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河油田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私人讲学的历史常常要追溯到孔子的杏坛讲学。而实际上,在孔子之前有没有私人讲学 的历史还很值得探究。自汉武帝取董氏的“独尊儒术”后,孔子一下子从诸子中脱颖而出 成为一种官方载体,在文化、政治、社会等诸多方面成为历代知识分子的终极文化理想,而 后成为中国的人文地标,以至于先秦的许多难以确考并且通常有积极意义的事迹,大多都归 于孔子。就孔子对中国学术文化的贡献来看,这实在是很可以理解的。那么私人讲学,其肇 始之归于孔子,就有特别的意义 既有私学,就一定有官学。而且据可考的史料记载,官学要远早于私学。能够冲破“学 在官府”的垄断,想来不是一件易事。那么可以想见,只有以孔子的学力、德行构成的影响 力,才有可能决定性地打破这一垄断局面,而且私人讲学之风确确实实在孔子之后开始勃兴 我们所说的书院,正是私人讲学的殿堂。而书院的兴盛直至高峰,都是和时代的各种因素息 息相关的。 当然,私学的这种勃兴常常伴随着与官学的博弈。官学自然教授经史,然而总其归途, 总还是要落实在教化上。一时之官学有一时之教化,一朝之官学便有一朝之教化。经史本身 自不变,然讲经讲史之法却实在一代有一代的侧重。这种重教化的教学育人,虽然也在历史 上培养了从郑玄到孔颖达等许多大儒,然而古代政治的教化之弊还是滲透其中。其中最重要 的一点正在于官学选士的存在。自周代起,官学的基本体制便已完备,而选士则是官学最主 要的职能之一。这样官学和取士便结成了牢固的政治联系,而这种联系,是私学无法比拟的 史籍可见的私人书院,是建于唐朝的张九宗书院。而其正式完备,则是在宋代。而宋代 的书院则蔚为大观。为何在宋代,书院才得以兴盛,这个问题实际上还得回到其从官学的突 围。正因为官学与朝代的紧密联系,所以在晩唐五代时期,官学的发展就几乎停滞。经济凋 敝、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人心不安,混乱的朝堂更迭,处于下层的文人士子根本无从施展 才华和抱负,统治者忙于稳固政权,眼中只有军事力量,根本无暇顾及官学。史料记载,从 北宋初年直到范文正的庆历新政的官学复兴,在这八十余年期间,官学没有任何进步。中央
辽宁省辽河油田 2017-2018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私人讲学的历史常常要追溯到孔子的杏坛讲学。而实际上,在孔子之前有没有私人讲学 的历史还很值得探究。自汉武帝取董氏的“独尊儒术”后,孔子一下子从诸子中脱颖而出, 成为一种官方载体,在文化、政治、社会等诸多方面成为历代知识分子的终极文化理想,而 后成为中国的人文地标,以至于先秦的许多难以确考并且通常有积极意义的事迹,大多都归 于孔子。就孔子对中国学术文化的贡献来看,这实在是很可以理解的。那么私人讲学,其肇 始之归于孔子,就有特别的意义。 既有私学,就一定有官学。而且据可考的史料记载,官学要远早于私学。能够冲破“学 在官府”的垄断,想来不是一件易事。那么可以想见,只有以孔子的学力、德行构成的影响 力,才有可能决定性地打破这一垄断局面,而且私人讲学之风确确实实在孔子之后开始勃兴。 我们所说的书院,正是私人讲学的殿堂。而书院的兴盛直至高峰,都是和时代的各种因素息 息相关的。 当然,私学的这种勃兴常常伴随着与官学的博弈。官学自然教授经史,然而总其归途, 总还是要落实在教化上。一时之官学有一时之教化,一朝之官学便有一朝之教化。经史本身 自不变,然讲经讲史之法却实在一代有一代的侧重。这种重教化的教学育人,虽然也在历史 上培养了从郑玄到孔颖达等许多大儒,然而古代政治的教化之弊还是渗透其中。其中最重要 的一点正在于官学选士的存在。自周代起,官学的基本体制便已完备,而选士则是官学最主 要的职能之一。这样官学和取士便结成了牢固的政治联系,而这种联系,是私学无法比拟的。 史籍可见的私人书院,是建于唐朝的张九宗书院。而其正式完备,则是在宋代。而宋代 的书院则蔚为大观。为何在宋代,书院才得以兴盛,这个问题实际上还得回到其从官学的突 围。正因为官学与朝代的紧密联系,所以在晚唐五代时期,官学的发展就几乎停滞。经济凋 敝、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人心不安,混乱的朝堂更迭,处于下层的文人士子根本无从施展 才华和抱负,统治者忙于稳固政权,眼中只有军事力量,根本无暇顾及官学。史料记载,从 北宋初年直到范文正的庆历新政的官学复兴,在这八十余年期间,官学没有任何进步。中央
官学仅有一个国子监,地方上更是凋敝不堪。乱世过去,文化开始复兴,在宋代文化得到前 所未有的重视之同时,科举名额也大大增加,官学无法满足大量学员读书的需要,于是私人 学院的文化土壤和时代诉求都已经成熟。而在官方,书院既迎合了崇文抑武的中央集权趋势, 又满足了知识分子读书的渴望,解决了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所以对书院自然是提倡的。于 是,就在北宋时期形成了文化史上津津乐道的四大书院 然而随着明清科举制的高度制霸,出仕必由学校的铁律最终确立下来,当文人士子只有 条科考之路可走的时候,书院还是衰落下去了,可是它带给中国文化的现实意义和文化风 景却始终光彩熠熠。(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私人讲学的场所就是书院,孔子只有凭借自己的学力、德行构成的影响力,才有可能 打破“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建立私人书院 B.虽然有待探究,但因孔子在中国学术文化中的巨大贡献,人们对“私人讲学肇始于孔 子”这一结论是很可以理解的 C.先秦的许多难以确考并且通常有积极意义的事迹,都大多归于孔子,是因为孔子在“独 尊儒术”后,逐渐成为中国的人文地标 D.官学与选士的政治关系,导致私学比之而衰。每朝的官学教化都不同,这源于官学要 为朝廷服务,官学的教化之弊就显而易见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私学和官学均教授经史,但官学侧重于教化育人,其目的在于政治的需要,官学要为 选士服务,所以“学在官府”长期垄断 B.官学最重要的职能在于选士,不同朝代的选士标准不尽相同,其官学的教化也就有了 不同,但是总体上看,都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C.晚唐五代时期,官学的发展就几乎停滞,恰恰在这个时期,战乱、朝代更迭等社会现 象致使私人书院获得了发展的机会 D.宋代文化复兴,官学无法满足知识分子读书的需要,官方不得不极力加大对书院的投 资建设力度,由此四大书院走向兴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孔子设立私学的经历看,开办者个人的学识对于私学的存亡兴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当然,官方的政策、学子的求学需要等因素也不可或缺。 B.官学的政治教化之弊显而易见,但官学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去培养大儒,而是培养官府
