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2012届高考模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方戏剧求逼真,说白动作,完全要逼近真实;而中国戏剧却求与真实隔开一层 达到教人放松、教人解脱的效果。中西方戏剧在世界整个文化体系中,各有各的 特点与意义 在五四运动时,一般人提倡西方剧,尤其如易卜生,说他能在每一本戏剧中提出 人生问题来。其实中国京剧正是人生问题剧,在每一剧中,总有一问题或不止 问题包涵着,如死生、忠奸、义利、恩怨等。这些都是极激动人的人生大问题, 中国京剧正能着眼于此。即使是西方戏剧也未必能如此深刻生动而刺激人。在《大 劈棺》中,庄子死了,他的妻另有所爱,而其人有病,非得人的心脏不能治,因 此庄子妻遂演出了劈棺一幕,要挖取她前夫的心来医救她爱的人。但庄子却并未 死,他变为蝴蝶飞出棺来了。这一故事中,即包涵有死生忠奷恩怨义利种种问题 在内,刺激够深刻。但蝴蝶飞出,全部问题全变为戏剧化,使看的人于重大刺激 之后获得了轻松与解放。因此看完戏,好像从那戏中情节中解脱了,使人仍可以 安然入睡。一切严重的剧情,则如飞鸟掠空,不留痕迹,实则其感人深处,仍会 常留在心坎,这真可谓是存神过化,正是中国文学艺术之最高境界所企。若看西 方戏,正因其太逼真,有时会使人失眠,看了不能化,而因此其所存也不能神。 在他们是戏剧而人生化。在中国则盼能人生而戏剧化。其戏剧中之忠孝节义感人 至深。这正是中国艺术之精妙处 京剧《天雷报》叙述一青年,蒙义父母养大,科举应试得中,成了大官还乡,却 忘恩负义,连义父母要求以仆人身份留下来也遭拒绝了。结果一阵天雷把他击毙。 这出戏谁看了都会流泪。若说中国戏剧情节不科学,有些是迷信成分,这是不明 白中国戏剧之妙义。其实亦只是要把太刺激人的真实人生来加以戏剧化,要其冲 淡了一些真实性。而暂时冲淡反而会保持了更深的感染,这是中国文学艺术中之 所谓含蓄,需更有其甚深妙义,与科学不相关。试问世界又哪里去找科学的文学 呢? 西方戏剧又注重特定背景,有时空限制。中国戏剧则只求描出一共相,并无时空 条件之束缚,而且在很多处,必须超越时空限制,始能把剧情充分表达出。《 娘教子》一类的唱工戏不重在情节的复杂与变化,而重在情味之真挚与深厚。如 《三娘教子》,方其在唱训子的一段,似乎像把时间冻结了,一唱三叹,使人回 肠荡气,情味无穷。把当时一番情感曲折唱岀,便情味深厚了。那一番心情之表 达,则正能超越时空,直扣听众与观者之心弦。 西方戏剧都重刺激,中国戏剧则重欣赏。中国的戏剧,既雅俗共赏又极富教育意 味 (节选自 《中西方戏剧》) 1.下列关于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京剧的每一剧中,总有一问题或不止一问题包涵着,如死生、忠奸 义利、恩怨等。中国戏剧中忠孝节义感人至深
河北省衡水市 2012 届高考模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西方戏剧求逼真,说白动作,完全要逼近真实;而中国戏剧却求与真实隔开一层, 达到教人放松、教人解脱的效果。中西方戏剧在世界整个文化体系中,各有各的 特点与意义。 在五四运动时,一般人提倡西方剧,尤其如易卜生,说他能在每一本戏剧中提出 一人生问题来。其实中国京剧正是人生问题剧,在每一剧中,总有一问题或不止 一问题包涵着,如死生、忠奸、义利、恩怨等。这些都是极激动人的人生大问题, 中国京剧正能着眼于此。即使是西方戏剧也未必能如此深刻生动而刺激人。在《大 劈棺》中,庄子死了,他的妻另有所爱,而其人有病,非得人的心脏不能治,因 此庄子妻遂演出了劈棺一幕,要挖取她前夫的心来医救她爱的人。但庄子却并未 死,他变为蝴蝶飞出棺来了。这一故事中,即包涵有死生忠奸恩怨义利种种问题 在内,刺激够深刻。但蝴蝶飞出,全部问题全变为戏剧化,使看的人于重大刺激 之后获得了轻松与解放。因此看完戏,好像从那戏中情节中解脱了,使人仍可以 安然入睡。一切严重的剧情,则如飞鸟掠空,不留痕迹,实则其感人深处,仍会 常留在心坎,这真可谓是存神过化,正是中国文学艺术之最高境界所企。若看西 方戏,正因其太逼真,有时会使人失眠,看了不能化,而因此其所存也不能神。 在他们是戏剧而人生化。在中国则盼能人生而戏剧化。其戏剧中之忠孝节义感人 至深。这正是中国艺术之精妙处。 京剧《天雷报》叙述一青年,蒙义父母养大,科举应试得中,成了大官还乡,却 忘恩负义,连义父母要求以仆人身份留下来也遭拒绝了。