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南协作体2016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 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1卷第 三、第四大题为选考 题,其他题为必考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朝的学校以官办为主。中央设国子监,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 官学,为中国古代 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唐承隋制,武德元年(68)唐设国子学,学额300人, 学生皆为贵族子 弟,教师24人。贞观元年(627),唐将国子学改为国子监,同时成为独立的教育 行政机构。监 内设祭酒一人,为最高教育行政长官,主持政务。下设司业为副,及丞(掌判监 事)、主簿(掌 印)、录事。诸学有博士、助教、典学、直讲等学官,掌教学。国子监,下辖六 学,为国子学、太学、 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唐设这些学校主要招收贵族官僚子弟,也招收少量 平民子弟。由博 士与助教等授课,学生称生徒。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传授以九经为主的儒学经 典,按生徒家中 官位的高低分级招收。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可入国子学,有生徒三百余人;五品 以上官员子孙 可进太学,有五百余生徒;四门学兼收五品以下官员及底民子孙,生徒多达千人 律学、书学、 算学教授实用学问,收纳八、九品官员及庶民子弟,名额限于十余人。地方设立 州学、县学,每 校有学生十来人 学校旨在培养官僚书吏,亦为科举考试服务。名望好的学校保送生徒参 加科举考试。科 举制度在唐朝进入了逐渐完备期,分为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每年举办考试,科 目有明经、进 士、明法、明书、明算等。此外还有秀才、道举、童子、一史、三史等科目。常 举的应考举子有两 个来源,一是保送的生徒,二是乡贡选拔出来的自学者。应考举子主要集中在明 经和进士两 科。明经科主要考试儒家经典,难度较低。生徒所习儒家经典分为大中小三种: 《礼记》、《左 传》为大经,《诗经》、《周礼》、《仪礼》为中经,《易经》、《尚书》、《公 羊传》、《谷梁传》为小经。通三 经者 大 中、小经各一;通五经者,大经皆通,余经各一;《孝经》、《论语》 则都要掌握。进士科主
辽南协作体 2016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第 1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 1 卷第 三、第四大题为选考 题,其他题为必考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 I 卷 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唐朝的学校以官办为主。中央设国子监,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 官学,为中国古代 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唐承隋制,武德元年(618)唐设国子学,学额 300 人, 学生皆为贵族子 弟,教师 24 人。贞观元年(627),唐将国子学改为国子监,同时成为独立的教育 行政机构。监 内设祭酒一人,为最高教育行政长官,主持政务。下设司业为副,及丞(掌判监 事)、主簿(掌 印)、录事。诸学有博士、助教、典学、直讲等学官,掌教学。国子监,下辖六 学,为国子学、太学、 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唐设这些学校主要招收贵族官僚子弟,也招收少量 平民子弟。由博 士与助教等授课,学生称生徒。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传授以九经为主的儒学经 典,按生徒家中 官位的高低分级招收。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可入国子学,有生徒三百余人;五品 以上官员子孙 可进太学,有五百余生徒;四门学兼收五品以下官员及庶民子孙,生徒多达千人。 律学、书学、 算学教授实用学问,收纳八、九品官员及庶民子弟,名额限于十余人。地方设立 州学、县学,每 校有学生十来人。 学校旨在培养官僚书吏,亦为科举考试服务。名望好的学校保送生徒参 加科举考试。科 举制度在唐朝进入了逐渐完备期,分为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每年举办考试,科 目有明经、进 士、明法、明书、明算等。此外还有秀才、道举、童子、一史、三史等科目。常 举的应考举子有两 个来源,一是保送的生徒,二是乡贡选拔出来的自学者。应考举子主要集中在明 经和进士两 科。明经科主要考试儒家经典,难度较低。生徒所习儒家经典分为大中小三种: 《礼记》、《左 传》为大经,《诗经》、《周礼》、《仪礼》为中经,《易经》、《尚书》、《公 羊传》、《谷梁传》为小经。通三 经者,大、中、小经各一;通五经者,大经皆通,余经各一;《孝经》、《论语》 则都要掌握。进士科主
