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13届高三下学期寒假自主提升验收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世界末日”的梦魇与现实 所谓的“世界末日”一一地球会彻底毁灭,这并非完全源于玛雅预言,而是综合 了古代和现代多种文化和宗教传说而产生的。墨西哥碑铭专家欧布莱孔·克莱林 曾表示,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他们留下的文字记载有10000多条,其 中只有一条谈到2012年,而且这段文字的真实含义是:人们将经历187.2万个 日子来到2012年12月21日,这一天,神将从天而降。就连现代玛雅人、危地 马拉的玛雅长老皮克顿也表示,他们所说的2012年,指的是人类在精神与意识 方面的觉醒及转变,从而进入新的文明。 尽管科学家、文化学者和玛雅人都否认“世界末日”之说,但有电影《2012》的 推波助澜,加上最近世界上发生的种种巨大的自然灾难,这一切都不时地让人们 对“世界末日”的到来产生一种迫近感。 以去年发生的日本大地震为例,震级为里氏9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 电站核泄漏,其场景不由得令人想起末日的景象。作为最难以预测和控制的自然 灾害,地震造成的伤亡往往犹如世界末日的来临。历史上,1556年1月23日, 中国陕西华县发生8.0级大地震,死亡人数达83万余人。地震有感范围波及了 大半个中国,这是迄今人类有历史记载的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 人类经受的灾难不止是地震,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印度洋大海啸等等灾害都 触目惊心,而重大疾病的迅速传播和流行同样是人类面临的巨大灾难 世界末日”其实一直是人类梦魇和现实的复合体,人类在面临无法征服的疾病 和难以避免的巨大自然灾害时,尤其如此。历史上曾有过三次鼠疫大流行,每次 都夺走了数千万乃至上亿人的生命。其中,第二次鼠疫的大流行,使得每三名欧 洲人中就有一人死亡,当时的欧洲人认为那就是“世界末日”的到来 而有些研究人员从“世界末日”的预言引申出了比较靠谱的种种巨大灾难的诱 因:气候变暖、机器人进攻、核战争和核灾难、全球性流行病大爆发、行星撞击 地球等等 为了避免各类自然灾害及人为灾难让人类陷入“世界末日”,挪威政府投资建造 了一个巨大的“末日种子库”。这个种子库在距离北极点约1000公里斯瓦尔巴 群岛的一处山洞中,可储存450万种约20亿粒主要农作物的种子样本。该种子 库也堪称全球最安全的基因储存库,其安全性堪比美国国家黄金储藏库,甚至可 以抵御地震和核武器。 建造“末日种子库”,只不过是人类因气候变化可能造成大灾难的一种“备份” 做法。真正防范“世界末日”的做法应当是,减少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削减和 销毁核武器、严格保证核能的和平利用、研究防范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科学预警和 预防措施等。 以核武器和核事故为例,早在多年前,科学家就计算出美、俄等国家研制的核武 器足以毁灭地球三四次。即使是没有核战争,如果没有安全保障,人类和平利用 核能也处于巨大的毁灭性危机中,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日本福岛核电站 事故就是先例
河北省衡水中学 2013 届高三下学期寒假自主提升验收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世界末日”的梦魇与现实 所谓的“世界末日”——地球会彻底毁灭,这并非完全源于玛雅预言,而是综合 了古代和现代多种文化和宗教传说而产生的。墨西哥碑铭专家欧布莱孔·克莱林 曾表示,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他们留下的文字记载有 10000 多条,其 中只有一条谈到 2012 年,而且这段文字的真实含义是:人们将经历 187.2 万个 日子来到 2012 年 12 月 21 日,这一天,神将从天而降。就连现代玛雅人、危地 马拉的玛雅长老皮克顿也表示,他们所说的 2012 年,指的是人类在精神与意识 方面的觉醒及转变,从而进入新的文明。 尽管科学家、文化学者和玛雅人都否认“世界末日”之说,但有电影《2012》的 推波助澜,加上最近世界上发生的种种巨大的自然灾难,这一切都不时地让人们 对“世界末日”的到来产生一种迫近感。 以去年发生的日本大地震为例,震级为里氏 9 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 电站核泄漏,其场景不由得令人想起末日的景象。作为最难以预测和控制的自然 灾害,地震造成的伤亡往往犹如世界末日的来临。