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共42分) 、文言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9分) 赵方,字彦直,衡山人。淳煕八年举进士,调蒲圻尉,疑狱多所委决。授大宁监 教授,俗陋甚,方择可教者亲训诱之,人皆感励,自是始有进士。知青阳县,告 其守史弥远曰:“催科不扰,是催科中抚字;刑罚无差,是刑罚中教化。”人以 为名言。 进秘阁修撰、知江陵府、主管湖北安抚司事兼权荆湖置司。时金逼于兵,计其必 南徙,日夜为备。荆门有东西两山险要,方筑堡其上,增戍兵以遏其冲。金樊快 明谋归宋,追兵至襄阳,方遣孟宗政、扈再兴以百骑邀之,杀千余人,金人遁去 金人围枣阳急,方遣宗政、再兴等援枣阳,仍增戍光化、信阳、均州,以联声势。 已而枣阳守赵观败金人于城外,再兴、宗政至,与观夹击,又败之,枣阳围解 方申饬诸将,当遏于境上,不可使之入而后拒之于城下。时麦正熟,方遣兵护民 刈之,令清野以俟。再疏力陈不可和者七,战议遂定。 方料金人数不得志于枣阳,必将同时并攻诸城,当先发以制之。命宗政出师向唐, 再兴向邓,戒之曰:“毋深入,毋攻城,第溃其保甲,毁其城砦,空其赀粮而已 宗政进破湖阳县,擒其千户赵兴儿;再兴破髙头城,大败金兵,遂薄邓州。唐州 兵来援,迎败之,降者踵至。已而金兵至樊城,方命再兴阵以待之,方视其师; 金人三日不敢动,遂遁 俄得疾,进徽猷阁学士、京湖制置大使。归还,力疾犒师,第其功上之。病革[注], 曰:“未死一日,当立一日纪纲。”引再兴卧内,勉以协心报国。贻书宰相,论 疆场大计。寻卒。赠银青光禄大夫,累赠太师,谥忠肃。 (节选自 《宋史·赵方传》) [注]革:通“亟”,指病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还,力疾犒师,第其功上之 第:只是、只要 B.增戍兵以遏其冲 遏:扼守 C.扈再兴以百骑邀之 邀:拦截、截击 D.方命再兴阵以待之,方视其师 视:检阅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赵方指挥作战有方的一组是() ①方择可教者亲训诱之,人皆感励 ②方筑堡其上,增戍兵以遏其冲 ③方遣宗政、再兴等援枣阳,仍增戍光化、信阳、均州,以联声势 ④再疏力陈不可和者七,战议遂定 ⑤毋深入,毋攻城,第溃其保甲,毁其城砦,空其赀粮而已 ⑥引再兴卧内,勉以协心报国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河北省衡水 2014 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共 42 分) 一、文言文阅读( 24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 题。(9 分) 赵方,字彦直,衡山人。淳熙八年举进士,调蒲圻尉,疑狱多所委决。授大宁监 教授,俗陋甚,方择可教者亲训诱之,人皆感励,自是始有进士。知青阳县,告 其守史弥远曰:“催科不扰,是催科中抚字;刑罚无差,是刑罚中教化。”人以 为名言。 进秘阁修撰、知江陵府、主管湖北安抚司事兼权荆湖置司。时金逼于兵,计其必 南徙,日夜为备。荆门有东西两山险要,方筑堡其上,增戍兵以遏其冲。金樊快 明谋归宋,追兵至襄阳,方遣孟宗政、扈再兴以百骑邀之,杀千余人,金人遁去。 金人围枣阳急,方遣宗政、再兴等援枣阳,仍增戍光化、信阳、均州,以联声势。 已而枣阳守赵观败金人于城外,再兴、宗政至,与观夹击,又败之,枣阳围解。 方申饬诸将,当遏于境上,不可使之入而后拒之于城下。时麦正熟,方遣兵护民 刈之,令清野以俟。再疏力陈不可和者七,战议遂定。 方料金人数不得志于枣阳,必将同时并攻诸城,当先发以制之。命宗政出师向唐, 再兴向邓,戒之曰:“毋深入,毋攻城,第溃其保甲,毁其城砦,空其赀粮而已。” 宗政进破湖阳县,擒其千户赵兴儿;再兴破高头城,大败金兵,遂薄邓州。唐州 兵来援,迎败之,降者踵至。已而金兵至樊城,方命再兴阵以待之,方视其师; 金人三日不敢动,遂遁。 俄得疾,进徽猷阁学士、京湖制置大使。归还,力疾犒师,第其功上之。病革[注], 曰:“未死一日,当立一日纪纲。”引再兴卧内,勉以协心报国。贻书宰相,论 疆场大计。寻卒。赠银青光禄大夫,累赠太师,谥忠肃。 (节选自 《宋史•赵方传》) [注]革:通“亟”,指病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还,力疾犒师,第其功上之 第:只是、只要 B.增戍兵以遏其冲 遏:扼守 C.扈再兴以百骑邀之 邀:拦截、截击 D.