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一中201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2010.3 第Ⅰ卷阅读题 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砚铭考 砚,是人们熟悉的磨墨工具,在我国已经有悠久的历史。黄帝时代是我国从原始氏族阶段向国家形成过 渡的时期,当时,已经出现私有财产,人们把自己心爱的墨海——大砚,刻上自己的名字表示拥有。砚铭, 是刻在砚底、砚头、砚盖、砚身四侧或其他空余部分的一种可长可短,亦诗亦文,不拘一格的自由文体。 古人大多把格言、诗句、警句作为砚铭,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时时劝勉自己要躬身力行。就是今人, 也时闻有如此雅兴。因此,它也是我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之一。它不仅能增加砚台的 艺术欣赏价值,而且还是文物评定的标准和鉴定真伪的依据,故颇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后来,随着社会 的进步,砚铭也由最初简单表示所属关系的姓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记事咏物、说理寄情、言志叙怀的文 学形式。《大戴礼记》所载的西周太公金匮砚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砚铭,是以文学形式写成的,其铭曰:“石 墨相著而黑,邪心谗言,得无白。”不过作为一种文学创作体裁的砚铭,还是到了汉魏时期才形成。作为文 学形式的早期砚铭,大多数是就砚说砚,是文人用以品评和赞美砚的。到了宋代,人们喜欢用它抒发自己 的思想感情,从此以后,言志寄情、赋诗颂词便成了砚铭创作的主流之一,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佳作。如文天祥写的砚铭:“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就属此类 砚铭作为艺术品的出现,比作为文学作品要晚得多,它兴于宋元,盛于明清。宋末元初,我国篆刻艺术 空前兴盛,砚铭在它的影响下,开始向艺术方向发展。在刻制技艺上,砚铭广泛地吸收了篆刻艺术的全面 构图、章法布局和刀法技巧,大大地提高了砚铭的艺术欣赏品位。同时砚铭亦趋于完备,年款也较之前代 更为普遍,并出现了在铭后加钤[注:盖(图章)的新内容。从此,款记便成了砚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更 增加了砚铭的装饰美。明清时期,赏砚之风日盛。当时金石书法名家辈出,他们中不少人自己动手书写和 镌刻砚铭,如纪晓岚。为了把书法、雕刻和装饰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其达到最好的艺术效果,在书写和镌 刻之前,都要对砚铭的全面布局、章法的疏密错落和刀法运用进行反复推敲,精心设计。砚面构图,因形 而异,行、草、篆、楷,因砚而择,使其布局得体,和而不同。同时刀法的运用也力求做到笔画的顿挫 轻重、快慢、转折,要刻得生动自然,既有笔意又有刀味。不过,砚铭的书写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文章写作, 囚受到砚面与雕刻过程的限制,制作者选用的铭文大多简短、扼要、精辟,因此砚铭虽短,却字字千金, 均是砚铭者的真情流露,从而使砚铭的文学美与艺术美融为一体,真正成为既具观赏性,又具实用性的艺 术品 1砚铭作为艺术品“兴于宋元,盛于明清”的具体体现是什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3分) A.宋末元初,砚铭吸收了篆刻艺术的全面构图、章法布局和刀法技巧,提高了砚铭的艺术欣赏品位。 B宋末元初,款记成了砚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更增加了砚铭的装饰美 C.明清时期,砚面构图,布局得体,和而不同,刀法运用反复推敲,精心设计 D明清时期,砚铭简短、扼要、精辟,字字千金,能充分地表现砚铭者的真实情感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古人大多把砚铭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时时劝勉自己要躬身力行,因此文物家一般把砚铭当作鉴定 文物真伪的依据。 B宋代,文人墨客用砚铭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C砚铭作为一种文学创作体裁,到了汉魏时期才形成,内容上大多就砚说砚 D纪晓岚是清代金石书法名家中自己动手书写和镌刻砚铭的名家
银川一中 2010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卷 2010.3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 砚 铭 考 砚,是人们熟悉的磨墨工具,在我国已经有悠久的历史。黄帝时代是我国从原始氏族阶段向国家形成过 渡的时期,当时,已经出现私有财产,人们把自己心爱的墨海——大砚,刻上自己的名字表示拥有。砚铭, 是刻在砚底、砚头、砚盖、砚身四侧或其他空余部分的一种可长可短,亦诗亦文,不拘一格的自由文体。 古人大多把格言、诗句、警句作为砚铭,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时时劝勉自己要躬身力行。就是今人, 也时闻有如此雅兴。因此,它也是我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之一。它不仅能增加砚台的 艺术欣赏价值,而且还是文物评定的标准和鉴定真伪的依据,故颇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后来,随着社会 的进步,砚铭也由最初简单表示所属关系的姓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记事咏物、说理寄情、言志叙怀的文 学形式。《大戴礼记》所载的西周太公金匮砚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砚铭,是以文学形式写成的,其铭曰:“石 墨相著而黑,邪心谗言,得无白。”不过作为一种文学创作体裁的砚铭,还是到了汉魏时期才形成。