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学期月考 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离开了时代,就没有儒家 路 孔子在一些人的印象里是一个“迂腐的老头”,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 恰恰相反,孔于是一个乐天知命、通权达变、与时偕行的智者。诚然,孔子一生历尽磨 难,孜孜不倦地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但这种“坚定”绝不是刻板、拘泥和迂腐 与孔子同时代的鲁国,有一个叫尾生高的人,以守信、热心著称,他守道义但不知变通, 结果送了命。传说他与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女子没有按时来,尾生高一直在约会处等候 后来,河水暴涨,尾生高不愿失信离开桥下,就抱住桥柱子死守,终于被淹死。史料记载, 孔子不喜欢拘泥、固执的尾生高。在《论语》中,孔子批评过曾参的“愚孝”,也批评过子 贡的“谦让而止善”。守信、孝顺、谦让当然好,但不分情况的拘泥与固执就不好,大的原 则坚持住,就要“通权达变”和“与时偕行”。 《易经》中有“时中”的说法,也就是在坚持“道义”的前提下“合乎时宜”,还要“随 时变通”。孟子认为孔子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好,评价他为“圣之时者也”,并认为孔子融会贯 通,真正做到了“集圣贤之大成” 孔子及儒家思想之所以上千年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其中一个奥秘就是它有“活的灵瑰”, 我们认为这种“灵魂”就是其时代精神。 回顾儒学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儒家之兼容并包、与时俱进是其强大生命力的源 泉。从唐朝开始,佛教影响已经非常强大,其学说和组织形式具有许多优势。历代儒家从 开始的排斥,到走上一条借鉴吸收、融合提升的路子,最终形成影响巨大的“心学”,在西 方哲学史上被称为“新儒家”。 到了近代,面对西学的强大攻势,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学一败涂地,国人的文化自信荡然
高三下学期月考 语文试卷 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离开了时代,就没有儒家 李路 孔子在一些人的印象里是一个“迂腐的老头”,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 恰恰相反,孔于是一个乐天知命、通权达变、与时偕行的智者。诚然,孔子一生历尽磨 难,孜孜不倦地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但这种“坚定”绝不是刻板、拘泥和迂腐。 与孔子同时代的鲁国,有一个叫尾生高的人,以守信、热心著称,他守道义但不知变通, 结果送了命。传说他与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女子没有按时来,尾生高一直在约会处等候。 后来,河水暴涨,尾生高不愿失信离开桥下,就抱住桥柱子死守,终于被淹死。史料记载, 孔子不喜欢拘泥、固执的尾生高。在《论语》中,孔子批评过曾参的“愚孝”,也批评过子 贡的“谦让而止善”。守信、孝顺、谦让当然好,但不分情况的拘泥与固执就不好,大的原 则坚持住,就要“通权达变”和“与时偕行”。 《易经》中有“时中”的说法,也就是在坚持“道义”的前提下“合乎时宜”,还要“随 时变通”。孟子认为孔子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好,评价他为“圣之时者也”,并认为孔子融会贯 通,真正做到了“集圣贤之大成”。 孔子及儒家思想之所以上千年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其中一个奥秘就是它有“活的灵瑰”, 我们认为这种“灵魂”就是其时代精神。 回顾儒学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儒家之兼容并包、与时俱进是其强大生命力的源 泉。从唐朝开始,佛教影响已经非常强大,其学说和组织形式具有许多优势。历代儒家从一 开始的排斥,到走上一条借鉴吸收、融合提升的路子,最终形成影响巨大的“心学”,在西 方哲学史上被称为“新儒家”。 到了近代,面对西学的强大攻势,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学一败涂地,国人的文化自信荡然
