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鹤新开四校2017届高三12月联考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秦汉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后,继承先秦诸子“君权至上”、“天下一统” 的思想,从儒家的“天下”观念中汲取相关要素,在郡县以外的边疆民族地区建 构朝贡制度,并延伸到周边国家地区。国外学者多从近代条约体制取代朝贡体制 的角度入手,认为中国古代朝贡制度的属性是东亚世界的国际关系体制。尽管日 本学者注意到朝贡体制源于西周朝贡制度,认为秦汉时期周边地区的朝贡制度, 是当时君臣关系向外延伸的结果,但更强调这种朝贡体制是中国王朝与周边国家 的国际秩序。 秦汉以来,中原王朝在边疆民族地区,以建立、维护和发展边疆民族与中原王朝 的政治隶属关系为中心,开展了各种朝贡、册封、互市等活动。这就是说,中国 古代还存在另一种施行于边疆民族地区的朝贡体系。从事这种朝贡活动的边疆民 族或分布于郡县以外,或居住在王朝设置于边地州郡内外的羁縻建置之内,二者 的比例在不同王朝有所不同。“羁縻建置”是指在不触动少数民族原有社会组织 与风俗文化的前提下设立建置,对依照该族习惯法产生的头目、酋长授予官职或 封号,官不入品阶,无俸禄;民不入王朝户籍,不按人头课税兵役。在朝贡制度 下,由该族酋长贡纳少量土产,王朝征兵时,助军众寡,各从其便。中原王朝为 维系、规范和发展“朝贡活动”而制定的规则与制度,性质不同于在周边国家实 行的朝贡制度。2000多年间,边疆民族的朝贡制度与邻国的朝贡制度,各自向 “相似多于差别”和“差别多于相似”两条路径发展,最后走向不同结局:前者 被边疆民族地区行政建置取代,后者被近代国际条约体系取代。围绕历代王朝的 边疆经略、治边政策、边疆统辖机构、边疆民族与中原王朝关系等问题,中国学 者已发表大量论著。有学者将历代王朝对边疆民族的统辖制度(其主体是朝贡制 度)称为“藩属制度”,认为该制度属于国家政体范畴,是秦汉以来历代王朝处 理与边疆民族乃至周边政权关系的一种体制或方法。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目前国 内外学界居主流地位的观点认为,中国王朝经营、发展的朝贡制度是一种国际秩 序。这种观点忽视或否认边疆民族朝贡制度的存在,将两种有重要区别的朝贡制 度混为一谈,对于人们客观认识中国古代国家的结构、中央王朝与边疆民族的统 属关系,以及中国王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带来种种困惑 秦汉以来,中国王朝经历了多次统一与分裂,然而无论在统一时期,还是分裂时 期:在汉人为统治者的王朝时期,还是少数民族为统治者的王朝时期,中央集权 的国家体制始终被传承下来,边疆民族朝贡制度也随之延续下去。值得注意的是, 在中央集权制向边疆地区推进的过程中,统治者维护和发展边疆民族朝贡制度的 政治思想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这不仅导致边疆朝贡制度出现不同形式,而且 也决定了边疆朝贡制度的最后归宿。深入探讨中央王朝建构、经营、发展边疆民 族朝贡制度的理论和思想,对全面客观认识中国古代的朝贡制度,澄清因相关研 究造成的模糊认识,是有裨益的。 摘编自(程妮娜《边疆朝贡制度的理论依据与思想特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汉时期继承先秦诸子思想,从儒家的“天下”观念中汲取相关要素,构建 了朝贡制度
河南省安鹤新开四校 2017 届高三 12 月联考 第Ⅰ卷(阅读题 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秦汉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后,继承先秦诸子“君权至上”、“天下一统” 的思想,从儒家的“天下”观念中汲取相关要素,在郡县以外的边疆民族地区建 构朝贡制度,并延伸到周边国家地区。国外学者多从近代条约体制取代朝贡体制 的角度入手,认为中国古代朝贡制度的属性是东亚世界的国际关系体制。尽管日 本学者注意到朝贡体制源于西周朝贡制度,认为秦汉时期周边地区的朝贡制度, 是当时君臣关系向外延伸的结果,但更强调这种朝贡体制是中国王朝与周边国家 的国际秩序。 