要考诗赋和政论,难度高,但其是主要的高官晋身之阶。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 分之 进 士科不过百分之一二。时有谚日: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而制举则是临时考 试,是为了网 罗非常人才,不常举行。因为科举制度比较公平且机会相等,平民得以晋身,所 以成为士族末 落、门第消融的起点。 科举制度除外,还有门荫和流外入流两种入仕渠道,门荫即晚辈承接前 辈职务。流外入 流指九品以下的官员通过考验,升职为品官。唐初,以此二途入仕的为主流,后 来唐太宗大力 推广学府,科举制度逐渐取代九品中正制。唐代教育的普及,削弱了传统世族的 特权,加强了 有效的行政管理,扩大了政权的社会基础。盛唐时期,东亚多国遣送其贵族子弟 来唐入学,又 将儒家文化传授国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监是官办学校,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始设于唐朝。 B.国子监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机构,建制完整,通过各种官职的设置, 进行政务或教学工作。 C唐朝国子监的学生称为生徒,都来自贵族和官宦人家,国子监“六学 根据其地位的高低 进行招收 D.“六学”教学内容根据对象而设,向地位高的生徒传授儒家经典著作, 向地位低的生徒教 授实用学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朝科举制度有“常举”和“制举”两种,其时间的安排、针对的人 群各有不同。 B.生徒中的“通五经者”,除“大经皆通,余经各一”外,比他人还要 多学《孝经》、《论语》 C.“常举”的应考举子有保送的生徒、乡贡选拔出来的自学者两个来源, 表明人才发展的渠 道多样化。 D.谚日“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意在说明“明经科”的考试录取 比“进士科”的考试录取 容易的多。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荫”和“流外人流”是科举制度外的两种人仕途径,在唐初,曾 为人仕的主要途径。 B.科举制度之所以成为士族末落、门第消融的起点,是因为它能使才华 出众的平民有机会 得以晋身
要考诗赋和政论,难度高,但其是主要的高官晋身之阶。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 分之一二,进 士科不过百分之一二。时有谚日: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而制举则是临时考 试,是为了网 罗非常人才,不常举行。因为科举制度比较公平且机会相等,平民得以晋身,所 以成为士族末 落、门第消融的起点。 科举制度除外,还有门荫和流外入流两种入仕渠道,门荫即晚辈承接前 辈职务。流外入 流指九品以下的官员通过考验,升职为品官。唐初,以此二途入仕的为主流,后 来唐太宗大力 推广学府,科举制度逐渐取代九品中正制。唐代教育的普及,削弱了传统世族的 特权,加强了 有效的行政管理,扩大了政权的社会基础。盛唐时期,东亚多国遣送其贵族子弟 来唐入学,又 将儒家文化传授国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子监是官办学校,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始设于唐朝。 B.国子监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机构,建制完整,通过各种官职的设置, 进行政务或教学工作。 C 唐朝国子监的学生称为生徒,都来自贵族和官宦人家,国子监“六学” 根据其地位的高低 进行招收。 D.“六学”教学内容根据对象而设,向地位高的生徒传授儒家经典著作, 向地位低的生徒教 授实用学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唐朝科举制度有“常举”和“制举”两种,其时间的安排、针对的人 群各有不同。 B.生徒中的“通五经者”,除“大经皆通,余经各一”外,比他人还要 多学《孝经》、《论语》。 C.“常举”的应考举子有保送的生徒、乡贡选拔出来的自学者两个来源, 表明人才发展的渠 道多样化。 D.谚日“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意在说明“明经科”的考试录取 比“进士科”的考试录取 容易的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门荫”和“流外人流”是科举制度外的两种人仕途径,在唐初,曾 为人仕的主要途径。 B.科举制度之所以成为士族末落、门第消融的起点,是因为它能使才华 出众的平民有机会 得以晋身
