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这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颁版必修上册。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葫芦谐音“福禄”,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 成部分。季美林曾提到,“我国民族确属兄弟民族,具有共同的原始葫芦文化传 统”。葫芦外形柔和圆润、线条流畅,上下球体浑然天成,符合“南和合”“求 大同”的理念,“左瓢右瓢,可盛千百福禄;大肚小肚,能容天下万物”,葫芦 蕴含着多层次的吉祥文化,幸福、平安、和谐、多子等,可以说,葫芦身上凝结 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其实,不仅我国人民喜爱葫芦,“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都对葫芦与葫 芦文化有共同的情感基础,一般认为葫芦的原产地是非洲,我国人民与非洲人民 均有源远流长的葫芦种植历史。同时,历史文献表明,印度人民对葫芦“多子多 孙”的文化富意与中国人民有共识,这一点可以由季美林先生所翻译的印度大史 诗《罗摩衍那》所记载的“须摩底呢,虎般的人!生出来了一个长葫芦,人们把 葫芦一打破,六万个儿子从里面跳出”给予证实。蒙古族的民间故事《金鹰》同 样表明,葫芦在蒙古民间具有繁衍生息的富意。葫芦作为日用品和吉祥工艺品, 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的广泛喜爱。中亚地区的阿富汗人惯用葫芦做喜 庆场合用的化妆品容器和鼻烟壶。在以色列、土耳其和一些阿拉伯国家,常见葫 芦用作烟具和装饰工艺品。甚至在美国、日本、南美洲等国家,均可见到葫芦文 化的踪迹。 由此可见,葫芦文化可以成为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纽带之一。众所 周知,尽管“一带一路”的倡议是开放包容的,但沿线涉及许多个国家,且其范 围还在不断扩大,各国在政治体制、宗教制度、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尚存在较大 差异,需要共同的文化载体作为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中国与其他各国在葫芦实体 葫芦工艺造型的爱好,以及葫芦文化内涵的审美习惯等各方面均存在共识,这种 依附在萌芦载体上的文化“共通性”非常宝贵。以葫芦等传统文化作为切入点, 加强民间交流,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建立互信、开展合作奠定基础 中国有着悠久而成熟的传统葫芦文化,在中国,萌芦的种植历史和被作为图腾崇 拜的历史十分悠久。距今七千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道址,曾出土过葫芦种子,而《诗 经·大雅·绵》中有“绵绵瓜瓞,民之初生”的诗句记载。不仅国内学者有大量 的萌芦文化研究文献,而且基于中国葫芦文化的影响力,国外的葫芦专家也非常 重视研究中国的萌芦文化。如德国的吴森吉著有《葫芦在中国文化上的用途》 文,日本的小南一郎、田分直一分别著有关于中国新产神话的《壶形的宇宙》与 《祭壶村一一台湾民俗志》等文章。中国的传统葫芦文化已被公认为世界葫芦文 化中的瑰宝。另外,目前中国葫芦文化产业在资本、市场以及人才方面均具备了 一定的产业基础,中国的葫芦文化产业人才存量大,主要包括葫芦栽培、剪纸
辽宁省辽阳市 2019-2020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这卷共 l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颁版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葫芦谐音“福禄”,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 成部分。季美林曾提到,“我国民族确属兄弟民族,具有共同的原始葫芦文化传 统”。