秦汉以来,中原王朝在边疆民族地区,以建立、维护和发展边疆民族与中原王朝 的政治隶属关系为中心,开展了各种朝贡、册封、互市等活动。这就是说,中国 古代还存在另一种施行于边疆民族地区的朝贡体系。从事这种朝贡活动的边疆民 族或分布于郡县以外,或居住在王朝设置于边地州郡内外的羁縻建置之内,二者 的比例在不同王朝有所不同。“羁縻建置”是指在不触动少数民族原有社会组织 与风俗文化的前提下设立建置,对依照该族习惯法产生的头目、酋长授予官职或 封号,官不入品阶,无俸禄;民不入王朝户籍,不按人头课税兵役。在朝贡制度 下,由该族酋长贡纳少量土产,王朝征兵时,助军众寡,各从其便。中原王朝为 维系、规范和发展“朝贡活动”而制定的规则与制度,性质不同于在周边国家实 行的朝贡制度。2000 多年间,边疆民族的朝贡制度与邻国的朝贡制度,各自向 “相似多于差别”和“差别多于相似”两条路径发展,最后走向不同结局:前者 被边疆民族地区行政建置取代,后者被近代国际条约体系取代。围绕历代王朝的 边疆经略、治边政策、边疆统辖机构、边疆民族与中原王朝关系等问题,中国学 者已发表大量论著。有学者将历代王朝对边疆民族的统辖制度(其主体是朝贡制 度)称为“藩属制度”,认为该制度属于国家政体范畴,是秦汉以来历代王朝处 理与边疆民族乃至周边政权关系的一种体制或方法。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目前国 内外学界居主流地位的观点认为,中国王朝经营、发展的朝贡制度是一种国际秩 序。这种观点忽视或否认边疆民族朝贡制度的存在,将两种有重要区别的朝贡制 度混为一谈,对于人们客观认识中国古代国家的结构、中央王朝与边疆民族的统 属关系,以及中国王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带来种种困惑。 秦汉以来,中国王朝经历了多次统一与分裂,然而无论在统一时期,还是分裂时 期;在汉人为统治者的王朝时期,还是少数民族为统治者的王朝时期,中央集权 的国家体制始终被传承下来,边疆民族朝贡制度也随之延续下去。值得注意的是, 在中央集权制向边疆地区推进的过程中,统治者维护和发展边疆民族朝贡制度的 政治思想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这不仅导致边疆朝贡制度出现不同形式,而且 也决定了边疆朝贡制度的最后归宿。深入探讨中央王朝建构、经营、发展边疆民 族朝贡制度的理论和思想,对全面客观认识中国古代的朝贡制度,澄清因相关研 究造成的模糊认识,是有裨益的。 摘编自(程妮娜《边疆朝贡制度的理论依据与思想特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汉时期继承先秦诸子思想,从儒家的“天下”观念中汲取相关要素,构建 了朝贡制度
B.这种朝贡制度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郡县以外的边疆民族地区,另一种在周 边国家地区。 C.国外学者,不包括日本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朝贡制度的属性是东亚世界的国 际关系体制。 D.中国古代边疆民族地区的朝贡体系,维护和发展了边疆民族与中原王朝的政 治隶属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汉以来,中原王朝在边疆民族地区,以建立、维护和发展边疆民族与中原 王朝的政治隶属关系为中心,开展了各种朝贡、册封、互市等活动 B.从事这种朝贡活动的边疆民族或分布于郡县以外,或居住在王朝设置于边地 州郡内外的羁縻建制之内,二者的比例在不同王朝有所不同。 C.中央集权制向边疆地区推进的过程中,边疆朝贡制度形式不同,与统治者维 护和发展那就民族朝贡制度的政治思想差异性有关 D.目前国内外学界居主流地位的观点认为,中国王朝经营、发展的朝贡制度是 种国际秩序。这种观点忽视和否认边疆民族朝贡制度的存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针对目前国内外学界在关于中国朝贡制度研究方面,居主流地位的观点存在 的偏差,作者从边疆朝贡制度的存在入手,继而对此深入探讨 B.中原王朝为维系、规范和发展“朝贡活动”而制定的规则与制定,与在周边 国家实行的朝贡制定的不同点,在于两者的性质有所不同 C.