历史上,1556 年 1 月 23 日, 中国陕西华县发生 8.0 级大地震,死亡人数达 83 万余人。地震有感范围波及了 大半个中国,这是迄今人类有历史记载的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 人类经受的灾难不止是地震,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印度洋大海啸等等灾害都 触目惊心,而重大疾病的迅速传播和流行同样是人类面临的巨大灾难。 “世界末日”其实一直是人类梦魇和现实的复合体,人类在面临无法征服的疾病 和难以避免的巨大自然灾害时,尤其如此。历史上曾有过三次鼠疫大流行,每次 都夺走了数千万乃至上亿人的生命。其中,第二次鼠疫的大流行,使得每三名欧 洲人中就有一人死亡,当时的欧洲人认为那就是“世界末日”的到来。 而有些研究人员从“世界末日”的预言引申出了比较靠谱的种种巨大灾难的诱 因:气候变暖、机器人进攻、核战争和核灾难、全球性流行病大爆发、行星撞击 地球等等。 为了避免各类自然灾害及人为灾难让人类陷入“世界末日”,挪威政府投资建造 了一个巨大的“末日种子库”。这个种子库在距离北极点约 1000 公里斯瓦尔巴 群岛的一处山洞中,可储存 450 万种约 20 亿粒主要农作物的种子样本。该种子 库也堪称全球最安全的基因储存库,其安全性堪比美国国家黄金储藏库,甚至可 以抵御地震和核武器。 建造“末日种子库”,只不过是人类因气候变化可能造成大灾难的一种“备份” 做法。真正防范“世界末日”的做法应当是,减少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削减和 销毁核武器、严格保证核能的和平利用、研究防范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科学预警和 预防措施等。 以核武器和核事故为例,早在多年前,科学家就计算出美、俄等国家研制的核武 器足以毁灭地球三四次。即使是没有核战争,如果没有安全保障,人类和平利用 核能也处于巨大的毁灭性危机中,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日本福岛核电站 事故就是先例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目前全球有450个核电站,而人们对核电站产生的乏燃 料尚无法妥善处理,这些核电站和它们的乏燃料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危险因素。 如果不能保证核电站的安全,人类就可能处于巨大灾难甚至“世界末日”的威胁 之中 所以,“世界末日”并非只是个“传说”,但锁紧“世界末日”大门的钥匙最终 还是掌握在人类自身的手中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第1期有改动) 1、下列各项中“世界末日”的内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墨西哥碑铭专家曾表示,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他们留下的文字记 载有1000多条,其中只有一条谈到2012年。 B.“世界末日”其实一直是人类梦魇和现实的复合体,人类在面临无法征服的 疾病和难以避免的巨大自然灾害时,尤其如此 C.第二次鼠疫的大流行,使得每三名欧洲人中就有一人死亡,当时的欧洲人认 为那就是“世界末日”的到来 D.为了避免各类自然灾害及人为灾难让人类陷入“世界末日”,挪威政府投资 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末日种子库”。 2、下列各项中,属于“让人们对‘世界末日’的到来产生一种迫近感”原因的 项是 A.去年发生的日本大地震,震级为里氏9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 站核泄漏,其场景不由得令人想起末日的景象。 B.历史上,1556年1月23日,中国陕西华县发生8.0级大地震,死亡人数达 83万余人。地震有感范围波及了大半个中国 C.历史上曾有过三次鼠疫大流行,每次都夺走了数千万乃至上亿人的生命。其 中一次鼠疫的流行,使得每三名欧洲人中就有一人死亡 D.目前金球有450个核电站,而人们对核电站产生的乏燃料尚无法妥善处理, 这些核电站和它们的乏燃料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危险因素。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但古今的玛雅人确实都说过“2012年”将是 个特殊的年份,或者神将从天而降,或者人类在精神与意识方面觉醒、转变, 从而进入新的文明 B.尽管科学家、文化学者和玛雅人都否认“世界末日”之说,但因为电影《2012》 的宣传、种种巨大的自然灾难的发生、重大疾病的迅速传播和流行等,仍让人觉 得“世界末日”犹存 C.