结果一阵天雷把他击毙。 这出戏谁看了都会流泪。若说中国戏剧情节不科学,有些是迷信成分,这是不明 白中国戏剧之妙义。其实亦只是要把太刺激人的真实人生来加以戏剧化,要其冲 淡了一些真实性。而暂时冲淡反而会保持了更深的感染,这是中国文学艺术中之 所谓含蓄,需更有其甚深妙义,与科学不相关。试问世界又哪里去找科学的文学 呢? 西方戏剧又注重特定背景,有时空限制。中国戏剧则只求描出一共相,并无时空 条件之束缚,而且在很多处,必须超越时空限制,始能把剧情充分表达出。《三 娘教子》一类的唱工戏不重在情节的复杂与变化,而重在情味之真挚与深厚。如 《三娘教子》,方其在唱训子的一段,似乎像把时间冻结了,一唱三叹,使人回 肠荡气,情味无穷。把当时一番情感曲折唱出,便情味深厚了。那一番心情之表 达,则正能超越时空,直扣听众与观者之心弦。 西方戏剧都重刺激,中国戏剧则重欣赏。中国的戏剧,既雅俗共赏又极富教育意 味。 (节选自 《中西方戏剧》) 1.下列关于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中国京剧的每一剧中,总有一问题或不止一问题包涵着,如死生、忠奸、 义利、恩怨等。中国戏剧中忠孝节义感人至深
B.《大劈棺》极富教育意味,包涵死生忠奸恩怨义利种种问题,并能使全部问题 全变为戏剧化,看的人于重大刺激之后获得轻松与解脱。 C.中国京剧能着眼于死生、忠奸、义利、恩怨等极激动人的人生大问题,可称 得上是人生问题剧,西方戏剧也不能如此深刻生动而刺激人 D.中国戏剧求与真实隔开一层,西方戏剧求逼真,说白动作,完全要逼近真实 看西方戏,因其太逼真,有时会使人失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京剧有教人放松、教人解脱的作用,一切严重的剧情剧情常如飞鸟掠空 不留痕迹,实则其感人深处,仍会常留在人的心坎 B.在五四运动时提倡西方剧,是因为当时的进步青年认为以易卜生为代表的西 方剧能在每一本戏剧中提出一人生问题来。 C.西方戏剧求逼真,说白动作完全要逼近真实,又注重特定背景,有时空限制, 戏剧情节上具有重刺激的特点。 D.中国戏剧只求描出一共相,并无时空条件之束缚,为把剧情充分表达出来, 在很多处,必须超越时空限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娘教子》中直扣听众与观者心弦的唱训子的一段,似乎像把时间冻结了, 唱三叹,此艺术处理方式正体现了中国戏剧无时空条件限制的特点 B.在比较中西方戏剧时,作者没有厚此薄彼,他认为在世界整个文化体系中中 西方戏剧各有各的特点与意义 C.作者认为,西方戏剧讲究逼真,重情节的刺激,注重特定背景,有时空限制 而中国戏剧情节不科学,有些是迷信成分。 D.《三娘教子》一类的唱工戏情节虽不复杂,但照样能打动听众与观者的心弦。 是因为此类的戏不重在情节的复杂与变化,而重在情味之真挚与深厚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罪,免。家贫,牧 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元光五年,有诏征文学,策奏,天子擢弘对 为第一,拜为博士。是时通西南夷道,置郡,巴蜀民苦之,诏使弘视之。还奏事, 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 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 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 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 益亲贵。尝与公唧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上问弘,弘谢 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益厚遇之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 之。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侈拟于君, 桓公以霸,亦上僭于君。晏婴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丝,齐国亦治,此下比 于民。今臣弘位为御史大夫,而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诚如汲黯 言。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 封平津侯