秦汉以来,中国王朝虽然经历了多次统一与分裂,但是边疆民族朝贡制定没 有中断,它随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始终是被传承而得以延续下去。 D.作者认为,深入探讨中国边疆朝贡制定的理论与思想,有益于全面客观认识 中国古代的朝贡制定,澄清因相关研究造成的模糊认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矢志建设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艾思奇 毛卫平 1937年,艾思奇从上海来到延安。在欢迎会上,毛泽东同志说,革命要靠枪杆 子,也要靠笔杆子。把枪杆子和笔杆子结合起来,有文有武,文武结合,革命的 事业就能胜利。来到延安,由于对哲学共同的重视和喜好,艾思奇与毛泽东同志 有不少交往。毛泽东同志将年轻的艾思奇视为知音和益友,经常邀请他探讨哲学 问题。有时毛泽东同志到艾思奇的住处,有时艾思奇到毛泽东同志的窑洞,两人 促膝长谈,相互切磋。艾思奇写的书和文章,毛泽东同志都仔细阅读,还做了不 少批注和摘录。 1937年初,毛泽东同志亲自组织哲学研究会,由艾思奇负责辅导,每周一个晚 上,在毛泽东同志家里开会,主要是学习辩证唯物主义。艾思奇起草学习提纲, 并由他和另外几个同志分头讲解,然后讨论。大家结合实际,畅所欲言,学习空 气很浓厚,最后由毛泽东同志作总结发言。毛泽东同志根据哲学研究会的学习心 得,起草了《辩证唯物主义大纲》,供广大干部学习。 1938年,在毛泽东同志提议下,延安成立了“新哲学会”,由艾思奇与何思敬 负责。为了满足大家学习哲学、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自己的需要,艾思奇 编写了荟萃延安新哲学着作的《哲学选辑》,其中包括艾思奇写的《研究提纲》
B.这种朝贡制度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郡县以外的边疆民族地区,另一种在周 边国家地区。 C.国外学者,不包括日本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朝贡制度的属性是东亚世界的国 际关系体制。 D.中国古代边疆民族地区的朝贡体系,维护和发展了边疆民族与中原王朝的政 治隶属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秦汉以来,中原王朝在边疆民族地区,以建立、维护和发展边疆民族与中原 王朝的政治隶属关系为中心,开展了各种朝贡、册封、互市等活动。 B.从事这种朝贡活动的边疆民族或分布于郡县以外,或居住在王朝设置于边地 州郡内外的羁縻建制之内,二者的比例在不同王朝有所不同。 C.中央集权制向边疆地区推进的过程中,边疆朝贡制度形式不同,与统治者维 护和发展那就民族朝贡制度的政治思想差异性有关。 D.目前国内外学界居主流地位的观点认为,中国王朝经营、发展的朝贡制度是 一种国际秩序。这种观点忽视和否认边疆民族朝贡制度的存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针对目前国内外学界在关于中国朝贡制度研究方面,居主流地位的观点存在 的偏差,作者从边疆朝贡制度的存在入手,继而对此深入探讨。 B.中原王朝为维系、规范和发展“朝贡活动”而制定的规则与制定,与在周边 国家实行的朝贡制定的不同点,在于两者的性质有所不同。 C.秦汉以来,中国王朝虽然经历了多次统一与分裂,但是边疆民族朝贡制定没 有中断,它随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始终是被传承而得以延续下去。 D.作者认为,深入探讨中国边疆朝贡制定的理论与思想,有益于全面客观认识 中国古代的朝贡制定,澄清因相关研究造成的模糊认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矢志建设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艾思奇 毛卫平 1937 年,艾思奇从上海来到延安。在欢迎会上,毛泽东同志说,革命要靠枪杆 子,也要靠笔杆子。把枪杆子和笔杆子结合起来,有文有武,文武结合,革命的 事业就能胜利。来到延安,由于对哲学共同的重视和喜好,艾思奇与毛泽东同志 有不少交往。毛泽东同志将年轻的艾思奇视为知音和益友,经常邀请他探讨哲学 问题。