方命再兴阵以待之,方视其师 视:检阅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赵方指挥作战有方的一组是( ) ①方择可教者亲训诱之,人皆感励 ②方筑堡其上,增戍兵以遏其冲 ③方遣宗政、再兴等援枣阳,仍增戍光化、信阳、均州,以联声势 ④再疏力陈不可和者七,战议遂定 ⑤毋深入,毋攻城,第溃其保甲,毁其城砦,空其赀粮而已 ⑥引再兴卧内,勉以协心报国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方在做蒲圻县尉期间,解决了许多有疑问的案件,并在此期间针对大宁风俗 鄙陋的情况,重视教化,挑选可教的学生亲自教导,人们都受到了感励,从此才 有进士 B.在金人南侵时,赵方一方面派兵在荆门东西两山险要处修筑堡垒,增兵把守, 另一方面派遣孟宗政、扈再兴率骑兵截击,杀敌千余人,金兵败走 C.在宋与金的交战中,除了赵方深谋远虑,运筹帷幄,检阅军队,亲临指挥外, 其部下孟宗政、扈再兴等人的通力合作、英勇善战也功不可没。 D.赵方是南宋主战派的代表,他曾上疏极力陈述不能和金人讲和的理由,即使得 病以后,他仍然勉励扈再兴忠心报国,写信给宰相论述边疆大计,可谓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9分) 孔镛,字韶文,景泰五年进士。知都昌县,分户九等以定役,设仓水次,便收敛 民甚赖之。改知连山,瑶、僮岀没邻境,县民悉窜。镛往招之,民惊走。镛炊饭 民舍,留钱偿其直以去。民乃渐知亲镛,相率还。镛慰劳振恤,俾复故业,道路 渐通,县治遂复。都御史叶盛征广西,以镛从。诸将妄杀者,镛辄力争,所全活 甚众 成化元年,擢高州知府。前知府以瑶警,闭城门自护。乡民避瑶至者辄不纳,还 为瑶所戕。又疑民阴附贼,辄戮之。贼缘是激众怒,为内应,城遂陷。镛至,开 门纳来者,流亡日归。时贼魁冯晓屯化州,邓公长屯茅峒,屡招不就。镛一日单 骑从二人直抵茅峒。公长骤闻新守至,亟呼其党擐甲迎。镛徐下马,入坐庭中, 公长率其徒弛甲罗拜。镛谕曰:“汝曹故良民,迫冻馁耳。前守欲兵汝,吾今奉 命为汝父母。汝,我子也。信我,则送我归,赉汝粟帛。不信,则杀我,即大军 至,无遗种矣。”公长犹豫,其党皆感悟泣下。镛曰:“馁矣,当食我。”公长 为跪上酒馔。既食,曰:“日且暮,当止宿。”夜解衣酣寝。贼相顾骇服。再宿 而返,公长遣数十骑拥还,镛止骑城外,独与羸卒入,取谷帛,使载归。公长益 感激,率党数千人来降。公长既降,惟晓恃险不服。镛选壮士二百人,乘夜抵化 州。晓仓皇走匿,获其妻子以归,抚恤甚厚,晓亦降。擢按察副使,益招剧贼侯 大六、邓辛酉等,给田产,分处内地为官。治绩闻,赐诰命旌异。旋抚贵州。苗 阿溪者,桀骜多智。守臣皆又纳溪赂,骄不可制。镛至,询得溪所昵者二人。遂 以计擒溪,磔之。镛居官廉。历仕三十余年,皆在边陲,触瘴成疾。乞骸骨,不 许。弘治二年召为工部右侍郎,道卒,年六十三。 (节选自《明史·孔镛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县民悉窜 窜:流放 汝粟帛 赉:赏赐、赠予 C.相率还相率:相继;一个接一个 D.公长率其徒弛甲罗拜 弛 松开、解开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孔镛以诚意招降贼人的一组是(3分) 留钱偿其直以去 ②镛徐下马,入坐庭中 ③再宿而 ④取谷帛,使载归 ⑤独与羸卒
A.赵方在做蒲圻县尉期间,解决了许多有疑问的案件,并在此期间针对大宁风俗 鄙陋的情况,重视教化,挑选可教的学生亲自教导,人们都受到了感励,从此才 有进士。 B.在金人南侵时,赵方一方面派兵在荆门东西两山险要处修筑堡垒,增兵把守, 另一方面派遣孟宗政、扈再兴率骑兵截击,杀敌千余人,金兵败走。 C.在宋与金的交战中,除了赵方深谋远虑,运筹帷幄,检阅军队,亲临指挥外, 其部下孟宗政、扈再兴等人的通力合作、英勇善战也功不可没。 D.赵方是南宋主战派的代表,他曾上疏极力陈述不能和金人讲和的理由,即使得 病以后,他仍然勉励扈再兴忠心报国,写信给宰相论述边疆大计,可谓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6 题.(9 分) 孔镛,字韶文,景泰五年进士。知都昌县,分户九等以定役,设仓水次,便收敛, 民甚赖之。改知连山,瑶、僮出没邻境,县民悉窜。镛往招之,民惊走。镛炊饭 民舍,留钱偿其直以去。民乃渐知亲镛,相率还。镛慰劳振恤,俾复故业,道路 渐通,县治遂复。都御史叶盛征广西,以镛从。诸将妄杀者,镛辄力争,所全活 甚众。 成化元年,擢高州知府。前知府以瑶警,闭城门自护。乡民避瑶至者辄不纳,还 为瑶所戕。又疑民阴附贼,辄戮之。贼缘是激众怒,为内应,城遂陷。镛至,开 门纳来者,流亡日归。时贼魁冯晓屯化州,邓公长屯茅峒,屡招不就。镛一日单 骑从二人直抵茅峒。公长骤闻新守至,亟呼其党擐甲迎。镛徐下马,入坐庭中, 公长率其徒弛甲罗拜。镛谕曰:“汝曹故良民,迫冻馁耳。前守欲兵汝,吾今奉 命为汝父母。汝,我子也。