B.《大劈棺》极富教育意味,包涵死生忠奸恩怨义利种种问题,并能使全部问题 全变为戏剧化,看的人于重大刺激之后获得轻松与解脱。 C.中国京剧能着眼于死生、忠奸、义利、恩怨等极激动人的人生大问题,可称 得上是人生问题剧,西方戏剧也不能如此深刻生动而刺激人。 D.中国戏剧求与真实隔开一层,西方戏剧求逼真,说白动作,完全要逼近真实。 看西方戏,因其太逼真,有时会使人失眠。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京剧有教人放松、教人解脱的作用,一切严重的剧情剧情常如飞鸟掠空, 不留痕迹,实则其感人深处,仍会常留在人的心坎。 B.在五四运动时提倡西方剧,是因为当时的进步青年认为以易卜生为代表的西 方剧能在每一本戏剧中提出一人生问题来。 C.西方戏剧求逼真,说白动作完全要逼近真实,又注重特定背景,有时空限制, 戏剧情节上具有重刺激的特点。 D.中国戏剧只求描出一共相,并无时空条件之束缚,为把剧情充分表达出来, 在很多处,必须超越时空限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三娘教子》中直扣听众与观者心弦的唱训子的一段,似乎像把时间冻结了, 一唱三叹,此艺术处理方式正体现了中国戏剧无时空条件限制的特点。 B.在比较中西方戏剧时,作者没有厚此薄彼,他认为在世界整个文化体系中中 西方戏剧各有各的特点与意义。 C.作者认为,西方戏剧讲究逼真,重情节的刺激,注重特定背景,有时空限制, 而中国戏剧情节不科学,有些是迷信成分。 D.《三娘教子》一类的唱工戏情节虽不复杂,但照样能打动听众与观者的心弦。 是因为此类的戏不重在情节的复杂与变化,而重在情味之真挚与深厚。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罪,免。家贫,牧 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元光五年,有诏征文学,策奏,天子擢弘对 为第一,拜为博士。是时通西南夷道,置郡,巴蜀民苦之,诏使弘视之。还奏事, 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 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 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 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 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上问弘,弘谢 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益厚遇之。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 之。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侈拟于君, 桓公以霸,亦上僭于君。晏婴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丝,齐国亦治,此下比 于民。今臣弘位为御史大夫,而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诚如汲黯 言。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 封平津侯
