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1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每个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艺精品与市场张晶 古往今来,每个艺术家都渴望自己的作品成为精品,具有不朽的魅力。“文章千 古事”正是这种观念的表达。而在大众传媒时代和市场竞争中用什么样的标准来 认定精品呢?这是个值得追问的问题。 艺术作品只有受到受众的喜爱,具有接受上的优势和强劲的市场号召力,才能成 为精品,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然而把精品与市场反应完全对应起来,肯定是有 问题的。市场有“一时”和“长久”之区别。我认为,精品是要经得起时间的检 验的,要有穿越时空而愈增其审美价值从而也具有了市场价值的潜质 既然是文艺精品,就不能只是拥有当下的市场,而一定是也要拥有未来的市场。 只有当下的市场而没有未来的市场,是不可能成为文艺精品的。到今天成为脍炙 人口的文艺精品的,如《红楼梦》、《哈姆雷特》等,都拥有当时的市场,且拥 有此后许多年代的市场。精品必定是具有能穿越时空并不断增值的艺术魅力的 什么样的作品可以具有穿越时空而又不断增值的艺术魅力呢?我看至少有如下 几个方面的因素。 文艺精品无论何种艺术门类或艺术体裁,通过一定的符号载体来表现人们的真善 美的普世价值观则是共同的。真善美作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们的价值追求 是共同的。诗词、小说、戏曲、绘画、音乐、雕塑以至于电影电视中的精品,能 够真正受到最广泛的喜爱的,无不具有真善美的普世价值。如屈原《离骚》、绘 画《最后的晩餐》、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不胜枚举。 文艺精品,无论是叙事的还是抒情的,也无论是文学的还是其他门类的,都要显 现出与人们的情感密切相关的人物性格或人格魅力。对于作品情节的投入,首先 是基于对人物性格的认同。叙事性文艺精品中主要人物都是能够引起人们的深切 同情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的,如《红与黑》中的于连就是如此。现在的电视 剧更为突出。因为主要人物的性格丰富而与人们情感密切相关,才能引起我们的 充分关注,也才能使人们关注情节的发展;如果只有故事,没有丰富的、与人们 的情感密切相关的人物性格,人们很少甚至不会对它的情节发展有什么兴趣,这 也是某些叙事类作品不能成为精品的重要原因。非叙事性的作品,没有人物和情 节,但却是应该体现出作者的境界和人格魅力的,如王羲之《兰亭集序》、绘画 《江山如此多娇》等 1、从原文看,下列对“文艺精品”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分) A.文艺精品是每个艺术家都渴望得到的,而且是需要艺术家们耗尽毕生精力去 创作、去追求的艺术作品。 B.文艺精品是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具有接受上的优势和强劲的市场号召力的 小说、绘画等的艺术作品 C.文艺精品是指那些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在当下市场有卖点过了若干年代后 仍有市场卖点的艺术作品
河北省衡水中学 2013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第Ⅰ卷 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个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文艺精品与市场 张晶 古往今来,每个艺术家都渴望自己的作品成为精品,具有不朽的魅力。“文章千 古事”正是这种观念的表达。而在大众传媒时代和市场竞争中用什么样的标准来 认定精品呢?这是个值得追问的问题。 艺术作品只有受到受众的喜爱,具有接受上的优势和强劲的市场号召力,才能成 为精品,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然而把精品与市场反应完全对应起来,肯定是有 问题的。市场有“一时”和“长久”之区别。我认为,精品是要经得起时间的检 验的,要有穿越时空而愈增其审美价值从而也具有了市场价值的潜质。 既然是文艺精品,就不能只是拥有当下的市场,而一定是也要拥有未来的市场。 只有当下的市场而没有未来的市场,是不可能成为文艺精品的。