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一中200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测试 语文试卷 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手术戒毒 吸毒成瘾被认为是“不治之症”,因为即使生理上戒毒了,心理上仍难以戒断。然而,俄罗斯一位脑 外科医生近日表示,只要给瘾君子作一个简单的手术,就能让他们永远告别毒品,手术的成功率达到80% 斯维雅托斯拉夫·米德维迪夫是圣彼得堡市人脑研究院一位非常有名的脑外科医生。他表示,把一根 细针插入患者脑部,然后再切除大脑中的那些毒瘾组织,手术就算大功告成。这种手术之所以如此有效是 因为其他戒毒方法首先注重身体方面的治疗,而他的手术则是治疗病人的神经系统。在过去两年里,米德 维迪夫已经给数百名病人做了这种革命性的手术,绝大多数病人发现他们突然获得了解放。生活由此充满 了阳光。 米德维迪夫说:“事实上,这并不是一项新的医学技术,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医生都在用这种方法治疗 妄想症之类的与神经有关的疾病,我只不过从中受到启发,才想到用这种方法治疗毒瘾,实际上,‘妄想 也是一种瘾。这种手术的好处是不会对人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造成任何不良影响。 米德维迪夫出生在医生世家,他的曾祖父曾做过列宁的私人医生,也是斯大林的保健医生,他的母亲 贝克蒂丽娃是一名备受尊敬的神经外科医生。虽然米德维迪夫认为,这种手术同样可以用来根治赌瘾、暴 食症、酒瘾等,但他并不认为这会被广泛使用,因为虽然手术实施起来比较简单,但任何脑部手术,其危 险性都是相当大的。他介绍说,五十年代,捷克斯洛伐克两名外科医生获得许可,对行为危险的犯罪分子 和精神病人实施这种手术,虽然手术很成功,但引起巨大的道德争议。米德维迪夫说:“这种手术应该是 瘾君子的最后选择。吸食4年的海洛因就可能使人死亡,我一般要等到病人的肝基本上失去能力,患上B 型或C型肝炎后,才给他们做手术。也就是说,只有到了生死关头,我才会让病人选择这种手术。” 1.米德维迪夫这种手术被称为“革命性的手术”,对此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米德维迪夫已经给数百名病人做了这种手术,绝大多数病人发现他们突然获得了解放。 B.米德维迪夫在俄罗斯首次实施了这种手术,这是一项新的医学技术。 C.因为吸毒成瘾被认为是“不治之症”,而米德维迪夫的治疗方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D.其他戒毒方法首先注重身体方面的治疗,而米德维夫的手术则是治疗病人的神经系统 2.末段的主要内容是(3分) A.手术医生出生在医疗世家,而他母亲也是备受尊敬的神经外科医生。 B.米德维迪夫的手术还可用来治疗赌瘾、暴食症和酒瘾等。 C.这种手术会引起巨大的道德争议。 D.只有瘾君子到了生死关头,米德维迪夫才会让病人选择这种戒毒手术 3.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吸毒成瘾的人即使生理上戒毒了,但心理上仍难以戒断。 B.这种戒毒手术不会对人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造成不良影响
宁夏银川一中 2009 届高三第二次月考测试 语 文 试 卷 Ⅰ卷 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手术戒毒 吸毒成瘾被认为是“不治之症”,因为即使生理上戒毒了,心理上仍难以戒断。然而,俄罗斯一位脑 外科医生近日表示,只要给瘾君子作一个简单的手术,就能让他们永远告别毒品,手术的成功率达到 80%。 斯维雅托斯拉夫·米德维迪夫是圣彼得堡市人脑研究院一位非常有名的脑外科医生。他表示,把一根 细针插入患者脑部,然后再切除大脑中的那些毒瘾组织,手术就算大功告成。这种手术之所以如此有效是 因为其他戒毒方法首先注重身体方面的治疗,而他的手术则是治疗病人的神经系统。在过去两年里,米德 维迪夫已经给数百名病人做了这种革命性的手术,绝大多数病人发现他们突然获得了解放。生活由此充满 了阳光。 米德维迪夫说:“事实上,这并不是一项新的医学技术,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医生都在用这种方法治疗 妄想症之类的与神经有关的疾病,我只不过从中受到启发,才想到用这种方法治疗毒瘾,实际上,‘妄想’ 也是一种瘾。这种手术的好处是不会对人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造成任何不良影响。” 米德维迪夫出生在医生世家,他的曾祖父曾做过列宁的私人医生,也是斯大林的保健医生,他的母亲 贝克蒂丽娃是一名备受尊敬的神经外科医生。虽然米德维迪夫认为,这种手术同样可以用来根治赌瘾、暴 食症、酒瘾等,但他并不认为这会被广泛使用,因为虽然手术实施起来比较简单,但任何脑部手术,其危 险性都是相当大的。