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三期初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人:刘日善校对人:朱学霞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 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小题 如何看待“燕赵文化” 燕赵区域以燕山、太行山、渤海、黄河为四面分界,主体为次生黄土的平原 地带。虽然这一区域具有“地边胡,数被寇”的特点,但燕赵文化仍属于华北平 原上以汉族为主的旱地农耕文化 燕文化与赵文化有着不同的来源和各自的特征,但又大体接近而趋同。相对 于其他周边区域而言,“慷慨悲歌”是燕赵文化的共同基调。燕赵区域的文化特 征就是“慷慨悲歌”,也只有“慷慨悲歌”才是燕赵区域的文化特色。 具有特征主线的区域文化是优越的文化。在全国各个地域中,燕赵区域是极 少数真正形成了文化特征的地域之一。燕赵文化得以形成“慷慨悲歌”这一特征 主线,为古今所共认,历代所称道,其内涵鲜明,无可否认。这是燕赵区域的优 越之处,值得骄傲。 中国古代“知己”、“知音”的价值观念,是“燕赵悲歌”的产生机制。燕丹 的精诚与荆轲的侠士志向契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慷慨悲歌”。慷慨悲歌是一个 情结,是由经济文化的落后和政治地位的低下而导致的一个情结。这个情结经过 一种壮烈的撞击,发生逆转,出现升华,于是就化育成为慷慨悲歌的性格。而这 也正是北方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慷慨悲歌”的历史认同,有三次高潮。荆轲刺秦王,与燕太子丹在易水告 别,髙渐离击筑,荆轲作歌,这是燕赵文化慷慨悲歌特征的第一次概括。汉末曹
2016——2017 学年度上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三期初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人: 刘日善 校对人:朱学霞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 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I卷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小题。 如何看待“燕赵文化” 燕赵区域以燕山、太行山、渤海、黄河为四面分界,主体为次生黄土的平原 地带。虽然这一区域具有“地边胡,数被寇”的特点,但燕赵文化仍属于华北平 原上以汉族为主的旱地农耕文化。 燕文化与赵文化有着不同的来源和各自的特征,但又大体接近而趋同。相对 于其他周边区域而言,“慷慨悲歌”是燕赵文化的共同基调。燕赵区域的文化特 征就是“慷慨悲歌”,也只有“慷慨悲歌”才是燕赵区域的文化特色。 具有特征主线的区域文化是优越的文化。在全国各个地域中,燕赵区域是极 少数真正形成了文化特征的地域之一。燕赵文化得以形成“慷慨悲歌”这一特征 主线,为古今所共认,历代所称道,其内涵鲜明,无可否认。这是燕赵区域的优 越之处,值得骄傲。 中国古代“知己”、“知音”的价值观念,是“燕赵悲歌”的产生机制。燕丹 的精诚与荆轲的侠士志向契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慷慨悲歌”。慷慨悲歌是一个 情结,是由经济文化的落后和政治地位的低下而导致的一个情结。这个情结经过 一种壮烈的撞击,发生逆转,出现升华,于是就化育成为慷慨悲歌的性格。而这 也正是北方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慷慨悲歌”的历史认同,有三次高潮。荆轲刺秦王,与燕太子丹在易水告 别,高渐离击筑,荆轲作歌,这是燕赵文化慷慨悲歌特征的第一次概括。汉末曹
魏时,曹操等人以邺都为活动中心,诗风雄峻古朴,慷慨悲凉,燕赵文化第二次 被称作慷慨悲歌。唐代,髙适等人以气质自高,慷慨悲歌,临风怀古,燕赵文化 第三次被人称为慷慨悲歌。燕太子丹、荆轲的谋刺秦王,标志了燕地文化的形成 和成熟。从此以后燕文化就永久性地定格于此,成为燕赵文化所独有的固定不变 的意象。这一特征不仅在当时存在,在后世也存在,如明清之际,燕赵文化的慷 慨悲歌特征也有鲜明的体现。 “慷慨悲歌”的实质,乃是一种生命价值观,是一种贯穿人生的精神力量。 燕赵侠士的轻生尚义,表面上看是不重视生命,实质上却是更加重视、更加珍爱 生命的体现。“燕赵悲歌”体现为一种超越“千金”、超越“生死”的价值观,燕 赵文化精神在此具有最为突出的表现。了解到人的生命除了肉体的存在,还有精 神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教导人们,突破对自我的一己关怀,寻 求更高的价值。燕赵文化归根结底是一种生存方式、一种生命价值观。 燕赵文化具有多元性。在“慷慨悲歌”激扬人性的同时,也包含了不少世俗 的、物欲和肉欲的不良内容。这些流弊在民间、在当今,也都有不同轻重的表现, 其救治方法,则莫过于以风俗治风俗,以文化治文化,以精神治精神,如古人所 谓“风教”,由低而高,由杂而纯,由俗而雅,由外在而内在。 (摘编自张京华《“燕赵文化”概念界定的要点》,有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赵区域虽然毗邻少数民族地区,多次受到外族的侵扰,但其区域文化还是 保持以汉族为主体,以旱地农耕文化为主流的特点 B.具有特征主线的区域文化是优越的文化,燕赵文化具有无可否认的“慷慨悲 歌”这一特征主线,因此燕赵文化是一种优越的文化。 C.对“慷慨悲歌”的历史认同有三次高潮,这三次所概括出的内容各不相同, 使“慷慨悲歌”这一燕赵文化的特征逐次清晰丰富起来。 D.“慷慨悲歌”所体现的超越“千金”、超越“生死”的价值观,是燕赵文化精 神的突出表现和重要内涵,具有人生方面的教导意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受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政治地位等的影响,燕赵区域逐渐形成自己的生存