C。科举制度在唐朝得到发展,最终取代了传统的九品中正制,彻底消除 了传统土族的特权。 D.唐代教育的普及,不仅对唐代社会本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国 外也有较大影响 、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戚继光,字元敬。父景通,历官都指挥,署大宁都司,入为神机坐营, 有操行。继光幼倜傥, 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中嗣职,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 山东。改佥浙江 都司,充参将。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 寻会俞大猷兵,围 汪直余党于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已而倭遁,他倭复焚掠台州。给 事中罗嘉宾等 劾继光无功,且通番。方按问,旋以平汪直功复官。继光至淅时,见卫所军不习 战,而金华、义 乌俗称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 南方多薮泽,不利 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 家军”名闻天下。 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头。继光急趋宁海,扼桃渚,败之龙山,追至 雁门岭。贼遁去,乘虚 袭台州。继光手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而圻头倭复趋台州,继光邀击之仙 居,道无脱 者,先后九战皆捷,俘馘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 士无敢不用命。 隆庆二年五月.,命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继 光巡行塞上,议建敌 台。略言:“蓟镇边垣,延袤二千里,一瑕则百坚皆瑕。比来岁修岁圮,徒费无 益。请跨墙为台, 睥睨四迭。台高五丈,虚中为三层,台宿百人,铠仗糗粮具备。令戍空画地受工 先建千二百座 然边卒木强律以军法将不堪请募浙人为一军用倡勇敢”浙兵三千至,陈郊外,天 大雨,自朝至日 昃,植立不动。边军大骇,自是始知军令。五年秋,台功成。精坚雄壮,二千里 声势联接。久 之,土蛮犯辽东,继光急赴,偕辽东军拒退之。继光已加太子太保,录功加少保 自顺义受封① 朝廷以八事课边臣,三岁则遣大臣阅视,而殿最之。继光用是频荫赉, 张居正殁半岁,给事中张鼎思言继光不宜于北,当国者遽改之广东。继 光悒悒不得志,强 赴,逾年即谢病。给事中张希皋等复劾之,竟罢归。居三年,御史傅光宅疏荐, 反夺俸。继光
C。科举制度在唐朝得到发展,最终取代了传统的九品中正制,彻底消除 了传统土族的特权。 D.唐代教育的普及,不仅对唐代社会本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国 外也有较大影响。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戚继光,字元敬。父景通,历官都指挥,署大宁都司,入为神机坐营, 有操行。继光幼倜傥, 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中嗣职,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 山东。改佥浙江 都司,充参将。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 寻会俞大猷兵,围 汪直余党于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已而倭遁,他倭复焚掠台州。给 事中罗嘉宾等 劾继光无功,且通番。方按问,旋以平汪直功复官。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 战,而金华、义 乌俗称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 南方多薮泽,不利 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 家军”名闻天下。 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头。继光急趋宁海,扼桃渚,败之龙山,追至 雁门岭。贼遁去,乘虚 袭台州。继光手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而圻头倭复趋台州,继光邀击之仙 居,道无脱 者,先后九战皆捷,俘馘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 士无敢不用命。 隆庆二年五月.,命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继 光巡行塞上,议建敌 台。略言:“蓟镇边垣,延袤二千里,一瑕则百坚皆瑕。比来岁修岁圮,徒费无 益。请跨墙为台, 睥睨四迭。台高五丈,虚中为三层,台宿百人,铠仗糗粮具备。令戍空画地受工 先建千二百座 然边卒木强律以军法将不堪请募浙人为一军用倡勇敢”浙兵三千至,陈郊外,天 大雨,自朝至日 昃,植立不动。边军大骇,自是始知军令。五年秋,台功成。精坚雄壮,二千里 声势联接。久 之,土蛮犯辽东,继光急赴,偕辽东军拒退之。继光已加太子太保,录功加少保。 自顺义受封①, 朝廷以八事课边臣,三岁则遣大臣阅视,而殿最之。继光用是频荫赉。 张居正殁半岁,给事中张鼎思言继光不宜于北,当国者遽改之广东。继 光悒悒不得志,强 一赴,逾年即谢病。给事中张希皋等复劾之,竟罢归。居三年,御史傅光宅疏荐, 反夺俸。继光