官学仅有一个国子监,地方上更是凋敝不堪。乱世过去,文化开始复兴,在宋代文化得到前 所未有的重视之同时,科举名额也大大增加,官学无法满足大量学员读书的需要,于是私人 学院的文化土壤和时代诉求都已经成熟。而在官方,书院既迎合了崇文抑武的中央集权趋势, 又满足了知识分子读书的渴望,解决了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所以对书院自然是提倡的。于 是,就在北宋时期形成了文化史上津津乐道的四大书院。 然而随着明清科举制的高度制霸,出仕必由学校的铁律最终确立下来,当文人士子只有 一条科考之路可走的时候,书院还是衰落下去了,可是它带给中国文化的现实意义和文化风 景却始终光彩熠熠。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私人讲学的场所就是书院,孔子只有凭借自己的学力、德行构成的影响力,才有可能 打破“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建立私人书院。 B.虽然有待探究,但因孔子在中国学术文化中的巨大贡献,人们对“私人讲学肇始于孔 子”这一结论是很可以理解的。 C.先秦的许多难以确考并且通常有积极意义的事迹,都大多归于孔子,是因为孔子在“独 尊儒术”后,逐渐成为中国的人文地标。 D.官学与选士的政治关系,导致私学比之而衰。每朝的官学教化都不同,这源于官学要 为朝廷服务,官学的教化之弊就显而易见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私学和官学均教授经史,但官学侧重于教化育人,其目的在于政治的需要,官学要为 选士服务,所以“学在官府”长期垄断。 B.官学最重要的职能在于选士,不同朝代的选士标准不尽相同,其官学的教化也就有了 不同,但是总体上看,都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C.晚唐五代时期,官学的发展就几乎停滞,恰恰在这个时期,战乱、朝代更迭等社会现 象致使私人书院获得了发展的机会。 D.宋代文化复兴,官学无法满足知识分子读书的需要,官方不得不极力加大对书院的投 资建设力度,由此四大书院走向兴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孔子设立私学的经历看,开办者个人的学识对于私学的存亡兴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当然,官方的政策、学子的求学需要等因素也不可或缺。 B.官学的政治教化之弊显而易见,但官学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去培养大儒,而是培养官府
需要的后备力量,所以弊端之于官方是不存在的。 C.晚唐五代时期,由于政治、经济因素的制约,官学发展停滞不前,因而私人学院的文 化土壤和时代诉求成熟起来 D.书院衰落的根本原因是官府对人才选拔标准的制霸,而宋代的书院满足了官方崇文抑 武的政权需要,所以宋代书院的发展蔚为大观。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端午的阳光 熊红久 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 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 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已经决 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 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 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 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旋流之中的。而那些“长太息 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 了端午。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而声名鹊起。一个节日,因为收留了伟 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盈。 端午,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 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许多,所以,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 日子。在结束自己物理生命肉体的同时,也打开了精神的光芒。被江水濯洗的灵魂,恍如江 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后人的视线和思想。我知道,这种深入骨髓的隐痛,来自时间深处的 召唤,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 所以,端午节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蓝墨水的上 游,是汨罗江。” 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用一个诗人的陨落,攀附上文化的崛起,或许是物有所值的 就像屈大夫生未能拯救楚国,却用死成就了《离骚》一样。忽然觉得,端午节其实更像是包 裹粽子的苇叶了,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密密细细地包藏起来,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 打开,最后领略到事物的真相。熟透之时,苇叶汲取了糯米的黏质,糯米渗透着苇叶的清香, 恰如端午与屈子之间的浸染,节与人的统一。 对端午节的最初认知,完全来自于粽子。那时候的小学课本,还没有涉及到“楚辞”或 者《离骚》的片言碎语,文化不高的母亲也无法给我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好在粽子并不因