葫芦外形柔和圆润、线条流畅,上下球体浑然天成,符合“南和合”“求 大同”的理念,“左瓢右瓢,可盛千百福禄;大肚小肚,能容天下万物”,葫芦 蕴含着多层次的吉祥文化,幸福、平安、和谐、多子等,可以说,葫芦身上凝结 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其实,不仅我国人民喜爱葫芦,“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都对葫芦与葫 芦文化有共同的情感基础,一般认为葫芦的原产地是非洲,我国人民与非洲人民 均有源远流长的葫芦种植历史。同时,历史文献表明,印度人民对葫芦“多子多 孙”的文化富意与中国人民有共识,这一点可以由季美林先生所翻译的印度大史 诗《罗摩衍那》所记载的“须摩底呢,虎般的人!生出来了一个长葫芦,人们把 葫芦一打破,六万个儿子从里面跳出”给予证实。蒙古族的民间故事《金鹰》同 样表明,葫芦在蒙古民间具有繁衍生息的富意。葫芦作为日用品和吉祥工艺品, 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的广泛喜爱。中亚地区的阿富汗人惯用葫芦做喜 庆场合用的化妆品容器和鼻烟壶。在以色列、土耳其和一些阿拉伯国家,常见葫 芦用作烟具和装饰工艺品。甚至在美国、日本、南美洲等国家,均可见到葫芦文 化的踪迹。 由此可见,葫芦文化可以成为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纽带之一。众所 周知,尽管“一带一路”的倡议是开放包容的,但沿线涉及许多个国家,且其范 围还在不断扩大,各国在政治体制、宗教制度、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尚存在较大 差异,需要共同的文化载体作为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中国与其他各国在葫芦实体、 葫芦工艺造型的爱好,以及葫芦文化内涵的审美习惯等各方面均存在共识,这种 依附在萌芦载体上的文化“共通性”非常宝贵。以葫芦等传统文化作为切入点, 加强民间交流,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建立互信、开展合作奠定基础。 中国有着悠久而成熟的传统葫芦文化,在中国,萌芦的种植历史和被作为图腾崇 拜的历史十分悠久。距今七千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道址,曾出土过葫芦种子,而《诗 经·大雅·绵》中有“绵绵瓜瓞,民之初生”的诗句记载。不仅国内学者有大量 的萌芦文化研究文献,而且基于中国葫芦文化的影响力,国外的葫芦专家也非常 重视研究中国的萌芦文化。如德国的吴森吉著有《葫芦在中国文化上的用途》一 文,日本的小南一郎、田分直一分别著有关于中国新产神话的《壶形的宇宙》与 《祭壶村——台湾民俗志》等文章。中国的传统葫芦文化已被公认为世界葫芦文 化中的瑰宝。另外,目前中国葫芦文化产业在资本、市场以及人才方面均具备了 一定的产业基础,中国的葫芦文化产业人才存量大,主要包括葫芦栽培、剪纸
雕刻等领域的能工巧匠,以及设计师、画家、民俗学家、收藏家等葫芦文化方面 的专家。中国葫芦原料的质量与工艺造型技术享誉海外,其文化产品的营销基础 较好。 (摘编自扈庆学《一带一路与葫芦文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葫芦”成为中国人向往美好生活的象征,这与它的谐音“福禄”的吉样之 意有关。 B.随芦从外到里体现出“和“同“容”的理念,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 髓。 C.葫芦源自非洲,作为日用品和吉样工艺品,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 的广泛喜爱。 D.中国学者有大量的葫芦文化研究文献,德国、日本等国的葫芦专家也重视研 究中国的葫芦文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首句即提出了本段的论点,起到了承接首段的作用,用归纳法进行论 B.作者引用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中的内容,意在表明葫芦受到“一带一路 沿线各国人民的广泛喜爱。 C.第三段阐述民间交流引起了人们对葫芦文化的重视,导致葫芦文化在“一带 一路”沿线国家中具有“共通性”。 D.第四段援引文献,证实中国有着悠久而成熟的传统葫芦文化,它已被公认为 世界葫芦文化中的瑰宝。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从人们对葫芦的谐音和实际形态等认识来看,中华民族对自己所生存的环境 中的事物怀有热爱之情 B.