他介绍说,五十年代,捷克斯洛伐克两名外科医生获得许可,对行为危险的犯罪分子 和精神病人实施这种手术,虽然手术很成功,但引起巨大的道德争议。米德维迪夫说:“这种手术应该是 瘾君子的最后选择。吸食 4 年的海洛因就可能使人死亡,我一般要等到病人的肝基本上失去能力,患上 B 型或 C 型肝炎后,才给他们做手术。也就是说,只有到了生死关头,我才会让病人选择这种手术。” 1.米德维迪夫这种手术被称为“革命性的手术”,对此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米德维迪夫已经给数百名病人做了这种手术,绝大多数病人发现他们突然获得了解放。 B.米德维迪夫在俄罗斯首次实施了这种手术,这是一项新的医学技术。 C.因为吸毒成瘾被认为是“不治之症”,而米德维迪夫的治疗方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D.其他戒毒方法首先注重身体方面的治疗,而米德维夫的手术则是治疗病人的神经系统。 2.末段的主要内容是(3 分) A.手术医生出生在医疗世家,而他母亲也是备受尊敬的神经外科医生。 B.米德维迪夫的手术还可用来治疗赌瘾、暴食症和酒瘾等。 C.这种手术会引起巨大的道德争议。 D.只有瘾君子到了生死关头,米德维迪夫才会让病人选择这种戒毒手术。 3.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吸毒成瘾的人即使生理上戒毒了,但心理上仍难以戒断。 B.这种戒毒手术不会对人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造成不良影响
C.这种手术是瘾君子的最后选择,米德维迪夫非常注意一般要在病人的肝基本失去功能,患上B型 或C型肝炎后,才给他们做手术 D.手术戒毒并不是一项新的医学技术,但它可以根治很多与神经有关的疾病,以后将被广泛使用。 、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超然台记 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铺糟啜酶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 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 以足吾欲者有尽。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 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 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 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 而其东则卢山,秦有卢敖②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威公③之遗烈,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④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 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⑤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 之外也 (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注]:①鸸li淡酒。食酒糟、饮淡酒。②燕国隐士。③师尚父、齐威公分别指姜太公和齐桓公。④淮阴: 指韩信,曾封淮阴侯。⑤瀹:yue,煮。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余自钱塘移守胶西 守:任职 B.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 洁:清洁 C.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 服:承受 D.岁比不登,盜贼满野 登:成熟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王好战,请以战喻 C.因城以为台者,旧矣 蒙故业,因遗策 D.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6.下列各句中,全都直接体现作者“超然物外”思想的一组是(3分) ①铺糟啜鳾,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②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③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④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C.这种手术是瘾君子的最后选择,米德维迪夫非常注意一般要在病人的肝基本失去功能,患上 B 型 或 C 型肝炎后,才给他们做手术。 