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富保罗·格帝保罗·格帝,一位不被当代人熟悉的世界巨富,曾垄断美国西部石油工业的商业巨人。五、六十年代,美国《幸福》杂志评选的世界富豪排行榜上,保罗·格帝曾连续8年蝉联榜首。他个人的财产数目是多少,也许至今尚无人能够进行确切的统计,也许是几十亿美元,也许是几百亿美元,反正在他事业最辉煌的时候,拥有的企业有上千家,他的油田横跨欧、亚、非、美洲大陆,业务遍及石油、化工、运输、贸易、金融,这个帝国的国王就是他保罗·格帝。格帝于1893年出生在美国一个富有的律师家庭,1914年大学肆业后回到美国。这时的美国,由于在俄克拉荷马发现了大油田,举国上下都处于疯狂的采油狂热之中,就同上世纪中叶的加利福尼亚淘金热一样,形形色色的人像潮水一样涌向俄克拉荷马的一座座小城,每天都有人发财,也有人破产。一个穷光蛋,可以在一夜之间就变成百万富翁,而同样,一个大富翁也会因为挖了一口接一口的枯井,到最后一文不名。格帝就在此时候来到了这个冒险家的乐园”。完全因为巧合,格帝找到了一块出租的地皮,他去查看了那块地,觉得可以一试。也完全因为巧合,格帝得到了一家银行的帮助,筹措到了一笔资金。于是在1916年1月,格帝开始了挖掘的工作。起初进展得很不顺利,日子一天天地过去,资金一点点地减少,而一滴油的影子也没有找到。格帝实在有些泄气,连日的劳累和神经的高度紧张,已经快让他发疯了。于是他回到了离工地最近的一个小城,委派他的一位朋友留在现场监督。挖井的地方很偏避,没有电话。朋友答应了他,第二天坐最后一班火车回来,把最新的结果通知他。第二天,格帝在火车站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那一个多小时对他来说“犹如度过一生”。终于,火车到了,无数的分秒熬过之后,朋友那熟悉的身躯从车厢中出现,他的面孔笑咪咪的,格帝知道有好消息了。“恭喜,保罗!”他叫起来,“今天下午你的井出油了,30桶。”格帝高兴极了:“一天30桶,一天30桶啊!”他梦以求的希望终于有了结果。朋友继续说·“每小时30桶..!”“每小时30桶!”格帝不禁惊呼起来。这可不一样,完全不一样!这意味着那口井每天可生产720桶的原油!这也意味着他从此进入了石油业王国,并且准备永远地干下去!格帝真是个幸运儿。挖出第一口油井之后,他又挖到了好几口油井。新成立的“格帝石油公司”业务蒸蒸日上。他被选为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脱下工作服,换上西装了。他即使有了新的头衔,也仍然日以继夜地在油田上工作。“格帝石油公司”越来越赚钱,同时他在别的投资方面也赚了不少钱。这一切都使他更忙了,忙得他没有时间注意到自已究竟赚了多少钱。过后有那么一天,他停下手中的活,详详细细检查了自己的财政状况。他突然发觉,自己达到了当初立下的目标。在美国的石油企业中,他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事业基础
世界首富保罗·格帝 保罗·格帝,一位不被当代人熟悉的世界巨富,曾垄断美国西部石油工 业的商业巨人。五、六十年代,美国《幸福》杂志评选的世界富豪排行榜上, 保罗·格帝曾连续 8 年蝉联榜首。他个人的财产数目是多少,也许至今尚无 人能够进行确切的统计,也许是几十亿美元,也许是几百亿美元,反正在他 事业最辉煌的时候,拥有的企业有上千家,他的油田横跨欧、亚、非、美洲 大陆,业务遍及石油、化工、运输、贸易、金融,这个帝国的国王就是他: 保罗·格帝。 格帝于 1893 年出生在美国一个富有的律师家庭,1914 年大学肆业后回 到美国。这时的美国,由于在俄克拉荷马发现了大油田,举国上下都处于疯 狂的采油狂热之中,就同上世纪中叶的加利福尼亚淘金热一样,形形色色的 人像潮水一样涌向俄克拉荷马的一座座小城,每天都有人发财,也有人破产。 