作为文 学形式的早期砚铭,大多数是就砚说砚,是文人用以品评和赞美砚的。到了宋代,人们喜欢用它抒发自己 的思想感情,从此以后,言志寄情、赋诗颂词便成了砚铭创作的主流之一,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佳作。如文天祥写的砚铭:“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就属此类。 砚铭作为艺术品的出现,比作为文学作品要晚得多,它兴于宋元,盛于明清。宋末元初,我国篆刻艺术 空前兴盛,砚铭在它的影响下,开始向艺术方向发展。在刻制技艺上,砚铭广泛地吸收了篆刻艺术的全面 构图、章法布局和刀法技巧,大大地提高了砚铭的艺术欣赏品位。同时砚铭亦趋于完备,年款也较之前代 更为普遍,并出现了在铭后加钤[注:盖(图章)]的新内容。从此,款记便成了砚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更 增加了砚铭的装饰美。明清时期,赏砚之风日盛。当时金石书法名家辈出,他们中不少人自己动手书写和 镌刻砚铭,如纪晓岚。为了把书法、雕刻和装饰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其达到最好的艺术效果,在书写和镌 刻之前,都要对砚铭的全面布局、章法的疏密错落和刀法运用进行反复推敲,精心设计。砚面构图,因形 而异,行、草、篆、楷,因砚而择,使其布局得体,和而不同。同时刀法的运用也力求做到笔画的顿挫、 轻重、快慢、转折,要刻得生动自然,既有笔意又有刀味。不过,砚铭的书写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文章写作, 囚受到砚面与雕刻过程的限制,制作者选用的铭文大多简短、扼要、精辟,因此砚铭虽短,却字字千金, 均是砚铭者的真情流露,从而使砚铭的文学美与艺术美融为一体,真正成为既具观赏性,又具实用性的艺 术品。 1.砚铭作为艺术品“兴于宋元,盛于明清”的具体体现是什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3 分) A.宋末元初,砚铭吸收了篆刻艺术的全面构图、章法布局和刀法技巧,提高了砚铭的艺术欣赏品位。 B.宋末元初,款记成了砚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更增加了砚铭的装饰美。 C.明清时期,砚面构图,布局得体,和而不同,刀法运用反复推敲,精心设计。 D.明清时期,砚铭简短、扼要、精辟,字字千金,能充分地表现砚铭者的真实情感。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古人大多把砚铭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时时劝勉自己要躬身力行,因此文物家一般把砚铭当作鉴定 文物真伪的依据。 B.宋代,文人墨客用砚铭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C.砚铭作为一种文学创作体裁,到了汉魏时期才形成,内容上大多就砚说砚。 D.纪晓岚是清代金石书法名家中自己动手书写和镌刻砚铭的名家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在,我国仍有文人学士把格言、诗句、警句作为砚铭的,且多有年款和图章。 B.散文能更好地抒情言志,从文天祥开始,宋代的砚铭大都用散文形式写成,一般不用诗词写砚铭 C砚铭大多能提高砚的价值,质佳的、传承可考的古砚则会有不同于一般艺术品和文物的潜在价值。 D随着世界性收藏热的升温,带有优秀砚铭的砚,将成为当代喜欢收藏砚的人追求的对象。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 有名于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好 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更 为太子取妇。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乃因谗太子建。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无忌又日 夜言太子短于王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且欲入为乱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 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太子建亡奔宋。 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王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 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 父之死?不如夺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仇,我将归 死。”尚既就执,子胥遂亡。至昭关,昭关欲执之,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 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 岂徒百金剑邪!”不受。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乃进 专诸于公子光。五年而楚平王卒,轸立为后,是为昭王。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 闾。阖闾既立,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四年,吴伐楚,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九年,阖闾悉兴 师与唐、蔡伐楚,五战,遂至郢。昭王出亡。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 然后己。 太史公曰:“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 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好:美丽 B.无忌既以秦女自姐于平王媚:讨好 C.名垂于后世 垂:铭刻 D.