亦遂卒。 (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有删节) 注:①顺义受封:指在此之前,俺答汗受封为顺义王事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令戍卒画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然边卒木强/律以军法将不堪请募 浙人为一军/用倡勇敢/ B.令戍卒画地受工冼建千二百座/然边卒木强律/以军法将不堪/请募 浙人为一军/用倡勇敢/ C.令戍卒画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燃边卒木强r-以军法将不堪广请募 浙人为一军/倡勇敢/ D.令戍卒画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燃边卒木/强律以军法将不堪/请募 浙人为一军/用倡勇敢,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都督同知,明代军事职官名称,从一品,协助左右都督管理本府所辖 都司、卫所。 B.古人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都有自己的名称,如鸡鸣、 黄昏。“日昃”指太阳 偏西,约下午一点到三点。 C.太子太保是东宫官职之一,负责教习太子。明清时常有衔无职,一般 作为一种荣誉性的 官衔加给重臣近臣 D.古代用“殿最”表明考核政绩或军功的高低或先后次序,上等称为 殿”,下等称为“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戚继光少有大志。他身为将门之后,从小洒脱不拘,有非凡的志气 虽然家庭贫寒,但 非常喜欢读书,通晓经史大义 B.戚继光治军有方。初人浙,他发现所辖卫所军队战斗力不强,于是从 中挑选精悍的士 兵,进行特殊训练,研制并更新武器,练成了名闻天下的“戚家军”。 C.戚继光战功显赫。在东南抗倭战争中先后九次击溃敌军,俘获、斩杀 了敌军一千多人 烧死淹死的不计其数。这和他号令严明,赏罚公平有很大的关系。 D.戚继光创建了空心敌台。他认为蓟镇的周边城墙,绵延二千里,如- 处有缺陷,那么整 个坚固的长城就会成为废物,于是建议修建既可节省费用又可观察四方的空心敌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嘉靖中嗣职,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 (2)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且通番。方按问,旋以平汪直功复官。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保定途中偶成 郭登① 白璧何从摘旧瑕,才开罗网向天涯
亦遂卒。 (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有删节) 注:①顺义受封:指在此之前,俺答汗受封为顺义王事。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令戍卒画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然边卒木强/律以军法将不堪请募 浙人为一军/用倡勇敢/ B.令戍卒画地受工冼建千二百座/然边卒木强律/以军法将不堪/请募 浙人为一军/用倡勇敢/ C.令戍卒画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燃边卒木强 r-以军法将不堪广请募 浙人为一军/倡勇敢/ D.令戍卒画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燃边卒木/强律以军法将不堪/请募 浙人为一军/用倡勇敢,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都督同知,明代军事职官名称,从一品,协助左右都督管理本府所辖 都司、卫所。 B.古人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都有自己的名称,如鸡鸣、 黄昏。“日昃”指太阳 偏西,约下午一点到三点。 C.太子太保是东宫官职之一,负责教习太子。明清时常有衔无职,一般 作为一种荣誉性的 官衔加给重臣近臣。 D.古代用“殿最”表明考核政绩或军功的高低或先后次序,上等称为 “殿”,下等称为“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戚继光少有大志。他身为将门之后,从小洒脱不拘,有非凡的志气。 虽然家庭贫寒,但 非常喜欢读书,通晓经史大义。 B.戚继光治军有方。初人浙,他发现所辖卫所军队战斗力不强,于是从 中挑选精悍的士 兵,进行特殊训练,研制并更新武器,练成了名闻天下的“戚家军”。 