一个穷光蛋,可以在一夜之间就变成百万富翁,而同样,一个大富翁也会因 为挖了一口接一口的枯井,到最后一文不名。格帝就在此时候来到了这个” 冒险家的乐园”。 完全因为巧合,格帝找到了一块出租的地皮,他去查看了那块地,觉得 可以一试。也完全因为巧合,格帝得到了一家银行的帮助,筹措到了一笔资 金。于是在 1916 年 1 月,格帝开始了挖掘的工作。 起初进展得很不顺利,日子一天天地过去,资金一点点地减少,而一滴 油的影子也没有找到。格帝实在有些泄气,连日的劳累和神经的高度紧张, 已经快让他发疯了。于是他回到了离工地最近的一个小城,委派他的一位朋 友留在现场监督。 挖井的地方很偏僻,没有电话。朋友答应了他,第二天坐最后一班火车 回来,把最新的结果通知他。 第二天,格帝在火车站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那一个多小时对他来说“犹 如度过一生”。终于,火车到了,无数的分秒熬过之后,朋友那熟悉的身躯 从车厢中出现,他的面孔笑眯眯的,格帝知道有好消息了。 “恭喜,保罗!”他叫起来,“今天下午你的井出油了,30 桶。” 格帝高兴极了:“一天 30 桶,一天 30 桶啊!”他梦寐以求的希望终于 有了结果。 朋友继续说:“每小时 30 桶.!” “每小时 30 桶!”格帝不禁惊呼起来。 这可不一样,完全不一样!这意味着那口井每天可生产 720 桶的原油! 这也意味着他从此进入了石油业王国,并且准备永远地干下去! 格帝真是个幸运儿。挖出第一口油井之后,他又挖到了好几口油井。新 成立的“格帝石油公司”业务蒸蒸日上。他被选为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但 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脱下工作服,换上西装了。他即使有了新的头衔,也仍 然日以继夜地在油田上工作。 “格帝石油公司”越来越赚钱,同时他在别的投资方面也赚了不少钱。 这一切都使他更忙了,忙得他没有时间注意到自己究竟赚了多少钱。过后有 那么一天,他停下手中的活,详详细细检查了自己的财政状况。他突然发觉, 自己达到了当初立下的目标。在美国的石油企业中,他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事 业基础
当时格帝还不到24岁,但是他已经成为一个成功的独立采油人。他已经赚到了他的第一个100万美元。进入20年代,美国的石油企业发生了分化。开采石油的难度和费用都增加了许多,因为多数油带表层的油都已被采掘干了,必须往更深的地层开采才行。许多石油公司合并或破产了,独立采油人所剩无几。格帝就是剩下的不多的独立采油人中的一个,但此时,他已拥有好几家企业和相当的实力。1929年,西方世界爆发了本世纪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股票市场崩溃。所有的人煌煌不可终日,但格帝却认为机会来了:不是一直想拥有一个集开采、运输、提炼、销售一体化的大企业吗?现在正是时机!瞧它们的股票多便宜呀!格帝开始拼命地购买石油公司的股票,开始还是买一些小公司的股票,后来是中型公司,再后来,他宣布要买下当时七大石油公司之一的泰德石油公司,认识他的人都说他疯了,连过去支持他的人,也不得不怀疑他是否仍然理智。但格帝就是格帝,他丝毫不为人们的议论所左右,20年的商海沉浮,他已不再是当初那个毛手毛脚的小伙子了。1932年2月,格帝开始用每股2.5元购买了1200股泰德公司股票,6个星期之后,这个数目增加到10万股。3年以后,以格帝为首的财团总共拥有3200万股泰德公司的股票,超过其全部股数的1/4。至此,他完全实现了当初斩钉截铁的诺言。格帝是对的。5年以后的1937年,泰德股票涨到了16元,到最后,这个价格又翻了好几番。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经济的复苏导致了世界石油消耗量大大增加,格帝的石油事业也如日中天。