到今天成为脍炙 人口的文艺精品的,如《红楼梦》、《哈姆雷特》等,都拥有当时的市场,且拥 有此后许多年代的市场。精品必定是具有能穿越时空并不断增值的艺术魅力的。 什么样的作品可以具有穿越时空而又不断增值的艺术魅力呢?我看至少有如下 几个方面的因素。 文艺精品无论何种艺术门类或艺术体裁,通过一定的符号载体来表现人们的真善 美的普世价值观则是共同的。真善美作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们的价值追求 是共同的。诗词、小说、戏曲、绘画、音乐、雕塑以至于电影电视中的精品,能 够真正受到最广泛的喜爱的,无不具有真善美的普世价值。如屈原《离骚》、绘 画《最后的晚餐》、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不胜枚举。 文艺精品,无论是叙事的还是抒情的,也无论是文学的还是其他门类的,都要显 现出与人们的情感密切相关的人物性格或人格魅力。对于作品情节的投入,首先 是基于对人物性格的认同。叙事性文艺精品中主要人物都是能够引起人们的深切 同情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的,如《红与黑》中的于连就是如此。现在的电视 剧更为突出。因为主要人物的性格丰富而与人们情感密切相关,才能引起我们的 充分关注,也才能使人们关注情节的发展;如果只有故事,没有丰富的、与人们 的情感密切相关的人物性格,人们很少甚至不会对它的情节发展有什么兴趣,这 也是某些叙事类作品不能成为精品的重要原因。非叙事性的作品,没有人物和情 节,但却是应该体现出作者的境界和人格魅力的,如王羲之《兰亭集序》、绘画 《江山如此多娇》等。 1、从原文看,下列对“文艺精品”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艺精品是每个艺术家都渴望得到的,而且是需要艺术家们耗尽毕生精力去 创作、去追求的艺术作品。 B.文艺精品是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具有接受上的优势和强劲的市场号召力的 小说、绘画等的艺术作品。 C.文艺精品是指那些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在当下市场有卖点过了若干年代后 仍有市场卖点的艺术作品
D.文艺精品是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具有能穿越时空而愈增其审美价值并具有 市场价值潜质的艺术作品。 2、下列各项,不属于“具有穿越时空而又不断增值的艺术魅力的作品”的构成 因素的一项是( )(3分) 作品要具有与人们的情感密切相关的人物性格或人格魅力,不管是叙事性作 品还是非叙事性作品。 B.作品要蕴含着真善美的普世价值,因为真善美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们 的共同的价值追求 C.作品要有充分的娱悦价值和经济价值,既能让人读后感到轻松愉快,又能促 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D.作品应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语言表达形式,不同门类艺术语言不同,同一门 类不同艺术家亦不同。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对待艺术作品的问题上,把精品与市场反应联系起来的观点,是完全错误 的 B.到今天成为文艺精品的古代作品,都拥有当时的市场及其以后许多年代的市 场。 C.具有真善美普世精神、密切联系人的情感、独特的艺术语言的作品,就是精 品 D.分析当前的文艺作品是不是精品,要依凭于市场化因素和人民性因素双重标 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试题。 江天一传 清·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 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 。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 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 也 天一虽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为同郡金佥事公声所知。