需要的后备力量,所以弊端之于官方是不存在的。 C.晚唐五代时期,由于政治、经济因素的制约,官学发展停滞不前,因而私人学院的文 化土壤和时代诉求成熟起来。 D.书院衰落的根本原因是官府对人才选拔标准的制霸,而宋代的书院满足了官方崇文抑 武的政权需要,所以宋代书院的发展蔚为大观。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端午的阳光 熊红久 公元前 278 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 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 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已经决 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 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 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 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旋流之中的。而那些“长太息 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 了端午。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而声名鹊起。一个节日,因为收留了伟 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盈。 端午,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 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许多,所以,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 日子。在结束自己物理生命肉体的同时,也打开了精神的光芒。被江水濯洗的灵魂,恍如江 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后人的视线和思想。我知道,这种深入骨髓的隐痛,来自时间深处的 召唤,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 ,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 所以,端午节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蓝墨水的上 游,是汨罗江。” 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用一个诗人的陨落,攀附上文化的崛起,或许是物有所值的。 就像屈大夫生未能拯救楚国,却用死成就了《离骚》一样。忽然觉得,端午节其实更像是包 裹粽子的苇叶了,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密密细细地包藏起来,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 打开,最后领略到事物的真相。熟透之时,苇叶汲取了糯米的黏质,糯米渗透着苇叶的清香, 恰如端午与屈子之间的浸染,节与人的统一。 对端午节的最初认知,完全来自于粽子。那时候的小学课本,还没有涉及到“楚辞”或 者《离骚》的片言碎语,文化不高的母亲也无法给我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好在粽子并不因
为我们的无知而改变所蕴含的味道。所以,我总会把端午节和甜香黏软的糯米联姻起来。这 使得整个贫乏的生活,还能透射出星星点点的光亮,就像枯枝间的苞蕾,渗漏出些许隐秘的 春意 现在看来,那些夹杂在一年日历中为数不多的能激发我们饮食向往的节日,早已成为精 神层面抵挡艰难生活的盾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为拥有这些值得回味的生活而向三 闾大夫叩谢。对童年而言,这是一个多么充满人情关怀的节日啊!那种甜腻的感觉,一直泛舟 舌津 后来知道了屈原和楚怀王,知道了《国殇》和汨罗江,知道了每年这一天,人们蜂拥江 岸,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竞龙舟,把一种悲情的怀念渲染成了欢悦的行为,既热热闹 闹又轰轰烈烈 历史会在很多场合拐出一道弯来,就像屈原投江时所选择的河泊潭一样一一它是汨罗江 注入洞庭湖口前的弯曲处。这种弯道,对河流而言,只是改变了水的流向和速度;对三闾大 夫而言,却是以生命为笔,填充了历史的章节,引领了情感的走向。许多典故都停泊在河流 的弯道,这些远航至此的细节,因为承载了有温度的夙愿,使得坚硬的历史柔软了许多。所 以,更多的时候,是生命的结局让历史的叙述更具悲情。明白了这一点,再品尝粽子时,心 的分量会沉重许多。 事情往往是这样,在分享一种传统时,我们更多的时候只在关注它所带来的结果,而其 中蕴含的真谛,却很少探究了。因为时空的距离,让来源变得愈加缥缈和混沌。好在历史给 了我们最好的解决方式,它让时间淡化了一个国家的破碎的同时,却强化了一种品质的高贵。 它让我们穿越两千三百年的高度,来聆听一条河流的潮汐。这时候的端午,或许更像是一缕 阳光,从汨罗江的源头流淌过来,映照着江边每一位过客的内心。 我知道,有些品格是无法僭越的,它更像一面古镜,端放在我们必经的路口,让人们从 历史影像中,找到现实的倒影。(有删改)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通过写汨罗江因屈原而被人铭记,来证明名家名作对于名胜的重要意义,正如欧 阳修之于醉翁亭、范仲淹之于岳阳楼,表现了山河与文化血肉相连 B.文中诗一般的语言,意蕴深厚,充满张力,所引用的余光中“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 江”一句,用借代的手法写出了屈原在中国文化中开创性的作用 C.文章末段赞颂了屈原伟大的品格无人能及,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的不足,促 使我们反思并不断提升自己,强化了屈原精神在现实中的意义 D.文章以“端午”为线索组织材料,回顾了对端午节的认知过程,对自己最初只喜欢端 午节粽子的浅薄而感到惭愧,为世人将悲情渲染成欢侻而感到不满。 5.文章前三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5分) 6.从全文看,标题“端午的阳光”有几重含义?请简要分析。(6分)