正在这时,一个消息传来:中东发现了世界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大油田!格帝立即行动起来,就如同当时他一头扎进俄克拉荷马的沼泽和密林中一样,他要在中东的沙漠里找到当年创业的豪迈感觉。很快,1949年2月,他得到了在沙特的采油权,期限6年,利润与沙特国王一比一分成。除此之外,他必须在开工前另付给国王1250万美元。这是一个巨大的冒险,石油界许多人士公开预言,格帝将会使公司和他本人破产。接下来的4年是一段难熬的时光,在第一桶原油开采出来以前,格帝的公司在沙特花掉了约4000万美元。但是到1954年,格帝终于可以稍稍松口气了,一口接一口从未有过的高产油井打了出来,据地质学家保守的估计,格帝可以开采出2亿桶原油,价值60~100亿美元!1954年,他开始建造油轮。从事海洋石油运输,油轮的总吨位超过了100万吨。1957年,在德拉瓦,格帝公司建造了一座价值2亿美元的提炼厂。后来,又在旧金山和丹麦各建立了一座价值6000万美元的提炼厂,一天可炼2万桶石油。另一个提炼厂在意大利,可炼4万桶原油。格帝的公司最近在洛杉矶、俄克拉荷马,还有纽约市,建造了斩新的办公大楼一—花了将近4000万美元。虽然格帝集团已拥有很大的公司和工厂,但他们仍在不断扩展,他们不停地制订各种规划,发展新的产品,以及为旧的产品寻找新的用途。现在他们的公司仍在四大洲夜以继日地从事石油开采。点评:
当时格帝还不到 24 岁,但是他已经成为一个成功的独立采油人。他已经 赚到了他的第一个 100 万美元。 进入 20 年代,美国的石油企业发生了分化。开采石油的难度和费用都增 加了许多,因为多数油带表层的油都已被采掘干了,必须往更深的地层开采 才行。许多石油公司合并或破产了,独立采油人所剩无几。格帝就是剩下的 不多的独立采油人中的一个,但此时,他已拥有好几家企业和相当的实力。 1929 年,西方世界爆发了本世纪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股票市场崩溃。所 有的人惶惶不可终日,但格帝却认为机会来了:不是一直想拥有一个集开采、 运输、提炼、销售一体化的大企业吗?现在正是时机!瞧它们的股票多便宜 呀!格帝开始拼命地购买石油公司的股票,开始还是买一些小公司的股票, 后来是中型公司,再后来,他宣布要买下当时七大石油公司之一的泰德石油 公司,认识他的人都说他疯了,连过去支持他的人,也不得不怀疑他是否仍 然理智。 但格帝就是格帝,他丝毫不为人们的议论所左右,20 年的商海沉浮,他 已不再是当初那个毛手毛脚的小伙子了。 1932 年 2 月,格帝开始用每股 2.5 元购买了 1200 股泰德公司股票,6 个星期之后,这个数目增加到 10 万股。3 年以后,以格帝为首的财团总共拥 有 3200 万股泰德公司的股票,超过其全部股数的 1/4。至此,他完全实现了 当初斩钉截铁的诺言。 格帝是对的。5 年以后的 1937 年,泰德股票涨到了 16 元,到最后,这 个价格又翻了好几番。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经济的复苏导致了世界石油消耗量大大增加,格 帝的石油事业也如日中天。正在这时,一个消息传来:中东发现了世界历史 上空前绝后的大油田!格帝立即行动起来,就如同当时他一头扎进俄克拉荷 马的沼泽和密林中一样,他要在中东的沙漠里找到当年创业的豪迈感觉。很 快,1949 年 2 月,他得到了在沙特的采油权,期限 6 年,利润与沙特国王一 比一分成。除此之外,他必须在开工前另付给国王 1250 万美元。 这是一个巨大的冒险,石油界许多人士公开预言,格帝将会使公司和他 本人破产。 接下来的 4 年是一段难熬的时光,在第一桶原油开采出来以前,格帝的 公司在沙特花掉了约 4000 万美元。