中国和一些国家在葫芦文化审美习惯上存在共识,这给人的启示是,只要求 同存异,就能促进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交流 C.在中亚、阿拉伯等国有用葫芦制作的一些工艺品,葫芦文化可以作为共同的 文化载体而成为中外交流的桥梁。 D.目前中国葫芦文化产业在资本、市场以及人才方面均有基础,下一步就是要 提高葫芦的产量和葫芦的质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房 梁实秋 书房,多么典雅的一个名词!很容易令人联想到一个书香人家。书香是与铜臭相 对的。某实书未必香,铜亦未必臭。周彝商鼎,古色斑斓,终日摩挲亦不觉其臭, 铸成钱币才沾染市侩味,可是不复流通的布帛刀错又常为高人赏玩之资。书之所 以为香,大概是指松烟油墨印上了毛边连史,从不大通风的书房里散发出来的那 股怪味,不是桂馥兰薰,也不是霉烂馊臭,是一股混合的难以形容的怪味 种怪味只有书房里才有,而只有士大夫家才有书房。书香人家之得名大概因为这 寒窗之下苦读的学子多半是没有书房的,囊萤凿壁的就更不用说。所以对于寒苦 的读书人,书房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豪华神仙世界。伊士珍《琅嬛记》:“张华游 于洞宫,遇一人引至一处。别是天地,每室各有奇书,华历观诸室书,皆汉以前
雕刻等领域的能工巧匠,以及设计师、画家、民俗学家、收藏家等葫芦文化方面 的专家。中国葫芦原料的质量与工艺造型技术享誉海外,其文化产品的营销基础 较好。 (摘编自扈庆学《一带一路与葫芦文化》)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葫芦”成为中国人向往美好生活的象征,这与它的谐音“福禄”的吉样之 意有关。 B. 随芦从外到里体现出“和“同“容”的理念,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 髓。 C. 葫芦源自非洲,作为日用品和吉样工艺品,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 的广泛喜爱。 D. 中国学者有大量的葫芦文化研究文献,德国、日本等国的葫芦专家也重视研 究中国的葫芦文化。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段首句即提出了本段的论点,起到了承接首段的作用,用归纳法进行论 证。 B. 作者引用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中的内容,意在表明葫芦受到“一带一路” 沿线各国人民的广泛喜爱。 C. 第三段阐述民间交流引起了人们对葫芦文化的重视,导致葫芦文化在“一带 一路”沿线国家中具有“共通性”。 D. 第四段援引文献,证实中国有着悠久而成熟的传统葫芦文化,它已被公认为 世界葫芦文化中的瑰宝。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人们对葫芦的谐音和实际形态等认识来看,中华民族对自己所生存的环境 中的事物怀有热爱之情。 B. 中国和一些国家在葫芦文化审美习惯上存在共识,这给人的启示是,只要求 同存异,就能促进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交流。 C. 在中亚、阿拉伯等国有用葫芦制作的一些工艺品,葫芦文化可以作为共同的 文化载体而成为中外交流的桥梁。 D. 目前中国葫芦文化产业在资本、市场以及人才方面均有基础,下一步就是要 提高葫芦的产量和葫芦的质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房 梁实秋 书房,多么典雅的一个名词!很容易令人联想到一个书香人家。书香是与铜臭相 对的。某实书未必香,铜亦未必臭。周彝商鼎,古色斑斓,终日摩挲亦不觉其臭, 铸成钱币才沾染市侩味,可是不复流通的布帛刀错又常为高人赏玩之资。书之所 以为香,大概是指松烟油墨印上了毛边连史,从不大通风的书房里散发出来的那 一股怪味,不是桂馥兰薰,也不是霉烂馊臭,是一股混合的难以形容的怪味。这 种怪味只有书房里才有,而只有士大夫家才有书房。书香人家之得名大概因为这。 寒窗之下苦读的学子多半是没有书房的,囊萤凿壁的就更不用说。所以对于寒苦 的读书人,书房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豪华神仙世界。伊士珍《琅嬛记》:“张华游 于洞宫,遇一人引至一处。别是天地,每室各有奇书,华历观诸室书,皆汉以前