人类真正防范“世界末日”的做法应当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削减和销毁 核武器、严格保证核能的和平利用等,挪威政府投资建造“末日种子库”的做法 根本没有用。 D.如果没有安全保障,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也处于巨大的毁灭性危机中,因为无 论是核电站发生事故,还是核电站产生的至今无法妥善处理的那些乏燃料,都将 成为巨大的危险因素。 比邻有徐氏妇,忧娥亲不能制,恐逆见中害,每谏止之,曰:“李寿,男子也, 凶恶有素,如今备卫在身。汝虽有猛烈之志,而强弱不敌,愿详举动,为门户之 计。”娥亲曰:“父母之仇,不同天地共日月者也。李寿不死,娥亲视息世间, 活复何求!今虽三弟早死,门户泯绝,而娥亲犹在,岂可假手于人哉!”夜数磨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目前全球有 450 个核电站,而人们对核电站产生的乏燃 料尚无法妥善处理,这些核电站和它们的乏燃料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危险因素。 如果不能保证核电站的安全,人类就可能处于巨大灾难甚至“世界末日”的威胁 之中。 所以,“世界末日”并非只是个“传说”,但锁紧“世界末日”大门的钥匙最终 还是掌握在人类自身的手中。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2012 年第 1 期有改动) 1、下列各项中“世界末日”的内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墨西哥碑铭专家曾表示,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他们留下的文字记 载有 10000 多条,其中只有一条谈到 2012 年。 B.“世界末日”其实一直是人类梦魇和现实的复合体,人类在面临无法征服的 疾病和难以避免的巨大自然灾害时,尤其如此。 C.第二次鼠疫的大流行,使得每三名欧洲人中就有一人死亡,当时的欧洲人认 为那就是“世界末日”的到来。 D.为了避免各类自然灾害及人为灾难让人类陷入“世界末日”,挪威政府投资 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末日种子库”。 2、下列各项中,属于“让人们对‘世界末日’的到来产生一种迫近感”原因的 一项是( ) A.去年发生的日本大地震,震级为里氏 9 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 站核泄漏,其场景不由得令人想 起末日的景象。 B.历史上,1556 年 1 月 23 日,中国陕西华县发生 8.0 级大地震,死 亡人数达 83 万余人。地震有感范围波及了大半个中国。 C.历史上曾有过三次鼠疫大流行,每次都夺走了数千万乃至上亿人的生命。其 中一次鼠疫的流行,使得每三名欧洲人中就有一人死亡。 D.目前金球有 450 个核电站,而人们对核电站产生的乏燃料尚无法妥善处理, 这些核电站和它们的乏燃料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危险因素。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但古今的玛雅人确实都说过“2012 年”将是 一个特殊的年份,或者神将从天而降,或者人类在精神与意识方面觉醒、转变, 从而进入新的文明。 B.尽管科学家、文化学者和玛雅人都否认“世界末日”之说,但因为电影《2012》 的宣传、种种巨大的自然灾难的发生、重大疾病的迅速传播和流行等,仍让人觉 得“世界末日”犹存。 C.人类真正防范“世界末日”的做法应当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削减和销毁 核武器、严格保证核能的和平利用等,挪威政府投资建造“末日种子库”的做法 根本没有用。 D.如果没有安全保障,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也处于巨大的毁灭性危机中,因为无 论是核电站发生事故,还是核电站产生的至今无法妥善处理的那些乏燃料,都将 成为巨大的危险因素。 比邻有徐氏妇,忧娥亲不能制,恐逆见中害,每谏止之,曰:“李寿,男子也, 凶恶有素,如今备卫在身。汝虽有猛烈之志,而强弱不敌,愿详举动,为门户之 计。”娥亲曰:“父母之仇,不同天地共日月者也。李寿不死,娥亲视息世间, 活复何求!今虽三弟早死,门户泯绝,而娥亲犹在,岂可假手于人哉!”夜数磨