但是到 1954 年,格帝终于可以稍稍松口 气了,一口接一口从未有过的高产油井打了出来,据地质学家保守的估计, 格帝可以开采出 2 亿桶原油,价值 60~100 亿美元! 1954 年,他开始建造油轮。从事海洋石油运输,油轮的总吨位超过了 100 万吨。 1957 年,在德拉瓦,格帝公司建造了一座价值 2 亿美元的提炼厂。后来, 又在旧金山和丹麦各建立了一座价值 6000 万美元的提炼厂,一天可炼 2 万桶 石油。另一个提炼厂在意大利,可炼 4 万桶原油。 格帝的公司最近在洛杉矶、俄克拉荷马,还有纽约市,建造了崭新的办 公大楼——花了将近 4000 万美元。虽然格帝集团已拥有很大的公司和工厂, 但他们仍在不断扩展,他们不停地制订各种规划,发展新的产品,以及为旧 的产品寻找新的用途。现在他们的公司仍在四大洲夜以继日地从事石油开 采。 点评:
1.保罗·格帝就像是上帝的宠儿,在商场上总是能左右逢源。可要说他全是因为机遇好,也不免有些不公平。经济危机时他的独具慧眼,在开发中东油田时的勇敢冒险,难道也是因为他的运气好?也许说开采石油与赌博相似更贴切一些,从这个角度说,保罗·格帝是个技艺高超的赌徒。2.石油与证券好像总是一对李生兄弟,细数起来,股票大王霍希哈、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再加上这里的保罗·格帝,无不同时从事石油和证券业务。这可能由于石油开采和证券投资同属于风险行业,若一个人熟悉了其中一个行业,在另一个领域内也能游刃有余。3.许多案例都表明,某一个项目或机会不被大多数人看好时,这个项目或机会往往蕴藏着很大的机遇。这不是一个定理,但却有很强的有效性。一个很简单的解释是,一个机会被大多数人看好时,其利润也就很快降低,反而一个少有人看好的时机,却往往有很高的利润率。华人首富“蔡老二”蔡万霖,原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董事长,国泰人寿保险公司董事总经理,现为台湾大名鼎鼎的霖园集团及下属关系企业的董事长,美国圣若望大学名誉商学博士。1983年,美国《福布斯》杂志报道说,蔡万霖个人资产超过20亿美元;1989年,美国《幸福》杂志估计蔡万霖的个人资产为90亿~110亿美元,甚至超过了美国的大通银行。在1993年的《福布斯》杂志中,在剔除了房地产帐面资产以后,这个数字为54亿美元,高居世界华人首富的宝座。1996年,据《幸福》杂志的最新统计,蔡万森以近200亿美元的总资产身世界十大富豪之列。这个身高不足1.6米,其貌不扬,早年随兄长蔡万春卖过菜,经营百货和建材的“蔡老二”,如何干出这么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提起蔡老二的发家史,得从当年蔡兄弟经营“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说起。1957年,蔡氏兄弟经过激烈竞争,取得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的管理权,蔡万春出任“十信”理事会主席。为了与其他储蓄机构竞争,蔡氏兄弟推出了一个“幸福存款”储蓄运动的计划:开创出1元钱开户的储蓄活动,称之谓“幸福存款”,并进行夜间营业。他们声称:“只要存1元钱就可以当十信的客户。”“幸福存款”运动一开始,许多金融界人士便窃笑不已他说:“蔡氏兄弟真是土包子,不会有什么大出息。”然而,令这些人惊异不止的是,这一运动在公众中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反响。许多家庭主妇在上街买菜时顺便去“十信”,把手头零用钱存进去;学生们也成群结队地前去开户;甚至蒋介石也亲自到“十信”开了一个户头,以表示对全民储蓄的支持。当时的新闻媒介评日:“幸福存款”的计划看似简单、平凡,却体现首创者思路开阔,眼界独特,蔡氏兄弟不可小视,他日必成大器。果然,以“幸福存款”为起点,“十信”业务迅速发展,很快建立起17家分社,拥有社员10万之多,存款金额高达170亿元,一跃成为台湾最大的信用合作社。1961年,台湾正式开放民营保险业务。蔡氏兄弟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他们抢先成立了国泰人寿保险公司,蔡氏兄弟分别任正副总裁。为了从一开始就在与其它公司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国泰加快在台湾各地