赐粟五百石,爵执 赐:赏赐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高。考-资。源。网 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二子到,则父子俱死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C.此剑直百金,以与父 今以钟磐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D.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平王是个荒淫昏愦的国君,他不顾廉耻,只顾自己享乐,把本来要做儿媳的秦女据为己有,还听信 谗言,要杀害忠臣和骨肉,最终给楚国带来灾难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现在,我国仍有文人学士把格言、诗句、警句作为砚铭的,且多有年款和图章。 B.散文能更好地抒情言志,从文天祥开始,宋代的砚铭大都用散文形式写成,一般不用诗词写砚铭。 C.砚铭大多能提高砚的价值,质佳的、传承可考的古砚则会有不同于一般艺术品和文物的潜在价值。 D.随着世界性收藏热的升温,带有优秀砚铭的砚,将成为当代喜欢收藏砚的人追求的对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4-7 题:(19 分)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 有名于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好, 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更 为太子取妇。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乃因谗太子建。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无忌又日 夜言太子短于王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且欲入为乱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 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太子建亡奔宋。 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王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 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 父之死?不如夺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仇,我将归 死。”尚既就执,子胥遂亡。至昭关,昭关欲执之,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 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 岂徒百金剑邪!”不受。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乃进 专诸于公子光。五年而楚平王卒,轸立为后,是为昭王。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 闾。阖闾既立,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四年,吴伐楚,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九年,阖闾悉兴 师与唐、蔡伐楚,五战,遂至郢。昭王出亡。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 然后已。 太史公曰:“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 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 好:美丽 B.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 媚:讨好 C.名垂于后世。 垂:铭刻 D.赐粟五百石,爵执 赐:赏赐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高。考-资。源。网 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二子到,则父子俱死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C.此剑直百金,以与父 今以钟磐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D.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楚平王是个荒淫昏愦的国君,他不顾廉耻,只顾自己享乐,把本来要做儿媳的秦女据为己有,还听信 谗言,要杀害忠臣和骨肉,最终给楚国带来灾难
B.伍子胥是一个有胆识有才干、爱憎分明、敢作敢为的英雄。在关键时刻,他一眼就看出楚王的阴谋,作 出正确的抉择,在吴国,他帮助阖闾登上王位,取得他的信任,终于实现了借力报仇的愿望。 C.文中借用楚亡吴兴的史实,说明君王“亲贤远佞”的重要性。 D.司马迁以史家的眼光,评价伍子胥的大丈夫之“忍性”与“大谋”,正因伍子胥能“弃小义”,故而能“雪大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3分) 译文: (2)不诛且为楚忧。(3分) 译文 (3)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4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1)风尘荏苒:喻战乱不绝,辗转流离。(2)怜俜:飘零之意。 8.诗中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经历?请结合全诗描述。(5分) 9.试从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诗歌一二两联。(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署道难》 (2)几处早莺争暖树 。