投票调查。目前,已有 339 位同学对此次投票做出回应,调查内容及结果如下: ◆以下我们列举的“宅文化“特点中,您比较同意如下哪几项呢?(可选四项)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方便舒适 72(21%) 省时省力 54(15%) 没有与人打交道的压力 4(15%) 没有和人的交流,心灵空虚 36(10%) 生活极度不健康 34(10%) 是一张应当提倡的生活方式 是一种应当萎靡的应当废除的生活方式 16(4%) 在未来有发展趋势 68(20%) 在未来有减弱趋势 1(0%) 从以上的投票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宅人”的几个标签 如果要列举宅男宅女们的特点,最先想到就是“懒”字!用“宅人”自己的话讲,“我才懒得出去呢 是的,他们懒得出门,却有幸赶上高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 世界万象,懒人的美梦一睡不醒。 此外,经济问题也让“宅人”们愿意窝在家里。毕竟,对于80后居多的“宅人族”来说,财富的积累 还未达到一定高度,而消费却如流水般处处显见。想来想去,还是不出门最省钱。 而“宅人族”里也有一部分人被称为“啃老族”。这些人一直生活在快乐享受和懒散的环境中,“等、靠 要”成了他们生活的常态。他们习惯接受来自父母、亲戚的照顾与安排,欣然享受由父辈创造的安稳,而 全然不理会自己对家庭和社会应承担的责任。他们总盘算着,与其在外面独自拼搏并要付出代价,还不如 就满足于目前的这种生活。所以,还是“宅”着吧 把压力关在“宅”外。 有不少社会学专家都对“宅人族”进行过研究,在专家们看来,俊男美女们都成了“宅人”,最主要的 原因是生存压力太大 在网络发达的年代,人的交际圈子看似变大,但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多数人根本没有机会认识新朋友。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衷、沉迷或寄情于各种事物,开始变得理想缺失。虽然有很多人都能认识到这是 一种极度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有部分人认为它不应当被提倡,但是我们仍然能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宅” 这些年轻白领在白天或工作日里,或精明能干或绞尽脑汁或疲于奔命。但在夜晚或节假日里,则足不出 户,懒得像猫,独享一方“宅人”天地。这是现代人应对压力的一种表现,也不失为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 对“宅人族”来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这句话早已过时,在网络、动漫的虚拟世界中,就可以满足 自己诸多的现实和梦想,比如,爱情,房子,工作。而那些现实中令人头疼的问题,还是放放再说吧 不过,虽然“宅人族”们怡然自得,从以上调查中也能看出,大多数人都认为这种“宅”现象在未来有 发展趋势。但社会学专家指出,长期缺乏与人交往,会导致基本社交技能的退化。因此,宅男宅女们还是 要多出去走走,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在不断地与人交往过程中提升自信,认识到自我存在的地位和价值 三、大学生对于“宅男宅女”现象的理解以及调查分析: 为了全面调查当代大学生对“宅”这一新兴现象的理解,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其中包括这份调查 问卷。在这次问卷调查中,我们通过电子邮件共发出了上千封问卷。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附表一:调 查问卷样稿) 1.你认为什么是宅的表现 A.泡在寝室B.经常吃外卖C.沉迷漫画、小说、游戏D.穿着邋遢,行动拖拉,精神萎靡 在这一题中,四个选项在答卷人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C D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20 方便舒适 72(21%) 省时省力 54(15%) 没有与人打交道的压力 54(15%) 没有和人的交流,心灵空虚 36(10%) 生活极度不健康 34(10%) 是一张应当提倡的生活方式 4(1%) 是一种应当萎靡的应当废除的生活方式 16(4%) 在未来有发展趋势 68(20%) 在未来有减弱趋势 1(0%) 从以上的投票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宅人”的几个标签: 如果要列举宅男宅女们的特点,最先想到就是“懒”字!用“宅人”自己的话讲,“我才懒得出去呢”。 是的,他们懒得出门,却有幸赶上高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 世界万象,懒人的美梦一睡不醒。 此外,经济问题也让“宅人”们愿意窝在家里。毕竟,对于 80 后居多的“宅人族”来说,财富的积累 还未达到一定高度,而消费却如流水般处处显见。想来想去,还是不出门最省钱。 而“宅人族”里也有一部分人被称为“啃老族”。这些人一直生活在快乐享受和懒散的环境中,“等、靠、 要”成了他们生活的常态。他们习惯接受来自父母、亲戚的照顾与安排,欣然享受由父辈创造的安稳,而 全然不理会自己对家庭和社会应承担的责任。他们总盘算着,与其在外面独自拼搏并要付出代价,还不如 就满足于目前的这种生活。所以,还是“宅”着吧。 把压力关在“宅”外。 有不少社会学专家都对“宅人族”进行过研究,在专家们看来,俊男美女们都成了“宅人”,最主要的 原因是生存压力太大。 在网络发达的年代,人的交际圈子看似变大,但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多数人根本没有机会认识新朋友。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衷、沉迷或寄情于各种事物,开始变得理想缺失。虽然有很多人都能认识到这是 一种极度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有部分人认为它不应当被提倡,但是我们仍然能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宅” 这些年轻白领在白天或工作日里,或精明能干或绞尽脑汁或疲于奔命。但在夜晚或节假日里,则足不出 户,懒得像猫,独享一方“宅人”天地。这是现代人应对压力的一种表现,也不失为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 对“宅人族”来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这句话早已过时,在网络、动漫的虚拟世界中,就可以满足 自己诸多的现实和梦想,比如,爱情,房子,工作。而那些现实中令人头疼的问题,还是放放再说吧。 不过,虽然“宅人族”们怡然自得,从以上调查中也能看出,大多数人都认为这种“宅”现象在未来有 发展趋势。但社会学专家指出,长期缺乏与人交往,会导致基本社交技能的退化。因此,宅男宅女们还是 要多出去走走,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在不断地与人交往过程中提升自信,认识到自我存在的地位和价值。 三、大学生对于“宅男宅女”现象的理解以及调查分析: 为了全面调查当代大学生对“宅”这一新兴现象的理解,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其中包括这份调查 问卷。在这次问卷调查中,我们通过电子邮件共发出了上千封问卷。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附表一:调 查问卷样稿) 1. 你认为什么是宅的表现? A.泡在寝室 B.经常吃外卖 C. 沉迷漫画、小说、游戏 D.穿着邋遢,行动拖拉,精神萎靡 在这一题中,四个选项在答卷人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