信我,则送我归,赉汝粟帛。不信,则杀我,即大军 至,无遗种矣。”公长犹豫,其党皆感悟泣下。镛曰:“馁矣,当食我。”公长 为跪上酒馔。既食,曰:“日且暮,当止宿。”夜解衣酣寝。贼相顾骇服。再宿 而返,公长遣数十骑拥还,镛止骑城外,独与羸卒入,取谷帛,使载归。公长益 感激,率党数千人来降。公长既降,惟晓恃险不服。镛选壮士二百人,乘夜抵化 州。晓仓皇走匿,获其妻子以归,抚恤甚厚,晓亦降。擢按察副使,益招剧贼侯 大六、邓辛酉等,给田产,分处内地为官。治绩闻,赐诰命旌异。旋抚贵州。苗 阿溪者,桀骜多智。守臣皆又纳溪赂,骄不可制。镛至,询得溪所昵者二人。遂 以计擒溪,磔之。镛居官廉。历仕三十余年,皆在边陲,触瘴成疾。乞骸骨,不 许。弘治二年召为工部右侍郎,道卒,年六十三。 (节选自《明史•孔镛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县民悉窜 窜:流放 B.赉 汝粟帛 赉:赏赐、赠予 C.相率还 相率:相继;一个接一个 D.公长率其徒弛甲罗拜 弛: 松开、解开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孔镛以诚意招降贼人的一组是(3 分) ① 留钱偿其直以去 ②镛徐下马,入坐庭中 ③再宿而 返 ④取谷帛,使载归 ⑤独与羸卒
入 ⑥获其妻子以归,抚恤甚厚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镛与民方便,治理有方。他在任县令时,曾把粮仓建在便于百姓交 税的地方,也曾以身作则,赢得百姓的爱戴,逐渐使道路畅通,恢复了清明安定 的县政 B.孔镛有勇有谋,处置果断。贵州苗人阿溪桀骜不驯,又狡猾异常,当 地官员不得不纷纷贿赂此人,更助长了阿溪的嚣张气焰;孔镛到来,用计活捉并 杀了他。 C.孔镛仁厚爱民,措施得当。从应对瑶民袭扰高州一事中可以看到:前任知府 对百姓疑心重重,不放众人进城;孔镛到任,则大开城门,接纳躲避灾祸的民众。 D.孔镛廉洁奉公,深受信任。他为官清廉,三十来年,一直在边疆地区 历任多职。因接触瘴气染病,请求退休,但未被皇帝批准,后来故去在返回京城 的路上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6分) 青霞先生文集序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①,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明天子仁圣, 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 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 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 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又 下痛诸将士之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獻。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 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 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 寄②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故 人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 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 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 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 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 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賁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 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 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 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 遗之也乎?予谨识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嘉 靖癸亥孟春望日归安茅坤拜手序。 [注]①经历:掌管文牍的小官。宰执:指严嵩。②阃寄:指边境将领。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 诋.诋毁 B.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薄:减轻 C.以恣敌之出没 恣:放纵,任凭