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 行》) (3)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孟子《鱼我所欲 也》) 请在以下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不能跨大题选做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秋颂(罗兰)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 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 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籍染枫林的《秋院》。髙髙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 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
B.伍子胥是一个有胆识有才干、爱憎分明、敢作敢为的英雄。在关键时刻,他一眼就看出楚王的阴谋,作 出正确的抉择,在吴国,他帮助阖闾登上王位,取得他的信任,终于实现了借力报仇的愿望。 C.文中借用楚亡吴兴的史实,说明君王“亲贤远佞”的重要性。 D.司马迁以史家的眼光,评价伍子胥的大丈夫之“忍性”与“大谋”,正因伍子胥能“弃小义”,故而能“雪大 耻”。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3 分) 译文: (2)不诛且为楚忧。(3 分) 译文: (3)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4 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11 分) 宿 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1)风尘荏苒:喻战乱不绝,辗转流离。(2)怜俜:飘零之意。 8. 诗中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经历?请结合全诗描述。(5 分) 9. 试从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诗歌一二两联。(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署道难》) (2)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 行》) (3)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______。(孟子《鱼我所欲 也》) 乙 选考题 请在以下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不能跨大题选做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秋颂(罗兰)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 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 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籍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 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
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最耐寻味的是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一季节 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预,不必留连。 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著。“傲 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宇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澹如秋水 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潇,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 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滄泊的季节。它经了春之篷勃与夏之繁盛,不 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 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文语言优美,格调清新,但缺乏向上精神,读后给人以低落感 B.文章以诗化的语言与句式、饱含激情地赞美了秋天的美 C.作者重点描绘了秋天的外在美,使其人格化、个性化 D.从作者对秋的描绘中我们可以体会作者的淡泊名利和豁达的胸怀。 E.文章流露出作者淡然、旷达的态度,透澈的思维,体现了文章的内在美 (2)以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笔下秋的特点。(6分)高。考资。源。网 答 (不超过10字) (3)作者写《秋院》这幅画的用意是什么?(6分) (不超过20字) (4)作者在写到秋风时,说到“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你从中能悟到什么哲理,请结合你的生活阅历谈谈。(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 (4)题。(25分) 科学大师钱学森 我给科学大师钱学森当了20多年的秘书,可以说一句不夸张的话:恐怕很少有人比他买的书多。新华 书店专门给他留一个格子,出了什么新书就给他留着,包括当时最尖端的外文科学书籍、杂志。新华书店 的人都问,他一个人读的了这么多?是不是你们这些人在“加塞”?一次,看书店送来的书里还有一本菜谱, 我还以为是厨师“搭车”买的,一问才知,原来这也是钱老的读物。 钱老不是一个藏书家,而是一个看书家。他看书的效率也很高,哪些章节废话多,哪些章节有内容,他 一浏览就知道了,并且把精彩的章节推荐给我们 钱老本人也说:我不仅喜欢科学,也喜欢艺术。包括艺术理论。他在上海交大的时候,就读过普列汉诺 夫的《艺术论》,他说:我读后很受启迪,原来对艺术还可以用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分类。 应该说钱学森从青少年时期就有实事求是的品德,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来不得一点含糊。所以大家不 品德是虚的,没有这些成就不了大师 在上海交大的时候,一次水动力学考试,教授给钱学森判了满分。但卷子发下来以后,钱学森发现有一 个小小的错误老师没有注意到,马上举手说:老师我没有全对,我这儿做错了。教授后来给他扣了4分, 并把卷子保留着,去世之前还说:我这儿还有一份钱学森的卷子