1.保罗·格帝就像是上帝的宠儿,在商场上总是能左右逢源。可要说他 全是因为机遇好,也不免有些不公平。经济危机时他的独具慧眼,在开发中 东油田时的勇敢冒险,难道也是因为他的运气好?也许说开采石油与赌博相 似更贴切一些,从这个角度说,保罗·格帝是个技艺高超的赌徒。 2.石油与证券好像总是一对孪生兄弟,细数起来,股票大王霍希哈、石 油大王洛克菲勒,再加上这里的保罗·格帝,无不同时从事石油和证券业务。 这可能由于石油开采和证券投资同属于风险行业,若一个人熟悉了其中一个 行业,在另一个领域内也能游刃有余。 3.许多案例都表明,某一个项目或机会不被大多数人看好时,这个项目 或机会往往蕴藏着很大的机遇。这不是一个定理,但却有很强的有效性。一 个很简单的解释是,一个机会被大多数人看好时,其利润也就很快降低,反 而一个少有人看好的时机,却往往有很高的利润率。 华人首富“蔡老二” 蔡万霖,原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董事长,国泰人寿保险公司董事总经理, 现为台湾大名鼎鼎的霖园集团及下属关系企业的董事长,美国圣若望大学名 誉商学博士。1983 年,美国《福布斯》杂志报道说,蔡万霖个人资产超过 20 亿美元;1989 年,美国《幸福》杂志估计蔡万霖的个人资产为 90 亿~110 亿美元,甚至超过了美国的大通银行。在 1993 年的《福布斯》杂志中,在剔 除了房地产帐面资产以后,这个数字为 54 亿美元,高居世界华人首富的宝 座。1996 年,据《幸福》杂志的最新统计,蔡万森以近 200 亿美元的总资产 跻身世界十大富豪之列。 这个身高不足 1.6 米,其貌不扬,早年随兄长蔡万春卖过菜,经营百货 和建材的“蔡老二”,如何干出这么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提起蔡老二的发家史,得从当年蔡氏兄弟经营“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 说起。 1957 年,蔡氏兄弟经过激烈竞争,取得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的管理权, 蔡万春出任“十信”理事会主席。 为了与其他储蓄机构竞争,蔡氏兄弟推出了一个“幸福存款”储蓄运动 的计划:开创出 1 元钱开户的储蓄活动,称之谓“幸福存款”,并进行夜间 营业。 他们声称:“只要存 1 元钱就可以当十信的客户。” “幸福存款”运动一开始,许多金融界人士便窃笑不已他说:“蔡氏兄 弟真是土包子,不会有什么大出息。” 然而,令这些人惊异不止的是,这一运动在公众中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反 响。许多家庭主妇在上街买菜时顺便去“十信”,把手头零用钱存进去;学 生们也成群结队地前去开户;甚至蒋介石也亲自到“十信”开了一个户头, 以表示对全民储蓄的支持。 当时的新闻媒介评曰:“幸福存款”的计划看似简单、平凡,却体现首 创者思路开阔,眼界独特,蔡氏兄弟不可小视,他日必成大器。果然,以“幸 福存款”为起点,“十信”业务迅速发展,很快建立起 17 家分社,拥有社员 10 万之多,存款金额高达 170 亿元,一跃成为台湾最大的信用合作社。 1961 年,台湾正式开放民营保险业务。蔡氏兄弟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 难逢的好时机,他们抢先成立了国泰人寿保险公司,蔡氏兄弟分别任正副总 裁。为了从一开始就在与其它公司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国泰加快在台湾各地