为我们的无知而改变所蕴含的味道。所以,我总会把端午节和甜香黏软的糯米联姻起来。这 使得整个贫乏的生活,还能透射出星星点点的光亮,就像枯枝间的苞蕾,渗漏出些许隐秘的 春意。 现在看来,那些夹杂在一年日历中为数不多的能激发我们饮食向往的节日,早已成为精 神层面抵挡艰难生活的盾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为拥有这些值得回味的生活而向三 闾大夫叩谢。对童年而言,这是一个多么充满人情关怀的节日啊!那种甜腻的感觉,一直泛舟 舌津。 后来知道了屈原和楚怀王,知道了《国殇》和汨罗江,知道了每年这一天,人们蜂拥江 岸,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竞龙舟,把一种悲情的怀念渲染成了欢悦的行为,既热热闹 闹又轰轰烈烈。 历史会在很多场合拐出一道弯来,就像屈原投江时所选择的河泊潭一样——它是汨罗江 注入洞庭湖口前的弯曲处。这种弯道,对河流而言,只是改变了水的流向和速度;对三闾大 夫而言,却是以生命为笔,填充了历史的章节,引领了情感的走向。许多典故都停泊在河流 的弯道,这些远航至此的细节,因为承载了有温度的夙愿,使得坚硬的历史柔软了许多。所 以,更多的时候,是生命的结局让历史的叙述更具悲情。明白了这一点,再品尝粽子时,心 的分量会沉重许多。 事情往往是这样,在分享一种传统时,我们更多的时候只在关注它所带来的结果,而其 中蕴含的真谛,却很少探究了。因为时空的距离,让来源变得愈加缥缈和混沌。好在历史给 了我们最好的解决方式,它让时间淡化了一个国家的破碎的同时,却强化了一种品质的高贵。 它让我们穿越两千三百年的高度,来聆听一条河流的潮汐。这时候的端午,或许更像是一缕 阳光,从汨罗江的源头流淌过来,映照着江边每一位过客的内心。 我知道,有些品格是无法僭越的,它更像一面古镜,端放在我们必经的路口,让人们从 历史影像中,找到现实的倒影。(有删改)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通过写汨罗江因屈原而被人铭记,来证明名家名作对于名胜的重要意义,正如欧 阳修之于醉翁亭、范仲淹之于岳阳楼,表现了山河与文化血肉相连。 B.文中诗一般的语言,意蕴深厚,充满张力,所引用的余光中“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 江”一句,用借代的手法写出了屈原在中国文化中开创性的作用。 C.文章末段赞颂了屈原伟大的品格无人能及,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的不足,促 使我们反思并不断提升自己,强化了屈原精神在现实中的意义。 D.文章以“端午”为线索组织材料,回顾了对端午节的认知过程,对自己最初只喜欢端 午节粽子的浅薄而感到惭愧,为世人将悲情渲染成欢悦而感到不满。 5.文章前三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5 分) 6.从全文看,标题“端午的阳光”有几重含义?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 国,“圈粉”无数。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 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 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 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 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 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 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 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 远方。(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 【材料二】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 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 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姝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 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 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 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 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 “熟悉的陌生感”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 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 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 国,“圈粉”无数。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 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 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 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 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 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 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 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 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 【材料二】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 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 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 7 岁,武亦姝 16 岁,陈更 20 多岁,看到他 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 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 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 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 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 “熟悉的陌生感”。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 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 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