无存。一部分儒家学者为了应对西学挑战,兴起了所谓“新新儒家”(也叫“三期儒学”), 期望在儒学“花果飘零”后,能够“灵根再植”“反本开新”。到今天,他们的孜孜之求已经 初见成效 2013年末,习近平同志在孔子故里曲阜考察时说:“对历史文化特别是传承下来的道德 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其实这正是 儒家的真义所在 离开了时代,就没有儒家:离开了生活,就没有儒家:离开了人本身,也没有儒家。新 的时代,给了我们新的使命:“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摘编自《齐鲁晚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执着追求与尾生高固执守信性质不同,前者是对理想的坚守,后者是拘泥迂腐。 B.儒家通过对佛学的借鉴吸收从而融合提升了自身,最终形成“心学”,即“新儒家”。 C.面对西学挑战,“新新儒家”通过对西学的借鉴吸收从而融合提升自身,来为儒家续 D.文章结尾的引用意在表明:儒学虽为旧学,但在新的时代,其使命就是开拓革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孔子是一个乐天知命、通权达变、与时偕行的智者。然后 用史料予以证实,最后指出新时期儒学发展的方向 B.本文开篇以澄清人们对孔子的错误印象导入,顺势提出自己的观点:儒家思想之所 以上千年生生不息,就是因为它有时代精神。 C.本文回顾了儒学的兴衰历史,最后以习近平同志专门针对儒学发展的重要指示点明 新时期儒学必须走创新之路 开篇以孔子为例,更具说服力:结尾以习近平同志的指示作结,表明与时俱进的儒 学传统符合时代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符合儒家“通权达变”“与时偕行”思想的一项是() (3分) A.当仁不让于师。 B.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C.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 D.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无存。一部分儒家学者为了应对西学挑战,兴起了所谓“新新儒家”(也叫“三期儒学”), 期望在儒学“花果飘零”后,能够“灵根再植”“反本开新”。到今天,他们的孜孜之求已经 初见成效。 2013 年末,习近平同志在孔子故里曲阜考察时说:“对历史文化特别是传承下来的道德 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其实这正是 儒家的真义所在。 离开了时代,就没有儒家;离开了生活,就没有儒家;离开了人本身,也没有儒家。新 的时代,给了我们新的使命:“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摘编自《齐鲁晚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孔子执着追求与尾生高固执守信性质不同,前者是对理想的坚守,后者是拘泥迂腐。 B. 儒家通过对佛学的借鉴吸收从而融合提升了自身,最终形成“心学”,即“新儒家”。 C. 面对西学挑战,“新新儒家”通过对西学的借鉴吸收从而融合提升自身,来为儒家续 命。 D. 文章结尾的引用意在表明:儒学虽为旧学,但在新的时代,其使命就是开拓革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本文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孔子是一个乐天知命、通权达变、与时偕行的智者。然后 用史料予以证实,最后指出新时期儒学发展的方向。 B. 本文开篇以澄清人们对孔子的错误印象导入,顺势提出自己的观点:儒家思想之所 以上千年生生不息,就是因为它有时代精神。 C. 本文回顾了儒学的兴衰历史,最后以习近平同志专门针对儒学发展的重要指示点明 新时期儒学必须走创新之路。 D. 开篇以孔子为例,更具说服力;结尾以习近平同志的指示作结,表明与时俱进的儒 学传统符合时代精神。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符合儒家“通权达变”“与时偕行”思想的一项是( ) (3 分) A. 当仁不让于师。 B.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C. 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 D. 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水手 张炜 ①真正的作家天生应该是个水手。这使我们想到了写出《白鲸》的麦尔维尔以及那个硬 汉杰克·伦敦……他们都有过水手生涯,一生都在生活的激流中搏斗 ②长长的流浪,无边的海洋或漫漫的大河,水声,涛涌,遇险与生还。这一切都与文学 的壮丽、传奇的声响交融在一起,难分难解。 ③作家是思想者、记录者,也是个浪漫的儿子。他天生应该是长于行动的人,而不仅是 思想,是精神的漫游:即便是躯体也要在这无边无际的世界上流荡才好,让冰凉的水流冲洗 他,直到拍击冲刷出那难忍的欢乐和痛苦的歌声 ④真正有个水手名份的总是极少数。可是他们要有水手的实质,有那样的情怀和向往。 不然,即便真的吃过甲板上的饭水,也不过是个乘船的人,改变不了骨子里的平庸气、小地 方人的偏狭嫉恨。人一生下来就脚踏着一块甲板,区别是有人能迎着风浪始终站立:而有人 不得不趴下,四肢并用。 ⑤这块陆地眼下已是从未有过的颠簸和摇动,随时都会在击打挤压下碎裂。人哪,甲板 上的人哪,不要因恐惧而逃遁,不要呻吟和出卖,不要背叛,不要放弃。同舟共济吧,生存 着,互助着,同情着,英勇着。 ⑥水手啊,人类的水手。 ⑦水手护住了女人和儿童,护住了所有的母亲和未来的母亲。他们为孩子揩去泪痕,为 老人披上寒衣。这艘拥挤的船已不堪重负,龙骨发出了格格响声。水手坚持着,准备着。他 们默默自勉,那一刻来临时,他们将奋不顾身。 ⑧是的,那些险奇的经历也许常常是止于幻想。这样也热血奔流。到遥远的地平线的那 端,把挚爱的生命系到纤若发丝的什么上,让其颤抖和惊惧。生命在这一刻变得光焰四射, 璀璨绚烂了。疯狂的浪涛拍过来吧,拍到胸膛上、脸上,把桅杆打折吧 ⑨世界变大的一刻,人就变小了。不再为一己的荣辱而惴惴,不再为眼前的虚幻而激越 真实的存在、揪心的痛楚,这些都要伸手抓住。要有勇气面对它们。它们是我们自己、是我 们的。我们也会化为它们。从这一刻开始就学会了藐视,学会了嘲笑,学会了安定。 ⑩在浩淼的水波面前,人还剩下了什么? ①剩下了知性和自尊。那就紧紧地拥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水手 张炜 ①真正的作家天生应该是个水手。这使我们想到了写出《白鲸》的麦尔维尔以及那个硬 汉杰克•伦敦……他们都有过水手生涯,一生都在生活的激流中搏斗。 ②长长的流浪,无边的海洋或漫漫的大河,水声,涛涌,遇险与生还。这一切都与文学 的壮丽、传奇的声响交融在一起,难分难解。 ③作家是思想者、记录者,也是个浪漫的儿子。他天生应该是长于行动的人,而不仅是 思想,是精神的漫游:即便是躯体也要在这无边无际的世界上流荡才好,让冰凉的水流冲洗 他,直到拍击冲刷出那难忍的欢乐和痛苦的歌声。 ④真正有个水手名份的总是极少数。可是他们要有水手的实质,有那样的情怀和向往。 不然,即便真的吃过甲板上的饭水,也不过是个乘船的人,改变不了骨子里的平庸气、小地 方人的偏狭嫉恨。人一生下来就脚踏着一块甲板,区别是有人能迎着风浪始终站立;而有人 不得不趴下,四肢并用。 ⑤这块陆地眼下已是从未有过的颠簸和摇动,随时都会在击打挤压下碎裂。人哪,甲板 上的人哪,不要因恐惧而逃遁,不要呻吟和出卖,不要背叛,不要放弃。同舟共济吧,生存 着,互助着,同情着,英勇着。 ⑥水手啊,人类的水手。 ⑦水手护住了女人和儿童,护住了所有的母亲和未来的母亲。他们为孩子揩去泪痕,为 老人披上寒衣。这艘拥挤的船已不堪重负,龙骨发出了格格响声。水手坚持着,准备着。他 们默默自勉,那一刻来临时,他们将奋不顾身。 ⑧是的,那些险奇的经历也许常常是止于幻想。这样也热血奔流。到遥远的地平线的那 一端,把挚爱的生命系到纤若发丝的什么上,让其颤抖和惊惧。生命在这一刻变得光焰四射, 璀璨绚烂了。疯狂的浪涛拍过来吧,拍到胸膛上、脸上,把桅杆打折吧。 ⑨世界变大的一刻,人就变小了。不再为一己的荣辱而惴惴,不再为眼前的虚幻而激越。 真实的存在、揪心的痛楚,这些都要伸手抓住。要有勇气面对它们。它们是我们自己、是我 们的。我们也会化为它们。从这一刻开始就学会了藐视,学会了嘲笑,学会了安定。 ⑩在浩淼的水波面前,人还剩下了什么? ⑪剩下了知性和自尊。那就紧紧地拥有它吧
①2人如果失去了它,就将一无所有。无限的大对无限的小,无限的沉默对无限的喧 这种尴尬让一个人感到了,他才能开始告别童稚状态 ④3作家处于童稚状态是可怕的,也很可惜。这种“童稚”绝没有真正儿童的可爱。这 是不堪一击的软弱和浅薄无知,是人类甲板上的多余人 被腥风苦雨洗刷过,踏上岸,大地也在摇动。真正的水手四处张望,寻觅自己的故 园。到处都是一片汹涌,是呼叫和啸动,是未知的深度和难测的定数。 ⑤人的命运之河,曲折之水。人能够感知的有多少?目击的有多少?真实记录的又有 多少?作家,像水手一样的作家啊,他们手中握住的不是一支笔,而是命运的桅杆。 ⑩桅杆被打碎的那一天,会化为屑沫飘动。但总有一支迎着潮涌挺立的桅,它将驶向 地平线,在永恒的太阳下闪出金色。人的光荣凝聚在上边,人的尊严也凝聚在上边 ①水手啊,人类的水手。 B当过水手的人不一定能完成那个向往:一位作家。而真正的作家的确会拥有水手的 性质。在这个狂想和梦呓交织的嘈杂世界上,各种垃圾正铺天盖地地堆积 回⑨可是水流仍旧像世纪之初、或更遥远的记忆中的时世一样,滔滔不绝。水流就这样 平淡无奇地冲去了垃圾。水是洁净的、温柔的,也是无情的。在这世纪之水的分扯之下,什 么都分崩离析了,只留下了一个个属于水手的岛屿。 ②它们孤零零地立在那儿。天上的浮云与之对应。 水手啊,人类的水手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真正的作家天生应该是个水手”紧扣标題,总领全文,意谓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 有水手的特质。 B.“这块陆地眼下已是从未有过的颠簸和摇动”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体现 了他的社会责任感 C.“总有一支迎着潮涌..在上边”运用象征,说明人类的光荣和尊严只会凝聚在 率先驶到地平线上的桅杆上 文中几处“水手啊,人类的水手”,运用反复和呼告的修辞手法表达出对水手的深 情呼唤和强烈赞叹 5.请结合全文,说说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有怎样的品格。(6分) 6.