D.手术戒毒并不是一项新的医学技术,但它可以根治很多与神经有关的疾病,以后将被广泛使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8 题。 超 然 台 记 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 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 以足吾欲者有尽。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 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 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 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 而其东则卢山,秦有卢敖②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威公③之遗烈,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④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 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⑤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 之外也。 (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注]:①醨 lí淡酒。食酒糟、饮淡酒。②燕国隐士。③师尚父、齐威公分别指姜太公和齐桓公。④淮阴: 指韩信,曾封淮阴侯。⑤瀹:yuè, 煮。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余自钱塘移守.胶西 守:任职 B.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 洁:清洁 C.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 服:承受 D.岁比不登.,盗贼满野 登:成熟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王好战,请以.战喻 C.因.城以为台者,旧矣 蒙故业,因.遗策 D.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6.下列各句中,全都直接体现作者“超然物外”思想的一组是 (3 分) ①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②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③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④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⑤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⑥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A.①②④⑥B.②③⑤⑥C.②③④⑤D.①④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凡物都有可欣赏的地方,只要有超然物外的思想,就能随遇而安。 B.作者移守胶西一年之后,身体丰腴了,白发逐渐变黑了,这是他超然物外的最大快乐 C.作者南望马耳、常山联想到了隐君子,西望穆陵、北俯潍水却又想到了姜太公、齐桓公之遗烈和 淮阴之功,由此可见作者虽被移守西胶但建功立业的理想尚在。 D.作者整理园圃,清扫庭院,修补破败,摘蔬取鱼,酿酒脱粟,表现出很快乐,这是他能超然物外 的结果 8.翻译(10分) (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A.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2分) B.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3分) (2)课内古文翻译(5分) C.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2分)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3) (二)古代诗歌阅读 落日怅望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9.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4分) 10.