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最耐寻味的是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 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预,不必留连。 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著。“傲 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宇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澹如秋水, 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潇,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 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澹泊的季节。它经了春之篷勃与夏之繁盛,不 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 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 本文语言优美,格调清新,但缺乏向上精神,读后给人以低落感。 B. 文章以诗化的语言与句式、饱含激情地赞美了秋天的美。 C. 作者重点描绘了秋天的外在美,使其人格化、个性化。 D. 从作者对秋的描绘中我们可以体会作者的淡泊名利和豁达的胸怀。 E. 文章流露出作者淡然、旷达的态度,透澈的思维,体现了文章的内在美。 (2)以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笔下秋的特点。(6 分) 高。考-资。源。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 10 字) (3)作者写《秋院》这幅画的用意是什么?(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 20 字) (4)作者在写到秋风时,说到“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你从中能悟到什么哲理,请结合你的生活阅历谈谈。(8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 分) 科学大师钱学森 涂元季 我给科学大师钱学森当了 20 多年的秘书,可以说一句不夸张的话;恐怕很少有人比他买的书多。新华 书店专门给他留一个格子,出了什么新书就给他留着,包括当时最尖端的外文科学书籍、杂志。新华书店 的人都问,他一个人读的了这么多?是不是你们这些人在“加塞”?一次,看书店送来的书里还有一本菜谱, 我还以为是厨师“搭车”买的,一问才知,原来这也是钱老的读物。 钱老不是一个藏书家,而是一个看书家。他看书的效率也很高,哪些章节废话多,哪些章节有内容,他 一浏览就知道了,并且把精彩的章节推荐给我们。 钱老本人也说:我不仅喜欢科学,也喜欢艺术。包括艺术理论。他在上海交大的时候,就读过普列汉诺 夫的《艺术论》,他说:我读后很受启迪,原来对艺术还可以用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分类。 应该说钱学森从青少年时期就有实事求是的品德,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来不得一点含糊。所以大家不 要以为科学精神、科学品德是虚的,没有这些成就不了大师。 在上海交大的时候,一次水动力学考试,教授给钱学森判了满分。但卷子发下来以后,钱学森发现有一 个小小的错误老师没有注意到,马上举手说:老师我没有全对,我这儿做错了。教授后来给他扣了 4 分, 并把卷子保留着,去世之前还说:我这儿还有一份钱学森的卷子
钱老对“一团和气”的学术空气很不满意。他批评说:大家当面都是你好我好,可是背后乱发议论,这不 是搞学术的,不是发展科学的学风。 有一件事情我至今记得很清楚:钱老和茅以升先生的争论。钱老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大意是:先要奠定 好理论基础,再来学习工程技术。茅老看后有不同意见,认为先掌握了某种技术,再来学习理论,也不见 得错,就发了一篇文章表示不同意见,直接点了钱学森的名字。茅老过世后出了一本文集,其中收录了这 篇文章,但编辑把钱学森的名字隐去了。钱老看到这篇文章后说:茅老在文章中批评的就是我,为什么不 把我的名字点出来?学术上应该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人。所以,他马上就给这个出版社写了一封信,说希望 你们再版的时候加一个注,就说茅老批评的那篇文章就是我写的,我应该负责任 所以在学术上就应该公开争论,但是许多人抹不开面子,甚至互相封锁、互相保留,他说这些都阻碍了 科学的发展。 钱老在生活上很随意,但在原则问题上很较真,不怕得罪人 钱老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哪怕是一点点小事情。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一天他在《人民日报》上看到 篇关于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文章,马上给我写了一个条:涂元季同志,我已经看到《人民日报》刊登了缴 纳个人所得税的消息,按照这个规定我是要缴税的。请你尽快帮我问清楚。我问了一下有关部门,他们说: 现在这个问题还在讨论阶段,请转告钱老,让他老人家不要着急,等具体办法下来后我们马上告诉他 大事上更是如此。