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郤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杀主父偃,徙 董仲舒于胶西,皆弘之力也。食一肉脱粟之饭。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 皆以给之,家无所余。士亦以此贤之。 淮南、衡山谋反,治党与方急。弘病甚,自以为无功而封,位至丞相,宜佐明主 填抚国家,使人由臣子之道。今诸侯有畔逆之計,此皆宰相奉职不称,恐窃病死 无以塞责。乃上书:“臣弘行能不足以称,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 乞骸骨。”天子报曰:“古者赏有功,褒有德,守成尚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 者也。君其省思虑,一精神,辅以医药。”因赐告牛酒杂帛。居数月,病有瘳, 视事。 元狩二年,弘病,竟以丞相终。 (节选自《史记·平津侯 主父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宜佐明主填抚国家 填:通“镇”,镇抚,安抚 B.人臣病不俭节 病:担忧 C.守成尚文,遭遇右武 右:崇 尚 D.治党与方急 党与:同党的人 5.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明公孙弘为官机智的一组是()(3分) ①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 ②天子擢弘对为第一,拜为 博士 ③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 ④终无以报德塞责,乞骸骨 ⑤因赐告牛酒杂帛 ⑥汲黯先发之, 弘推其后 A.②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朝开通西南夷的道路,在那里设置郡县,巴蜀人民对此感到困苦,皇帝命 公孙弘前去视察。公孙弘视察归来,向皇帝报告,极力诋毁西南夷没有用处,表 示他对民间疾苦的关心。 B.公孙弘曾经与公卿们事先约定好了要向皇帝谈论的问题,但到了皇上面前, 他却违背约定,而顺从皇上的意旨。这些事揭示了他有曲学阿世的一面。 C.公孙弘通过管仲、晏婴的对比,是为了阐明高官应该戒奢、躬行节俭,认为 从九卿以下直到小官吏应该没有贵贱的差别。 D、公孙弘深受皇上的器重,即便是在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他恰逢病重向皇上 提出辞官回乡时,皇上依旧安抚他少用心思,集中精神,好好养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郤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5分) (2)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恐窃病死,无以塞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西江月 苏轼
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郤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杀主父偃,徙 董仲舒于胶西,皆弘之力也。食一肉脱粟之饭。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 皆以给之,家无所余。士亦以此贤之。 淮南、衡山谋反,治党与方急。弘病甚,自以为无功而封,位至丞相,宜佐明主 填抚国家,使人由臣子之道。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恐窃病死, 无以塞责。乃上书:“臣弘行能不足以称,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 乞骸骨。”天子报曰:“古者赏有功,褒有德,守成尚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 者也。君其省思虑,一精神,辅以医药。”因赐告牛酒杂帛。居数月,病有瘳, 视事。 元狩二年,弘病,竟以丞相终。 (节选自《史记•平津侯 主父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宜佐明主填抚国家 填:通“镇”,镇抚,安抚 B.人臣病不俭节 病:担忧 C.守成尚文,遭遇右武 右:崇 尚 D.治党与方急 党与:同党的人 5.