设立分支机构,建立业务据点,1962年设立了9家,5年后便增至47家。与此同时,他们还大规模地招考业务员,两年半内录取了近10万名业务员,让他们走街串巷,面向社会各阶层拉保险,并首创“辅导专员”制度,指挥业务员有步骤、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工作。所有这些果然奏效。国泰的市场占有率从1963年的31.6%上升到1967年的42.8%,位居同行业之冠。到70年代末,“国泰”已成为拥有近百家企业的庞大集团,业务范围横跨物业、信托、建筑、塑胶等领域。资产总额达25亿美元。1979年,大哥蔡万春中风之后一病不起,蔡氏家族产业至此分成五大集团:蔡万霖拥有“国泰人寿”、“国泰建设”、“三井工程”,号称“霖园集团”;三弟蔡万才拥有“国泰产物”、“富邦建设”、“富邦租赁”等,号称“富邦集团”;蔡万春的长子蔡辰男拥有“国泰信托”、“树德工程”、“未来饭店”、“国信食品”等,号称“国信集团”;次子蔡辰洲拥有“十信”、“国泰塑胶”、“国际海运”、“理想工业”、“国玺印刷”等,号称“国塑集团”;另外,还有蔡辰洋、蔡辰威分掌“未来百货”、“兴来建设”,号称“兴来集团”。蔡万霖将这次分家视为自己事业中的一个转折点,决心一分到底,完全独立。他以让出“十信”经营权为代价,把蔡辰男兄弟手中的“国泰人寿”掌握在自己手中,终于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领地。他决心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事实证明蔡万霖的经营能力丝毫不在他兄长之下。蔡万霖1979年接手国泰人寿之初,他意识到公司因业务冲刺过快而使管理工作弊端重重,立即刹车,提出“质与量并重”的口号,果断地将每年增长50%的指标降到30%,并着重加强管理,成立了售后服务部门。仅一年时间,保户的续保率(即缴完头两次保费后还一直投保下去的比率)就从70%上升到85%,而当时一般同类公司续保率才达到50%。在蔡万霖的苦心经营下,“国泰”业绩斐然。蔡万春当权将近20年(自1962年创办到1979年),营业额才达到1000亿元,而蔡万霖经营短短三年(1980一1982年)中,营业额就突破了第二个1000亿元。而且最近6年内的平均业绩成长率都在30%左右。蔡万霖以国泰人寿为基础,全力向其它行业渗透,先后建立起国泰汽车、国泰医院、国泰基金、国泰租赁、国泰地产等11家子公司,形成了以金融机构为核心的霖园财团,员工总数逾两万人。其中国泰房产在台湾全岛拥有大楼109栋,并拥有4个大型高尔夫球场以及大型饭店,为蔡万霖带来滚滚财源,已成为霖园财团的骨干业务。蔡万霖性格孤僻内向,但又十分果断狠辣。他时常一个人在办公室里独坐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然后突然出现在秘书面前,口授自已的决定,从而掀起台湾乃至东南亚经济界的暴风骤雨。但人们深刻地认识到蔡老二的狼辣,还是在震动台岛的“十信事件”中。1985年年初,台湾当局接到举报,称十信领导层营私舞弊严重。“中央银行”对十信实施专案检查,发现违法情况严重。台湾“财政部”宣布对干信进行彻底整顿。消息传出,十信出现疯狂大挤兑,危在旦夕。蔡辰男等只好请叔父蔡万霖出面协助善后。但此时的蔡万霖毫不犹豫地撕掉了天伦、亲情的面纱,与蔡辰男等划清界线,公开声明他的国泰人寿与“十信”无业务关系。台湾财政当局感到十分意外,“财政部长”亲自出马,要蔡万霖承担部