C.戚继光战功显赫。在东南抗倭战争中先后九次击溃敌军,俘获、斩杀 了敌军一千多人, 烧死淹死的不计其数。这和他号令严明,赏罚公平有很大的关系。 D.戚继光创建了空心敌台。他认为蓟镇的周边城墙,绵延二千里,如一 处有缺陷,那么整 个坚固的长城就会成为废物,于是建议修建既可节省费用又可观察四方的空心敌 台。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嘉靖中嗣职,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 (2)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且通番。方按问,旋以平汪直功复官。 (二)古代诗歌阅读(1 1 分) 阅读下面一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保定途中偶成 郭登① 白璧何从摘旧瑕,才开罗网向天涯
寒窗儿女灯前泪,客路风霜梦里家 岂有鸩人羊叔子②,可怜忧国贾长沙。 独醒空和骚人咏,满耳斜阳噪晩鸦。 【注】①郭登:明朝靖边大将。曾以破瓦剌功,封定襄伯。英宗复辟, 因事谪戍甘肃。卒赠 侯,谥忠武。②羊叔子:名祜,西晋名臣。与吴将陆抗隔江对垒。陆抗生病,羊 祜派人送药,众 人怀疑有毒,独有陆抗说“岂有鸩人羊叔子”,服之不疑。 8.本诗颔联极为精妙,请赏析其主要表现手法。(5分) 9.有人说郭登此诗充满怨愤之情,其因何而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展开了丰富的想象,通过摹写行人的动作和神态 来衬托蜀道之高险 的两句是“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做好充分准 备,如果像南朝宋 文帝刘义隆一样草率出兵,虽有 ”之雄心,也只怕会 落得 的结局。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 两句从 内外两个方面指出了一个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 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选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I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铜石象棋 老缺 老石爱棋,就像叶公好龙一样。叶公爱假龙,不爱真龙;老石爱棋,爱 看不爱走。他是又爱 又怕,想走,怕输,赢不了。可他棋艺太差,人们叫他臭棋篓子。他可以站在人 家身后看一晚 上,叫他走,他在板凳坐下来,走一步,他就起来了说,我不走了。人家说,光 看不走,不准你 看。他笑笑,站在旁边,还不停地说,走车,跳马,炮打过去啥。 老石不会走棋,他有一副好棋。象棋见过不少,木的象牙的石头的磁的 塑料的一一各种各 样,举不胜举。可老石一副棋真的很少见,棋身是磁的,包边是铜的,黄铜, 个个棋子磨得锃
寒窗儿女灯前泪,客路风霜梦里家。 岂有鸩人羊叔子②,可怜忧国贾长沙。 独醒空和骚人咏,满耳斜阳噪晚鸦。 【注】①郭登:明朝靖边大将。曾以破瓦剌功,封定襄伯。英宗复辟, 因事谪戍甘肃。卒赠 侯,谥忠武。②羊叔子:名祜,西晋名臣。与吴将陆抗隔江对垒。陆抗生病,羊 祜派人送药,众 人怀疑有毒,独有陆抗说“岂有鸩人羊叔子”,服之不疑。 8.本诗颔联极为精妙,请赏析其主要表现手法。(5 分) 9.有人说郭登此诗充满怨愤之情,其因何而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展开了丰富的想象,通过摹写行人的动作和神态 来衬托蜀道之高险 的两句是“________, 。”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做好充分准 备,如果像南朝宋 文帝刘义隆一样草率出兵,虽有 “.___ _”之雄心,也只怕会 落得 “ ”的结局。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________,____ ” 两句从 内外两个方面指出了一个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 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选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Il.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 分) 铜石象棋 老缺 老石爱棋,就像叶公好龙一样。叶公爱假龙,不爱真龙;老石爱棋,爱 看不爱走。他是又爱 又怕,想走,怕输,赢不了。可他棋艺太差,人们叫他臭棋篓子。他可以站在人 家身后看一晚 上,叫他走,他在板凳坐下来,走一步,他就起来了说,我不走了。人家说,光 看不走,不准你 看。他笑笑,站在旁边,还不停地说,走车,跳马,炮打过去啥。 老石不会走棋,他有一副好棋。象棋见过不少,木的象牙的石头的磁的 塑料的——各种各 样,举不胜举。可老石一副棋真的很少见,棋身是磁的,包边是铜的,黄铜,一 个个棋子磨得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