魏时,曹操等人以邺都为活动中心,诗风雄峻古朴,慷慨悲凉,燕赵文化第二次 被称作慷慨悲歌。唐代,高适等人以气质自高,慷慨悲歌,临风怀古,燕赵文化 第三次被人称为慷慨悲歌。燕太子丹、荆轲的谋刺秦王,标志了燕地文化的形成 和成熟。从此以后燕文化就永久性地定格于此,成为燕赵文化所独有的固定不变 的意象。这一特征不仅在当时存在,在后世也存在,如明清之际,燕赵文化的慷 慨悲歌特征也有鲜明的体现。 “慷慨悲歌”的实质,乃是一种生命价值观,是一种贯穿人生的精神力量。 燕赵侠士的轻生尚义,表面上看是不重视生命,实质上却是更加重视、更加珍爱 生命的体现。“燕赵悲歌”体现为一种超越“千金”、超越“生死”的价值观,燕 赵文化精神在此具有最为突出的表现。了解到人的生命除了肉体的存在,还有精 神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教导人们,突破对自我的一己关怀,寻 求更高的价值。燕赵文化归根结底是一种生存方式、一种生命价值观。 燕赵文化具有多元性。在“慷慨悲歌”激扬人性的同时,也包含了不少世俗 的、物欲和肉欲的不良内容。这些流弊在民间、在当今,也都有不同轻重的表现。 其救治方法,则莫过于以风俗治风俗,以文化治文化,以精神治精神,如古人所 谓“风教”,由低而高,由杂而纯,由俗而雅,由外在而内在。 (摘编自张京华《“燕赵文化”概念界定的要点》,有改 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赵区域虽然毗邻少数民族地区,多次受到外族的侵扰,但其区域文化还是 保持以汉族为主体,以旱地农耕文化为主流的特点。 B.具有特征主线的区域文化是优越的文化,燕赵文化具有无可否认的“慷慨悲 歌”这一特征主线,因此燕赵文化是一种优越的文化。 C.对“慷慨悲歌”的历史认同有三次高潮,这三次所概括出的内容各不相同, 使“慷慨悲歌”这一燕赵文化的特征逐次清晰丰富起来。 D.“慷慨悲歌”所体现的超越“千金”、超越“生死”的价值观,是燕赵文化精 神的突出表现和重要内涵,具有人生方面的教导意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受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政治地位等的影响,燕赵区域逐渐形成自己的生存
方式和价值观念,表现出“慷慨悲歌”的文化特色。 燕太子丹与荆轲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古代“知己”“知音”的价值观念,这种价 值观念正是“慷慨悲歌”这一文化特征产生的主因 C.汉末曹魏时的曹操和唐代的高适等人之所以能成为燕赵文化的杰出代表人物, 原因之一是他们的诗或雄峻古朴,或慷慨悲歌。 D.“慷慨悲歌”这一文化特征在战国时期就已存在,在数世纪后的明清之际仍然 存在,已成为燕赵区域重要、悠久、稳定的文化符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文化和赵文化来源不同而且各具特征,但二者的文化内涵大体接近而趋同, 具有共同的文化基调,故被人合称为“燕赵文化”。B.“慷慨悲歌”是一个由现 实生活的落后而产生的情结,是历经碰撞、冲击、转变以至升华,最终才形成的 有地域特征的文化性格。 C.燕赵文化是北方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北方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从其表 现可以了解到北方地区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部分特点 D.燕赵文化具有多元性,其内容良莠不齐,如今在民间流行的,大多是世俗的、 物欲的不良内容,有待人们采取恰当的方法来救治。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志宁,字仲谧,京兆高陵人。曾祖谨,有功于周,为太师、燕国公。父宣 道,仕隋至内史舍人。大业末,志宁调冠氏县长,山东盗起,弃官归。 高祖入关,率群从迎谒长春宫,诏授渭北道行军元帅府记室。贞观三年,为 中书侍郎。太宗尝宴近臣,问:“志宁安在?”有司奏:“敕召三品,志宁品第四。” 帝悟,特诏预宴,因加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是时议立七庙,君臣请以凉武昭 王为始祖,志宁以凉非王业所因,独建议违之。帝从之。尝谓志宁曰:“昔成 王以周、召为师傅,日闻正道,习以成性。今太子幼,卿当辅以正道,无使邪僻 启其心。勉之,官赏可不次得也。”太子承乾数有过恶,志宁欲救止之,上《谏 苑》以讽。帝见大悦,赐黄金十斤、绢三百匹。俄兼詹事以母彭免有迢起复太官 固请终丧遺史侍郎发文本救甓忠类不两立念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充