设立分支机构,建立业务据点,1962 年设立了 9 家,5 年后便增至 47 家。与 此同时,他们还大规模地招考业务员,两年半内录取了近 10 万名业务员,让 他们走街串巷,面向社会各阶层拉保险,并首创“辅导专员”制度,指挥业 务员有步骤、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工作。所有这些果然奏效。国泰的市场 占有率从 1963 年的 31.6%上升到 1967 年的 42.8%,位居同行业之冠。到 70 年代末,“国泰”已成为拥有近百家企业的庞大集团,业务范围横跨物业、 信托、建筑、塑胶等领域。资产总额达 25 亿美元。 1979 年,大哥蔡万春中风之后一病不起,蔡氏家族产业至此分成五大集 团:蔡万霖拥有“国泰人寿”、“国泰建设”、“三井工程”,号称“霖园 集团”;三弟蔡万才拥有“国泰产物”、“富邦建设”、“富邦租赁”等, 号称“富邦集团”;蔡万春的长子蔡辰男拥有“国泰信托”、“树德工程”、 “未来饭店”、“国信食品”等,号称“国信集团”;次子蔡辰洲拥有“十 信”、“国泰塑胶”、“国际海运”、“理想工业”、“国玺印刷”等,号 称“国塑集团”;另外,还有蔡辰洋、蔡辰威分掌“未来百货”、“兴来建 设”,号称“兴来集团”。 蔡万霖将这次分家视为自己事业中的一个转折点,决心一分到底,完全 独立。他以让出“十信”经营权为代价,把蔡辰男兄弟手中的“国泰人寿” 掌握在自己手中,终于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领地。他决心放开手脚大干一 场! 事实证明蔡万霖的经营能力丝毫不在他兄长之下。蔡万霖 1979 年接手国 泰人寿之初,他意识到公司因业务冲刺过快而使管理工作弊端重重,立即刹 车,提出“质与量并重”的口号,果断地将每年增长 50%的指标降到 30%, 并着重加强管理,成立了售后服务部门。仅一年时间,保户的续保率(即缴 完头两次保费后还一直投保下去的比率)就从 70%上升到 85%,而当时一般 同类公司续保率才达到 50%。 在蔡万霖的苦心经营下,“国泰”业绩斐然。蔡万春当权将近 20 年(自 1962 年创办到 1979 年),营业额才达到 1000 亿元,而蔡万霖经营短短三年 (1980—1982 年)中,营业额就突破了第二个 1000 亿元。而且最近 6 年内 的平均业绩成长率都在 30%左右。蔡万霖以国泰人寿为基础,全力向其它行 业渗透,先后建立起国泰汽车、国泰医院、国泰基金、国泰租赁、国泰地产 等 11 家子公司,形成了以金融机构为核心的霖园财团,员工总数逾两万人。 其中国泰房产在台湾全岛拥有大楼 109 栋,并拥有 4 个大型高尔夫球场以及 大型饭店,为蔡万霖带来滚滚财源,已成为霖园财团的骨干业务。 蔡万霖性格孤僻内向,但又十分果断狠辣。他时常一个人在办公室里独 坐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然后突然出现在秘书面前,口授自己的决定, 从而掀起台湾乃至东南亚经济界的暴风骤雨。但人们深刻地认识到蔡老二的 狠辣,还是在震动台岛的“十信事件”中。 1985 年年初,台湾当局接到举报,称十信领导层营私舞弊严重。“中央 银行”对十信实施专案检查,发现违法情况严重。台湾“财政部”宣布对十 信进行彻底整顿。消息传出,十信出现疯狂大挤兑,危在旦夕。 蔡辰男等只好请叔父蔡万霖出面协助善后。但此时的蔡万霖毫不犹豫地 撕掉了天伦、亲情的面纱,与蔡辰男等划清界线,公开声明他的国泰人寿与 “十信”无业务关系。 台湾财政当局感到十分意外,“财政部长”亲自出马,要蔡万霖承担部