砺所持刀讫,扼腕切齿,悲涕长叹,家人及邻里咸共笑之。娥亲谓左右曰:“卿 等笑我,直以我女弱不能杀寿故也。要当以寿颈血污此刀刃,令汝辈见之。 遂弃家事,乘鹿车伺寿。至光和二年二月上旬,于都亭之前,与寿相遇,便下车 扣寿马,叱之。寿惊愕,回马欲走,娥亲奋刀斫之,并伤其马。马惊,寿挤道边 沟中。娥亲寻复就地斫之,探中树兰,折所持刀。寿被创未死。娥亲乃挺身奋手, 遂拔其刀以截寿头,徐步诣狱,辞颜不变。时禄福长汉阳尹嘉不忍论娥亲,即解 印绶去官,娥亲曰:“仇塞身死,妾之明分也。治狱制刑,君之常典也。何敢贪 生以枉官法?”乡人闻之,倾城奔往,观者如堵焉,莫不为之悲喜慷慨嗟叹也 守尉不敢公纵,阴语使去,以便宜自匿。娥亲抗声大言曰:“枉法逃死,非妾本 心。今仇人已雪,死则妾分,乞得归法以全国体 凉州刺史周洪、酒泉太守刘班等并共表上,称其烈义,刊石立碑,显其门闾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还以启娥亲 启:禀告 B.及闻寿言,感激 愈深 感激:感谢,激动 C.阴市名刀 市:购买 D.娥亲视息世 视息:生存,隐忍苟活 5、下列六句话分成四组,分别表现娥亲“烈”“义”一组的是() ①李寿,汝莫喜也,终不活汝! ②李寿不死,娥亲视息世 间,活复何求! ③扼腕切齿,悲涕长叹。 ④便下车扣寿马, 叱 ⑤而娥亲犹在,岂可假手于人哉! ⑥乞得归法以全国体。 A.①③ B.③④ 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寿是个横行乡里的恶霸,从他身上可知当初社会上地主豪强嚣张跋扈到了 何等程度。 B.李寿聚族相庆,激发了娥亲将内心的伤痛变成复仇的愤恨并付诸行动;文章 中一而再、再而三地描写娥亲决斗李寿前的准备,这是为下文蓄势。 C.文章将娥亲杀李寿的过程写得惊心动魄,酣畅淋漓,一个刚烈女子的性格便 突显在读者眼前;语言简练,情节起伏波折。 D.文章中还写到了福禄长“解印绶去官”和守尉要她逃匿等一些环节,揭露了 当时官吏徇情枉法的阴暗面。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李寿,汝莫喜也,终不活汝!焉知娥亲不手刃杀汝,而自侥幸邪?(5分) (2)娥亲寻复就地斫之,探中树兰,折所持刀。寿被创未死。(5分) 8、“燕辞归、客尚淹留”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5分) 9、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的“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 者
砺所持刀讫,扼腕切齿,悲涕长叹,家人及邻里咸共笑之。娥亲谓左右曰:“卿 等笑我,直以我女弱不能杀寿故也。要当以寿颈血污此刀刃,令汝辈见之。” 遂弃家事,乘鹿车伺寿。至光和二年二月上旬,于都亭之前,与寿相遇,便下车 扣寿马,叱之。寿惊愕,回马欲走,娥亲奋刀斫之,并伤其马。马惊,寿挤道边 沟中。娥亲寻复就地斫之,探中树兰,折所持刀。寿被创未死。娥亲乃挺身奋手, 遂拔其刀以截寿头,徐步诣狱,辞颜不变。时禄福长汉阳尹嘉不忍论娥亲,即解 印绶去官,娥亲曰:“仇塞身死,妾之明分也。治狱制刑,君之常典也。何敢贪 生以枉官法?”乡人闻之,倾城奔往,观者如堵焉,莫不为之悲喜慷慨嗟叹也。 守尉不敢公纵,阴语使去,以便宜自匿。娥亲抗声大言曰:“枉法逃死,非妾本 心。今仇人已雪,死则妾分,乞得归法以全国体。” 凉州刺史周洪、酒泉太守刘班等并共表上,称其烈义,刊石立碑,显其门闾。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还以启娥亲 启:禀告 B.及闻寿言,感激 愈深 感激:感谢,激动 C.阴市名刀 市:购买 D.娥亲视息世 间 视息:生存,隐忍苟活 5、下列六句话分成四组,分别表现娥亲“烈”“义”一组的是( ) ①李寿,汝莫喜也,终不活汝 ! ②李寿不死,娥亲视息世 间,活复何求! ③扼腕切齿,悲涕长叹。 ④ 便下车扣寿马, 叱之。 ⑤而娥亲犹在,岂可假手于人哉! ⑥乞得归法以全国体。 A.①③ B.③④ C.②⑤ D.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寿是个横行乡里的恶霸,从他身上可知当初社会上地主豪强嚣张跋扈到了 何等程度。 B.李寿聚族相庆,激发了娥亲将内心的伤痛变成复仇的愤恨并付诸行动;文章 中一而再、再而三地描写娥亲决斗李寿前的准备,这是为下文蓄势。 C.文章将娥亲杀李寿的过程写得惊心动魄,酣畅淋漓,一个刚烈女子的性格便 突显在读者眼前;语言简练,情节起伏波折。 D.文章中还写到了福禄长“解印绶去官”和守尉要她逃匿等一些环节,揭露了 当时官吏徇情枉法的阴暗面。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李寿,汝莫喜也,终不活汝!焉知娥亲不手刃杀汝,而自侥幸邪?(5 分) (2)娥亲寻复就地斫之,探中树兰,折所持刀。寿被创未死。(5 分) 8、“燕辞归、客尚淹留”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5 分) 9、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的“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 者, ?