事,多所未闻者,问其地,曰:‘琅嬛福地也。’”这是一位读书人希求冥想一 个理想的读书之所,乃托之于神仙梦境。其实除了赤贫的人饔飧不继谈不到书房 外,一般的读书人,如果肯要一个书房,还是可以好好布置出一个来的。 个正常的良好的人家,每个孩子应该拥有一个书桌,主人应该拥有一间书房 书房的用途是庋藏图书并可读书写作于其间,不是用以公开展览借以骄人的。 丈夫拥有万卷书,何假南面百城!”这种话好像是很潇洒而狂傲,其实是心尚 未安无可奈何的解嘲语,徒见其不丈夫。书房不在大,亦不在设备佳,适合自己 的需要便是。局促在几尺宽的走廊一角,只要放得下一张书桌,依然可以作为 个读书写作的工厂,大量出货。光线要好,空气要流通,红袖添香是不必要的, 既没有香,“素腕举,红袖长”反倒会令人心有别注。书房的大小好坏,和一个 读书写作的成绩之多少高低,往往不成比例。有好多著名作品是在监狱里写的。 我看见过的考究的书房当推宋春舫先生的褐木庐为第一,在青岛的一个小小的山 头上,这书房并不与其寓邱相连,是单独的一栋。环境清幽,只有鸟语花香,没 有尘嚣市扰。《太平清话》:“李德茂环积坟籍,名曰书城。”我想那书城未必 能和榻木庐相比。 周作人先生在北平八道湾的书房,原名苦雨斋,后改为苦茶庵,不离苦的味道。 小小的一幅横额是沈尹默写的。是北平式的平房,书房占据了里院上房三间,两 明一暗。里面一间是知堂老人读书写作之处,偶然也延客品茗,几净窗明,一尘 不染。书桌上文房四宝井然有致。外面两间像是书库,约有十个八个书架立在中 间,图书中西兼备,日文书数量很大。 闻一多的书房,和闻一多先生的书桌一样,充实、有趣而乱。他的书全是中文书, 而且几乎全是线装书。在青岛的时候,他仿效青岛大学图书馆庋藏中文图书的办 法,给成套的中文书装制蓝布面,用白粉写上宋体字的书名,直立在书架上。这 样的装备应该是很整齐可观,但是主人要做考证,东一部西一部的图书便要从书 架上取下来参加獭祭的行列了,其结果是短榻上、地板上都是书。唯一的一把木 根雕制的太师椅上,全都是书。那把太师椅玲珑硬邦邦的,可以入画,不宜坐人, 其实亦不宜于堆书,却是他书书斋中最惹眼的一个点缀。 潘光旦在清华南院的书房另有一种情趣。他喜欢用书槌,那就是用两块木板将 套书央起来,立在书架上。他在每套书系上一根竹制的书签,签上写着书名。这 种书签实在很别致,不知杜工部《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所谓“书签药裏封蛛 网”中的书签是否就是此物。光旦一直在北平,失去了学术研究的自由,晚年丧 偶,又复失明,想来他书房中那些书签早已封尘网了! 汗牛充栋,未必是福。藏书而充栋,确有其必要,例如从前我家有一部小字本的 图书集成,摆满上与梁齐的靠着整垛山墙的书架,取上层的书须用梯子,爬上爬 下很不方便。书不能令人致富,书还给人带来麻烦,能像郝隆那样七月七日在太 阳底下晒肚子就好,否则不堪衣食之扰,真不如尽量地把图书塞入腹笥,晒起来 方使,运起来也方便。如果图书都能做成“显微胶片”纳入腹中,或者放映在脑 子里,则书房就成为不必要的了 [注]槌:此处指书套子。笥:盛饭或盛衣物的方形竹器。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书香人家”得名的缘由谈起,语言风趣,构思精巧,“书香”与“铜 臭”之辩充满晢思情趣,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 B.作者说书房里散发出来的是一种“混合的难以形容的怪味”,而在历史上书 房只有士大夫之家才有,可见他对士大夫一类人颇有微词
事,多所未闻者,问其地,曰:‘琅嬛福地也。’”这是一位读书人希求冥想一 个理想的读书之所,乃托之于神仙梦境。其实除了赤贫的人饔飱不继谈不到书房 外,一般的读书人,如果肯要一个书房,还是可以好好布置出一个来的。 一个正常的良好的人家,每个孩子应该拥有一个书桌,主人应该拥有一间书房。 书房的用途是庋藏图书并可读书写作于其间,不是用以公开展览借以骄人的。 “丈夫拥有万卷书,何假南面百城!”这种话好像是很潇洒而狂傲,其实是心尚 未安无可奈何的解嘲语,徒见其不丈夫。书房不在大,亦不在设备佳,适合自己 的需要便是。局促在几尺宽的走廊一角,只要放得下一张书桌,依然可以作为一 个读书写作的工厂,大量出货。光线要好,空气要流通,红袖添香是不必要的, 既没有香,“素腕举,红袖长”反倒会令人心有别注。书房的大小好坏,和一个 读书写作的成绩之多少高低,往往不成比例。有好多著名作品是在监狱里写的。 我看见过的考究的书房当推宋春舫先生的楬木庐为第一,在青岛的一个小小的山 头上,这书房并不与其寓邱相连,是单独的一栋。环境清幽,只有鸟语花香,没 有尘嚣市扰。《太平清话》:“李德茂环积坟籍,名曰书城。”我想那书城未必 能和榻木庐相比。 周作人先生在北平八道湾的书房,原名苦雨斋,后改为苦茶庵,不离苦的味道。 小小的一幅横额是沈尹默写的。是北平式的平房,书房占据了里院上房三间,两 明一暗。