就拿第二代战略导弹的接班人问题说吧,当时第一代战略导弹的总设计师都是与钱老 同辈的老科学家,谁来担当二代战略导弹的接班人?答案其实好多人都清楚,但就是没人敢公开提出来 在原航天部党委会上,钱老说:我认为,第二代的战略导弹要由年轻人来担当重任,总设计师由他们来当 吧 他说完后,大家马上热烈鼓掌,都说“同意“。要知道,说“同意”容易,但谁第一个发表意见可是得罪人的 事!要不是钱老第一个提议,谁敢出这个头? 钱老晚年给自己定了几条规矩,如不接受吃请,不参加任何开幕式,不为他人写序,不题词 这是钱老抵制学术乃至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的唯一办法。钱老退休之后,无职无权,面对不正之风,他说 我唯一的办法就是洁身自好,不沾一点点污泥 就拿成果鉴定会说吧,钱老认为:我不能说这些成果都是不好的,但是我知道鉴定会有很多文章,我区 别不清,唯一的做法就是回避。但“回避”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比方说有一位领导同志的孩子主持了 个项目,说这个项目是按照钱老的倡导来做的,希望他能参加鉴定会。钱老很郑重的回了一封信,说:虽 然这件事情是我倡导的,但我只是知道宏观上的大方向,具体细节我并不懂,因此我不宜参加你们的鉴定 摘编自2009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研究科学的钱学森,不仅读科学书籍、杂志,也读艺术、艺术理论书籍,甚至连菜谱都读,兴趣广泛, 多读书是他成为科学大师的因素之一。 B.上海交大水动力学教授最初保留补扣了4分的钱学森的试卷,是因为他有先见之明,知道钱学森以后一 定会成为伟大人物 C.钱学森得知某出版社在出版茅以升文集时,隐去了茅以升直接批评自己的名字,便给出版社写信,要求 其在再版时把隐去的名字恢复过来 森第一个提出第二代战略导弹的总设计师要有年轻人来担当,一是因为他学术地位尊崇,透光石也 是因为他不怕得罪人 E.钱学森郑重地拒绝参加某领导同志的孩子主持的项目的成果鉴定会,是因为该项目宏观关上的大方向是 他倡导的,但具体细节他不懂 (2)文章说“所以大家不要以为科学精神、科学品德是虚的”,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科学精神、科学品德 在本文的内涵是什么?(6分)
钱老对“一团和气”的学术空气很不满意。他批评说:大家当面都是你好我好,可是背后乱发议论,这不 是搞学术的,不是发展科学的学风。 有一件事情我至今记得很清楚:钱老和茅以升先生的争论。钱老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大意是:先要奠定 好理论基础,再来学习工程技术。茅老看后有不同意见,认为先掌握了某种技术,再来学习理论,也不见 得错,就发了一篇文章表示不同意见,直接点了钱学森的名字。茅老过世后出了一本文集,其中收录了这 篇文章,但编辑把钱学森的名字隐去了。钱老看到这篇文章后说:茅老在文章中批评的就是我,为什么不 把我的名字点出来?学术上应该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人。所以,他马上就给这个出版社写了一封信,说希望 你们再版的时候加一个注,就说茅老批评的那篇文章就是我写的,我应该负责任。 所以在学术上就应该公开争论,但是许多人抹不开面子,甚至互相封锁、互相保留,他说这些都阻碍了 科学的发展。 钱老在生活上很随意,但在原则问题上很较真,不怕得罪人。 钱老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哪怕是一点点小事情。上世纪 90 年代初,有一天他在《人民日报》上看到 一篇关于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文章,马上给我写了一个条:涂元季同志,我已经看到《人民日报》刊登了缴 纳个人所得税的消息,按照这个规定我是要缴税的。请你尽快帮我问清楚。我问了一下有关部门,他们说: 现在这个问题还在讨论阶段,请转告钱老,让他老人家不要着急,等具体办法下来后我们马上告诉他。 大事上更是如此。就拿第二代战略导弹的接班人问题说吧,当时第一代战略导弹的总设计师都是与钱老 同辈的老科学家,谁来担当二代战略导弹的接班人?答案其实好多人都清楚,但就是没人敢公开提出来。 在原航天部党委会上,钱老说:我认为,第二代的战略导弹要由年轻人来担当重任,总设计师由他们来当 吧。 他说完后,大家马上热烈鼓掌,都说“同意“。要知道,说“同意”容易,但谁第一个发表意见可是得罪人的 事!要不是钱老第一个提议,谁敢出这个头? 钱老晚年给自己定了几条规矩,如不接受吃请,不参加任何开幕式,不为他人写序,不题词。 这是钱老抵制学术乃至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的唯一办法。钱老退休之后,无职无权,面对不正之风,他说: 我唯一的办法就是洁身自好,不沾一点点污泥。 就拿成果鉴定会说吧,钱老认为:我不能说这些成果都是不好的,但是我知道鉴定会有很多文章,我区 别不清,唯一的做法就是回避。但“回避”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比方说有一位领导同志的孩子主持了一 个项目,说这个项目是按照钱老的倡导来做的,希望他能参加鉴定会。钱老很郑重的回了一封信,说:虽 然这件事情是我倡导的,但我只是知道宏观上的大方向,具体细节我并不懂,因此我不宜参加你们的鉴定 会。 (摘编自 2009 年 11 月 13 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研究科学的钱学森,不仅读科学书籍、杂志,也读艺术、艺术理论书籍,甚至连菜谱都读,兴趣广泛, 多读书是他成为科学大师的因素之一。 B. 上海交大水动力学教授最初保留补扣了 4 分的钱学森的试卷,是因为他有先见之明,知道钱学森以后一 定会成为伟大人物。 C. 钱学森得知某出版社在出版茅以升文集时,隐去了茅以升直接批评自己的名字,便给出版社写信,要求 其在再版时把隐去的名字恢复过来。 D. 钱学森第一个提出第二代战略导弹的总设计师要有年轻人来担当,一是因为他学术地位尊崇,透光石也 是因为他不怕得罪人。 E. 钱学森郑重地拒绝参加某领导同志的孩子主持的项目的成果鉴定会,是因为该项目宏观关上的大方向是 他倡导的,但具体细节他不懂。 (2)文章说“所以大家不要以为科学精神、科学品德是虚的”,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科学精神、科学品德” 在本文的内涵是什么?(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