(2)故木受绳则 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银瓶乍破水浆迸, 。曲终收拨当心 画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三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信任 甘晓成 将军战功赫赫,战后成了国家高级领导人。大乱初定,国内治安状况依然十分严 峻,将军决定为自己增加几个可靠的卫士。 将军的贴身卫士当然必须百里挑一,副官汉克负责初选,他整理好具体资料后, 再由将军亲自圈定。这一天,在汉克送来的名单里,将军圈点了一个叫斯曼的下 士。斯曼射击、格斗等各项科目都是全优,父亲是中学教师,母亲是纺织工人, 看起来没问题。 斯曼身高一米八,身体非常强壮,长相也极为英俊。将军看了非常满意,拍了拍 斯曼结实的肩膀:“小伙子,好好在我身边干,你会有大好前程的。”斯曼并没 有特别激动,自始至终表情一直很平静:“将军,谢谢你的提拔。”看着斯曼不 同寻常的平静,汉克突然有一种不祥的感觉,他隐隐觉得这个斯曼没有看起来那 么简单 事实证明,斯曼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卫士。好几次,斯曼不费一枪一弹,就凭他那 双铁钳一样的手和精湛的格斗本领,就轻而易举制服了企图对将军不利的暴徒 不知不觉,斯曼成了将军面前的红人,直到有一天… 这一天,汉克一脸紧张地来到将军办公室,说:“将军,那个斯曼,太危险了, 不能留着他 “什么问题?”将军顿时也紧张起来 “将军,我无意中找到了斯曼入伍前的原始档案。他十一岁那年父母双亡,现在 的父母只是其养父母,他的亲生父亲,是死去的麦克上校!”将军的脑袋里嗡了 声。十二年前,麦克上校是将军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后来将军抓住机会,以通 敌叛国罪下令处决麦克上校全家,只有他不在家的小儿子得以幸免。没想到那孩 子如今竟成了自己的贴身卫士! 看将军沉默不语,汉克小声请示:“要不要把斯曼控制起来?” 将军沉思一会,脸上突然露出了笑容,说:“继续留用斯曼。另外,在适当的时 候,把斯曼的身世和我用他做我卫士的故事,透露给报社 不久,全国各大报纸都刊登了将军与仇人儿子的故事。一时间,将军的宽阔胸怀 嬴得了全国人民的赞叹。 将军和斯曼长谈了一次,斯曼的表情依然非常平静。他说父亲的确是想叛变投敌, 将军处决他没有错。将军为斯曼的父亲大发感慨:“其实我与你父亲是很好的朋 友,可军法无情,我也是没办法。”将军甚至掉了几滴眼泪,站在一旁的汉克, 看着落泪的将军,突然感觉到一种阴冷的恐惧 将军重用仇人儿子的事情,在喧嚣了一阵后又平静下来
(2)故木受绳则 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银瓶乍破水浆迸, 。曲终收拨当心 画,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三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信 任 甘晓成 将军战功赫赫,战后成了国家高级领导人。大乱初定,国内治安状况依然十分严 峻,将军决定为自己增加几个可靠的卫士。 将军的贴身卫士当然必须百里挑一,副官汉克负责初选,他整理好具体资料后, 再由将军亲自圈定。这一天,在汉克送来的名单里,将军圈点了一个叫斯曼的下 士。斯曼射击、格斗等各项科目都是全优,父亲是中学教师,母亲是纺织工人, 看起来没问题。 斯曼身高一米八,身体非常强壮,长相也极为英俊。将军看了非常满意,拍了拍 斯曼结实的肩膀:“小伙子,好好在我身边干,你会有大好前程的。”斯曼并没 有特别激动,自始至终表情一直很平静:“将军,谢谢你的提拔。”看着斯曼不 同寻常的平静,汉克突然有一种不祥的感觉,他隐隐觉得这个斯曼没有看起来那 么简单。 事实证明,斯曼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卫士。好几次,斯曼不费一枪一弹,就凭他那 双铁钳一样的手和精湛的格斗本领,就轻而易举制服了企图对将军不利的暴徒。 