当是时,徽人多盗 天一方佐佥事公,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为守御计。而会张献忠破武昌,总兵官 左良玉东遁,麾下狼兵①哗于途,所过焚掠。将抵徽,徽人震恐,佥事公谋往拒 之,以委天一。天一腰刀首,黑夜跨马,率壮士驰数十里,与狼兵鏖战祁门, 斩馘大半,悉夺其马牛器械,徽赖以安 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大乱,州县望风内附,而徽人犹为明拒守。六月,唐藩 自立于福州,闻天一名,授监纪推官。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 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溪一面当孔道②,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多 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遂筑丛山关。已而清师攻绩溪,天一日夜援兵登 陴不少怠;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于是清师以少骑缀天一于绩溪,而别从新 岭入,守岭者先溃,城遂陷。 大帅购天一甚急。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属其母于天表,出门大呼:“我江天 一也!”遂被执。有知天一者,欲释之。天一曰:“若以我畏死邪?我不死,祸 且族矣。”遇佥事公于营门,公目之曰:“文石!汝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 曰:“焉有与人共事而逃其难者乎!公幸勿为吾母虑也。”至江宁,总督者欲不
D.文艺精品是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具有能穿越时空而愈增其审美价值并 具有 市场价值潜质的艺术作品。 2、下列各项,不属于“具有穿越时空而又不断增值的艺术魅力的作品”的构成 因素的一项是( )(3 分) A.作品要具有与人们的情感密切相关的人物性格或人格魅力,不管是叙事性作 品还是非叙事性作品。 B.作品要蕴含着真善美的普世价值,因为真善美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们 的共同的价值追求。 C.作品要有充分的娱悦价值和经济价值,既能让人读后感到轻松愉快,又能促 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D.作品应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语言表达形式,不同门类艺术语言不同,同一门 类不同艺术家亦不同。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对待艺术作品的问题上,把精品与市场反应联系起来的观点,是完全错误 的。 B.到 今天成为文艺精品的古代作品,都拥有当时的市场及其以后许多年代的市 场。 C.具有真善美普世精神、密切联系人的情感、独特的艺术语言的作品,就是精 品。 D.分析当前的文艺作品是不是精品,要依凭于市场化因素和人民性因素双重标 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试题。 江天一传 清·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 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 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 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 也。 天一虽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为同郡金佥事公声所知。当是时,徽人多盗, 天一方佐佥事公,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为守御计。而会张献忠破武昌,总兵官 左良玉东遁,麾下狼兵①哗于途,所过焚掠。将抵徽,徽人震恐,佥事公谋往拒 之,以委天一。天一腰刀帓首,黑夜跨马,率壮士驰数十里,与狼兵鏖战祁门, 斩馘大半,悉夺其马牛器械,徽赖以安。 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大乱,州县望风内附,而徽人犹为明拒守。六月,唐藩 自立于福州,闻天一名,授监纪推官。