里面一间是知堂老人读书写作之处,偶然也延客品茗,几净窗明,一尘 不染。书桌上文房四宝井然有致。外面两间像是书库,约有十个八个书架立在中 间,图书中西兼备,日文书数量很大。 闻一多的书房,和闻一多先生的书桌一样,充实、有趣而乱。他的书全是中文书, 而且几乎全是线装书。在青岛的时候,他仿效青岛大学图书馆庋藏中文图书的办 法,给成套的中文书装制蓝布面,用白粉写上宋体字的书名,直立在书架上。这 样的装备应该是很整齐可观,但是主人要做考证,东一部西一部的图书便要从书 架上取下来参加獭祭的行列了,其结果是短榻上、地板上都是书。唯一的一把木 根雕制的太师椅上,全都是书。那把太师椅玲珑硬邦邦的,可以入画,不宜坐人, 其实亦不宜于堆书,却是他书书斋中最惹眼的一个点缀。 潘光旦在清华南院的书房另有一种情趣。他喜欢用书槴,那就是用两块木板将一 套书央起来,立在书架上。他在每套书系上一根竹制的书签,签上写着书名。这 种书签实在很别致,不知杜工部《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所谓“书签药裹封蛛 网”中的书签是否就是此物。光旦一直在北平,失去了学术研究的自由,晚年丧 偶,又复失明,想来他书房中那些书签早已封尘网了! 汗牛充栋,未必是福。藏书而充栋,确有其必要,例如从前我家有一部小字本的 图书集成,摆满上与梁齐的靠着整垛山墙的书架,取上层的书须用梯子,爬上爬 下很不方便。书不能令人致富,书还给人带来麻烦,能像郝隆那样七月七日在太 阳底下晒肚子就好,否则不堪衣食之扰,真不如尽量地把图书塞入腹笥,晒起来 方使,运起来也方便。如果图书都能做成“显微胶片”纳入腹中,或者放映在脑 子里,则书房就成为不必要的了。 [注]槴:此处指书套子。笥:盛饭或盛衣物的方形竹器。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书香人家”得名的缘由谈起,语言风趣,构思精巧,“书香”与“铜 臭”之辩充满哲思情趣,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 B. 作者说书房里散发出来的是一种“混合的难以形容的怪味”,而在历史上书 房只有士大夫之家才有,可见他对士大夫一类人颇有微词
C.文章分别描写了宋春舫、周作人等四位文人雅士的书房,它们异彩纷呈、各 有千秋,表现出各自主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和情趣修养。 D.文章以东晋名士郝隆晒腹中书的典故结尾,表明了作者希望每户人家都拥有 一间书房的真正含义,幽默诙谐之中尽显睿智。 5.作者说“汗牛充栋,未必是福”,如何理解? 6.文章中大量使用古典诗文和文人典故,请结合文本分析其效果 、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郊园闻蝉寄诸弟 韦应物① 去岁郊园别,闻蝉在兰省② 今岁卧南谯,蝉鸣归路永。 夕响依山谷,余悲散秋景, 缄书③报此时,此心方耿耿④ [注]①韦应物,为京兆杜陵人,少侍明皇、亲历京国繁华;初入仕途,亦主要在 京洛之地任职,后离京外任南谯(今滁州)刺史。本诗就写于此时。②兰省,即 兰台。指朝延秘书省。③缄书,书信。④耿耿,老想着,心情不安。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郊园闻蝉”交代了地点和事件,“寄诸弟”表明诗歌的写作意图 B.前两联从时空两个方面构成对比,将两种不同的状态呈现在读者面前。 C.颈联写出了秋天黄昏蝉鸣的高亢悠远,这里的蝉是诗人高洁品格的化身。 D.全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由回忆“去岁”的美好写到“此时”的不安。 12.作者闻到蝉鸣后引发了怎样的思绪和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写诗人不随波逐流,坚守本性,开荒种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地,归隐田园的句子是“ 一句感叹时无英雄, ”一句通过描写佛狸祠社日的热闹场面,表现对统治者不思进取,百 姓愚昧麻木、安于异族统治的忧愤之情。 (3)荀子《劝学》中“ ”两句指出,整天冥思苦想不如片刻 学习,强调“学”比“思”更加重要。 (4)苏轼《赤壁赋》中,“ ”一句借昆虫来慨叹生命的短暂 句直接表达出对人生短暂的感喟 三、基础知识和语言文字运用 14.下列句式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而今安在哉 B.师不必贤于弟子 C.