方式和价值观念,表现出“慷慨悲歌”的文化特色。 B.燕太子丹与荆轲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古代“知己”“知音”的价值观念,这种价 值观念正是“慷慨悲歌”这一文化特征产生的主因。 C.汉末曹魏时的曹操和唐代的高适等人之所以能成为燕赵文化的杰出代表人物, 原因之一是他们的诗或雄峻古朴,或慷慨悲歌。 D.“慷慨悲歌”这一文化特征在战国时期就已存在,在数世纪后的明清之际仍然 存在,已成为燕赵区域重要、悠久、稳定的文化符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文化和赵文化来源不同而且各具特征,但二者的文化内涵大体接近而趋同, 具有共同的文化基调,故被人合称为“燕赵文化”。B.“慷慨悲歌”是一个由现 实生活的落后而产生的情结,是历经碰撞、冲击、转变以至升华,最终才形成的 有地域特征的文化性格。 C.燕赵文化是北方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北方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从其表 现可以了解到北方地区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部分特点。 D.燕赵文化具有多元性,其内容良莠不齐,如今在民间流行的,大多是世俗的、 物欲的不良内容,有待人们采取恰当的方法来救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WWW.ziyuanku.com(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来&源:ziyuanku.com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于志宁,字仲谧,京兆高陵人。曾祖谨,有功于周,为太师、燕国公。父宣 道,仕隋至内史舍人。大业末,志宁调冠氏县长,山东盗起,弃官归。 高祖..入关,率群从迎谒长春宫,诏授渭北道行军元帅府记室。贞观三年,为 中书侍郎。太宗尝宴近臣,问:“志宁安在?”有司奏:“敕召三品,志宁品第四。” 帝悟,特诏预宴,因加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是时议立七庙..,君臣请以凉武昭 王为始祖,志宁以凉非王业所因,独建议违之。帝从之。尝谓志宁曰: “昔成 王以周、召为师傅,日闻正道,习以成性。今太子幼,卿当辅以正道,无使邪僻 启其心。勉之,官赏可不次得也。”太子承乾数有过恶,志宁欲救止之,上《谏 苑》以讽。帝见大悦,赐黄金十斤、绢三百匹。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 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
辅道之志宁及就职。 时太子以农时造曲室,累月不止,又好音乐过度。志宁谏,太子不纳。太子 败,帝知状,谓曰:“闻公数谏,承乾不听公,故至此。”是时宫臣皆罪废,独志 宁蒙劳勉。 永徽四年,陨石十八于冯翊,髙宗问曰:“此何祥也?朕欲悔往脩来以自戒, 若何?”志宁对:“《春秋》:‘陨石于宋五。’内史曰:‘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生。 物固有自然,非一系人事。虽然,陛下无灾而戒,不害为福也。”俄迁太傅。尝 与右仆射张行成、中书令高季辅俱赐田,志宁奏:“臣家自周魏来,世居关中, 赀业不坠。今行成、季辅始营产土,愿以臣有余赐不足者。”帝嘉之,分其田以 与二人 显庆四年,以老乞骸骨,诏解仆射,更拜太子太师,仍同中书门下三品。王 皇后之废,长孙无忌、褚遂良固争不见从,志宁不敢言。武后以其不右己,衔之, 后因杀无忌,坐免官,出为荥州刺史,改华州,听致仕。卒,年七十八,谥曰定 (节选自《新唐书·于志宁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 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B.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 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C.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 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D.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 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唐朝皇帝李渊的庙号,庙号是对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 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 B.七庙:古代宗法制度,天子设七庙供奉祖先。后泛指帝王供奉祖先的宗庙, 也代指封建王朝
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时太子以农时造曲室,累月不止,又好音乐过度。志宁谏,太子不纳。太子 败,帝知状,谓曰:“闻公数谏,承乾不听公,故至此。”是时宫臣皆罪废,独志 宁蒙劳勉。 永徽四年,陨石十八于冯翊,高宗问曰:“此何祥也?朕欲悔往脩来以自戒, 若何?”志宁对:“《春秋》 ....:‘陨石于宋五。’内史曰:‘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生。’ 物固有自然,非一系人事。虽然,陛下无灾而戒,不害为福也。”俄迁太傅。尝 与右仆射张行成、中书令高季辅俱赐田,志宁奏:“臣家自周魏来,世居关中, 赀业不坠。今行成、季辅始营产土,愿以臣有余赐不足者。”帝嘉之,分其田以 与二人。 显庆四年,以老乞骸骨,诏解仆射,更拜太子太师,仍同中书门下三品。王 皇后之废,长孙无忌、褚遂良固争不见从,志宁不敢言。武后以其不右己,衔之, 后因杀无忌,坐免官,出为荥州刺史,改华州,听致仕。卒,年七十八,谥曰定。 (节选自《新唐书•于志宁 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 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B. 