有时毛泽东同志到艾思奇的住处,有时艾思奇到毛泽东同志的窑洞,两人 促膝长谈,相互切磋。艾思奇写的书和文章,毛泽东同志都仔细阅读,还做了不 少批注和摘录。 1937 年初,毛泽东同志亲自组织哲学研究会,由艾思奇负责辅导,每周一个晚 上,在毛泽东同志家里开会,主要是学习辩证唯物主义。艾思奇起草学习提纲, 并由他和另外几个同志分头讲解,然后讨论。大家结合实际,畅所欲言,学习空 气很浓厚,最后由毛泽东同志作总结发言。毛泽东同志根据哲学研究会的学习心 得,起草了《辩证唯物主义大纲》,供广大干部学习。 1938 年,在毛泽东同志提议下,延安成立了“新哲学会”,由艾思奇与何思敬 负责。为了满足大家学习哲学、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自己的需要,艾思奇 编写了荟萃延安新哲学着作的《哲学选辑》,其中包括艾思奇写的《研究提纲》
毛泽东同志对《晢学选辑》批读了3遍,特别是认真阅读了艾思奇的《研究提纲》, 并作了不少批注。 1939年初,毛泽东同志组织了一个哲学小组,艾思奇等人参加,每周活动一次, 地点就在毛泽东同志的窑洞。每次总是由毛泽东同志提出问题,让大家准备,然 后一起讨论。讨论的主要内容是《实践论》和《矛盾论》中的哲学问题。在讨论 中,艾思奇发言最多。毛泽东同志对大家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和意见总是认真听 取,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对这两篇哲学着作进行认真修改。 在毛泽东同志的影响和推动下,党中央机关的高级干部及其他人学习哲学的兴趣 也愈加浓厚起来,延安纷纷成立哲学小组,艾思奇都尽量参加他们的活动。中共 中央宣传部成立了以张闻天为组长的学习哲学小组,艾思奇担任学习辅导员,写 学习提纲,作学习辅导,并在讨论会上作总结发言,为推动形成学哲学的热潮发 挥了重要作用。 1942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作了《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 又在延安干部会上作了《反对党八股》的报告。此后召开了一个小型座谈会,提 出编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思想方法”学习材料的设想,并将此 项任务交给艾思奇当时所在的中央研究院中国思想文化研究室来完成。艾思奇等 人接受任务后,苦战近两个月,编写出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思想 方法论》一书,为当时的学习和整风提供了重要辅导材料。 作为延安文化工作的领导人之一,艾思奇创办了由他担任主编的陕甘宁边区第 个大型综合学术期刊《中国文化》。在创刊号上,毛泽东同志发表了《新民主主 义政治与新民主主义文化》一文。艾思奇为该刊撰写了《论中国的特殊性》《抗 战中的陕甘宁边区文化运动》《当前文化运动的任务》《抗战以来几种重要哲学 思想的评述》等文章,发挥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 1943年1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强《解放日报》第四版,调艾思奇任该版 副刊部主任,毛泽东同志亲自起草了《解放日报》第四版征稿办法。1944年1 月8日,艾思奇在《解放日报》发表文章,评论《逼上梁山》一剧说:中央党校 新编评剧《逼上梁山》是评剧改革后大有成绩的一部作品。1944年3月17日, 艾思奇在《解放日报》发表《群众自己的秧歌队》,并写了一篇社论《从春节宣 传看文艺的新方向》,指出文艺工作要面向群众,同时谈到了文艺的普及和提高 等问题 1944年5月,歌剧《白毛女》上演后,引起较大争议。艾思奇得知后说,《白 毛女》的创作是很不容易的,虽有些缺点,戏是好的。在一次副刊会议上,艾思 奇从方向、思想、艺术诸方面肯定了这部戏剧的重要意义。《白毛女》最终成为 群众喜爱的歌剧,并荣获斯大林文艺奖,成为不朽之作, 抗战时期的延安,物质生活非常艰苦,但精神生活很活跃、很充实。艾思奇在多 条战线勤奋工作,充分发挥了宣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巨大作用,为共 产党人精神家园建设,为中国人民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文有改动)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平实的笔调,通过艾思奇积极推动学习哲学活动和领导革命文化工作 中的事略,展现了他在建设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中的贡献 B.毛泽东将年轻的艾思奇视为知音与益友,经常邀请他到自己的住处探讨哲学 问题,这些材料意在突出毛泽东对艾思奇的爱好与培养