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D.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文章分别描写了宋春舫、周作人等四位文人雅士的书房,它们异彩纷呈、各 有千秋,表现出各自主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和情趣修养。 D. 文章以东晋名士郝隆晒腹中书的典故结尾,表明了作者希望每户人家都拥有 一间书房的真正含义,幽默诙谐之中尽显睿智。 5. 作者说“汗牛充栋,未必是福”,如何理解? 6. 文章中大量使用古典诗文和文人典故,请结合文本分析其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郊园闻蝉寄诸弟 韦应物① 去岁郊园别,闻蝉在兰省②。 今岁卧南谯,蝉鸣归路永。 夕响依山谷,余悲散秋景。 缄书③报此时,此心方耿耿④。 [注]①韦应物,为京兆杜陵人,少侍明皇、亲历京国繁华;初入仕途,亦主要在 京洛之地任职,后离京外任南谯(今滁州)刺史。本诗就写于此时。②兰省,即 兰台。指朝延秘书省。③缄书,书信。④耿耿,老想着,心情不安。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题目“郊园闻蝉”交代了地点和事件,“寄诸弟”表明诗歌的写作意图。 B. 前两联从时空两个方面构成对比,将两种不同的状态呈现在读者面前。 C. 颈联写出了秋天黄昏蝉鸣的高亢悠远,这里的蝉是诗人高洁品格的化身。 D. 全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由回忆“去岁”的美好写到“此时”的不安。 12. 作者闻到蝉鸣后引发了怎样的思绪和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写诗人不随波逐流,坚守本性,开荒种 地,归隐田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一句感叹时无英雄, “________”一句通过描写佛狸祠社日的热闹场面,表现对统治者不思进取,百 姓愚昧麻木、安于异族统治的忧愤之情。 (3)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整天冥思苦想不如片刻 学习,强调“学”比“思”更加重要。 (4)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一句借昆虫来慨叹生命的短暂, “________”一句直接表达出对人生短暂的感喟。 三、基础知识和语言文字运用 14.下列句式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 而今安在哉 B. 师不必贤于弟子 C.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D.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C.古之学者必有师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6.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我是敝校山花文学社的社长,我社想出版一本名为《我们的青春》的书。 B.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C.陈老师,我是王鹏,下周星期一,将举办我的那部拙著的研讨会,恳请您出 席指导,发表一得之见。 D.希望同学们尽量做到提前到达现场,并保持安静,等候嘉宾们的到来,聆听 他们的精彩演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嬴了,中国女排姑娘们赢了!随着惠若琪一记漂亮的扣杀,中国女排3:1力克 塞尔维亚,时隔12年再次登上奥运最高领奖台。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即将落幕 之际,中国女排以一场 的比赛,让五星红旗再次高高飘扬在里约赛场。 这是一场精彩的决赛,有超七成的中国电视观众在大洋彼岸为中国女排加油助 威,而赛场上的女排姑娘们 ,用精彩的表现回敬亿万国人的 这是一场为己正名的比赛,面对小组赛后的种种指责,中国女排顶住压力绝地反 击,用淘汰赛的连克劲敌回应 通过女排这次夺冠,让人们 改善了看法,明白了有种精神叫女排精神。不论输赢,始终永不褪色,这就是女 排精神;平常默默支撑,关键时刻能担当重任,团结一致,一往无前,这就是女 排精神;任他东西南北风,她们打不垮拖不烂,这就是女排精神!