不知不觉,斯曼成了将军面前的红人,直到有一天…… 这一天,汉克一脸紧张地来到将军办公室,说:“将军,那个斯曼,太危险了, 不能留着他。” “什么问题?”将军顿时也紧张起来。 “将军,我无意中找到了斯曼入伍前的原始档案。他十一岁那年父母双亡,现在 的父母只是其养父母,他的亲生父亲,是死去的麦克上校!”将军的脑袋里嗡了 一声。十二年前,麦克上校是将军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后来将军抓住机会,以通 敌叛国罪下令处决麦克上校全家,只有他不在家的小儿子得以幸免。没想到那孩 子如今竟成了自己的贴身卫士! 看将军沉默不语,汉克小声请示:“要不要把斯曼控制起来?” 将军沉思一会,脸上突然露出了笑容,说:“继续留用斯曼。另外,在适当的时 候,把斯曼的身世和我用他做我卫士的故事,透露给报社。” 不久,全国各大报纸都刊登了将军与仇人儿子的故事。一时间,将军的宽阔胸怀 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赞叹。 将军和斯曼长谈了一次,斯曼的表情依然非常平静。他说父亲的确是想叛变投敌, 将军处决他没有错。将军为斯曼的父亲大发感慨:“其实我与你父亲是很好的朋 友,可军法无情,我也是没办法。”将军甚至掉了几滴眼泪,站在一旁的汉克, 看着落泪的将军,突然感觉到一种阴冷的恐惧。 将军重用仇人儿子的事情,在喧嚣了一阵后又平静下来
这天,将军应邀到一所大学演讲。斯曼着一身军装,腰佩手枪,不离将军左右。 演讲进行到髙潮时,斯曼突然发现,一个戴墨镜的男人形迹十分可疑!斯曼感觉 情况不妙,把手按在了枪套上。突然,墨镜男人掏出了手枪。斯曼出枪更快,挡 在将军面前,同时抢先向对方开火。斯曼的枪没有响,刺客的子弹却应声而至, 射进了斯曼的胸膛。刺客的子弹有毒,斯曼当场殒命。 在送别斯曼的葬礼上,将军泪流满面,再一次感动了全国人民。 汉克很疑惑,斯曼的手枪,关键时刻为什么不响呢?汉克反复检査斯曼使用过的 手枪,发现,子弹里没有火药!所有的子弹都没有火药 汉克当即向将军报告,将军轻描淡写地说:“我知道,是我让人做的。”汉克惊 讶:“为什么?”“你以为我真的相信斯曼,他毕竟是我仇人的儿子,谁能保证 他不会对我不利?实话对你说,自从我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后,他的枪里就再也没 有一颗真正的子弹了!” 当晚,将军被杀,他的脑袋被子弹打穿了,眼睛瞪得很大,死前似乎看到了什么 可怕的东西。而汉克自此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留下了一张字条:世界上可怕的 不是不被人信任,而是有人假装信任你!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开头写将军所在国的国内治安形势十分严峻,为下文写斯曼做将军的卫 士埋下了伏笔。 B.汉克最初看到斯曼时就产生了一种不祥的感觉,他早已意识到斯曼很可能就 是将军仇人的儿子。 C.汉克看着落泪的将军“突然感觉到一种阴冷的恐惧”,这是因为将军的言行 给他一种阴险的感觉,让他觉得将军虚伪、造作 D.文章结尾虽然没有交代将军为谁所杀,但却暗示读者:将军为自己的所作所 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没想到自己最信任的副官汉克竟会杀害自己。 E.这篇小说采用了双线结构,以将军设计除掉斯曼为明线,以斯曼复仇为暗线。 (2)从全文看,小说以“信任”为题,有什么好处?(6分) (3)“站在一旁的汉克,看着落泪的将军,突然感觉到一种阴冷的恐惧。”作 者安排这个细节有哪些作用?(6分) (4)关于小说结尾段最后一句,有人认为是多余的,应该删除;也有人认为是 点晴之笔,应该保留。你的看法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1)~(4)题 怀念陆蠡 陆蠡因为留下了《海星》《竹刀》《囚绿记》三本散文集,翻译了不少外国书籍, 而被誉为“绝代散文家”。他更是一位崇高的爱国主义者。1938年,芦沟桥事 变第二年,陆蠡来到已沦为“孤岛”的上海,主持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他 坚持斗争,出版了大量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抗日书籍,引起日本侵略者的注意, 1942年4月13日,上海中央巡捕房和法租界巡捕房联合派人到出版社,拿着陆 蠡的照片,指名要抓人。这时陆蠡恰好外岀,巡捕们便入内翻箱倒柜大搜査,最 后带走了两个人和部分书籍。陆蠡回来后,为了营救被抓走的两位同事,找巡捕 房交涉,当即被拘捕,不久转到日本宪兵队。在日本人面前,陆蠡表现出大无畏 的英雄气概。据说,有一次日本人提审陆蠡:“你爱不爱国?”陆蠡坦然回答: “爱国。”又问:“你赞不赞成南京政府(指汪精卫伪政府)?”他毅然回答:“不