文章为什么把水手称为“人类的水手”?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⑫人如果失去了它,就将一无所有。无限的大对无限的小,无限的沉默对无限的喧哗。 这种尴尬让一个人感到了,他才能开始告别童稚状态。 ⑬作家处于童稚状态是可怕的,也很可惜。这种“童稚”绝没有真正儿童的可爱。这 是不堪一击的软弱和浅薄无知,是人类甲板上的多余人。 ⑭被腥风苦雨洗刷过,踏上岸,大地也在摇动。真正的水手四处张望,寻觅自己的故 园。到处都是一片汹涌,是呼叫和啸动,是未知的深度和难测的定数。 ⑮人的命运之河,曲折之水。人能够感知的有多少?目击的有多少?真实记录的又有 多少?作家,像水手一样的作家啊,他们手中握住的不是一支笔,而是命运的桅杆。 ⑯桅杆被打碎的那一天,会化为屑沫飘动。但总有一支迎着潮涌挺立的桅,它将驶向 地平线,在永恒的太阳下闪出金色。人的光荣凝聚在上边,人的尊严也凝聚在上边。 ⑰水手啊,人类的水手。 ⑱当过水手的人不一定能完成那个向往:一位作家。而真正的作家的确会拥有水手的 性质。在这个狂想和梦呓交织的嘈杂世界上,各种垃圾正铺天盖地地堆积。 ⑲可是水流仍旧像世纪之初、或更遥远的记忆中的时世一样,滔滔不绝。水流就这样 平淡无奇地冲去了垃圾。水是洁净的、温柔的,也是无情的。在这世纪之水的分扯之下,什 么都分崩离析了,只留下了一个个属于水手的岛屿。 ⑳它们孤零零地立在那儿。天上的浮云与之对应。 水手啊,人类的水手。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真正的作家天生应该是个水手”紧扣标題,总领全文,意谓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 有水手的特质。 B. “这块陆地眼下已是从未有过的颠簸和摇动”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体现 了他的社会责任感。 C. “总有一支迎着潮涌......在上边”运用象征,说明人类的光荣和尊严只会凝聚在 率先驶到地平线上的桅杆上。 D. 文中几处“水手啊,人类的水手”,运用反复和呼告的修辞手法表达出对水手的深 情呼唤和强烈赞叹。 5. 请结合全文,说说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有怎样的品格。(6 分) 6. 文章为什么把水手称为“人类的水手”?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今年4月开始,黄海浅滩区开始出现零星漂浮绿藻,这已是黄海浒苔绿潮连续1年暴 发了:进入6月,同时又出现了马尾藻金潮和米氏凯伦藻赤潮,黄海“三潮”齐发。其出现 的原因很复杂,从大的方面来说有两方面:一是海水富营养化,二是全球气候变化。哪种因 素起到的作用更大目前尚不清楚,但是人类活动导致海水富营养化的责任不可推卸。 除了“彩潮”来袭,“海洋PM2.5”也是海洋环保一大劲敌。微塑料和海漂垃圾被称为 海洋里的PM2.5”。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超过800万吨塑料被遗弃在海洋,占海洋垃圾 的80%,这一趋势如果持续下去,预计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的总重量将超过鱼类总和 (摘编自《半月谈》2017年第18期) 【材料二】 ■2015年■2016年 富营养化指 0 渤海 黄海 东海 南海 养 86420 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酉海南 (摘编自《2016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 河湖、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浄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今年 4 月开始,黄海浅滩区开始出现零星漂浮绿藻,这已是黄海浒苔绿潮连续 11 年暴 发了;进入 6 月,同时又出现了马尾藻金潮和米氏凯伦藻赤潮,黄海“三潮”齐发。其出现 的原因很复杂,从大的方面来说有两方面:一是海水富营养化,二是全球气候变化。哪种因 素起到的作用更大目前尚不清楚,但是人类活动导致海水富营养化的责任不可推卸。 除了“彩潮”来袭,“海洋 PM2.5”也是海洋环保一大劲敌。微塑料和海漂垃圾被称为 “海洋里的 PM2.5”。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超过 800 万吨塑料被遗弃在海洋,占海洋垃圾 的 80%,这一趋势如果持续下去,预计到 2050 年,海洋中塑料的总重量将超过鱼类总和。 (摘编自《半月谈》2017 年第 18 期) 【材料二】 (摘编自《2016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 河湖、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净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