请从表达技巧方面(选一个角度),写一段5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6分) 11.默写(8分) 往往取酒还独倾 (2)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4) ,孤舟一系故园心。 (5) 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6)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乙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⑤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⑥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A.① ② ④ ⑥ B.② ③ ⑤ ⑥ C.② ③ ④ ⑤ D.① ④ ⑤ 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认为凡物都有可欣赏的地方,只要有超然物外的思想,就能随遇而安。 B.作者移守胶西一年之后,身体丰腴了,白发逐渐变黑了,这是他超然物外的最大快乐。 C.作者南望马耳、常山联想到了隐君子,西望穆陵、北俯潍水却又想到了姜太公、齐桓公之遗烈和 淮阴之功,由此可见作者虽被移守西胶但建功立业的理想尚在。 D.作者整理园圃,清扫庭院,修补破败,摘蔬取鱼,酿酒脱粟,表现出很快乐,这是他能超然物外 的结果。 8.翻译(10 分) (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 分) A.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2 分) B.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3分) (2)课内古文翻译(5 分) C.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2 分)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3) (二)古代诗歌阅读 落 日 怅 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 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 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 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 恐惊平昔颜! 9.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4 分) 10.请从表达技巧方面(选一个角度),写一段 50 字左右的鉴赏文字.(6 分) 11.默写(8 分) (1) ,往往取酒还独倾。 (2)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 (4) ,孤舟一系故园心。 (5) ,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6)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乙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雅盗孙方友 陈州城西有个小赵庄,庄里有个姓赵名仲字雅艺的人,文武双全,清末年间中过秀才。后来家道中落, 日子越发窘迫,为养家糊口,逼入黑道,干起了偷窃的勾当。 赵仲是文人,偷盗盜也与众不同,每每行窃,必化装一番。穿着整齐,一副风雅。半夜拨开别家房 门,先绑了男人和女人,然后彬彬有礼地道一声:“得罪!”依仗自己艺髙胆不惧,竟点着蜡烛,欣赏墙上 的书画,恭维主人家的艺术气氛和夫人的美丽端庄。接下来,摘下墙上的琵琶,弹上一曲《春江花月夜》, 直听得被盜之人瞠目结舌了,才悠然起身,消失在夜色里。赵仲说,这叫落道不落价,也叫雅癖 这一日,赵仲又去行窃。被窃之家是陈州大户周家。赵仲蒙面入室,照例先绑了主人夫妇,然后点燃 蜡烛,开始欣赏主人家的诗画。当他举烛走近一帧古画面前时,一下瞪大了眼睛。那是一幅吴伟的《灞桥 风雪图》。远处是深林回绕的古刹,近景是松枝槎桠,板桥风雪。中间一客,一副落魄之态,骑驴蹒跚而 过,形态凄凉。中景一曲折清泉,下可连接灞桥溅溪以助回环之势,上可伸延向窗渺以续古刹微茫……整 个画面处处给人以失意悲凉感! 赵仲看得呆了。他由画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仿佛身临其境,变成了那位骑驴过客,不由心境苍凉,心 酸落泪。不料趁他哀伤之时,周家主人却偷偷让夫人用嘴啃开了绳索。周家主人夺门而出,唤来守夜的家 丁。家丁一下把主人卧室围了个严实。 赵仲从艺术中惊醒,一见此状,急中生智抓过夫人,对周家主人说:“我只是个文盗,只求钱财,并 不想闹人命!你若想保住夫人,万不可妄动!” 