毛泽东同志对《哲学选辑》批读了 3 遍,特别是认真阅读了艾思奇的《研究提纲》, 并作了不少批注。 1939 年初,毛泽东同志组织了一个哲学小组,艾思奇等人参加,每周活动一次, 地点就在毛泽东同志的窑洞。每次总是由毛泽东同志提出问题,让大家准备,然 后一起讨论。讨论的主要内容是《实践论》和《矛盾论》中的哲学问题。在讨论 中,艾思奇发言最多。毛泽东同志对大家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和意见总是认真听 取,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对这两篇哲学着作进行认真修改。 在毛泽东同志的影响和推动下,党中央机关的高级干部及其他人学习哲学的兴趣 也愈加浓厚起来,延安纷纷成立哲学小组,艾思奇都尽量参加他们的活动。中共 中央宣传部成立了以张闻天为组长的学习哲学小组,艾思奇担任学习辅导员,写 学习提纲,作学习辅导,并在讨论会上作总结发言,为推动形成学哲学的热潮发 挥了重要作用。 1942 年 2 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作了《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 又在延安干部会上作了《反对党八股》的报告。此后召开了一个小型座谈会,提 出编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思想方法”学习材料的设想,并将此 项任务交给艾思奇当时所在的中央研究院中国思想文化研究室来完成。艾思奇等 人接受任务后,苦战近两个月,编写出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思想 方法论》一书,为当时的学习和整风提供了重要辅导材料。 作为延安文化工作的领导人之一,艾思奇创办了由他担任主编的陕甘宁边区第一 个大型综合学术期刊《中国文化》。在创刊号上,毛泽东同志发表了《新民主主 义政治与新民主主义文化》一文。艾思奇为该刊撰写了《论中国的特殊性》《抗 战中的陕甘宁边区文化运动》《当前文化运动的任务》《抗战以来几种重要哲学 思想的评述》等文章,发挥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 1943 年 1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强《解放日报》第四版,调艾思奇任该版 副刊部主任,毛泽东同志亲自起草了《解放日报》第四版征稿办法。1944 年 1 月 8 日,艾思奇在《解放日报》发表文章,评论《逼上梁山》一剧说:中央党校 新编评剧《逼上梁山》是评剧改革后大有成绩的一部作品。1944 年 3 月 17 日, 艾思奇在《解放日报》发表《群众自己的秧歌队》,并写了一篇社论《从春节宣 传看文艺的新方向》,指出文艺工作要面向群众,同时谈到了文艺的普及和提高 等问题。 1944 年 5 月,歌剧《白毛女》上演后,引起较大争议。艾思奇得知后说,《白 毛女》的创作是很不容易的,虽有些缺点,戏是好的。在一次副刊会议上,艾思 奇从方向、思想、艺术诸方面肯定了这部戏剧的重要意义。《白毛女》最终成为 群众喜爱的歌剧,并荣获斯大林文艺奖,成为不朽之作。 抗战时期的延安,物质生活非常艰苦,但精神生活很活跃、很充实。艾思奇在多 条战线勤奋工作,充分发挥了宣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巨大作用,为共 产党人精神家园建设,为中国人民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文有改动)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本文以平实的笔调,通过艾思奇积极推动学习哲学活动和领导革命文化工作 中的事略,展现了他在建设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中的贡献。 B.毛泽东将年轻的艾思奇视为知音与益友,经常邀请他到自己的住处探讨哲学 问题,这些材料意在突出毛泽东对艾思奇的爱好与培养