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 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C. 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 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D. 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 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高祖:唐朝皇帝李渊的庙号,庙号是对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 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 B. 七庙:古代宗法制度,天子设七庙供奉祖先。后泛指帝王供奉祖先的宗庙, 也代指封建王朝
C.起复:古代官员在父母去世后,一般应停职回家守丧,在丧期未满时又被朝 廷重新起用,叫做“起复”,类似的说法还有“夺情”。 D.《春秋》: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由孔子根据鲁史修订而 成。《春秋》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 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臣商议设立七庙时,大家都想立凉武昭王为世祖,于志宁却以凉武昭王并 未开创大唐帝业的根基为由进行反对,后来唐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 B.唐太宗很重视太子的培养,拿西周时周公、召公的例子来勉励于志宁,请他 用正道来辅佐教导太子,并让他告诫太子不可随意给属下官职赏赐 C.于志宁在皇上同时给他和另外两位朝臣赏赐田地时,主动请求将赏赐给自己 的那部分田产分赐给另外两人,高宗对他大加赞赏并同意了他的请求 D.武则天皇后认为于志宁在高宗废王皇后的问题上不替自己帮忙,对他怀恨在 心,后来借机给他定罪,将他撤去原职,贬到地方任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宗尝宴近臣,问:“志宁安在?”有司奏:“敕召三品,志宁品第四。”(5 分) (2)物固有自然,非一系人事。虽然,陛下无灾而戒,不害为福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登楼唐·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③。 【注】①玉垒:山名。②西山寇盗:指吐蕃。③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 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8、历代诗家对此诗评价极髙,清代诗人沈德潜说这首诗“气象宏伟,笼盖宇宙, 此杜诗最上者”。请结合颔联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一评价的。(5分) 9、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
C. 起复:古代官员在父母去世后,一般应停职回家守丧,在丧期未满时又被朝 廷重新起用,叫做“起复”,类似的说法还有“夺情”。 D.《春秋》: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由孔子根据鲁史修订而 成。《春秋》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 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君臣商议设立七庙时,大家都想立凉武昭王为世祖,于志宁却以凉武昭王并 未开创大唐帝业的根基为由进行反对,后来唐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 B. 唐太宗很重视太子的培养,拿西周时周公、召公的例子来勉励于志宁,请他 用正道来辅佐教导太子,并让他告诫太子不可随意给属下官职赏赐。 C. 于志宁在皇上同时给他和另外两位朝臣赏赐田地时,主动请求将赏赐给自己 的那部分田产分赐给另外两人,高宗对他大加赞赏并同意了他的请求。 D. 武则天皇后认为于志宁在高宗废王皇后的问题上不替自己帮忙,对他怀恨在 心,后来借机给他定罪,将他撤去原职,贬到地方任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太宗尝宴近臣,问:“志宁安在?”有司奏:“敕召三品,志宁品第四。”(5 分) (2) 物固有自然,非一系人事。虽然,陛下无灾而戒,不害为福也。(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登 楼唐•杜甫 ziyuanku.com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③。 【注】①玉垒:山名。②西山寇盗:指吐蕃。③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 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8、历代诗家对此诗评价极高,清代诗人沈德潜说这首诗“气象宏伟,笼盖宇宙, 此杜诗最上者”。请结合颔联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一评价的。(5 分) 9、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