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大快人心 不负众望 关注 置疑 B.酣畅淋漓 不负众望 关注 质疑 C.酣畅淋漓 不孚众望 关心 质疑 D.大快人心 不孚众望 关 置疑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她们的铿锵有力的步伐告诉世界,女排精神从未褪色。 B.她们用铿锵有力的步伐告诉世界,女排精神从未褪色。 C.女排精神从未褪色,是她们用铿锵有力的步伐告诉世界的。 从未褪色的女排精神,是她们用铿锵有力的步伐告诉世果的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女排这次夺冠,让人们改善了看法,明白了有种精神叫女排精神。 B.通过女排这次夺冠,让人们改变了看法,明白了有种精神叫安排精神。 C.通过女排这次夺冠,人们改善了看法,明白了有种精神叫女非特神 D.女排这次夺冠,让人们改变了看法,明白了有种精神叫女排精神, 20.某校语文老师组织学生编辑一本供同学们阅读的校本文选。下列篇章按思想 内容分成三个单元,请你像第一单元那样为第二、三两个单元各拟写一个标题。 第一单元天地的情怀 (1)地球,我的图亲 郭沫若 (2)太阳吟 闻一多 (3)河床 昌耀 第二单元 (4)悼念乔治·桑 雨果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C. 古之学者必有师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6.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我是敝校山花文学社的社长,我社想出版一本名为《我们的青春》的书。 B. 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C. 陈老师,我是王鹏,下周星期一,将举办我的那部拙著的研讨会,恳请您出 席指导,发表一得之见。 D. 希望同学们尽量做到提前到达现场,并保持安静,等候嘉宾们的到来,聆听 他们的精彩演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赢了,中国女排姑娘们赢了!随着惠若琪一记漂亮的扣杀,中国女排 3:1 力克 塞尔维亚,时隔 12 年再次登上奥运最高领奖台。在 2016 年里约奥运会即将落幕 之际,中国女排以一场________的比赛,让五星红旗再次高高飘扬在里约赛场。 这是一场精彩的决赛,有超七成的中国电视观众在大洋彼岸为中国女排加油助 威,而赛场上的女排姑娘们________,用精彩的表现回敬亿万国人的________; 这是一场为己正名的比赛,面对小组赛后的种种指责,中国女排顶住压力绝地反 击,用淘汰赛的连克劲敌回应________。( )通过女排这次夺冠,让人们 改善了看法,明白了有种精神叫女排精神。不论输赢,始终永不褪色,这就是女 排精神;平常默默支撑,关键时刻能担当重任,团结一致,一往无前,这就是女 排精神;任他东西南北风,她们打不垮拖不烂,这就是女排精神!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大快人心 不负众望 关注 置疑 B. 酣畅淋漓 不负众望 关注 质疑 C. 酣畅淋漓 不孚众望 关心 质疑 D. 大快人心 不孚众望 关心 置疑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她们的铿锵有力的步伐告诉世界,女排精神从未褪色。 B. 她们用铿锵有力的步伐告诉世界,女排精神从未褪色。 C. 女排精神从未褪色,是她们用铿锵有力的步伐告诉世界的。 D. 从未褪色的女排精神,是她们用铿锵有力的步伐告诉世果的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女排这次夺冠,让人们改善了看法,明白了有种精神叫女排精神。 B. 通过女排这次夺冠,让人们改变了看法,明白了有种精神叫安排精神。 C. 通过女排这次夺冠,人们改善了看法,明白了有种精神叫女非特神 D. 女排这次夺冠,让人们改变了看法,明白了有种精神叫女排精神。 20.某校语文老师组织学生编辑一本供同学们阅读的校本文选。下列篇章按思想 内容分成三个单元,请你像第一单元那样为第二、三两个单元各拟写一个标题。 第一单元 天地的情怀 (1)地球,我的图亲 郭沫若 (2)太阳吟 闻一多 (3)河床 昌耀 第二单元 __________ (4)悼念乔治·桑 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