C.新哲学会在延安成立后,为满足大家学习哲学、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 自己的需要,艾思奇积极负责,表现了敢于担当的精神 D.中共中央宣传部成立了学习哲学小组,艾思奇担任学习辅导员,拟定学习提 纲,作学习辅导,为推动学习哲学运动起到了决定作用。 5.本文在为艾思奇作传时,为什么用了大量篇幅记述了毛泽东的一些事略?请 简要回答。(4分) 6.艾思奇在建设共产党的精神家园中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 析。(5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家信 乔显德 这是三十年前的一个故事。那时候,我刚刚当兵,当时,部队里没有外线电话, 更没有手机,遇到急事的时候,就到邮电局发封电报,平时,想和家人或亲朋好 友交流交流,沟通沟通,只有通过书信这种方式,书信成了我们每个军人盼望得 到和寄托思念的唯一方式。 三个月的新兵连生活很快就过去了。刚下到连队,我们这些个新兵就急着给父母、 未婚妻、同学、亲朋好友写信。一晃十几天过去了,新兵们陆陆续续地收到了家 里来信,只有王成森脾毫无动静,他躲在一边发呆。我问他:“怎么了?是不是 想家了?”他涨红了脸,鼓起勇气说:“想家是有一点儿,但主要是愁自己不会 写信。”我听了一怔,眼前的战友是一位很帅气的小伙啊,平时夸夸其谈,怎能 不会写信呢?连信都不会写的人,是怎么当上兵的呢? 向口若悬河的他嗫嚅地说道:“咱俩是好兄弟,你就帮我写封信吧,问问家里 怎么样。”看他那十分难堪的表情,我当即答应了他“行,连队如果没有别的安 排,今晚就写。”这天晚上,我帮他写了好几封信,给父母的、未婚妻的、亲朋 好友的……第二天盖上“军人免费”三角章就发出去了 王成森终于收到来信了。这天,他到连部通信员那里去取回了写着“王成森”字 样的两封信,连蹦带跳地向我跑来,他的意思我明白,是在恳求着我帮他读信, 我打开了信,一封是他父母写的,上面就是歪歪扭扭的几行字,内容是家里一切 都好,不要挂心,在部队要好好干等等。一封信是他女朋友写来的,信纸折叠得 新颖别致,打开一看,一手娟秀的钢笔字恰到好处地躺在红格字信笺上。我问王 成森:“你女朋友什么文化程度?”他回答说:“高中毕业。”我问:“干什么 工作?”他说:“民办教师。”我问:当兵之前,你对象不知道你不会写信吗?” 王成森说:“当兵之前经人介绍,我们刚刚认识,相互都不太了解,说到了部队 加强通信联系,她问我什么文化程度时,我红着脸说是初中毕业。”我开始为他 读信,读着读着,我就感觉不对,他女朋友在信中质问:“是不是把我给忘了? 为什么四个多月才给她写信?假若我不配,我也不高攀,你可以找个比我更好 的!”读到这来,王成森惊慌失措,心仪的女朋友提出分手,心里只有一线希望, 那就是求我帮他继续写信,不让他女朋友知道自己不会写信的事。我就劝他说: “纸里包不住火,你不能瞒她一辈子,不如趁早分手,也别耽误了人家的前程。” 这时的王成森胆量大了起来,说:“你帮我继续写着信,等我在部队混好了,也 就对得住她了
C.新哲学会在延安成立后,为满足大家学习哲学、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 自己的需要,艾思奇积极负责,表现了敢于担当的精神。 D.中共中央宣传部成立了学习哲学小组,艾思奇担任学习辅导员,拟定学习提 纲,作学习辅导,为推动学习哲学运动起到了决定作用。 5.本文在为艾思奇作传时,为什么用了大量篇幅记述了毛泽东的一些事略?请 简要回答。(4 分) 6.艾思奇在建设共产党的精神家园中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 析。(5 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家信 乔显德 这是三十年前的一个故事。那时候,我刚刚当兵,当时,部队里没有外线电话, 更没有手机,遇到急事的时候,就到邮电局发封电报,平时,想和家人或亲朋好 友交流交流,沟通沟通,只有通过书信这种方式,书信成了我们每个军人盼望得 到和寄托思念的唯一方式。 