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 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溪一面当孔道②,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多 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遂筑丛山关。已而清师攻绩溪,天一日夜援兵登 陴不少怠;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于是清师以少骑缀天一于绩溪,而别从新 岭入,守岭者先溃,城遂陷。 大帅购天一甚急。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属其母于天表,出门大呼:“我江天 一也!”遂被执。有知天一者,欲释之。天一曰:“若以我畏死邪?我不死,祸 且族矣。”遇佥事公于营门,公目之曰:“文石!汝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 曰:“焉有与人共事而逃其难者乎!公幸勿为吾母虑也。”至江宁,总督者欲不
问,天一昂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杀我。我不死,必复起兵。”遂牵诣通 济门。既至,大呼髙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观者无不叹息泣下。越 数日,天表往收其尸,瘗之。而佥事公亦于是日死矣 当狼兵之被杀也,凤阳督马士英怒,疏劾徽人杀官军状,将致佥事公于死。天一 为赍辨疏,诣阙上之;复作《吁天说》,流涕诉诸贵人,其事始得白。自兵兴以 来,先后治乡兵三年,皆在佥事公幕。是时,幕中诸侠客号知兵者以百数,而公 独推重天一,凡内外机事悉取决焉。其后竟与公同死。虽古义烈之士,无以尚也 予得其始末于翁君汉津,遂为之传。 汪琬曰:方胜国之末,新安士大夫死忠者有汪公伟、凌公駉与佥事公三人,而天 独以诸生殉国。予闻天一游淮安,淮安民妇冯氏者封肝活其姑,天一征诸名士 作诗文表章之,欲疏于朝,不果。盖其人好奇尚气类如此。天一本名景,别自号 石嫁樵夫,翁君汉津云。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注:①狼兵,专指广西出身之战斗人员,彪悍武勇,于明代“剿贼”“御倭 多有使用,且战绩不俗。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束手段,军纪混乱,烧杀害民之举 亦所在多多,以至百姓有惧狼兵甚于贼之说 ②孔道,交通要道。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盛暑则暴酷日中 暴:暴露 B.大帅 购天一甚急 购:悬赏 C.天表往收其尸,瘗之 瘗:埋葬 D.天一为赍 辨疏 赍:呈递 5、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够体现江天一“立品者”行为的一组是 )(3 分) ①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②天一方佐佥事公,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为守御计 ③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 ④我为若计,若不如杀我。我不死,必复起兵 ⑤自兵兴以来,先后治乡兵三年,皆在佥事公幕 ⑥淮安民妇冯氏者判肝活其姑,天一征诸名士作诗文表章之 A.①②③ 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4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江天一贫而好学、少有品节,得到了前朝歙县县令傅岩的赏识,每次县里童 生的岁试,他总是被选拔为第一名。三十六岁时,补为一名生员。 B.江天一虽然凭借文人身份而出名,却沉着持重、足智多谋。他英勇抗击盗匪, 在同郡佥事金声的部下发生叛乱,徽州人非常震惧之时,被金声委以重任 C.江天一生死关头知事明理、豪侠仗义。囚禁期间,他碰到同案在系的好友金 声,虽有解脱的机会却坚决与朋友共存亡 D.作者以“好奇尚气”评价江天一,文中江天一请许多名士写诗文来表彰为救 婆婆而割下自己肝脏的淮安民妇一事,正是这种性格的具体体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遽归,属其母于天表,出门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执 (2)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