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明公孙弘为官机智的一组是()(3 分) ①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 ②天子擢弘对为第一,拜为 博士 ③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 ④终无以报德塞责,乞骸骨 ⑤因赐告牛酒杂帛 ⑥汲黯先发之, 弘推其后 A.②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汉朝开通西南夷的道路,在那里设置郡县,巴蜀人民对此感到困苦,皇帝命 公孙弘前去视察。公孙弘视察归来,向皇帝报告,极力诋毁西南夷没有用处,表 示他对民间疾苦的关心。 B.公孙弘曾经与公卿们事先约定好了要向皇帝谈论的问题,但到了皇上面前, 他却违背约定,而顺从皇上的意旨。这些事揭示了他有曲学阿世的一面。 C.公孙弘通过管仲、晏婴的对比,是为了阐明高官应该戒奢、躬行节俭,认为 从九卿以下直到小官吏应该没有贵贱的差别。 D、公孙弘深受皇上的器重,即便是在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他恰逢病重向皇上 提出辞官回乡时,皇上依旧安抚他少用心思,集中精神,好好养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郤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5 分) (2)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恐窃病死,无以塞责。(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8.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9.你认为这首词是如何抒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韩愈《杂说》) (2)半卷红旗临易水, 提 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3)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 (杜牧《阿房宫赋》)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垫底的人 陈大超 终于调到一个局机关,吃上朝思暮想的“财政饭”,徐芳高兴得一天到晩都是笑 盈盈的,可是等她醒过神来,她就发现在这个既讲级别也讲资历同时也讲能力的 机关里,她原来是个垫底的人,谁都可以指派她,谁都可以指责她,谁都可以对 她垮下脸来。人到中年、在原来的单位里大小是个头儿的徐芳,心里的高兴劲立 刻就烟消云散了。 好在没过多久,局里又来了一个脑子不好使的人一一基本上就是个只能拖拖地夹 夹报纸冲冲厕所的傻瓜。虽然傻瓜来头不小,但徐芳仍然可以把他当作垫底的人, 只要她受了谁的窝囊气,她立刻就找到傻瓜,或者说“把地再拖一遍!”或者说 “把报纸都好好夹起来!”或者说“帮我捶捶背!”傻瓜简直像个一摁按钮就立 刻动作起来的机器人,不论你的脸色多难看,不论你对他的指使多么不合情理, 他都是一点反应一点想法也没有。 这个名叫闵天飞的傻瓜,考大学时离读清华的分数仅仅只差一分,一阵狂笑就变 成了一个痴不痴呆不呆的傻瓜了。徐芳也挺同情他的,但她一旦受了谁的气,仍 然要把他当作出气筒,恶言恶语地把他使唤一通,让自己产生某种虚幻的优越感 她甚至觉得在这个机关里,对她真正重要的,不是那些局长科长们,而是这个傻 瓜一一没有这个傻瓜给她垫底,她真不知道自己会怎么过下去 这天上班,她居然没见到天飞,楼上楼下各个科室都找遍了,也没见着他的身影 一问,原来是他家里人领着他到上海治病去了。她听了心里猛然一惊,接下来 整天都恍恍惚惚、心神不宁的。她就总是下意识地跟人家讨论:“你说天飞的这 种病真的能治好吗?”“你说天飞的病治好的把握到底有多大?”还假惺惺地 说:“要是真能治好那就太好了啊!”其实她潜意识中非常害怕他真的给治好了 个星期后天飞出现在局里的时候,仍然是那副呆不呆傻不傻的样子。徐芳见了 差点笑出声来。她也仍然常常在背后整他、吼他,拿他垫底、出气。后来她竟然 发展到敢用鸡毛掸子打他了。也就有一次,她一失手,竟然将鸡毛掸子重重地打 在他的后脑勺上。打得他当时猛地一激灵,全身仿佛触了电似的一抽搐。谁也没 想到,这一击,竟然使天飞的智力因此而恢复了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8.