这天,将军应邀到一所大学演讲。斯曼着一身军装,腰佩手枪,不离将军左右。 演讲进行到高潮时,斯曼突然发现,一个戴墨镜的男人形迹十分可疑!斯曼感觉 情况不妙,把手按在了枪套上。突然,墨镜男人掏出了手枪。斯曼出枪更快,挡 在将军面前,同时抢先向对方开火。斯曼的枪没有响,刺客的子弹却应声而至, 射进了斯曼的胸膛。刺客的子弹有毒,斯曼当场殒命。 在送别斯曼的葬礼上,将军泪流满面,再一次感动了全国人民。 汉克很疑惑,斯曼的手枪,关键时刻为什么不响呢?汉克反复检查斯曼使用过的 手枪,发现,子弹里没有火药!所有的子弹都没有火药! 汉克当即向将军报告,将军轻描淡写地说:“我知道,是我让人做的。”汉克惊 讶:“为什么?”“你以为我真的相信斯曼,他毕竟是我仇人的儿子,谁能保证 他不会对我不利?实话对你说,自从我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后,他的枪里就再也没 有一颗真正的子弹了!” 当晚,将军被杀,他的脑袋被子弹打穿了,眼睛瞪得很大,死前似乎看到了什么 可怕的东西。而汉克自此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留下了一张字条:世界上可怕的 不是不被人信任,而是有人假装信任你!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文章开头写将军所在国的国内治安形势十分严峻,为下文写斯曼做将军的卫 士埋下了伏笔。 B.汉克最初看到斯曼时就产生了一种不祥的感觉,他早已意识到斯曼很可能就 是将军仇人的儿子。 C.汉克看着落泪的将军“突然感觉到一种阴冷的恐惧”,这是因为将军的言行 给他一种阴险的感觉,让他觉得将军虚伪、造作。 D.文章结尾虽然没有交代将军为谁所杀,但却暗示读者:将军为自己的所作所 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没想到自己最信任的副官汉克竟会杀害自己。 E.这篇小说采用了双线结构,以将军设计除掉斯曼为明线,以斯曼复仇为暗线。 (2)从全文看,小说以“信任”为题,有什么好处?( 6 分) (3)“站在一旁的汉克,看着落泪的将军,突然感觉到一种阴冷的恐惧。”作 者安排这个细节有哪些作用?(6 分) (4)关于小说结尾段最后一句,有人认为是多余的,应该删除;也有人认为是 点晴之笔,应该保留。你的看法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1)~(4)题。 怀念陆蠡 陆蠡因为留下了《海星》《竹刀》《囚绿记》三本散文集,翻译了不少外国书籍, 而被誉为“绝代散文家”。他更是一位崇高的爱国主义者。1938 年,芦沟桥事 变第二年,陆蠡来到已沦为“孤岛”的上海,主持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他 坚持斗争,出版了大量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抗日书籍,引起日本侵略者的注意。 1942 年 4 月 13 日,上海中央巡捕房和法租界巡捕房联合派人到出版社,拿着陆 蠡的照片,指名要抓人。这时陆蠡恰好外出,巡捕们便入内翻箱倒柜大搜查,最 后带走了两个人和部分书籍。陆蠡回来后,为了营救被抓走的两位同事,找巡捕 房交涉,当即被拘捕,不久转到日本宪兵队。在日本人面前,陆蠡表现出大无畏 的英雄气概。据说,有一次日本人提审陆蠡:“你爱不爱国?”陆蠡坦然回答: “爱国。”又问:“你赞不赞成南京政府(指汪精卫伪政府)?”他毅然回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