入 ⑥获其妻子以归,抚恤甚厚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孔镛与民方便,治理有方。他在任县令时,曾把粮仓建在便于百姓交 税的地方,也曾以身作则,赢得百姓的爱戴,逐渐使道路畅通,恢复了清明安定 的县政。 B.孔镛有勇有谋,处置果断。贵州苗人阿溪桀骜不驯,又狡猾异常,当 地官员不得不纷纷贿赂此人,更助长了阿溪的嚣张气焰;孔镛到来,用计活捉并 杀了他。 C.孔镛仁厚爱民,措施得当。从应对瑶民袭扰高州一事中可以看到:前任知府 对百姓疑心重重,不放众人进城;孔镛到任,则大开城门,接纳躲避灾祸的民众。 D.孔镛廉洁奉公,深受信任。他为官清廉,三十来年,一直在边疆地区 历任多职。因接触瘴气染病,请求退休,但未被皇帝批准,后来故去在返回京城 的路上。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9 题.(6 分) 青霞先生文集序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①,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明天子仁圣, 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 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 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 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又 下痛诸将士之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 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 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 寄②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故 人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 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 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 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 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 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 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 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 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 遗之也乎?予谨识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嘉 靖癸亥孟春望日归安茅坤拜手序。 [注]①经历:掌管文牍的小官。宰执:指严嵩。 ②阃寄:指边境将领。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 诋.诋毁 B.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薄:减轻 C.以恣敌之出没 恣:放纵,任凭