周家主人迟疑片刻,命家丁们后退了几步 见形势略有缓和,赵仲松了一口气。他望了周家主人一眼,问:“知道我今日为甚吃亏吗?” “为了这幅画!”周家主人回答 “你认得这幅画吗?”赵仲又问。 周家主人见盗贼在这种时候竟问出了这种话,颇感好笑,缓了口气说:“这是明朝大家吴伟的真迹 灞桥风雪图》!” 说说它好在哪里?”赵仲望了望周家主人,挑衅般地问 周家主人只是个富豪,对名画只知其表而不知其里,自然说不出个道道儿,禁不住面红耳赤。 那时候赵仲就觉得有某种“技痒”使自己浑身发热,开始居高临下、口若悬河地炫耀道:“吴伟为 阳刚派,在他的勾斫斩折之中,看不出一般画家的清雅、幽淡和柔媚,而刚毅中透凄凉的心境处处在山川 峰峦、树木阴翳之中溢出。不信你看,那线条是有力的勾斫和斩截,毫无犹豫之感。树枝也是钉头鼠尾, 顿挫分明,山骨嶙刚,笔笔外露……”说着,他像忘了自己的处境,抓夫人的手自然松了,下意识地走近 那画,开始指指点点,感慨阵阵 周家主人和诸位家丁都听得呆了,个个木然,目光痴呆,为盗贼那临危不惧的执迷而叹服不已。 赵仲说着取下那画,对周家主人说:“此画眼下已成稀世珍品,能顶你半个家产!你不该堂而皇之 地挂它,应该珍藏,应该珍藏!” 周家主人恭敬地接过那画如接珍宝,爱抚地抱在了胸前。 赵仲拍了拍周家主人的肩头,安抚说:“裱画最忌虫蚀,切记要放进樟木箱内!”说完,突然挽过周家 主人的胳膊,笑道:“让人给我拿着银钱,你送我一程如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雅 盗 孙方友 陈州城西有个小赵庄,庄里有个姓赵名仲字雅艺的人,文武双全,清末年间中过秀才。后来家道中落, 日子越发窘迫,为养家糊口,逼入黑道,干起了偷窃的勾当。 赵仲是文人,偷盗也与众不同,每每行窃,必化装一番。穿着整齐,一副风雅。半夜拨开别家房 门,先绑了男人和女人,然后彬彬有礼地道一声:“得罪!”依仗自己艺高胆不惧,竟点着蜡烛,欣赏墙上 的书画,恭维主人家的艺术气氛和夫人的美丽端庄。接下来,摘下墙上的琵琶,弹上一曲《春江花月夜》, 直听得被盗之人瞠目结舌了,才悠然起身,消失在夜色里。赵仲说,这叫落道不落价,也叫雅癖。 这一日,赵仲又去行窃。被窃之家是陈州大户周家。赵仲蒙面入室,照例先绑了主人夫妇,然后点燃 蜡烛,开始欣赏主人家的诗画。当他举烛走近一帧古画面前时,一下瞪大了眼睛。那是一幅吴伟的《灞桥 风雪图》。远处是深林回绕的古刹,近景是松枝槎桠,板桥风雪。中间一客,一副落魄之态,骑驴蹒跚而 过,形态凄凉。中景一曲折清泉,下可连接灞桥溅溪以助回环之势,上可伸延向窗渺以续古刹微茫……整 个画面处处给人以失意悲凉感! 赵仲看得呆了。他由画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仿佛身临其境,变成了那位骑驴过客,不由心境苍凉,心 酸落泪。不料趁他哀伤之时,周家主人却偷偷让夫人用嘴啃开了绳索。周家主人夺门而出,唤来守夜的家 丁。家丁一下把主人卧室围了个严实。 赵仲从艺术中惊醒,一见此状,急中生智抓过夫人,对周家主人说:“我只是个文盗,只求钱财,并 不想闹人命!你若想保住夫人,万不可妄动!” 周家主人迟疑片刻,命家丁们后退了几步。 见形势略有缓和,赵仲松了一口气。他望了周家主人一眼,问:“知道我今日为甚吃亏吗?” “为了这幅画!”周家主人回答。 “你认得这幅画吗?”赵仲又问。 周家主人见盗贼在这种时候竟问出了这种话,颇感好笑,缓了口气说:“这是明朝大家吴伟的真迹 《灞桥风雪图》!” “说说它好在哪里?”赵仲望了望周家主人,挑衅般地问。 周家主人只是个富豪,对名画只知其表而不知其里,自然说不出个道道儿,禁不住面红耳赤。 那时候赵仲就觉得有某种“技痒”使自己浑身发热,开始居高临下、口若悬河地炫耀道:“吴伟为 阳刚派,在他的勾斫斩折之中,看不出一般画家的清雅、幽淡和柔媚,而刚毅中透凄凉的心境处处在山川 峰峦、树木阴翳之中溢出。不信你看,那线条是有力的勾斫和斩截,毫无犹豫之感。树枝也是钉头鼠尾, 顿挫分明,山骨嶙刚,笔笔外露……”说着,他像忘了自己的处境,抓夫人的手自然松了,下意识地走近 那画,开始指指点点,感慨阵阵…… 周家主人和诸位家丁都听得呆了,个个木然,目光痴呆,为盗贼那临危不惧的执迷而叹服不已。 赵仲说着取下那画,对周家主人说:“此画眼下已成稀世珍品,能顶你半个家产!你不该堂而皇之 地挂它,应该珍藏,应该珍藏!” 周家主人恭敬地接过那画如接珍宝,爱抚地抱在了胸前。 赵仲拍了拍周家主人的肩头,安抚说:“裱画最忌虫蚀,切记要放进樟木箱内!”说完,突然挽过周家 主人的胳膊,笑道:“让人给我拿着银钱,你送我一程如何?
周家主人这才醒悟,但已被赵仲做了人质。万般无奈,他只得让一家丁拿起赵仲开初包好的银钱,“送” 赵仲走出了大门。 人走进一个背巷,赵仲止了脚步,对周家主人笑道:“多谢周兄相送,但有一言我不得不说,你老 兄抱的这幅画是一幅赝品,是当初家父临摹的!那真品仍在我家!为保真品,我宁愿行窃落骂名也舍不得出 手啊!” 那周家主人这才恍然大悟,一下把画轴摔得老远,忿忿地说:“你这贼,真是欺人太甚!” 赵仲飞前一步,捡了那画,连银钱也不要了,双手抱拳,对着周家主人晃了几晃,然后便飞似的 消失在夜色里 从此,赵仲再不行窃,带着全家躲进偏僻的乡村,用平日盗得的银钱买了几亩好地,白日劳作, 夜间读画—一读那幅《灞桥风雪图》。 