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9.你认为这首词是如何抒情的?请简要分析。(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策之不以其道, , ,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韩愈《杂说》) (2)半卷红旗临易水, 。 ,提 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3)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 之, 。(杜牧《阿房宫赋》)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垫底的人 陈大超 终于调到一个局机关,吃上朝思暮想的“财政饭”,徐芳高兴得一天到晚都是笑 盈盈的,可是等她醒过神来,她就发现在这个既讲级别也讲资历同时也讲能力的 机关里,她原来是个垫底的人,谁都可以指派她,谁都可以指责她,谁都可以对 她垮下脸来。人到中年、在原来的单位里大小是个头儿的徐芳,心里的高兴劲立 刻就烟消云散了。 好在没过多久,局里又来了一个脑子不好使的人——基本上就是个只能拖拖地夹 夹报纸冲冲厕所的傻瓜。虽然傻瓜来头不小,但徐芳仍然可以把他当作垫底的人, 只要她受了谁的窝囊气,她立刻就找到傻瓜,或者说“把地再拖一遍!”或者说 “把报纸都好好夹起来!”或者说“帮我捶捶背!”傻瓜简直像个一摁按钮就立 刻动作起来的机器人,不论你的脸色多难看,不论你对他的指使多么不合情理, 他都是一点反应一点想法也没有。 这个名叫闵天飞的傻瓜,考大学时离读清华的分数仅仅只差一分,一阵狂笑就变 成了一个痴不痴呆不呆的傻瓜了。徐芳也挺同情他的,但她一旦受了谁的气,仍 然要把他当作出气筒,恶言恶语地把他使唤一通,让自己产生某种虚幻的优越感。 她甚至觉得在这个机关里,对她真正重要的,不是那些局长科长们,而是这个傻 瓜——没有这个傻瓜给她垫底,她真不知道自己会怎么过下去。 这天上班,她居然没见到天飞,楼上楼下各个科室都找遍了,也没见着他的身影。 一问,原来是他家里人领着他到上海治病去了。她听了心里猛然一惊,接下来一 整天都恍恍惚惚、心神不宁的。她就总是下意识地跟人家讨论:“你说天飞的这 种病真的能治好吗﹖”“你说天飞的病治好的把握到底有多大﹖”还假惺惺地 说:“要是真能治好那就太好了啊!”其实她潜意识中非常害怕他真的给治好了。 一个星期后天飞出现在局里的时候,仍然是那副呆不呆傻不傻的样子。徐芳见了 差点笑出声来。她也仍然常常在背后整他、吼他,拿他垫底、出气。后来她竟然 发展到敢用鸡毛掸子打他了。也就有一次,她一失手,竟然将鸡毛掸子重重地打 在他的后脑勺上。打得他当时猛地一激灵,全身仿佛触了电似的一抽搐。谁也没 想到,这一击,竟然使天飞的智力因此而恢复了
天飞在家里休息了几天,再到局里上班的时候,脸上就再无半点呆气傻气了,局 长也不让他再做那些杂事了,而是要他在秘书科“适应适应”。仅仅过了两三个 月,天飞就给人一种英气勃勃年轻有为的感觉了。自然,在这个局里,徐芳又成 了一个垫底的人了。她是多么后悔啊!后悔自己竟然用鸡毛掸子去打他一一这 打,又把自己打入了度日如年的冰窟里。 她常常幻想在天飞独自在办公室里值班的时候,悄悄地出现在他的后面,用一个 暗中准备好的小木棒,对着他的后脑勺乒乒乓乓地从各个角度猛敲一气一一再把 他脑子里的那个开关敲关上 (原载《金山》)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徐芳能够调到局机关,很是髙兴;只是后来她发现自己的身份、级别、资历 和能力在局里都比不过别人,就高兴不起来了。 B.闵天飞是个脑子不好使的傻瓜,痴痴呆呆,只能干些杂活,这使徐芳很高兴, 因为局里终于有了个不如自己的垫底人了。 C.徐芳虽然很同情闵天飞因为髙考时离清华的分数线只差一分而变傻,但她仍 然拿闵天飞做出气筒,这说明她心理严重扭曲 D.家人带着闵天飞去上海治病,徐芳心神不宁;闵天飞的病没有治好,徐芳竟 然有点幸灾乐祸,说明她没有一点仁爱之心 E.徐芳偶然的一打,竟是闵天飞恢复了智力,因此,徐芳懊悔不已,常常幻想 再把他打回傻瓜去,使自己不是垫底的人。 (2)小说中的徐芳有着怎样的心理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安排闵天飞去上海看病这一情节,对于故事发展有哪些作用?