D.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 遗:遗漏 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反映沈君诗文内容的一项是( ①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②愤疆埸之日弛 ③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 ④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⑤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 ⑥而作之忾也,固矣 A.①②⑤ B.①④⑥ ②③⑤ D.③④⑥ 9.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交代了沈君与“宰执”之间势不两立的关系,接下来不直接写沈君 与“宰执”的正面冲突,而是将笔墨转到写塞外,集中抒发沈君无辜陷罪流放的 悲愤 B.文章揭露了当时官员玩忽职守、边塞军备松弛、将士畏敌渎职甚至残害百姓 以冒功的种种现象,从而揭示岀沈君文章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反映现实、揭露现实 的积极意义。 C.文章全篇行文跌宕,寄慨深沉,既突出了沈君的忠烈刚直,也突出了沈君诗 文的战斗精神和重要价值,洋溢着对沈君人格的高度敬仰之情。 D.本文是为沈君的文集而作,却从沈君其人写起,表现其“古之志士之遗”的 风范,突破了一般序文拘于篇章结构、遣词造句、艺术特点等评介的窠臼,具有 强烈的感染力。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2题。(共6分) 古代的“城管” 从现代考古发现来看,中国至少在夏商周时期就有城市了。但和现代功能较为接 近的城市,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如齐国的首都临淄。据《战国策·齐策》记 载,当时有7万户。仅以现代一户3口的最低标准来算,总人口也达到了21万 户。从史料上看,古代城管除负责环卫、拆违章建筑、禁止占道经营外,还得“防 火缉盗”;有的还有管理市场物价、维持公平交易和社会治安的义务,兼有现代 公安、消防、工商、物价、税务等部门职能,是真正的“综合执法”,权力也比 现代城管大。 古代的城管队员叫法不少,或称“胥”,或称“卒”,还有称“市吏”、“监市” 等等。但在事实上,古代并没有现代城管局这样的专职机构,自然也无城管队员 说。古代早期城管常由士兵充当。在北宋的都城东京开封,朝廷便设有相当 现代街道城管队的“街道司”,并相应成立了由500名兵士组成的执法队伍,以 保持开封的正常交通秩序和环境卫生。明代的北京,由相当于今北京卫戍区或武 装警察部队的“五城兵马司”来承担现代城管局的大部分职能。清代的北京,还 专设了“督理街道衙门”,主要负责外城的街道管理、民房修建等,破坏公用设 施、侵占下水道等不良行为,都是督理街道衙门的执法对象。到了晚清,西方的 套城管制度被引入中国,由警察承担起了现代城管的工作。 在古代,现代城管的两大难题一占道经营和违章搭建,同样十分突出,且历代不 绝。古代城管也为此伤透脑筋。在唐代的长安和洛阳,不少商户为了扩大经营面 积,非要在门面(正铺)外多占一块(偏铺)。在李显(唐中宗)当皇帝时的景龙年间 朝廷不得不以敕令的形式,发布了一则当时的最高“城管通知”:两京市场上各 行业,凡自有正铺者,不得在铺前再建造偏铺。宋代称占道经营为“侵街”,为 了防止侵街行为的发生,宋代城管想出了一个法子,在沿街要道旁立“表木
D.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 遗:遗漏 8.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反映沈君诗文内容的一项是( ) ①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②愤疆埸之日弛 ③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 ④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⑤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 ⑥而作之忾也,固矣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9.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交代了沈君与“宰执”之间势不两立的关系,接下来不直接写沈君 与“宰执”的正面冲突,而是将笔墨转到写塞外,集中抒发沈君无辜陷罪流放的 悲愤。 