据说,赵仲常常读得泪流满面… (选自《<小小说选刊》15年获奖作品精选》) 1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作者笔下的盗贼是个温文尔雅的书生,博学多识,在幽默风趣中盗走名画,既让人捧腹,又让人 B.作品对“雅盗”的形象刻画是成功的,作者紧紧抓住“盜”这个特征,把赵仲与众不同的“盗” 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C.赵仲不仅是雅盗,而且是智盜。他先后抓住夫人和周家主人当人质,以便自己脱身,后来又设计 骗得《灜桥风雪图》,故事情节峰回路转 D.赵仲智取名画真迹,赝品不赝。作者在结尾运用了出其不意的强烈对比,充满悖论效应,一波 折,悬念迭起,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E.这篇小小说的叙事视角由近及远,娓娓道来,在结尾处才做点破,让读者在宏大的叙述中惊醒, 而在故事之外,又给读者留下一个充分想像的空间 13.作者是从那些角度写盜贼赵仲的“雅”的?(3分) 14.周家主人为什么会相信赵仲的话,把画轴摔了呢?为什么赵仲对《瀛桥风雪图》有如此之深的感触? (6分) 15.常言道:盗者不雅,雅者不盗。这文雅的盗贼在文学作品中很少出现。请从构思或立意的角度赏析 本篇小说。(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完成16--19题 孟宪实谈历史教育 学者孟宪实与作家阿城联手创作的电视剧《贞观之治》,叫好却不叫座。单讲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 就有可能是一部“和尚戏”,为此他们曾设计了两条辅线—一窦建德的女儿进宫替父报仇,却与李世民陷 入爱情纠葛;李元吉一子侥幸逃脱劫难,辗转民间,最后入宫,掀动各种阴谋。宫廷、政变、复仇、情爱, 所有吸引眼球的戏剧元素都具备了,可距离历史也就越来越远了。要收视率,还是要历史,孟宪实他们咬 牙选择了后者 相形之下,《贞观长歌》更叫座。身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的孟宪实不以为然:“我认为历史
周家主人这才醒悟,但已被赵仲做了人质。万般无奈,他只得让一家丁拿起赵仲开初包好的银钱,“送” 赵仲走出了大门。 三人走进一个背巷,赵仲止了脚步,对周家主人笑道:“多谢周兄相送,但有一言我不得不说,你老 兄抱的这幅画是一幅赝品,是当初家父临摹的!那真品仍在我家!为保真品,我宁愿行窃落骂名也舍不得出 手啊!” 那周家主人这才恍然大悟,一下把画轴摔得老远,忿忿地说:“你这贼,真是欺人太甚!” 赵仲飞前一步,捡了那画,连银钱也不要了,双手抱拳,对着周家主人晃了几晃,然后便飞似的 消失在夜色里…… 从此,赵仲再不行窃,带着全家躲进偏僻的乡村,用平日盗得的银钱买了几亩好地,白日劳作, 夜间读画——读那幅《灞桥风雪图》。 据说,赵仲常常读得泪流满面…… (选自《<小小说选刊>15 年获奖作品精选》) 1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作者笔下的盗贼是个温文尔雅的书生,博学多识,在幽默风趣中盗走名画,既让人捧腹,又让人 佩服。 B.作品对“雅盗”的形象刻画是成功的,作者紧紧抓住“盗”这个特征,,把赵仲与众不同的“盗” 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C.赵仲不仅是雅盗,而且是智盗。他先后抓住夫人和周家主人当人质,以便自己脱身,后来又设计 骗得《瀛桥风雪图》,故事情节峰回路转。 D.赵仲智取名画真迹,赝品不赝。作者在结尾运用了出其不意的强烈对比,充满悖论效应,一波三 折,悬念迭起,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E.这篇小小说的叙事视角由近及远,娓娓道来,在结尾处才做点破,让读者在宏大的叙述中惊醒, 而在故事之外,又给读者留下一个充分想像的空间。 13.作者是从那些角度写盗贼赵仲的“雅”的?(3 分) 14. 周家主人为什么会相信赵仲的话,把画轴摔了呢?为什么赵仲对《瀛桥风雪图》有如此之深的感触? (6 分) 15.常言道:盗者不雅,雅者不盗。这文雅的盗贼在文学作品中很少出现。请从构思或立意的角度赏析 本篇小说。(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完成 16――19 题 孟宪实谈历史教育 学者孟宪实与作家阿城联手创作的电视剧《贞观之治》,叫好却不叫座。单讲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 就有可能是一部“和尚戏”,为此他们曾设计了两条辅线——窦建德的女儿进宫替父报仇,却与李世民陷 入爱情纠葛;李元吉一子侥幸逃脱劫难,辗转民间,最后入宫,掀动各种阴谋。宫廷、政变、复仇、情爱, 所有吸引眼球的戏剧元素都具备了,可距离历史也就越来越远了。要收视率,还是要历史,孟宪实他们咬 牙选择了后者。 相形之下,《贞观长歌》更叫座。身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的孟宪实不以为然:“我认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