分义务,但他表示分家已久,各不相干,只能拿出3亿元代偿债务。事既至此,“十信”怎能支撑,很快便垮掉了!蔡辰男被发现有不良放款行为,数额达250亿元,还犯有欺诈、背信、伪造文书等罪名。幸亏台湾财政当局让他吐出亏空的钱并协助处理问题,才没有把他送进牢狱。其弟蔡辰洲可没有这么好运气,他被查出的不良放款达77.42亿元,能收回的权为11.9亿元,其余65.5亿元全部泡汤,此案成为台湾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金融舞弊案。蔡辰洲因此被判处120年徒刑,绝望之中身患重病,在1987年5月14日于牢狱保外就医时死亡。社会舆论对蔡万霖的临危弃义行径十分不满,认为蔡氏家族多年来以同一商标“国泰”的信誉赚钱,一旦出事却弃之不顾,实在是一个“现实而无情”的人。说归说,做归做。人们一边骂着蔡万霖,一边把钱放进蔡万霖的保险柜里。实际上,人们也是“现实而无情”的人,只是指责起别人时总是义正严辞。如果蔡万霖一时情动,称与十信关系密切,人们在称赞其“勇气”的同时,将会拼命地把钱从蔡万霖的保险柜中拿出来,弃之如蔽履!其实,商场中的有情与无情,绝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直观和简单,蔡老二对此更是心中有数,他看穿了人情世故的冷暖,不让感情成为事业的羁,这就是蔡万霖,一个充满矛盾和争议的人物。点评:1.蔡万霖属于那种靠苦干发家的第一代台湾企业家,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吃苦耐劳,没有靠山,完全凭自己的才干和韧性,抓住台湾经济起飞的大好时机,成就一代功名。他们的故事,值得所有有志于商业的人们学习和借鉴。2.蔡万霖的经营理念比蔡万春相对要保守和谨慎,有人因此认为他缺乏“企业家精神”。但事情也许并非像人们说的那么简单。蔡氏的产业在蔡万春的经营下,可以说基本上完成了创业的过程,这个过程里,扩张和攻击性的战略是适宜的。蔡万霖经营的时代,更多的应是在既定基础上的稳步发展阶段,稳健的策略当然是必要的。况且,蔡万霖后来也将兄长的业务加以拓宽,并非人们所指责的不思进取
分义务,但他表示分家已久,各不相干,只能拿出 3 亿元代偿债务。 事既至此,“十信”怎能支撑,很快便垮掉了!蔡辰男被发现有不良放 款行为,数额达 250 亿元,还犯有欺诈、背信、伪造文书等罪名。幸亏台湾 财政当局让他吐出亏空的钱并协助处理问题,才没有把他送进牢狱。其弟蔡 辰洲可没有这么好运气,他被查出的不良放款达 77.42 亿元,能收回的权为 11.9 亿元,其余 65.5 亿元全部泡汤,此案成为台湾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金融 舞弊案。蔡辰洲因此被判处 120 年徒刑,绝望之中身患重病,在 1987 年 5 月 14 日于牢狱保外就医时死亡。 社会舆论对蔡万霖的临危弃义行径十分不满,认为蔡氏家族多年来以同 一商标“国泰”的信誉赚钱,一旦出事却弃之不顾,实在是一个“现实而无 情”的人。 说归说,做归做。人们一边骂着蔡万霖,一边把钱放进蔡万霖的保险柜 里。实际上,人们也是“现实而无情”的人,只是指责起别人时总是义正严 辞。如果蔡万霖一时情动,称与十信关系密切,人们在称赞其“勇气”的同 时,将会拼命地把钱从蔡万霖的保险柜中拿出来,弃之如敝履! 其实,商场中的有情与无情,绝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直观和简单,蔡 老二对此更是心中有数,他看穿了人情世故的冷暖,不让感情成为事业的羁 绊,这就是蔡万霖,一个充满矛盾和争议的人物。 点评: 1.蔡万霖属于那种靠苦干发家的第一代台湾企业家,他们的共同特点就 是吃苦耐劳,没有靠山,完全凭自己的才干和韧性,抓住台湾经济起飞的大 好时机,成就一代功名。他们的故事,值得所有有志于商业的人们学习和借 鉴。 2.蔡万霖的经营理念比蔡万春相对要保守和谨慎,有人因此认为他缺乏 “企业家精神”。但事情也许并非像人们说的那么简单。蔡氏的产业在蔡万 春的经营下,可以说基本上完成了创业的过程,这个过程里,扩张和攻击性 的战略是适宜的。蔡万霖经营的时代,更多的应是在既定基础上的稳步发展 阶段,稳健的策略当然是必要的。况且,蔡万霖后来也将兄长的业务加以拓 宽,并非人们所指责的不思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