三个月的新兵连生活很快就过去了。刚下到连队,我们这些个新兵就急着给父母、 未婚妻、同学、亲朋好友写信。一晃十几天过去了,新兵们陆陆续续地收到了家 里来信,只有王成森脾毫无动静,他躲在一边发呆。我问他:“怎么了?是不是 想家了?”他涨红了脸,鼓起勇气说:“想家是有一点儿,但主要是愁自己不会 写信。”我听了一怔,眼前的战友是一位很帅气的小伙啊,平时夸夸其谈,怎能 不会写信呢?连信都不会写的人,是怎么当上兵的呢? 一向口若悬河的他嗫嚅地说道:“咱俩是好兄弟,你就帮我写封信吧,问问家里 怎么样。”看他那十分难堪的表情,我当即答应了他“行,连队如果没有别的安 排,今晚就写。”这天晚上,我帮他写了好几封信,给父母的、未婚妻的、亲朋 好友的……第二天盖上“军人免费”三角章就发出去了。 王成森终于收到来信了。这天,他到连部通信员那里去取回了写着“王成森”字 样的两封信,连蹦带跳地向我跑来,他的意思我明白,是在恳求着我帮他读信, 我打开了信,一封是他父母写的,上面就是歪歪扭扭的几行字,内容是家里一切 都好,不要挂心,在部队要好好干等等。一封信是他女朋友写来的,信纸折叠得 新颖别致,打开一看,一手娟秀的钢笔字恰到好处地躺在红格字信笺上。我问王 成森:“你女朋友什么文化程度?”他回答说:“高中毕业。”我问:“干什么 工作?”他说:“民办教师。”我问:当兵之前,你对象不知道你不会写信吗?” 王成森说:“当兵之前经人介绍,我们刚刚认识,相互都不太了解,说到了部队 加强通信联系,她问我什么文化程度时,我红着脸说是初中毕业。”我开始为他 读信,读着读着,我就感觉不对,他女朋友在信中质问:“是不是把我给忘了? 为什么四个多月才给她写信?假若我不配,我也不高攀,你可以找个比我更好 的!”读到这来,王成森惊慌失措,心仪的女朋友提出分手,心里只有一线希望, 那就是求我帮他继续写信,不让他女朋友知道自己不会写信的事。我就劝他说: “纸里包不住火,你不能瞒她一辈子,不如趁早分手,也别耽误了人家的前程。” 这时的王成森胆量大了起来,说:“你帮我继续写着信,等我在部队混好了,也 就对得住她了
不觉到了第二年,部队接到上级命令,赴云南前线执行战斗任务,我和王成森都 写了请战书,到前线去了,为不让他女朋友知道我们上了前线,我就把家信套在 信封里,让住在内地营房的战友盖上内地的邮戳发出去,做得天衣无缝。 在前线的时间里,王成森表现的异常突出,部队换防前,军区表彰了一批在前线 作战的优秀士兵,我和王成森都荣立了三等战功 王成森高兴得几乎一夜没睡好觉,第二天就追着我给他女朋友写信,我问怎么写, 他说:“报喜啊!”我说:“你又没跟你人家说去了前线,她怎么会相信你立了 三等战功?这回可就真露馅了,她猜测你在欺骗她,要是把以前瞒着她的事都抖 搂出来,就不好收拾了!”王成森大胆地说:“不要管这么多,估计她一定会高 兴的,何况我们家乡有政策,凡是荣立三等战功的战士都安排正式工作!”我按 着王成森需要表达的意思,给他女朋友洋洋洒洒写了五页纸,写完了,王成森看 也没看,就发出去了。 半个月后,王成森收到了女朋友的来信,信封鼓鼓囊囊的,打开信一看,竟写了 八页信纸,信里一口一个“亲爱的”叫着,写得特别暧昧。我也不好意思全读出 来,有些过于暧昧的词就跳过去了,信的落款“爱你的萍妹”。王成森听着信, 心里美滋滋的,抿着嘴笑 第二年十月,经过刻苦学习,王成森已经认识三千多个字了。这时,正好有一批 三等功荣立者需要复员,王成森报了名,部队首长批准了他的请求。临行前,我 为他送别,他感激地说:“要不是你给我写信,我的媳妇早吹了,谢谢你!”我 说:“要谢!就谢你自己吧。 后来,听说王成森顺利地安排了工作,和他的萍愉快地结了婚,建立起幸福美满 的家庭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运用回忆的手法开篇,扼要介绍书信在当时通讯中的重要地位,既交代 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又为故事的展开作了铺垫。 B.“平时夸夸其谈,怎能不会写信呢?连信都不会写的人,是怎么当上兵的 呢?”这段心理描写,表现了我对王成森鄙夷不屑的态度。 C.“信纸折叠得新颖别致,打开信一看,一手隽秀的钢笔字恰到好处地躺在红 格子信笺上。”这些描写侧面衬托了王成森女友的形象美。 D.“你只管继续替我写信,等我在部队混好了,也就对得住她了。”王成森的 这句话表现了他的政治上进心和折服未婚妻的坚强决心 E.