B.文章揭露了当时官员玩忽职守、边塞军备松弛、将士畏敌渎职甚至残害百姓 以冒功的种种现象,从而揭示出沈君文章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反映现实、揭露现实 的积极意义。 C.文章全篇行文跌宕,寄慨深沉,既突出了沈君的忠烈刚直,也突出了沈君诗 文的战斗精神和重要价值,洋溢着对沈君人格的高度敬仰之情。 D.本文是为沈君的文集而作,却从沈君其人写起,表现其“古之志士之遗”的 风范,突破了一般序文拘于篇章结构、遣词造句、艺术特点等评介的窠臼,具有 强烈的感染力。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0-12 题。(共 6 分) 古代的“城管” 从现代考古发现来看,中国至少在夏商周时期就有城市了。但和现代功能较为接 近的城市,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如齐国的首都临淄。据《战国策·齐策》记 载,当时有 7 万户。仅以现代一户 3 口的最低标准来算,总人口也达到了 21 万 户。从史料上看,古代城管除负责环卫、拆违章建筑、禁止占道经营外,还得“防 火缉盗”;有的还有管理市场物价、维持公平交易和社会治安的义务,兼有现代 公安、消防、工商、物价、税务等部门职能,是真正的“综合执法”,权力也比 现代城管大。 古代的城管队员叫法不少,或称“胥”,或称“卒”,还有称“市吏”、“监市”, 等等。但在事实上,古代并没有现代城管局这样的专职机构,自然也无城管队员 一说。古代早期城管常由士兵充当。在北宋的都城东京开封,朝廷便设有相当于 现代街道城管队的“街道司”,并相应成立了由 500 名兵士组成的执法队伍,以 保持开封的正常交通秩序和环境卫生。明代的北京,由相当于今北京卫戍区或武 装警察部队的“五城兵马司”来承担现代城管局的大部分职能。清代的北京,还 专设了“督理街道衙门”,主要负责外城的街道管理、民房修建等,破坏公用设 施、侵占下水道等不良行为,都是督理街道衙门的执法对象。到了晚清,西方的 一套城管制度被引入中国,由警察承担起了现代城管的工作。 在古代,现代城管的两大难题—占道经营和违章搭建,同样十分突出,且历代不 绝。古代城管也为此伤透脑筋。在唐代的长安和洛阳,不少商户为了扩大经营面 积,非要在门面(正铺)外多占一块(偏铺)。在李显(唐中宗)当皇帝时的景龙年间, 朝廷不得不以敕令的形式,发布了一则当时的最高“城管通知”:两京市场上各 行业,凡自有正铺者,不得在铺前再建造偏铺。宋代称占道经营为“侵街”,为 了防止侵街行为的发生,宋代城管想出了一个法子,在沿街要道旁立“表木
标记出范围。这与现代街道画线一样,一旦超出就要被制止,当时的“城管队” 会经常检查是否有人侵街。到明清,随着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占道、违建更突出 《唐律》规定:“距府十丈无市,商于舍外半丈,监市职治之。”即摆摊设点至 少要远离政府办公地30米,也不能离民房太近,要在1米5以外,由监市负责 督管。对占道经营有严厉的惩罚:“诸侵巷街阡陌者,杖七十;若种植垦食者, 笞五十。各令复故。”挨打后,还得恢复原状。《宋刑统》也有规定:“诸侵街 巷阡陌者,杖七十”。对乱倒垃圾、影响环境卫生也有规定:“其有穿穴垣墙以 出秽污之物于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无罪。主司不禁与同罪。”把尿屎垃圾弄 到街上,影响了公共卫生,不只当事人倒霉,连“城管队长”都跟着挨杖打。宋 仁宗在搞城管方面颇有创意,他在要求开封府官员强拆违章的同时,特别指示相 当于现代司法机关法院的左、右军巡院,配合“开封城管”行动,“惩治侵街 者”。明代对破坏公共设施、不按规定行车,以及在禁区内摆摊设点、取土作坯 随地大小便等行为,也一律“问罪”,涉事者要被强行戴上刑具,在街头示众 个月,即所谓“枷号一个月发落”。撒泡尿也要遭受这么大的罪,这样的城管手 段不可谓不狠! 10、下列有关古代“城管”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城管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首都临淄。 B、虽然古代没有“城管”这种叫法,但是现代城管的职能在古代常由相应的 些机构承担。 C、古代城管常由士兵充当,明清时换由警察承担这一任务。 D、宋代城管在沿街要道旁立“表木”,现代城市管理者在街道上画线就完全来 源于此。 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最早的城市人口少、规模小,功能不完善,所以尚不需要专门的城 管人员来管理 B、一些令古人伤透脑筋的城市管理问题,同样也让现代城管部门头痛不已。 