(6 分) (4)小说题目命名为“垫底的人”,是出于人物、结构、主旨等多方面的考虑, 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孤傲”俞平伯 ①俞平伯1900年生于浙江湖州,原名俞铭衡,字平伯。现代诗人、作家、红学 家。他出身名门,早年以新诗人、散文家的身份享誉文坛。历任上海大学、燕京 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精研中国古典文学,“新红学”的开拓者之 ②俞平伯一生爱好昆曲,而这爱好又与他的爱情相关。1917年,俞先生与 许宝驯结成秦晋之好。许家都是昆曲爱好者,许宝驯之父许引之是业余昆曲家, 许宝驯的姐姐弟弟也喜爱昆曲。尤其是许宝驯,扮相漂亮,嗓音又好,唱起来字 正腔圆,并且能填词谱曲。 ③20世纪50年代中期,醉心于《红楼梦》研究的俞平伯先生遭受非学术的 政治批判,遂淡泊了政治,对昆曲的兴致愈来愈浓。每逢星期四上午,夫妇俩便 专门请来笛师伴唱。来了客人,也要坚持一曲唱罢才接待。俞平伯与许宝驯每年 夏天都要坐公共汽车或三轮车去颐和园。这给幼小的外孙韦柰留下童话般的印 象:“外公租了人工摇的乌篷船,带着笛师,带了吃喝的东西,把船漂在后湖上 唱曲子。一群游客围着听,都觉得很惊奇
天飞在家里休息了几天,再到局里上班的时候,脸上就再无半点呆气傻气了,局 长也不让他再做那些杂事了,而是要他在秘书科“适应适应”。仅仅过了两三个 月,天飞就给人一种英气勃勃年轻有为的感觉了。自然,在这个局里,徐芳又成 了一个垫底的人了。她是多么后悔啊!后悔自己竟然用鸡毛掸子去打他——这一 打,又把自己打入了度日如年的冰窟里。 她常常幻想在天飞独自在办公室里值班的时候,悄悄地出现在他的后面,用一个 暗中准备好的小木棒,对着他的后脑勺乒乒乓乓地从各个角度猛敲一气——再把 他脑子里的那个开关敲关上…… (原载《金山》)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徐芳能够调到局机关,很是高兴;只是后来她发现自己的身份、级别、资历 和能力在局里都比不过别人,就高兴不起来了。 B.闵天飞是个脑子不好使的傻瓜,痴痴呆呆,只能干些杂活,这使徐芳很高兴, 因为局里终于有了个不如自己的垫底人了。 C.徐芳虽然很同情闵天飞因为高考时离清华的分数线只差一分而变傻,但她仍 然拿闵天飞做出气筒,这说明她心理严重扭曲。 D.家人带着闵天飞去上海治病,徐芳心神不宁;闵天飞的病没有治好,徐芳竟 然有点幸灾乐祸,说明她没有一点仁爱之心。 E.徐芳偶然的一打,竟是闵天飞恢复了智力,因此,徐芳懊悔不已,常常幻想 再把他打回傻瓜去,使自己不是垫底的人。 (2)小说中的徐芳有着怎样的心理特征?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中安排闵天飞去上海看病这一情节,对于故事发展有哪些作用?(6 分) (4)小说题目命名为“垫底的人”,是出于人物、结构、主旨等多方面的考虑, 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孤傲”俞平伯 ①俞平伯 1900 年生于浙江湖州,原名俞铭衡,字平伯。现代诗人、作家、红学 家。他出身名门,早年以新诗人、散文家的身份享誉文坛。历任上海大学、燕京 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精研中国古典文学,“新红学”的开拓者之一。 ②俞平伯一生爱好昆曲,而这爱好又与他的爱情相关。1917 年,俞先生与 许宝驯结成秦晋之好。许家都是昆曲爱好者,许宝驯之父许引之是业余昆曲家, 许宝驯的姐姐弟弟也喜爱昆曲。尤其是许宝驯,扮相漂亮,嗓音又好,唱起来字 正腔圆,并且能填词谱曲。 ③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醉心于《红楼梦》研究的俞平伯先生遭受非学术的 政治批判,遂淡泊了政治,对昆曲的兴致愈来愈浓。每逢星期四上午,夫妇俩便 专门请来笛师伴唱。来了客人,也要坚持一曲唱罢才接待。俞平伯与许宝驯每年 夏天都要坐公共汽车或三轮车去颐和园。这给幼小的外孙韦柰留下童话般的印 象:“外公租了人工摇的乌篷船,带着笛师,带了吃喝的东西,把船漂在后湖上 唱曲子。一群游客围着听,都觉得很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