问,天一昂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杀我。我不死,必复起兵。” 遂牵诣通 济门。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观者无不叹息泣下。越 数日,天表往收其尸,瘗之。而佥事公亦于是日死矣。 当狼兵之被杀也,凤阳督马士英怒,疏劾徽人杀官军状,将致佥事公于死。天一 为赍辨疏,诣阙上之;复作《吁天说》,流涕诉诸贵人,其事始得白。自兵兴以 来,先后治乡兵三年,皆在佥事公幕。是时,幕中诸侠客号知兵者以百数,而公 独推重天一,凡内外机事悉取决焉。其后竟与公同死。虽古义烈之士,无以尚也。 予得其始末于翁君汉津,遂为之传。 汪琬曰:方胜国之末,新安士大夫死忠者有汪公伟、凌公駉与佥事公三人,而天 一独以诸生殉国。予闻天一游淮安,淮安民妇冯氏者刲肝活其姑,天一征诸名士 作诗文表章之,欲疏于朝,不果。盖其人好奇尚气类如此。天一本名景,别自号 石嫁樵夫,翁君汉津云。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注:①狼兵,专指广西出身之战斗人员,彪悍武勇,于明代“剿贼” “御倭” 多有使用,且战绩不俗。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束手段,军纪混乱,烧杀害民之举 亦所在多多,以至百姓有惧狼兵甚于贼之说。 ②孔道,交通要道。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盛暑则暴酷日中 暴:暴露 B.大帅 购天一甚急 购:悬赏 C.天表往收其尸,瘗之 瘗:埋葬 D.天一为赍 辨疏 赍:呈递 5、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够体现江天一“立品者”行为的一组是( )(3 分) ①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②天一方佐佥事公,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为守御计 ③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 ④我为若计,若不如杀我。我不死,必复起兵 ⑤自兵兴以来,先后治乡兵三年,皆在佥事公幕 ⑥淮安民妇冯氏者刲肝活其姑,天一征诸名士作诗文表章之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江天一贫而好学、少有品节,得到了前朝歙县县令傅岩的赏识,每次县里童 生的岁试,他总是被选拔为第一名。三十六岁时,补为一名生员。 B.江天一虽然凭借文人身份而出名,却沉着持重、足智多谋。他英勇抗击盗匪, 在同郡佥事金声的部下发生叛乱,徽州人非常震惧之时,被金声委以重任。 C.江天一生死关头知事明理、豪侠仗义。囚禁期间,他碰到同案在系的好友金 声,虽有解脱的机会却坚决与朋友共存亡。 D.作者以“好奇尚气”评价江天一,文中江天一请许多名士写诗文来表彰为救 婆婆而割下自己肝脏的淮安民妇一事,正是这种性格的具体体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遽归,属其母于天表,出门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执。 (2)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环境的“清”的?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雄飞雌从绕林间。 (2) 百年多病独登台。 (3) ,幽咽泉流冰下难。 (4)羽扇纶巾,谈笑间 (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6)于嗟鸠兮,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大师 聂鑫森 上午九点钟的时候,八旬著名山水画家黄云山,正坐在画室的大画案前用紫砂壶 啜着茶,目光却移动在一张铺好的四尺宣纸上,于下笔之前,构思着一幅《深山 行旅图》。门铃小心翼翼地响了。过了好一阵,门铃再一次响起,透出一种急迫 的心情 黄云山重重地放下紫砂壶,他急急地走出画室,穿过客厅,猛一下把门打开了 站在门外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陌生汉子,风尘仆仆,右手提着一个旅行袋,左手 拿着一幅折叠着的没有装裱的画 黄云山问:“你找谁?” 