C、古代随着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占道经营和违章搭建屡禁不绝,更为突出 D、为防止“侵街”,避免随意违章搭建,宋仁宗曾集合多部门“综合执法”。 12、古代对城市管理方面的规定和措施,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代摆摊在政府办公地30米以内者,要马上恢复原状,否则将会被“杖七 B、宋代法律规定,只要有人破坏公共卫生,除当事人受罚外,“城管队长”即 主司也要挨打。 C、唐景龙年间,朝廷以敕令的形式,发布“城管通知”,禁止建造偏铺侵街。 D、明代规定,凡是破坏公共设施、不按规定行车、随地大小便者,都要被戴上 刑具,在街头示众一个月。 三、基础知识(完成13-18题,共12分)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尽管灾区各级财政都有困难,但各个部门还是积极筹措资金,采取发放补助 等方式,提高干部群众的经济状况,缓解他们的生活问题 B.“网络问政”制度的设立,不仅有利于政府随时接受舆论监督,提高行政效率, 而且有助于民众更加便捷地参政议政,维护自身的权利
标记出范围。这与现代街道画线一样,一旦超出就要被制止,当时的“城管队” 会经常检查是否有人侵街。到明清,随着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占道、违建更突出。 《唐律》规定:“距府十丈无市,商于舍外半丈,监市职治之。”即摆摊设点至 少要远离政府办公地 30 米,也不能离民房太近,要在 1 米 5 以外,由监市负责 督管。对占道经营有严厉的惩罚:“诸侵巷街阡陌者,杖七十;若种植垦食者, 笞五十。各令复故。”挨打后,还得恢复原状。《宋刑统》也有规定:“诸侵街 巷阡陌者,杖七十”。对乱倒垃圾、影响环境卫生也有规定:“其有穿穴垣墙以 出秽污之物于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无罪。主司不禁与同罪。”把尿屎垃圾弄 到街上,影响了公共卫生,不只当事人倒霉,连“城管队长”都跟着挨杖打。宋 仁宗在搞城管方面颇有创意,他在要求开封府官员强拆违章的同时,特别指示相 当于现代司法机关法院的左、右军巡院,配合“开封城管”行动,“惩治侵街 者”。明代对破坏公共设施、不按规定行车,以及在禁区内摆摊设点、取土作坯、 随地大小便等行为,也一律“问罪”,涉事者要被强行戴上刑具,在街头示众一 个月,即所谓“枷号一个月发落”。撒泡尿也要遭受这么大的罪,这样的城管手 段不可谓不狠! 10、下列有关古代“城管”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城管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首都临淄。 B、虽然古代没有“城管”这种叫法,但是现代城管的职能在古代常由相应的一 些机构承担。 C、古代城管常由士兵充当,明清时换由警察承担这一任务。 D、宋代城管在沿街要道旁立“表木”,现代城市管理者在街道上画线就完全来 源于此。 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最早的城市人口少、规模小,功能不完善,所以尚不需要专门的城 管人员来管理。 B、一些令古人伤透脑筋的城市管理问题,同样也让现代城管部门头痛不已。 C、古代随着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占道经营和违章搭建屡禁不绝,更为突出。 D、为防止“侵街”,避免随意违章搭建,宋仁宗曾集合多部门“综合执法”。 12、古代对城市管理方面的规定和措施,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唐代摆摊在政府办公地 30 米以内者,要马上恢复原状,否则将会被“杖七 十”。 B、宋代法律规定,只要有人破坏公共卫生,除当事人受罚外,“城管队长”即 主司也要挨打。 C、唐景龙年间,朝廷以敕令的形式,发布“城管通知”,禁止建造偏铺侵街。 D、明代规定,凡是破坏公共设施、不按规定行车、随地大小便者,都要被戴上 刑具,在街头示众一个月。 三、基础知识(完成 13-18 题,共 12 分) 1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尽管灾区各级财政都有困难,但各个部门还是积极筹措资金,采取发放补助 等方式,提高干部群众的经济状况,缓解他们的生活问题。 B.“网络问政”制度的设立,不仅有利于政府随时接受舆论监督,提高行政效率, 而且有助于民众更加便捷地参政议政,维护自身的权利