小说以“家信”为线索,运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通过正面描写王成森的形 象、语言、心理和行为。再现了特殊时期的一段社会生活。 8.“我”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9.小说中的王成森是个怎样的艺术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5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柳虬,字仲盘,河东解人也。虬年十三,便专精好学。时贵游子弟就学者,并车 服华盛,唯虬不事容饰。遍受《五经》,略通大义,兼涉子史,雅好属文。孝昌 中,扬州刺史李宪举虬秀才,兗州刺史冯俊引虬为府主簿。樊义为扬州刺史, 乃以虬为扬州中从事,加镇远将军。非其好也,并弃官还洛阳。属天下丧乱,乃 退耕于阳城,有终焉之志
不觉到了第二年,部队接到上级命令,赴云南前线执行战斗任务,我和王成森都 写了请战书,到前线去了,为不让他女朋友知道我们上了前线,我就把家信套在 信封里,让住在内地营房的战友盖上内地的邮戳发出去,做得天衣无缝。 在前线的时间里,王成森表现的异常突出,部队换防前,军区表彰了一批在前线 作战的优秀士兵,我和王成森都荣立了三等战功。 王成森高兴得几乎一夜没睡好觉,第二天就追着我给他女朋友写信,我问怎么写, 他说:“报喜啊!”我说:“你又没跟你人家说去了前线,她怎么会相信你立了 三等战功?这回可就真露馅了,她猜测你在欺骗她,要是把以前瞒着她的事都抖 搂出来,就不好收拾了!”王成森大胆地说:“不要管这么多,估计她一定会高 兴的,何况我们家乡有政策,凡是荣立三等战功的战士都安排正式工作!”我按 着王成森需要表达的意思,给他女朋友洋洋洒洒写了五页纸,写完了,王成森看 也没看,就发出去了。 半个月后,王成森收到了女朋友的来信,信封鼓鼓囊囊的,打开信一看,竟写了 八页信纸,信里一口一个“亲爱的”叫着,写得特别暧昧。我也不好意思全读出 来,有些过于暧昧的词就跳过去了,信的落款“爱你的萍妹”。王成森听着信, 心里美滋滋的,抿着嘴笑。 第二年十月,经过刻苦学习,王成森已经认识三千多个字了。这时,正好有一批 三等功荣立者需要复员,王成森报了名,部队首长批准了他的请求。临行前,我 为他送别,他感激地说:“要不是你给我写信,我的媳妇早吹了,谢谢你!”我 说:“要谢!就谢你自己吧。” 后来,听说王成森顺利地安排了工作,和他的萍愉快地结了婚,建立起幸福美满 的家庭。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 A.小说运用回忆的手法开篇,扼要介绍书信在当时通讯中的重要地位,既交代 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又为故事的展开作了铺垫。 B.“平时夸夸其谈,怎能不会写信呢?连信都不会写的人,是怎么当上兵的 呢?”这段心理描写,表现了我对王成森鄙夷不屑的态度。 C.“信纸折叠得新颖别致,打开信一看,一手隽秀的钢笔字恰到好处地躺在红 格子信笺上。”这些描写侧面衬托了王成森女友的形象美。 D.“你只管继续替我写信,等我在部队混好了,也就对得住她了。”王成森的 这句话表现了他的政治上进心和折服未婚妻的坚强决心。 E.小说以“家信”为线索,运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通过正面描写王成森的形 象、语言、心理和行为。再现了特殊时期的一段社会生活。 8.“我”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 分) 9.小说中的王成森是个怎样的艺术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5 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柳虬,字仲盘,河东解人也。虬年十三,便专精好学。时贵游子弟就学者,并车 服华盛,唯虬不事容饰。遍受《五经》,略通大义,兼涉子史,雅好属文。孝昌 中,扬州刺史李宪举虬秀才,兗州刺史冯俊 引虬为府主簿。樊义为扬州刺史, 乃以虬为扬州中从事,加镇远将军。非其好也,并弃官还洛阳。属天下丧乱,乃 退耕于阳城,有终焉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