来人彬彬有礼地向他鞠了一躬,说:“您是笔樵先生吧?” 黄云山很意外,来人居然知道他的名字,便点了点头。 “笔樵先生,我叫秋小峦,是一个乡村教师。我从外省一个偏远小县来到北京 只是为了了却父亲秋溪谷的一个心愿。他也当了一辈子的乡村教师,也在业余画 了一辈子的山水画,对您又极为倾服。不久前因病辞世时嘱咐我:‘无论如何要 携画去京请笔樵先生法眼一鉴,看此生努力可否白费,回来后在坟前转告我,我 也就可以闭目于九泉之下了。’” 秋小峦说得极快,为的是怕耽误黄云山的时间。黄云山有些犹豫,像这样上门求 教求画求鉴定的人太多了。他年事已高,实在是没有精力应付了。 “笔樵先生,十九年前,也就是1978年,我父亲行将退休,县教育局组织老教 师进京参观。他多方打听到您的地址并找到这里来拜访,恰好您外出讲学,便留 下一封信交给了尊夫人 黄云山“呵”了一声,似乎有点印象,又似乎一点印象也没有。他把一只手习惯 地扶住门框,依旧没有请客人进屋的意思。 “您放心,我不进您的家,只想耽误先生几分钟,请您看一看这张画,我也就可 以向死去的父亲作个交代了。” 秋小峦的眼圈红了,眼角有泪光闪烁。 “好吧。”黄云山为秋小峦的孝心所感动,脸上有了笑意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8、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5 分) 9、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环境的“清”的?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雄飞雌从绕林间。 (2) ,百年多病独登台。 (3) ,幽咽泉流冰下难。 (4)羽扇纶巾,谈笑间, 。 (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6)于嗟鸠兮, 。 乙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大 师 聂鑫森 上午九点钟的时候,八旬著名山水画家黄云山,正坐在画室的大画案前用紫砂壶 啜着茶,目光却移动在一张铺好的四尺宣纸上,于下笔之前,构思着一幅《深山 行旅图》。门铃小心翼翼地响了。过了好一阵,门铃再一次响起,透出一种急迫 的心情。 黄云山重重地放下紫砂壶,他急急地走出画室,穿过客厅,猛一下把门打开了。 站在门外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陌生汉子,风尘仆仆,右手提着一个旅行袋,左手 拿着一幅折叠着的没有装裱的画。 黄云山问:“你找谁?” 来人彬彬有礼地向他鞠了一躬,说:“您是笔樵先生吧?” 黄云山很意外,来人居然知道他的名字,便点了点头。 “笔樵先生,我叫秋小峦,是一个乡村教师。我从外省一个偏远小县来到北京, 只是为了了却父亲秋溪谷的一个心愿。他也当了一辈子的乡村教师,也在业余画 了一辈子的山水画,对您又极为倾服。不久前因病辞世时嘱咐我:‘无论如何要 携画去京请笔樵先生法眼一鉴,看此生努力可否白费,回来后在坟前转告我,我 也就可以闭目于九泉之下了。’” 秋小峦说得极快,为的是怕耽误黄云山的时间。黄云山有些犹豫,像这样上门求 教求画求鉴定的人太多了。他年事已高,实在是没有精力应付了。 “笔樵先生,十九年前,也就是 1978 年,我父亲行将退休,县教育局组织老教 师进京参观。他多方打听到您的地址并找到这里来拜访,恰好您外出讲学,便留 下一封信交给了尊夫人。” 黄云山“呵”了一声,似乎有点印象,又似乎一点印象也没有。他把一只手习惯 地扶住门框,依旧没有请客人进屋的意思。 “您放心,我不进您的家,只想耽误先生几分钟,请您看一看这张画,我也就可 以向死去的父亲作个交代了。” 秋小峦的眼圈红了,眼角有泪光闪烁。 “好吧。”黄云山为秋小峦的孝心所感动,脸上有了笑意
他接过那张折叠好的画,缓缓地打开,是一幅用积墨法画出的《楚山春寒图》 苍苍茫茫,云烟满纸,繁密处不能多添一笔,却能做到不板、不结、不死;在最 浓墨处也能分辨出草、树、石的层次,称得上是大气磅礴,浑厚华滋。 黄云山激动起来,大声说:“恕老朽怠慢,请进!” 他们一起走进画室 黄云山问:“除了此画,还有吗?” “旅行袋里还有二十余幅,其他的都在家里。 “待我净了手、焚香,我要好好看看你父亲的大手笔。国有颜回而不知,我深以 为耻!” 黄云山净了手,又擦拭干净,忙给秋小峦沏上一杯茶,再寻出一个铜香炉,插上 根点着的檀香。满室芬芳 黄云山足足看了两个小时,然后长叹一声,说:“能得积墨妙处的有明末清初的 龚贤,现代画家中,就要数黄宾虹和你父亲了。可惜这两位也都先后过世,悲哉! 悲哉!从你父亲的用纸上,可看出他生前生活的窘困,而从画面上又看出他的豁 达乐观和淡泊名利,我辈惭愧!” 他们坐下来亲切地交谈。黄云山问的很细,诸如秋溪谷的身世、师承、生活、读 书……秋小峦虔诚地一一回答 黄云山说:“你一定要进京来为你父亲办一个遗作展,他是一个进入美术史的人 物,是真正的大师。我给你写几封引荐信,让我的老友们开开眼,别高踞北京以 为天下无人。费用、场地、新闻发布会,我们来安排,不用你操心。” 然后,他站起来,向秋小峦鞠了一躬,说:“一是谢谢你的孝心,为了尊父的嘱 托,不远千里而来;二是请你原谅我的失礼,差点与一位大师的作品失之交臂 秋小峦忍不住大声恸哭起来 看看壁上的挂钟,十一点了。秋小峦慌忙站起来,揩干泪,说:“笔樵先生,我 该走了!” “不忙,在此午餐!” 两个月后,“秋溪谷先生遗作展”在北京的美术馆举行,观者如堵,好评如潮 在众多记者和名流参加的学术讨论会上,黄云山真诚地对秋小峦说:“我愿以我 平生的一幅得意之作,交换你父亲的任何一幅小品,以便时时展读,与他倾心交 谈 掌声如雷鸣般响起来。 (选自《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以“大师”为线索,写了一个已故民间绘画大师被发现,其遗作被推出 的过程。 B.小说开头写门铃小心翼翼地响起,表现秋小峦拜见黄云山时谨慎礼貌的心理。 C.“国有颜回而不知,我深以为耻!”的意思是说,黄云山先生认为,我们国 内有一个像颜回一样闻名的大师秋溪谷,他竟然不知道,感到很羞耻。 D.小说写黄云山观画时净手焚香的细节,表达他对画作的珍视和对绘画作者的 敬重之情。 E.小说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 象 (2)结合上下文,请你简要说说“满室芬芳”的意思和作用。(6分) (3)请简要分析黄云山先生给秋小峦鞠躬后秋小峦恸哭的原因。(6分)
他接过那张折叠好的画,缓缓地打开,是一幅用积墨法画出的《楚山春寒图》, 苍苍茫茫,云烟满纸,繁密处不能多添一笔,却能做到不板、不结、不死;在最 浓墨处也能分辨出草、树、石的层次,称得上是大气磅礴,浑厚华滋。 黄云山激动起来,大声说:“恕老朽怠慢, 请进!” 他们一起走进画室。 黄云山问:“除了此画,还有吗?” “旅行袋里还有二十余幅,其他的都在家里。” “待我净了手、焚香,我要好好看看你父亲的大手笔。国有颜回而不知,我深以 为耻!” 黄云山净了手,又擦拭干净,忙给秋小峦沏上一杯茶,再寻出一个铜香炉,插上 一根点着的檀香。满室芬芳。 黄云山足足看了两个小时,然后长叹一声,说:“能得积墨妙处的有明末清初的 龚贤,现代画家中,就要数黄宾虹和你父亲了。可惜这两位也都先后过世,悲哉! 悲哉!从你父亲的用纸上,可看出他生前生活的窘困,而从画面上又看出他的豁 达乐观和淡泊名利,我辈惭愧!” 他们坐下来亲切地交谈。黄云山问的很细,诸如秋溪谷的身世、师承、生活、读 书……秋小峦虔诚地一一回答。 黄云山说:“你一定要进京来为你父亲办一个遗作展,他是一个进入美术史的人 物,是真正的大师。我给你写几封引荐信,让我的老友们开开眼,别高踞北京以 为天下无人。费用、场地、新闻发布会,我们来安排,不用你操心。” 然后,他站起来,向秋小峦鞠了一躬,说:“一是谢谢你的孝心,为了尊父的嘱 托,不远千里而来;二是请你原谅我的失礼,差点与一位大师的作品失之交臂。” 秋小峦忍不住大声恸哭起来。 看看壁上的挂钟,十一点了。秋小峦慌忙站起来,揩干泪,说:“笔樵先生,我 该走了!” “不忙,在此午餐!” 两个月后,“秋溪谷先生遗作展”在北京的美术馆举行,观者如堵,好评如潮。 在众多记者和名流参加的学术讨论会上,黄云山真诚地对秋小峦说:“我愿以我 平生的一幅得意之作,交换你父亲的任何一幅小品,以便时时展读,与他倾心交 谈!” 掌声如雷鸣般响起来。 (选自《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小说以“大师”为线索,写了一个已故民间绘画大师被发现,其遗作被推出 的过程。 B.小说开头写门铃小心翼翼地响起,表现秋小峦拜见黄云山时谨慎礼貌的心理。 C.“国有颜回而不知,我深以为耻!”的意思是说,黄云山先生认为,我们国 内有一个像颜回一样闻名的大师秋溪谷,他竟然不知道,感到很羞耻。 D.小说写黄云山观画时净手焚香的细节,表达他对画作的珍视和对绘画作者的 敬重之情。 E.小说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 象。 (2)结合上下文,请你简要说说“满室芬芳”的意思和作用。(6 分) (3)请简要分析黄云山先生给秋小峦鞠躬后秋小峦恸哭的原因。(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